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選幼兒園中班説課稿三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96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説課稿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中班説課稿三篇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1

一、説設計意圖

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因此我設計了此活動。此活動的目標是:

1、啟發幼兒嘗試用廢舊材料自制玩具,增進環保與創新意識。

2、鞏固幼兒練習不同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幼兒動手動腦能力。

3、學習與同伴合作製作玩具,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説活動準備

人們常説:成功總是伴隨有準備的人。所以,我為本活動做了充分、細緻的準備工作。1、vcd、電視機、cai課件。2、一次性物品:快餐盒、紙杯、塑料袋、一次性快子、輔助材料等,即時貼、毛線等(人手多份)、剪刀、漿糊。3。輕音樂磁帶、錄音機。

三、説活動重難點

中班幼兒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性思維向抽象邏輯性思維過渡,所以科學地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大膽地創造是活動重點。而幼兒的抽象邏輯性思維正在發展,因此,訓練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連貫地講述。是活動的難點。

四、説教法

本課我採用了遊戲法、啟發提問法、討論法、操作練習等教學方法。

1、遊戲法是幼兒最喜歡又易接受的一種教學方法。

2、我運用啟發性提問法來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大膽創作。

3、討論法可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法、形式來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4、操作練習法不僅能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還可以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學習能力,

五、説學法

根據上面使用的教法為依據,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重點不是老師的教,而是幼兒去怎樣學。使用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通過啟發引導_觀察實踐_討論評價_活動延伸的學習過程來進行。

六、説活動程序

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和本活動目標,本活動設立四個環節

1、導入:在欣賞中入情。 2、深入:在創造中激情

3、鞏固:在情景中生情。 4、評價:在擴展中抒情

(1)、導入:古人云: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用美觀的課件來吸引幼兒,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激起了幼兒創作慾望,為活動的重難點做好鋪墊。

(2)深入:幼兒在激情中去創造美,老師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啟發幼兒根據廢舊物品的外形特徵,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技能大膽地創新制作,讓幼兒體驗獨立創造的快樂,這樣不僅能展現幼兒現有的操作水平,又給幼兒一定的挑戰性,符合新綱要的原則。此時老師應根據新綱要的精神,照顧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個別啟發性指導。(放輕音樂,讓幼兒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活動)。

(3)鞏固:鼓勵小朋友根據操作結果,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老師要及時鼓勵那些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幼兒,也要激勵內向膽小的幼兒説出自己的想法。組織幼兒相互交流不同的創作方法。,此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

(4)評價延伸:老師對活動進行小結評價,並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不同的廢舊物品進行製作。根據新綱要提出的: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的指導精神來開展作品表演遊戲: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自由創編表演。(放輕音樂,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七、預測效果:

在本次活動設計過程中,我始終以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作為出發點,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體性,並在活動過程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通過看、聽、想、説來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多數幼兒會積極參與活動,個別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如:黃捷、謝曉彬無法完成作品。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2

一、設計思路

梯形這個東西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這個東西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這個東西,只要理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

1、初步理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並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這個東西。

2、認識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誘發孩子們學習圖形的興趣。

重點:初步瞭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

二、説準備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做出以下準備:

環境創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這個東西的圖畫。

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這個東西娃娃。

幼兒學具:包含有梯形這個東西的的圖畫若干張(沒塗色)。

三、説教學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得主體。因此我採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動法,並設計遊戲形式,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聽一聽,説一説、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説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複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1、通過尋找、塗色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

讓幼兒找出圖中不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並塗上顏色。

由於梯形這個東西的概念幼兒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動設計我就不從概念入手,而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反覆感受,逐步理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徵。

2、觀察瞭解梯形這個東西特徵。

(1)出示梯形這個東西,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麼?

(2)小結: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名叫——梯形這個東西。

(3)不過,梯形這個東西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這個東西嗎?(小結:原來梯形這個東西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們都是梯形這個東西。)

(4)分別出示直角梯形這個東西、等腰梯形這個東西,讓幼兒瞭解它們也是梯形這個東西。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東西?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東西?

幼兒認識梯形這個東西的另外一個難點是梯形這個東西的多樣性。幼兒認識的特點是先入為主,容易形成定勢。所以活動開始時就要讓幼兒接觸各種梯形這個東西,每個環節中幼兒所看到的、製作的梯形這個東西都是各種各樣的。

3、通過再一次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鞏固瞭解梯形這個東西的基本特徵。

(1)來了一些小客人,他們説肚子餓了,想吃梯形這個東西餅乾,小朋友能幫助他們嗎?

(2)先請小朋友們從各種形狀的餅乾中挑選出1塊梯形這個東西餅乾,舉起來給老師檢驗。

(3)再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餅乾,給同伴檢驗後喂小客人,並對小客人説:“請吃梯形這個東西餅乾”。(教師在旁註意檢驗)

此環節是我在教學中有意設置的一個難點,給小客人喂梯形這個東西餅乾幼兒得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餅乾,給同伴檢驗後喂小客人,並對小客人説:“請吃梯形這個東西餅乾”。這裏必須選擇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餅乾,對一部分幼兒來説,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跨越過去才能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心底裏得到滿足。

4、通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這個東西,加深對梯形這個東西特徵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這個東西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説説。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梯形這個東西,跟同伴和客人老師説説梯形這個東西寶寶藏在哪裏。

在整個指導過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避免籠統評價);最小的干預(教師角色進行退位,不干預替代);最多的鼓勵(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數學”的度。不在遊戲中刻意地“教”,讓幼兒在遊戲中充分發泄情感,感受愉悦。

這節課,我通過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3

説活動教材

關於目標“促進幼兒對周圍的社會環境關心、熱愛的情感,理解和遵守社會行為規則,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在我的理解中,社會行為規則是那些預先以成熟的方式存在於現成的社會關係和社會制度中的規則。作為一個社會人,就必須無條件地適應、內化、遵守這些規則,很明顯,這是一種他律的規則。

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可是這個村莊正在被人類製造出來的各種環境災難所威脅:水污染、空氣污染、植被萎縮、物種瀕危、江河斷流、垃圾圍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層空洞……如何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生存空間已經迫在眉睫。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雖然不可能都直接從事環保工作,但我們完全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環境保護不僅僅包括動物、森林的保護,防止大氣和水的污染這樣一些“大事”,也包括我們周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各種“小事”。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美麗的花壇旁邊有人們丟棄的果皮,穿着時髦的阿姨會隨手丟下用過的餐巾紙。這些現象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下一代對待生活的態度。

畢竟,幼兒期的孩子在行為上還處於他律階段,他們並不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別人這樣做,他們也會這樣做。作為老師應該用各種方式讓幼兒獲得正確的.情感體驗,要讓幼兒明白不文明的行為對我們社會、我們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關心、愛護周圍環境,關注自身的生存空間,養成講衞生、愛清潔、愛護環境的好習慣,使他們在內化的過程中成為良好行為習慣的宣傳者、執行者,並將良好的習慣泛化到周圍人身上,從中找到快樂。

“垃圾”作為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我們可以將它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選擇“垃圾回家’’作為教材,使幼兒瞭解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讓幼兒在丟棄垃圾時就能做到分類投放,真正做到讓垃圾“回家”,萌發幼兒愛護生存環境的情感,從小幫助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 幫助幼兒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 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 引導幼兒願意為維護環境衞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動重點:幫助幼兒區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 、活動難點:是為環保宣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分析 ] 垃圾的種類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對人類有害,要弄清楚這些問題,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確實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將它定位為活動重點。讓幼兒將環保行為在自律的基礎上用各種有效方法去監督、宣傳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將它定為本次活動難點。

為解決這些,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錄像、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動,又為幼兒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討論環境,活動延伸有利於幼兒將環保活動持續進行。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基礎上,本次活動目標及重難點幼兒可以接受。

説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果奶瓶、玻璃瓶、紙盒、廢電池、廢紙等;兩段錄像短片 ( 整潔和髒亂小區的環境錄像、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的科技短片 ) 。

2、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圖片。

説活動流程

環節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採用方式:播放錄像 ( 錄像內容:整潔美麗的小區.又髒又亂、蚊蠅飛舞的小區景象 )

提問討論。

提問設計:“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為什麼 ? ”“垃圾從哪裏來 ? ”“垃圾有什麼危害 ? ”

解決的問題:讓幼兒瞭解滿地的垃圾是因為人們不講衞生,隨意丟棄雜物而造成的。骯髒的環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許歲危害,使幼兒產生送垃圾“回家”的願望。

環節二:瞭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

採用方式: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類和處理

提問設計:“垃圾可以分成幾類 ? ”“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 ? ”“我們該怎麼做 ? ”

解決的問題:通過短片讓幼兒瞭解垃圾的種類及不同的處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對人體有害,對我們的生存環境有影響,從而產生分類丟垃圾的意識。

環節三:送垃圾“回家”

採用方式: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環保垃圾筒內。

提問設計:“你們認識這個垃圾筒嗎 ? 為什麼它們有不同的顏色 ? ” “可回收垃圾筒是什麼顏色的 ? 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麼顏色的 ? 有害垃圾筒又是什麼顏色的 ? 你們能將這些垃圾送回它們的‘家’嗎 ? ”

解決的問題:認識環保垃圾筒,瞭解綠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黃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紅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遊戲中,能正確分類投放,幫助幼兒樹立環保從我做起的意識。

環節四:設計“環保標誌”。

採用方式:結合自身説説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環保標誌”。

提問設計:“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該做些什麼 ? ”

解決的問題:鼓勵幼兒為環保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爭做“小小環保宣傳員”。設計“環保警示標誌”,張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宣傳畫。

活動延伸: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在活動區中,具體內容如下:

活動區:美工區

材料收集:可樂瓶、紙盒、果凍盒、各種玻璃瓶

方法:製作小娃娃、掛件、裝飾瓶子;製作環保服裝;環保宣傳畫展

棋類區:可樂瓶蓋 製作環保棋

音樂區:各種罐子、瓶子、美工區製作的環保服裝,製作成樂器,進行伴奏。進行時裝秀表演

計算區:小木棍、貝殼、紙盒 練習數數、製作幾何體

建築區:各種紙盒、瓶子 作為建築的輔助物

説活動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動的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設計理念來源於生活,通過垃圾引出環保,從生活中小事體現環保這件大事,以小見大,激起幼兒關注生存的環境,樹立環保意識,並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獲得了無窮樂趣,也懂得環保從身邊點滴做起這個道理。

2、先進的視聽教育手段。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傳輸信息的方式是全方位的,並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刺激、範圍寬廣的特徵,在這個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比較形象地瞭解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並很快獲取一些垃圾分類的知識,加深了幼兒的感性認識,加快了獲取知識的速度。

3、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他教育活動的引子。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於激勵幼兒做一個環保小衞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如何做好這些留給幼兒非常大的創造空間,從而也生成了許多其他環保教育活動,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