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92K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暑假閲讀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15篇)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1

莎士比亞説過:“生活裏沒有了書籍,就像沒有了陽光;智慧裏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折斷了翅膀。”列寧也曾説過:“書籍是巨大的力量。”“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的一句名言。不管怎麼説,這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現了書對人類的重要性。的確,書對人類真是太重要了。沉淪的人可能因一本好書而變得熱愛生活,心裏充滿仇恨的人可能因一本好書而變得無比關心他人,心胸狹窄的人可能因一本好書而變得心胸無比寬廣。作為我們國小生,更應多讀些有益的書籍,這樣不但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寫作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

高爾基説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對,書籍是知識的源頭,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書籍,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改造靈魂的工具,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讀書,能使人愉快,使人聰明,鼓舞人的思想感情去愛人類,愛和平。

書是有價的,但又是無價的。世上的書那麼多,價錢從幾元到幾千元,各不相同,可它們內存的知識是無價的天價難及的。書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了。

為了歷史的前進,社會的發展,人們渴求知識。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生產力。只有知識才能構成巨大的財富源泉,既使土地獲得豐收,又使文化繁榮昌盛。

努力讀書吧,它是知識的源泉。好讀書的人們,讓我們一起讀好書吧!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2

《森林報》是一本科普類書籍,也是前蘇聯著名作家維塔利·瓦連季諾維奇·比安基的代表作。

作者用輕快的筆調,以報刊的形式描寫了森林裏的動物、植物和人之間發生的事件。在書中,可以“看”到經驗豐富的老獵人;可以“聽到”麋鹿們打鬥時發出的巨響;可以“聞”到叢中爭奇鬥豔的鮮花芬芳的清香。

森林中,有愉快的節目,也有令人悲傷的災難。作者筆下的每一個故事,都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而且每個故事之中都藴含着一個關於動植物的`知識,如:為何嬌豔的鮮花會在開放時發出香氣;松鼠是如何在冬季前收集到食物來過冬的;如何分辨鳥類的腳印等等。

《森林報》與其他科普類讀物不同,作者並沒有像另外科普作家一樣死板的在書中每一章的標題上“提問題”,並在正文中用事例“解答”。而是在每一篇中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在故事中寫出一個個知識。幽默而又不失嚴謹,既是一本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是一部傑出的科學著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森林報》使我更加熱愛大自然,更加熟悉大自然,更加了解大自然,以後,我也要去探索這神祕的大自然!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3

週末在家無事可做,不知道做什麼。於是我只在網絡裏度過了時光,卻在四處遊蕩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最後,我在欣賞完舞曲後選擇了看書。讀書,那該如何選擇?真的有點難。選擇你感興趣的書。太長了,讀不完。沒有目標真的很讓人擔心。最後,我選了一本好書,100本中國名著,一生必讀。看它的大致序列,我也有一些體會。

我對讀書的理解是,可以給人注入新鮮血液,也可以靈活變通,增長各方面的知識。但是我從來沒有在閲讀的層面上思考過。看到這本書我才知道,讀書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被一本書讀了,也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要讀;第二,讀書只限於書本,為讀書而讀書;第三,讀書不侷限於書本,而是清理思想和新思想誕生的前奏。在與書籍相伴的閲讀與思考中,捕捉到稍縱即逝的思緒,體會到“生命有限但你知其不可限量”的意義,將生命的流逝與知識的積累連接起來,是如此的享受。

暑假閲讀體驗[第四部分]暑假期間,我讀了《小女孩金貝貝》這本書。我真的喜歡金貝貝。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了金貝貝。她是我,我是她。

金貝貝是一個可愛的女孩。她天真,浪漫,善良,充滿幻想。她是我們女生的代表。所有的小女孩都在她身上有所體現。我們經歷過她的經歷,或者即將經歷...

比如第一章《讀缺牙吧》,看完這一段,感覺好像給自己打了預防針。對缺牙吧有了初步的瞭解,甚至充滿了幻想和期待。因為我換牙晚,其他同學都已經換了牙,我的小牙還是那麼整齊結實。之前對換牙一無所知,以前還嘲笑那些心裏缺牙的'同學。但是看完這本書,我決定再也不嘲笑同學了,因為換牙是我們每個人長大後必須經歷的過程。我終於在暑假期間換了牙,但是我發現我不能像那樣把“風”讀成“砰”。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換了下牙而不是門牙?像金貝貝一樣,我把我掉的牙扔到了天上,哈哈,但是我沒有打中一個男孩的額頭!

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對兒童生活充滿了真實活潑的興趣,反映了金貝貝無憂無慮、陽光、善良、調皮、奔放的性格,以及他那天真正做的事,深深打動了我。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4

放暑假前,呂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幾本好書,其中有一本叫《單翼天使不孤單》。當我看見這本書的題目時,腦子裏便湧現出許多問題:什麼是“單翼天使”?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內容?……我再也抑制不了滿腦子的小問號,從網絡中搜索到這本書並把這本感人肺腑的書一口氣讀完。

哦!原來“單翼天使”就是失去父愛或母愛的孩子,隨着故事的發展,我也解開了腦子裏的謎團。

這本書講述的是:主人翁張小偉,他在大家眼裏是一名“優秀生”,但他原來是一位“單翼天使”,他的內心猶如一口深井,讓人琢磨不透,卻隱藏着傷心、孤獨和難言的苦衷。雖然他表面上也和“雙翼天使”一樣快樂,可內心裏卻有着揮之不去的憂傷。他十分怕再失去一隻翅膀,所以他的事事都按照他可以依靠的大人——媽媽的要求,謹慎地去做。只為了贏得媽媽的歡心。他在學校也十分用功,但也只為了討老師同學的歡心。

因為,他想用這些來撫平他那心靈上失去父愛的創傷。他想過逃避,想過哭泣。在反覆思量後,他選擇了勇敢面對,在這過程中,他漸漸地發現在周圍的同學中,還不止自己是“單翼天使”,他體會到了唯有給予和寬容才能為自己贏得温暖和愛,“單翼天使”們只有彼此擁抱着才能自由飛翔,擁有美好的`明天。

記得書裏的一句話:“父愛和母愛是一個孩子的雙翼,擁有雙翼的天使才能飛得高,飛得遠。”是啊,對任何孩子來説,失去父母親的愛,就像小鳥失去了翅膀。他們的身體也許是完整的,但心靈卻遭受了極大的創傷。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了前不久發生在我國四川省的“5·12”汶川大地震。

想想,8.0級啊!在短短的幾十秒間,地動山搖、山崩地裂,天地間飛沙走石。在那一瞬間有多少人失去了家園;在那一瞬間有多少人失去了兒女;在那一瞬間又有多少人成為了“單翼天使”甚至是“無翼天使”?我們多麼想為他們挽回失去的一切呀!可事實就是那樣的殘酷,天災就是那樣毫不留情。這短短的幾十秒鐘,卻徹徹底底地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這些孩子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張小偉一樣,被奪去了一隻或兩隻翅膀,成了“但翼天使”或“無翼天使”。可能命運真對他們不公,但是上帝卻格外眷顧了他們。在他們被奪去翅膀的同時,上帝也給他們送上了一份最特別的禮物——那就是生活的磨鍊,以及對人生的獨特體驗。同時,天災無情,但人有情,社會各界也從四面八方不斷地給予他們關懷和支持,在無形中給了他們一雙隱形的翅膀。

我相信,上帝在他們面前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為他們打開一扇窗户。雖然他們失去了翅膀,而且過早地嚐到了命運的苦澀,但如果他們不選擇沮喪墮落,而是選擇了用微笑去面對生活,迎接希望,他們也能像事故中的主人公張小偉也一樣,為自己贏得温暖和愛,也能彼此擁抱着飛翔,擁有美好的明天。

加油吧!讓我們學會愛,學會關心,學會寬容,彼此擁抱,互相幫助,共同邁向美好的明天!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5

四年級暑期,我看了一本叫《森林報》的書。《森林報》一共有四本,分別寫的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故事,每個季節寫一本書。我看的是《森林報》裏面的春季報,它讓我瞭解了很多不知道的知識,讓我更進一步走進大自然的奇妙世界,使我成長,使我快樂!

這本書寫的是春天。整本書寫的都是春天裏動物們的變化、大自然綠色植物的變化和各個地方發生的奇妙變化。比如:冬天野獸們找不到小動物吃就只好在窩裏睡覺,如熊。因為有大雪的保護,小動物們可以在森林裏自由的走動,有的小動物們會把毛“變”成雪一樣的`顏色,野獸們就找不到它們了。而一到春天,陽光燦爛,大雪融化,小動物們的毛就“變”成冬天前的顏色了。這時,野獸們就從窩裏走出來,它們已經睡了一個冬天了,個個飢腸轆轆,食慾大增,有的小動物們逃不出野獸們的“手掌心”,只能乖乖受死。大自然真是奇妙無窮呀!

每次看完一個小故事,我就覺得我成長了,我收穫了,獲得了更多的知識。每個小故事都讓我有很深很深的感觸,讓我久久地思考。一直到我看完這本書,我都深深的被大自然的神奇吸引着。我想,等我長大了,一定要進一步會探究大自然的美妙。

謝謝你!《森林報》,是你讓我走進了大自然,讓我收穫,讓我成長。謝謝你!《森林報》,為我打開大自然神奇的課本!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6

傍晚,在柔和的燈光下,我拿起書架上的一本《論語註疏》,隨着書頁的翻動,思緒像墨水滴落在生宣紙上,一點一點地打開......

孔子,一個光輝的人物,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思想。他的思想照亮了我們的歷史,用智慧指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論語》還是讀的,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人生感悟。

懂儒家的人一定會記得“中庸”這個詞。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兩個字會讓我們聯想到“懦弱”甚至“迂腐”。或者説,與封建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儒術維護統治有關。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也帶有非常明顯的儒家色彩。比如唐律中的“謀反”、“謀反”等“十惡不赦”,就包含了儒家的倫理原則。再加上中國尊聖尊經的文化傳統,逐漸讓我們產生了錯誤的認識。

記得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課上,老師簡單地用“中庸、適度、中性、適時”四個字概括了“中庸”。雖然只有八個字,但卻是孔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放生,可以填補天地之間的空間,可以覆蓋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為人之道;如果把它們聚集在一起,就可以藏在我們的心裏,時時指導我們的言行。

簡單理解“中庸”,就是“走中央之路,做平凡之事”。“中央大道”可以進一步引申為美好的道德。孔子告誡我們,要甘於做平凡的事,不要低估它們。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要有良好的分寸,不偏不倚,“沒有做錯什麼,就什麼都可以做”。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將能夠輕鬆做到這一點。最值得我們思考的是“處中”,這就要求我們時刻關注局勢,找到問題的關鍵,根據局勢進行有效的調整,有的放矢。

儒家思想的另一個閃光點是“仁”。“仁者愛人,仁也。”一個善良的.人首先要學會愛自己的同類,也就是關心身邊的人。那麼,我們如何去愛呢?孔子給了我們一個影響深遠的答案——“忠恕之道”。“忠”就是“你要挺起胸膛面對別人,你要成就別人”,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要在社會上站穩腳跟,請先幫助身邊的人站穩腳跟;想要自己開悟,首先要幫助身邊的人開悟。如果你不想接受,就不要用同樣的方式強加給別人。一方面,我們應該盡力而為;另一方面,也要推己及人。

如果用生活的語言來説,就是:真誠地對待你的親人、朋友和你身邊的其他人,盡你所能讓別人感受到你的真誠和善意,讓他們覺得你是一個值得信賴、善於交際的人。我們用愛換取別人的愛,我們用善良換取別人的善良。為什麼要用自己的仇恨和對別人的仇恨給自己製造障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很多事情,更容易原諒別人。“水清則無魚,人觀則無徒。”不要太在意某件事。如果你在這裏丟了,你可以在那裏得到它。不要總是在意自己的收穫和目標。當你幫助那些人實現目標的時候,你已經在為自己努力了,這本身就是一個雙贏的過程。一個寬廣的、充滿信任和友誼的人,會讓人生的路越走越寬。

一個人的心是光明的,他的世界就會有陽光;當一個人的內心黑暗時,他會在黑暗中退縮。請讓這些温暖而簡單的話語活在你的心裏,在你睏倦的時候,給自己找一條救贖之路。“山立,景止。”做人要高尚,走光明大道,生活要充實,周圍的人才會尊重你。當然,我們更能期盼的是做人的成功,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我們的言行中閃耀,來證明一個時代的輝煌!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7

暑假期間,在潤潤媽媽的推薦下,我認真的讀了《如何説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説》這本家教書,這本書幫助我們學會一種讓孩子聽話的神奇語言,這種愛的語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你的要求和忠告,本書的兩位作者,不僅是作家,國際的親子溝通專家,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他們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摸索出的這套語言是行之有效,的的確確能緩解所有年齡段的孩子與父母的緊張關係,結束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對抗,帶來父母和孩子的親密合作。我們作為老師,天天和孩子打交道,文中的溝通技巧對我也很有啟發,書中用了大量的圖片來説明做老師的在平常不知自覺中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也教了我們很多好的處理方式,讓孩子能接受的好方式。翻着書中的漫畫部分,一邊看一邊禁不住地感歎:怎麼會這樣呀?我也這麼做過,我也這麼説過。書中的很多案例,每一個細節,都是我們生活中所看到的`,完全就是好像在生活中指導我們,一步一步跟孩子怎麼樣交往,中間配有一些漫畫,漫畫特別生動,漫畫中的一個頁面告訴我們常用的一些錯誤方法;還有一面就是她建議的一些好的方法。

其實書中告訴我們的技巧更關鍵的是我們的態度。如果我們沒有真正和孩子產生共情,無論我們説什麼,在孩子眼裏都是虛偽的,都是想對他們進行操控。只有真正與孩子有情,才會打動孩子的內心。書中講到幫助孩子面對他們感受的四個技巧,那麼,在我們的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好好傾聽孩子,與他產生共情,就能有助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把孩子當作成人一樣來尊重,換位感受,體驗孩子的心情,孩子更容易和一個接納他們感受的成人溝通,而不是逼着他們作出解釋,老師厭惡的眼神、輕蔑的語調能很深地傷害到孩子,語言也是具有殺傷力的,也有時間延續性,所以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很注意自己對孩子的一言一行,這些技巧,都是在教我們如何對別人表示尊重。

通過閲讀這本書,能幫助我們以各種策略來應對在培養孩子過程中產生的挫折感;讓我們用充滿愛心的語言來管教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長。我們不可能要求自己每次都能對他人的感受做出準確的判斷,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雖然不一定每次都成功,但孩子能體會到我們的努力。

與孩子溝通,處理孩子的感受是一門藝術,作為老師除了跟孩子溝通之外還要善於總結。應該去了解哪些是對孩子有幫助的,哪些不是,哪些能激怒孩子,哪些能讓孩子得到安慰……沒有什麼更能代替自已的親身體會。我們總想給孩子一片藍天,心中卻總會騰起陰雲,閲讀《如何説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説》這本書,會慢慢稀釋我們的情緒,洗滌我們的心靈,這本書適合慢慢地去看,慢慢地去體會,在閲讀中我會用心品味,細細琢磨,在工作中我也將慢慢地學習,在學習中運用。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8

今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我是一個正能量的孩子》。正能量——我是一個需要正能量的孩子。這本書的標題立刻吸引了我。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也是我看得最認真的一本。

書中講述了霹靂正能量星球的鐘點工給一個叫劉永哲的小男孩傳遞正能量的故事。他是一個膽小、害羞、不愛説話的小男孩,沒有朋友,對自己沒有信心。這些“負能量”讓他感到很苦惱,但他又無法擺脱這些缺點。在女僕的`鼓勵和幫助下,永哲變得自信起來。他終於認識到,只要有理想,有信心,有毅力,有敢於挑戰的精神,這些正能量就會戰勝負能量。後來,正能量帶給他成功的喜悦和活潑開朗的性格,他成了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小男孩。

在書中,我被永哲的堅持所感動。我反思自己,雖然我是一個開朗的男生,喜歡錶達自己,喜歡交朋友。但是,我在學習中有很多“負能量”。我無法集中注意力,而且非常容易溜走。做作業也是我最煩的事情。他們都需要我用“正能量”打敗他們。我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努力改正,讓自己成為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小男孩。

讀完《愛迪生》這本書,我終於知道了愛迪生如何從一個低能兒變成發明家的感人故事。

愛迪生從小就充滿了好奇心,好奇到自己孵小雞,但這種好奇心在學校裏並不受老師們的青睞,甚至被老師們稱為低能兒和白痴,最後被趕出了學校。但是他很幸運有一個明智的母親。在她的鼓勵和幫助下,愛迪生開始了自學和實驗的生活。他博覽羣書,刻苦學習,一有空就跑到自己的地下室做實驗。他在實驗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他堅持下來了,甚至到了忘我的境界。憑着這種超人的毅力,他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科學難題,終於研製出了電燈、電話、留聲機、電報機和電唱機。他一生度過了84年,發明了20xx多項工程,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一位當之無愧的發明家。

看完這本書,我深受感動,非常佩服愛迪生。他的故事教會了我,一個人只要胸懷大志,持之以恆,不怕失敗,向着目標努力,珍惜每一分鐘,就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我一定要學習愛迪生的精神,相信自己,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9

在國慶假期,我看了一本書,叫——愛的教育。這本書的形式是一個國小生的寫作日子。彙集了他父親、母親、老師、同學的愛,形成了他愛的生活的感人畫面,帶給我們愛與美的享受。這本書沒有虛假的説教,沒有欺騙性的宗教宣傳,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口號。正是通過現實中愛情的故事,讓人覺得應該相親相愛,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別人,在緊急情況下寧願犧牲自己也要救別人。

有一個我討厭又喜歡的故事,就是掃煙囱的。它是關於一所女子學校的。放學後,女孩們高興地走在路上。突然,他們看到一個掃煙囱的人對着牆哭。原來他掃煙囱賺的錢都從褲子口袋的一個洞裏掉了出來。如果他不能還錢,他的'主人會狠狠地打他。每個人都同情他,給了他一些錢。

在所有的人當中,我最喜歡卡隆,因為他個子很高,很善良,可以隨時把自己的東西借給別人,並且愛幫助別人。看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愛等於空氣,無處不在。只有擁有愛的人才能擁有幸福。所以,我們都是幸福的人。如果你沒有愛,你的幸福就會失去。這本書真好看!就像空氣一樣,它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因為看不見,所以往往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離不開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劉光興翻譯《愛的教育》時是這樣説的:“沒有情感和愛的教育,就像一個沒有水的池塘。沒有水,就沒有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情是一場無止境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會很輕鬆。每天都會因為感受和學習新的東西而充實。於是,我想繼續走下去,甚至變得熱情起來,不在乎能堅持多久。此時,這種感覺已經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生活的愛。讀完《愛的教育》,我走進了作者阿姆裏克的生活,見證了他是如何學習、生活、戀愛的。感動之餘發現,愛情其實包含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10

今年假期,學校安排我們讀了一本書:《做一名優秀的老師》。翻開書,我被《教師專業發展的六大實踐》、《做一個快樂的老師》、《會育人的老師》、《會上課的老師》、《會寫作的老師》深深吸引...每個題目都讓我想盡快了解內容,於是靜下心來慢慢閲讀和品味。上次給老師看地圖感覺難度很大。有些地方我看了四五遍才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是,讀這本書,就像在聽一個滿腦子思想,極其擅長説話的朋友説話。這幾年一直在帶着激情讀,細語,諄諄教誨,推心置腹,簡單易懂。

可能是因為年齡的原因吧。最吸引我,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張專輯《做一個快樂的老師》。作者以輕鬆活潑的筆調和生動形象的語言,巧妙地融合了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理論,告訴我們如何調整自己的心理健康,學會做一個快樂的老師。比如“決定你幸福的不是你面對什麼,而是你面對它的方式決定你的幸福”。學會在陽光下思考,學會與人溝通,學會快樂地工作,學會快樂地生活,尤其是如何學會快樂地工作,對我的指導意義重大。作為一名老師,每天重複很多同樣的工作,備課、上課、做作業、輔導、考試,難免枯燥。但是,如果你把工作當成一門藝術來學習和追求,你會覺得生活是如此美好,工作是如此快樂!回顧我26年的`從教經歷,雖然羨慕一些職業如此光鮮舒適,也曾多次抱怨過工作的辛苦,但我從未離開過教學崗位,一直戰鬥在教學一線。原因是什麼?也是對教育的熱愛!耶!既然不能“選我所愛”,那就乾脆“愛我所選”,因為“教書是讓人類和自己變得更好的職業;它是一個不僅具有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價值,而且具有與生俱來的尊嚴和歡樂的職業。”在工作中學會承受冷遇,在工作中學會吃苦,學會創新,讓你體會到“工作是快樂的!”的內涵。從現在開始,我會一如既往的敬業無私,直到職業生涯結束,用自己的方式決定自己的幸福。

“肚子裏有詩有書”是xxx國小老師的語言。蘇姆林斯基説,“只有精神充沛的人才能成為幸福的人”。作為老師,除了適當的休閒和積極的運動,恐怕只有讀書能讓我最快樂,最充實。書上還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交談。人只有一輩子,但只有一輩子是不夠的。我們要在優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十次,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讀書讓我今天比昨天更聰明,今天更有同情心,今天更寬容,今天比昨天更有愛心。我的境界提高了,心胸開闊了,在快樂工作的同時快樂的生活。

這本書裏的一些精彩的語言,比如“對於一個老師來説,應該有兩個輪子來推動他的教育的發展,一個叫‘情感’,一個叫‘思維’。”尊重、信任、理解、陽光、空氣和水,這些是每個孩子精神生活所必需的,是一個孩子精神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的愛是露水,即使枯萎的心也能甦醒;老師的愛是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融化。”“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等等,我細細品味,反覆咀嚼,就像春風一樣。

總之,我很喜歡這本書,以後會認真讀下去,不斷吸取營養,促進自己的健康成長,提高自己的學歷。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11

利用假期我有幸拜讀了現代教育先行者陶繼新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陶繼新教育講演錄》一書。陶繼新老師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淵博的知識、豐厚的文學素養、詩化的語言、豐富翔實的資料以及對教育的一種憂患意識,深刻地闡述了讀書教學相得益彰,以及讀書對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重要影響,使老師們走向終生幸福的文化之旅。有幸福的教師,才有幸福的學生,有幸福的學生,才有一個民族幸福的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説,這本探討教師幸福人生達成的小書,有着厚重的意義。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它給了我很多啟示:作為一名教師,幸福感在哪裏?書中從三個方面詮釋瞭如何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打點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境界。我感觸尤為深刻的是第一部分,即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第一講《讀書: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第二講《讀書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講《誦讀內容:古今中外經典》;第四講《疏離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講《讀書教學相得益彰》;第六講《讀寫成為生命成長之雙翼》;第七講《讀書與思考同行》;第八講《經典誦讀的思考與行動》;第九講《終身幸福的文化之旅》。這九講圍繞三個問題展開,即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書?怎樣讀書?

教師首先應該是文化人,要做文化的擁有者和代言人。這是陶繼新先生在書中倡導的。以讀書來完善人格,以讀書來實現文化的儲備,以讀書來煥發生命的光彩。陶老師特別提到讀書的三個境界,“貴在堅持”、“形成習慣”、“達到審美”,當讀書不再是被迫的,而是生活必需和一種享受,我們就有了足夠寬闊的安頓心靈的廣闊空間和運用自如的智慧儲備,工作將是厚積薄發的激情釋放,生命中充滿了快慰與喜悦。如果我們能潛心讀書,豐富自己,提高自己,讓“文化不斷為你增值”,那你就會成為你所在單位的優秀分子,甚至是更大範圍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慮那些職稱啊,職務啊,調動啊等亂七八糟的事,還會有“更上一層樓”的快樂體悟。更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層有了經典滋養,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錢,就會永遠快樂。”這是從教師的生存必需來説的,教師離不開讀書。

教師應該讀什麼書?既然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那麼教師應該讀什麼書呢?陶老師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讀古今中外經典”。讀書應有所選擇,經典能不斷滋養人的精神和心靈;而非經典的書不但不能滋養生命,反而會損害和破壞已有的文化積澱,產生負面作用。所以讀書要“有舍有得”。捨棄那些三流的“下品”,選擇那些一流的“上品”。

教師已經從事了自己選擇的職業,完成了人生的基本定位。就應該以及“專”為主,努力在自己研究的範圍內做出成績。物理教師可以重點閲讀物理學家的經典著作;化學教師可以重點閲讀化學家的經典著作;生物教師可以重點閲讀生物學家的經典著作;而語文教師則比較適合閲讀文質兼美的作品,如《詩經》、《史記》、唐詩、宋詞、元典、四大名著……邊讀邊研究,常會在熟悉的地方找到新的風景的,只有做到深入思考,不斷探究,才會有常讀常新的感覺。如果教師還像學生那樣進行廣泛閲讀,除閲歷外,其它很多方面恐怕沒什麼優勢可言。

教師怎樣讀書?簡單地説,怎樣讀書就是讀書的方法和原則。我們要限度地提高我們讀書的質量和效率,就必須知道怎樣讀書。有的人會説讀書誰不會?我也曾這樣想,但現在看來,我們的讀書還真的存在着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否則你也讀了不少的書,怎麼效果並不明顯呢?並沒有從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質量呢?恐怕與讀書方法和原則把握不準不無關係吧。

首先讀書得與教學聯繫在一起。古人云“教學相長”,這學就包括讀書。我們很多教師在備課上花了很多時間,可效果並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師只關注教材文本與教參文本,“沒有超越教材和教參的屬於自己精神文化的東西”。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經驗,特級教師的教案我們原封不動地拿來,可課堂上卻往往捉襟見肘,破綻百出。什麼原因?就是我們本身的文化素養不夠,不能盡得其妙矣。而一個文化積澱很厚的教師,他也會看教材和教參,但“他更關注課外更大範圍的文化”。由於讀書他有了屬於自己的話語和思想,就能夠“旁徵博引,縱橫捭闔,進入教學如有神”的境界。無論是特級教師沈紅旗,於漪,還是教壇新星韓興娥,蘇靜都是把讀書與教學聯繫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養來滋養教學,從而使他們的教學也登堂入室。

其次讀書要和寫作結合起來。用陶老師的話説就是“讓讀寫成為生命成長之雙翼”。從某種意義上來説,讀寫是相互促進的。大量的閲讀能為寫作積累大量的素材,而時常練筆則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內化閲讀的內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閲讀更有品位,使寫作更有思想和深度第三教師要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讀書不能看熱鬧,要學會思考。陶老師認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閲讀主體和作者的心靈對話”。只有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讓閲讀深入我們的內心,滲入我們的靈魂和血液,這樣的閲讀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閲讀。

陶繼新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一書,深深地啟發和激勵着我,堅定了我與書終生為伴的信念。我將在“流淌着智慧的光華,搖曳着思想的要義”的經典文化中,不斷汲取營養,拓寬生命的維度,尋找生活的幸福。我想,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於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麼,我也會説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也會為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貢獻畢生的精力。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12

今年暑假,我懷着激動和興奮的心情,讀了教育家李鎮西的《做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閲歷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讀者。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讓我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老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時代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敢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的老師》一書,我不斷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後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最後,借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方向。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13

當我讀完《做一個不抱怨的老師》這本書時,我的心在顫抖。懈怠為我之前對工作的不滿;對學生的不滿感到憤怒;對別人的不滿憤憤不平。我覺得很後悔,很沮喪,很難過。但是這一天看完這本書,心裏好像釋然了很多。這本書就像一劑撫慰心靈的良藥。我會在以後的教育中用它的理論去實踐我的人生目標,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從中獲得樂趣。

俗話説“好工作不如好身材,好身材不如好心情。”的確,快樂的心情在工作和生活中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人整天總是悲傷壓抑。你的工作條件再好,職位再高,工資再多,都沒用。因為他們沒有好心情享受工作,自然會抱怨工作中的各種問題。老師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好的心情,怎麼向學生傳遞喜悦,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呢?

高爾基以前説過:“如果工作是歡樂的,那麼生活就是天堂;如果工作是強制性的,那麼生活就是地獄。”一個人之所以總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不是因為自己的工作真的很差,而是因為自己沒有用一個好的心情和一個細心的態度對待工作。

以前抱怨工作太累,一個星期的工作量都是滿滿的,然後帶班主任。我經常感到困惑,總是抱怨。雖然我盡力了,但還是做不到力所能及。總覺得學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策略不對,工作一變就變了。這個年級的學生剛打好基礎,就被轉到了另一個年級,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工作熱情一下子就熄滅了。抱怨不給自己機會,把這種負面情緒帶到了課堂上,讓我的工作變得不堪重負。此刻回想起來,覺得後怕。我怎麼會有這種想法?醒來的那一刻,心情簡單,工作踏實,不覺得累。我原來的熱情和快樂又回到了我的身邊。

不要抱怨學生,要找到他們的.閃光點。

經常聽到身邊的同事抱怨“某某同學太笨了,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懂。”“父母也説孩子聰明到可以犯傻。”“這班學生太笨了,教起來沒有成就感”等等。這是老師們經常抱怨的聲音。當然也表達了他們對學生的期望。但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人會對自己完全滿意。俗話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也許一個學生不會夢想自己的學習成績,但總有他閃光的一面。我們要善於發現和挖掘。比如學生熱愛勞動,就讓他擔任勞動委員,充分調動他的意圖,培養他的組織勞動潛力。某某擅長音體美,可以給他展現的機會。我相信任何一個學生都會在愛的教育下有所收穫,健康成長。

不要抱怨壓力,獲得前進的動力。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壓力是一把雙刃劍,要麼讓你全軍覆沒,要麼讓你一飛沖天。作為一名現代教師,關鍵在於不要抱怨壓力,而是要發現壓力,利用壓力,以更平靜的心態應對自己的生活,進而在生活中追求更高層次的發展。

也許我們會在工作中感受到很多壓力,不舒服,不滿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觀條件使我們頹廢悲觀。但是,我想説,人不是萬能的。世俗的慾望在影響着我們,所以老師不應該哀歎。我覺得應該更用心的教學生,去感受他們。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種財富。如果你用心的話,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快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刻關注持續喜悦的心情,做一個陽光的老師,一個不抱怨的老師。如果你買得起,放得下,你的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

與其抱怨,不如努力。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要時刻記住自己身上的沉重負擔,把抱怨的時間和心思花在提高自身素質上。讓我們從書中的例子中學習。以書中不抱怨的態度為行為準則;以書中改變抱怨的方法為理念,做一個不抱怨的實踐者。

看完這本書,我會繼續之前的做人態度。我會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做事,少抱怨。累了,舒展一下;困了,看着遠處的風景;累了,想想人生多完美,活着真好;累了,向家人傾訴內心的苦悶,讓倦怠隨風而去...

我們要正確應對各種壓力,用陽光的心情去緩解,用認認真真的人生態度去挑戰,讓我們的工作充滿挑戰,在這個三尺講台上,從自己開始創造精彩的人生。

如果你還有時間抱怨你的工作,那麼你就有時間把它做好。想要有所作為,就要拋棄一切抱怨,學會享受工作中的樂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讓正能量時刻圍繞着你。

從現在開始,努力做一個不抱怨,不抱怨孩子的錯誤,不抱怨家長,不抱怨自我選擇的老師!懷着一顆寬容的心,靜靜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14

《森林報》一開始聽這個名字時,我以為它是一份報紙,直到有四本精緻的書捧在我手裏時,我才知道這是一套書的名字。原來這是蘇聯作家維·比安基的代表作,以春、夏、秋、冬十二月為序,它描述了森林中的動植物在一年四季中五彩繽紛的生活。我先閲讀了《森林報》春,它向我講述了發生在春天的森林裏一點一滴。

在森林裏,兔子一生下就會跑,吃飽媽媽的'奶後就跑得無影無蹤,兔媽媽也跑得不知去向,兔媽媽們還有一種規矩,他們認為所有的兔孩子都是大家的孩子,不論兔媽媽在哪遇到一窩小兔,都會給他們餵奶……這本書還介紹了各種動物的巢、吃的食物和各種生活習性。你們知道不知道,這本書還有專門的通訊員呢,我們的通訊員時常和各地的獵人一起去打獵或者是發來電報説動物的動靜,比如:禿鼻烏鴉飛回來啦,就代表春天到來啦……作者把春季分為了一月、二月和三月,把一月稱為冬眠甦醒月,二月則稱為候鳥會鄉月,三月是春季的盛期——歌唱舞蹈月。本書主要講了:在森林裏,春天來了,動物們都醒了,麋鹿打羣架,候鳥大搬家,秧雞大徒步走過整個非洲……在報紙上看不到的東西這本書上全有。

暑假閲讀心得體會15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有幸拜讀了關老師的《憑什麼讓學生服你》這本書。看此書如同和一位長者交談,她娓娓道來,每一句話都那麼真誠。她不但令她的學生們佩服,也同樣令我心服口服。是呀,與其不斷地要求孩子這樣那樣,還不如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塊吸鐵石。全書通過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了一名普通教師,是如何用心,用腦,用情讓每一個或善感、或叛逆、或懵懂莽撞的孩子的心慢慢向她靠近的。

一、以身作則,提升人格魅力

“親其師,信其道”是説一個人只有在親近自己的師長時,才會相信、學習師長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在這裏關老師認為“親”不僅僅是親近,更多的是佩服和發自內心的崇拜,而真正能贏得學生佩服的是老師深刻的文化底藴和人格魅力。關老師用具體的事例講述了她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她可以在軍訓時陪孩子們一起淋雨;她帶領孩子們一起進行愛心捐助;她願意做學生的朋友,做班級的一員和學生們共同承擔集體責任,看到教室內的廢紙不是批評指責而是彎腰撿起來;她不僅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更關注他們的道德水平……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讓學生佩服。教師的人格魅力就體現在瑣碎的日常教學中,老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看在眼裏,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可能就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這就要求老師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莊重自己的儀表,注重言談舉止,豐富自己的知識,形成強烈的事業心和良好的責任感。只有老師的人格魅力提升了,在學生中的威信和號召力才會進一步提高。

二、用心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

時代在發展,傳統的批評、訓斥、管教已不再是靈丹妙藥,心靈上的溝通、理解和尊重才是孩子們更為需要的。我們總是會遷怒於“今天的孩子思想真複雜”但是這並不是孩子的錯,這是複雜的社會環境決定的。所以做為老師,我們有時候需要彎下身子去聽聽孩子的心聲,當心和心貼在一起的時候,心與心之間的冰霜也就被融化了。反思自己,我總是站在一個老師的角度去理所當然的給孩子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認為我是老師,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必須聽我的,但是收效甚微,這時我會覺得自己的良苦用心不被理解,會生氣、惱火,甚至演變為嚴厲的批評、指責,這樣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身軀高大,面目猙獰”學生就會服你嗎?關老師的書中用大量的例子告訴我,不是的,當我們把孩子當做是朋友,而不是管教的對象時,當我們真的能夠平靜的坐下來,認真傾聽孩子向我們傾訴他的困惑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的責罵時,當我們給孩子一個鼓勵的眼神而不是狠狠的責備時,孩子的心正在向我們靠近。

三、動腦思考,完善教育方式

教育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如果我們在愛和理解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方式方法,那我們就會得心應手,甚至樂在其中。

書中講到了很多故事,讀到一些故事的時候,真能觸動自己的心,在為故事中的老師機智幽默的對白,獨具匠心的設計,妙趣橫生的情鏡叫絕的時候,我也真正領悟到了一些實用的教育方式。每個孩子他的個性心理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面對不同的個體時需要因人而異。我很贊同關老師的的觀點:教育需要鼓勵,但一味的,盲目的鼓勵可能會讓學生陷入一種自我放縱。“失敗乃成功之母”“勝敗乃兵家常事”這些句子充滿了正能量,但是如果經常用這樣的方式來激勵一個屢戰屢敗的學生,會讓學生陷入一種“失敗乃成功之母”的自我麻痺之中,甚至陷入低谷,一味的鼓勵——無濟於事,一味的批評——更加叛逆。這時候需要我們使用一種“強刺激”,一針見血的指出學生的錯誤,嚴厲批評甚至直接否定,激發學生的內疚感,由此激發學生的動力。當然這種方法適用於那些心理素質比較強的孩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瞭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徵,對症下藥。

四、用愛滋潤,温暖孩子的心田

與教師的人格魅力、高明的教育方式相比,最容易進入孩子內心的可能就是老師的愛了。當我們盡我們所能去關心一個孩子,幫助一個孩子的時候,我想孩子是完全能感受到的。當我們能夠把每個孩子都放在眼裏,把孩子的喜怒哀樂記在心裏時,我想孩子會親近我們的。也許就是你幫他繫好散落的紅領巾的一個小舉動,在他生病時的幾句問候,課堂上的一句“真棒”,在他考試失敗時的幾句安慰,在他贏得短跑比賽時的一個擁抱,就會觸動他心中的漣漪,牽動他的心。孩子並不是鐵石心腸,心被捂熱了,他們自然也會用真情來回應。

做一塊吸鐵石吧,用“腦”去思考教育,提高自己的教育深度,用“心”去了解學生,給予他們平等與真誠,用“情”去温暖和滋潤還不夠茁壯的小苗,你的眼裏、心裏有了孩子,孩子自然會敬佩你,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