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數學第一單元《測量》教學計劃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91W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第一單元《測量》教學計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第一單元《測量》教學計劃

數學第一單元《測量》教學計劃1

教學內容:億以內數的讀法。(課本第5頁例2及”做一做”,第8頁練習一的第2~5題)

教學目標:

1.掌握含兩級的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大數,並體會,理解讀數的規則。

2.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3.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含兩級的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數位上出現0的讀法。

教學媒體:實物投影、數位順序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數位順序表知識

(1)從個位起,第幾位是萬位?第幾位是千萬位?

(2)個級含哪些數位?萬級含哪些數位?

(3)萬級中各個數位對應的計數單位各是多少?

2、個級的數的讀法.下面這些數怎麼讀:

543240002xxxx1051203025

讓學生説一説有什麼體會?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教學例2。投影出示數位表:

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然後對照數位寫上數字

(1)個級的數的讀法,寫出2496

(2)萬級的數的讀法.寫出24960000

①先讓學生嘗試讀法

②比較24960000和2496在數位上的`區別。

③啟發:引導24960000的讀法。

説説各個數位上的數表示什麼?

讀作:二千四百九十六萬,並在黑板上寫出(或電腦顯示)這個數的讀法。

①討論:2496與26960000讀法的聯繫與區別。

②聯繫:“2496”不討在個級還是在萬級都讀二千四百九十六。

區別:萬級上的數表示多少萬”,讀數時要添上“萬”字,而個級上的數表示多少”1”,讀數時就不讀這個1。

③即時訓練.讀一讀: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3)兩級的數的讀法.寫出6407000

①引導觀察6407000與24960000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②老老師;萬級,個級上都有具體的數字該怎麼讀?

③先讓學生嘗試讀一讀,然後有教老師總結説明;先讀萬級上的數(多少萬)再讀個級上的數

④即時訓練.讀一讀:1205000235870018006500256050

(4)每級中見有0的數的讀法.寫出85000300

①討論,嘗試讀法

②要求按讀數的步驟進行;

啟發:每級中間有0的應該讀零  正確讀法:八千五百萬零三百

③即時訓練.讀一讀:243080023000050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文第5頁的”做一做”

2、課文第8頁第2題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不體會:同樣的數字放在個級和萬級的讀法不同。

3、課文練習一的第3~5題。

第3題呈現了一個情境:小組同學交流不同的讀數方法,探索比較方面的讀法,體現了由學生自主先哲合適的讀數方法。

第4題呈現三幅北京景觀的圖片,讓學生正確地讀出圖下面的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億的內數讀法的理解,提高學生讀數的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由學生自己來説説這節課體會和總結含兩級的數的讀法:先讀萬級的數,在讀個數的數.萬級的數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後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中間有0的應該讀零(聯繫兩個0或着三個0的只讀一個零),沒級末尾的0不讀。

數學第一單元《測量》教學計劃2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的內容有:毫米、分米的認識、千米的認識和噸的認識。

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一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通過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釐米、質量單位中的千克與克,已經瞭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測量問題。因此,學生的已有經驗是比較豐富的。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將它作為發揮學生主動性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比如,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來講有釐米的認識作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所以,教材在這裏讓學生估、測、議,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另外,這一單元中經常出現的課堂、操場、校園等,都是學生熟悉的環境,很容易打開學生的話題。

本單元的內容是“測量”,無論是分開的“測”或“量”,還是連在一起的“測量”,都預示着強烈的活動性,換句話説,就是沒有活動的教學不能稱其為測量的'教學。基於這種考慮,教材的編排中安排了許多活動,可以説本單元的內容是以活動展開的,其目的就是為教老師安排學生的活動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認識中測量課本,分米的認識中的測量書桌,以及通過具體的活動感受1千米等等。

無論是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還是質量單位噸,許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所瞭解,教材在編排時考慮到了這一點,在許多內容的編排中,將所學的概念設計在學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發現、探究、體驗。比如,在噸的認識中,創設動物過橋的情境,提出的問題是“能同時過橋嗎?”,將“限重1噸”作為一個重要的條件,以確定情境的主題。

生活中,在測量長度或質量時,有時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確的結果,即使需要精確的結果,也要先做一個恰當的判斷,以確定所使用的測量工具。從這方面考慮,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認識質量單位噸。

2、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3、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難點:

1、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的建立。

2、1噸的質量觀念的建立。

突破方法: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靈活選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採用演示主題圖(如,公路及路標、動物過橋圖等)、組織學生的測量活動(如,量課本、書桌等)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2、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

3、在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以及1噸的質量觀念時,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外,同時還要多舉一些當地學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對比。

4、培養學生自覺地對常用物體進行估測的意識,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先估測,後測量驗證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四、課時安排

本單元可用7課時進行教學。

千米的認識4課時左右

噸的認識3課時左右

數學第一單元《測量》教學計劃3

本單元的內容包括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以及質量單位:噸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通過學習,使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毫米 、1分米、和 1千米 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編排特點

1、關注學生已有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

建構性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是學習者將正式的知識以自己日常的知覺經驗聯繫起來的過程。本單元在編排上充分考慮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積累,並將它作為發揮學生主動性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比如: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以釐米的認識作為知識的起點,借用學生能較熟練地運用學生尺進行測量的經歷作為經驗基礎。所以本單元的內容是讓學生在估、測、議的基礎上,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同時,採用了學生所熟悉的環境:課堂、操場、校園等,打開學生學習的窗口。

2、合理安排活動內容,為教師組織學生活動提供便利。

本單元的內容是“測量”,無論是分開的“測”或“量”,還是連在一起的“測量”,都預示着強烈的活動性。所以本單元在編排上都是以活動的方式展開的,其目的是為教師安排學生的活動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認識中測量課本,分米認識中的測量書桌,以及通過具體活動感受 1千米 等等。

3、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本單元在編排上的又一大特點。將所學的概念,設計在學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發現、探究、體驗。比如:在噸的認識中,創設小動物過橋的情境,提出了問題 “他們能同時過橋嗎?”,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興趣。並將“限重1噸”作為一個重要的條件,以確定情境的主題。

4、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生活中,在測量長度或質量時,有時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確的結果,即使需要精確的結果,也要做一個恰當的判斷,以確定所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在編排上加強了學生的觀察、操作活動,併力求將 1毫米 、1分米、 1千米 及1噸與生活的事例聯繫起來,形成表象。比如:“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 1毫米 ”,“運動場的跑道通常一圈是 400米 ,2圈半是 1千米 ”“在操場上量出 100米 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10個 100米 就是 一千米 ”等等。

數學第一單元《測量》教學計劃4

教學內容

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起始單元,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讀寫鞏固和擴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本單元由“億以內數的認識”和“億以上數的認識”兩個部分組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安排如下表:

課題 內容

億以內的數的認識

主題圖

出現5個省(市)、自治區的總人口數,讓學生初步感知大數,瞭解中國的人口狀況,滲透國情教育。

億以內數的讀法

例1 北京天壇圖。呈現首都北京市人口數。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類推每相鄰兩個計算單位之間的關係,知道數級、數位。

例2 讀含兩級的數。

億以內數的寫法

例3 寫含兩級的數。通過電視新聞呈現億以內的數,讓學生對照數位表寫出相應的數。滲透環保教育。

例4 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例5 將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例6 將非整萬的數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

數的產生

介紹古時人們的記數法、記數符號(數字),介紹阿拉伯數字,自然數。

十進制計數法

介紹數位順序表,由萬級數位擴展到億級數位;介紹十進制計數法。

億以上數的認識

例1 讀含三級的數。

例2 寫含三級的數。

例3 將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將非整億的數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

計算工具的認識

介紹算盤、電子計算器。

用計算器計算

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探索計算規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以內及以上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掌握數位順序表,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大數,會比較大數的大小,會將整萬、整億的數分別改寫成用“萬”和“億”作單位的數,會用“四捨五入”法把一個大數省略萬位或億位後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在認數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大數的讀、寫和比較大小。

教學難點

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判定。

突破重、難點的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創設具體教學情境,使學生獲得有關大數的豐富的感受。教學讀寫數時,教老師應注意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並掌握了讀寫數的方法後,要通過一定的訓練才能達到熟練的程度。

2、要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數位、數級、十進關係等知識,,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3、在教學中,教老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收集生活中大數的習慣和能力,如説一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大數。通過教學應使學生逐步認識到,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課時安排:

億以內數的認識6課時

數的產生1課時

十進制計數法1課時

億以上數的認識1課時

計算工具的認識1課時

用計算器計算2課時

1億有多大?1課時

數學第一單元《測量》教學計劃5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乘法、積的近似值、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計算、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小數和整數都是按照十進位制位值原則書寫的,所以小數乘法的豎式形式,乘的順序、積的對位與進位都可仿照整數乘法的相應規則進行,只要解決好小數點的處理問題就行了。鑑於此,本單元的編排十分注意加強與整數乘法的聯繫,以便引導學生將整數乘法的經驗遷移到小數乘法中來。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並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使學生會用“四捨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關於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4.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強化估算意識,培養估算能力;會求積的近似值,並能根據具體情況保留積的近似值。

難點:

積的小數點位置的確定;根據具體情況保留積的近似值。

關鍵:

讓學生通過現實情境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啟動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讓學生在整數比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識的關鍵所在-----積的小數點位置的確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找到解決新問題的'辦法的途徑,從而主動地掌握新知識;其間,突出對算理的探究,引導學生切實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建議

(1)讓學生自主閲讀、表述題意。

與例3的學習類似,先讓學生自己讀題,再用自己的話表述題意。儘可能創設讓學生表述的空間。學生表述題中條件“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時,應着重請學生説一説“1.3倍”的含義。

(2)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驗算。

當學生列出豎式算出56*1.3的積後,可提問“你用什麼方法説明你做對了呢?”或者,利用教材提供的錯例,請全體同學評判:“她算對了嗎?”然後讓學生用已掌握的驗算知識對56*1.3的結果進行驗算。在學生自主驗算的基礎上,請他們説出不同的驗算方法,並組織學生對這些方法進行小結。

(3)注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組織學生完成“做一做”中的兩道改錯題時,可分兩步進行:①先觀察兩道算式中的因數和積,進行判斷,説出理由。這一過程,主要是培養學生養成整體感知算式、綜合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如,算式“3.2*2.5=0.8”中,兩個因數都大於1,積肯定大於1,而積卻是0.8,所以一看算式就知道是錯的。而算式“2.6*1.08=2.708”中,第二個因數略大於1,積2.708比較接近第一因數2.6,積的小數位數與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也相等,憑觀察,算式可能是正確的。②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計算一方面驗證算式的對與錯,另一方面驗證自己觀察、判斷水平的高與低,長期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會有顯著提高。

五、課時安排:

小數乘法小數乘法(8課時)

重點課時: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設計者:陳麗

教學內容:教材12頁例8及練習二的4、5、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於小數乘法同樣適用,能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正確地、合理地、靈活地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類推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相互交流、合作、體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

1、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2、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老師:同學們,在上節課我們通過學習,已經知道了整數混合運算順序適用於小數,除此以外,還有哪些適用於小數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整數乘法運算定律適不適用於小數(教老師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教學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於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老師:誰來説説你們在整數乘法中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用定母表示。

老師:同學們,你們會唱“找朋友”這首歌嗎?

老師:下面我們就來邊唱這首歌邊做“找朋友”的遊戲,好不好?

(教老師指六名同學上台,每人發一張寫有算式的卡片)

老師:(提出遊戲規則)請你們手舉卡片唱歌,按算式結果相等來找好友,找到了好朋友就握握手,行嗎?

老師:同學們,他們的好朋友都找對了嗎?

老師:你們表演得真好,請回到自己的座位。

老師:這些算式各説明了什麼呢?

老師:説得太好了,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這些算式説明什麼?

老師:你們真聰明,又肯動腦子。剛才通過我們的探索,大家知道了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於小數乘法同樣適用,但是究竟怎樣,才能使計算簡便呢?下面我們就來討論幾道題。

2、教學怎樣運用乘法運算定律:

老師:(板書)0.25*4.78*4

老師:請同學們認真地觀察,看看這道題能不能用簡便方便計算,怎樣算簡便,請把你們的思路在小組裏相互交流。

老師:誰能説説這道題能不能簡算?怎樣簡算?為什麼?

老師:你們真不簡單,掌握了這樣一個技巧,在計算前先觀察題中有沒有特殊的數,如果兩個數的積是1、10、100、1000等等,運用運算定律先算,這樣使計算簡便。

老師:現在請同學們把這道題算出來。

老師:這兩種做法都對嗎?為什麼?

老師:是的,兩種方法計算起來都很簡便,通過這道題的分析、計算,能歸納出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

老師:你説得很好,一看、二想、三算就是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

老師:現在請同學們用剛才總結的方法來計算這道題,看看怎樣算簡便。

老師:同學們,她做得對不對?

老師:(指生1)能把你的解題思路説給同學們聽聽嗎?

老師:喲!你又掌握了一個技巧,把特殊的數先分解,再簡算。

老師:還有哪些同學的做法同他是一樣的?

老師:大家都做得很好。

老師:剛才,我們共同探討了兩種簡算技巧,有的同學還有許多簡算的技巧,同學們可以相互學習,請同學們再來看看下面兩道題,怎樣算合理簡便(讓學生獨立做)

老師:這四種解法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老師:你們對這一題的兩種做法有什麼看法?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基本練習

1、老師:老老師這裏有三個數4、0.8、1.25請你們根據乘法的運算定律編式題,並説一説如何運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提高練習

2、

(1)102*0.45

(2)0.34*0.5*0.6

(3)1.25*0.7*0.8

(4)1.2*2.5*+0.8*2.5

(5)(0.8+0.2)*6.7

拓展練習

3、99*1.45+3*1.45-1.45*2

(4)99*1.45+2*1.45-1.45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老師:説一説本節課有哪些收穫?

數學第一單元《測量》教學計劃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釐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估計、測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

教學難點: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

教學準備:直尺、一元硬幣、大頭針、鉛筆芯、正方形紙片、長方形紙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兩條同樣長的垂直相交的線段

讓學生猜一猜:圖中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

老師:你有什麼好方法確定嗎?(學生:用尺量)

2、老師:老老師這兒有兩把尺,你量量看。

教老師提供自制小尺:一把是一格1分米的,一把是一格1釐米的指名學生到前面用教老師提供的尺分別量兩條線段

老師:量得準嗎?你有沒有什麼好建議?(學生:用我們自己的尺量)

(依據新課程中以“問題解決”為中心來設計這一環節。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嘗試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自然地提出了細化測量單位的要求。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

3、老師:請你把自己的尺拿上來量一量,是()釐米帶()小格。

指名到前面量,並報出測量結果:都是9釐米帶3小格

老師闡述:原來兩條線段一樣長。這説明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還要動手量一量。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感知1毫米

老師:看來同學們的尺作用真大。觀察自己的直尺,它和老老師的兩把尺有什麼不同?

全班討論交流:老老師的尺格子很大,而我們的尺有很多的小格子,能量得很準。

老師:直尺上每1釐米之間都有很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板書:1毫米)指名到投影儀下找一找1毫米,其他同學在自己的.尺上也找一找。(全班交流:學生説出自己找到的1毫米)

老師:你能用一個字來説出1毫米的特點嗎?(學生自由説1毫米的特點)

2、探索1釐米=10毫米

(1)演示課件,讓學生在截取的1釐米上找找1毫米,數一數1釐米中有()個小格也就是()毫米。指名學生到電腦上找一找,數一數

(2)請學生任意選直尺上的相鄰的兩個數字即1釐米中間數一數有幾毫米,可以用筆尖指着數。(學生自由數)

集體交流,根據交流發現規律。

老師:你發現了什麼?(學生:1釐米中有10毫米)

課件出示:1釐米=10毫米

老師:把你的發現悄悄告訴同桌。

3、找一找,畫一畫

老師: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0毫米嗎?指名到前面找一找

老師:你還能在哪兒找到20毫米?

學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區域的20毫米,如4釐米到6釐米,8釐米到10釐米。

老師:你能找到40毫米嗎?指名上前找

老師:很好!你能畫一條40毫米的線段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下畫,其餘同學觀察畫法

老師:請同學們畫一條33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畫好後,互相檢查,選幾個畫得比較規範的進行展覽。

4、量一量,讀一讀

(1)課件出示回形針圖片,

老師:你能讀出回形針的長是多少毫米嗎?

生:27毫米

老師:你是怎麼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釐米帶7小格

(2)課件出示鐵釘圖,

老師:你能讀出鐵釘的長是多少毫米嗎?

生:39毫米

老師:你是怎麼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釐米帶9小格

老師:你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老師:你的觀察方法真獨特,值得我們學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量一量長方形、正方形紙片每條邊的長度。集體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老師:請你估計一下自己的拇指寬多少毫米。

學生大膽估計後,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接近。

3、兩人合作測量信封中的物品(大頭針、鉛筆芯、一元硬幣),並填寫資料卡

(1)先估計每一個要測量的數據,並填在表中

(3)然後兩人合作測量,完成數據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數學書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頭針的長度()毫米()毫米

鉛筆芯的長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幣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體交流後,提問:一元硬幣的厚度你是怎麼量的?(學生到投影儀下彙報測量方法並演示)

4、聯繫生活,鞏固新知

課件出示題目:

(1)小鳴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鉛筆長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釐米。

(4)歡歡的牙刷長15分米。

(5)匆匆數學本上的日期格長4釐米。

(6)我們的新教學大樓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題目中不恰當的長度單位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這堂課你學到了什麼本領?你有哪些收穫,你能在生活中應用這些本領嗎?

2、測量生活中的小物體並以毫米為單位記錄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