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選幼兒園小班説課稿模板合集七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2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幼兒園小班説課稿模板合集七篇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1

導讀:《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兒歌一直是幼兒最喜歡的文學形式。

説課材料

《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兒歌一直是幼兒最喜歡的文學形式。為此,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確定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兒歌,感受作品中活潑美好的情感。

2、幼兒初步嘗試仿編兒歌。

第一條目標為知識學習和情感態度學習目標,第二條目標為能力學習目標,重點為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兒歌,難點為仿編兒歌。

目標:

1、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兒歌,感受作品中活潑美好的情感。

2、幼兒初步嘗試仿編兒歌。

內容:蹦蹦跳

重點:為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兒歌,

難點:仿編兒歌。

準備:1、背景圖三張。

2、小圖片四張。

形式:集體

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發幼兒興趣。

二、幼兒學習兒歌。

(一)逐段理解兒歌內容。

1、這是誰的家?

小白兔怎樣走?(引出蹦蹦跳)

去幹什麼?

2、這是誰的家?

小青蛙怎樣走?

去幹什麼?

3、這是誰的家?

大袋鼠怎樣走?

袋袋裏邊有什麼?

(二)整體學習兒歌。

1、教師師範朗誦。

2、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

3、集體朗誦。

4、分組朗誦。

生活活動是我們小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是大家容易忽視的。於是,我把計算活動和生活活動結合起來。兒歌是小班孩子比較願意接受的,所以我編了許多兒歌,貫穿整個活動。並用“歡樂蹦蹦跳”的形式,使孩子們感受遊戲的快樂。但是,效果卻不太理想:孩子們過了一個休息日兒歌有些忘了,也有可能比較難,不容易記住。其次,預設好的最後環節,讓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由於兒歌不熟,都無法表現出來,效果就不盡如人意了。這也證實,要上好一節課,鋪墊很重要,鋪得太多,沒有提升機會,鋪得不夠,效果不突出。當然,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應該更投入,更加好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如開頭和結尾怎樣用音樂和舞蹈把孩子們的動作放進去,使孩子的興趣更高。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藝術活動是一種以個體的感受和富有個性的表達為主要方式的活動。藝術活動過程包含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而創造性是成功學習的基礎。富有創造力的幼兒能夠將一個領域或幾個領域的學習相互聯繫起來,增強理解力。因此藝術成為幼兒認識事物,表達思想,想象和創造自己的另一種語言。本次活動在幼兒已知夏天水果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用泥工造型來表示夏天水果的外部特徵,進一步認識夏天的水果,同時學習用團、壓、搓等方式製作水果,體驗你工會的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體驗泥工活動帶來的快樂。

2、願意與同伴交流,説出自己喜歡吃的水果。

3、學習用團,搓,壓等方法制作水果。

活動重點:

學習用團、搓、壓等方法制作水果。

活動難點:

幼兒的實際操作活動準備:

1、已認識夏季各種水果。

2、橡皮泥,牙籤,各種夏季水果的實物,橡皮泥水果範例。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

(1)師:夏天到了,夏天有許多好吃的水果。我請小朋友來説一説,你們都知道夏天哪些水果呀?

幼:葡萄、西瓜、草莓、蘋果……(2)師: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也帶了一些水果,小朋友們看一看這些是什麼水果?出示水果,請小朋友説出它們的名字。

(3)師:那麼我們來看看,這些水果和這些有什麼不一樣呢?邊説邊拿出用橡皮泥做的水果。

請小朋友找出這些水果的不同,知道這些水果是由橡皮泥做成的。引起幼兒動手創作的興趣和嚮往。

2、講解示範。

(1)師: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做這些漂亮的水果啊?那我先請小朋友仔細地看老師是怎麼做的,然後你再來做,好不好?

(2)教師示範蘋果的做法。

師:蘋果是什麼顏色的啊?(紅)那我們就先拿一塊大一點的紅色橡皮泥,用手輕輕地團圓,然後放在桌子上輕輕的壓一下。

師:然後我們要做什麼了呀?(葉子)葉子是什麼形狀的啊?(橢圓形的`)葉子是什麼顏色的呀?(綠色)那我們就拿一點綠色的,先把它團圓,在輕輕的搓,搓成一條長長的,然後把它放在桌子上,用自己的小手壓一下,把它壓扁,看看,是不是像一片樹葉了呀?用同樣的方法,我們再做一片樹葉。

師:做好的樹葉,把它們放在我們做好的蘋果上面,一邊一片,然後拿一根牙籤,把它插到兩片樹葉的中間。瞧!我們的橡皮泥蘋果做好了!

(3)師:我們還可以用橡皮泥來做什麼水果啊?那要怎麼做呢?請小朋友發言,並且講一講要怎麼做.

3、幼兒操作。

鼓勵幼兒隨意地取泥,運用壓、搓、刻等方法塑造水果。

4、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活動反思:

孩子在泥工教育活動中,不僅僅製作出了一些滲透其個性特長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實踐,將學到的知識得到自由廣泛的運用,將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極大個性化發揮,願望變為現實。在本課中,幼兒動手製作夏天的常見水果,就進一步認識了這些水果,豐富了他們的知識。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強壯的身體才是一個健康的孩子,而幼兒齲齒已非常普遍,嚴重影響了幼兒的生活,教育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衞生習慣是預防齲齒的關鍵。本次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動畫、歌曲和兒歌來教育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及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使幼兒成為一個講衞生的好娃娃。

新《綱要》中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既要滿足幼兒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需要,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本活動有效地滿足了幼兒的獨立需要,培養了幼兒的自理能力,使幼兒擁有健康的身體。

2、目標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主題網絡的活動目標是在生活中體驗快樂,知道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很重要,瞭解一些常見疾病的預防知識,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在主題目標的嚮導下,我制定本次活動目標如下:

①激發幼兒學習歌曲的興趣,體驗自我服務的樂趣。

②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服務的能力。

③引導幼兒學習聽歌曲間奏,較自如演唱歌曲並能創編簡單動作,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3、活動重點、難點本活動注重健康、藝術領域的發展,所以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幼兒聽歌曲間奏,自如地演唱歌曲,幼兒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及正確的刷牙方法。難點是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聽間奏演唱。

4、活動準備寓教於樂是幼兒掌握知識、學習技能的關鍵,如何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科學性、活動性、綜合性,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①活動前的準備家長工作:請幼兒在家中觀察大人是如何刷牙的,請家長配合教師正確引導幼兒刷牙。

環境創設:請每位幼兒從家中帶來牙刷、牙膏、牙缸一套,擺放在活動室。

資料收集:準備動畫表演《哎喲,牙疼》一段及蒐集相關資料。

物質準備:課件製作《刷牙》樂譜、節奏譜及《刷牙》的`兒歌。

②活動中的準備:牙齒模型、牙刷及多媒體。

二、説教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教師的角色定位是活動的核心問題,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我採用的教法有:

1、示範講解法是指將抽象的知識內容用直觀、生動的形式來示範講解,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達到活動目的。如何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是本活動的重點。在活動中,我結合牙齒模型,示範講解刷牙的方法,激發幼兒嘗試的慾望,讓幼兒在模擬刷牙的基礎上,按刷牙程序實際操作,教師隨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

2、默唱法在歌曲《刷牙》的教學中,幼兒要聽間奏演唱,而中班幼兒往往習慣於一句接一句的演唱,我創新的默唱遊戲法恰恰符合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即讓幼兒在間奏時心中默唱一遍前一小節的歌曲,從而使幼兒輕鬆攻克了本活動的難點。

3、媒體演示法活動中我把故事、歌曲、樂譜、節奏譜及兒歌製成課件,從而激發幼兒興趣,直觀生動的將活動內容展示出來沒,使幼兒始終沉浸在活動的愉悦中。

此外,我還採用了交流討論法、分合演唱法、即興創編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此活動的理解和體驗。

三、説學法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活動,採用瞭如下方法:

1、討論法分組討論觀看動畫《哎呀,牙疼》和欣賞兒歌《刷牙》的感受,提高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的選擇:大家都知道,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而且隨着年齡的發展,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更加喜歡直接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因為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因此,教材的選擇至關重要,正如《綱要》中所説的,“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此活動〈好聽的歌〉既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而且本教案,從教材的選擇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種物體發出的各種不一樣的聲音,把語言、科學內容有機地聯繫起來,即加深了幼兒對詩歌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科學活動的能力。還使他們對

優美動聽的聲音產生了好奇心,平時更加善於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這個奇妙的世界。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並在活動中,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步驟為:

激發興趣--動手探索--幼兒交流--觀看多媒體--欣賞詩歌(遊戲)--音樂遊戲(好聽的歌)--延伸活動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活動環境,準備了很多能發出聲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你們看看都有什麼啊?這些東西可好玩了,還能唱出好聽的歌呢?而且每個東西唱的都不一樣呢,小朋友想不想聽?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為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才開始萌芽,簡明的導語直接切入主題,豐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二)、動手探索

根據小小班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我為幼兒安排了動手探索,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很多能發出各種不一樣聲音的物品,供幼兒動手操作。在這個活動環

節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寬鬆的活動氣氛中,幼兒敲敲,打打,拍拍,按按,聽聽,比較各種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獲得的經驗是很零碎的,單一的',那怎麼給幼兒一個系統性的認識呢,讓他們瞭解每種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呢?

(三)、幼兒交流

於是,在自由探索過後,我就採取讓幼兒自由介紹自己玩了什麼,發出了什麼聲音,和別的聲音一樣嗎?這樣的方式對幼兒獲得的經驗進行整理。由於物品在幼兒的手裏,幼兒模仿的聲音和結合實物進行,還可以請其餘的小朋友學一學,説一説,他模仿的像不像,避免了單一性。

(四)、觀看多媒體

小小班幼兒注意時間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除了這些物品可以發出好聽的聲音,大自然也有很多奇妙的聲音呢,那他們的聲音又是怎麼樣的呢?小朋友想不想聽聽?採用多媒體教具,把幼兒帶入了奇妙的聲音世界,讓幼兒聽一聽,猜一猜,學一學。能再次吸引幼兒注意,激發活動的興趣。視覺聽覺的完美結合,促進了幼兒的思維的發展。

(五)、欣賞詩歌(2遍)

將幼兒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出來,詩歌語言簡單,節奏明快,幼兒易懂易讀,在詩歌欣賞2遍之後,採用師生問答的方法,加深幼兒對聲音的記憶,同時也為後面的音樂遊戲奠定基礎。

(六)、音樂遊戲(好聽的歌)

把〈小動物怎麼叫〉改編成(好聽的歌),和幼兒表演唱,使幼兒情緒到達最高潮,藝術融入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讓

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七)、延伸活動

可請幼兒在課間,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找找生活中還有什麼奇妙的,不一樣的聲音。持續和拓展幼兒對各種聲音的探索和研究的興趣。

三、説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物品進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動在引起興趣後,採取了操作,讓幼兒在動一動,敲一敲,聽一聽中獲得感知,比較出不同的物體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

2、交流討論法:進行了探索操作,我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通過介紹,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深化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音樂遊戲的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和教師進行一問一答的表演遊戲,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詩歌中的語言。

4、提問法: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

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的任務之一。

5、演示法:我還通過多媒體,把大自然的許多聲音演示給幼兒聽,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認識,多媒體的運用,引導幼兒去聽去猜去模仿,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和審美情趣的統一。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四、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敲敲,打打,拍拍,按按,聽聽多種方式的參與,對奇妙的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產生了興趣。

2、師幼合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各種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我採用了教師和幼兒合作對答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理解並學習了詩歌的語言,感受各種大自然不同聲音的奇妙。

3、音樂遊戲法:通過輕鬆愉快的樂曲,優美熟悉的旋律的聽覺刺激,有助於幼兒對詩歌語言的記憶,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促進思維的發展。

採取的以上種種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5

今天我上的這堂課是小班數學領域的《數字寶寶找朋友》活動,是讓幼兒初步認識相鄰數的概念,較好的掌握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其實在前兩個月我們班就學習了十以內的數字,並且可以較完整的手口一直的數東西,但是我認為數學領域的課程是一個比較系統化網絡,需要一環扣一環的進行,這樣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可以很好的吸收,所以在這個環節,我根據我班情況制定了今天這堂數學課。

這堂數學課我也區分了重難點,我認為我重點是能通過今天這堂課讓我們班的孩子們初步瞭解相鄰數的概念,感知數之間的關係;數學領域的課是在所有科目裏算比較枯燥無味的,我們自己也有親身經歷,所以在這堂課裏我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突破這個數學枯燥的難點,讓孩子們通過我們老師加工的方式更加喜歡上數學領域的課。

在平時即使我不上數學課,我都會把數學的東西延伸到區角或者是户外遊戲活動中去,所以我認為老師選用要用好輔助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堂數學課裏,首先在課前我做到了知識量的儲備,讓孩子們複習鞏固了1-10的數字寶寶,然後利用孩子們平時熟悉的"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作為後續,這讓孩子們在玩的同時也學習到本領。

在指導綱要目標中也提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我也追尋這點沿着目標開展了整個活動過程。首先我在讓孩子們掌握新知識之前,先讓孩子們複習了1-10的數字,在鞏固後學習新的知識;小班的孩子們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局部限制,所以我課時的第一個環節,學習認識相鄰數並沒有佔用總課時的很長時間,我主要重心放在後面的遊戲環節當中,利用有趣的遊戲方式來親身體驗數之間的微妙關係。

這節課我自己認為閃光點是,數學領域的課對於小班的小朋友們來説是比較難進行的,但是我利用也是小班孩子們的一個特性,也是我在出新幼兒園第一次鄧園長來聽我的課的時候給我提出的一個建議,我第一次上的是社會領域的課,我從頭到尾都是安排孩子們坐在位子上聽我説,然後在課後評課的時候鄧園長提出説小班的孩子為什麼可是都是設定在15分鐘在20分鐘之內,就是因為小班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所以要在課時設定上多設定先能讓孩子們動起來,讓躺着的知識站立活動起來,所以在今天我遇到這個數學活動時,我就在活動中以遊戲為主,讓孩子們在活動的同時學習到新的知識。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設想,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有待實踐的考驗,也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這個活動我選了蘋果、梨和香蕉作為主體,因為這三種水果都是秋天常見的,孩子們也比較熟悉。我利用幼兒喜歡玩的捉迷藏遊戲,引導他們對常見水果從整體到局部地進行認知梳理,從而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整個活動巧妙地運用閲讀大書的形式引導幼兒從蘋果、梨、香蕉的外形、顏色和從局部觀察整體來區分三種水果的不同。讓幼兒對三種水果從直觀形象到影子形象逐步昇華。整個活動讓幼兒在輕鬆的遊戲中渡過,並且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激發了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索慾望。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幼兒現狀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他們喜歡直觀的、真實存在的東西,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着主導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幼兒對吃的、玩的東西很感興趣。為此,我們常常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巧妙地將教育目標藴含其中,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展。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親身體驗的部分。目標為:(1)嘗試從整體到局部觀察常見的水果,提高觀察能力。(2)樂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4.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這個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及美術領域等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觀察想象、判斷及語言領域的表達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運用語言表達想象結果;難點在於引導幼兒從水果的輪廓——>影子——>顏色——>局部,去觀察、判斷,從而得出水果的整體。

對於突破重點所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多觀察多實踐,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事物的漸變過程5.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1)自制大圖書;2)用紙盒做成“蘋果的家”,裏面裝入紅、黃、綠蘋果;3)用多張大圖書的頁面遮擋蘋果、梨、香蕉的圖片,在遮擋的頁面上挖洞,越往後洞越大,露出的水果面積越大。4)幼兒操作材料:①用黑色手工紙做成蘋果、梨、香蕉的影子,放於幼兒身邊的桌子上;②用透明塑封紙做成的蘋果、梨、香蕉,藏於大圖書內的信封裏,多種顏色的底板紙。③活動室一角佈置成“水果樂園”

二、説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觀察法在整個活動中一直都利用捉迷藏的遊戲讓幼兒去認真仔細地觀察,在幼兒觀察的同時教師不斷地用語言幫助幼兒去完成任務,並把觀察與判斷更好地結合起來。

2.直觀法在活動中有兩處用到了直觀法。在第一環節中出示三種水果目的讓幼兒更有效地建構有關水果形狀的認知經驗;第二環節中出示“蘋果的家”請出三種不同顏色的實物蘋果,拓展了幼兒對水果顏色的認知。教師出示實物進行小結,既讓幼兒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也起到了小結的作用。

3、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4、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我始終以水果寶寶和我們捉迷藏為主線,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4、操作體驗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體驗活動:第一次是用捉迷藏的方法讓幼兒把找到的影子與相對應的水果聯繫起來,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主要是讓幼兒從直觀形象轉變成影子形象,並大膽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二次是讓幼兒尋找三種水果的顏色,為水果寶寶找衣服的顏色,從而提升了對顏色的鞏固;通過展示“蘋果的家”拓展了幼兒對水果顏色的認知,並激發了幼兒進一步探究水果與顏色之間關係的願望。第三次通過尋找躲在門後的水果讓幼兒從局部到大體再到整體來提高幼兒的觀察、判斷能力。

此外,我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種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説一説、動一動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判斷,發揮想象、大膽表述及表現。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在活動中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去體驗自己或別人的想象結果。

四、説活動過程:

活動共分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尋找蘋果、梨、香蕉的影子。幼兒對操作性較強的遊戲活動較感興趣,尋找水果影子的環節為幼兒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操作機會,使幼兒在找一找的過程中將影子形狀與水果形狀一一對應,以外形特徵為依據區分蘋果、梨、香蕉。

第二個環節:尋找蘋果、梨、香蕉的顏色。小班幼兒在思考問題時缺乏全面性,這一環節讓幼兒在為蘋果、梨、香蕉尋找顏色的過程中喚醒已有經驗,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使他們在充分互動中產生認知衝突。

第三個環節:尋找躲在門後的水果。這個遊戲是在幼兒對水果的形狀、顏色有了一定的認知經驗後進行的,具有挑戰性。三扇門中分別出示三種水果的局部,讓幼兒通過推理猜測是什麼水果,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解決問題。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該內容在語言領域裏,通過閲讀教材,我認為該內容選自幼兒生活,從提示上來看,主要是從語言指令方面來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進而建立語言和畫面之間的聯繫,為閲讀打下基礎。為此,本着課程整合的理念,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我將該活動拓寬到健康、社會、音樂充分挖掘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能聽懂故事大意;2、能聽懂簡單的語言指令、學習按指令行事;3、能根據語言指令作出判斷,建立語言和畫面之間的聯繫;4、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學習常用的禮貌用語(“謝謝”“不用謝”“不客氣”);5、有外出時的`一些安全自護意識;6、在遊戲和情景中認識漢字“家”;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a、自制能懸掛娃娃三個(紅紅、明明、強強)掛鈎6個;b、貼絨教具:房子三座、蘋果樹、柳樹、草地;c、貓媽媽頭飾、小貓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d、大字卡“家”e、幼兒語言用書

2、知識準備:活動前幼兒已會唱《小花貓你別吵》的歌曲

設計思路:

1、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好玩是幼兒的天性,所以,利用孩子感興趣的説説、做做、玩玩的方式,引導他們耐心地傾聽,將會受到良好的效果。

2、故事也是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故事設置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情景,引導他們在情景中聽懂語言指令並作出判斷,進而幫助幼兒建立語言的畫面的聯繫,從而發展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和畫面閲讀能力奠定基礎。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通過遊戲《我來説你來做》使幼兒初步能聽懂簡單的語言指令、學習按指令行事;玩法:教師説:“請你拍拍手”“請你摸摸頭”“請你找找小耳朵”等語言指令,幼兒聽指令做出相應動作並表述“我就拍拍手”“我就摸摸頭”等。

(二)、基本部分:

1、以故事形式導入,設置問題情景,引起幼兒傾聽興趣。

教師:小朋友,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有一天,紅紅、明明、強強,他們一起和媽媽去超市。在超市裏,他們走着走着,被許多玩具吸引住了,悄悄離開了媽媽,他們看到有小狗汪汪、小貓咪咪,還有胖乎乎的小熊貓真可愛。看着看着,因為超市裏人很多,他們突然找不到媽媽了。紅紅、明明和強強都非常着急。小朋友,你們願意做他們的好朋友,幫他們找家嗎

2、情景遊戲《幫朋友找家》

玩法:教師出示紅紅,併發紅紅的口氣説:“小朋友,我家房頂平平的,門前有一棵蘋果樹,請你們幫我找家,好嗎?”幼兒根據紅紅的描述幫她找家,並把紅紅送回家,教師又以紅紅媽媽的口氣説:“謝謝小朋友。”然後啟發幼兒做出回答:“不用謝。”(或不客氣)(用同樣方式引導幼兒幫助明明強強找家。)(幼兒坐下來)

3、引導幼兒討論:(1)、剛才小朋友都幫誰找家了?(出示“家”的字卡)(2)、你是怎樣幫他們找到家的?(引導幼兒描述紅紅、明明、強強各自家的明顯特徵)(3)、紅紅、明明、強強為什麼找不到家了?(通過引導使幼兒明白因為他們在超市裏光顧看玩具離開了媽媽。

(4)、假如你和爸爸媽媽去超市應該怎樣做?如果不小心走丟,又該怎麼辦?(請超市的阿姨、叔叔幫助告訴他們自己家哪裏或電話號碼)。

4、遊戲《給字寶寶照相》

玩法:幼兒假裝給字寶寶“家”照相,嘴裏發出“咔嚓”的聲音,然後請幼兒打開書P4在書中找到它的照片。

5、教師引導幼兒分別找出書中紅紅、明明、強強的家並進行特徵描述。

6、教師分別出示紅紅、明明、強強,並以他們的口氣説:“小朋友,天黑了,你們還能幫我找到家嗎?”(引導幼兒將畫面與畫面之間聯繫起來,並作出判斷)

三、結束部分:

1、活動小結:a、教師説:“小朋友真聰明,能幫紅紅、明明、強強找到他們白天的家,還能找到他們黑夜的家,自己鼓勵自己:一、二、三我真棒!

B、朋友,你們幫助紅紅、明明、強強找到了家,高興嗎?開心嗎?(引導幼兒用拍手、笑表達自己的情緒)

2、延伸活動:教師扮演貓媽媽,幼兒扮演小貓到户外做《小花貓找媽媽》和《吹泡泡》的遊戲。

 效果分析:本次教學活動運用了多種遊戲的形式來使聽指令做動作比較單調的學習形式豐富起來,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不僅培養了孩子們觀察力、分析力、判斷力,還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個別孩子在表達時需要老師的引導、幫助,教師也應多給他們鍛鍊的機會,鼓勵這些孩子,使他們擁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