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合集1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29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

大家好:我是20xx級學前教育一班的王培培,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整理書包》。

一、説教材

(一)設計意圖:

每次畫完畫,桌面、地上都有蠟筆,練習寫漢字收拾書包後,總會發現掉在地上的鉛筆,有時家長來詢問,孩子的筆盒是否在教室裏等情況。作為大班的孩子,再過一個學期將進入國小,為了使幼兒會收拾、整理自己的東西,培養獨立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品的習慣,我設計了活動《我會收拾、整理書包》來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二)活動目標:

《綱要》指出在健康領域中要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幼兒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同時形成生活獨立自主自理的能力。根據《綱要》要求並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1、認知上:使幼兒瞭解整理書包的重要性。

2、技能上:讓學習整理書包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3、情感上:培養幼兒喜歡整理書包,做事有始有終的精神,激發幼兒"愛整潔"的情感。

(三)活動重、難點:

1、重點:激發和培養幼兒"愛整潔"的情感。

2、難點:學習整理書包的方法

(四)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組織符合幼兒學習方式及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的統一性,寓教育與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一下兩方面準備:

1、物質準備:錄像《上課》,藍貓頭飾,各種學習用品,如:書包、鉛筆、橡皮、鉛筆盒、中格本、蠟筆等,各種玩具,如:汽車、積木等,藍貓商店四個漢字,若干玩具框, "我能幹"金、銀、銅獎牌,紙、蠟筆、剪刀、透明膠等。

2、空間準備:課桌椅子,兩個小朋友一位,模擬國小的情景

二、説教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我運用了情景創設法、直觀演示法兩種教學法。

(一)情景創設法:創設逼真的教學活動場景佈置藍貓商店,讓幼兒身臨其境,能更好地喚起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

(二)直觀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上課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裏面發生了什麼事。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能形象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帶給他們視覺上的享受,使其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三、説學法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了合作法、實物操作法和討論探究法。

(一)合作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幼兒在參觀藍貓商店時發現凌亂,共同合作打理分類收拾整潔。

(二)實物操作法:幼兒在對書包以及對藍貓商店整理後,自己再次親自操作,整理自己的物品,讓幼兒多次的操作,充分鍛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討論探究法:引導幼兒積極參加討論,探究等方式,培養幼兒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四、説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我提出問題:"今天藍貓商店要開張了,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去參觀藍貓商店?"在《藍貓3000問》音樂的伴奏下,幼兒走進教室。

(二)幼兒自由討論

我通過對話:"藍貓,你好,咦?你的商店不是開張了嗎?怎麼到處都亂七八糟的?"藍貓説:"對不起,剛剛到貨,還來不及收拾,不過這麼多商品,我都不知道怎樣擺放?"提出問題:"小朋友們,藍貓遇到困難啦,你們想一想,有什麼好辦法把這些商品擺放整齊?"讓幼兒自由討論。

(三)根據幼兒的討論,引出做各種商品的標誌。

1、我:"標誌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標誌代表不同的意思。藍貓的商店裏有什麼商品?"

2、幼兒利用桌面提供的材料分組進行設計製作。請幼兒自由結伴給這些商品設計相應的標誌指導:

a、能突出商品的特徵,讓幼兒一看便知道是什麼商品。

b、使用完的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3、讓幼兒評出最佳標誌,並貼在相應的玩具櫃裏或櫃面上。

4、幼兒根據標誌把商品放進相應的框裏。

5、我:"在小朋友們的幫助下,藍貓商店終於開張了,我們來看一看,這個櫃裏放些什麼?(積木、汽車等),這些屬於哪一類?(玩具類)。這個櫃裏又放了些什麼?(鉛筆、筆盒、橡皮、中格本、書包等)屬於哪一類?(學習用品)……"

(四)幼兒大膽發表意見

我:"再過一段時間,你們即將成為一名光榮的國小生,知道上學要帶哪些東西嗎?"讓幼兒積極發表意見。

(五)認識學習用品

1、幼兒自選商品,並請幼兒放進書包內整理好。

2、檢查幼兒整理的情況,並介紹每種學習用品的用處。

3、有的小朋友選擇了適當的學習用品,有的把玩具也放進了書包,有一些小朋友的學習用品隨便放進書包內,還有一些小朋友把書包收拾的整整齊齊。表揚整理好書包的小朋友。提出問題"你知道上學為什麼要整理好書包嗎?"引出錄像《上課》。

錄像的內容:

兩位小朋友演國小生走進教室,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藍貓學校。我叫XX,是一名一年級的國小生。""我是YY,也是一名一年級的國小生。"然後,坐下來做功課,XX很有條理地拿出鉛筆盒、本子,開始認真地做功課。YY手忙腳亂,好一會兒才找到本子,剛一打開鉛筆盒,發現裏面又沒有鉛筆,於是,又在書包中急急忙忙地尋找,剛做作業,字又寫錯了,可橡皮卻又怎麼也找不到,只好去向XX借,下課鈴聲響了,XX很快將作業交給了老師,老師讚許地拍了拍咖喱,YY拖拉了好一會兒才交作業,老師邊看邊皺眉頭。

看完表演後提問:

a為什麼老師看了咖喱的作業很高興?看了菲菲的作業卻皺起了眉頭?出示兩人做的作業,讓幼兒討論整理書包的`重要性。

b做作業時,為什麼咖喱寫得又快又好?菲菲寫得慢?幼兒自由討論後請個別幼兒回答,使幼兒進一步瞭解整理書包的重要性。

(六)幼兒動手整理書包。

1、讓幼兒把書包裏的用品拿出來放在桌面上,等他們完成這一動作後,再讓他們把所有的用品分類收拾整理好放進書包內。

2、讓幼兒互相檢查,看誰的書包收拾得整齊。

3、幼兒互相講評,誰整理得好?為什麼?通過講評,知道整理的正確方法。

小結:一般我們收拾書包的方法是歸類收,即把本子歸在一起,書歸在一起,筆盒與筆、橡皮在一起,先把書、本子擺整齊後放到書包內、從大至小,最後再放鉛筆盒。

(七)競賽:我能幹出示"我能幹"金、銀、銅獎牌,引起幼兒爭奪獎牌的願望並交代玩法。

幼兒進行比賽,選出最快,整理最好的前三名進行頒獎。

五、活動延伸:

討論:除了自己認真整理小書包以外,還有哪些事情需要小朋友認真細緻的去完成。

六、活動反思

大班是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本次活動我從幼兒的實際需要出發,捕捉到了幼兒感興趣的話題書包,並以此為出發點,使幼兒學會了整理書包的方法,提高了幼兒的自理能力,激發了幼兒愛整潔的情感,為幼兒即將進入國小做好準備。另外本次活動還有不足之處,如果讓我重新講這節課的話,我會請家長來參加這節課,配合在家中養成幼兒每天自己整理書包的好習慣。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2

一、 説幼兒

《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因此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的目標發展區發展。瞭解幼兒的真實發展狀況,是每位教師設計和組織活動的必要前提。因此,我首先分析一下我班幼兒的發展情況:

本班幼兒的體育技能水平突出,創造能力強,在開展利舊利廢做做玩玩活動中,與家長共同製作了許多自制體育器械,如用瓶子裝水變成樁,走蛇行步或打保齡球。但是我發現孩子們總是愛自個兒玩,缺乏協商、合作意識,膽小不愛表現,不懂得與他人一起體驗成功的情感,針對我班幼兒的這些情況,我該如何挖掘有效的教育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下面讓我來分析一下教學內容。

二、 活動內容的生成與依據

許多時候我們熱切關注的事物,孩子們恰恰無所謂,而他們所關注的事物往往又出乎我們的意料。在上次做做玩玩自制體育器械活動中,有2個孩子將報紙揉成團,一個放在地上當球踢,一個朝上拋接球,他們玩得不亦熱乎,吸引了其他孩子的目光,大家都玩起紙球來。

《綱要》中提出:儘可能運用生活中的資源進行教學,並注重各領域間的整合教學,本着《綱要》的精神,我遵循孩子的興趣,依據本班幼兒的情況,設計本節體育課。

三、 説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新綱要》中指出“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讓幼兒在玩中學”, “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在體育遊戲中體驗快樂,獲得體能的提高”,因此,整個活動中教師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活動都以幼兒的創造為主體,使幼兒在體能、情感、智力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具體目標為:

1、練習走、跑、跳等基本動作。

2、通過各種報紙的玩法,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探索能力。

3、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目標(1)的制定,注重幼兒體育技能的提高,以達到該年齡段幼兒的體能目標;

目標(2)、(3)的制定是基於我班幼兒近階段的能力、情感的發展區,我來因勢利導,獲得知識經驗遷移於生活中,體驗生活、學習、合作的快樂。

四、 説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和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

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我們利用家長的資源與幼兒共同討論紙球的玩法、編排紙球操,目的是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教師的準備:

首先,我對幼兒前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細緻的分析,目的在於客觀瞭解幼兒的實際現狀;其次對教材進行分析,找出體育活動中最吸引幼兒的部分,並就如何突破重難點提出有效的指導方法,目的在與優化內容。最後,我還發動家長與幼兒一起選擇了音樂,串排紙球操,供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一起熱身。

3、區域創設:

《綱要》中指出,“區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區域創設和利用來促進幼兒自主學習,增強對活動的興趣”。根據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及本班幼兒的情況,我及時在手工操作區投放報紙,讓幼兒揉紙球,幼兒既練習揉的技能,又為此體育活動準備了足量的器械;在音樂區投放《挫冰進行曲》,幼兒既能發揮想象及以往學過的早操動作創編“紙球操”,又為此活動準備了熱身運動;在體育區組織 “紙球有哪些玩法”的探討活動,並將幼兒探討的玩法用照片形式留下資料,粘貼在體育角,目的在於讓幼兒體驗創造的快樂,激發幼兒繼續創造的慾望。

五、教學的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廢舊報紙怎樣玩出新花樣,難點是合作探索玩廢舊報紙的方法。

六、説教法

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四種方法:情景感染法、啟發提問法、介入法、整體教學法。

1、情景感染法:

興趣是幼兒想象、創造的催化劑,老師以語言、動作、情緒帶動幼兒一起運動,感受運用自己創造的器械參加運動的成功的快樂,增強幼兒再次創造的自信心和慾望。

2、啟發提問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老師以提問引導幼兒有目的的思考、激發幼兒大膽創造和交流,如:提“你還會怎麼玩?”“還有和別人玩得不一樣的嗎?”這些問題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3、介入法:

我根據幼兒的差異性,對能力強的幼兒採用間接介入法,激發創造多人一起玩的方法(如:“大家一起怎麼玩?”);對能力弱的幼兒採用直接介入法,老師和他一起探索創造兩人一起玩的方法(如:“我和你一起玩吧,可我們兩個人怎麼玩呢?”),兩種介入有效地突破重難點,促進全體幼兒的平衡發展。

4、整體教學法:

一個活動並不是個別幼兒創造,或創造個別的方法,而是讓全體幼兒都嘗試創造的同時學會大家已創造出來的方法,運用到日常活動中,達到技能的全面提高。因此活動中我組織幼兒集中交流自己創造的方法,既能讓個別幼兒有大膽表現的機會,獲得成功的喜悦,增強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又讓全體幼兒學會大家創造的多種方法,以便運用到日常體育活動中,從而獲得走、跑、跳、爬等體育技能的提高,達到身體健康的目標。

七、説學法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面對創造力的啟迪,探索性的體育活動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我班幼兒愛動、愛探索的心理特點,如何激發幼兒合作自主探索廢報紙“一物多玩”的方法呢?我設計了三種方法:觀察發現法、討論談話法、操作法。

1、觀察發現法:

幼兒積極主動的.一種學習方法,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充分挖掘廢報紙的玩法(除了揉成紙球有多種玩法外,還發現報紙打開可以怎樣玩?大家一起玩怎樣玩?)這些線索的發現把活動引向深入,讓幼兒現有的經驗與新的經驗實現完美的整合,幫助幼兒突破活動重難點。

2、討論談話法:

孩子們在活動中經我的引導,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創造的各種玩法,體現了《綱要》中“創造寬鬆自由、積極主動的語言交往環境,使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孩子們有了一個寬鬆、愉快的交流環境,與教師、同伴間有了互動,利於發揮大膽想象、表現,同時也利於教師更深一步的瞭解幼兒的發展情況,適時調整計劃及個別指導,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

3、操作法:

在幼兒已有探索創造紙球的多種玩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將報紙展開探索新玩法,充分體現了《綱要》中“因地制宜的提供豐富的、具有適宜性、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發幼兒與材料互動,注意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創造的樂趣”的精神。幼兒在動手、創造、思維中各項能力得到昇華,經過與廢報紙的相互接觸,獲得了新經驗。

八、活動過程的組織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並運用集體、個別、小組的組織形式,主要流程為:熱身運動——交流紙球玩法——遊戲——自主探索——自由組合——活動延伸。

第一個環節:熱身運動,為體育活動做準備。

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綱要》的精神,將幼兒的情感放在首位,以幼兒的感受為活動的切入點。藉助動感音樂和

幼兒自制的紙球,一下子把孩子帶入體育活動熱烈的氣氛中,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感情基礎。

第二個環節:交流紙球玩法,激發創造興趣

以集體形式啟發幼兒互相交流、分享紙球的多中玩法,激發幼兒參與再次創造的慾望,培養大膽交流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探索廢報紙的新玩法,體驗合作創造、合作遊戲的快樂

(1)集體遊戲“單腳跳”,增加難度

根據《綱要》精神“教師是引導者”,我通過集體遊戲“在報紙上單腳跳”,啟發引導幼兒發現報紙除了變紙球玩,還可以展開練習單腳跳,為下一環節創造新玩法練習跑、爬、走等技能作鋪墊。

(2)以小組形式嘗試創造,體驗合作、交流的樂趣

幼兒自主分組協商、討論。教師運用啟發提問,引導幼兒沿着新玩法要能練習幼兒走、跑、跳等基本動作的方向去探討,攻克難點。同時在創造上增加難度,既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之後,以集體形式各組派代表交流、分享、學習,讓幼兒獲得成功的喜悦。

第四個環節:活動延伸

幼兒的興趣未盡,為了引領幼兒的學習,我利用户外體育活動,引導幼兒繼續探討其他的玩法,並留下影象資料,記錄探究成果及成果運用的情況,同時激發幼兒發現“還有哪些日常常見的物體能自制體育器械,且可以多種玩法”,為下次活動做鋪墊。

總之,整個活動給幼兒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體育活動中,貼近幼兒生活的廢報紙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成為幼兒練習基本動作的器械,且一物多用,不斷變換,給幼兒一個全新的教育方式,幼兒在集體智慧的集合下獲得許多新經驗的同時,體驗了自主學習獲得成功的快樂。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預計能創造出6種以上的玩法,但幼兒間存在差異性,且這些孩子本學期才在一起生活學習,在互動、交流上存在不足,因此還需根據本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發展情況不斷調整教育手段。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3

一、設計意圖。

春天來了,池塘裏游來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孩子們的最愛,他們關注着小蝌蚪的變化,喜歡用語言描述它們。《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語言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在各種活動中進行。因此藉着這個契機,伴隨着小蝌蚪的變化,我給孩子們講述了語言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

這是一個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一羣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長成了可愛的小青蛙,並幫助媽媽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裏面不僅藴含着科學知識,同時告訴孩子們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能主動探索的道理。

二、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1、看圖欣賞故事,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知小蝌蚪找媽媽的一系列經過。

2、借圖的暗示以及教師語言的提示,嘗試講述故事中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

3、能較專心得傾聽故事,對故事活動感興趣。並在活動中,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教育於生活情境、語言遊戲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學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背景圖。

2、小蝌蚪頭飾若干個。

3、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青蛙頭飾各一個。

四、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老師把圖片準備好)

春天來了,暖和的春風輕輕地吹着,陽光照着池塘裏的水,青蛙媽媽生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們在水中游來游去,十分快活。出示圖一

(二)中間部分。

1、老師:聽,什麼聲音?咦,小夥伴們,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讓我們一起去問鴨媽媽吧!

2、小蝌蚪們游到鴨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鴨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鴨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

好孩子,去問魚媽媽吧!

3、蝌蚪們游到魚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魚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魚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

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烏龜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魚媽媽,再見!

4、蝌蚪們游到烏龜媽媽那兒,小蝌蚪問:烏龜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烏龜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

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鵝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烏龜媽媽,再見!

5、蝌蚪們游到鵝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鵝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鵝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你們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繼續遊,青蛙媽媽來了。小蝌蚪:啊!我們找到媽媽啦!

7、小結:小蝌蚪們高興地跟着媽媽遊淶游去,並進行有禮貌的對話,有利於幼兒的語言訓練。

五、説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探索法:

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小蝌蚪進行探索。

2、交流討論法:

進行了探索操作,我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通過介紹小蝌蚪變成青蛙,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深化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3、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音樂遊戲的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和教師進行一問一答的表演遊戲,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故事中的語言。

4、提問法:

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的任務之一。

六、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

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看,説説方式的參與,對小蝌蚪變成青蛙產生了興趣。

2、師幼合作法:

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小蝌蚪有進一步的認識,我採用了教師和幼兒合作對答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理解並學習了故事的語言。

採用以上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和提高。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4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説課內容是大班語言活動,題目叫《想吃蘋果的鼠小弟》。先説説我的設計意圖:《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描述的是:鼠小弟為了吃到樹上的蘋果,極力模仿身邊的動物。矮小的鼠小弟想盡各種辦法也摘不到蘋果,但它依然堅持着,最後在海獅的幫助下摘到了蘋果。簡潔的畫面,誇張的神態動作,勾畫出妙趣橫生、情節曲折的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環環相扣,反映了鼠小弟遇事肯動腦筋,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與海獅之間合作分享的情感。大班幼兒正面臨着步向國小的大門,對於遇事要有責任心,合作分享的情感還不是很深刻,為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希望藉助本次活動的學習,培養幼兒遇事肯動腦筋,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與同學之間合作分享的情感。

二、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為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價值,在教學中把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和活動性有機地結合,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通過觀察與猜測,想象故事情節,激發閲讀繪本的興趣。

2.體會到小老鼠想吃蘋果的心情,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達出來。

3.學習鼠小弟與海獅成功摘得蘋果的過程中所藴含的合作、分享與謙讓以及鼠小弟堅持不懈的精神。

活動重點和活動難點都是感受鼠小弟與海獅成功摘得蘋果的過程中所藴含的合作、分享與謙讓以及鼠小弟堅持不懈的精神。

三、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除了完整的《想吃蘋果的鼠小弟》繪本課件,我還根據活動過程設計將課件做了一些調整。例如:在幼兒自主閲讀後,製作同時出現四種動物,點擊哪個動物就出現相應的繪本畫面,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看圖講述的能力,又能激發幼兒閲讀興趣,使整個教學過程有了變化。

四、教法

下面説教法:《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①動作輔助法②心理暗示法。③提問講述法等。

五、學法

再來説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觀察法②分段閲讀法③討論評議法④猜測、想象法。

六、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有五個環節:

(一)出示圖片,興趣導入出示鼠小弟和封面的圖片,通過提問引起幼兒興趣,進行導入。重點讓幼兒感受蘋果樹的高大與鼠小弟的矮小。

(二)觀察分析小鳥猴子兩組圖,讓幼兒描述圖片內容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小鳥和猴子這兩組畫面,我首先通過提問鼠小弟“它在想什麼?它會怎麼做?”留給孩子一定的'思維想象空間,通過猜測鼠小弟的心理活動和大膽的講述,增強了閲讀活動的趣味性,同時培養了幼兒的推理能力。再通過講解,幫助幼兒較全面地理解畫面,並用較規範的語言講述這一組畫面。細緻引導,對幼兒閲讀其他畫面起到一個示範的作用。每當幼兒講述到鼠小弟的模仿動作時,我就請大家一起來學一學鼠小弟的動作。這樣大大增強了幼兒對閲讀活動的興趣,調節了課堂氣氛,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動作表達能力,加深了對閲讀材料的理解。

(三)播放結局前的繪本內容,描述圖片內容

(1)在播放圖片前先提要求,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想一想圖畫書中説了什麼?

(2)接着通過集體講述和個別講述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幼兒連貫完整地講述一組畫面。如當幼兒講到犀牛一組畫面,首先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犀牛和鼠小弟的動作、表情和神態,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引導其他幼兒相互補充和完善。教師再用規範的語言進行提升,並引導幼兒模仿講述。同時體驗鼠小弟不放棄的精神。

(四)觀看結局,對比體會精神播放繪本結局圖片,引導幼兒瞭解繪本的結局。在理解“海獅與鼠小弟”畫面時又與前面幾組有所不同,理解畫面的時間要多一點,通過提問:還發生了什麼?海獅和鼠小弟會説些什麼?他們是怎麼做的?這三個問題層層遞進,充分挖掘畫面內容,引發幼兒的想象和表達。並採用師生互動講述的方式,體驗鼠小弟和海獅合作的快樂。

(五)完整閲讀,加深理解。

從頭到尾完整的觀看一遍繪本的PPT,引導幼兒認真體會其中鼠小弟遇到困難不放棄的精神以及鼠小弟與海獅成功摘得蘋果的過程中所藴含的合作、分享與謙讓。

七、活動反思

整個過程中,只是使用PPT有些單調,應該再加入音頻,使幼兒視聽結合,更加利於課堂效果。

我的説課結束了,謝謝!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XX號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説課題目是《一米線》。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活動方法、説活動準備、説活動過程以及説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一米線》選自於江蘇教育出版社大班社會領域大家一起來主題活動當中的一個教學活動。本次活動通過兒童常見到的生活中的事物,貼近幼兒的生活。引起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對身邊常見事物也能細緻觀察的意識,遵守社會規則。正如《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尤其是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學習,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教師要注意通過環境影響幼兒。

活動目標是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在《綱要》精神的指導下,我制定出如下三維目標:

1.情感目標:從自我做起,激發樂於參與集體活動的興趣。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討論、遊戲等方法,提高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

3.認知目標:瞭解一米線的作用,並知道遵守規則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重要作用。

根據以上對教材及其目標的分析,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點為:瞭解一米線的作用,並知道遵守規則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重要作用。

由於幼兒的認知水平不足,本次活動的難點為:通過觀察、討論、遊戲等方法,提高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激發樂於參與集體活動的興趣。

二、説學情

教師應該充分的把握幼兒的基本情況,以幼兒為主體,因此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與知識儲備,他們能夠初步理解周圍世界中比較隱蔽的因果關係,能生動、有表情地描述事物。但是在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充分尊重幼兒,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內容。

三、説活動方法

在活動當中,我充分貫徹《綱要》與《指南》精神,以互動、開放、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因此,我將以電教法和提問法為主,同時輔以情景教學法,在相應的活動目標要求下,運用情景化教學既能滿足幼兒的需要,又能達到提高表達能力和創造力的目標,同時,在多元化的活動方法中,充分的調動幼兒的活動積極性。

四、説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工作是完成活動設計以後,開始轉向具體實施的過渡環節,那麼教師是環境的創設者,必須為幼兒提供一個有準備的環境,因此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小狐狸到銀行的視頻、掛圖、圖片,在活動中為幼兒的配置充足的物質材料,隨時滿足幼兒求知慾的需要。

五、説活動過程

接下來就説到我説課的核心環節,説活動過程。我的過程一共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是我的開始部分也就是我的導入,我將採用視頻導入的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學生的老師”。孩子有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這是我將會引導幼兒跟着我預設的問題進去活動當中。

然後就是我的展開部分,在這一部分一共分為三個環節:出示掛圖,引出內容——探討交流,全面感知——遷移經驗,融入生活。

(一)出示掛圖,引出內容

在這一環節,我先會出示掛圖,我會創設情境,圖圖和花花兩個小朋友都要去銀行,帶領幼兒一起來幫助他們。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提出問題,説出百貨商場、醫院的作用。接着通過提問幼兒:現在圖圖和花花已經走到了醫院,在怎麼走就能到銀行呀?引出銀行,帶領幼兒走進銀行。

(二)探討交流,全面感知

我會出示圖片,帶領幼兒對圖片中的場景進行討論,引導幼兒瞭解“一米線”的作用,在此過程中提出思考性的問題和假設性的問題“圖片當中的人們都在幹什麼?”,“為什麼這些人都要隔着這麼遠呢?”通過這樣幾個問題問題,帶領幼兒一起感知一米線的作用,並且總結一米線的作用“在銀行裏面設置一米線是因為,一方面人們按照秩序進行排隊,另一方面是尊重他人的隱私,還有防止壞人的偷盜。這樣來提高幼兒的總結能力與表達能力。

(三)遷移經驗,融入生活

我將會引導幼兒説出除了銀行,生活中還有哪些我們需要遵守的規則,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現在知道銀行的一米線的作用,那麼我們小朋友還知不知道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我們遵守的規則呢?你們來説説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四)遊戲結束

最後就是我的結束部分,正所謂“一個好的結束是下一個活動的開始”。精心設計一個適宜而有效的結束方式很有必要。因此我將採用創設情境,遊戲體驗的方式,通過引導幼兒在活動室的小超市裏面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以此來結束本次活動。

六、説活動延伸

為了使幼兒通過真實而有意義的活動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獲得完整的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因此,我將採用領域拓展的方法進行我的活動延伸,將活動當中的掌握的一米線的作用,在繪畫中展現出來,並且將孩子的作品貼在我們的主題牆上,開展一個小小文明家的主題教育活動。

以上是我全部的説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您們辛苦了。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6

這是一個心理健康活動,從這個活動中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教師的用意,她要昇華的是孩子愛的情感,要讓孩子知道愛父母,怎樣愛父母。由於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很多孩子都表現出了自私,只知道索取卻不知道回報,所以對孩子的關愛教育是極為重要的。孩子首先愛的是自己,然後再是親人,再是身邊的人,再往後就是對祖國的愛,在大班進行愛身邊親人的教育是非常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也是極為需要的。

一、評選材

這個活動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父母,也都在與自己的父母相處,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一點一滴,這些都為這個活動奠定了情感基礎,也使孩子在活動中有話可説,但是很多孩子只是能感受,卻不知道自己該用什麼方式去表達對父母的愛,這個活動以此為切入點,不僅讓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更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應該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及做哪些事。

二、評目標:

雖然我並沒有看到過這個活動的目標,但通過觀摩整個教學活動,卻能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活動的目的所在,那就是對孩子愛的教育,讓孩子學習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而且活動目標的達成度是很高的。

三、評準備:

1、教師自身的準備:活動中教師態度温和,聲音輕柔,非常得有親和力,這就使整個活動氛圍輕鬆,孩子在活動中沒有一絲緊張感,孩子都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為活動創編了手的情境表演,雖然很簡單,卻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又能很好地詮釋故事的情節,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2、物質準備:教師在活動中準備了磚塊、愛心卡和音樂,這些材料是隨手可得的,但卻都體現了教師的用心:所選取的音樂緊扣活動主題,又能給活動營造出一種輕鬆的氛圍;磚塊是讓孩子來體驗付出和分擔的,更能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以及自己該為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實現教育目標服務;愛心卡是鼓勵孩子讓旁邊聽課的老師畫的,增進了全場的融洽,而且最後彙集愛心卡,讓孩子集中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經驗。

四、評環節

觀摩活動之後,我覺得活動主要有四個大的環節組成:引題--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愛--搬磚感受父母的辛苦--表達對父母的愛,四個環節一氣呵成,一環緊扣一環,每一環節都能充分地為活動的目標服務。特別是在活動中採用讓孩子搬磚的方式,其用意是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以及自己應該為父母分擔一些事情,減輕他們的負擔,這種簡單的方式卻很好地將付出與分擔詮釋了出來,非常具體和直觀。

五、評教法

教師在活動中運用了很多個提問,但每一個提問都是開放性、發散性的,孩子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教師充分關注到了所有的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表達,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經驗。

六、教師

本身的素質教師是非常有親和力的,説話輕柔,很能讓人覺得親切、放鬆。在活動中教師都能做到與孩子蹲下來説話,可見教師的教育觀念:尊重孩子、用心與孩子交流,而且對於孩子的每一個回答教師都能給予積極的迴應,給予肯定,為孩子營造了想説、敢説、有機會説的環境。

七、建議

今天這個活動是讓孩子表達對父母的愛,我覺得以後可以生成一個有關愛的主題教育活動,從對自己的愛,到對父母的愛,再讓孩子學習對社會上其他人的愛,比如敬老院的爺爺奶奶、殘疾人、各行各業辛苦工作的人,還可以讓孩子知道要愛各種小動物、愛大自然、愛祖國等等,相信在這樣一系列的愛的主題教育活動之後,孩子的心胸會更寬廣,愛的涓涓細流會連綿不斷。

教學反思:

“感恩”一個美麗的詞眼,圍繞感恩我們精心設計了一個系列的活動,引導孩子學會關心家人,體貼家人,激發愛家人的情感,知道向感恩家人!由關愛家人延伸到關愛身邊的人、愛家鄉、愛祖國等更高級的情感。本次活動比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生動形象的生活用品很好地吸引了每個幼兒,讓他們始終保持聆聽、觀看和積極參與的熱情。邀請家長共同參與更加增進親子關係。不足之處是在活動結束以後還可以通過商討、研究,更加深入地發掘深層次的精神,使之與主題更加融合。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7

一.説設計思路

對物體進行二等分和等分好是大班幼兒應該達到的一個數的要求。由於我們是大班上學期,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位為二等分。本次活動我把二等分的學習融入到一個有趣的故事當中,讓幼兒在情景中通過自己的操作去發現、歸納等分的方法。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對物體進行二等分和等分好是大班幼兒應該達到的一個數的要求。由於我們是大班上學期,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位為二等分。

1、嘗試把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二等分,感知整體大於部分,部分小於整體。

2、在幫助狗熊分餅的過程中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圓形、畫好中心點的長方形、圓形若干。

四、説活動流程

(一)、回憶故事、引發探索重點提問:

1、“狗熊分餅”的故事裏發生了什麼事?

2、應該怎樣分小熊才會滿意?

(二)、探索二等分的方法

1、探索圓形的二等分的方法。

(1)師:你們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小熊今天也把餅帶過來了,請你們來幫小熊分分看。

(等到幼兒分得差不多了)提問:你們是怎麼給小熊分餅的,怎樣分才能證明兩塊餅一樣大小呢?

(2)個別幼兒介紹

分別請兩位分不一樣的幼兒一個幼兒分得整齊,一位幼兒分得不整齊。

分別提問:你是怎麼分的?

教師提問:你們覺得小熊會同意誰的分法為什麼?

小結:原來像這樣把一個東西分成相等的兩份叫二等分。

(如果有整體部分的關係:你覺得分出來的一塊餅和原來的一塊比,有什麼不一樣?

幼:大小、形狀不同。

小結:原來分出來的一部分形狀、大小都不一樣,分出的一部分比原來的要小。

2、探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二等分方法。

(1)師:剛才你們幫小熊分得真好,現在小熊又遇到問題了?

他有了兩種餅(看看這兩種是什麼形狀)他們也像把這兩種餅分成二等分,你們能幫助他嗎?

(2)全體幼兒操作。

(3)個別幼兒介紹提問:能把你的方法告訴大家嗎?(3-4個)原來你們的方法都差不多,都是邊對邊,角對角折就能把長方形和正方形分成二等分可是我發現他折的得和你們不一樣?你覺得這樣折也能把長方形和正方形二等分嗎?

(三)、引出中心點。

把幼兒分好的圖形展示在黑板上提問:他們有沒有把長方形的餅乾和正方形的餅乾二等分呢?

小熊很滿意你們的方法呢?

看一看,這些分成二等分的圖形都有一個什麼小祕密嗎?

幼:過了個點。

教師引出中心點。

這個小點在圖形的最中心的位置叫中心點。看來折起來過中心點就有可能把它們二等分呢!你們也沿着中心點用不一樣的方法折一折,分分看。驗證要求:分好了,剪開了試比比看。剪之前請尺幫忙在摺好的圖形上畫好線。剪的時候一定要仔細一點哦。

總結:原來正方形和長方形只要過中心點不管怎分都能分成二等分

情感體驗:請你們把分好的餅乾送給小熊吧,小熊真的很感謝你們。

(五)、延伸:

師:小熊這裏還有幾塊餅乾,他們是什麼形狀的?是不是所以的`圖形經過中心點都能二等分呢?我把他們放在區角里,請你們去試試看。

(4)引出中心點。

師:我來試試看。這裏有一個點,他在圖形最中心的位置,叫中心點。沿着中心點折一折,分好了。你們覺得這個會是二等分嗎?我們剪下來比比看。

個別幼兒嘗試。

提示:他折的方法和我的不一樣,但是也過了中心點,我們來幫他們剪開來比比看。

小結:原來正方形和長方形只要過中心點不管怎分都能分成二等分。

剛才還有很多小朋友也像試試,你們也去試試經過中心點把這些餅乾分成二等分吧。驗證要求:分好了,剪開了試比比看。剪之前請尺幫忙在摺好的圖形上畫好線。剪的時候一定要仔細一點哦。

情感體驗:請你們把分好的餅乾送給小熊吧,小熊真的很感謝你們。

教學反思:

該活動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幫狗熊分餅的故事情節貫穿始終,環節清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第一環節以故事引發幼兒用二等分的方法幫助小熊分餅。第二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採用個別、小組、集體學習的方式讓幼兒將各種圖形二等分,並發現、交流不同的二等分方法。第三環節是找出二等分的禮物,鞏固幼兒對二等分的認識。因整個活動用故事貫穿,並伴隨着多媒體的演示,所以幼兒興趣特別高,每個孩子都能夠積極參與活動。我認為該活動有以下三個方面值得肯定:1.內容貼近生活。2.形式靈活。3.材料新穎。讓幼兒愉快地進行學習,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我讓幼兒辨認禮物單上二等分的“實物”,結果幼兒往往顧此失彼,有的只看左右而忽略上下,有的只看上下而忽略左右,有的只看形狀而忽略大小,還有的關注不到圖案的細微差別。因此,在這個環節中幼兒的出錯率相對較高,這説明幼兒還沒有真正理解二等分的概念。幼兒暴露的問題藴含着教育價值,它是引導幼兒深化理解數學概念的有效切入口。確實,幼兒只有在反覆操作中,在不同情境的運用中,才能逐步積累數學經驗,真正理解數學概念。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8

一、説教材

設計意圖: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衞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徵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徵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係。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並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並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説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分析:

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説重難點

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並學習排序。

為了解決重難點,我以佈置新家為切入點,準備了各種形象、有趣的教具。通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讓幼兒學習排序並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大班的幼兒喜歡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操作,在活動中藉助一些啟發性的、具有探索性的問題,讓幼兒自主探索排序的方法,從中找到排序的規律。

四、説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物質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牆(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範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五、説活動過程

1、第一環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直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第二環節: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⑴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⑵圍圍牆: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⑶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⑷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在這一個環節中,可以讓幼兒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這也便於教師的分層指導及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3、第三環節:教師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後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在這一個環節中,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訓練了幼兒進行初步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4、第四環節: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説明排序規律。這一環節通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5、活動延伸:觀察家裏、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着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並進行再運用,有利於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六、説教法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觀察法:

活動中通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

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的士製作過程。

4、説亮點

首先,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他們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以佈置新家引題,讓孩子作為幼兒園的小主人佈置新家,因為孩子都有參與裝修自己的家的經驗,所以孩子的'興趣很快被激發。羅傑斯認為:越是兒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內容,兒童學習的依賴性、被動性就會越大,只有當兒童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自己有關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意義學習才會發生,才會產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

其次,教師注重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點。在活動中,幼兒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發幼兒的已有經驗,幼兒按照顏色、數量、長短、寬窄、高矮等特徵進行排序,幼兒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識。

再次,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幼兒尋找操作材料的過程,並視之是數學思維的過程。讓幼兒在排序操作中,從眾多複雜多樣的材料中篩選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體現了數學知識自身的嚴密性和關係變化的複雜性,並培養了幼兒思維的準確性與變通性。

最後,創設開展多種排序活動,幫助幼兒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綜合了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數量的遞增遞減規律的排序,幫助幼兒從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舉一反三的教學作用。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以孩子們的操作為主,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活動的目的基本達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規律排序。活動的過程能兼顧全體幼兒的需要,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成功和進步的體驗。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9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音樂欣賞歌曲《化蝶》。

我將分“説教材理解—説目標確定—説過程設計”三大塊,進行我的説課。

首先説説我對音樂欣賞歌曲《化蝶》這一活動的理解。音樂欣賞歌曲《化蝶》選自《中國幼兒百科畫冊》課程指導大班(上學期)“有趣的昆蟲”單元活動。同處這一單元的還有《屋裏的毛毛蟲》童話,裝飾畫《蝴蝶》以及“昆蟲運動會”等,這些活動主要就是引導幼兒瞭解昆蟲與植物,人類生活的關係,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從而發揮主體性,發展創造力。音樂欣賞歌曲《化蝶》是音樂劇《梁祝》中最經典的一段音樂,整首曲子共分四個樂句,旋律舒緩,優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昆蟲,結合為此活動設計製作的富有動感的電腦動畫,通過與樂曲內容相温和的生動的畫面,幼兒喜歡的遊戲化表演等,如此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賞心悦目的音樂視聽覺環境,給孩子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其次,由於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對幼兒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論是欣賞活動,還是歌唱活動,韻律活動,器樂活動,對幼兒來説都意味着不同層次的學習。為此,我在為歌曲《化蝶》確定目標時,就是根據新綱要藝術領域中的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三個方面來制定。

1、欣賞歌曲《化蝶》,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過程中分辨樂句,模仿蝴蝶飛以及停止時的動作造型。

3.大膽創編蝴蝶飛舞動作,心情愉悦地與同伴交往。

重點難點定位在第二個目標,通過多種組織形式,雙主體互動模式,使幼兒能充分感受樂曲,在此基礎上獲得情緒體驗,引起聯想想象並嘗試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來表現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來學會分解樂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靜止造型來表現,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這個遊戲我準備設計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有關蝴蝶的前知識準備,通過春遊,蒐集蝴蝶知識圖片,標本。VCD,組織幼兒開展有關蝴蝶的知識討論會等,加深幼兒對蝴蝶這一昆蟲的瞭解,為下一層次的欣賞活動奠定基礎。第二層次即音樂欣賞歌曲《化蝶》,在這一層次中,我將幫助幼兒感受歌曲《化蝶》這首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學會分辨樂句,能大膽創編蝴蝶飛舞的動作,從而活動愉悦的情感體驗.第三層次,就是在活動區角提供各種材料,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可以用打擊樂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畫筆塗塗畫畫;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頭飾,兩兩相對地表演,以此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幼兒對音樂的表現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講的是第二層次欣賞歌曲《化蝶》,接下來,我將詳細闡述這一層次的教學流程設計,整個教學流程設計為:

(一)激趣引題,啟動情感。

(二)初步欣賞,動畫結合。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四)感悟音樂,創編動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現。一共五個板塊。

一、激趣引題,啟動情感。

1.謎語導入,師談話: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是誰呢?(集體猜謎語)。給大家一個驚喜喔。

2.大家真聰明,原來這個謎語説的就是美麗的蝴蝶。看(點擊電腦動畫)美麗的蝴蝶仙子飛來了。它給我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曲子。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設計意圖: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而謎語式的導入方式針對大班幼兒來説,具有一定的挑戰,由此製造的懸念更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為此,活動一開始,我就用謎語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體温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電腦動畫啟發幼兒的情感。從而使幼兒自覺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動中。

二、初步欣賞,幼兒結合。

1、聽完曲子後提問:聽這首歌曲《化蝶》,你感覺到了什麼?(幼兒自由表述)

2、談話:這是一首非常優美,抒情的樂曲。我們再來聽聽樂曲中蝴蝶在幹什麼?(邀請個別幼兒講述)

3、師談話:聽這首樂曲,除了能感覺到蝴蝶飛來飛去,還説了什麼事呢?

(播放電腦動畫)

4、師生談話:你感覺到了什麼?蝴蝶在幹什麼?(幼兒自由討論,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如何讓音樂欣賞活動真正成為幼兒的精神創造活動,使技術含量高。

為抽象的音樂欣賞變得形象生動、富有童趣,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為此,我設計了電腦動畫,在欣賞——設問——再欣賞——再設問——電腦動畫結合這一環環相扣的過程中,使幼兒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賞活動中,主動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接納,去欣賞音樂歌曲《化蝶》的美。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1、師設問:我們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幾次?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示。

(播放音樂,伸出食指,手劃節奏,由此感知樂曲有四句。)

2、師談話:我們聽出來了,這首樂曲共有四個樂句,那除了用剛才的方法,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已經是一個停頓的`地方呢?(幼兒探索、嘗試)

3、依據個別幼兒的介紹,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用相應的動作表示出來。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多,把掌聲送給你。

4、師生談話:為什麼大家用的動作,到樂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來的動作?(幼兒自由討論,瞭解樂句句末用停止動作表示較為恰當。)

設計意圖: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音樂的興奮的語言,對幼兒有較大的感染力。他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會強烈地需要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動作與音樂的結合一方面增加了音樂欣賞活動的趣味性,動靜結合;另一方面,幼兒能較形象直觀地掌握樂曲四個樂句的結構特點,自由發揮,互通信息,這種開放性的形式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的廣闊天地。

四、創編動作,感悟音樂。

1.師談話:蝴蝶仙子説,它要成立一個舞蹈隊,專門表演歌曲《化蝶》這個舞蹈,誰願意參加?

2.集體創編蝴蝶飛舞動作,並隨音樂表現,師觀察幼兒表現。

3老師:我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結束的時候就用一個非常優美的造型來表示。(個別幼兒示範,擺出靜止造型動作)

4.點擊電腦,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蝴蝶仙子是怎麼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紙花),邀請四名幼兒表演。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誰會被蝴蝶仙子選中呢?(根據大多數幼兒的評判,為表演的幼兒佩帶紅、藍標牌)

6.師談話:祝賀被選中的小朋友,沒有選上的小朋友也別泄氣,繼續努力哦。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一環節我創設了一個輕鬆自由寬鬆的體驗環境,採用雙主體湖動模式,只要不影響同伴,幼兒可以用各種動作,隨着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幼兒獲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體現。

1、出示蝴蝶,花朵頭飾,師談話:看,蝴蝶仙子送來了什麼?

2、要求幼兒兩兩相對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頭飾聽音樂,按樂句做蝴蝶或花動作。

3、師觀察幼兒表現,見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與“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遊戲中結束活動。

設計意圖:優美的樂曲加上可愛的頭飾,幼兒想象着自己是一隻美麗的蝴蝶或是一朵美麗的花,用舒緩的肢體動作非常投入地表演,這種幼兒喜歡的遊戲方式耳濡目染的薰陶一下子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幼兒身心帶進音樂的殿堂,羣情激動,氣氛達到了高潮)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0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頑皮的小雨滴。因為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雲,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規律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為什麼會下雨?”“風是從哪裏來的?”“為什麼雲有各種形狀?”《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再者,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所以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選擇“頑皮的小雨滴”這個活動。

大班階段是幼兒個性初步形成的階段,幼兒的個性和交往能力在學習中得到充分發展。根據本班幼兒口語發展特點以及大班語言發展目標,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能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2、發揮想象,深入理解畫面內容,大膽地用語言表述畫面的意境,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理解雨水與環境以及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小雨滴,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為了更好的實現活動目標,在課前準備中,我讓幼兒在户外近距離真實的觀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的感性經驗,又在現場觀看錄像,讓幼兒

在整個雨景中觀察的更清楚、仔細。

在設計中有兩個較突出的特點,一是小雨滴形象貫穿始終,老師扮演的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的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一起交流、觀察、討論。及時的進行啟發、引導。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大綱要求。二是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製成課件,在這裏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的、直觀的物象,滿足了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同時又讓孩子們能在觀察比較中輕鬆地找到自己的進步。為後面的談話做了鋪墊。

在活動中,我採用教學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錄製好的下雨時的音樂把幼兒帶入預設的環境中。由幼兒自由交談,在這個環節中,我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他們與同伴交談。幾分鐘後,老師扮演的小雨滴及時出現,引起孩子們的歡呼,及時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了過來,圍繞主題展開談話。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法,播放製作的並消除了散文聲音的課件,為幼兒的表述提供了直觀的依據。老師以開放式、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把觀察到的小雨滴的頑皮形象用語言表現出來。如:根據課件中的小雨滴離開媽媽懷抱時跳到樹上、落在屋頂上,擠進草叢裏。把妹妹的傘當作滑滑梯,骨碌碌滾下來。把清清的池塘當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鏈猗。躲在路邊的土坑裏,在柔柔的沙灘上捉迷藏。再通過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的切換,使幼兒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為了鼓勵每個孩子都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來我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話,你想落到哪去?並請幼兒用語言表述出來,可以説給老師聽,也可以説個同伴聽。使每位幼兒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

想法。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同時,我深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交流、耐心傾聽,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並對他們進行知道幫助,建立一種積極主動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在活動延伸部分我讓幼兒用各種畫筆來畫自己想象當中的小雨滴,進而突出談話的主題。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頑皮的事?在這一環節中,讓先畫好的幼兒説自己畫的內容,給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發展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最後,通過多每一個把幼兒剛才的創作過程在視頻上展示出來,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欣賞、共同提高,也是教師對幼兒表達自己情感的理解和想象的鼓勵,幼兒看到自己作品的畫面,喜悦之情溢於言表,達到了在快樂中學習的目的。在此,教師作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悦的環境感受美、表現美,並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互相滲透。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通過具有形象性、開放性、寬容性、自主性、愉悦化的活動內容和過程。所有環節都是圍繞“小雨滴”來進行,源於大自然又借鑑於生活,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讓幼兒真正體驗到了在活動中享受生活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1

一、説教材(——來自生活、高於生活)

(一)設計意圖:

(大班的幼兒活潑好動,他們對外界充滿了好奇,一把沙、一塊磚都可能成為孩子們手中的寶,可以樂不思索的上半天。《綱要》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本次活動我選擇生活中常用的"手套"作為教學內容(教學具,更易引起幼兒共鳴。)新《綱要》中也指出"要提供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的(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因此我充分利用手套,引導幼兒進行遊戲、想象、創造,活動中充分(巧妙利用了幼兒手的各個部位及各部位(關節進行玩色)的活動,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幼兒的發展需要。)

現在的幼兒對於色彩豐富,內容鮮明,形象生動的美術活動有着很大的興趣和需要,而他們奇特的思維和想象力,以及豐富的生活藝術氛圍也成為了美術活動必不可少的添加劑。而我設計的這堂美術活動《魔力手套》,不僅為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藝術力的機會,而且充分體驗到了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中充分利用了幼兒手的各個部位及各部位的活動,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並最終達到以下目標:

二、説目標——根據年齡,多元發展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

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能力發展情況,圍繞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確立多元化的目標,具體目標如下:)

1。嘗試利用手的各個關節、部位彎動印染手套,並進行變形想象添畫,發展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2。能大膽動手操作,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難點定位於充分利用手的各個關節、部位彎動印染手套,並進行想象添畫。(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在利用關節彎動印染;難點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想象添畫。)

(三)活動準備:

三、説準備——考慮周全,注重細節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並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在備教材的同時備幼兒。)

(物質準備有:範作、小型)白色五指棉手套若干、顏料(滴於鋪有海綿的盤子裏)、記號筆、抹布。

(經驗準備有:幼兒瞭解過手的特徵,有過玩色經驗。)

(在物質準備時還注意細節的設計,將顏料滴在鋪有海綿的盤子裏,這樣幼兒在蘸的過程中就不會打翻或滴漏,能適度控制顏料,保證作品的成功率。)

三、説過程——遊戲貫穿,層次清晰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以目標為指導,我設計了四個環節。首先,觀察小手導入,引發興趣;其次,戴手套示範染色,(感知方法);然後,幼兒戴手套操作,自由發揮,表達自己的想法(運用方法);最後,組織小手變形遊戲、添畫,(啟發想象)。

(一)觀察小手導入,引發幼兒興趣。(第一環節:觀察小手,引發興趣)

1。師:我們都有一雙手,手心、手背和手指,手指彎彎有關節,我的小手真靈巧。你的小手在哪裏?

2。請幼兒分別點出手心、手背和手指,彎曲手指,發現關節。

(幼兒對小手已有認識,所以都能積極地與老師互動,從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能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了在師生的'互動在老師的引領下教師帶領幼兒瞭解小手並指出手心、手背和手指,為接下來的活動內容打下鋪墊。

(二)教師戴手套示範染色(第二環節,示範染色,感知方法)

1。師:快樂的六一要到了,小手得到了一件禮物。(出示手套)看,這是什麼?(手套)這是一副有魔力的手套,我來試試有什麼神奇的事情發生。

2。教師戴上手套表演示範:舞動小手,變化手的動作。(師引導語:"六一六一真快樂,得到魔力小手套,魔力手套跳呀跳,跳呀跳……哎呀!"魔力手套)不小心跳進了顏料裏,老師繼續彎動手指,變換不同部位去輕觸顏料。(引導語:"跳進顏料真有趣,拇指彎彎碰一碰,食指彎彎碰一碰……每個關節動起來"在這裏我巧妙地將指導語言編成小兒歌,使講解示範的過程更清晰、簡練。並注意)提示:輕輕地觸碰顏料,自由選擇顏色。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巧妙的運用語言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方法)而運用示範講解使得內容很直觀,易於幼兒瞭解,並且在示範的過程中進行暗示、提示,為幼兒之後的操作打下基礎(做準備)。

(三)幼兒戴上手套嘗試(第三環節,幼兒操作,運用方法)

(引導語:你們的小手有沒有得到六一禮物?讓你們的魔力手套也來變一變!)

1。在這裏老師提出要求:注意輕碰顏料;儘量多的彎曲不同關節,利用手的不同部位去印染;注意不混色;不碰到自己的同伴和衣服。

2。師:你們也來戴上魔術手套試試吧!

3。老師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戴上手套後,彎動各個關節,進行印染。這一環節教師指導幼兒發揮想象,並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為幼兒樹立信心和發揮想象。

4。待大部分幼兒完成後,老師組織欣賞評價:我們的魔術手套都變成什麼樣了?請幼兒自由觀察,並説説。(變成五顏六色了)這一環節讓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們體驗到創作和與同伴一起欣賞作品的樂趣,以達到放鬆情緒的目的。

(四)組織變形遊戲(第四環節:變形添畫,啟發想象)

1。哎呀,我的魔術手套又要變了!我變!我變!我變,變,變!師做一個造型。

2。請幼兒看看、想想、説説老師的魔術手套變成的造型像什麼?老師隨即根據幼兒的回答用記號筆添畫眼睛,嘴巴等,使之更形象。

這兩個環節通過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幼兒注意,並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的造型,發揮想象力,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接着請幼兒也來變一變,説一説,畫一畫。這一環節給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在思考的同時,能夠積極展示自己的成果。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不受任何限制。(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我充分引導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想象力,這正是體現了《綱要》所説的讓幼兒大膽的運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4。最後,請幼兒互相展示新造型,與同伴一起自由欣賞。你的魔術手套變成什麼?邀請你的魔力手套變出的朋友一起來跳一個"快樂的六一"舞吧!(帶領孩子跟着音樂自由地跳舞。)這一環節在與同伴的交流中,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及分享的樂趣。最後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四、説教法——豐富形象,靈活運用

教要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徵,我採用了(遊戲法、)示範與範例法、觀察分析法、操作法來幫助幼兒建立起各種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繫,並大膽設計出自己喜歡的禮物。(整個活動始終沉醉在與手套的遊戲中,使幼兒感受魔力般的變化,動靜結合,在輕鬆的氛圍中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審美能力等得到綜合發展。)

以上就是我設計的大班美術《魔力手套》的説課稿,有很多不足,請評委老師多多指點。謝謝!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説課的課題是大班音樂,內容是打擊樂:拔根蘆柴花。這是一首江蘇民歌,樂曲分為三個樂段,A、C樂段多以八分音符為主,而B段運用了十六分音符給人以跳躍的感覺。因此整首樂曲節奏明朗,具有活潑歡快的情緒色彩。

教材的知識點有兩個:

1、幾種常見的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

2、認識蘆柴花。

根據幼兒演奏打擊樂器能力的發展所指出的:開展節奏樂教學必需要有幼兒能演奏打擊樂器的基礎。也就是説要讓幼兒掌握樂器的名稱,會識別樂器的音色,初步學習演奏樂器的正確方法和姿勢。那麼,這個教學活動中使用了大鼓、串鈴、鈴鼓、碰鈴、園舞板五種打擊樂器,作為大班幼兒在中小班的時候已經接觸過這些打擊樂器了,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礎,能比較容易的掌握這一知識點。第二個知識點是認識蘆柴花,這首樂曲的名稱就叫《拔根蘆柴花》,那麼幼兒就有必要認識瞭解什麼是蘆柴花。在課前我就啟發幼兒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閲資料,一起找到了答案,蘆柴花就是生長在南方的一種蘆葦,當地人叫它蘆柴,蘆柴花的顏色多為白色。通過幼兒的主動參與,激發起了幼兒的求知慾望和要欣賞這首樂曲的興趣。這兩個知識點在整個知識結構中處於基礎地位,是整個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保證。

根據打擊樂器教學的任務所提到的:要發展幼兒對演奏樂器的興趣,使幼兒在演奏樂器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愉快;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培養節奏感的要求,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愉悦,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正確掌握2/4拍節奏,奏提高幼兒的音樂理解力、感受力,培養節奏感。

3、知道這是一首江蘇民歌,引導幼兒初步嘗試學習分聲部打擊樂器。

教學重點是:熟練掌握2/4拍節奏並能使用打擊樂器合拍的演奏。制定重點的依據是:節奏樂顧名思義就是節奏練習,它主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幼兒能正確地識別音樂的強、弱拍,知道應該在不同的強弱拍上按需要合拍的敲擊打擊樂器。這首樂曲主要的節奏型是XXX,變化節奏是XXXX和XO,最後結束句的加強是XX。整個教學活動都圍繞着這些節奏型和打擊樂器的正確使用開展的,因此把這一點作為了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教學難點是:幼兒能與指揮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協調的演奏。難點制定的依據是: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經常以自我為中心,那麼幼兒在音樂活動通過演奏很容易獲得獲得了自我滿足感和勝利感,也能非常樂意的地進行了自我表達。可是在集體演奏中能忽略個體的意識,去服從集體的需要對幼兒來説比較難,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協助經過自身的努力才幹做到。因此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依據綱要的.精神:音樂教育不是用説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採用操作嘗試法、感受體驗法和啟發聯想法。

第一種操作嘗試法,這是根據綱要中所提出的,幼兒是在自由觀察、積極探索中進行學習的。而採用的。運用在引導幼兒學習掌握節奏型的環節。教師將節奏型的圖片提供給幼兒,(操作演示教具)小朋友們可以進行自由的選擇探索,通過看看説説、拍拍打打,引導幼兒看懂節奏譜並能用運用身體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這種教學方法最突出的優勢就在於它的靈活性,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別,突出了新綱要的精神,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裏自主的學習,讓教師真正成為了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師生之間堅持一種積極的互動狀態。

第二種是感受體驗法,就是引導幼兒運用聽覺、視覺、運動覺等感觀,不時地感受樂曲和其節奏。這是因為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4至6歲幼兒肌肉的協調能力發展了,小朋友們更有興趣去進行節奏活動中空間與動作的體驗。幼兒通過親身地去感受體驗才幹真正理解樂曲的節奏與性質。首先我引導幼兒充沛運用聽覺,激發幼兒展開想象去感受體驗樂曲的性質。其次,引導幼兒運用運動覺、視覺和聽覺進行節奏的感知。我將每種樂器都配上相應的身體動作:大鼓——跺腳、串鈴——拍手、鈴鼓——拍腿、碰鈴——拍肩、園舞板——拍頭。(邊出示教具邊講解)這種身體運用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律動,讓幼兒易於理解接受。最後,在集體分聲部演奏時,引導幼兒充沛感受集體演奏的效果,體會到集體演奏的和諧與快樂。從而增強了幼兒集體榮譽感,培養了合作精神。

第三種是啟發聯想法,因為音樂自身就給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會帶給人無限的聯想和想象。這首樂曲活潑愉快,雖然幼兒沒有到過江蘇水鄉,可是會令幼兒聯想到其他令人興奮愉快的事情。引導幼兒將這種愉快的情感體驗,通過打擊樂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完成打擊樂教學的任務之一。幼兒學習用打擊樂器來表達對某種情緒的嘗試。

這三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做到了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音樂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3

各位園長、各位老師: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科學活動《空氣的力量》,它是空氣科學系列活動中的一個子活動。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地球上的人類和一切生物,都離不開空氣,它不僅孕育了生命,而且與人類的生活有着極其密切的聯繫。從空氣是什麼樣的空氣在哪裏到空氣與風空氣的壓力,我們生活中有關空氣的科學現象太豐富了。對大班幼兒而言,在中小班的生活和學習中,已積累了一些有關空氣的知識和體驗,且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對象後,我選擇了將空氣流動產生風作為本次活動的感知探究點,引導孩子通過探究體驗如何產生風,引發幼兒對空氣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空氣的利用等問題的關注和探究萌芽。正如《綱要》中所説: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針對我們班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挖掘教材的教育價值,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①感知空氣的存在,發現空氣流動產生風的現象;

②運用所獲得的體驗探索怎樣讓水上的風車轉動起來;

③能大膽表述自己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3、活動的重難點:

空氣雖無所不在,但它看不見、摸不着,因此我將本活動的重點定位在感知與發現空氣流動產生風,難點為遷移經驗解決讓水上風車轉動起來的問題。

4、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學活動中材料的結構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關係到能否構成問題情境的探究點,有時甚至影響到活動的成敗。我為活動做了以下的準備:

一是經驗準備:玩過魔術不濕的報紙,開展過與空氣有關的活動。

二是物質準備:

①大小、高矮不同的杯子(有洞與沒洞的)

②風車(數量為幼兒人數的3倍)

③報紙若干

④擦手布人手一塊

⑤塑料盆4個(四個水盆中水量的放置可分兩種,一種為高水位,水面與杯子的高度一樣,可以發現水泡的現象;另一種是低水位,水面低於杯子,易感知氣流的現象。)

三是空間準備:幼兒半圓型集中;分組操作採用五張桌子,分5組進行操作。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因此,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四種教法有:操作法、設疑法、經驗遷移法、猜想驗證法。

1、首先是操作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是幼兒建構經驗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共安排了四次操作活動,從而保證了幼兒有充分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孩子們動起來。

2、其次是設疑法,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通過提問,會提示幼兒探究的線索,引發幼兒的思考,使幼兒對所感知的經驗進行整理。本活動大量運用了設疑法,為什麼上次變魔術時紙不會濕,而今天的紙都濕了呢?為什麼有孔杯子裏的紙會濕,沒孔杯子裏的紙不會濕?用什麼辦法能讓風車轉起來?一個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支持着幼兒的探究逐步深入。

3、再次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經驗遷移法,經驗遷移能夠幫助幼兒在新經驗與舊經驗間架起橋樑,使新經驗的掌握更容易。我在第一環節、第三環節分別運用了經驗遷移的方法。

4、此外我還將採用猜想驗證法,這是法國做中學教育模式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先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設想解決問題可能的方案,然後實施方案,驗證其可行性。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不僅訓練了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給幼兒一種做事的方法和研究的態度,體現了新《綱要》中終身教育的理念。本活動在解決怎樣讓風車轉起來這一問題中運用了該方法。

三、説學法

我們總是説教學方法,可見學法與教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儘量營造寬鬆的氛圍,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經驗參與探究,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玩一玩、試一試等方法,在與材料、同伴、老師的互動中,感受空氣流動產生風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發展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善於學習同伴經驗的能力。

四、説活動程序

本次活動設計力求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與投入,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運用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習過程成為兒童發現和探究的過程,真正使學習變得快樂起來。因此,我設計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四個環節。

1、第一環節:魔術導入,激發興趣以變魔術的形式引入活動,我將採用問題前幾天我們一起玩了魔術不濕的報紙,誰記得是怎麼做的?,引發幼兒回憶變魔術的操作要求。此環節重在激活幼兒有關的經驗和技能儲備,為下面的活動做鋪墊。本環節預計時間為3分鐘。考試大整理

2、第二環節:動手探索,感知現象我出示紙杯(杯底有洞),提出要求請你們按上次的方法再變一次魔術,看看把紙放在杯子裏是不是一定不會濕,從而調動起幼兒的好奇心。

幼兒在操作中將發現紙濕了,引發與原有經驗的衝突,產生疑問:為什麼上次變魔術時紙不會濕,而今天紙都濕了呢?這時我會適時地引導幼兒將紙杯與上次魔術用的杯子進行比較,發現兩者的不同有孔和沒孔。接着,我將進一步提問:為什麼有孔杯子裏的紙會濕,沒孔杯子裏的紙不會濕?啟發幼兒將兩個杯子倒扣水中,在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下,發現有孔的杯子快速放入水中時,會有氣流從孔裏出來,還會冒出氣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為幼兒創設交流的機會,請幼兒表述自己探索的`過程與結果,分享彼此的發現,同時,還要幫助幼兒提升和梳理感知到的經驗,通過是什麼從孔裏跑出來了?這些氣泡是怎麼來的?等問題,讓幼兒明確從孔裏出來的是空氣,空氣流動會產生風,從而順利進入下一環節。這是本活動的重點,因此本環節我預計的時間是10分鐘。

3、第三環節:遷移經驗,解決問題科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更應服務於生活,作為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兒童將科學帶到生活中和用科學的意識。

因此,我設置了怎樣讓小風車轉起來這一問題情境,讓幼兒運用感知體驗的科學現象來解決具體問題。教師出示泡沫小風車,鼓勵幼兒猜想:用什麼辦法能讓風車轉起來?孩子們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想出的方法可能有用嘴吹、向前跑動、用水流等,個別幼兒會運用空氣流動形成風的原理讓風車轉起來,對於幼兒的猜想,我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動手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讓風車轉起來。由於上述活動將使孩子們的操作探索慾望得以調動,玩一玩、試一試,驗證自己的猜想也就會水到渠成。操作之後我將請幼兒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説説是用什麼辦法讓風車轉起來的,分享同伴的成功。教師指導的重點是引發幼兒關注用空氣流動產生風的方法讓風車轉起來,鼓勵幼兒選擇大小、高矮不同的有洞紙杯,在水中以振動的方式,使空氣從小孔中擠壓出來產生風,帶動紙杯頂上的風車轉動,從而進一步鞏固獲得的知識經驗。本環節是難點,注重師幼互動,預計時間為12分鐘。

4、第四環節:引發新的探究點,延伸探究活動的最後,讓幼兒自由地圍在我的身邊,拋出問題:剛才你們都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試過了嗎?有什麼感覺?那杯子的大小和風車轉得快慢有沒有關係呢?我們下次再試試吧。我預計這個環節時間為5分鐘。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4

在生活中安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幼兒期的孩子們好奇心強,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然而由於他們缺少生活經驗和常識,不能很好地把握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對一些有可能會造成傷害的事件缺乏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一些意外損傷。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發展最迅速、最基礎的時期,讓幼兒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們的美好願望。正逢目前的主題活動《規則與標誌》,產生了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社會活動:“安全標誌”。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所提到的“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誌和文字符號的興趣”。標誌以其形象性、直觀性、知識性、實用性等特點運用廣泛,併為幼兒理解接受,讓幼兒掌握生活中常見的標誌的內容含義,有着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安全無小事,責任重泰山”。為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我們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的培養。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安全、富有啟發性的學習環境;營造了親切、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從眾多的安全標誌中選擇了一些貼近幼兒生活,能為幼兒理解的標誌符號,通過遊戲方式輕鬆學習,增進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目標分析

本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對幾種常見安全標誌的圖案、意義有初步的認知。對安全標誌進行分類,瞭解禁止標誌、警告標誌和指令標誌的基本特徵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養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規則意識,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能結合自己經驗創造性地設計出與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標誌。 對目標的分析: 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它着重於孩子的發展。教育目標在整個教育活動中起着導向作用,也是教育價值的具體體現。基於此認識,我在每個教學活動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作為目標制訂前提條件。在以上《安全標誌》教學活動中,我制訂的三個具體目標既能圍繞教育總目標,又能突出教學內容自身的教育價值,顯性之處在於力圖通過強調社會規則與安全意識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培養幼兒從小就能讀懂標誌,按照標誌的要求來規範自身行為或影響成人行為,達到人人都為創建“平安社會、平安校園、平安生活”的社會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隱性之處在於能將知、情、意、行諸要素和諧的統一其中,同時指向於幼兒生活質量的提高,即安全與健康。

過程分析

總述: 整個教學過程、時間大約需要30—35分鐘。 基本流程:以“棋”導題→標誌分類思考→小組按要求重點討論一類標誌→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感知學習並掌握標誌特徵、名稱、作用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幼兒製作標誌讓學習內容生活化→玩“棋”結題 教學方法有:小組討論、師生互動、個體操作、分組遊戲等 教學重點: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能根據標誌上的圖案分析與辨別基本瞭解安全標誌的符號、名稱和意義。初步感知三類不同標誌的特徵與含義。 教學難點:一類標誌的規範性名稱及其教育意義。如:指令標誌、警告標誌、禁止標誌等。 整個活動過程首尾呼應,環環相扣,教學思路清晰明確,上一環節是下一環節的感知基礎,下一環節是上一環節的鞏固提高。我通過這種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來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並在此過程中致力於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中,我始終扣住“社會性教育”這個要素把握教學重點、解剖教學難點,並把目標達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兒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衡量本活動成功與否的標準。

分述:

第一環節為活動的起始部分(大約需要2分鐘)。我以“棋”的有關問題性情景,導出學習內容:安全標誌。 在活動的開始我設計了大部分幼兒都接觸過的 “棋類”問題引出一張嵌有各類安全標誌的棋盤,繼而通過“要想下這盤安全標誌棋,首先要認識棋盤上的一些安全標誌”為要求,提出今天學習的任務,這樣就能讓幼兒很有興趣的進入學習活動。 第二環節為活動的主要部分(大約需要25分鐘)。這部分含量較大,分量較重,是解決教學重點、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部分,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出示12個安全標誌,讓幼兒先思考,如果請你把這些標誌分成三類,你想怎麼分?之後一組小朋友操作分類,感知三類標誌的色彩、形狀及圖案等特徵,初步建立類概念,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層:採用小組討論方式,圍繞四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

(1)這些標誌有什麼特徵?

(2)在哪裏見到過這些標誌?

(3)它們表示什麼意思?

(4)你能不能説出這些標誌的名稱?

請幼兒分成三組,每組各選擇一類標誌進行研究、討論、相互交談。這個層面的安排主要是啟發幼兒聯繫生活經驗進行回憶,並藉助於孩子社會見識資源及能力發展差異來實施“生生互動”型學習。第三層:本過程採用組間交流、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集體性學習,分別由三組選派1 至多名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向小朋友介紹自己小組探究的把類標誌的符號及圖案所表示的含義、標誌名稱、在生活中的作用。期間,我一是隨機地結合幼兒交流進程穿插一些生活化的問題,如:當心火災(應怎麼辦?)、當心觸電標誌(應該怎麼做?)、必須戴安全帽(在哪兒見過?)、必須戴防護手套(什麼地方,什麼人需要戴手套?)希望幼兒通過生活經驗圖景在幼兒腦海中的再現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安全標誌。二是引導幼兒去尋找發現一類標誌的共同特徵,即顏色、圖案、符號、形狀等,學習並記憶一類標誌的規範名稱並初步理解一類標誌的概念如:這類藍色圓形,圖案是白色的標誌,都是指令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它們叫做指令標誌。這些黃色的、黑色三角形邊框,圖案為黑色的標誌,都是提醒警告我們要當心注意的,這一類警告人們的標誌叫警告標誌。這類紅色圓環、中間有一斜槓,底色為白色,圖案為黑色的標誌,都是禁止我們做的事情的標誌,那這一類禁止的標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禁止標誌。

禁止標誌上的事情都是我們千萬不能做的事情。三是因勢利導的進行社會規則及安全意識的教育,通過問與答適時地讓幼兒明確:安全標誌規範着人們的行為,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應該怎樣去做。所以,我們一定要嚴格按照安全標誌上規定的去做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和別人的生命安全,我們大家才能健康快樂的學習和生活。這個層面主要用來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完成第一及第二個活動目標,我認為應在這個層面的教學中體現如何把握《綱要》中所提出的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的理念,為此我在幼兒主動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作為一個教師在此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第四層:採用操作活動法,讓幼兒遷移學習經驗,聯繫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嘗試設計並製作一些安全標誌。在幼兒設計製作標誌的操作活動中,我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能力弱的可以繼續完成他的設計活動,能力強的可引導他向其他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安全標誌的意思。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會尋找老師幫助,而教師則是把這個“包”推給了能力強的幼兒,建構了積極有效的生生互動。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綱要。藝術》)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綱要。幼兒的學習方式》) 這個層面也是完成活動的第三個目標的主要手段。 第三環節為活動的結束部分(大約需要5分鐘)採用遊戲法讓幼兒分組玩“安全標誌棋”,對所學的安全標誌的內容進行鞏固性練習。簡單介紹玩棋的規則、方法後,要求幼兒5人一組自行結合分成四組,推選小組裁判並分成黑白兩隊開始下棋,這環節的一安排,主要引導幼兒通過“玩中學、玩中記”,複習鞏固本課所學的安全標誌的知識,並與起始部分相前後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鏈。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一)説設計意圖:《沒有牙齒的大老虎》這是一個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的故事,故事中透露着老虎的愚蠢和狐狸的聰明,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説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觀察與狐狸拔掉老虎牙齒有關的圖片,通過自主閲讀理解故事內容。

2、通過看一看,學一學,説一説,演一演,理解狐狸和老虎的心理活動。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有安靜傾聽的意識,願意參與閲讀活動。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人手一本小圖書 圖片 大圖書

三、説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提問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利用觀察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通過提問觀察並回答,讓孩子更方便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表演法讓幼兒在通過學習對話的同時演繹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話,更容易的使幼兒理解不同形象的心理活動,方便孩子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以及故事的內容。

四、説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表演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直接獲得印象。表演法是幼兒在學習中理解故事形象的`心理變化,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五、説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1、出示主要角色圖片,激發幼兒看圖書的興趣。2、師幼共同閲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3、引導幼兒想想大老虎沒有牙齒後,故事的結局。

(一)、分別出示有牙齒和沒有牙齒的老虎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熟悉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並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小朋友,你們知道老虎最厲害的地方是哪裏?後來它的牙齒為什麼會沒有的?到底是為什麼?(通過猜測,看圖書知道真正的答案)

(二)、師幼共同閲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找出小狐狸不怕大老虎的圖片。提問:你從哪裏看出來狐狸不怕大老虎?學醫學它的樣子。為什麼它不怕大老虎?

2、閲讀第三到第九幅圖片。提問:狐狸想了一個什麼樣的好辦法?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它們的對話。小狐狸為什麼要送糖果給老虎?老虎喜歡吃嗎?從哪裏看出來?一個一個的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在自主閲讀中知道故事的發展,通過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內容。

3、找出圖片10~13,提問:老師把老虎找大夫的故事講出來,請小朋友們找找是那幾幅?為什麼大夫不願意幫大老虎拔牙?通過傾聽知道大家都怕大老虎。

4、共同閲讀最後兩頁故事,提問:小狐狸是怎麼樣走來的?又是怎麼樣幫大老虎拔牙的?通過講述和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內容。

三、引導幼兒想象大老虎沒有牙齒後,故事的結局。

通過討論的方法想象沒有牙齒後大老虎會怎麼樣?由此引導孩子創編故事的結局,培養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四、延伸活動: 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並講給其他的小朋友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