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談讀書》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5.53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談讀書》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談讀書》説課稿

《談讀書》説課稿1

一、説教材

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組成。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現的。第一篇選自《論語》,是對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解讀;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紹的是讀書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國藩的文章,作者通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並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證明三者對讀書人來説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二、説目標

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和課文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恥、矣”等3個生字,會寫“恥、誨”等9個生字。

2.朗讀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度,並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所啟發。

三、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我把重點確定為: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把難點確定為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度,並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所啟發。

四、説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形成思路

為了能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課文,把握課文的思想,我圍繞三維目標,引導學生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藉助課件展示等方法,對這篇課文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用讀的'方式促進學生對課文深入理解,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提高學生的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

1.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導入的環節,我採用了遊戲對名言的方式,這樣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激起他們學習的慾望。

2.對於課文的理解,我首先帶領學生學習第一部分,教給學生方法,讓他們在自讀、同桌交流的基礎上解決重點詞句,從而把握課文內容;然後根據總結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二、三部分,教師只做引導和點撥,通過解決重點詞句,從而達到對課文的理解,明白作者寫作意圖。

3.為了開闊學生的眼界,我還設置了拓展延伸的環節,引導學生蒐集課外的有關讀書的名言,以擴大學生的積累。

4.板書設計:

一、謙虛—求實--勤奮

二、心到--眼到--口到

三、有志--有識--有恆

板書設計我採用結構圖的形式。根據三篇文章各自的主要內容,我用結構圖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一目瞭然。

六、教學效果預設。

這三篇文章都是和讀書有關的,對於學生們來説不難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動放手,引導學生根據註釋來把握課文內容,同時,我還通過佈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深入把握課文內容,談自己的收穫或體會。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談讀書》説課稿2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15課《短文兩篇》的第一篇《談讀書》。

《談讀書》一文主要談論了讀書的益處。圍繞這一中心話題,又談了讀書要與經驗互補,要講究讀書的方法,要根據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選擇等相關問題。文章從三個層面展開論述:首先是談讀書的益處;其次談讀書的方法;最後,作者援引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的觀點對讀書的益處加以強調和提升,使文章立論更加完整。

新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對於課文的閲讀,應該以此原則為指導,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允許他們對作者的主張進行質疑,鼓勵他們去補充創新,使學生主動熱情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成了閲讀的'主人。我認為對於《談讀書》這篇文章進行閲讀教學的關鍵就在於凸顯精緻的語言這個"點"。

二,説三維目標

1,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體驗,感受讀書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品質,陶冶高尚情趣。

2,引導學生積累,感受,體驗語言意韻美和形式美,學會讀書。

3,引導學生掌握運用論據論證論點的方法。

三,説教法,學法

1,積累,賞析,體驗語言美感。

改變單純的識記模式,組織學生依據文本信息編寫《讀書名言精評》,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賞析語言,在溢美的氛圍中積累語言。積累課外書中的名言引導學生跳出文本,也教給了學生閲讀的方法。

2,自主,感悟,體驗成長的快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自我解讀和個性表達,讓閲讀的全過程自始至終都伴隨着心與心的對話和交流,並呈現出學生成長的軌跡,從中體驗成長的快樂。

3,合作,探究,體驗發現的快感。

給學生最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比較,在合作中質疑。

四,説教學構思

(一)談話導入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讀書嗎你讀過哪些書讀書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二)自主感知

1,輕聲自讀:問題是,本文讓你對讀書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2,速讀:問題是,你在閲讀中有什麼疑難問題嗎大膽提出來。

(三)品讀積累

1,合作編寫《讀書名言精評》。

2,採用"誦讀式"點評的方式全班交流。

(四)自主解讀

1,你最喜歡文中哪一句讀書名言請以它作論點,説一段話。

2,文中有沒有你不同意的觀點勇敢地站出來。與培根"對話"。

(五)拓展遷移

蒐集課外讀書名言,完善《讀書名言精評》。

《談讀書》説課稿3

一、説教材:

《騎桶者》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外國小説欣賞第八單元第二課,本單元教學目標是理解“虛構”對於小説表達的重要性,瞭解“虛構”“事實”“真實”“想象”這些概念的區別與聯繫,培養學生在寫作中的虛構能力。《騎桶者》是小説虛構藝術創作中的典範作品,其創作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匈帝國最艱苦的一個冬天的真實情況:缺煤;一個窮得買不起煤的人想去向煤店老闆借煤,他不是拎着空煤桶走着去,而是騎着桶飛着去的,結果是,他沒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闆娘的圍裙扇到了冰山區域。因此,結合新課程標準對小説閲讀的要求以及本課自身的教學內容和特點,我確定了以下以下三個1、教學目標:

(1)瞭解小説故事情節的發展

(2)領會小説的創作主題

(3)理解“虛構”對小説表達的重要性

2、教學重點:領會小説的創作主題

3、教學難點:理解“虛構”對小説表達的重要性

4、課時安排:一節課

二、説教法、學法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互動活動,依據這一教學原則和具體學情,我決定採用問答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大膽闡釋,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完成本課教學。課前將作者卡夫卡的生平介紹資料發給學生,要求學生預習課文,並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小説的故事情節是如何發展的?

(2)煤店老闆娘到底有沒有看到騎桶者,有沒有聽到騎桶者的呼喊?

三、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計:幻燈片展示騎馬、騎牛、騎自行車、騎掃帚、騎竹馬等圖片,並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有看過或聽説過騎桶飛翔嗎?

設計目的是:結合日常生活,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作者簡介

設計:學生來講,老師引導,幻燈片展示

設計目的:有助於學生更好的認識作者和解讀作品,培養學生知人論世的思維方法。

內容:弗蘭茨卡夫卡(1883年—1924年),奧地利小説家,1883年7月3日出生於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後轉學法律,1906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923年遷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於維也納附近的基爾靈療養院。

卡夫卡長期擔任公司職員,21歲時開始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進行寫作,他不以發表、成名為目的,只是想用寫作來排除自己內心的苦悶。他短暫的一生給後人留下的是三部未寫完的長篇小説《城堡》《審判》《美國》和以《變形記》《判決》《地洞》《飢餓的藝術家》為代表的幾十部短篇小説。卡夫卡被認為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鼻祖(奠基人),是歐洲表現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生活和創作的主要時期是在一戰前後,當時,經濟蕭條,社會腐敗,人民窮困,這一切使得卡夫卡終生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於是,對社會的陌生、孤獨和恐懼,成了他創作的永恆主題;卡夫卡筆下描寫的都是生活在下層的小人物,他們在這充滿矛盾、扭曲變形的世界裏,惶恐不安、孤獨迷惘,遭受壓迫卻無力反抗,嚮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集中體現了“現代人的困惑”。

(三)課文分析

1、設計:學生默讀課文,五分鐘

設計目的:有助於學生熟悉課文,為下面深入分析文本打下基礎。

引導學生緊扣小説文本的同時,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求知慾和探索欲。

2、問題一:這篇小説,同學們課前都預習過,下面,就請同學們來概括一下小説故事情節是如何發展的?(問答法)

設計目的:有助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住小説故事情節發展,明確小説故事情節的虛構性,提高學生對小説文本的細讀能力。

明確:天氣寒冷,家裏無煤,窮得買不起煤的“我”想去向煤店老闆借煤,“我”不是拎着空煤桶走去,而是騎着空桶飛着去的,結果是,“我”沒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闆娘用圍裙扇到了冰山區域。(幻燈片)

3、問題二:小説主人公“我”認為煤店老闆娘看見了自己,而煤店老闆娘卻説“我什麼也沒有看到,什麼也沒有聽到”,那麼老闆娘到底有沒有看到“騎桶者”這個人、有沒有聽到“騎桶者”的呼喊呢?請同學們從文中找理由。(學生討論,自主發言)

設計目的:幫助學生體會虛構寫法的藝術效果,理解虛構對小説表達的重要性。採用課堂討論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同時,這一問題的解決,也為下面分析小説創作主題進行鋪墊。

明確:兩者皆可,並用幻燈片展示。

(1)聽到看到的理由:小説中寫道,“她當然馬上看到了我”,“她把圍裙解了下來,並用圍裙把我扇走”。

(2)沒有聽到看到的理由:

①“我時常被升到二層樓那麼高,但從未下降到齊房屋大門那麼低”,老闆娘上來後,沒有抬頭看,因此,她沒看見“我”,如果她看見“我”了,發現“我”騎着桶在空中飛翔,會感到新奇,説不定會用煤來換“我”的桶;

②“它們和剛才聽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鐘的聲響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樣地使人產生了錯覺啊”,可見,“我”的喊聲和鐘聲混合在了一起,老闆娘以為“我”的喊聲就是鐘聲;

③老闆娘解下圍裙扇也可能是老闆娘覺得圍裙上有毛線絨想通過扇這個動作把毛線絨抖掉。

4、問題三:同學們,你們認為小説的創作主題是什麼?(學生討論、學生討論)

這樣設計是因為:引導學生歸納和挖掘小説的創作主題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所在。

老師引導:如果老闆娘的確看到了“我”並且拒絕給“我”一鏟最次的煤,那麼她的確是一個自私冷漠的人。如果老闆娘沒有聽到看到,那麼,老闆娘是不是自私冷漠就不一定了。這樣,作品的`內涵就更豐富了。

板書學生髮言的答案:揭示貧困者的窘狀和有產者的自私無情;表現人民生活的艱難和社會的冷酷;表現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不交流。

老師小結幻燈片展示創作主題:小説用一種虛幻的手法寫出了一個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向煤店借求一剷煤而遭到驅趕的故事,深刻揭示了現實社會的自私冷酷、人民生活的艱難以及人與人之間缺乏關愛、缺乏溝通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的控訴和批判。

四、佈置作業

1、分析“騎桶者”、“煤老闆”、“老闆娘”的人物形象。

設計目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小説創作三要素之一,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小説中的人物形象,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文本細讀能力和對“虛構”的理解程度。

2、如果主人公“我”不是選擇騎桶去借煤,而是拎着空桶走着去借煤,故事情節又將如何發展?

設計目的:有助於學生在思考中釋放想像力,真正將“虛構”手法學以致用。

五、板書設計

騎桶者

卡夫卡

一、作者介紹

二、故事情節發展(理清結構)

決定借煤——生活拮据

到達煤店

騎桶借煤正式借煤

慘遭驅趕

三、“老闆娘”到底是否看到騎桶者、是否聽到他的呼喊?

四、創作主題分析

六、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