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有關二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合集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94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二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合集5篇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分香蕉》是北師大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4節新課,通過前面3節“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三節平均分的活動,是在學生還不知道除法的情況下,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操作水平上解決除法問題的過程。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經驗基礎上開始認識除法的,從學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體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繫,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同時,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進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並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二、 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四點:

1、使學生從“分香蕉”的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並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繫,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並認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學會用除法算式表示並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和結果;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會將分的過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算式的意義,建立除法算式與平均分之間的聯繫。 課前準備:小棒20根、投影儀、課件等。

三、 説教學設計思路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這樣的認識和本課學習內容的特點,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主動投入地學習。在設計教學時我主要突出兩點

1、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畫一畫等,幫助學生通過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的聯繫,達到教學目標,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2、課前瞭解到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已經知道了一點,但有不全面,根據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所以在教學除法算式的意義、讀法等,我決定大膽放手讓學生來説出新課的內容,教師只是適當的指導、點撥。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又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智慧,學生的興趣就很濃厚。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課件出示情境主題圖) 師:你們瞧,這兩隻小猴皺着眉頭正在發愁呢!猜猜它們是為什麼事發愁?(學生自由猜一下)對啊,它們正在為分面前的香蕉發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誰也不肯吃虧,想分的公平一些,你們説怎麼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喜歡的動物故事引入新課,學生有了生活經驗,既喜歡,又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學生的興趣就很濃厚。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請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簡單的話把剛才分的過程和結果説一説嗎?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來了一隻猴子,你怎麼把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過程和結果又怎麼説呢?獨立分——同桌互相説。 (3)、你還會把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幾份?獨立分——自己輕輕説——全班交流

2、認識新朋友

(1)、師:像這樣“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你知道怎麼寫嗎? 12÷2=6(根),12、2、6分別表示什麼?÷表示什麼意思?這個算式表示什麼? 這個算式你會讀嗎?

(2)、那麼“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麼列呢?你能説説它各部分的含義嗎? 下面的幾種平均份又怎麼列除法算式?請你寫在本子上。

(3)、觀察這幾個除法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4)、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這幾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誰能來當小老師説一説?

[設計意圖] 通過幫猴子分香焦把學生吸引到數學的活動中來,然後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分一分,説一説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義,掌握了平均分與除法算式的關係,並會讀、寫除法算式,整個活動過程教師充分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學生,為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三)、遊戲:闖關 師:你們幫小猴解決了煩惱,他們非常感謝你們呢!想邀請你們和它們一起去闖智力關,你們願意去嗎? 1、看圖列式(課件)。 2、説一説,分一分。(看課件説,在練習紙上分一分) 看算式分一分。 10÷5=( ) 15÷3=( )20÷4=( ) [設計意圖]:創設了“闖關”這個遊戲,讓學生在競賽的氣氛中對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練習應用。説一説、分一分這題是看算式讓孩子分圖,是個逆向思維,有一定的難度,激起孩子的挑戰慾望,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聯繫。

(四)、課堂總結:

1、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和大家分享一下。 (機動)

2、排座位:馬上就要召開校運動會了,準備邀請18位二年級的家長來觀看,校長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給我們班去完成,你認為座位怎麼排比較合適?説説你的理由。

 板書設計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12 ÷ 2 =6(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12 ÷ 3 =4(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 ÷ 12 = 1(根)

… …被除數 除號 除數商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乘加、乘減”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中的一個內容,它編排在“乘法的初步認識”和“2—5的乘法口訣”之後,讓學生通過乘加乘減的計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記憶口訣。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含有兩級運算的式題,教材通過“小熊掰玉米”這一主題圖,將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並能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式題。

【設計理念和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使之‘做’數學”的教學理念。做數學是目前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觀念,它強調學生學習是一個現實的經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它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設符合其水平的思維情景和活動,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本節的“乘加、乘減”是讓學生能提出數學問題、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結算出結果。在設計本課中,我力求在“算”與“用”教學的結合點上有所突破。通過觀察主題圖,提出數學問題,引出本節課的乘加、乘減式題,試想體現以用引算的做法。當得出乘加、乘減式題後,要讓學生及時感知算式與實際背景問題的聯繫,真正理解式題的含義(“幾個幾多幾”或“幾個幾少幾”)。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通過圖與式的結合來探究算理,並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和1-5的乘法口訣,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並能運用口訣熟練計算。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對於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減法的計算是首次接觸,在計算中學生可能會出現計算順序不正確的現象。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自主解決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地計算。

2、初步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提高個人類比、遷移能力及求異思維能力,養成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

2、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乘加、乘減試題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乘加、乘減試題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師生談話:

師:這段時間我們在學習什麼?乘號前面的數叫什麼?稱號後面的數叫什麼?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乘法的知識。

師:看大屏幕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什麼?(生答)乘加是什麼意思?(生答)乘減呢?(生答)一年級我們學過加減混合運算?誰來説説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生答)有小括號又該怎麼計算?誰能大膽的來猜測一下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生答)

2、對口令:2、3、4、5的乘法口訣。(有節奏地進行對口令:師生對、生生對)

過渡:看來我們已經掌握了2、3、4、5的乘法口訣,那我們大家有信心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驗證剛才大家的猜測嗎?(生答)老師期待大家在課堂上的表現。

(二)民主導學

1、教師談話:同學們公園去過嗎?(出示遊樂園圖。)公園裏藴含着許多的數學知識呢,這節課我們一同去公園中尋找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出示4匹小木馬,每匹小木馬上有3人。)

教師:仔細觀察,你從這幅圖中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能夠提出什麼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呢?

學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個)

乘法算式:3×4=12(個)

加數相同我們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教學例5

(1) 過渡:仔細觀察有什麼變化,看誰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個人)現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計算嗎?請同學們討論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2) 小組合作學習

(3) 彙報交流。

方法1:根據每匹小木馬上的人數,用連加計算,列式:3+3+3+2=11(個)。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數一樣,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個人。列式:3×3+2=11(個)

方法3:假設每匹小木馬上的人數是3人,那就是4個3,我們在假設時多加了一個人。因此,算完後要把這個人拿走。列式:3×4-1=11(個)

(4) 引導觀察算式。

教師指出:像3×3+2,3×4-1這樣的算式有乘又有加減的,我們把它們稱為乘加、乘減。

(5)小組討論:這兩個算式怎麼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畫一橫線求的是什麼?為什麼還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畫一橫線求的是什麼?為什麼還要減1?

小組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乘加乘減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後再算加減法。

3、教師出示教材第58頁做一做第1題

看圖列算式。並讓學生説説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義是什麼。

(三)檢測導結

1、練習十二的4題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在嗎?

此題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圖,而且鼓勵算法多樣化。

2、5×3-5 = 5×3+5= 5×4+5=

5×2 = 5×4= 5×5=

上下兩題對比的形式,使學生了解算式幾間的關係,從而獲得記憶乘法口訣的方法。

3、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用畫畫的方法,自己設計一道乘加乘減的題目。

4、反思總結

師:回過頭來看一開始我們的猜測,哪種猜測是正確的,大家真了不起!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驗證了自己的猜測,成了小小數學家,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那你能給大家説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乘加乘減

3+3+3+2 3×3+2=11(個)

3+3+3+3-1 4×3-1=11(個)

運算順序:先算乘法後算加減法。

教學反思

《乘加乘減》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解決乘加乘減問題的過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培養應用意識。於是我將教材進行了重組,經過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幫助學生尋找富有生活性和開放性的數學學習素材。整節課置身於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中,並通過主題圖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發起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內驅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我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感興趣的事情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可觀察、思考的素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增加思維含量,啟迪學生思維。

教學中我採取了較為開放的教學形式,在充分觀察思考的基礎上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思想。

通過練習我使學生領會到數學問題的解決需要生活經驗來做參考,進一步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多注意讓學生説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達清楚,對一些數學術語要加強訓練.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注重讓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提高,在不同的體驗中應用。通過練習體驗使學生學會觀察、思考。通過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層次學生得到關注,通過組間評價、學生自評、教師點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

説課的內容是九義教材第四冊P106~P108《統計》。

2、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統計知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統計思想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思想。義務教育國小數學課程標準,把統計知識作為國小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特別強調讓學生體會統計的過程,和對統計結果的簡單分析,讓學生早些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方法,既有利於提高應用所學知識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中體會統計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社會的聯繫,又能使學生從部分數據出發,經過分析從中找出規律,逐步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經歷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掌握處理數據的技能等等的要求。

3、教材結構

分析教材內容可以看出,本節課包含四個知識的內容。即調查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填寫統計表;收集現在(二年級)的體重情況填寫統計表;把入學以及現在的體重情況統一填寫到同一個統計表中;整理、分析表內信息回答簡單的問題。但從本地學生情況實際出發,以及條件的限制,所以本人對教材內容進行了略微的調整,將調查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填寫統計表改為統計本地區天氣情況,也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同時,按照教材的邏輯性將知識整合在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中。

4、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運用信息的手段、新的學習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完成簡單的複合式統計圖。

(2)情感目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解答簡單的問題,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結合實例有機地進行家鄉情的教育。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5、教學重點是:體驗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

6、教學難點是:能對數據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二、説教法

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多媒體設置生活情境引入法。藉助計算機這一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工具,結合日常生活中鮮活的實物、實例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實際操作發現法。讓學生親身參與測量體重的活動中,通過小組交流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數據,為教學增添生動性和趣味性,同時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説學法

1、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數據產生的過程,使學生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積極組織學生人人蔘與,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教材內容,緊密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帶着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估計、判斷能力為以後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2、交流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通過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達到舉一

四、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三個環節:

1、填寫單式統計表

(1)我給學生提供了一組數據,我們班在一年級時每位體重情況,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統計每段重量的學生數,並教給學生簡單的整理數據的方法。

(2)向學生提供我們班在二年級時,學生的體重情況的數據,學生仿照統計一年級時的體重方法,整理和統計二年級時每重量段的學生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簡單整理數據的方法。

2、學生在能填寫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學會填寫和分析複式統計表

(1)讓學生學會怎樣填寫複式統計表。

(2)會讀複式統計表,並能分析。

3、練習,我一共設計了三個小題第一小題是能直接根據數據填寫統計表,是對本節學習知識的直接運用。第二題根據數據填寫複式統計表。第三題分兩組統計本班喜歡哪些體育活動的人數,填寫複式統計表,並進行簡要分析。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教學反思

課上完後,反思很多,在本節課中我重視訓練學生,能教給學生學習整理統計數據的方法。讓學生動手實踐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也存在許多不足,現反思如下:

1、更應該注重指導學生統計數據的方法。在完成第一張統計表時,我應該把整組數據出示出來,應指導學生完成體重在15千克以下有哪些數據,16—20之間有哪些數據,我應幫助學生怎樣找15千克重以下人數,15—20千克間的人數,幫助學生完成第一張統計表。

2、應該教給學生怎樣分析單式統計表。在填寫完成第一張統計表後,我應該引導學生知識統計表中數字表示的意義;即一年級體重在15千克以下的有____人,體重在16—20千克之間的有____人。讓學生能按這種句式説。

3、應該培養孩子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完成第一張統計表後訓練孩子發現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應問學生,你看完統計表後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儘可能讓學生多説信息。然後再問學生,你能提出什麼樣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這個環節能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同時,為孩子在分析複式統計表時,打下基礎。

4、應該明確複式統計表的優點。在教學中我應提出,如果,我想直接看出,我班在一、二年級學生的體重的對比數怎麼辦()或為了更方便,我們把兩份統計放在一起怎麼辦。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兩份單式統計表的相同點、不同點,完成孩子從認識單式統計表到認識簡單的複式統計表的過程,明白複式統計表的意義,並告訴學生複式統計便於對比,更便於觀察分析這一優點。

5、應該把重點放在分析簡單複式統計表上,我應該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從一、二年級對比的角度,發現信息,提出問題,並用填空式的題卡,讓學生自主解決這些問題。一年級時()最多,到二年級又()最多,一年級對體重在16—20千克人數是()人,到二年級體重在16—20千克人數變為()人,到二年級體重在16—20千克的人數增多(或減少),對學生進行分析複式統計表的方法訓練,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我應該注重讓學生體驗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應該將練習環節中的統計每組學生喜歡體育項目的學生數這個環節,放在認識複式統計表這一環節後面,在活動前提前提出問題,兩組中,喜歡哪種體育活動項目的人多或少等,並要求每組有兩名或幾名負責統計,統計整理數據後,然後再活動。並要求負責統計的學生説一説統計的過程,這樣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同時也體驗了統計過程,訓練了學生的能力。

7、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數學語言的訓練,能用最簡潔的話説明要表達的意思,訓練學生用最直接的數學語言進行數學問題的描述。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0-22頁 教材分析: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百以內的加減法,也為今天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當然本節課的學習也是為了後面進一步學習乘法做鋪墊 教學目標:

1. 在認識幾個幾的基礎上學習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2. 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觀察現象,在與加法的比較中體會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3. 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在認識幾個幾的基礎上學習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準備:準備交互式多媒體課件、卡片、實物等,生準備20根小棒。

二、説教法與學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心裏、認知規律特點,我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方法,同時注重運用觀察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 在學法上準備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

三、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一起去看一看歡樂牧場好嗎?出示例1圖片,提問:(1)圖中幾處有小白兔?每處有幾隻?一共有幾個2只?求一共有多少隻小白兔怎樣算? 板書:2+2+2=6(只)

(2)圖中幾處有小雞?每處有幾隻?一共有幾個3只?求一共有多少隻小雞,怎樣算? 板書:3+3+3+3+=12(只) (3)老師指着算式提問:

這兩個算式里加數分別都是幾?是幾個幾相加?是多少?

(4)小結: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隻?就是求3個2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連加來算。求小雞一共有多少隻,就是4個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個3連加來算。 2.教學“試一試”出示例1圖

提問:大家看一看橫放的小棒是一組一組放的,大家看看每組有幾根?一共多少組?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樣算? 學生填書,完成“試一試”,集中交流。 3、教學 “試一試”出示例2圖

(1)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電腦嗎? (板書:2+2+2+2=8) 2+2+2+2=8,表示幾個幾相加,得幾?

(2)老師説明:4個2相加得8,還可以用乘法計算,寫成2×4=8,像2×4=8這樣的算式,是乘法算式,這個符號(“指×”)叫乘號(板書:乘號),可以這樣寫(示範寫“×”)。

(4)4個2相加得8,不僅可以寫成2×4=8,還可以寫成4×2=8,誰會讀這個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樣,各部分都是有名稱的,誰先來説説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答老師板書:2 + 2 + 2 + 2 = 8 (加數)(加數)(加數)(加數)(和)

老師説明:在乘法算式中,等號前面的數叫乘數,等號後面的數叫積。 板書:4 × 2 = 8 (乘數)(乘數)(積)

同桌同學互説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誰能説説2×4=8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5)老師小結:求一共有多少台電腦,就是4個2相加是多少,不僅可以用加法計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計算,可以寫成“2×4=8”或“4×2=8”,讀作:“2乘4”,“4乘2”,等號前面的叫乘數,等號後面的叫積。

4.教學“試一試”出示例3圖 (1)出示例圖,自己先説説圖意。

(2)提問:圖中有幾組小雞?每組有幾隻雞?求一共有多少隻,是求幾個幾相加? (3)學生填書,並寫出一道加法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4)討論;求5個4的和是多少,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5.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3個,擺4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2)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4個,擺3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四.小結、佈置作業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一、創設情境

師:你們喜歡搭積木嗎?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笑笑、機靈狗他們正在一起搭積木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圖)

二、探究新知

活動一:看一看,連一連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淘氣、笑笑、機靈狗分別站在什麼位置?

生:淘氣站在物體的前面,笑笑站在物體的側面,機靈狗站在物體的後面。

師:他們分別看到的是什麼形狀呢?請同學們動手連一連。把書翻到28頁找到連一連。

師:誰能説説你是怎麼連的?

生:淘氣看到的是第一幅圖,笑笑看到的是第二幅圖,機靈狗看到的是第一幅圖。

師:通過連一連,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了淘氣和機靈狗看到的是一樣的。

師:説的非常好,雖然淘氣和機靈狗站在不同的角度,但是他們看到的卻是一樣的,也就是説站在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

活動二:搭一搭,看一看

師:下面我們也學着淘氣、笑笑、機靈狗一樣,用三個小正方體搭一搭,從它的正面、上面、右面進行觀察,並和你的同桌説一説。

學生活動。

師:誰願意上前面來展示一下你搭的物體。

學生上前面展示。

師:剛才同學們用三個小正方體搭了很多種不同形狀的物體,老師也搭了兩個,請看(電腦出示28頁練一練1題),這兩個物體從上面看是什麼形狀呢,請同學們動手連一連。

師:誰能説説你是怎麼連的?

生:第一個物體的上面是第二幅圖,第二個物體的上面是第一幅圖。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用三個正方體搭了很多種不同的物體,並從它的正面、上面、右面進行了觀察,同時説出了這三個面不同的形狀,你們表現的非常棒。

師:老師也搭了一個物體,請看(電腦出示第2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物體是用幾個正方體搭好的.?

生:4個。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物體,從上面看是圖幾,從正面看是圖幾?

請同學們動手填一填吧。

師:你是怎麼填的?

生:從上面看看到的是圖B,從正面看看到的是圖A。

師:你能用四個正方體搭出其他形狀的物體嗎?請你們試着搭一搭。

並進行觀察。

師:誰願意上前面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學生上前面展示。

師:剛才同學們搭的都很認真,而且搭出了很多種不同形狀的物體,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了,願意接受挑戰嗎?(出示29頁3題)自己動手找一找,填在書上。

學生獨立完成。

師:你是怎麼填的?

生1:從正面看是圖A的物體有1、3、4。

生2:從正面看是圖B的物體有2、5、6。

師:你們真是好眼力,通過剛才這道題,你發現了什麼?和你的同桌説一説。

生自由説。

師:大家説的都很好,也就是説,從同一個方向看不同的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相同。

三、拓展應用

師:這節課,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出色,下面我們就用這節課學的知識來做一個遊戲。請你搭出從正面看是**的物體,再搭出從側面看是*的物體。

師:剛才同學們搭出了很多種不同形狀的物體,也就是説從正面或者側面看形狀相同,但是搭出來的物體不是唯一的。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生1:我學會了拼搭物體。

生2:我知道了從同不同的方向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