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熱門】教學計劃合集五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09W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新的機遇和挑戰向我們走來,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教學計劃合集五篇

教學計劃 篇1

教學內容 古詩兩首

共幾課時 3課時

第幾課時 第一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二首古詩,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五個生字,認識兩個多音字,並正確美觀地書寫。

3、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4、通過朗讀古詩,體會對農民的同情,感受農民的辛苦,教育學生愛惜糧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

重難點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難點:感受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懂得珍惜糧食。

教學

資源

1、有關課文插圖、課文。

2、描寫勞動人民耕耘和豐收場面的古詩、兒歌。

3、補充閲讀《江上漁者》。

4、觀察農民的勞動場面。

預習

設計

1、讀熟課文。

2、不看生字能正確書空。

3、想想古詩的意思。

學 程 預 設導 學 策 略調整與反思

一、複習背誦

1.指名背誦《鋤禾》。

2.齊讀《鋤禾》。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詞

1.邊聽邊記,弄懂詩題的意思。

2.聽讀、跟讀古詩。

3.讀讀畫畫。

4.藉助拼音自學生字。

5.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準字音。

6.用巧方法識記字形。形近字組詞。

7.朗讀古詩。

三、精讀古詩,體會情感

1.學生看圖説話,還可以充分發揮想象,説具體。

2.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討論,查字典,請教老師等方法弄懂整首詩的意思。春天種下了不少的種子,到了秋天,收了許許多多的'糧食。沒有哪裏有荒着不長莊稼的地了,可是種田的人還是要餓死。

3.學生想象描述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

4.學生展開討論。

5.邊聽邊想象。

6.説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發泄不滿,表達對農民的同情。

四、賞讀古詩,讀熟成誦

1.學生嘗試朗讀。

2.邊聽邊想,大膽説出自己的觀點。

3.學生練讀。

4.大膽讀給全班同學聽。

5.學習背誦古詩。

五、本課小結一、複習檢查

1.背誦古詩。

2.朗讀古詩。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詞

1.釋題:《憫農》學生拼讀,教師領讀。

“憫”是憐憫、同情的意思。“農”是農民。

“憫農”就是指覺得農民可憐,值得同情。

農民有什麼地方值得人們同情呢?

2.師範讀、領讀古詩。

3.學生藉助自讀古詩,畫出生字。要求把每一個字都讀正確。

4.出示生字卡片,同桌小朋友合作拼讀生字,你聽我讀,幫助糾正字音。

5.指名認讀。

正音:“種”讀“zhng”;“子”讀“zǐ”,分別組詞。

6.識記字形。字形辨析:夫、天,並組詞。

7.指名朗讀全詩。齊讀,要求讀得正確連貫。

三、精讀古詩,體會情感

1.出示課文插圖。

瞧,這幅圖上畫的是什麼情景?

2.分小組學習古詩,聯繫剛才觀察到的説説這首詩的大概意思,中間有不能解決的字、詞可查字典或舉手問老師。

師講解:“粟”指“小米”;“閒田”指荒着的不長莊稼的地;“無”指“沒有”;“猶”指還。

3.想象:秋天是一幅怎樣的一幅景象?

“農夫猶餓死”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

4.質疑:為什麼豐收了農民還餓死呢?

5.師簡介古時候農民悲慘的生活,激起學生強烈的愛憎情感。

6.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麼話要説嗎?

四、賞讀古詩,讀熟成誦

1.師:想把你對農民的同情讀出來嗎?學生嘗試朗讀。

指名朗讀,指導朗讀。

2.老師範讀,指導朗讀。

3.學生自由練讀。

4.指名讀,配樂齊讀。

5.嘗試背誦。

作業

設計完成《習字冊》上五個生字。

《一課一練》二、三。

《一課一練》五,背背《江上漁者》,説説大意。

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目標

1、 知道社區是人們共同生活的家園,能瞭解自己社區的特點及發展變化,正確使用社區的各種公用設施。

2、 懂得與鄰里要和睦相處,知道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對弱勢人羣有同情心和愛心,並願意盡力幫助他們。

3、 知道在社會生活中離不開各行各業的人們,培養尊重普通勞動者的情感。

4、 學會如何合理消費,養成合理、文明消費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1、 對社區的認識,激發對社區的喜愛之情。

2、 對愛心的理解,怎樣處理好鄰里關係。

3、 明白勞動者的.辛苦,能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

4、 怎樣合理消費。

三、教學難點

如何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創造性使用教材,特別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以及多姿多彩的文明成就的感情。

1、教師要充分把握的目標。領悟課程所藴含的課標精神。

2、以教材為範例、話題。創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整合教材,開發教材。特別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3、充分組織學生課前調查。如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觀察周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等等,培養他們的合作和創新的能力。

4、結合班隊活動,展示學生作品。

5、由近及遠、由點及面,逐步擴展兒童的生活空間視野;迴歸生活,積極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學會對生活中的人和事充滿感激。

四、教學措施

6、充分組織學生活動,提高活動實效性。

五、課時安排

1我生活的社區 4課時

2身邊的朋友 2課時

3不一樣的社區 2課時

4遠親不如近鄰 3課時

5心裏想着他們 3課時

6都有一份愛 4課時

7生活中不能沒有他們4課時

8行行出狀元 2課時

9讓我説聲謝謝你 2課時

10到哪兒去買 3課時

11購物小竅門 3課時

12不當家不知柴火米貴 2課時

期末複習考試 5課時

教學計劃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介紹對“課餘計劃”進行文字格式修飾的方法,是對文本錄入之後的藝術加工,是最能夠培養和體現學生審美觀點及實際動手能力的內容,由於相對簡單,本課也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該內容的學習,將會帶給學生非常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勞動後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信息素養,並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協作能力,團隊精神。在介紹過程中複習了文字的選定方法,主要介紹了文字的字體、字號、顏色、字符間距等知識。

教學目標:

1、知識性目標

掌握修飾文字字號、字體、字形、顏色以及字符間距等其他格式的操作方法。

2、技能性目標

通過教師演示和學生練習,在掌握文字美化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能夠使顏色搭配合理、字號大小搭配適當。

3、情感目標

注重對學生審美觀的培養;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繼續培養學生“先選定,後操作”的操作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文字字體、字號的設置方法;字號的表示方法及大小比較。

(2)文字顏色的設置方法。

(3)字符間距的設置方法;通過“字體”對話框美化文字的方法。

2、教學難點

(1)對文字進行合理的美化。

(2)各種文字格式的搭配。

教學安排:

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師講解時間約15分鐘,學生操作時間約25分鐘。

教學方式:在電腦教室中,教師利用教學軟件進行講解、演示,學生利用word軟件進行自主性研究學習。

教學策略:

以“比較法”引入新課,以強烈鮮明的對比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探索知識的意向並轉化為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維積極性。

通過“任務驅動”方式進行教學,因為文字處理的實際操作性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小任務為目標,以教師講解、演示和學生實際操作有機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授課,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加強學生的主體參與度。

因本課難度不大,教學後期採用研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學習前面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再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教學準備:

1、錄入“我的課餘計劃”文章,併發送至每台學生機,供學生調用。

2、 對“我的課餘計劃”一文進行美化,供上課時對比演示。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屏幕投影:美化前的文章“我的課餘計劃”與美化後的文章“我的課餘計劃”對比畫面。教師活動:

提問:同一篇文章兩種不同的效果體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活動:觀察、小組討論,選出代表學生髮表觀察結果:

學生1:字的大小粗細顏色不同,教師點評;

學生2:字與字間的距離不一樣,教師點評。

學生3:字的位置不同,教師點評。

學生4:教師點評。

第二階段:教師講解

根據課本“跟着做”(課本第20頁)的步驟,電腦廣播演示對文檔進行設置與美化。

一、設置字體與字號

標題的字號應該比正文的.字號大,字體也應有所不同,這樣會使標題突出。

1、運行“word”軟件,打開“我的課餘計劃”文檔,選定標題文字,設置字號為“一號”。

2、設置標題文字為“華文彩雲”。

二、設置字形與顏色

除字號與字體外,還需要設置標題的字形與顏色,使標題文字更加鮮豔奪目。

1、設置標題文字的字形為“加粗”。

2、設置標題文字的顏色為“綠色”。

三、設置特殊效果

以上設置的都是文字的基本格式,有時還要設置一些特殊的格式,如字符間距、着重號等。

1、打開“字體”對話框。

2、設置標題文字的字符間距為“加寬”、“6”磅。

四、美化正文文字

標題文字美化後,正文文字也要進行相應的美化,使整篇計劃版面清晰。

1、選定正文第一段文字,並設置為“華文中宋”、“小三”。

2、將時鐘符號選定,設置為“楷體—GB2312”、“二號”、“藍色”、“加粗”。

3、將時鐘後面的文字選定,設置為“楷體—GB2312”、“四號”、“深綠色”。

4、將週末計劃文字選定並設置成“楷體”、“四號”、“藍色”。

5、將落款和日期文字選定並設置成“方正姚體”、“小三”。

第三階段:教師小結

展示學生設置的優秀作品,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針對本課重要知識點,以及剛才同學們操作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問題進行點評。

1、打字時的正確坐姿最重要。有些同學平時進行單獨打字訓練時,都能夠注意正確的打字習慣,可是在操作時,就忘記了,一定要記住。相信同學們都會養成良好的習慣的。

2、操作時一定要先選中文字,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3、不能一個文字一個文字地設置顏色,大小等。

4、段前空兩格時擊空格鍵是不正確的。

5、要注意養成隨時保存的好習慣。

第四階段:自主學習

根據教師的講解,學生自主學習再練習。

教師巡視,解決部分學生問題,並對突出問題進行記錄。

教學計劃 篇4

“六講”教育活動在我校開展已經兩個多月,時間雖短,但卻在全校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大多數教職工在工作中學“六講”、談“六講”、踐“六講”,可謂是“掛之以口、動之以情、付之以行”。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活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六講”所帶來的變化:

一是責任心、事業心的增強。

老師們以“六講”為動力,不斷增強效益意識、爭先意識,以愛家之責愛校,以愛子之心愛生,以舐犢之情呵護着滿園學子,湧現出許多讓人感動的人和事:每天早晨,擔任寄宿班教學的老師不到七點就吃完早餐,早早走進教室對學生進行指導;月考結束後,老師們熬夜閲卷,在不耽誤一節課的前提下及時將成績向學生和家長進行了公佈;還有肩負奧賽輔導的老師們,每天需要準備兩套教學內容,工作任務非常繁重,在此情況下,幾位老師精選習題,密切合作,使奧賽輔導卓有成效;行管部門的工作質量和責任意識明顯增強,每天早晨,總務處的幾位同志都對校園內的各種設施進行細緻的檢查,確保了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是和諧氛圍日漸濃厚。

在“六講”進行過程中,廣大教師樹立大局觀,注重發揚團隊精神,使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關係融洽,真正做到了“互幫互助,合作共贏”。像九年級年級的韓素珍老師生病,張娜、李曉明老師在自身工作量非常大的情況下主動承擔起兩個班的教學任務,沒有耽誤學生一節課。

三是師德、師風建設得到有效加強。

在“六講”的帶動下,老師們嚴以自律,認真遵守《濰坊市教師“十不”行為規範》等規章制度,使得違規違紀現象近乎絕跡。此消彼長,一些好的現象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像劉桂芬老師多次利用課餘時間為新轉入的學生補課,充分折射出廣大教師“愛生如子”的可貴品質。“六講”帶來的變化是明顯的,隨着活動的.逐步深入,六講之風正逐漸成為學校精神文化的主流。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在“六講”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在個別人、個別處室中依然存在着與“六講”格格不入的現象,依然存在着對“六講”認識不足、走過場的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由於思想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把“六講”與工作真正結合起來。“六講”教育,乍聽起來好像很大、很空,但落實到我們普通老師們的身上,確實有很多要做、能做、值得做的事情。那麼,如何通過“六講”活動真正做一名“讓家長滿意、學生敬佩的老師”呢?下面,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做一個“好共事”的人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學校要真正實現跨越式發展,不是幾個領導或幾個名師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全體教師員工的集體努力。我們要構建和諧的學校,在充分發揮每個老師的主觀能動性和潛力的同時,還要互幫互助,形成優勢資源共享,這樣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最終共同進步。目前,我校正處在發展的良好階段,伴隨着省級規範化學校的成功驗收、ISO質量認證的逐步開展、“六講”教育活動的深入進行和六十華誕的到來,濰坊三中正踏上一條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在這一有利形勢下,每個教職員工都應當樹立合作意識,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精神,為“辦社會滿意的教育,做學生敬佩的教師”而不懈努力!

二、做一個“守紀律”的人

學校就像一盤棋,作為學校的領導者,總是千方百計地讓每一個棋子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每個棋子如何使用,什麼時侯用,都是經過認真思考後作出的決定。因為這關係到整個學校能否順暢地運轉起來,關係到這個集體的效能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守紀律,並不等同於處處“受約束”,抑制個性的發揮。相反,學校的《考勤管理規定》、《名師帶名徒》方案、集體備課制度、青年成長沙龍活動方案等一系列制度,都是為教師利益着想的,都是從教師發展的角度出發的,它們對教師今後的成長大有裨益。因此,作為三中的一分子,我們應該深明大義,樹立大局觀,積極做好自己分內之事,不要把紀律當做一種負擔,因為紀律往往只是用來約束不遵守紀律的人。

三、做一個“肯奉獻”的人

做任何一件事情,沒有點奉獻精神是不行的,做一名教師更是如此。繁重的教學任務、細緻的學生工作、沉重的心理壓力,樁樁件件都離不開奉獻。為此,學校提倡廣大教師要做到六“得”:

1)守得:早來完歸,忠於職守,要先學生來,後學生走。

2)説得:要善於和學生交流,善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要做得了、做得好、做得通。

3)忍得:對學生要寬厚為懷,能夠容忍學生的缺點;要經得住學生的氣和家長的怨;在榮譽上還要能拿得起,放得下。

4)幹得:勤動口,勤動手,勤動腿,任勞任怨,不辭辛苦。

5)窮得: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做一個在精神上富有的人。

四、做一個“受尊敬”的人

教師在教學上要有自己的追求,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對於十幾歲的國中生來説,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很容易對課堂中的亮點感興趣,因此老師要用學生言聞樂見的方法來授課。學生很容易崇拜一個老師,也很容易厭倦某些老師。學生如果不聽講,呵欠連天,老師就要檢討自己為什麼沒有吸引學生。一個老師要有意識地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沒有特色就不能吸引人,有了風格才能樹一幟。學校中有特色的教師越多,教學質量就越好,社會就越承認,人民就越滿意。

要做一名讓學生敬佩的教師,僅有高超的教學水平還不行,更重要的還要有良好的師德,我們常説“親其師、信其道”、“身教甚於言教”,那些知識豐富、富有修養、易於接近的老師,一定是最受學生愛戴的。因此,把“六講”教育活動落到實處,對於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確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和我們當前提倡的“做學生敬佩的教師”是緊密相連的。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六講”教育活動正如春夜喜雨般向我們的思想深處滲透,相信隨着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六講”必將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教學計劃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懂得寫實素描石膏幾何體寫生的意義。瞭解物體在光的照射下,會產生深淺不同的明暗關係。把這種關係畫出來,就能表現具有立體感的物體。

教學目標:

1.知識:通過觀察、分析、比較,使學生初步掌握物體的明暗發現方法。運用不同的明暗色調錶現技能,嘗試創造出有立體感的素描作品。

2.技能:學生能初步運用明暗表現方法去觀察、分析、描繪物體的立體感覺。增強學生的創新慾望和創作意識,

3.情感:培養學生對客觀世界存在的自然現象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比較物體在光照射下明暗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教學難點:初步運用物體的明暗畫法規律,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

教具準備:

石膏模型數個、範畫、素描工具等。

 學具準備:

寫生物品、素描工具

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演示法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營造學習氛圍,增強學習興趣。(課前蒐集相關素描作品、資料)。

出示學生的素描作品,有什麼特點?對,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現的石膏體。那麼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來共同學習新的一課“明與暗”。

二、探究新知:

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其好奇心、有助於學生理解物體明暗的產生。

1、我們首先來研究研究明暗怎樣產生的。(解決方法:用石膏幾何體實物或紙模型,在燈光照射下進行演示,教師分析並引導學生觀察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物體表面所產生的明暗變化有什麼特點。)我們把一張白紙放在燈光下觀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沒有明暗變化?誰能想辦法讓這張紙產生明暗變化?(學生上台演示)把它捲了一下,來觀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發生了什麼變化?總結:有了從明到暗的漸漸過渡的變化。下面來看這位同學把紙折了一下,我們把它放到燈光下,有了什麼變化?總結:對,明和暗有了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對比非常強烈。還有一位同學把紙揉皺了,看看它在燈光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總結:紙上出現了豐富的明暗變化。通過剛才的觀察,你能總結出明暗時怎樣產生的.嗎?

總結:有體積的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一定的明暗變化。

2、影響物體明暗的因素(解決方法:分析在改變光源方向或物體的位置之後,明暗變化又有什麼特點?從中找出其變化規律。)

a、物體受光角度的不同,明暗不同

b、觀者距物體的遠近、感覺不同,明暗色調不同;

c、物體本身的色彩、質地、肌理不同,明暗感覺不同;

d、物體所處的環境不同,明暗色調不同。

三、觀察體會:

通過對實物的觀察理解,加強學生對物體明暗認識與體驗,併為下一步進行實踐創作做準備。

1、觀察石膏球體,當光線照射的它時,會發現什麼?(讓學生思考後回答)總結:光照後,球體表面出現了明、暗半球。你們再仔細看看,球體的亮部有沒有明暗變化?暗部呢?總結:球體的明暗變化比較複雜,而且是逐漸轉變的,可概括為三大面、五調子:亮面(直接受光面),灰面(側面受光面),暗面(沒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線(區分明暗兩部的界限),反光(側面環境光影響),投影(物體擋住光源產生)。(課件演示)

2、剛才我們分析了球體的明暗變化規律,其實任何物體在光的照射下都會產生這些明暗變化,我們來找找看。(出示石膏幾何體讓學生觀察)

四、主動參與:

演示繪畫方法,給學生直觀印象。老師用鉛筆畫素描的形式表現圓柱明暗關係。

1、第一步是整體觀察分析,要確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線所在的位置。

2、起稿,用直線畫出圓柱的結構輪廓;接着畫出明暗交界線、投影;

3、鋪大色調,鋪出暗面、投影的基調;(注意:用直線排成塊面,順着圓柱的弧面畫;投影注意近實遠虛。)圖例分析:“明暗線條表現法”主要是通過鉛筆線條的力度、方向和層次的變化來表現物體黑、白、灰調子的變化。其規律是:用力越輕,顏色越淺;用力越重,顏色越深。排線形成的層數越少,顏色越淺;層數越多,顏色越深。(投影顯示)

4、細緻刻畫:從明暗交接線入手,先畫出背光面基本調子;背光面近暗遠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調亮;再從明暗交界線向亮調子由深到淺過度;亮調子用較硬鉛筆畫。

五、學生實踐:

學生選擇立方體或圓柱體畫出明暗素描。教師進行巡迴指導,督促學生按要求、方法進行練習,發現典型問題時再作補充講解。注意把握以下問題:灰調過少或高光位置不對;明暗交界線不準;投影不準;排線問題;反光太亮。

六、欣賞講評:

給學生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師把學生作品擺到前面,欣賞討論,然後説出自己的觀點。從學生作業中選出質量較高與較差的作討論評講。肯定作業中的優點,同時啟發學生,指出缺點與改正方法。

七、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體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知道了怎樣運用明暗變化表現石膏幾何體的立體感,希望同學們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繪畫中,觀察生活中各種不同物體的明暗,並用畫筆把他們描繪出來。

八、教學設計:

一、明暗的產生:有體積的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一定的明暗變化。

二、三大面、五大調子。

三、繪畫方法:1、整體觀察分析。

2、起稿。

3、鋪大調子。

4、細緻刻畫。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感受物體的立體感和畫面的空間感,雖然多數學生是初次學習此類繪畫課業,但學生學習興趣很濃,繪畫很認真,但畢竟是初次涉及這類內容,有些學生的畫面還是顯得過於簡單,部分學生還要加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