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有關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錦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3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錦5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單元是圍繞“壯麗的祖國山河”這一主題而編寫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一課圍繞着美麗、誘人,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分為兩課時,依據學段目標,我為第一課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觀察、描寫的方法。2、瞭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豐富的物產,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小興安嶺的四季景色;難點是體會用詞的準確。

三、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正處於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的閲讀教學的過渡階段,在國小語文中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其主要任務是進行段的訓練,並在段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但對剛上三年級不久的同學來説,體會文章準確地運用詞語、恰到好處地表達還處於學習和積累的階段,是他們的薄弱環節。

四、設計理念

《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一課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語言生動,用詞準確。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理念: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節課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為本,巧設問題,抓住特點,引導學生自主感悟小興安嶺的美麗;感情誦讀,在師、生、本互動中迸發情感。

五、教學流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這就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多元對話中,培養他們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和運用能力。本節課我的教學程序安排如下:

(一)導入課題,激發興趣。

開課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強烈願望。在這裏,我聯繫學生舊有知識導入,從以前學到的景物描寫的詩到課文的回顧,自然而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抓住中心。

因為在授課之前,我已經安排了預習,所以,為了節省時間,我沒有讓學生整體讀文,而是安排了檢查預習這一環節,瞭解了學生認字的情況和概括全文的能力。找出了文章的中心句,然後圍繞中心展開教學。

(三)引導比較,感悟“美麗”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走進文本的每一段,甚至每一句,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文中語言文字,與文本進行對話,把握文章主旨的.過程。結合本篇課文,關鍵是把握段中重點詞句,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進入語言情境,從文本的語言文字中受到情感薰陶。同時抓住文中用詞準確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並積累語言。春、夏、秋、冬的小興安嶺景色各異,根據課文特點,我按“先扶後放”的線索安排各段的學習,以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

在帶領學生學完春天一段後,我讓他們自己回憶學習過程,歸納學習方法以幫助他們形成閲讀能力。為了逐步積累形成能力,學習夏、秋、冬一段時則採用分組合作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老師給出了“讀一讀”、“劃一劃”、“説一説”的學習提示,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同學們都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不僅能獲取到更多的信息與知識,更使他們有機會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技能。

(四) 課堂延伸,拓展“美麗”

為了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在課的結尾我設計讓學生髮揮想象,用學到的方法描繪一下作者沒有寫出的景物,既加深了對小興安嶺美景的理解,又遷移了學法,可謂一舉兩得。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我所執教的是我校國學校本教材三年級《千字文》中的第13課《渠荷的歷》。這一課僅有32個字,卻包含四季景象。這一課中寫到了春天的草木,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落葉,冬天的枇杷樹等。除了要了解文中描寫的幾種景物外,課後還安排了“莽”字的演變過程,《焦尾琴》的故事,古詩欣賞,以及用自己的話説圖意。

因教學國學沒有以往的教學經驗,也沒有現成的教案,因此,在認真研讀教材和與同組教師一起研討之後,將本課主要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初步瞭解文中介紹了幾中動植物。

3、學習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簡單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誦讀《千字文》

2、初步瞭解課文意思。

二、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複習引入新課

複習背誦《千字文》片斷,引入新課。

第二環節:讀文(由讀正確到讀流利)

聽視頻範讀正音,在聽讀基礎上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之後分句指名讀,讀對跟讀,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讀。在讀正確後自由練讀,要求讀通句子,指名讀全文並齊讀。

第三環節:藉助視頻、圖片感悟課文

課上播放視頻講解,要求認真聽。聽後讓學生找找文中講了哪些景物,並動筆畫出來。指名交流時,提示學生按照“從哪句知道了什麼”的句式回答,隨機將文中講到的7種景物板書於黑板上。

藉助註釋讓學生説説課文中是怎樣描寫荷花、園莽、枇杷、梧桐的,同時藉助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在學生彙報到“渠荷”時,相機引導學生背誦課後詩歌苑中的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在學生彙報交流到“園莽”時,隨機引導學生閲讀課後漢字宮中“莽”的本意。在學生彙報到“梧桐”時,引導學生自讀課後故事《焦尾琴》。

在學生學習理解了前兩句後,後兩句作為略處理。出示圖片,讓學生藉助圖片找到相關句子,讀句子即可。

第四環節:誦讀課文

指導背誦積累時先練背,由出示填空背到藉助板書看詞背,由易到難降低背誦難度。

第五環節:拓展説圖意

模仿《千字文》的'形式用四字形式描述畫面。

三、説教學反思

由於《千字文》學習對於學生來説難度較大,怎樣在這節課上很好的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是我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為此教學中採用視頻導學和教師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力求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課件的合理利用,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學生在聽、説、讀相結合的學習中,既欣賞了美麗的風景,又感悟了文本,突破了教學的難點。這也是這節課上最大的一個亮點。

遺憾的是教學中時間劃分不勻,課堂調控不及時,導致課堂上沒有進行小故事的閲讀,拓展説圖意用時有些長了。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驚弓之鳥》是語文第五冊的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並能根據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全文共八個自然段。先講述了更贏射大雁的經過和結果;接着講述了更贏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我預設了如下教學目標:

二、説教學目標:

1、認字9個,寫字7個,學習多音字“更”。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內容。

三、説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四、説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

五、説教具:課件

六、説教學過程

1、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為了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在設計導語時,採取了設疑導入的方式。

2、教師讀目標,為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此環節我設計的是:在我讀完目標後,隨即問學生:“同學們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嗎?”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我認為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的。

3、學習字詞。

此環節我設計的是:先出示自學指導(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射、郊、慢、指、翅、膀、悲”會讀、會寫、會組詞。

(2)、認讀“更、箭、獵、疑惑、弦、慘、愈、孤”,會給多音字“更”注音組詞。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學習,教師在教室裏巡視指導,督促學生快速的.完成任務。5分鐘後,我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我會指中等學生先認讀,如果有錯誤,就請優等生來糾正,然後再請優等生多領讀幾次。最後請幾位後進生來讀一讀,出現錯誤後,找學生來糾正。下一步是提問:哪些字容易出錯?誰來提醒大家一下?對於易錯的字,隨即讓學生在課桌上書空。最後找幾位(後進的)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在練習本上進行聽寫。聽寫完後找同學批改黑板上學生寫的。對於綠色通道的生字,我會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反覆地認讀,直到讀熟。然後學習多音字“更”指名給它組詞。然後帶領學生多讀幾次,以鞏固記憶。

4、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在這一步,我同樣是先出示自學提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斷句。

(2)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並且完成填空。讓學生根據提示進行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有序進行。小組交流完後,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首先指幾名學生分段朗讀,其餘傾聽並圈畫錯誤。每個學生讀完後就進行評讀,及時糾正錯誤,會給學生加深記憶。然後我會出示一個填空題,讓學生根據提示來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降低難度。最後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來給課文分段。有了不同意見讓學生説出自己的依據,最後大頻幕展示正確的答案。

學完後我會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小結。

5、當堂檢測,精煉促效。

本節課的我結合目標設計了鞏固練習:

(1)在文中找近義詞。

(2)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3)多音字“更”組詞。

(4)畫一畫。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一) 教材的特點

《東方之珠》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閲讀課文,這組教材都是圍繞“壯麗的祖國河山”這個專題編寫的,單元中的課文及語文園地的安排,都是圍繞着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展現祖國發展成就,培養學生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一主旨編排的。而《東方之珠》這篇課文恰恰是在學習了講讀課文《富饒的西沙羣島》《美麗的小興安嶺》之後,看學生是否能通過以前學過的方法,學會獨立閲讀,感受香港的現代都市風采、體會課文藴涵的情感。

(二)教學對象的特點:

本篇課文可是説是集美圖和美文於一體香港這座美麗的城市對於城市的學生來説並不陌生,可是對於我們城鄉結合部的以農民工子弟為主的農村學校來説,並不熟悉。由於學生家庭環境、家長文化素質的影響,使學生知識面狹窄,為了使他們認識這座美麗的城市,於是我製作了精美的課件,採取了小導遊的形式,在初步瞭解香港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走入課文中,體會其中的情感。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與感受、分析,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這節課的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香港被稱為"東方之珠"的原因。

1.技能目標:

1、學會用小導遊的語言有表情、自豪的向大家介紹香港的特色。2、提高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香港的美麗與繁華,產生愛香港、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四)重點、難點:本課是屬於“歌頌祖國,體會愛國情感”的範疇,所以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便確定為:通過閲讀使學生認識香港,瞭解“東方之珠”的含義,培養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情感。二、説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一堂好的語文課就應當解放學生的“眼、口、手、腦”,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讓學生在歡樂中學習語文,在學習語文中得到歡樂、得到滿足,讓課堂始終充滿情趣和童趣。基於以上新課程理念精神,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法

這節課我通過網絡技術做好了香港的風光旅遊課件,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我在教學中通過範讀、小組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整體感悟體驗優美語句,再通過有表情地讀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3、合作學習法

在學習二至五自然段這一環節中我例文了選擇同一個地方的同學可以組成一個小導遊組,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探究,找出特色詞語,相互鼓勵當好小導遊,相互評價,相互進步,目的在於讓學生全員參與,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優化學習。

三、説教學過程:

一、 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由學生較熟悉的歌曲《東方之珠》引入課文的學習,在美妙的音樂氛圍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再安排學生感興趣的卡通形象“小丁當”來選小導遊,就更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課文的急切心情,都盼着能夠當上這一次的小導遊。

二、 自主閲讀,讀中感悟。

1、 聽一聽,整體感知.

為了繼續牽好學生興趣的線,原本書中的課文變身成了遊覽香港的導遊詞,老師娓娓動聽的配樂朗讀使學生有了對香港的初步印象,而且使每位同學都急於想告訴大家自己從導遊詞中瞭解到的香港的重要地位,“東方之珠”的含義不就被老師引出來了嗎,而且引得不露痕跡。

2、 讀一讀,初步感受。

新教材倡導“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教學中體現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創造師生平等,合諧交流合作的課堂新氛圍。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就例文了學生自己的活動,讓學生在聽一聽,讀一讀後,自主、合作朗讀:你們最想把香港的哪一方面介紹給你的遊客呢?學生帶着明確的目的朗讀,回答得非常積極,而且也引出了香港的四大特色: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旅遊勝地、美麗夜景。

3、 找一找,重點指導。

閲讀教學不是簡單的讀就可以了,它應該還要對學生聽、説、讀、寫、理解等能力的發展有所訓練,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小小導遊組按照自己選取的景點,討論討論,導遊詞的描寫中,哪些詞語、哪些句子抓住了景點的重點,讓人覺得流連忘返,印象深刻呢?這樣,學生有重點地找,抓住了重點詞句,使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帶着問題去讀書,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學生找得快,而且各有各的想法,回答不一,這樣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4、 演一演,內化感知。

學生通過前幾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對香港有了較全面的理解,當然趁熱打鐵,引導他們進行創新表演讀,通過自己的繪聲繪色、充滿激情的介紹,打動其他遊客,爭取獲得優秀小導遊的殊榮,這一環節,學生都躍躍欲試,許多同學爭先恐後地上台當起了小導遊,而且架子十足。下面的遊客也聽得津津有味,這也使掀起了課堂一個高潮,是本課最大的一個亮點。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 説教材分析:

《小蝴蝶花》是“二期課改”第五冊中的一篇教材,是一篇童話故事,講得是小蝴蝶花經歷了從驕傲到自餒的感情變化,最後找到了心理平衡,能正確地看待自己了。故事主要是通過小蝴蝶花的心理變化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結構相當清楚、完整。生動、細膩的心理描寫使小蝴蝶花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本學期從這一課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學會提問”的練習,重在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初步培養提問習慣,知道閲讀課文要邊讀邊思考。

二、説學生:

我班的學生活潑開朗,尤其是部分學生喜歡看課外書籍,樂於瞭解課文之外的有關知識,而且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他們也能將所學所知運用到課堂中來。其次在2年的小班化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同學們也能夠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在組長的帶領下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個別學生膽小、學習的主動性不夠等現象。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中的八個生字和詞語。

2.能理解“萬紫千紅”“自餒”等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學會讀句子,抓住關鍵詞語,提出問題,並嘗試着解決問題。

5.能體會小蝴蝶花心情變化和心情變化的原因。

6.體會“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為自己的短處而失去自信”的道理。

(1) 難生能對小蝴蝶花説出自己的感想。

(2)學有餘力的學生能結合自己談談感受。

注:重點、難點:

1.學生能體會到小蝴蝶花情感變化過程和心情變化的原因。

2.能學會讀句子,抓住關鍵詞語,提出問題。

3.能體會“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為自己

的短處而失去自信”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學生能掌握八個生字和詞語。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發現,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想象。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理解“萬紫千紅”、“自餒”的意思。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用“讀一讀、劃一劃、想一想、説一説”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小蝴蝶花由高興、驕傲、到自餒、最後慢慢平靜的情感變化過程及情感變化的原因。

5.在課文的品讀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讀句子,抓住關鍵詞語,提出問題。

6.通過全文的學習,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能體會“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為自己的短處而失去自信”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科文中小蝴蝶花心情變化及心情變化原因的理解,讓學生能體會“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為自己的短處而失去自信”的道理。

2.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團隊協作的精神。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新課程標準這樣定義語文的課程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由此看來,我們的教學必須體現人文精神,即:關注人的價值、張揚人的個性、提升人的精神,這樣,才能真正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教育要站在高處,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義為核心,延伸到知識、道德、審美各個方面,“喚醒”人格,努力使學生——“獨立的人”趨向完美。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要能吸引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在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是教師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師要抓住機會,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一切外部條件,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他們一切感官去感知和理解信息,引導學生運用已知去吸收、同化信息,構建嶄新的認知結構,啟發學生主動參與到信息的輸出、傳遞活動中,把學習語文過程真正變為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在課之初,就利用小蝴蝶花的圖片,讓學生來感受,這是激發思維與口語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

2.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葉聖陶先生説過:“大凡讀一篇文章,摸清作者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徹。”因此,學習一篇文章,首要的任務是讓學生自由地讀,整體感悟文章的線索,領悟作者的情感。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説、自知其義”的.效果。文章的思想感情滲透在字裏行間之中,讓學生真正理解,系統領悟,真正有所感悟的重點是通過精讀課文。此時的語段品讀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獨立思考,讓學生自己親近課文,和作者對話。讓學生在讀書中生疑在讀書中求解,在讀書中品味,在讀書中生情,進而形成了獨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各種方法進行讀的練習。讀是實踐,又是訓練;既有感悟,又有薰陶;既有理解,又有體驗,好書不讀不知其妙,讀是學習語文的根本方法,是閲讀教學的主旋律。

3.抓住關鍵,學會質疑。

愛因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是從問題開始。“學起于思,思源於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

閲讀中的質疑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思維過程。因此,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對於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非常重要。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學生能自己質疑提問,説明學生進入了自主學習狀態。為了使學生能夠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我在課堂中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進行提問,讓學生學着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培養獨立思考、商討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質疑能力。

4.授予方法,觸類旁通。

學生髮現、質疑思辨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自主 學習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學生受知識侷限,不知道如何發現,怎樣質疑。為了避免學生提出的問題偏離主題,教師應為學生指點發現的途徑,教給質疑的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教師之教,在於教授其學習方法,學生之學,亦在於學會學習方法。教方法,是向學生傳授領會知識的學習方法、鞏固知識的記憶方法和運用知識的操作方法。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門路和程序。大膽地把文章放給學生,採用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方法。首先學生自主初讀文章,接着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地深入學習文章,教師提供學習小目標,是為學生在選擇學習方法、時間的調控等方面充分自主的基礎上,提供了學習導向,保證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提高學習效率。教學中,我帶領着學生進行了第一、二節的學習,並在學習中逐一揭示了學習方法,接着對學習方法進行小結,最後大膽地將課文教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我所給的提示,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堂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學生自主完成學習後,這樣能讓他們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課文中的結尾是言雖盡而意無窮,留給學生無限寬廣的空間去遐想。這些藝術的空白為學生的想像,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只要我們稍加啟發、引導,就能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把學生引進思維的王國。文章出於表達的需要常留有“空白”,在閲讀教學中,我利用“空白”,讓學生憑藉語境展開想像,進行補充,以發展學生的想像能力。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談談體會。

5.立足板書,昇華情感。

板書是教學方案的濃縮,同時也是課文整體內容、文章意旨的濃縮。恰當地展示與利用板書,對培養整體把握能力十分有用。從突出全篇內容出發,把握整體結構,把各部分重點內容進行點睛式的板書,既利於學生把握各部分內容的整體,又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這堂課的板書設計,既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又體現了小蝴蝶花心理變化過程,條理清晰,便於加深印象,最好點明文章的主旨。

語文閲讀教學的過程貫注着人文精神,語文閲讀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教師與作品在人文意義上的對話,教師只是“導演”,他要使三者的感情相互交流、碰撞、激發,從而共同創造出一個美妙的境界——語文閲讀教學的最高境界——使學生的心靈得到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