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有關四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編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5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説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四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編6篇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教材的是青島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我主要從説課標、説教材、説建議三個方面進行説課。説課標包括課程目標、內容標準。説教材包括編寫特點,編寫體例及目的,內容結構,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説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議。

一、説課標

根據學生髮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學段,四年級處於第二學段。

《數學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維度對本冊的學習提出了具體要求,

知識技能目標

1.能認、讀、寫萬以上的數。能熟練掌握兩位數乘、除兩三位數的口算和筆算;會計算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3.能區分直線、射線、線段。瞭解平面內兩直線的平行和相交位置關係。

數學思考目標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大數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

2.經歷探索兩位數乘除兩、三位數計算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

3.經歷探索平行和相交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問題解決

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用四則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化。

情感態度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內容標準:包括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部分。

數與代數;

數的認識要求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萬以上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上的數;數的運算要求學生能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探索規律要求學生能探索簡單的變化規律。

圖形與幾何:

圖形的認識要求學生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瞭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關係。

統計與概率:

要求學生能認識並製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綜合與實踐:

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説教材

我將從編寫特點、編寫體例目的、內容結構、知識與的立體整合四個方面系統介紹本冊教材。

(一)編寫特點

本冊教材直觀形象,圖文並茂,它的編寫特點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時代性主題、組成"情境串"

時代性、現實性突出的情景,構成單元一系列"信息窗"是青島版國小數學教材獨創的呈現形式。比如第二單元泰山黃金週、第三單元楊帆奧運、第六單元長大我也去航天。

一個單元通常由幾個信息窗組成,幾個信息窗相互關聯,反映的是同一個內容。比如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共包括五個信息窗:"耕地-播種-管理-豐收-收穫",五個情境反映的都是和農田耕作的主題。這些信息窗組成了青島版數學教材所特有的"情境串".

2、優化單元知識結構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優化單元知識結構。比如第三單元"楊帆奧運—三位數乘兩位數",由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到整百數乘整十數口算,到三位數乘兩位數估算,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到一個因數末尾有零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因數的位數在不斷的增加,同時又關注了學生口算、估算、筆算的綜合計算能力。在此基礎之上,適時編入了四則混合運算,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應用與鞏固。

3.解決問題 生成新知

通過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比如:在學習"平行與相交"時,主題圖呈現的是"我跟爸爸學設計",教材沒有直接呈現概念,而是由"怎樣畫線"的問題引入,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先認識線段,又通過線段認識直線和射線。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既掌握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倡導多樣化的教與學方式,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本冊教材的編寫思路、呈現方式和欄目設置都積極倡導新型的教與學方式,努力促進師生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比如第一單元"大數知多少—萬以上數的認識",教材呈現的是學生交流調查生活中用到大數的情景,這樣的形式提示我們,可以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教學。

再比如第六單元"長大我也去航天——統計",教材只提供了活動的形式,()數據都要來源於學生的實踐,在教學中組織合適的活動,由學生收集數據,參與統計過程,自主學習。

5.充分探究、學會學習

隨着知識的加深,教材也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與培養。通過一些提示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如第五單元:"農田裏的數學—除數是兩位數除法"在學習"商不變的規律"時,教材給出問題情境之後,並沒有過細的指導,而是通過問題"這是不是個規律呢?"引導學生經歷"猜想-舉例-發現"等活動獲取新知。

以上五條是教材的編寫特點。

(二)編寫體例

在青島版教材的特色中,其欄目的設置可謂是獨具匠心、特色鮮明。信息窗、合作探索、問題口袋、自主練習、你知道嗎、我學會了嗎、豐收園、課外實踐、聰明小屋等等。他們在整套教材中發揮着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每一個欄目,教材都賦予了它一定的內涵和功能。下面我就逐一進行解讀。

信息窗:通過情境串、故事串、問題串等形式,引導學生從中獲取數學信息,啟發學生主動思考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合作探索: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共同解決,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主動性和團隊力量。

問題口袋:對於有價值但不屬於本課所學習的問題,暫時放入"問題口袋",從而保護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一旦具備解決能力,隨時取出加以解決。

自主練習: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及時鞏固和練習所學知識。

你知道嗎:讓學生了解更多與數學相關的資料,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面。瞭解數學文化。

我學會了嗎:每單元一個,讓學生了解自己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後做出自我評價。

豐收園:左邊籃子裏的5個蘋果功能各不相同,"積極、合作、會問、會想、會用"是對四維目標的詮釋,右邊是學生的自我反思和交流,在這裏學生可以暢談本單元的收穫。

與之前所用過的北師大版、人教版、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相比較,我發現青島版教材較其他三版教材,有更多的欄目設置更加巧妙。

(三)內容結構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七個單元和兩個實踐活動。

按照數學學科的四大領域來劃分,其中,第一單元萬以上數的認識、第二單元計算器、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屬於數與代數領域。這四個單元的內容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

第四單元平行與相交屬於圖形與幾何領域。

第六單元統計屬於統計與概率領域。

實踐活動盪鞦韆和紙與我們的生活屬於綜合與實踐領域。

(四)知識和技能的立體整合

從橫向角度來看,整冊內容由淺入深,呈階梯狀上升,在第二學段的教學中起到了奠定基礎的作用。

從縱向角度來看,各方面知識都在第一學段的基礎上,有所深化,為第二學段及之後的學習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總之,教材的編排始終秉承着,既對前面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和利用,又為今後繼續學習更復雜的內容奠定了基礎,體現了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數學思維規律。

三、説建議

基於我校"先學後導、互助提升"的數學教學模式,結合青島版數學教材的特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説説我的建議。

(一)教學建議3條

1.巧妙運用信息窗的情境圖

信息窗是青島版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學中深入研究教材的編寫意圖,理解設計思路,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靈活運用教材,比如:第三單元第一課時《我跟爸爸學設計——線段、直線、射線》一課,情境中提出的"怎樣畫出設計圖"的問題很現實,通過問題的解決,學生不知不覺學習了新知!

再比如:第六單元《長大我也去航天——統計》一課,通過學生做轉圈的實驗完成實踐活動,並畫出條形統計圖。

2.提升學生質疑的質量。

彙報質疑是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重要體現,此環節把課堂教學推向一個高潮,學生質疑的語言一般情況下這樣説:"大家對我的講解還有什麼疑問嗎?""……還有沒有問題?……有沒有補充?" 隨之而來的是補充、建議、追問等……這種對話是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情況,在交流中溝通不同的思路,並通過比較分析尋找相對合理和最優的問題解決方法。

3.建立學生典型錯題集

在教學中,蒐集典型錯例錦集。比如,第一單元"大數知多少"關於0的讀寫:

(1)0在"級末"或"非級末"位置上的不同讀法,

(2)一個數中某一級前面有0的寫數。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中的連續進位乘法,有的學生計算時,乘完之後忘記加進位數的;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運用四捨五入法試商,調商的過程等,這些內容難度較大,容易出現錯誤,教學時進行鍼對性的練習強化。

(二)評價建議

結合課程標準,談一下我在教學中的評價建議。

1.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

我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知識樹"、做數學手抄報、寫數學日記等活動,來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評價方法多樣化

(1)口頭評價與肢體評價相結合。運用這種評價方式時教師把握課堂評價的時機,比如説當學生提出一些富有創意的問題和有獨特見解時,我對學生伸出大拇指並在學生的書上印上智慧星,並作為期末考核依據。如果學生的智慧星積累到一定數量,可到教師處換取一些小禮物。

(2)語言評價與"等級"評價相結合

在學生課堂作業時,可採用評語與"等級"評價相結合。如用"你的解法很獨特!""你的字真漂亮"等簡短、熱情的話語激勵學生,使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多元化教學評價

近幾年來,我校一直實施"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特色教學改革,數學方面,主要包括口算課課練、口算能力測試、解決問題、動手能力測試以及階段性測試等評價活動。根據不同的測試活動結果,評比出不同類型的"學科小標兵""口算大王""解決問題小能手".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教材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依據,因此,教師要做教材的開發者、創造者,讓教材更貼近學生生活。

1、運用生活資源:我們在學習教材內容時,可以巧妙的結合生活,利用生活資源。比如在學習"平行與相交"一課時,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來進行講解,形象、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2、利用其他學科資源:其他學科與數學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我們要從其他學科中開發資源,來促進數學教學。

3、開發網絡資源:隨着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所以我們可以開發一個單元或一個專題的系列微課,能幫助學生課前預習或課後鞏固,是學好數學的重要資源。

各位領導、老師們,以上是我對四年級上冊教材的研讀。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以教材為載體把握課標,構建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是我永遠的追求。謝謝大家聆聽。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解簡易方程這部分教材有兩種類型方程的解法.教材先出示例5: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X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要求3ⅹ+4ⅹ=?這在國中代數中,叫做合併同類項,考慮到國小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沒有出現同類項等屬語.而是通過實例並藉助插圖,幫助學生根據運算意義,從直觀上理解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例6 、7X+9X=80的解法.這也是本節教材的一個重點內容.在後面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時,有些含有兩個未知數的題目,需要列出這樣的方程.而且這種題型思路統一,解法一致,既可減輕學生的負擔,又可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為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及代數方程解應用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結合教學內容,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為:

智育目標 (1).理解掌握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2).會解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為列方程解應用題作準備.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中的團結互助精神。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重、難點 形如aⅹ±bⅹ=c的解法

其次,來説説我設計這課時的

二、教學理念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他們帶着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學習活動,並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包括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的.觀察法、比較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嘗試教學法、遷移法,去建構對數學的理解。這就很好地突出了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把發現知識內在聯繫的機會與權利還給學生。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然後説説我的

三、教學流程

我將教學流程設依次設計為:精心設計 運用遷移、創設情景 激活課堂、重視指導 拓展延伸三步曲。先説第一步

精心設計 運用遷移

教學伊始,為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景:班上準備開一次文藝晚會,派你去買些水果,你會怎樣給營業員付錢?片刻沉默後,有的説:我會認認刻度,確定有幾斤再付錢。因為方程本來就是等式,這樣,讓學生在數學中也學會生活。再出示本課準備階段兩種類型的練習題,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5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對例5、例6的學習具有遷移的作用,通過看看、比比、算算,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解題方法可進行自主學習。因為數學本身也是充滿觀察與猜想的活動。如何圍繞重點展開教學,如何突破難點呢?因此教學流程設計的第二步

創設情景 激活課堂

“喜歡和好奇比什麼都重要.”只有貼近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感到親切。這樣才能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對教材的例題加以調整.怎麼樣才能使學生熟悉而喜歡呢?我不由想起了學生去中村桔園參觀一事,我靈機一動,對呀!多好的題材,這樣由原來的“工地運土”變為學生熟知的“中村運桔子”。(圖片)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身邊處處皆數學。先讓學生嘗試解答,在複習題(3)中,學生根據題意列出了5×4+5×3和5×(4+3),觀察兩個算式的特點,學生明白了這裏的兩種方法就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解題能力,在此基礎上,由複習題演變引出新課,在學生明確其異同點後,遷移運用已有知識充分進行嘗試練習解決問題. 但仍有少數基礎差、能力弱的孩子難以明白。為照顧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我提出要求,激勵孩子們幹什麼都要比着幹,搶着幹,爭着幹!看看哪組最團結,願意幫助本組學習有困難的同伴度過難關!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只要給他一個舞台,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展示給大家。這樣,在本組同學的帶動下,就是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也很快得出了4ⅹ+3ⅹ=7ⅹ。我又將例5的問題變成:上午比下午多運多少噸?有幾個學生的答案是:4ⅹ-3ⅹ=1ⅹ。在此,強調隨機教學,學生答案出現偏差,有不適當之處,教師要適時點拔,及時糾正。教師提示:1ⅹ可以寫成ⅹ,1可省略不寫。並通過不同類型的鞏固題讓學生更進一步明確算理。尤其注意b-0.6b ⅹ-0.36ⅹ的算法。這樣為例6的學習解決了關鍵一步,掌握例6 7X+9X=80的解題方法自然水到渠成。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方程,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會算,還要讓學生會説。説清算理: 一個式子中如果含有兩個未知數ⅹ的加減法,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義,將未知數前面的因數相加或相減,再乘ⅹ,算出結果.因為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也培養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當然只要求少數同學能歸納算理就行,學生之間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異,對此不作全面要求.在此教師強調檢驗,沒要求檢驗的也要口算檢驗,這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從而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但是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因此教學流程的第三步設計為:

重視指導 拓展延伸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只是在學生需要時給予恰當的幫助。”通過不同形式的習題幫助學生掌握新知。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尤其是創新題,1、編兩個不同的方程,使方程的解都是ⅹ=6,2、在□中填入合適的數,使等式成立。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只有當自己的觀點與集體不一致時,才會產生要證實自己思想的慾望,從而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但是提出挑戰並不意味着要難倒學生,而是要激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去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知結構中,才可能成為有效的知識. 在教與學的活動中,有老師的組織、參與和指導,有同伴的合作、交流與探索。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雖只有一字只差,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我選擇後者。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們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又為學生的新知建構拓展出更大的空間!

最後,説説本節課的

四、教學反思

本課從複習題導入例5,由例5過渡到例6,一環一環,環環相扣,由表及裏,由淺入深,逐步深入,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找學生熟悉的教學題材,使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妙趣橫生,充滿活力;運用遷移法、嘗試法、小組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學習,既可幫助學生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使學生很快掌握了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又可培養學生學習中團結互助的精神。使每位學生都體驗着參與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教材研讀。

1、教材編排。

(1)邏輯分析:

方程是等式裏的一類特殊對象,傳統教材都用屬概念加種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數→方程”的線索教學方程的意義,考慮到方程是在刻畫生活中的等量關係時產生的,而且在北師大教材體系中一年級到四年級上冊,學生對等式和不等式有所瞭解,只是沒有把“等式”這樣一個概念交給學生。並且已經採取逐步滲透的方法來培養代數思維。例如:( )+8=14,90-( )〉65,因此,在北師大教科書裏沒有從方程和等式的內涵上作太多比較,直接以等式為立足點,立足點較高。

(2)語言信息及價值分析:

本課教材的三幅情境圖,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第一幅情境藉助平衡,讓學生領悟等式;第二幅情境完成數量關係向等量關係的轉化;第三幅情境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找到多種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2、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建立方程的概念。

(2)在簡單情境中尋找等量關係,並會用方程表示。

(3)經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在簡單具體情境中尋找等量關係,並會用方程表示。抓住“含有未知數”和“等式”兩個核心關鍵詞建立方程的概念。

(2)難點:數量關係向等量關係的轉化。

二、學情分析:

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是用算術方法來解決問題,算術思維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思維。由於從算術思維到代數思維的認識發展是非連續的,所以列算式求答案的習慣性思維轉向藉助等量關係列方程的新思維方式比較困難。列算式時以分析數量關係為主,知與未知,涇渭分明;在代數法中,辯證地處理知與未知、求與不求,使這一矛盾雙方和諧地處於同一方程中。

三、流程設計:

為了更好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做了如下的設計:

(一)引“典”激趣,誘發思考。

引用“曹衝稱象”的故事,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尋找相等關係,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建立概念。

1、藉助天平,啟發思考。

我將教材情境動態化,通過FLANSH課件,讓學生充分感知當天平兩端都沒放物品的時候天平左右兩邊是平衡的。當我們往天平的一端放上物品而另一端不放的時候,或者兩端放的物品質量不等的時候,天平的兩臂不平衡,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不相等。這時候左邊大於右邊,或右邊大於左邊。當我們經過調整,天平兩臂再次平衡時,表示兩邊的物體質量相等,即左邊=右邊。讓學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觀情境中體會等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同時,對情境中數據也進行了分批給出的處理。先給出了左邊魚食和小砝碼的重量,讓學生用一個數學表達式來表示天平左邊的質量,再給出天平右邊的質量,讓學生列出等式。這樣就較好地避免了學生習慣性的使用算術的思維方式,同時也順利地進行了用數字表示向用符號表示的轉化。在這一情境的教學中,藉助天平這一載體,啟發學生理解了平衡,認識了等式。

第二個主題圖是本節課教學的核心內容。首先,我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找出文字信息“4塊月餅的質量一共是380克”。然後引導學生結合情境圖,把這一信息轉化為等量關係。4塊月餅的質量是如何表示的呢?用數量關係“每塊月餅的質量×4”來表示,“每塊月餅的質量×4”表示的是4塊月餅的質量,380克也表示4塊月餅的質量,所以他們相等。從而完成數量關係向等量關係的轉化,算術思想向代數思想的轉化,改變學生的長達4年的慣性思維方式。

3、變換角度,深入思考。

第三幅情境圖隱含着多樣的等量關係,也正是引發學生數學思考的最佳情境。根據學生認識的深入程度,可適當讓學生體會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並放手讓學生探究,根據不同的認識找到不同的等量關係,列出等量關係不同的.同解方程。在教學中,先引導孩子發現情境中的基本相等關係:2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壺水的水量,並且列出等式2z+200=20xx,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孩子發現其他的等量關係。在這一過程中,充分激發孩子探求知識的慾望,調動孩子思考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從而找到多樣化的等量關係,並進一步提高孩子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4、建立概念,判斷鞏固。

在前面教學的基礎上總結、抽象出方程的含義。通過三道例題的簡潔數學式子表達,讓小組合作尋找他們的共同特點,從而建立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數”與“等式”是方程概念的兩點最重要的內涵。並通過“練一練”讓學生直接找出方程。

(三)生活應用,提高能力。

數學應該服務於生活,緊接着我讓同學們根據直觀圖象列方程。這些題目都來自於生活實際,並且分別以現實情境圖、線段、文字敍述、綜合拓展為順序,層層遞進。學生在用方程表示直觀情境裏的相等關係後,他們在寫方程時會更加關注方程的本質屬性,從而鞏固方程的概念。練習強調學生在按照“數量關係—等量關係—方程”這樣一個過程,通過想一想,找一找,説一説,寫一寫等不同的形式學會用方程來表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體會到方程的作用,為以後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附板書:

方程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左邊的質量=右邊的質量 兩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壺水的水量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確定位置(一)》,現在我從四個方面進行這節課的説課。

一、説教材和學情

1、教材簡析

《確定位置》(一)是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並掌握了位置與順序、方向與路線等有關內容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先從情境入手,感悟確定位置的數學表示方法。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境中感悟新知並靈活運用,為今後學習空間位置的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學情分析

學生雖然在第一學段學習過位置與順序,方向與路線,但這節內容是數形結合,很多知識是認為規定的,因此我認為學生在接受數對的知識時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3、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立與依據

《課程標準》為這部分內容設定的目標是“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具體情境中的位置”。根據這一目標,在深入挖掘教材,理解編者意圖的基礎上,結合本節課內容和學情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①、能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説出某一物體的位置

②、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具體情境中的位置 。

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得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正確地用數對錶示方格圖上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理解數對的意義及表示方法。

二、説教法、學法及教學媒體的運用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程的要求,課堂教學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基本觀念。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將採取“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引導點撥”的教學模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學習,在交流合作中完善和提升知識。老師在巡視過程中關注差異,適時點撥。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達到自省自悟的目的。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汲取集體智慧,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自主課堂,每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都是學習的主人。多媒體教學,加以引導,輔以直觀演示,讓學生自己在方格紙上塗位置,給予學生直觀經驗,加深印象。老師的多元評價方式,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三、説教學設計

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思想,我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情境圖的基礎上,還創造性地安排了其他活動,以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生動有趣的情境十分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導入時我預設了這樣的情境:首先與學生談話,用第幾組第幾個確定位置,這樣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又簡潔明瞭的導入課題,為後面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2、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效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存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預設了一下教學活動。

1、①、自學課本P80,完成“説一説 ”(1)、(2)

②、試着總結數對的表示方法、讀法和應注意的地方

為了“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我準備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接着小組交流討論總結,再由小組長綜合小組觀點作代表發言。如果有需要補充的.地方,老師稍加引導與點撥。這樣,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從而順利的解決了教學難點。

2、在方格紙上找出相應學生的位置。

這一環節是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知識的抽象思維能力,學會數學的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由班級學生的座位,抽象出方格圖,讓學生在方格圖上找出相應學生的位置。學生可以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並找準位置寫好數對。在學生熟知的環境中通過自省自悟解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3、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重視靈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學以致用”是新課標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針對這一原則,我安排了適量的梯度練習題:

教材81頁練一練的第一題,進一步鞏固數對需要用2個數表示 ;接着根據數對連線,發現連出的是什麼圖形,既鞏固了數對知識,又增強了趣味性。最後出示電影院的座位,讓學生判斷誰和誰坐得近,重在引導學生觀察同行和同列的位置有什麼特點。用生活實例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動機,為學生的繼續學習搭起了現實生活與抽象數學的橋樑。

4、總結全課

用提問的方式問學生這節課的收穫,引起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再現,更有利於學生從習得階段進入保持階段,從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接着讓學生思考數對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不僅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能力還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5、作業佈置

教材81頁練一練第二題和教材82頁遊戲。這一步是必須的一個環節,因為這一階段學生正是記憶從保持階段進入回憶階段,學生根據老師在課堂中所提供的線索進行知識的提取。教材82頁遊戲更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以致用的信心。

四、説板書設計

根據板書設計的直觀性、條理性、簡潔性、多樣性和啟發性的原則,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小數點搬家》。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説教材。

《小數點搬家》是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3、44頁的內容。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並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會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編排從設疑引趣出發,使學生髮現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通過新奇有趣、層層提高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掌握並靈活運用知識,為以後學習小數的乘除法作好鋪墊。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實際情景,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實踐活動,能運用所發現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情感目標:在玩遊戲探究新知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概念的教學規律,從過於注重概念本身轉化到更多的關注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目標,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體會數學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價值。

依據《小數點搬家》這一知識的地位和作用,本課設計的“探究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乘除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教學中要用到的多媒體、數字卡、鈕釦、練習題等是我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第二,説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教學中我精心設計遊戲,誘導學生思考、操作,鼓勵學生概括、交流,自己總結歸納出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鞏固新知的目的。

第三,説學法。

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出“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後交流合作,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思想。

第四,説教學過程。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設疑引趣

新課伊始,我就講了一個故事:昨天我去買包子的時候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平時我們買的'包子都是0.50元一個,但昨天的標價卻是5.00元。我大吃一驚,連忙問老闆怎麼回事?老闆説:“是我兒子在玩小數點搬家的遊戲。”小數點搬家?小數點會搬家嗎?由此引出今天所講課題《小數點搬家》。(板書)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為了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為他們精心設計了這樣的遊戲:首先是小數點左移的遊戲。(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左右。)同桌之間拿出自制的數字卡片和鈕釦來做小數點,一方先任意擺出一個小數,讓同桌讀出來。然後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讓同桌讀出來,並要他/她説出小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以此類推,把小數點往左移動兩位、三位甚至是四位、五位後,讓同桌讀出這個數,並説説這個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把小數點往左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問小數點往左移動後前面位數不足怎麼辦?這時我會告訴他們小數點往左移動時小數位數不足要用0來補。玩了小數點左移的遊戲後,我會讓他們每小組交流一下他們的發現和心得體會,並派代表總結一下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相信他們會很快説出所發現的規律:

小數點向左移動

一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倍

兩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0倍

三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00倍

…… ……

之後我會補充説明:縮小1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即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縮小10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0,即縮小到原來的一百分之一;縮小100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00,即縮小到原來的一千分之一。……(板書)。然後我會要求他們讀一讀這個規律並背熟。接着讓學生再來玩小數點右移的遊戲。方法同左移的遊戲是一樣的。在把小數點往右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問小數點往右移動後,後面位數不足怎麼辦?這時我就提醒他們注意小數點往右移動後,後面位數不足要用0來補。做完遊戲後,我同樣會讓他們小組交流,並派代表總結他們的發現。我估計他們也會很快得出如下結論:

小數點向右移動

一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

兩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三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 ……

然後,我再適當補充:擴大1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擴大10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0;擴大100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00;……(板書)。 同樣的,當他們得出結論後,我會叫他們讀一讀並背熟。對於敍述得好的同學我都會讓大家對他們給予掌聲和語言的鼓勵(棒!棒!你真棒!)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接下來,我會讓學生觀看“山羊快餐店”的價格變化圖,並提出問題:小數點向哪邊搬家的?快餐價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相信學生經過觀察、比較後,很容易説出答案。然後我對快餐價格進行以下分析,以此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4.00元=4元=40角

0.40元=4角

0.04元=4分

從4.00元到0.40元,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原數縮小10倍,可列式為:4÷10=0.4

從4.00元到0.04元,小數點往左移動兩位,原數縮小100倍,可列式為:4÷100=0.04

反過來看:

從0.04元到0.40元,小數點往右移動一位,原數擴大10倍,可列式為:0.04×10=0.4

從0.04元到4.00元,小數點往右移動兩位,原數擴大100倍,可列式為:0.04×100=4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搶答遊戲的環節,我會準備以下題目給他們搶答:

1、下面的數與0.285比較,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或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

(1)2.85 (2)2850 (3)28.5 (4)0.0285 (5)0.00285

2、開火車。

(1)0.09×10= (2)0.09×100= (3)0.09×1000=

(4)53.8×10= (5)53.8×100= (6)53.8×1000=

3、小馬過河。

(1)1.414×10= (2)18.1×10=

(3)0.1×1000= (4)9.87÷10=

(5)36.9÷10= (6)43.21÷1000=

(7)3.14×100= (8)1.4×100=

(9)0.618×100= (10)0.01×100=

以此檢測他們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三)歸納小結,鞏固新知

我會提問:今天我們有什麼新發現?估計學生會很快説出今天的探究所得,然後我就説下面我們就用這些規律來解決新問題。我會給學生準備以下題目:

1、填一填:

(1)2.34擴大到原來的10倍是( ),擴大到原來的100倍是( ),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是( )。

(2)把一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後是254.8,這個數原來是( )。

(3)把一個數先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再縮小到原來的,所得的數是原來的數的( )。

(4)4.6的100倍是( );5個2.4的積是( )。

(5) 把470縮小到原來的是( ) ,再縮小到原來的是( ) 。

2、小紅在寫自己的身高時,把小數點的位置點錯了,寫成13.5米。請你猜一猜,她的身高是多少米?

3、有比3.5大並且比3.6小的數嗎?如果有,請你寫出兩個這樣的小數。

以此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

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採用樹形結合的方式,力求用精簡的文字表達出概念的意思,使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

我的説課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小數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每個學生空白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和平均分成了一百份的正方形紙各一張。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出示100,問:認識嗎?一起説(100)、把100縮小10倍是多少?(板書:10)、把10縮小10倍是(1),把1再縮小10倍,你知道是多少嗎(0.1或),把0.1縮小10倍,又是多少呢?(板書:0.01或),接下去是……?(板書:0.001或)

2、師:像這樣,我們可以一直地寫下去(用省略號表示)。

3、這裏的0.1、0.01、0.001表示什麼意思,他們之間的進率又是多少嗎?引出課題《小數的意義》

二、探究意義

(一)教學0.1

1、如果我們用一張正方形表示1的話,請你估計一下,0.1該有多大,用手比劃一下。請將你心目中的0.1在這張白紙上用顏色塗出來。(電腦演示正方形紙、1)

2、(展示、彙報)説説你是怎麼表示出0.1的。小結:要想準確地表示出0.1,我們應該先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十份,再塗出其中的一份,就是0.1。還可以用什麼數來表示?

3、取出一張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準確地表示出0.1。

4、請塗出其中的3份,塗色部分用小數怎樣表示?用分數表示是(),0.3裏面有多少個0.1,空白部分呢?(用小數表示,用分數表示)

5、投影:陰影部分用小數怎樣表示?有多少個0.1,空白部分呢?

6、想一想,1裏面有()個0.1。

(二)教學0.01

1、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得到0.1的?

2、你能在紙上表示出0.01嗎?請你在格字圖上表示出來(生取出平均分成一百份的正方形紙片)。説説你是怎麼表示的?空白的部分呢?(電腦演示過程)

3、請看老師這張圖片,你想到了什麼小數?

4、看到0.23,你還想到了什麼小數。

5、請你在方格紙上創造一個新的小數,再同桌間説一説這個小數表示什麼意思,看到這個小數,你又想到了那個小數?

6、生彙報

(三)教學0、001

1、對於0.001,你有什麼想説?2.黑板上掩飾0.001

3、看到0.001,你會想到哪些小數?

三、提煉小數意義

1、請你觀察這三組的數,你有什麼新的'發現?(得出:一位小數、十分之幾,兩位小數、百分之幾,三位小數、千分之幾等等)板書: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2、小結:像這些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小數。(完善板書)

3、師:其中的一份,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我們把它叫做計數單位,也可以寫作0.1、0.01、0.001等等。如0.3的計數單位是0.1,它有3個0.1。0.25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0.01。

4、思考:(電腦)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

四、解決問題練習

五、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