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聶耳》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31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聶耳》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聶耳》説課稿

《聶耳》説課稿1

1.説音樂

(1)課題分析

音樂家故事《小毛頭與賣報歌》以學生喜愛的連環畫形式呈現於教材之中,這個故事拉近了聶耳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感受到可敬可親的音樂家就生活在他們中間。編者將這個故事巧妙地安排在《賣報歌》的前面,讓學生先通過故事瞭解聶耳的生平和《賣報歌》產生的時代背景,為學生理解《賣報歌》的歌詞和表演歌曲做好了鋪墊。

《賣報歌》曲調簡單,節奏平穩,旋律流暢,通過生動形象的歌詞將一個賣報童的悲慘生活展現在我們面前。學習本首歌曲,讓學生在體驗報童生活的同時學會熱愛生活。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精神,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要注意教學過程中方法的選擇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因此,我將本課的三維目標整合如下:

a.瞭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生平與主要作品。

b.體會“小毛頭”街頭賣報的情景。用純真的心情唱好歌曲《賣報歌》。並能積極參與《賣報歌》的情境表演活動。

(3)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體會演唱者的心情,唱好《賣報歌》。

(4)教學難點:創設“小毛頭”街頭賣報的情景。用歌聲與形體動作體會她當時的心情。

(5)教學理念:本課在教材的呈現上注重了情境性、趣味性和活動性。它以情境教學活動為手段,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和探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的現代教學理念。

2.説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製作了課件,將音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緊密結合起來,以媒體為手段,使技能訓練滲透於藝術感受中,貫穿於音樂學習中。

為了便於學生學習,我採用了視覺圖象、創設情境、興趣引入、音樂律動等方法進行教學。

3.説學法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確定如下學法:自主探究法、實踐法、羣體合作法。

4.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重温升國旗儀式(多媒體課件進行情境教學),介紹作曲家聶耳。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圖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入本課——音樂家聶耳。介紹作曲家是為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訓練學生蒐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講述音樂故事《小毛頭與賣報歌》。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賣報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為學生理解歌詞和表演歌曲作好鋪墊。

(4)講述聶耳耳朵的故事、幫助學生練習耳朵,板書節奏練習,讓學生聽拍讀、視拍讀。

設計意圖:為歌曲的節奏練習作好鋪墊,解決歌曲中的重、難點節奏。

(5)學唱《賣報歌》

a.學習旋律。老師分句出示、彈奏旋律,學生隨樂用“lu”哼唱。

b.分組接龍,熟悉旋律。

c. 填詞演唱。

d. 聽錄音範唱,整體感知歌曲。

e. 歌曲處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詞曲作者,完整演唱歌曲,並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演唱,通過歌詞分析,感受歌曲的情緒,體會演唱者的心情,

這樣才會把歌曲唱得更有感情。

(6)情境表演。(全班分三組,每組推選兩名學生,一名扮演小毛頭,另一名扮演聶耳,其餘學生扮演街上的`行人,看哪一組演的最好,

並對其作出簡單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即表演,使學生的動作表現與歌曲的情感相結合,加深學生對小毛頭悲慘生活的體驗。

(7)師生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評價,使學生相互幫助、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通過師生共同參與,相互激勵,體現教學相長,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8)感恩新中國。(在雄壯的國歌聲中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加油、喝彩!)

設計意圖:首尾呼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學習機會。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師生的教育與互動,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主動表達自己的見解。它能使學生張揚個性,主體突現,思想解放。而教師與學生一起互動,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點撥者、引導者。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有目的地去聽、去想、去做,成為一個會聽、會想、會説、會做,創新意識強的學生。

《聶耳》説課稿2

説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製作了,將音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緊密結合起來,以媒體為手段,使技能訓練滲透於藝術感受中,貫穿於音樂學習中。

為了便於學生學習,我採用了視覺圖象、創設情境、興趣引入、音樂律動等方法進行教學。

説學法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確定如下學法:自主探究法、實踐法、羣體合作法。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重温升國旗儀式(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介紹作曲家聶耳。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圖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入本課——音樂家聶耳。介紹作曲家是為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訓練學生蒐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講述音樂故事《小毛頭與賣報歌》。

a.學習旋律。老師分句出示、彈奏旋律,學生隨樂用“lu”哼唱。

b.分組接龍,熟悉旋律。

c. 填詞演唱。

d. 聽錄音範唱,整體感知歌曲。

e. 歌曲處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詞曲作者,完整演唱歌曲,並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演唱,通過歌詞分析,感受歌曲的情緒,體會演唱者的心情,這樣才會把歌曲唱得更有感情。

(6)情境表演。(全班分三組,每組推選兩名學生,一名扮演小毛頭,另一名扮演聶耳,其餘學生扮演街上的行人,看哪一組演的最好,並對其作出簡單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即表演,使學生的動作表現與歌曲的情感相結合,加深學生對小毛頭悲慘生活的體驗。

(7)師生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評價,使學生相互幫助、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通過師生共同參與,相互激勵,體現教學相長,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8)感恩新中國。(在雄壯的國歌聲中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加油、喝彩!)

設計意圖:首尾呼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學習機會。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師生的教育與互動,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主動表達自己的見解。它能使學生張揚個性,主體突現,思想解放。而教師與學生一起互動,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點撥者、引導者。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有目的地去聽、去想、去做,成為一個會聽、會想、會説、會做,創新意識強的學生。

《聶耳》説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堂豐富多彩的音樂課。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聶耳》,這是一堂音樂鑑賞課。本節課我主要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等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這部分內容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陳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選用的教材是高中一年級音樂鑑賞課本第二十八節。

2、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高中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⑴知識與技能:蒐集、閲讀相關知識,認識國歌作者聶耳並知道這位革命音樂家的偉大貢獻及高尚品格;初步瞭解20世紀30年代左翼音樂運動對我國新音樂文化發展的影響。

⑵自主欣賞、主動探究、合作創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與體念音樂,能主動地投入到本課的各項音樂活動中,並通過學生的主動欣賞和積極創造,來提高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充分地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

⑶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所創設的情景及運用舉例分析、感受、體驗等方法,讓學生體驗到作品情感內涵,體驗到樂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⑷情感目標:通過聆聽《金蛇狂舞》和《畢業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積極樂觀向上的信念。

基於音樂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分析聶耳的兩部音樂作品《金蛇狂舞》和《畢業歌》

教學難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感受作品內涵,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第二方面説教法和第三方面説學法上面談談。

二、説教法

選用舉例、聆聽、比較、自行分析、小組討論、交流看法、情感共鳴等分析作品的'方法達到教學目的。

三、説學法

我們常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

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方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同時我還讓學生多聽多練,自省自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最後我具體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四、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為四個環節:

情景導入——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論——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情景導入——聶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賞——總結討論

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節:

(一)情景導入(5—8分鐘)

放映xxxx年國慶節北京天安門升旗儀式視頻片段,起立唱國歌。

①國歌每個學生都要會唱。大、中、國小的重要集會要唱國歌,引導學生思考唱國歌時要注意什麼?

②情感教育人們唱起國歌,就會居安思危,想起祖國過去受侵略受壓迫的苦難,想起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鬥爭,就會激發愛國主義精神。我校每週一早上都要升國旗,在這莊嚴、神聖的時刻卻會看見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在升旗過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國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學甚至還手插在口袋裏,不行注目禮,東張西望或交頭接耳。唱國歌是師生表達愛國感情的一種神聖行為,奏唱國歌時應莊嚴肅立。我們不僅要學會唱國歌,而且應該唱的準確,唱的有情感。

(二)聶耳生平及代表作(5—10分鐘)

學生課前收集有關聶耳的資料,教師進行補充總結。

(三)作品欣賞(25—30分鐘)

1、賞析《金蛇狂舞》

①聽由民樂演奏的《金蛇狂舞》,先不介紹作品。思考:談談你想到了什麼場面?心裏激起了什麼情緒?

②學生回答思考題

③教師補充:樂曲是聶耳根據傳統樂曲《倒八板》改變創作的民樂合奏曲,表現了歡慶的節日場面,描繪的是我國江南一帶人們在歡慶端午節賽龍舟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聶耳於1934年親自指揮並灌成唱片。聶耳將樂曲定名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對新中國的堅定信念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師:金蛇和狂舞個指什麼?金蛇—江面上比賽的龍舟狂舞——龍舟隊爭先恐後競賽的場面

④介紹“螺絲結頂”概念:“螺絲結頂”是一種旋律寫作手法,他將歌(樂)曲中的某幾個樂句採用逐漸刪減、收縮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情緒逐層高漲的效果。師:大家看,這種句子越説越短,最後只剩下一個音在音樂中就叫“螺絲結頂”;一問一答就是“對答呼應”,這是我國傳統的創作手法。這部分樂曲運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把龍舟比賽你追我趕、交替前行的場面寫活了。

2、欣賞《畢業歌》

①《畢業歌》創作背景:這首歌是電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於1934年。該片講述的是“9.18”後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畢業前他們歡聚一堂時唱了《畢業歌》。影片結束時又再次響起,起到了提示主題、號召有為青年走上救亡戰場的作用。由於歌曲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因此深為廣大羣眾,特別是青年學生所熱愛,在我國革命鬥爭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②學唱《畢業歌》。請學生當指揮,全班齊唱。

(四)總結討論(3—5分鐘)

1、《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聶耳根據傳統樂曲《倒八板》改編創作的一首民族器樂合奏曲。

樂曲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節日的夜晚賽龍船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

2、 《金蛇狂舞》運用了螺絲結頂的發展手法來發展音樂。

3、《畢業歌》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我們不僅欣賞聶耳的優美作品更應欣賞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並代代傳唱!

我衷心的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能讓“音樂”這魅力無窮而令人神往的藝術,成為孩子們心中花朵,讓他鋪滿孩子們的人生道路,散發出不絕的芬芳!

我的説課到處結束,敬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給予指導。謝謝大家!

《聶耳》説課稿4

一、説教材理解

1.教材特色。

少年聶耳》是浙江省編的義務教育教材第二單元中的一課。這是一篇記事寫人的文章。作者懷着對我國傑出的音樂家聶耳的祟敬心情,用簡潔明白而又略帶詩意的語言記敍了聶耳少年時代非常喜愛音樂的故事。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僅2句話,概括地介紹了聶耳的身份———傑出的音樂家及他一生的重大貢獻。第2—5自然段分別敍述了聶耳少年時酷愛音樂的兩件事。描寫了少年聶耳被木匠師傅的笛聲迷住,拜木匠師傅為師學笛的情景。描述少年聶耳在西山遊玩時,獨自出神地在大青樹下吹笛,連下雨都似乎未察覺的事。全文層次清晰,行文簡潔,用詞比較準確、形象,字裏行間飽蘸作者情感,隱隱地告訴人們:聶耳之所以成為傑出的音樂家是和他少年時代非常喜歡音樂,勤學苦練緊密相關的。此文被編入第7冊第2單元第一篇課文,從思想內容上看,它與本單元的另兩篇課文有其共同點,即都是記事寫入的文章,都具有思想教育性,都為了使學生認識到“要下苦功夫才能有成果。”從語文知識能力上看,其重點訓練目標都要求教師以課文為例,對學生進行用自然段歸併的方法給課文分段的訓練。但在這方面,此文與另兩篇比較,還有不同之處,即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主要緣於:①從整個國小階段看,它是首次提出對意義段的認識。這標誌着,從本文的學習開始,對學生不僅要進行字詞句段的訓練,還要開始進行篇的訓練,這是一種質的飛躍。②此文是打頭課文,具有以篇帶篇的範例作用。

2.教材的重、難點。

重點:

初步學會用自然段歸併的方法給課文分段。這既是本冊閲讀訓練的重點之一,又是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

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內容,並品評有關語言。此文中有一些重點詞句,如“每當……總是……卻、一眨不眨、側耳傾聽、懇求、似乎”等,看似乎談,卻極能傳神。幫助學生把握住這些重點詞句,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又能使本冊第1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得到遷移鞏固訓練,還能借此培養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及訓練語感。

難點:

對邏輯段的認識。因從整個國小階段看,這一概念是第一次出現,受先前“自然段”影響,學生要把這一概念構建到自己的認知網絡中去,需要進行一番抽象思維及比較和概括。

根據聶耳成才的事實,體會理解勤學苦練是事業有成的重要因素。因這一思想情感因素並未在課文中直截了當地點明,需老師點撥,讓學生從中領悟。

3,對教材附件的理解;

此文有兩幅插圖,一幅表現聶耳坐在石階上,手託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側耳傾聽笛聲的情景;另;幅表現聶耳在大雨中出神地吹笛的情景。教學中,結合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描述插圖,可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感受文章的詩情畫意,同時可作為學生分段的提示。文後的三道練習題皆不同程度地體現了本課學習的重點。尤其是第2題的分段訓練,它提供了2—5自然段的段意,旨在幫助學生理解“把鄰近的同一意思的幾個自然段歸併成一段”的操作方法,讓學生不僅知道這一課該怎麼分,而且從中學到一種分段方法,即閲讀方法。

4.教學目標。

課文總體教學目標(略)

根據此文的總體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本課文擬用兩教時教學。第一教時的目標為: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學會15個生字,正確讀寫22個新詞語。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譜寫、誕生、夜幕降臨”等詞語。

瞭解課文主要講什麼,初步理清文章脈胳,能説出第1自然段的段意。

初步感知少年聶耳很喜歡音樂,並能勤學苦練。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句:“一眨不眨、側耳傾聽、懇求;……卻……、似乎”等,並能用“每當……總是……”造句。

初步學會用自然段歸併法給課文分段。

能邊讀邊思,劃出具體描寫少年聶年非常愛好音樂的句子,初步背誦第5自然段。

能感受認識勤學苦練是事業有成的重要因素。上述教育目標,既考慮了知識、能力 也考慮了情感目標,同時還考慮了學生的可接受性。

二、學情(略)

三、説教法與學法

根據教材較淺顯簡明等特點及學生實際,課時運行的教學模式為“激情導學——目標導練——積累遷移”主要採用“目標導學、讀讀議議法”,並輔助採用“圖文結合法、直觀演示法”等。 學法指導的.重點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詞語比較法,初步學會“自然段歸併”分段法。

四、教學程序

第二課時的課時教學分四大板塊。 第一板塊為複習導入、明確目標。在這一板塊中,主旨是幫助學生鞏固生字及一些新詞,這一字詞的基礎訓練在四年級仍木可忽略。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自讀“單元學習提示”,讓學生明白這一課主要的學習任務:即嘗試運用按自然段歸併給課文分段,及運用這一分段方法一般需要掌握的三個操作步驟中的第2、3步。第二板塊為研讀、討論、自悟,並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詞句,鞏固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 本板塊採用以下兩大環節:

1.重點指導第2自然段的學習,運用“讀、思、劃、品、説、讀”方法,先個體自學後再小組、全班交流、研究。此環節中,教師出示的自學要求為①邊讀邊思邊劃:哪些詞句表現了聶耳喜歡音樂?②藉助插圖,品讀重點詞句。③説説自然段段意。④有感情地讀一讀。在反饋討論中,教師重點組織學生研究:①感悟“每當……總愛……”的句式,並要求學生運用課文第2自然段的內容加以仿説。如“每當木匠悠揚的笛聲傳來時,聶耳總愛跑到木匠師傅跟前”。這樣安排,主要是讓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理解中促使學生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同時也能避免教學內容遊離於課外,避免教學支離破碎。②“忙、一眨不眨、側耳傾聽”等、表動作神態的詞語,讓學生演示體會,並從中理解從這些詞語的運用中,可看出聶耳對笛聲喜愛迷戀。③交流段意。

2.遷移學法,學習3—5自然段。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給學生安排較充足的時間,讓學生以“夥伴學習法”展開自學。學習的步驟仍按“讀、思、劃、説、感情朗讀”進行。之所以把3—5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一氣呵成,主要是考慮文字較淺顯,學生的理解不會有多大困難,同時力圖突破逐段講解的定式,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抓住重點詞句學習。在這一環節的反饋交流中,教師重點組織研究。①“懇求”一詞的用法,用抽詞比較,體會其用詞的準確性。②對“……卻……”句式的理解,教師提供情景,讓學生用“卻”説話。如“哥哥跑過去替聶耳撐雨傘,聶耳卻……”讓學生體會一個“卻”字突出表現了聶耳多麼喜歡吹笛,多麼勤奮吹笛,從而理解“卻”字的轉折作用。③“聶耳越吹越有勁,似乎一點兒也沒有覺察到”。用刪詞比較法,讓學生理解“似乎”一詞看似平談,卻能形象地表現少年聶耳對音樂的喜愛已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④在啟發學生質疑中研究:第5自然段描寫聶耳在雨中吹笛,為什麼還要寫上“哥哥從龍門下來,忙替他撐雨傘”一筆?讓生感悟到,這樣寫,是從側面襯托聶耳對音樂的痴迷,因為哥哥知道每當聶耳吹笛時,是誰也阻擋不了的。這一環節的朗讀訓練重點主要放在第5自然段。因此段是本文語言描寫比較精彩的一段,其中有不少值得讓學生積累。

《少年聶耳》説課設計 説課稿專題,本站有更多關於説課稿,説課稿方面的作文

這一自然段的朗讀,教師可採用引讀、指名讀、評讀等方法,讓學生反覆誦讀。這樣,幫助學生讀書達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之境地,同時也能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生動性,為背誦此段奠定基礎。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可指導學生邊觀圖邊嘗試背誦。

第三板塊,初步掌握“自然段歸併法”的第3個操作步驟:把鄰近的講同一意思的幾個自然段歸併成一段。如有的自然段單獨講到一個意思的,就獨立成段。 此板塊主要環節如下:

1.根據板書出示5個自然段段意,先讓學生嘗試做“作業練習7”填空,組織4人小組討論分段,並要求依—‘定句式説出為什麼這樣分。

2,班級交流“分段”,如有不同意見,要引導學生找出錯誤所在。本板塊的學習,是落實本課的重點訓練項目的關鍵處。通過這一環節的訓練,學生不僅知道這一課怎麼分段,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初步得出,所謂講“同一意思”—般可從地點、時間、內容是否是同一方面考慮,因此在指導學生時,特別需強調“講出分段的依據”,要讓每個學生都積極思維,切實都經過一次“歷練”的過程。另外,對教學難點“邏輯段的認識”,在分段的基礎上,教師稍加指點,學生就能水到渠成,比較直觀的理解。

第四板塊,課堂小結,讀寫遷移訓練。

在這一板塊中,讓學生進行自我小結,這節課主要學懂了什麼?以進一步落實重點教學目標,並強化“用自然段歸併法分段”的學習。另外,為了更好地運用好教材的語言範例,在此板塊,還要創造性地設計作業練習,進行遷移訓練,如佈置一項課後練習,讓學生自習課文第2自然段中描寫聶耳專心致志聽木匠師傅吹笛的情形,如用一段話來寫一寫自己或家庭某一成員看電視時的情形,要求用上表示動作、神態的詞語。這樣的練習,是針對四上年級學生寫事較籠統、不具體這現狀而設計的,力圖使學生從課文中學語言、學寫作,同時,這樣的仿寫,學生學有範例,不會感到力不從心,從而能使學生樂學

五、説板書

用自然歸併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1.認真讀全文,瞭解主要講什麼。

2.仔細讀、想,自然段段意①聶耳是一位傑出的音樂

① 聶耳常跑到木匠師傅跟前聽吹笛

② 聶耳懇求木匠師傅教他吹笛

③ 聶耳獨自在大青樹下吹

④ 聶耳沐雨吹笛

3.把鄰近的講同一意思的幾個自然段歸併成一段。

這一板書設計,左邊是用“自然段歸併法”分段的3個操作步驟,右邊是各自然段段意。這彷彿是一張圖表,主要是力求突出重點訓練項目,以加深學生對這一分段方法的理解、認識。

總之,本教材第二課時教學程序的安排,首先是着力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如每一板塊的設計中,都安排了學生的自學、討論,同時又充分考慮了教師主導作用的不可偏廢。因為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更好發揮。此課時,教師的導主要體現在:①為學生導路,如示學習目標及自學方法,板書設計幫助學生突破重點。②給生導練。練習不在於多,而在於有效、精當。在這節課中,適時安排學法遷移、朗讀、背誦等,都較好地體現了為今後的讀寫服務。

其次,力圖體現“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要求。在各個環節的安排上,注重的不僅僅是對內容的理解,而更注重的是語言的吸收、內化、表達。如讓學生述説分段理由時,給一定的句式,讓學生學習用規範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再次,力圖體現“抓住重點、指導閲讀”的方法。在教學中,摒棄了以往逐段講讀方法,而是抓住重點處,重錘敲打。這樣減少了教師不必要的講解。從原來的3教時壓縮至2教時並大體完成了此課文的教學任務,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