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10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6.85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10篇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淩河區洛陽國小的參賽教師王微,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時、分、秒”中的起始課《我們贏了》。

本節課是在學生一年級初步認識了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三年級進一步學習年、月、日的基礎。《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認識鐘錶,還要求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處處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進一步認識鐘面掌握看鐘表的方法,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知道它們之間的進率,初步建立起時間觀念。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分。會正確的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理解1時=60分。培養學生的觀察、合作、研討、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在動手撥表的過程中,發現鐘錶的運作規律,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在課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時間單位不像長度、質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它是一個“看不見、摸不着”非常抽象的概念,二年級的學生對此比較模糊,不容易理解,很難建立起量化的時間概念。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1時=60分,建立1時和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精心設計了FLASH課件,利用它的形象直觀這一特點來輔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有關時間的知識,

下面,我就來説一説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教材以北京申奧成功這一情境導入新課,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考慮到這一情境離學生的學習需要比較遠,學生對於這一情境也比較陌生。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練”,我設計了用玩自制的圓盤跳格棋這一遊戲導入新課。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玩得興致盎然,在不知不覺中把我們平時需要反覆強調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自制的教具。通過玩跳格棋認識了大格、小格。知道了棋盤中有多少個大格、多少個小格、每個大格里有多少個小格。整個過程是這樣的:(播放教學片段)正是由於組織了這樣的一個遊戲,學生在玩棋中經歷了時針與分針的行走過程,因此對鐘面上大格與小格的關係體會十分深刻,在學習關於鐘面的知識的時候,學生已經會把剛剛體會到的知識遷移過來,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玩這個遊戲的過程中學生每次走棋的提示均是有一定目的的。在實際教學時如果採用投骰子則無法控制每次走棋的提示,只能通過課件的預先設計才能實現。遊戲結束後利用棋盤和鐘面的相似點,用課件演示出由棋盤轉化來的鐘面引導學生觀察,上面還缺少什麼?根據學生的彙報利用課件依次出示鐘面上的數字、時針、分針。

時與分的關係的教學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重、難點,在這裏我設計採用直觀教學法,利用課件呈現動態過程。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手段在呈現教學內容上形象直觀的優勢,利用Flash課件演示1時=60分,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建立表象,獲得感性認識。整個過程是這樣的:(播放教學片段)由於flash動畫直觀形象的將分針和時針行走的軌跡顯示出來,更便於學生觀察出時針與分針的走動過程,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使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得以突破。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發揮其主體性,成為知識的發現者。

在教學“準確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這一環節時,將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與真實的鐘表結合使用,學生通過“看一看”、“認一認”、“讀一讀”、“寫一寫”、“撥一撥”等操作活動突破了教學難點。

本節課,在“數學來源於生活”原則的指導下,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多操作、多活動,將學習的自主權充分放手給學生,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積極思考、大膽操作,爭先恐後地展現自己,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動口能力,又培養了他們勇於創新的精神,並從中體會到探索的價值。使知識教育與計算機技術得到了完美的結合,真正讓學生在豐富的數學實踐中獲得厚實的感性經驗。實現了“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把靜態的數學結論建立在動態的體驗、感悟和思考之上。完成了由知識到能力的昇華。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確定位置》是國標本蘇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十單元的內容。這是“空間與圖形”領域有關“圖形與位置”的內容。主要教學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一些方法,本單元有三方面內容:一、確定位置;二、認識東南西北;三、認識平面圖。本節課所説的是第一部分“確定位置”。主要教學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第幾層第幾號”等方式描述物體的位置。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在一年級時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並不感到困難。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把這些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是有用的。教材在安排這節課內容時首先呈現一幅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做操圖,標註出兩隻小動物的所在位置,這既是示範物體所在位置的描述方法,又明確觀察的方位,為下面回答問題統一觀察方位。接下來是讓學生用所學知識描述自己的座位,説説小動物的房間號,在書架上找書,到電影院找座位等。這樣的內容安排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能真正地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教材在安排這節課內容時,還很注重知識的拓展和學生的實踐操作。這節課的學習不僅為本單元后兩部分的學習作好鋪墊,更為今後能更精確地確定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打下堅實基礎。

經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分析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

能力目標:通過形式多樣的確定位置的方式,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展空

間觀念,並增強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確定位置的豐富現實背景,體會數學的價值,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尋找物體排列的規律,學會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在現實情境中確定位置,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多媒體課件、座位票、幾排或幾組的標誌牌,以及磁性黑板及貼片等。

二、説教法

1、蘇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説課稿《確定位置》:幫助學生喚起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要運用有關確定物體位置的知識,教師要儘可能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把這些知識和經驗系統化、數學化,為本課教學服務。

2、結合例題進行典型示範。結合例題學習引導學生總結物體排列的規律,根據例題標註,進行典型引路,引領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

3、充分組織好學生活動。教學時,要儘可能設計真實的情境,組織好學生的活動,讓學生親自實踐,同時積累活動經驗,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説學法

1、實踐探索。本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貼近,這部分內容的掌握與鞏固也是在學生的實際應用中體現出來的,實踐性、應用性很強,因此要讓學生面對真實的問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嘗試解決問題。

2、合作交流。本課雖以實踐活動為主展開學習活動,也應為學生的合作交流提供足夠的空間,先讓學生親自實踐,再組織同學之間的合作、討論與交流,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打算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初步體驗,激發情趣。

(二)深入探究,體會領悟。

(三)聯繫生活,靈活運用。

(四)總結評價,交流收穫。

第一環節:初步體驗,激發情趣。打算事先放好標誌牌(第幾排)讓學生排在教室兩邊,憑票重新找座位。

設計這樣幾步:

1、介紹第幾排第幾個。簡要講述,並指認幾個座位進行提問。

2、學生憑票找座位。坐好後多提問如:誰介紹一下自己的位置?誰知道?×××坐在第幾排第幾個?請每個同學找到你最要好的朋友,看他坐在第幾排第幾個,想好了説給大家聽。

3、導入並板書課題;

4、練習:

①師報第幾排第幾個,讓這個位置上的學生起立。

②電腦出示例題中小動物們做操的圖景。提問某動物的位置,請每個同學選兩隻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告訴同桌它站在第幾排第幾個。引導學生關注例題標註,作為典型示範。

這樣設計,從學生感興趣且生活中經常遇到的

問題入手,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參與學習的慾望,同時也讓他們初步感受到,要確定一個位置,首先要弄清確定位置的方法。當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個”確定位置後,再把書上的例題作為練習讓學生來完成,這樣使學生把在現實的情境中掌握的方法用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學生會學得輕鬆而又紮實。

第二環節:深入探究,體會領悟。

打算安排這樣幾步:

1、介紹第幾組第幾個;

2、練習:每個學生在小組裏説説自己的位置……(同上述第一大環節的提問差不多);

3、延伸:將位置用不同方式表述,即×××在第幾排第幾個或第幾組第幾個,並且提問:除了這兩種説法,還能怎麼説?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如倒數第幾排第幾個,×××的後一排第幾個,第幾組倒數第幾個等)。

這樣設計,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已不是太難。每個學生在小組中換成“第幾組第幾個”介紹自己的位置,既能滿足每個學生的表現慾望,也能有效地鞏固這部分知識。提出“還能怎樣説”這個很有數學思考價值的問題,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

第三個環節:聯繫生活,靈活運用。

設計這樣幾步進行練習:

1、“拜訪好朋友”。從小動物們做完操回宿舍樓休息,過渡到做“想想做做”第1題,電腦出示左圖景,讓學生合作:

A、一生説動物名稱,一生説住第幾層第幾號;

B、一生説第幾層第幾號,一生説動物名稱。

2、“助人為樂”。設計並出示情景:小白兔迷路,幫忙送它回家……

3、“到圖書館借書”。做“想想做做”第1題的右圖(電腦出示),找《新華詞典》或其他書。

4、“幫朋友找座位”。(電腦出示情境)關於電影院位置的特殊安排宜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提問:一次看電影,小華的票是3排7座,小紅的票是3排8座,他們是坐在一起嗎?

5、“你説我貼”做“想想做做”第3題。以小組合作共同做遊戲的形式進行。按要求貼圖片,如:在第×排第×個貼××。一個組上黑板貼,其他組貼在紙上展示,組內分工合作。

這樣設計使課堂充滿樂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用途,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最後一道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培養了學生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既讓學生動口,又讓學生動手,有動有靜,有張有弛。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交流收穫。

總結學習情況,評價小組合作情況等,讓學生暢談本課學習收穫。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創設情境

師:你們喜歡搭積木嗎?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笑笑、機靈狗他們正在一起搭積木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圖)

二、探究新知

活動一:看一看,連一連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淘氣、笑笑、機靈狗分別站在什麼位置?

生:淘氣站在物體的前面,笑笑站在物體的側面,機靈狗站在物體的後面。

師:他們分別看到的是什麼形狀呢?請同學們動手連一連。把書翻到28頁找到連一連。

師:誰能説説你是怎麼連的?

生:淘氣看到的是第一幅圖,笑笑看到的是第二幅圖,機靈狗看到的是第一幅圖。

師:通過連一連,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了淘氣和機靈狗看到的是一樣的。

師:説的非常好,雖然淘氣和機靈狗站在不同的角度,但是他們看到的卻是一樣的,也就是説站在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

活動二:搭一搭,看一看

師:下面我們也學着淘氣、笑笑、機靈狗一樣,用三個小正方體搭一搭,從它的正面、上面、右面進行觀察,並和你的同桌説一説。

學生活動。

師:誰願意上前面來展示一下你搭的物體。

學生上前面展示。

師:剛才同學們用三個小正方體搭了很多種不同形狀的物體,老師也搭了兩個,請看(電腦出示28頁練一練1題),這兩個物體從上面看是什麼形狀呢,請同學們動手連一連。

師:誰能説説你是怎麼連的?

生:第一個物體的上面是第二幅圖,第二個物體的上面是第一幅圖。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用三個正方體搭了很多種不同的物體,並從它的正面、上面、右面進行了觀察,同時説出了這三個面不同的形狀,你們表現的非常棒。

師:老師也搭了一個物體,請看(電腦出示第2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物體是用幾個正方體搭好的?

生:4個。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物體,從上面看是圖幾,從正面看是圖幾?

請同學們動手填一填吧。

師:你是怎麼填的?

生:從上面看看到的是圖B,從正面看看到的是圖A。

師:你能用四個正方體搭出其他形狀的物體嗎?請你們試着搭一搭。

並進行觀察。

師:誰願意上前面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學生上前面展示。

師:剛才同學們搭的都很認真,而且搭出了很多種不同形狀的物體,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了,願意接受挑戰嗎?(出示29頁3題)自己動手找一找,填在書上。

學生獨立完成。

師:你是怎麼填的?

生1:從正面看是圖A的物體有1、3、4。

生2:從正面看是圖B的物體有2、5、6。

師:你們真是好眼力,通過剛才這道題,你發現了什麼?和你的同桌説一説。

生自由説。

師:大家説的都很好,也就是説,從同一個方向看不同的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相同。

三、拓展應用

師:這節課,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出色,下面我們就用這節課學的知識來做一個遊戲。請你搭出從正面看是**的物體,再搭出從側面看是*的物體。

師:剛才同學們搭出了很多種不同形狀的物體,也就是説從正面或者側面看形狀相同,但是搭出來的物體不是唯一的。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生1:我學會了拼搭物體。

生2:我知道了從同不同的方向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相同。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整理與複習二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自己在本階段所學的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及情感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與反思.這部分內容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你學到了什麼”,這是對所學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總結與反思;二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是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知識進行運用過程及情感進行總結與反思.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對自己在本階段所學的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與反思。

2、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歸納總結本階段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情操.

教學準備:農場圖一張線路圖一張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複習本階段所學的知識

1. 教學時,老師要先引導學生説一説本階段學了什麼知識.讓學生自由説.

2.出示卡片:讓學生算出卡片上的乘法算式題.

二、參觀農場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剛才這些桔子是農場的王叔叔送我們的.王叔叔還邀請我們去他的農場參觀,你們想去嗎?

2.出示去農場的線路圖

誰來説説去農場怎麼走,我們是幾點幾分出發的.到達目的地用了幾分鐘

請學生説出方向與位置以及時間

3.出示農場圖

請學生認真觀察,尋找圖中的數學信息和要解決的數學問題,並在小組內和大家交流,由小組長負責記錄同學們提出的數學問題,並大家一起解決。

三、送書

創設情境,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王叔叔還知道我們二(5)班的同學愛看書,買了很多書送我們,你們想知道是什麼書嗎?

出示書圖

接着出示二個數學問題。

問題一:王叔叔買了一種書,正好用了54元,他可能買了什麼書?買了幾本?

問題二:王叔叔還用了20元買了三套書,他買的是什麼書呢?每個小組最少説出兩種方案。

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四、構建學習的平台,讓學生髮表意見。

説説這節課你對老師的教學滿意嗎?對老師有什麼要求。

你有什麼收穫,説給大家聽聽。

五、遊戲(玩撲克牌)

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結束學習任務。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有趣的七巧板》是課題學習,而“課題學習”作為新課程標準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活動。 課標對它的要求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在全體學生獲得必要發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學生可以獲得不同的體驗。本課題與眾不同,要求學生主要拼多邊形。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1)用七巧板拼多邊形與已學過很多重要知識聯繫密切;(2)便於學生探索拼圖規律。

學情分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但成功並不意味着沒有困難,我預計在活動中學生的難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學生只對拼圖感興趣,而不善於發現其中藴含的數學知識和拼圖規律;(2)拼擺多邊形時,受思維侷限性的影響,缺乏創新意識,心理耐挫能力不強。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加深對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四邊形性質等重要知識的理解。

2、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軸對稱等全等變換在拼圖中的應用,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七巧板的製作、拼擺,體驗 “分解--組合” 的過程。

2、探索用七巧板拼擺多邊形的規律,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拼圖活動中體驗方法的多樣性,感受七巧板的文化價值。

2、活動中,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參與意識與團隊精神。

3、增強從紛繁複雜的事物中探索規律的意識。

4、通過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經歷,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經歷用七巧板拼多邊形的過程;積累拼圖經驗;探索拼多邊形的規律。

教學難點:

探索用七巧板拼多邊形的規律。

教法學法:

在學法上,主要採用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等方法。作為教師,要深入到各組,瞭解學生的思維過程,並不失時機地進行指導,點撥。

課前準備:

查閲七巧板的有關知識,並準備好學具:邊長 12cm正方形硬紙板、剪刀、三角尺、彩筆。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製作七巧板。

(1)我來説一説。讓學生介紹七巧板的由來。

這樣既給了學生展示課外預習成果的機會,又讓學生感受到了祖國光輝燦爛的文化。如果學生介紹的不夠全面,教師可做適當的補充。

(2)一起做一做。首先請學生口述:如何把自己手中的正方形硬紙板分割成七巧板?

提醒學生抓住五個中點,然後觀察畫好的七巧板圖,尋找七巧板中所藴藏的數學知識,分別從邊,角,面積三方面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分析出七塊板的特點,尤其是邊,角的關係為探索規律埋下了伏筆。最後讓學生在紙板上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並按教材的方法標上序號,剪開,這樣一副七巧板就做好了。

2、探究規律。

這是本課題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對教材的“想一想”和“議一議”的內容做了整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索規律:首先讓學生從七巧板中任選至少2塊板拼多邊形,每拼出一種,就畫出它的拼法示意圖。2分鐘內看誰拼的多。

每個學生都想拼出更多的圖形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因此增強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接下來投影展示學生的拼圖成果,教師也可適當補充,讓學生髮現用七巧板可以拼擺出各種各樣的多邊形。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多邊形都可以用七巧板拼出?即用七巧板所拼擺的這些多邊形有什麼共同特點?小組帶着這個問題進行探討,提示學生可以從邊,角兩個方面考慮。

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團隊精神,知識共享,共同合作,爭取第一個完成任務。

然後師生整合各小組的看法,得出規律。最後讓學生回答:你能用七巧板中的若干塊板拼出一個等邊三角形嗎?為什麼?

這個問題重在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在整個探究規律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獨特表現,給予鼓勵,促進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拼圖實踐。

這也是本課題的重點。

(1)活動一:用七巧板拼出如圖的五邊形,其中一塊⑤號板已經放好,請將其餘6塊板拼好,並畫出拼法示意圖。看誰的拼法多。

採用個體比賽的形式,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這樣既符合了學生愛動手的特點,又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最後通過展示學生的成果,讓學生體驗拼圖方法的多樣性。

(2)活動二:自由發揮,用一副七巧板拼多邊形(每組從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中任選一種,儘可能多的拼出不同形狀,並有所記錄。)

採用小組合作比賽的方式,小組從選題到操作再到記錄最後到展示,可以充分體現一個團隊的分工與合作意識,讓學生體驗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估計學生的答案不完整,這裏教師可以給出幾種答案,可做適當補充。 從邊角兩個方面進一步加深對規律的認識。

4、設計圖案。

這是一個機動環節。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學生通過欣賞教師提供的範例,自己設計一個喜歡的、有趣的圖形,也可以仿照老師的,進行自己的創新並加以展示。這個活動學生會很感興趣,但受思維侷限性的影響,可能無從下手,這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展示自己的個性。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體驗。

5、小結。

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掌握了哪些拼圖方法?我表現最好的是 .我的疑惑是。為了回扣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學生暢談,做到全員參與,強化了重點,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學習進行反思,鍛鍊評價能力和反思能力。

6、遊戲與欣賞。

通過目蓮拯救母親的遊戲,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最後學生在精美的拼圖和輕柔的音樂聲中結束本課題的學習。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一、 説教材

1、 教材所處地位及作用:

《乘加乘減》是人教版國小二年級第四章的內容,它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是今後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學生在學習乘法的意義後,學習乘法口訣的延續。讓學生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明確乘加、乘減試題的算理及計算方法。通過觀察思考發現規律,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繫。

2、學生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乘法的意義後,對乘法有了一定的認識。一説乘法,學生會不由得想到幾個相同的加數相加。在這節課裏,既要讓孩子明確,通過蘋果圖,列出乘加乘減的算式,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結合圖,能理解先算乘法。關鍵的是如何理解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繫,也可以用乘加乘減的式題體現,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更需要多媒體的幫助理解。

3、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能正確地計算乘加、乘減式題。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自主感受解決乘加、乘減的不同方法,明確算理.

(3). 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4).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4、 教學重點:

理解乘加、乘減先算乘法的道理。

5、 教學難點:

如何列出乘加、乘減算式

二、 説教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的教學重和難點,我採用了一下教學方法。

1、 利用蘋果主題圖,讓學生通過圖片橫看豎看,理解幾個幾加減幾,從而引出新知,並解決。

2、 讓學生觀察比較,與以往學習內容不同之處,從而加深對 乘加乘減的理解,並且明確計算過程。

3、 運用遷移,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利用舊知學習新知的能力。

三、 説學法: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四、 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複習舊知、探索新知、習題鞏固、反饋總結。

(一) 複習導入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找準新知識起點,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

出示蘋果圖,先出示1列3個蘋果,

再出示第二列,

列式3+3=6(個)

3×2=6(個)

學生明確1個3+3

再出示1列蘋果,引出新知,學生類推

(二) 探究新知

1、乘加與乘法口訣的聯繫

3列蘋果圖

學生明確並説出2個3+3就是3個3

列式3×3=9(個)

或3×2+3=9(個)

先算3乘2等於6,再加3等於9.

都用口訣三三得九

在此基礎上,學生類推3×3+3也就是4×3。

為了呈現橫着看,又設計了放大一行行的蘋果。

學生知計算乘加可以先算乘法,也可用口訣計算。

(先練習類似的口算題,再類推乘減的式題就更好了)

2、不能直接用口訣的(轉化為口訣)乘加乘減

最後增加1列只有2個蘋果。

學生自然地得出:

4個3+2

列式4×3+2

(課程中,有孩子想到此過程,先讓孩子説,再出示這個圖就更好了,即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又那麼自然)

為了引導學生列出乘減的式題,設計了借一個蘋果,又還去,借來的蘋果,變成虛的蘋果,學生更好的藉助圖,理解乘減式題的由來,也能呈現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性。學生理解了算理,進而算法迎刃而解。

先借1個蘋果,

列式4×4

再還1個蘋果,

列式4×4-1

五、説板書設計

乘加乘減

1個3+3 就是2個3 2個3+3就是3個3

3+3=6(個) 3×3=9(個)

3×2=6(個) 3×2+3=9(個)

3個3+3 就是4個3 4個3+2

3×3+3=12(個) 3×4+2=14(個)

3×4=12(個) 4×4-1=14(個)

六、反思

本來使用多媒體,自己就不熟練,再加上自己不會製作,多數情況下直接下載使用,往往用的不順手,且不適合學生的口味。為了得到乘加乘減的算式,以及如何理解乘加乘減的算理,我費了好大的勁做的這張蘋果圖,一列列的呈現,讓學生知道相鄰口訣間的聯繫,又能得到乘加的算式,還理解了算理。同樣橫着看圖,列出同樣的算式的道理。豐富了學生同樣算式的理解。下一步重點引導學生得到乘減的算式,通過借還蘋果的環節,再把此過程呈現,為了學生的理解,變成虛線的蘋果,學生更能把握乘減算式的由來,算理自然得到。這樣,孩子的意識中形成解決問題策略的多元化。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在這裏與大家共同學習交流,真心希望我們的這次交流能為師弟、師妹們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那也更真誠希望各位能為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找規律》這一課。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將教材的意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有機結合,整堂課以學生的參與活動為主線,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求知中快樂,在快樂中體驗數學的魅力。基於以上的教育教學理念,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教法、學法以及教學流程等方面來談一下我對本課的教學構思與設計。

一、説教材:

本課時的教學的內容是第九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列的簡單排列規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教材的內容選擇注意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了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而且活動性和探究性較強。

二、説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並在對教學效果進行全面預測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髮現圖形的循環排列規律。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操作等活動,初步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並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三、説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積極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到小兔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動展開,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

四、説學法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通過動手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同時讓學生動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五、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規律

運用課件出示路邊的景物,與學生一同欣賞美景中,回顧學過的數學規律,從而引入本課主題“找規律”。接下來出示小兔家的密碼門,與孩子們一同探討密碼的設置,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感。

(二)合作探索,尋找規律

出示小兔家牆壁和地板的設計圖片,找出其中的循環排列規律。在尋找規律環節中,先請學生獨立觀察思考,探索規律,在學生充分討論和觀察後,通過課件用動畫演示圖形排列的循環規律,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圖形的排列規律,加深認知。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獲取新的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動手操作,感知規律

首先是小兔乖乖熱情好客,出示按一定律排列好的水果,要學生接着往下排。

然後在此基礎上老師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自己動手用學具擺擺,加強感知。以猜一猜、擺一擺、排一排等環節,取代練習中單調的'順時針排列的圖形,更加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四)經歷實踐,創造規律

以幫助小兔乖乖設計窗簾圖案為主線,讓同學們應用今天學的知識,做個小小設計師。最後通過設計 “窗簾”圖案的遊戲,培養了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積極動腦,大膽探索,創新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在一起,將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拓寬了學生知識面,使課堂內容得到了延伸,增強了學生再學習、再創造的信心。

(五)全課總結,昇華規律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有規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們的生活,也正是因為數學規律的合理應用,才使得我們的生活環境多姿多彩,所以親愛的孩子們,我們要善於用自己充滿智慧的眼睛去發現規律,用勤勞的雙手去運用規律,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裝扮得更加美麗!

以上我就從幾個方面交流了我對本課的構思與設計,當然,還有很多的缺憾與不足,還懇請各位給予批評、指導。説到這裏,我想起了葉瀾教授的一段話,她説:我們之所以把教學改革的實踐目標鎖定在探索,創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上。因為,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們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也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格的魅力。那麼,真心希望各位師弟,師妹們能從我的説課中有那麼一點點的收穫。更真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多學,多看,多練,那麼你就會發現:生活,雖平淡卻浸透着精彩,工作,雖勞累卻飽含着充實與快樂!

最後,我想把我工作中總結的幾句話送給大家:

幹工作,相信自己;肯努力,做好自己;常反思,看清自己;多學習,充實自己。

用反思回首昨天, 因為那裏沉澱着經驗;

用踏實經營今天, 因為這裏書寫着輝煌;

用驚喜期待明天, 因為那裏充滿着希望。

對於教育教學,年輕的我們永遠是在路上,我們堅信:只要把臉迎向太陽,撒在臉上的總會是陽光。謝謝!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8

【説教材】

一、説課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88頁的內容時分秒。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單元在學生初步認識整時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時、分、秒的有關知識。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學具操作,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是怎樣記時的;知道1小時=60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3.情感目標: 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鐘面上1時、1分的時間規定,體會1時、1分的長短,理解時與分的關係。

難點是:看鐘表準備的説出經過的時間。

接下來説説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

説教法:

新課程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他們的學習比較積極但不穩定,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多數學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機結合缺乏有序性和準確性。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豐富學生對鐘面的感受和認知,練習生活,創設情境採用:

直觀演示法

設疑誘導法

操作發現法

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

説學法:

有效地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撥一撥、説一説、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動中,認識時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個環節: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誰能告訴老師,你每天早上是什麼時間起牀的?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們要是學習了看鐘表的方法,就能準確地掌握時間,科學地安排時間,做時間的主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時間單位:小時、分。(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認識鐘面。

(1)出示鐘面模型。

(2)引導觀察鐘面。

小組邊觀察,邊議論,你發現了什麼?

大格、小格、長針(分針)、短針(時針)

(3)觀察填空。

鐘面上一共有( )個大格。

每個大格分成( )個小格。

鐘面上一共有( )個小格。

2.認識時、分的關係

(1)童話故事:老師發現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有一雙會認時間的慧眼,還有一雙會寫時間的巧手,為此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作為獎勵。你們都聽説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輸得非常不服氣,於是它又約了小烏龜到周圍種着12棵樹的圓形運動上來比賽,大家猜一猜,這一次誰贏了?好,讓我們一起到比賽現場看一看。(課件演示在相同時間裏,小白兔跑了一圈,小烏龜只跑到第二棵樹下。)其實,在我們今天認識的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一直在進行着這樣的龜兔賽跑。(龜兔跑場景變成一個鐘面)

(2)小組合作:撥動鬧鐘的分針走一圈,認真觀察時針的變化,探究1時和60分的關係。

(3)課件動態演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的過程,驗證學生的結論。

【這一環節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迫切希望能揭開鐘面上“龜兔賽跑”的祕密,通過動手撥一撥終於發現了1時=60分,而課件的生動演示,既驗證了學生的發現,又使學生興趣盎然。】

3.感受1分鐘,進行愛惜時間的教育

(1)全班看動畫片,分小組活動,感受1分鐘的長短

1分鐘脈搏跳 次左右;1分鐘大約跳繩 下;小朋友1分鐘大約寫 個字,1分鐘可以背誦 古詩。

(2)談話:剛才的一分鐘已經過去了,還能再找回來嗎?時間是多麼的寶貴呀!提問:你想説些什麼?

那麼1小時能幹些什麼呢?回家後問問爸爸媽媽,他們1小時都能幹些什麼?

[意圖:看動畫片,讓學生切身體會一分鐘的長短,鞏固分的時間觀念,通過學生的談論與活動,讓學生感到1分鐘的時間雖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鐘。]

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1、學生互動撥鐘錶

學生出題,學生撥小鐘表

可以引導這些題目:5分鐘怎麼撥?10分鐘,23分鐘,3小時,6小時等時間。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思考,課件演示,填空。

一節課是( )分鐘,課間休息( )分鐘,再加上( )分鐘是1小時。

[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已經形成的時間觀念,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為下節課學習認識幾時幾分作鋪墊。]

四、小結評價,深化認識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知識,你有什麼收穫?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滿意嗎?填寫自我評價表。

[意圖:讓學生自己談體會,可以加深他們對時、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對自己課上的表現進行自我反省與評價,促進學生及時改進。]

板書設計力求知識性和間接性。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9

認識路線圖是蘇教版國標本教材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確定位置中的一個教學內容。在學習本課之前為學生已經認識了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八個方向,會用這些表示方向的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部分學生還曾在生活中見過,但通過課前調查發現他們對於路線圖並不瞭解。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在觀察公交車站牌、遊樂場路線圖、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路線圖,並會運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線。在情感態度方面,要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數學思考方面,要使學生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在實際場景中運用八個方位詞描述行走路線,教學難點是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運用意識,我對教材做了以下處理。

在新授環節,教材呈現的公園裏的四季亭、盆景園等場景是學生不熟悉的,我把公園平面圖換成學生喜愛又常去的遊樂場平面圖,喚起他們的生活經驗。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在歡快的音樂中展示一幅幅遊樂場里人們歡快遊玩的圖片,視覺和聽覺的強烈衝擊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注意,並以此很快引入新課。接着我藉助課件指導學生觀察平面圖,使學生了解要描述路線圖,就要知道遊玩景點、明確方向再確定路線,通過認識小明和小芳的遊玩路線幫助學生學會用八個方位詞描述路線。對於個別描述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藉助方向板描述方向。

在練習環節,我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路線圖對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直接意義和作用,我拍攝了汽車上的行車路線圖、街頭路牌分別添加在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5題的前面。同時,在試上中發現學生對於書上的城市平面圖沒有感受,因此我把這幅平面圖改成了學生熟悉的學校周圍情況平面圖,使學生體會到了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學得也會比較有興趣,也讓學生在模似情景中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對於生活中遇到的環形車問題,由於學生並不都具有這方面的乘車經驗,而僅根據教材中的簡單示意圖學生很難理解環形車的概念,因此我把這題融入第5題的城市地圖中。先讓學生觀察站牌,初步明白環形車的特點,再在地圖中演示行車路線,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和理解環形車概念。

新課標提倡學生學習中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本節課我努力為學生創造合作交流的機會。我採取了小組討論、同桌交流的學習形式。小組活動是在新授環節,學生初次學習描述小明遊玩路線時。小組交流的活動形式讓學生放鬆地暢所欲言,各人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體驗描述路線,學生在描述中相互補充,達到理解上的共識,並完善結論,再通過全班交流的形式尋找自己與他人在認識上差距。

在認識了公共汽車的路線圖後,我按排了同桌互相提問的教學環節,充分調學生已有的乘車經驗,學生的提問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如一個學生提出需要轉車的問題。個別學生對轉車有經驗,班上出現了兩種答案,這時我是引導者,點撥、引導學生選擇更合理的路線。通過這樣的提問和回答全班共享解決回答的策略,今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會自己解決了。

通過這節課學生學會了確定路線圖的方法,並學會在實際生活中制定合理的路線,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延伸到課外。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76頁例2,例3,“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2、教材分析:

“倍的認識”一節是在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後出現的。例2,是以三個小朋友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情境,根據2個4根,3個4根與1個4根的關係,引出“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例3,是引導學生用擺點子圖的方式,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為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繫,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善於動腦的學習習慣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探究能力,發展基本數學素養。

4、教學重點: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5、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圖片。

二、説教法:

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時,我主要採用引導談話、實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動手擺小棒和圖片,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初步建立“倍”的概念,進而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三、説學法:

1、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運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四、説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編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編排特點,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由於倍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節課創設情境,請3名女同學,6名男同學上台,誘導啟發,並説明: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這節課就來學習“倍的認識”。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熟悉感,為學生創設一種用數學眼光分析觀察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觀察課件中的3名小朋友,讓學生自己發現,引導得出:2個4根及3個4根。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後,再揭示“倍”的含義(3個4根也可以説成4的3倍)。接着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説一説,讓他們感到“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並體驗到它的含義與作用,真正理解“一個數的幾倍”具體描述的是什麼內容。

其次,課件出示例3,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擺圓,第一行擺2個圓,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4倍。這時,學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擺的圓必須有4個第一行那麼多,也就是4個2,所以要在第二行擺8個。學生腦海裏建立起“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的表象,並得出用乘法計算的結論。

最後,通過師生的拍手遊戲練習,將知識進一步抽象化,使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思路,為下節課的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拍手遊戲與畫一畫的練習。目的是鞏固新知,加深對“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達到融會貫通。

(四)全課小結,激勵評價。

讓學生暢談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和收穫,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

五、教學反思

1、數學生活化

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體驗相聯繫,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正是基於這一理念的指導,我設計了這一節課,不管是導入,還是用多種鼓勵形式,如拍手,並把鼓勵與新課結合起來,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靈活地變通教材,將生活融入教材,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2、數學活動化

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倍”是一個很抽象概念,讓學生通過擺一擺、説一説、拍一拍、畫一畫、猜一猜等多種活動,在活動中初步感知概念到逐步建立倍的概念,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