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春江花月夜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97W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春江花月夜説課稿

春江花月夜説課稿1

開場白: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春江花月夜》。

一、説教材:

《春江花月夜》是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第一篇。這門選修課既是對學生以前詩歌學習的繼續,也是對學生詩歌學習的深化。作為選修內容,本教材更是一個專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積累古詩文鑑賞的方法。第二單元是“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重在通過對古典詩歌意象的把握,發揮審美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作為單元首篇,最能體現詩歌意境美的特點。本詩是流傳千年的經典,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是本單元的重點賞析篇目。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本詩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挖掘和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

能力目標:

⑴、賞析本詩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⑵、提高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

⑶、培養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反覆朗讀中啟發閲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重點和難點解析

詩歌鑑賞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如何在反覆吟誦中通過聯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立體的、生動的畫面從而把握隱藏在文本背後的詩人的內在情思。這是欣賞詩歌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我把提高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作為本節課的重點。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中專學生,他們對古文學方面的知識不是很深,但他們卻需要從總體上提高自己的文學水平、文化修養和人格素質,因此我把賞析詩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

適當的教學方法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誦讀教學法

詩歌中藴含着詩人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有着和諧的韻律,最適合出聲朗讀。通過教師和多媒體音像資料反覆的聲情並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同時通過反覆吟誦,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的情境。

2、討論法。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台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説:"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們心靈的琴絃響起來。"語文課應該成為他們發表個人見解的舞台。只有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參與討論,平等對話,才能有助於培養和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和靈感,才有利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3、講析法和點撥法。具體到詩歌《春江花月夜》的鑑賞中,由於學生接觸文本的時間有限,知識積澱和人生經歷有限,很難理解詩歌中作者所發出的深沉的宇宙人生的思索,因此在教學中進行簡要的點撥很必要。

4、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去想象春江花月夜的美、理解春江花月夜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才能。

三、説學法

教學的過程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向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勾通,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

1、聯想、想象教學法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用語言塑造的文學形象是間接的形象,但它卻能比其它藝術給人更多的審美感受,這是因為它給人提供的想像空間更大,回味餘地更多。因此要感受這些形象,欣賞它們,就要通過想像把語言還原成可視可聽的畫面,進而走進這畫面中去。

2、粗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説:“好讀書,不求甚解。”其實就是採取粗讀的方法,整體感知。但《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意藴極深,還應通過仔細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讀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3、意象分析法。

分析詩歌意象是學習詩歌的基本方法。本詩就包含有許多經典意象,如“明月、江水、落花”等,學生要多品味,要將意象連綴,揣摩、感悟詩情,方能體會詩境之雋永、高妙。

四、説教學程序:

課前準備:課前讓學生蒐集關於“月亮”的詩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和情感體驗。

1、新課導入。

好的導入,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學生學過的有關明月的詩句切入,從明月意象導入全篇。這樣導入親切自然,學生不感到陌生,還能引發學生探究熱情——即將學習的詩是如何寫月的呢?

2、整體感知。

這一部分我承接導入語首先介紹了作者和對詩歌進行簡單的介紹,其中把古今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介紹多一點,這也是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從而使學生對這首詩有一個整體的、全面的認識,然後播放配樂詩朗誦,使學整體感受詩歌的美妙意境時能夠有的放矢。

3、賞析詩歌。

首先給學生介紹了一點欣賞詩歌的方法和理念,中專一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這一部分我分三個層次,也是三個步驟來賞析這首詩歌,一是欣賞詩的景物美,二是領悟詩的哲理美,三是鑑賞詩的情感美、

其中在欣賞詩的景物美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根據詩歌內容展開聯想想象,描繪畫面意境,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在領悟詩的哲理美的教學過程中,我在同學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拓展了古人對人生探索的內容,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鑑賞詩的情感美是本首詩的主要部分,我把"思婦懷遠"這一片段作為重點賞析部分,基於此,我讓學生以思婦的口吻,用第一人稱改寫這一片段,寫出思婦的情感和心理。學生交流所寫的內容,感受詩歌的情感美。收到很好的效果。

4、景情理相融的手法。

藉助教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人文主義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點,在這一課中張若虛描述了動人心絃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探索了宇宙的神奇奧妙,抒寫了遊子思婦的離恨閨怨之情。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一,這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也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因此我把分析情景理相融的手法作為教學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在這裏,我用"月"這一意象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以月為紐帶,貫通了情景理這一寫法的,提高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5、總結。

小結是教學的必要環節,學生自主總結本課內容及學習心得。讓學生髮揮主體作用,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和意義,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6、佈置作業:

作業部分我是把它作為課堂的延伸比較部分來設計的。把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比較,分析兩首詩的異同。

張若虛的詩顯然遠遠超過了前者,特別是它反映的宇宙意識和人生哲理,更是前者所沒有的。讓學生試着從意象的組合、意境的創造、題材的選擇、主題的提煉加以比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7、關於板書設計也即結語,如下圖所示:

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我這樣設計主要是根據作者的寫作手法

對於説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希望各位老師多提意見,給我們年輕人一個不斷進步的機會!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春江花月夜説課稿2

説教材

《春江花月夜》是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第一篇。這個單元學習重點是要求“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即通過把握意象、發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作為首篇,最能體現詩歌意境美的特點。詩人通過對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寫以及豐富的想象,將讀者引入一個情思濃郁的詩境,引領讀者感受遊子、思婦兩地相望、相思之情。全詩景、情、理完美融合,既描繪了一幅月夜的美麗畫面,又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情韻悠長而又不乏深刻。

説學情

學生對詩歌是不陌生的,對學詩也有一定的經驗體會,但對詩歌鑑賞方法並不能系統的掌握。本詩作為選修內容,重在讓學生通過學習積累詩歌鑑賞的經驗方法,所以教學過程要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全程參與。

本詩內藴豐厚,學生難以輕易把握,教學時我將及時點撥,引導學生探究,鼓勵學生想象和大膽質疑。

説教學目標(根據前面的分析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張若虛,在誦讀中初步感受詩歌。

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和聯想,感受意境,體驗詩情,提高詩歌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主要就是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發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本課也不例外,要求學生隨着詩篇的進度,循着月光的擴散,展開豐富、奇妙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一幅幅美麗的月下風景變幻圖,同時還要細細品味畫境中縹緲、朦朧的情思,感覺詩人感情節奏的變化和詩歌跌宕起伏的音樂美。因此設置以下重點和難點:

重點: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

難點: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機地融合的。

説教學方法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這就是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情境是個很好的引子,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能夠深刻體驗情感、閃現思維火花、發現疑難問題、交流心得體會、激發創新思想,實現主體性的角色本位。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依據以上分析,預設本課的教學方法主要為:

情境導入法、自主探究法

説課前準備

本詩意藴豐富,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算是長詩了,學生必須要課前預習才能一節課完成教學計劃,根據教師的預設問題學生預習,學生能在上課前初步讀懂詩歌。

預習任務:瞭解作者,初讀詩歌,根據註釋疏通詩歌瞭解大意,閲讀課文後面的賞析示例,要求學生在欣賞時,展開想象,把語言文字還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繪又帶有學生自己審美情趣的畫面。

初步感受寫了何景?藴含了何理?抒發了何情?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的詩句,(學生回憶有關“月”的明詩,教師投引收集的名句。學生品味詩句,思考這些詩句通過寫月表達什麼情懷。學生基本能答出是思鄉、相思之情。教師因勢利導,導出本節課學習內容。)月是古典詩歌的經典意象,詩人們或在月中寄託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發哲理思考。在唐代,有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張若虛,這首詩就是《春江花月夜》。 (從古詩切入,引出月這一詩歌意象,創設情境,自然親切。向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鑑賞熱情)

二、整體感知:(10分鐘)(投影展示問題) (學生自主探究,把握詩歌主要內容。)

1、一讀 播放朗誦。(播放,展示圖片和配樂)

學生傾聽範讀,體會感情和節奏。哪一種意象貫穿全篇?

明確:月。寫月的詩句最多。月是一條生命紐帶貫穿全詩,將景物和情感聯繫起來,春、江、花、夜都只是作為月的陪襯。

2、找出寫有月的詩句,品讀這些詩句,思考全詩寫了月的幾種狀態?

明確:寫了月的四種狀態,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懸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輪)——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復西斜)——落月(落月搖情滿江樹)

從月生到月落,這是一條時間線索。

3、隨着月的變化,作者寫了哪些內容,感情的起落是怎樣的?

明確:全詩圍繞月的變化這樣一條時間線索,寫了月下美景、作者的哲理思考、思婦懷人、遊子夢鄉、夢醒後的情韻幾方面內容。詩情從高亢逐漸平緩,又走向低迴、哀怨,最後是夢醒後的孤寂。結尾情韻悠長,讓人回味無窮。這首詩雖然帶着些許感傷和淒涼,但總的看來並不頹廢。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現了對青春年華的珍異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那種對於宇宙和人生的真摯的探索,也有着深長的意味。

作者簡介(教材註釋①)

知人論世,主要是瞭解作者生活在盛唐時期,從而深刻感受詩歌的感情旋律,詩人的情緒哀而不傷,我們聽到的不是哀怨和絕望,而是青春、熱情的盛唐之音在詩人心中的迴響

“孤篇壓倒全唐”

“詩中之詩,頂峯上的頂峯”(聞一多)

問題的設置主要涉及對詩作內容的理解。教師預設的問題具有連貫性:

問題1的“月”意象是本詩的主要意象,一切夜景正是因為有了月才能看得見;

問題2主要是明確本詩中月的幾種變化狀態,景物也在月的變化後發生變化;

問題3是月景變化後作者的感情也隨之變化。

由“月”的導入直接進入本詩主要意象更有思路上的連貫性,文本解讀是基本的,學生自主解讀、自主把握,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也為後面的賞析作基礎。

三、合作探究:(22分鐘)

二讀學生齊聲朗讀

教師向學生明確誦讀要求:進一步感受詩歌內容和感情旋律,因聲求氣,涵詠詩韻。學生在錄音範讀後展開誦讀,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所要賞析的內容,並在誦讀中感受詩篇的音韻美。

學法指導:總結詩歌鑑賞方法。

學生自主總結學習詩歌的方法。學生自主總結,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也利於學生的學習經驗積累。同時符合新課程理念。

明確:朗讀、想象和聯想、意象分析等。

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轉韻,共九韻,每韻構成一個小的段落。請同學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聯想力,深刻感受和創造性地體味詩歌意境,分九組探究“春江花月夜”風景圖,用散文般的筆觸,優美的語言表述出來。從而更好的領會詩人的情感和意圖。

成果展示:

1、 學生自主思考,把詩歌內容用優美的語言表現出來。

2、 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遴選出比較優秀的篇章。

3、 教師主持,請每小組的代表朗讀優秀的改寫片段。

4、 提示學生從片段中領悟藴含的哲理,體會作者的情感。

5、 教師總結歸納,收集學生的思維成果。

此環節要求學生置身詩境,進行聯想和想象,再現畫面,談美在哪裏(注意語言的優美性),學生可能只描繪畫面內容,此時我將引導學生緣景明情,體會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還可提醒學生從語言、表現手法、結構等角度賞析詩歌。賞析是本節課的重點,通過賞析,調動學生積極體驗和感受詩歌字裏行間滲透出來的情感。想象和聯想是賞析詩詞的一種方法。學生描述有助於其對內容的把握和理解,並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學生賞析的基礎上,我提供下面賞析示例,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學會鑑賞方法,形成鑑賞能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詩一開頭先點出題目中春、江、月三字,但詩人的視野並不侷限於此,第一句“春江潮水連海平”,就已把大海包括進來了。第二句“海上明月共潮生”,告訴我們那一輪明月乃是伴隨着海潮一同生長的。詩人在這裏不用升起的“升”字,而用生長的“生”字,一字之別,另有一番意味。明月共潮升,不過是平時習見的景色,比較平淡。“明月共潮生”,就滲入詩人主觀的想象,彷彿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她們像一對姊妹,共同生長,共同嬉戲。這個“生”字使整個詩句變活了。三四句:“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灩灩是水波溢滿的樣子。江海相通,春潮渙渙,月光隨着海潮湧進江來,潮水走到哪裏,月光跟隨到哪裏,哪一處春江沒有月光的閃耀呢?

四、教師引導學生總結:(5分鐘)

詩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詩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這個環節是對全詩內容的整理,利於學生對詩作的整體把握。理解了情景理的融合,也就理解了本詩的精髓。經過前面的學習,我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來完成這個難點。)

(一)寫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絢麗景觀,為下面對景抒情打下基礎。 景物美

(二)由寫景轉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係,以明月長照對照人生短暫,抒寫心中的感歎。 哲理美

(三)由感歎人生進而抒寫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和對幸福的憧憬. 情感美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完美融合

相思愁情(情)

五、拓展練習:(1分鐘)(作業)(學生課後自主完成。教師檢查)

①學生蒐集詩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詩歌意象。

②背誦全詩。

(拓展鑑賞重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並積累鑑賞方法。)

六、三讀 師生共同誦讀 (3分鐘)

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誦讀全詩,在含蓄、雋永的美妙旋律中結束這節課(僅僅一節課,不一定能領略這首流傳千年的經典之作的意藴。師生共同誦讀,加強理解。在誦讀聲中結束本課,令人回味。)

板書設計

春江花月夜

唐 張若虛

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完美融合

相思愁情(情)

春江花月夜説課稿3

一、説教材:

1、《春江花月夜》這篇選自高二選修課本《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高中語文課程必須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必修課反映基礎性,選修課反映選擇性。選修課考慮學生的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的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拓展性。詩詞的教學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文化品味來説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唐詩是中國文學的奇葩,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鑑賞唐詩對於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和積澱學生的人文素養意義非凡。這首詩可以説是重中之重。張若虛的詩僅存兩首於《全唐詩》中,其中張若虛憑藉《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足以立於詩壇而永垂不朽,成為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以“孤篇蓋全唐”的大家。這首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

3、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1)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通過意象,藉助聯想和想象,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2)發揮聯想和想象能力,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藴。

能力目標:(1)置身詩境,緣景明情,賞析本詩含蓄、雋永、景理情渾然天成的畫意詩情。

(2)賞析本詩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反覆朗讀中啟發閲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4、重點和難點解析:

詩歌鑑賞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如何在反覆吟誦中通過聯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立體的、生動的畫面,從而把握隱藏在文本背後的詩人的內在情思。這是欣賞詩歌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我把提高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作為本節課的重點。我把賞析詩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

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是我們當前教育教學中提高學生能力的主要手段。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誦讀教學法

“誦讀”,顧名思義,就是反覆朗讀,直至背誦。詩歌中藴含着詩人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有着和諧的韻律,最適合出聲朗讀。通過教師和多媒體音像資料反覆的聲情並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同時為學生提供情景交融的畫面可以給學生更為直關的理解。通過反覆吟誦感受,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的情境。

2、討論法。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台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説:“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們心靈的琴絃響起來。”語文課應該成為他們發表個人見解的舞台。只有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參與討論,平等對話,才能有助於培養和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和靈感,才有利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採用“自主學習瞭解課文——確定個性化的合作研究內容——集體討論深化理解課文內容——擴展延伸到其他作品”的教學程式。

4、講析法和點撥法。具體到詩歌《春江花月夜》的鑑賞中,由於學生接觸文本的時間有限,知識積澱和人生經歷有限,很難理解詩歌中作者所發出的深沉的宇宙人生的思索,結合課本後的賞析內容引導學生進入詩歌內部。同時在教學中運用補充一些他人所發的感慨以及進行簡要的點撥。

4、置身詩境,以景逆情。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去想象、理解春江花月夜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根據詩中的景去推斷詩中的情,進而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才能。

三、説學法

教學的過程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向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

1、粗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

採取粗讀的方法,使學生從整體感知作品的內涵。但《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意藴極深,還應通過仔細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讀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把握詩中的景、情、理,才能跳出文本,有所感悟。

2聯想、想象教學法。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用語言塑造的文學形象是間接的形象,但它卻能比其它藝術給人更多的審美感受,這是因為它給人提供的想像空間更大,回味餘地更多。因此要感受這些形象,欣賞它們,就首先要通過想像把語言還原成可視可聽的畫面,進而走進這畫面中去。然後再品味詩歌語言帶來的豐富美感以及廣博的內涵。

四、説教學程序:

課前準備:課前讓學生蒐集關於“月亮”的詩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和情感體驗。

1.新課導入。

好的導入,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應爭取學生參與,為此我用出示幻燈片--古人的月亮情結的方法,概括月亮在詩歌中的象徵意義。迅速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使他們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具體如下:

同學們,月亮這個意象千百年來一直是文人墨客筆下所吟詠的對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象徵意義十分豐富,它承載了人類豐富的思想感情,寄託了他們的悲歡離合。她是美麗的象徵,創造了許多優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她寄託了親人間的相思,表達了人們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懷念。那高懸於天際的月亮,也引發了人們的哲理思考,因而成為永恆的象徵。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到底是從何時月亮掛在了天上,又是誰第一個成為欣賞它的人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張若虛筆下那輪明月吧。2.整體感知。

這一部分我承接導語首先讓學生介紹自己蒐集的有關月亮的詩句,然後介紹了作者和有關詩歌的簡單介紹,其中對《春江花月夜》的歷史意義及人們對它的評價説的比較多一點,這也是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從而使學生對這首詩有一個整體的、全面的認識。然後配樂朗誦全詩,使學生整體感受詩歌的美妙意境。

3.賞析詩歌。

首先給學生介紹了一點欣賞詩歌的方法和理念,在上一單元我們學習了“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賞析手法。這一單元在此基礎上學習用“緣情明景”的手法賞析詩歌內容。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

具體賞析中我把全文分為三個層次,按這三個步驟來賞析這首詩歌,一是欣賞詩的景物美,二是領悟詩的哲理美,三是鑑賞詩的情感美。

其中在欣賞詩的景物美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根據詩歌內容展開聯想、想象,描繪畫面意境,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

在領悟詩的哲理美的教學過程中,我在同學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把“江月照人”這一節深入展開,理解古人對人生的探索,開拓學生的視野。

鑑賞詩的情感美是本首詩的主要部分,我把“思婦懷遠”這一片段作為重點賞析部分,基於此,我讓學生從思婦的角度,改寫這一片段,寫出思婦的情感和心理。學生交流所寫的內容,感受詩歌的情感美。

4.景情理相融的手法。

藉助教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人文主義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點,在這一課中張若虛描述了動人心絃的春江花月夜中的五樣美,探索了宇宙的神奇奧妙,抒寫了遊子思婦的離恨閨怨之情。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一,這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也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因此我把分析情景理相融的手法作為教學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在這裏,我用“月”這一意象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以月為紐帶,貫通情、景、理這一寫法的,提高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5.小結。結尾在一堂課中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結,它具有深化中心,點明主旨的作用,同時又是讓學生仔細回味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具體如下:

一首《春江花月夜》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輕彩淡痕,澄明恬靜,神韻飛動的水墨丹青。月是其吟詠的母題,在詩中似乎成了詩人生命情懷的一種寄託,成為詩人宇宙意識的覺醒和人生哲理載體。從中我們也感受到了“明月鬆間照”的空靈靜寂,“一夜飛度鏡湖月”的夢幻神奇;感受到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相思,“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寂靜淒涼;感受到了“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清苦,“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無奈惆悵。從月生到月落融合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人間的情,月在張若虛筆下變得如此妖嬈多情,奧妙無窮!

6.佈置作業:

作業部分我是把它作為課堂的延伸來設計的。自古以來,春、江、花、月、夜就與詩歌結下了解不開的意象情願,伴隨着人類的腳步,關注着蒼生的冷暖,千百年來一直成為文人墨客筆下所吟詠的對象,在此之中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寄託了他們的悲歡離合,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請大家繼續回顧學過或聽過的詩詞佳句,比較這些意象創造的詩境。

7. 關於板書設計如下所示:

意境圖:海上明月、月照花林、皎空孤月、江月照人、今夜扁舟、相思月樓、鴻雁長飛、月落滿樹

景: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情: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春江花月夜説課稿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今天我要説的課是《春江花月夜》,我將從七個方面來説這篇文章,依次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過程、教學延伸等七個方面來説。

一、我們來看教材

《大學語文》是21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旨在以濃厚的優秀歷史文化積澱構築學生的精神支柱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把大學生真正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完美人格、豐富知識、學有所長的高素質優秀人才。而《春江花月夜》是文學欣賞裏很重要的一首詩歌,它選自上篇的第二單元,生命之悟單元,是唐初張若虛寫的一首著名的詩歌,它融美景、美理、美情與一體,讓我們不但欣賞到美景,感覺人世間的真情,而且還能引起我們對生命,對人生,對宇宙進行深思。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古人對這首詩的評價是“孤篇壓全唐”、“盛唐第一詩” 、“春風第一花” 、“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現代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而且通過這首詩的欣賞,我們會掌握一些欣賞詩歌的基本方法。

二、學情分析:

高職一年級的學生,欣賞詩歌基本上只是從感性上來欣賞,還停留在高中時候的學習方法,習慣於聽老師講,所以要改變他們原有的固有的模式,調動他們的積極參與的意識。讓他們欣賞詩歌從感性欣賞上升到理性欣賞。

三、目標分析:

主要完成三個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本詩的欣賞講解,掌握欣賞詩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這也是教學中的重點。

能力目標:訓練同學們進入詩歌的意境,説出詩歌的美妙之處,鍛鍊同學們領悟詩歌韻味的能力、朗讀能力和説話能力。這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情感目標:通過本詩的講解,培養同學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東西(包括熱愛大自然,熱愛全人類;珍惜親情、友情和愛情;珍惜時間、珍惜青春)等情感。

四、教法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韻律優美的詩歌,它帶有一點淡淡哀愁的離別愁緒。這種離愁始終透露出一種空濛、迷惘、柔和的情調,象輕夢飄過。因此,我的教學設計把本課教學分為四大板塊,

即“聽讀?朗讀?品賞?遷移”。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誦讀法、欣賞法、發現法、情境法、討論質疑法。

誦讀法:正所謂:“熟讀百遍,其意自現。”誦讀可讓學生體會情感美,節奏美,音樂美。

欣賞法:引導學生欣賞本詩的美景,美理,美情。

情境法:再現詩歌的情境,走進詩歌的意境。

發現法:引導學生髮現,比方説此詩中月亮的變化,此詩月亮與其它詩歌的月亮有何異同。

討論質疑法:就一些評論和問題進行討論和質疑,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五、學法分析:

我將結合教學中的四大板塊,聽讀、朗讀、品味、遷移,指導學生“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説”。力爭能通過這四個環節,使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之美,並在此過程中培養審美能力。

1、自主學習法。自己誦讀,自己欣賞本文,説説自己的感受。老師作點評。

2、合作探究法。通過“問題??探究”教學途徑,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中達到“問題由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疑難由學生解決”的目的,把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學會學習,善於學習。

六、教學過程:

將用兩個課時來完成這首詩歌的教學任務。

1、引入新課(讓同學們聽):先欣賞民族音樂《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再聽配樂詩朗誦《春江花月夜》,旨在營造一種優美的氣氛。

2、整體感知(讓同學們讀與品):讓同學們讀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説説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及原因,並感受本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的能力。

3、欣賞此詩(讓同學們品與説):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來引導學生怎麼來欣賞詩歌和怎麼樣走進詩歌的意境,然後根據同學們剛才整體的感知來談每一部分的內容與自己的感受。老師作點評與深化。旨在從獨立學習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落實了教學重點和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4、討論一些問題(讓同學們説)。針對前人對此詩的相反的評價,我們來討論,並適當的設置一些較有難度的問題來引起同學們的討論。讓他們暢所欲言使他們的思維呈發散型,拓寬他們的思路。

(問題①:有人説這首詩哀而不傷,豔而不糜。怎麼理解這句話。

問題②:本詩寫的明明是離別相思之苦,為什麼還説是情美?)

5、板書設計:(見説課課件)

七、教學延伸:

1、本文最重要的意象是“月”,我們學過哪些關於“月”的文章和詩歌,總結一下它們的特點,並説明一下“月”這個意象有哪些含義,想想為什麼中國文人為什麼這麼喜歡月亮。還有“江水”和“落花”這倆個意象,有哪些含義。教學延伸旨在引導學生把學過的知識綜合欣賞,發現它們中的相似點。提高同學們的欣賞水平。

2、欣賞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並談談《望月懷遠》與《春江花月夜》有何異同。旨在讓同學們鞏固所學知識:怎麼樣來欣賞詩歌。並讓他們找出異同,提高他們的判斷能力、思維邏輯能力和欣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