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實用的數學説課稿三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76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説課稿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數學説課稿三篇

數學説課稿 篇1

一、本節課內容的數學本質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探究二分法基本原理,給出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基本步驟,使學生學會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給定精確度的方程的近似解。通過探究讓學生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滲透逐步逼近和無限逼近思想(極限思想),體會“近似是普遍的、精確則是特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引導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理解有關內容,通過求方程的近似解感受函數、方程、不等式以及算法等內容的有機結合,使學生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繫。

所以本節課的本質是讓學生體會函數與方程的思想、近似的思想、逼近的思想和初步感受程序化地處理問題的算法思想。

二、本節課內容的地位、作用

“二分法”的理論依據是“函數零點的存在性(定理)”,本節課是上節學習內容《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的自然延伸;是數學必修3算法教學的一個前奏和準備;同時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近似思想、逼近思想和算法思想等。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初步理解了函數圖象與方程的根之間的關係,具備一定的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為理解函數零點附近的函數值符號提供了知識準備。但學生僅是比較熟悉一元二次方程解與函數零點的關係,對於高次方程、超越方程與對應函數零點之間的聯繫的認識比較模糊,計算器的使用不夠熟練,這些都給學生學習本節內容造成一定困難。

四、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通過具體實例理解二分法的概念及其適用條件,瞭解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一種方法,會用二分法求某些具體方程的近似解,從中體會函數與方程之間的聯繫,體會程序化解決問題的思想。

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讓學生充分體驗近似的思想、逼近的思想和程序化地處理問題的`思想及其重要作用,併為下一步學習算法做知識準備.

通過探究、展示、交流,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增強合作意識。

通過具體問題體會逼近過程,感受精確與近似的相對統一。

五、教學診斷分析

“二分法”的思想方法簡便而又應用廣泛,所需的數學知識較少,算法流程比較簡潔,便於編寫計算機程序;利用計算器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直觀明瞭;學生在生活中也有相關體驗,所以易於被學生理解和掌握。 但“二分法”不能用於求方程偶次重根的近似解,精確度概念不易理解。

六、教學方法和特點

本節課採用的是問題驅動、啟發探究的教學方法。

通過分組合作、互動探究、搭建平台、分散難點的學習指導方法把問題逐步推進、拾級而上,並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自主探究二分法的原理。

本節課特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以問題驅動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2、注重與現實生活中案例相結合,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現實生活又可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以李詠主持的幸運52猜商品價格來創設情境,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也在猜測的過程中體會二分法思想。

3、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使他們“聽”有所思,“學”有所獲。

本節課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師生交流中產生,在學生合作探究中解決,使學生經歷了完整的學習過程,培養合作交流意識。

4、恰當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揭示數學本質。

本節課中利用計算器進行了多次計算,逐步縮小實數解所在範圍,精確度的確定就顯得非常自然,突破了教學上的難點,提高了探究活動的有效性。整個課件都以PowerPoint為製作平台,演示Excel

程序求方程的近似解,界畫活潑,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有機整合。

七、預期效果分析

以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知識作基礎,通過對求方程近似解的探究討論,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採用多媒體技術,大容量信息的呈現和生動形象的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掌握二分法的本質,完成教學目標。

另外儘管使用了科學計算器,但求一個方程的近似解也是很費時的,學生容易出現計算錯誤和產生急躁情緒;況且問題探究式教學跟學生的學習程度有很大關係,各小組的探究時間存在差異,教師要適時指導。

數學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是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四章《相似圖形》的最後一節內容。在學生學習完相似圖形等知識後,利用它們認知位似圖形,這一節是第四章學習的綜合運用,強調學生對相似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位似圖形概念。因此説這既是一節新課,也是一節複習課,理解位似圖形時要用到前面所學的相似知識如相似比等,並且這節的學習也為後面的課題學習《製作視力表》打好了知識基礎。

2.教學目標:在本節的教學目標設計中,我從以下四個層次説明,第一,在識記上要求學生能認識位似圖形,找出哪些圖形是位似圖形;第二,在理解上要求學生能從對圖形的觀察中得出位似圖形的一般特點,自已歸納出位似圖形、位似中心、位似比的定義;第三,在掌握上要求學生能作出一個圖形的位似圖形,並利用這種方法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第四,在應用上要求學生能利用圖形的相似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並在有關的學習和運用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良好習慣。

3.教材內容:本節課首先向學生展示一組形狀相同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圖形,尋找圖形的特點,並由學生總結出來,由此理解本節中的位似圖形、位似中心、位似比的概念。再通過做一做,讓學生判斷是否位似圖形,根據總結出的定義找出位似中心,並動手度量,理解位似圖形中的位似比。最後引導學生完成想一想中的動手任務,即作出符合條件的位似圖形。教學中重點在於引導學生理解位似圖形的性質,難點在於作出規定位似比的`位似圖形,關鍵是學生對位似比這個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圖中找出兩個位似圖形的位似比。

教法學法:

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本節教學中主要由學生自主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並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教師主要任務是設置教學情景,並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地觀察活動,有選擇性地進行動手操作指導,部分地參與學生分組討論和交流。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知

情景設置:一組從一個鏡頭放出的圖片,大小不一,形狀相同,按順序排列,動畫演示從放映機中放映圖片的效果;在第一張圖片上標出點A,在第二張圖片上相應的位置標出點B,鏡頭標為點P,圖形編號依次是①、②、③。

教師提示:讓學生連接A、B並延長,看能不能經過點P?然後在圖①上換一個位置標點,再在圖②上標相應點再試一次看能否經過點P?

設計思路:為了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這些圖形首先是相似圖形,特別是每個圖形的對應點所在的直線都經過同一個點,為學生總結出位似的定義打下基礎。另外學生在演示後自己動手再找一處類似的點,在另一張圖中找它的對應點,並連接起來延長,自己實踐這一過程體會位似中心的含義。在得到位似圖形定義的同時,也讓學生思考:如果沒有畫出圖上的P點,怎麼把它找出來?即如何確定位似圖形的位似中心P點的位置。在對定義的敍述中並不強求學生能一次完整地説出來,可以在全班範圍內交流各組結論,達成共識,這樣對概念的理解會更深刻。

二、做一做

這部分安排了三個圖形,先讓學生判斷這三個圖形中哪些是位似圖形,哪些不是,並説明理由(根據剛才總結出的位似圖形定義)從而更進一步加深對位似的理解。

情景設置:三組圖形,其中第一、三兩組是位似圖形,第二組不是。

教師提示:肉眼觀察圖形,然後試着找一下位似圖形的位似中心(也就是對應點都經過的那個點),讓學生明白位似圖形首先是相似圖形,並求出它們的相似比來,再度量出任意一對對應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把這個值同相似比對比。從而得到結論:位似圖形上任意一對對應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之比等於位似比。

設計思路:目的在於通過學生自己觀察,動手畫圖、計算得出位似圖形的這一性質,在這個做一做中,學生用到的知識包括幾何繪圖,求線段的比,相似比概念以及位似中心、位似比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由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學生代表闡述結果。這裏學生易犯的錯誤主要是對應點的選取,如果是多邊形,可提示學生沿多邊形的邊依次選擇點,並作好標記。

三、想一想

回顧本章第三節中用橡皮筋放大圖形的方法,即相似圖形的畫法。讓學生複習畫法,實際上這樣放大後,兩個圖形是位似圖形。然後仿照這種做法,給學生一個圓形放大,使放大後的圖形與原圖形的位似比分別是3和4。

情景設置:課件演示橡皮筋放大圖形的過程。

教師提示:先認識這種做法的合理性,鞏固這種放大圖形的方法,進一步理解位似的概念。再讓學生動手實際做一次,由學生代表來説明自己小組的做法及為什麼這樣做。特別是説清如何使位似比分別是3和4。

設計思路:目的在於讓學生應用所學的位似知識來完成放大圖形的工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操作前先由教師實物演示用橡皮筋放大圖形的過程,讓學生複習這一操作,再自己實踐。在複習操作時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説明這種操作的合理性。

四、隨堂練習

綜合運用本節中學習的位似圖形知識完成放大和縮小圖形的任務。

情景設置:三角形ABC,任意在三角形外取一點O,連接AO、BO、CO,取其中點D、E、F。

教師提示:結定條件學生畫出圖形,連接D、E、F得到的三角形即是將原三角形縮小一半後的新三角形,請學生説明為什麼是原來三角形的一半。再讓學生思考如何放大原三角形,強調位似比即對應線段的比。完成後讓學生説明自己做法的合理性,再次強化對位似相關概念的理解。

設計思路:安排這組練習的目的在於利用學習的位似知識解決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放大與縮小圖形。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中對位似圖形的觀察,學生得出位似圖形的有關概念,通過做一做加深對位似中心,位似比的理解,並會求位似比,知道位似比即是位似圖形上任意一對對應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之比。通過想一想複習了相似比知識,掌握放大和縮小圖形的方法。最後通過練習應用位似知識來完成放大和縮小的實際操作,加深對位似知識的理解。

六、作業

習題4.12

第一題利用位似性質説明平行關係,綜合運用位似、相似、線段的比、平行線的判定等知識,這也是本節知識的一個重要應用。

第二題利用本節中學習的作位似圖形的方法放大一個已知圖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見課件。

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及其所處的地位與作用。

《體育中的數學》是北師大版第六冊數學實踐活動內容之一,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的乘法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之後安排的。它是通過研究體育中體操隊列與安排比賽場次的問題,將基本的數量關係與組合問題融合在一起。通過體操隊列的變換隊形,探索行數、每行人數與總人數之間的數量關係,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突出表現為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安排比賽場次來研究組合問題,探索運用圖示、列表、計算、連線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會有序思考。

教材將兩個知識點與學生接觸較多的體育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解決兩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來獲取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體現數學的實際價值。

2、教學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節為實踐活動課,內容設計將數學與體育問題結合在一起。一般學生每一學年都會參加學校的運動會,也經常觀看電視裏的體育節目,對於書中所提及的體育問題可以説經常接觸,並在不同層面上有過思考。基於這一點,書中的兩個問題,部分學生是可以解決的。但要將兩個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並要利用數學的方法進行解決,這就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幫助學生學會有序思維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綜合運用圖形與乘法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解決體操表演中的隊列問題,學生能理解方隊的含義。

(2)通過解決比賽場次的問題,學生能運用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如連線、圖解、列表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解決問題,學生能感受自己的生活與數學有密切的聯繫,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方隊的含義

(2)運用所學的有關圖形與乘法知識去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説教法與學法

本課我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用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通過欣賞領導人檢閲軍隊的圖片,讓學生感受隊列的美,體會數學與體育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活動探究法,讓學生主動探索,實踐操作,理解方隊的'含義和解決比賽場次的問題;用小組合作法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相互合作,學習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説教學程序設計意圖

本活動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讓同學們欣賞了許多美麗的隊形,體會到了隊形之美,同時也增強了同學們的審美意識,在欣賞中知道了一個美麗的隊形,要有許多的因素在裏面。

第二部分,是課堂的導入部分。以同學們要舉行體操表演為內容,進行隊列的變化。

第三部分,是為學生提供充足探索的時間,充分讓學生合作交流,積極思考之後,把想法展示出來。使學生們能更充分的明白如何來站隊形,同時欣賞到隊列之美。同學們在體會到成功的喜悦之後,投入到更積極的學習中去。

第四部隊是比賽場次的安排問題。將原教材中的世界盃比賽情境改為我們班要舉行陽光杯藍球比賽的情境,使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體現了數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也體現了課標中所倡導的根據實際創新教材的理念。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着重通過引導學生通過猜測,推理,驗證,交流等多種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感悟解決數學問題的多種策略,體會有序性思考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第五部分是拓展活動。從握手的情景中引出問題,激發學生思考,既對本節內容進行鞏固,又對其加以更高層次的提升。

本課教學是以問題解決模式建構的。本人力求營造民主、平等、寬鬆的課堂學習氛圍,努力通過巧妙預設的課前談話和引導,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態度.而在整堂課的引領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猜測、驗證、歸類、總結這一科學思維過程,將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為學生現實的實際能力,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