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錦集五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08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前方等待着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範文錦集五篇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我帶一年級三班和四班的數學課。一年級學生入學不久,大部分孩子聰明可愛,活潑好動。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他們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有很強的可塑性。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對學習更説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還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但一年級孩子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在本學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我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建設良好的班集體作為主要目標。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夠:

1. 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並能認、讀、寫0--10各數。

2. 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這些圖形的特徵和名稱,並能進行設別。

4.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四、教學措施

1.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並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願望,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2. 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得信息,加深知識的理解。

3. 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 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內容 備註

一 9.1-9.2 新生開學

二 9.6-9.11 生活中的數

三 9.14-9.18 生活中的數

四 9.21-9.25 生活中的數

五 9.28-9.30 生活中的數

六 10.8-10.10 比較

七 10.12-10.16 比較

八 10.19-10.23 加減法(一)

九 10.26-10.30 加減法(一)

十 11.2-11.6 加減法(一)

十一 11.9-11.13 期會考試

十二 11.16-11.20 分類

十三 11.23-11.27 位置與順序

十四 11.30-12.4 認識圖形

十五 12.7-12.11 加減法(二)

十六 12.14-12.18 加減法(二)

十七 12.21-12.25 認識鐘錶

十八 12.28-12.31 總複習

十九 1.4-1.8 總複習

二十 1.11-1.15 總複習

二十一 1.18-1.22 複習

二十二 1.25-1.29 複習

二十三 1.30-1.31 期末考試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學好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學好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二、基本情況分析: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 人,中上等生約 人,中等生約 人,中下生約 人,差生約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 人,中上等生約 人,中等生約 人,中下生約 人,差生約 人。

2、4班在國中升入高中的升學考試中,數學成績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為 ,最低分為 。

5班在國中升入高中的升學考試中,數學成績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為 ,最低分為 。

3、4/5班分別為高一年級9個班中編排一個普高班和一個普高班之後的體育班,整體分析的結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簡易邏輯、映射與函數、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數列、等差數列、等比數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是近代數學最基本的內容之一;函數是中學數學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數列有着廣泛的應用,是進一步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

3、教材重點:幾種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不等式的解法、數列的概念、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前n項和的公式。

4、教材難點:關於集合的各個基本概念的涵義及其相互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來刻畫函數概念、反函數、一些代數命題的證明、

5、教材關鍵:理解概念,熟練、牢固掌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6、採用了由淺入深、減緩坡度、分散難點,逐步展開教材內容的做法,符合從有限到無限的認識規律,體現了從量變到質變和對立統一的辯證規律。每階段的內容相對獨立,方法比較單一,有助於掌握每一階段內容。

7、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繫較強,每一階段的知識都是以前一階段為基礎,同時為下階段的學習作準備。

8、全期教材重要的內容是:集合運算、不等式解法、函數的奇偶性與單調性、等差與等比數列的通項和前n項和。

四、教學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並集、補集的概念。瞭解空集和全集的意義,瞭解屬於、包含、相等關係的意義,能掌握有關的術語和符號,能正確地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並能熟練求解。

3、瞭解命題的概念、邏輯聯結詞的含義,掌握四種命題及其關係,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條件,初步掌握反證法。

4、瞭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礎上理解函數及其有關的概念,掌握互為反函數的函數圖象間的關係。

5、理解函數的單調性和奇偶性的概念,並能判斷一些簡單函數的單調性和奇偶性,能利用函數的奇偶性與圖象的對稱性的.關係描繪圖象。

6、掌握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的概念及其圖象和性質,並會解簡單的函數應用問題。

7、使學生理解數列的有關概念,掌握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前n項和的公式,並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問題。

五、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要求、師生談話等途徑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上升和進步。

2、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説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繫;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

六、教學進度安排:

九月份: 集合(2)、子集、全集、補集(2)、交集、並集(2)、集合習題(1)

絕對值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2)、不等式習題(1)

邏輯聯結詞(1)、四種命題(1)、充要條件(1)、習題(1)、

第一章小結與練習(3)

十月份: 映射(1)、函數(2)、單調性奇偶性(3)、反函數(2)、習題(1)

指數(1)、指數函數(3)、對數(2)、對數函數(3)、習題(1)

函數應用舉例(2)、第二章小結與練習(3)

十一月份:期中複習與考試(8)、數列(2)、

等差數列(2)、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2)、習題(1)

等比數列(2)、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2)、

十二月份:分期付款等應用(2)、習題(1)

第三章小結與練習(3)、複習(12)

元月份: 期末複習(8)

  XX年9月1日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5班學生共有58人,一年級6班共有62人。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裏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説、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冊共有10個單元的學習內容:有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加減法、總複習。

(二)教材特點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

從擺放學習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需要老師耐心的有意識的指導和訓練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一個一年級的學生的,對於學習不知道是怎麼回是,但是卻充滿了嚮往,所以,利用一切時機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今後的學習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

3、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創設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情景,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

4、研讀教材,抓住重難點,設計的活動要有利於突破重難點。

5、多與後進生談話,關注他們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輔導和表揚,樹立他們學習興趣的願望。

6、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7、作好組內教研,交流教學心得,向有經驗的老教學請教。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具體單元安排為: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認識10以內的數;認識圖形(一);分與合;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認識11—20各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期末複習;有趣的拼搭和豐收的果園兩個綜合實踐活動。

1.“數與代數”領域安排了6個單元。內容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認數,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單元數一數、第五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第七單元分與合,第九單元認識11—20各數;第二部分是計算,安排在第八單元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第十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些內容是學生今後計算學習的重要基礎,教材編排時不但課時有所增加,而且增設了“思考題”和“你知道嗎”的內容,旨在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拓展認識,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豐富對數的認識,增強探索規律的意識和簡單應用知識的能力。

2.“圖形與幾何”領域安排了3個單元。即第二單元比一比、第四單元認位置、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輕重、遠近等,初步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另一方面,結合具體情境,幫助學生分辨自己的前後、上下、左右,並初步應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再一方面,通過實物、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感知這些幾何體的基本特徵,為今後學習幾何圖形奠定初步的基礎,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初步經驗。

3.“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即第三單元分一分,要求學生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者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初步體驗簡單的分類活動,學習分類的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為以後學習統計和概率領域的內容打好基礎。

4.“綜合與實踐”領域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分別安排在第六、八單元裏,結合認識物體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結合1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安排了《豐收的果園》。讓學生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體驗,激發開展數學活動的興趣,並能聯繫現實情境發現並提出問題,分析並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並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在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中,體會加法和減法的含義,探索10以內的加法、減法以及

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法、減法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餘(或另一部分)的實際問題,能探索一些簡單的物體、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

(2)在具體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繫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3)能根據物體的數量、形狀、顏色或其他標準,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2.數學思考。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體會分與合的數學意義,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係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運算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係,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體會有根據地進行思考;通過對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通過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培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發展思維能力。

(3)在認識常見幾何形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徵,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和觀察、比較的能力。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和問題,初步感受數學抽象和簡單推理的意義。

3.問題解決。

(1)初步學會從事物的數量多少,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係等方面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2)初步學會通過簡單的數數、比較大小、加減計算以及觀察、操作、分類等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初步學會用20以內的數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態度。

(1)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數數、比較、分類、計算等與數學有關的活動感興趣,

具有喜歡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2)在建立數的概念、認識物體形狀、討論計算方法、表達思考過程等活動中,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並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3)在用簡單的數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減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以及用文字、符號表示簡單規律等活動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知道用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4)知道在計算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等數學活動中有可能會出現錯誤,並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教學措施

1.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一年級學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認真的學習態度。要求他們遵守課堂紀律、認真傾聽、積極發言、準確表達、認真作業。學生在寫作業時,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作業質量,更要關注學生的坐姿、握筆的方法,保護學生的視力。嚴格要求學生按格式書寫、字跡端正不塗改,認真聽題、細心計算、耐心檢查,逐步養成書寫規範的良好習慣。説到書寫規範,不僅要求學生數字寫得清楚、美觀,還要注意寫數字的筆順,比如:經常有學生把“0”、“8”的筆順寫錯。

2.豐富問題情景,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1)創設有趣的情境吸引學生。

教材在選擇素材時注重創設形象、生動、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暢遊數學知識的“海洋”,進行有趣的數學活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實際教學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從而引出所要研究的問題,如“數一數”教學中,選擇了兒童樂園的場景,讓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觀察、數數、初步感受數的實際意義。再如教學“10以內加法和減法”時,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澆花、植樹、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

(2)編寫生動的故事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創設一些童話故事的情境,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有趣的童話故事中學習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以“森林運動會”為素材,引導學生學習數的大小比較;在教學5以內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時,通過“小朋友澆花”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提出“現在一共有幾人”“還剩幾個人”的問題,讓學生產生數一數、算一算的衝動,主動去探索計算的方法,理解加、減法的含義,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運用

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3)設計豐富的活動提高計算能力。

在上一年級前,學生已經積累了有關1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等方面的經驗,所以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基本沒有問題。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稍有難度,這是後續學習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生必須學好,並達到熟練計算的程度,學期末速度要求大約為每分鐘8道一步計算式題(直接寫得數),正確率要達到90%~95%。由於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而計算練習又比較枯燥,因此,教師在強調計算的同時,也要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遊戲、競賽等方式訓練(數學撲克、登山奪紅旗、數學醫院、摘蘋果、開火車、接力賽等);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同桌自編計算題交換算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提高計算正確率,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3.經歷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給學生鍛鍊數學思維的機會。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判斷、分析,發展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使學生的數學思維獲得發展。

(1)儘可能為學生提供探索與合作的空間。

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設探索的機會,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夠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真正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如在學習加、減法計算,特別是20以內進位加法時,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並交流算法,實現算法多樣化,並引導學生對不同計算方法進行比較,感受每種計算方法的優劣,選擇適合自己或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優化計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數學基本思想在知識形成和應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數學抽象過程,初步體會數學抽象的意義。例如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先讓學生數出現實場景中人或物的數量,再引導他們用相應顆數的算珠表示“一類等價集合中元素的個數”,最後由相應顆數的算珠抽象出數,並藉助直尺和圖形使他們初步感受直線上的點與數是一一對應的,明確數的順序和大小。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側重引導學生經歷“用小棒擺出十幾→在計數器上撥出十幾→寫數”這樣一個逐步抽象的過程,初步感受不同數位上的數可以表示不同的數值,體會十進制計數法的特點。

二是要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體會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和確定性。例如,組織“比一比”的活動時,增加了比“3支筆的長短”、比“3種水果的輕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問題,引導學生在確定最長最短、最輕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動中,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

4.注重習題的針對性、層次性和可選擇性。

一是要適當增加有助於提高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的練習。例如,為了給學生多提供一些練習寫數的機會,在學習“認識1-5”和“認識6-9”這兩個部分內容後分別增加了1課時的練習,同時還在練習一和練習二中適當增加了習題的容量。另外,考慮到學生熟練掌握8、9的分與合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歷一個適當的過程,把8、9的分與合分開編排,並增加了1課時的練習。

二是進一步加強相近、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比較。例如,教學10以內的加、減計算時,讓學生把得數相同的算式連起來,説出指定得數的若干不同算式,啟發他們在此過程中自主體會相關加、減式題的聯繫和區別。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通過題組形式,多次引導學生比較“得數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數不同的相近算式”,啟發他們在比較中進一步把握相關式題的內在關聯,提高計算的靈活性,並形成必要的技能。

5.適量補充安排思考題和自主閲讀材料。

本冊教科書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題,這些題目涉及數和運算的意義、計算的方法和技巧、簡單的實際問題和數學規律、簡單的判斷和推理等內容。解答這些思考題,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拓寬知識視野、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自身的價值與魅力、鍛鍊思維的邏輯性和靈活性。本冊教科書還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了兩則自主閲讀材料,目的主要在於激發學生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願望,啟發他們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我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量補充安排相關的思考題和自主閲讀材料。如在教科書29頁“照下圖這樣,把8根短繩連在一起,要打( )個結”,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做一做或者畫一畫中探索規律,解決問題。進一步延伸“把8根短繩連在一起,圍成一圈,要打( )個結”,讓學生進一步探討。

四、教學進度。

本冊教材共安排57課時的教學內容,另外有全冊內容的整理與複習4課時,全學期大約有20餘課時的教學時間留作機動。建議機動時間教師靈活地、創造性地安排教學,如定期開展讀書、讀報活動,進行講故事、口算比賽等等,也可上與所教內容相關聯的思維訓練課。各單元的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跨入國小,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複習。

三、教學目標: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初步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後、左右。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8、培養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內容變動

1、加強準備性(主要體現在第一、二單元)

(1)把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併為第一單元“準備課”。

第一單元“準備課”包括數一數、比多少兩部分內容。是由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併而成的。

數一數是原來的第一單元,主要目的是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和經驗。比多少是原來第二單元“比一比”的內容,而原來第二單元的“比高矮”“比長短”與數學學習的關係不是很大,被刪去。

(2)將“位置”由一年級下冊提前到一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位置,主要是認識“上下、前後、左右”。是從一下移過來的,而原來“位置”中“左右的`相對性”以及“用第幾行第幾列的確定物體的位置”則刪去。

2、降低難度

(1)平面、立體圖形的認識分散編排。

認識圖形原來包括: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主要是加強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繫。但在實驗過程中老師們反映:學生一下子接觸的圖形太多,認識辨別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因此現在本冊先認識立體圖形,一年級下冊再認識平面圖形。

(2)只認識整時。

“認識鐘錶”原來包括:認識整時和半時,但實驗過程中教師普通反映:半時的認識比較困難,我們把“半時”的認識移到二年級上冊。本冊只認識“整時”。

六、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7、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七、教學進度安排: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