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幼兒園社會説課稿通用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28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社會説課稿通用,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社會説課稿通用

幼兒園社會説課稿通用1

説教材:

《綱要》中提出社會領域的目標是培養幼兒的社會性,引導幼兒對周圍的事物或現象感興趣,並能利用多種形式積極探索。“我長大了”讓幼兒從自身的變化來進行觀察認知,體味長大的快樂。中班幼兒還處於直觀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思維初步萌芽,聚合能力、發散思維、評價能力都較弱。根據《綱要》《指南》的精神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為依據,將本次活動目標設為以下:

説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自己在身體、能力方面的變化,理解成長的初淺意義。

2、能力目標:能積極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參與活動。

3、情感目標:激發期盼長大願意學習更多本領的情感。

説重難點:

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目標1為重點,目標3為難點。

説準備:

1、環境上的創設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牆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並最終連學校的牆壁也説話”因此,在主題牆的創設中,佈置一些幼兒小時候使用的物品、衣物,小時候的照片,和在小班參加一些活動的照片,幫助幼兒生活經驗的回憶和積累。

2、物質準備

(1)、發揮家長資源,準備孩子小時候的衣物、鞋襪等。

(2)、PPT,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可以更直觀形象地感知長大的過程。

(3)、操作材料

説教法:

1、遊戲激趣法。遊戲教學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孩子們喜愛的活動形式,因此在活動中,通過“猜猜他是誰”讓孩子樂學、願學。

2、直觀演示法。具體形象思維是3—6歲幼兒的主要思維形式,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採用PPT進行直觀演示孩子從小到大的照片,將一個動態的成長過程以簡明、可感的方式展示出來。

3、操作法。皮亞傑認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讓幼兒在操作中,自己穿穿小時候的衣服,在親手體驗中感悟自己身體上的長大,在操作中進行排序等,讓幼兒在操作中鞏固新知。

4、談話交流法:中班孩子受認知水平和經驗水平的限制,對於事物的認知所獲得的'經驗往往零散的,通過師幼交流、幼幼交流讓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更加全面,也便於老師瞭解孩子的真實意圖,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瞭解、相互學習。

説學法:

1、觀察學習法。幼兒在活動中觀察自己、觀察別人,促進知識的內化。

2、分享式學習法。談話交流的過程其實就是分享學習的過程。

3、多感官司學習法。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在活動中,幼兒看看、穿穿、説説、做做,更能激發幼兒對長大的期盼。

説活動過程:

在本節活動中,遵循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原則,循序漸進、環環相扣,以遊戲激趣——直觀感知——交流討論——操作實踐的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做中學。

一、遊戲激趣“猜猜我是誰”。

用照片導入,他是我們班的哪位小朋友?

先開始請幼兒辨別較容易的,再辨別變化較大的,請幼兒將照片與真人進行對比觀察。

小結:我們現在長大了,和以前不一樣了。

設計意圖:通過幼兒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通過照片和真人的對比,引出“長大”一詞,給幼兒以直觀、可感的視覺感受。

二、直觀感知自身的長大。

1、感知身體上的長大。

出示幼兒小時候的衣服、鞋襪等,進行操作練習。

讓幼兒將自己小時候穿過的衣服,用過的東西,在一起操作、觀察、交流。

教師小結:請一幼兒示範穿小時候的衣服,給大家展示。身體長大了,衣服穿不下了。

2、感知能力上的長大。

播放一段幼兒小時候和長大後的錄像,進行對比觀察,讓幼兒感知自己學會了更多的本領。

3、教師進行總結,以一位幼兒從小到大的照片以幻燈片的形式播放,教師用飽含感情的語言配背景音樂,講述幼兒的成長過程,讓幼兒在視聽結合中,感受長大的快樂,體味生命的奇妙,運用情感上的煊染,調動孩子的激情,為孩子在下面的活動中萌發説一説的願望。

三、交流討論:你們還會長大嗎?長大了想幹什麼?

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建構表達的框架,讓幼兒抓住表述的要點,進行交流講述,老師要適時進行間接指導和個別指導,發揮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幫助幼兒用完整語言,清楚表述。

四、集體操作活動,根據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原則,進行分組操作活動。

1、小寶寶排排隊將一位幼兒不同時期典型照片進行排序。

2、我需要的東西將不同實物圖片發別粘貼在嬰兒和中班幼兒的旁邊。

分組操作活動讓幼兒在説説做做中,進一步感知長大,同時分組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發展提高。

五、音樂活動“你別説我小”中,進行表演,結束活動。

在動靜結合的原則下,讓幼兒在音樂中感受長大的自豪。《綱要》中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遊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表演讓幼兒從情感上悦納自我,享受成長的快樂。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投放活動中的材料,讓幼兒的區域活動中去畫一畫長大後的自己,給成長的自己排一排,和同伴之間相互交流長大過程中的快樂瞬間。

《綱要》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被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所以在區域活動中,也是幼兒學習發展的重要平台。

幼兒園社會説課稿通用2

《綱要》明確指出,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即貼近幼兒的生活來挑選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線”、中班幼兒在進行小水滴旅行記,吹泡泡,沉浮實驗,奇妙的水車等活動中,已經完全被水的”魔力”給征服了幼兒誠然知道要節約用水,他們一邊説節約用水,一邊在洗手、喝水、上廁所等過程中浪費水,加之今年我國西南五省遭遇了特大旱災,水資源十分缺乏。所以,我設計了這節的活動,契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學要求。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析:《節約用水,從我做起》是中班的一節社會活動。通過幼兒觀察交流分享,觀察討論,關注生活討論節水方法和師幼表演等活動,意識到節水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當初做起,承擔起節水義務宣傳員的責任。

(二)教學目標:《綱要》強調: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嚮導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和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讓幼兒瞭解國家水資源的現狀,激發幼兒節省用水保護環境的責任心。

2、懂得節約用水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

3、從身邊小事做起,討論節約用水方法,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三)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實現目標的有力保障,為了到達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知識教訓準備:讓幼兒在家長的勾引下觀察記載生活中浪費水資源的.不當舉動,並與家長一起商討一些節水的好辦法,製作節約的標誌與宣傳畫。

2、物質資料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節水的標誌、節水小天使的標記牌。

(四)説重難點

活動重點:使幼兒樹立節約用水,從我做起的意識。

活動難點:知道節約用水的幾種方法,並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如何去突破難點?通過幼兒觀察、討論、總結節水方法來實現。

  二、説教法

《綱要》明確指出:要堅持幼兒是活動的主體。社會教育活動不是教師告知幼兒”你該怎樣”,而是幼兒要”怎麼”,教師只是對幼兒的取捨和行動起引導和幫助作用。

我採用的主要教法有:

1、談話法:幫助幼兒提煉原有的社會知識經驗,使之系統化、明確化。

2、討論法。有利於幼兒自由發表看法和感受。

3、情景教學法:由教師展示一些缺水和糟蹋水的情景,讓幼兒對其中的社會問題進行思考,讓幼兒理解節水的重要性。

其次還採用觀察法,記錄法,角色表演等方法。

三、説學法

《綱要》的社會領域中提出:必須使幼兒動手、積極主動地與別人交往、觀察、體驗、表現等,讓他們在活動中主動發展社會性。

重要學法有:

(1)討論法:讓幼兒彼此討論節水的方法;

(2)觀察法;

通過對課件圖片的觀察,讓幼兒的心靈有所觸動,樹立節水的意識;

(3)合作式的學習方法:與家長一起製作節水宣傳畫與節水標誌。

四、説活動程序

《綱要》的社會領域中提出:社會教育活動要有”整體性”的觀點。教師要把知、情、意、行等方面有機地融會在教育活動中。

(一)觀察交流分享,導入活動。

1、出示一些髒物和乾涸的花,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梳理了解水的重要性。

(二)觀察討論,激發情感――觀察多媒體課件,看看説説,瞭解水的寶貴,激發珍重水的願望。

(三)關注生活、積累方式。

1、幼兒分組討論在幼兒園和我們的生活中節水的方法。老師演繹進行記錄,強化節水意識。

2、播放貼近幼兒生涯的節水圖片。

小結:勤儉用水,能夠從身邊的小事着手,從節約一滴水開端,養成節水的好習慣。

五、師幼互動,進一步激發節約用水的責任心——通過歌曲表演和缺水的圖片引起大家的共鳴。

六、師幼的獨特覺得和活動的可見成果展示——請小朋友來當節水宣傳員,並拿着節水標誌牌去向客人老師做宣傳。

幼兒園社會説課稿通用3

一、設計意圖

幼兒的成長傾注了家人、老師、同伴以及社會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愛。幼兒平時可能覺得得到爸爸媽媽的愛是理所當然的。本次活動以“母愛”為支點,在母親節前夕,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讓孩子們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媽媽的愛,同時為幼兒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幼兒親身體驗那種愛,通過體驗,讓幼兒知道生活常見的愛有很多的表達方式愛是親親熱熱、愛是為了長大、愛是一起分享、愛是給予幫助。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感受愛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體驗愛的美好境界!

2、體驗被愛和愛別人都是一種幸福。

三、活動重點

小朋友覺得到爸爸媽媽的愛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有的時候根本沒有感受到這是大人對自己的關愛,並且現在的小孩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所以不知道怎麼去愛,更不知道愛是什麼,所以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愛的不同方式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四、教學難點

創設情景讓幼兒去體驗,通過用身體動作和語言充分表現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對周圍身邊的愛,從中讓幼兒瞭解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同一個地球,就是個大家庭。知道被愛和愛別人都是一種幸福,就像《綱要》中所提倡的一樣: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教師要通過環境的影響感染幼兒。

五、教學方法

這次活動中我主要採取:演示法、引導法、鼓勵法、觀察法、提問法,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幼兒獲得直觀的體驗,是孩子從中感受到什麼是愛,理解愛的不同的表達方式,通過音樂遊戲法、情景教學法、教師參與法,讓幼兒知道如何去感受愛,又如何去愛別人,讓幼兒在遊戲中自由表現,就像《綱要》所提倡的: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讓幼兒積極投入遊戲角色之中,教師賞識激勵,教師參與遊戲更能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讓活動進入高潮,教師參與到遊戲中,讓老師也真正成為“教育過程中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充分調動幼兒遊戲的`積極性。

六、學習方法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體驗法、觀察法、討論、談話、表現法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

七、組織形式

以個別、集體、遊戲、表演等形式進行活動

八、教學準備

多媒體動物愛心課件四個,汶川地震錄像,環境創設“大家庭”,愛心卡,字卡,錄音磁帶。

九、活動過程:

(一)出示“愛心卡”,引出主題。

1、出示有音樂的“愛心卡”課件,引發幼兒興趣,讓幼兒通過動畫情景、音樂、視聽及觀察來引發幼兒多活動的興趣,通過觀察讓幼兒從中發現“愛心卡”上面還有一個“愛”字,順着孩子們的“發現”然後自然導入我們的活動主題——愛(LOVE)

2、通過討論、談話的形式引導幼兒説説什麼是“愛”這樣給孩子一個自由講述的空間。讓孩子可以把所自己認為的愛可以隨意表達出來。

(二)感受、理解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師:剛才小朋友講了很多的愛,我這裏也有一些愛的故事,請你們來看看,裏面都有哪些愛?他們的愛是怎樣的愛?讓幼兒帶着問題去看多媒體課件,看看片子中看到了什麼樣的愛心故事

1、播放課件《兔媽媽和小兔》的愛心故事。讓幼兒理解感受愛是“親親熱熱”的。

A、兔媽媽和小兔在幹什麼?它們為什麼抱在一起?這個提問給了幼兒大膽想象,充分講述的自由。

B、誰知道“親親熱熱”表示什麼意思?還有什麼動作可以表示親親熱熱呢?然後通過引導、鼓勵的方法讓幼兒運用肢體語言這種特殊的表現、交流方式來感受愛是“親親熱熱”的,不但增進了與同伴的友誼,而且幫助幼兒理解了愛的表達方式。像兔媽媽用“抱抱”來表達對小兔的愛;覺得愛就是親親熱熱

2、幫助幼兒理解愛是“為了長大”

播放課件《熊媽媽和小熊》的愛心故事。

A、提問:“哎呀,小熊怎麼了?胸媽媽怎麼背對着小熊,不去救它呀?”(小朋友不知道“小熊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會游泳的”這一知識。在缺乏這種經驗的時候,他們都以為是小熊掉到河裏了。)

B、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其實小熊是被它的媽媽故意推下水的。

C:你們覺得熊媽媽愛小熊嗎?

D、師生共同舉手表決“愛”與“不愛”。

E、幫助幼兒理解“愛是為了長大”。

總結:其實熊媽媽非常愛小熊,因為小熊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游泳這項本領。它把小熊推下水是為了幫助小熊早一點學會游泳。

這一環節通過引導提問,幼兒觀察、談論、自由表現的心事讓幼兒瞭解到熊媽媽的這種愛其實是在鍛鍊小熊,熊媽媽是愛熊寶寶的、熊媽媽的愛就是為了讓熊寶寶快快長大。

3、幫助幼兒理解愛是一起分享的

播放課件《蜜蜂媽媽和小蜜蜂》的愛心故事。

提問:

A、蜜蜂媽媽是怎樣愛她的孩子的呢?

B、小蜜蜂們品嚐着香香甜甜的花蜜,高興地説:“愛是一起分享”。(出示字卡——一起分享)

C、你有了好東西時和別人一起分享嗎?

幼兒討論、互相交流分享的經驗。

通過觀察法、談話討論法幫助幼兒理解”一起分享”的含義,讓幼兒結合自己的分享經驗來説一説,為他們提供一個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愛心的平台,從中明白愛是一起分享的。

(三)讓幼兒體驗被愛和愛別人都是一種幸福:

1、播放課件《螞蟻媽媽和小螞蟻》的愛心故事。

A、螞蟻媽媽愛它的孩子嗎?它有時怎樣表達對孩子的愛的呢?通過提問、談話的形式讓幼兒理解螞蟻媽媽在小螞蟻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小螞蟻幫助。從而感受到愛就是給予他人幫助。

B、除了媽媽給了小螞蟻幫助,還有誰也幫助了小螞蟻?(小樹葉、小樹枝)

2、平時你幫助過別人嗎?有沒有得到別人的幫助?你幫助了別人心裏覺得怎麼樣?(再一次為幼兒提供相互討論的機會,在又一次的經驗交流中,使他們體驗相互幫助帶來的快樂。)

在生活中,小朋友得到了爸爸媽媽、大家對你的愛,你覺得很幸福,你愛大家嗎?你是用什麼方式表達對大家的愛?你給了別人你的愛,你覺得幸福嗎?(讓幼兒在討論中體會到、領悟到原來得到別人的愛和愛別人都是快樂的、幸福的。)

3、能播放錄像《汶川地震》,讓幼兒觀看,從中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瞭解災區人民災區小朋友的不幸,激發幼兒為災區小孩獻份愛心。

討論:看到災區的小朋友沒吃沒穿沒爸爸媽媽後,你有什麼感覺,你為災區的小朋友做了什麼,幫助了他們你感覺怎樣。(再次為幼兒提供愛心展示平台的機會,更深的讓幼兒惹事到如何去幫助別人,用什麼樣的方式羣英關愛他人,是幼兒更深的領悟到愛別人也是一件非常幸福快樂的事。

(四)延伸活動:

老師為大家都準備了一張愛心卡,小朋友可以把你得到的愛或者你對別人的愛畫在上面,並和小朋友來交流交流,然後帶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最後運用繪畫的形式,是想讓小朋友通過這種方式對得到別人的愛和你對別人的愛有一個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