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關於高一教學教學計劃模板彙編7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6.31K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翻開新的一頁,寫好教學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精彩的教學計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教學教學計劃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高一教學教學計劃模板彙編7篇

高一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結合現在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方針,努力完成實習期間的工作任務。

二:工作任務

1、高一年級化學必修1教材課堂教學,每週四節。

2、十月中旬的校運動會。

3、學校十一月初的期會考試。

三:教學目標

1、突出化學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動手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增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掌握化學科目的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

4、大致瞭解我國優秀化學家及其貢獻。

四: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處於由國中到高中的過渡期,有很多東西要慢慢適應,比如學習方法,生活節奏等,我們不能急於求成,要給他們時間。

2、學生對的學習興趣不大,好多觀點不全面。

3、上課紀律不是很好,總是有人睡覺

五:教學措施

1、高一年級的.教材課堂教學主要以優化課堂的教與學過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互相滲透,融洽教材中各局部內容,改變枯燥又單一的課型。

3、注意導入局部的設計,以“引趣”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

4、及時與學生溝通,解決問題。舉行主題班會,讓學生自己主持和參與,在旁引導就好。

六:具體佈置

現在講的是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實習期間應該可以講到離子反應,我們要做到上講台前充分準備,認真備課,做好試講環節,把握關鍵的上課這一環。最後把教學的情況落實,及時檢查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瞭解學生學習中的普遍問題,詳細講解。對個別同學的單獨問題,也要有耐心的一對一解決。班級問題要班幹及時把班級情況和問題反饋給我,對症下藥,儘快解決。最後希望自己有一個圓滿的實習。

高一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剛接觸這些新生,並沒有深入地瞭解,雖然大家都説這屆高一 年學生的基礎相對説比較差,但是目前從整體上課的情 況來看,學生普遍聽得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課堂氣氛活 躍,遇到不懂的就會問,作業也按時有效完成。這比想像中要好得 多,至少他們肯學。

二、教材與教輔分析

本學期高一物理的教學任務是完成人教版必修 1 的教材。 必修 1 這本書是新教材,突出了新課程的四個特點:注重基礎。1、 強調從生活走進物理, 從物理走向社會, 注重保護探索興趣, 學習慾望; 2、強調知識的構建過程,注重培養物理實驗、科學探究能力; 3、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注重物理學核心概念的建立。 必修 1 是整個高中物理的基礎,有很多重難點都是大學聯考、會考 中的重難點,比如勻變速直線運動、摩擦力、力的平衡、牛頓三大 運動定律等可以説是整個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而質點、位移、加 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學們進入高中新接觸到的, 理解起來又比較費勁, 但是這些概念是學習運動學部分的關鍵, 因此務必要引起學生重視。

三、本學期應達到的教學目標

本學期的主要任務是帶領學生在高一打下良好基礎, 為進一步學好高 二和大學聯考作好輔墊。 學生能夠在活躍的教學氣氛下, 積極主動地學習, 能夠掌握好基礎知識和把握好重點。並在學好基礎之上,有意識讓學 生接觸到往年的大學聯考題,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並 在平時注重養成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規範解題的格式和步驟。堅持 小測並保證質量,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鞏固。為此,具體要求 如下:單元考、期中、期末考試中力爭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相對 別的平行班級穩步提高。

四、改進教學的措施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因材施教,精講精練,及時鞏固,改進不足,爭取每位學生 都有所突破。

2、加強實驗課的教學和探索,特別是分組實驗,要保證學生都 能獨立地完成, 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和用實驗解決物理問題的能 力,努力滲透物理研究問題方法的培養。

3、重視課外活動,進行物理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的指導,進行研 究性學習,給學生以充分的課外研究探索的舞台,使學生的課外物理 活動豐富多彩,真正成為培養興趣、發展能力的`陣地。

4、 在教學中可以理論聯繫生活, 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物理的有用, 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五、教學研究的計劃

1、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開發本校的校本課程,課題研究,提 高本人的教科研水平。

2、每上完一節課後進行教案的整理以及進行教學反思,重新備 課,同時對一些典型的習題、例子、素材加以蒐集和整理,為本校有 自己的完整的物理資料做出應該做的工作。

3、堅持每週與備課組成員進行一到兩次的集體備課,針對教學 中的重難點進行探討,尋找更好的教學模式。

4、堅持每週聽一節同行的課,課後及時與上課老師探討交流, 研究教學中的長處與不足,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 學水平。

六、繼續教育的計劃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利用遠程教育平台多聽講座,多學習現代教 育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深入鑽研高中新課 程理念,以先進理念推進高中新課程實施,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

高一教學教學計劃 篇3

彈力是指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他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

【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教學,在國中對彈力已有認識的基礎上,進步深化對彈力的來由、性質、效果的認識,並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觀察思考歸納科學方法.

【教學用具】 鋼鋸條、彈簧、泡沫塑料塊、銅皮、麪糰、白紙、墨水瓶(灌滿紅墨水)、通過橡皮塞插有細玻璃管的橢圓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鏡及支架(兩套)、物理小車、橡皮筋、小螺旋槳、小球、掛圖1:顯示桌而微小形變裝置示意圖、掛圖2:比較重力與彈力.

表1 比較重力與彈力

【設計思想】 針對高一新生正處於從國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階段的特點,本節教材在文字敍述上非常簡潔並配有大量的插圖.內容直觀、感性,較易為學生接受,加上學生們在國中對彈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與理論基礎,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學會很空泛.教師覺得沒戲可唱,學生則有炒冷飯之感.其實,對於學生,高中物理不僅因在知識內容上加深、拓寬而造成台階,還因抽象思維、科學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學生倍感困難.所以幫助高一學生在初始階段跨好初、高中台階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會他們學習物理的方法.根據本節教材知識內容學生較為熟悉、易學易懂的特點,我們可將教學重心放在對物理學研究方法的傳授上,使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分析與歸納.基於此,本教案根據教材要求,設置了3個研究課題,每個課題以提出問題實驗與觀察分析與歸納總結與結論為認知程序,引導學生既研究物理規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規律的方法.全課設計了12個演示實驗供學生觀察與研究;全課以方法為根莖,知識為枝葉,板書設計亦突出方法的脈絡,使原本平淡的課堂教學變得充實、飽滿、有聲有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指出,彈力與重力一樣,是依性質而命名的一種力.告訴學生,本節課將圍繞彈力展開對3個方面問題的討論,以弄清彈力的來由、彈力所遵從的規律.

二、研究問題1:什麼是形變?

教師指出,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往往是從實驗入手,從觀察啟步.我們的研究也將這樣進行.關於什麼是形變,將演示一組實驗,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實驗中物體發生的變化和變化發生的原因.

演示實驗1:鋼鋸條在手的作用下彎曲.

演示實驗2:彈簧被拉長或壓短.

演示實驗3:泡沫塑料塊受力而被壓縮、彎曲與扭轉.

演示實驗4:銅片被彎成直角狀.

演示實驗5:麪糰在重力作用下下墜,形狀變化.

演示實驗 6:紙張被手揉皺.

引導學生思考:上述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否普遍存在?比如,用手指按實驗桌,桌面有形狀變化嗎?

請學生再觀察,觀察物體形狀的微小變化,並講解觀察的方法把微小效應放大的實驗方法.

演示實驗7:玻璃瓶的微小形變效應.

演示實驗8:桌面的微小形變效應.

引導學生對眾多的實驗現象作出歸納這麼多的實驗現象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當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會發生形狀的改變.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在實驗中,物體發生的形狀改變有哪些形式.歸納出形變有拉伸、壓縮、彎曲、扭轉等不同形式,它們屬於兩類情況:一類是,受力發生形變,外力停止作用,物體可恢復原狀;一類是,受力發生形變後,外力停止作用亦不再恢復到原狀.

至此,對什麼是形變的問題作一小結.

三、研究問題2:什麼是彈力?

這裏安排4個演示彈力作用效果的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注意彈力發生的條件.

演示實驗9:彎曲的鋸條將小球彈出.

演示實驗10:壓縮彈簧將與之相毗鄰的物理小車推出.

演示實驗11:伸長着的橡皮筋將與之相連的物理小車拉過來.

演示實驗12:扭轉着的橡筋條使與之相系的螺旋槳轉動.

根據實驗現象,由學生歸納出彈力發生的兩個條件:(1)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必須直接接觸;(2)施力物體必須發生了彈性形變.教師指出,這是直接判斷有無彈力存在的基本依據.

作出什麼是彈力的結論.

四、研究問題3:彈力的方向?大小?

以演示實驗9~12中的彈力實驗為據,逐一分析彈力方向與施力物體形變間的關係,由學生歸納出彈力方向總是指向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的規律.

教師與學生一起對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的方向作具體分析,使學生一方面弄清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作為彈力的一種效果而得名,同時,掌握判斷它們的方向所依從的規律.

對於彈力的大小,只需定性地瞭解與施力物體形變程度有關,不作詳細研究,並在國中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直接給出胡克定律的物理表達式:f=kx.

五、總結全課

採取將彈力與上一節課學過的重力作比較的方式,既總結了本課知識,又複習了前課內容.

最後,要求學生們課後不僅要回憶本課學到了哪些知識內容,還應體會本課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板書設計】

主黑板:

第一版

問題1:什麼是形變?

觀察思考再觀察

歸納: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都會發生形狀改變.進一步思考

歸納:

結論:見課本第14、15頁.

第二版

問題2:什麼是彈力?

觀察

歸納: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直接接觸;施力物體發生了彈性形變.

結論:見課本第15頁.

問題3:彈力的大小?方向?

方向:

分析

歸納:彈力的方向總是沿着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

第三版

具體分析(壓力、支持力)

結論:見課本第16頁.

具體分析(繩的拉力)

結論:見課本第17頁.

大小:

分析

結論:胡克定律.

高一教學教學計劃 篇4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國中階段的學習和前一階段的學習,對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問題有了定性的瞭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對平衡力是不同的,但是,他們並不清楚二者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他們也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互作用力之間滿足的關係。因此,對牛頓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還需要進行定量地探究。

教材分析:

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兩個物體間相互作用力間的關係,使之成為牛頓運動定律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教材首先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比如拉彈簧、推桌子等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並且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相互依存、同時存在的。接着,教材又用實驗探究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間的關係,進而總結出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並且,教材上的“做一做”欄目用傳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間的關係,形象準確地呈現相互作用力在大小和方向之間(包括相互作用力不斷變化的情況)的關係。融現代科學技術於物理教學之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掌握牛頓第三定律,能準確地表述牛頓第三定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係的實驗過程,觀察(或)體會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間的大小、方向等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運用規律正確分析説明具體實例,培養將物理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間的關係,深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教學難點:

應用牛頓第三定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應該首先通過生活中實例的展示,使學生認識到力總是成對出現的,物體之間存在着相互作用。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總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點。

通過學生實驗,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間的關係,緊接着應用傳感器動態地展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關係。然後總結出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在介紹完牛頓第三定律的表述之後,通過分析幾個實例比如用力壓黑板、分析座位上學生的受力等生活情景中的事件,應用牛頓第三定律分析問題。最後,通過幾道趣味性的習題鞏固深化知識,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授課類型:

新授課

授課方法:

科學探究法

教學準備:

滑板、一端帶有磁鐵的小車(兩輛)、彈簧秤(20組)、蘇威爾DISLab力傳感器

課時分配:

1課時

高一教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提高教學工作質量為重點,切實加強教學研究和教改實驗工作,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大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

二、基本情況

1、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高一年級3、4兩個班,共有學生138人,班主任分別為李多寬和方躍老師。這兩個班的學生全部是學校錄取進校的普高新生和部分職高生,基礎差、底子薄,想讓他們對化學有興趣並學好化學,以及明年選擇理科,任務相當艱鉅。因兩個班為高一年級新生,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在增進了解的基礎上逐漸培養學生學習對化學的興趣。對教師的親近,讓他們親其師,信其道。

2、教學情況分析

對於高一新班,科任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並讓他們明確知曉化學教師對他們的基本要求,知道他們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如規定要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特別是沒有預習時是不允許進實驗室進行學生實驗的,沒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業的,上課有問題只要舉手示意就可以提問的等。要求學生準備好聽課筆記,最好準備一本相關教輔書籍等。對化學特別有興趣且學有餘力的學生,將會利用週六對其培訓。

本學期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必修1內容,既有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內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識,教學中既要重視知識的把握,更應重視科學方法的培養,科學態度的形成。

三、本期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

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審美情趣;通過化學緒言中化學史及第一章化學新能源的學習,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與創新意識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針對高一新生求知慾望強烈的特點,要逐步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為祖國化學化工事業的發展作出新貢獻。

2、能力培養目標

通過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物質的量等量論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辯證思維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通過鹼金屬、鹵素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基本化學實驗技能。

3、知識傳授目標

本學期通過有關化學基本概念和元素基礎知識的學習,首先讓學生掌握物質的量這一基本概念並能靈活運用;其次,通過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知識的學習,要讓學生牢固掌握化學用語的使用。要通過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鹼金屬和鹵素性質的實驗深化對有關元素化合物及化合物性質的理解。

四、教材分析

1、教學重點

(1)基本理論的重點是氧化還反應、離子反應及物質的量等基本概念(特別是物質的量),要注重化學用語的應用,化學計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點是鈉、過氧化鈉及氯氣的相關性質,氯氣的製備,關鍵是靈活運用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實驗技能為一定量物質的量濃溶液的配製

2、教學難點

(1)氧化還原的基本概念及應用。

(2)物質的量概念的建立及計算。

3、相互聯繫

本學期是學生從國中進入高中的第一學期,學生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才能適應新的環境,教師要協助班主任逐漸讓學生從過分關懷的國中階段改變過來,以培養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要較快解決高中課時容量與難度比國中大,教師的教學節奏比國中會快,作業比國中多的`現狀,以儘快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堅持按教學計劃授課,科學安排教學內容,不隨意拓寬教學內容。教學中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培養,課堂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突出合作者、幫助者、引導者的角色,要儘量通過學生自身的探究活動來尋求問題的解決。

2、認真分析學生學習狀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運用基本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多與學生談話,多瞭解學生對化學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3、加強實驗研究,重視實驗教學,增加學生動手機會,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把實驗作為探究知識、驗證知識的重要手段,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建議學校開放實驗室,作為科任教師可協助實驗員開展對學生進行實驗輔導。

4、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以延伸課堂教學空間。每週安排一次進教室答疑,以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5、加強平時的複習鞏固,加強平時考查,通過隨堂複習、單元複習和階段複習及不同層次的練習等使學生所學知識得以及時鞏固和逐步系統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不主張以多做練習的方式來提高解題技巧,而是要通過方法與技能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本位,要通過能力培養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利用週六積極開展化學課外活動,讓對化學有興趣並學有餘力學生進行超前學習,本學期的目標是學完高一第一冊教材,並通過輔助練習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7、主張學生至少有一本化學教輔書,以彌補教材習題的不足;主張學生訂一份《中學生化學報》這類的報刊,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主張每週檢查一次學生課堂筆記,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一教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內容分析

“技術的價值”是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的第一節內容,其中包括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

技術與人體現技術具有保護人、解放人和發展人的價值。

技術與社會體現技術促進社會發展、豐富社會文化內涵和改變社會生活方式的價值。 技術與自然體現技術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價值。

教學重點: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教學難點: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和技術與自然的關係。

(二)教學對象分析

由於學生剛剛接觸通用技術課程,雖然他們對技術有一些感性認識,但對其內涵並不是很清楚。由於大部分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再加上所學到的知識都是理論性的,所以學生很難把理論知識與技術產品有機地聯繫起來。特別是學生對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的相互作用比較陌生,難於理解。因此教師要當好學生走進技術世界的領路人。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理解技術的產生與人類需求之間的關係。

⑵理解技術對個人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能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案例分析和探究討論的過程,理解技術的含義和技術的價值。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技術價值的學習,使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技術,理解技術對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有巨大的作用,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了解技術、需要技術和掌握技術的`迫切需求。

(四)教學策略和方法

策略:選擇貼近生活、便於理解和鮮活有趣的案例。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參與討論的雙邊活動,使學生知道技術的發展過程,感受技術的價值所在。

方法:採用師生互動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準備

直觀圖片、詳實文字資料、視頻資料和多媒體

(六)課時分配:2課時

高一教學教學計劃 篇7

一、精講精練

為了達成目標和計劃,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課和作業的效率。作為教師首先就要講清楚,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理解、聽懂,學生只有會自己解題才能説明已經聽懂了,所以要對題目編排、講解優化組合,而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能力。

1.精講:

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講解務必要清。為此應該對重點的內容反覆強調,對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應用要多舉例,結合情景進行教學。這也是課改的要求。教學時應注意:

①明確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實依據。

②只有明確、掌握概念的定義,才可能明確掌握被定義的概念。

③瞭解概念的種類(矢量、標量、狀態量、過程量、特性量、屬性量,某種物理量的變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較法教學。若這種概念屬首次學習,就必須着重使學生明確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義、意義和跟有關概念的聯繫與區別。

⑤定義的語言表達形式可以不同,但數學表達式應該相同。

⑥注意從定義式導出被定義的物理量的單位。其次,把握好進度,且勿圖快。尤其在難點的教學中,要把握好進度,不隨意增加難度。

2.精練:本學期的習題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獲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尤其體現在習題的練習和講解中。作業和課堂練習題都打算在歸類的基礎上分層,做到有縱有橫。回家作業保證每一次都能讓學生認真仔細的完成,決不盲目圖多。

二、及時的反饋

本學期要在課上和課後都有一個較完整的反饋機制。比如上課即時進行反饋性的練習。作業有問題的學生要與之交流,從中瞭解問題所在,以便及時改進。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經常溝通。

三、對於學習最困難學生的具體措施

一定要讓這些學生都把該弄懂的基礎知識弄懂,一發現問題立即幫助他們解決。對他們正確引導,消除心理防礙,適當放慢速度,使他們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着認識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可以幫助我上好每一堂課;維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學生保持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但是餘要吸取過去一年的教訓,與學生搞好關係決不是與一部分學生親密無間,而是要去關心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五、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整合

1.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

“學生主動式互動教學”,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單一過程,而是學生主動獲得學習經歷的過程,教師以一個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導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教師以話題的形式引入教學內容,與學生一起討論,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總結出結論。甚至可以像説相聲一樣,與一名或多名學生在講台前探討,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但是問題是如何指導學生的`考慮從正確地思路出發,不然時間有限,會浪費掉大量的時間。

2.與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整合

信息技術是工具,是平台。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夠的教學資料,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很好的信息獲得途徑。多媒體又是課堂教學的先進手段,通過視聽,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即時的反映出來,一些重要的板書、表格和圖片、例題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裏面展示。通過多媒體課件又可以把實驗演示的活靈活現,物理模型也可以通過課件分析的透徹有餘。但是多媒體設備我認為不是用來投影簡單的上課講稿的。所以我上課用多媒體設備主要是用來展示多媒體課件和媒體資料。

新的開始,新的面貌,期待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