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阿Q正傳閲讀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5K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阿Q正傳閲讀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阿Q正傳閲讀心得

阿Q正傳閲讀心得1

這是是魯迅先生為數不多的小説之一,它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時期落後農民的共同特徵,而且概括了當時整個中國人的某些人性弱點,揭示了國民的劣根性。裏面出現的“阿Q精神”一直到現在都被人使用,來自嘲或是諷刺別人。

阿Q,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穀祠裏,只能靠給人家打短工來維持生計。在他身上,最顯著的特點是“精神勝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輕賤,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國民性。

阿Q從本質上來講,還是一個樸實、老實、勤勞的普通農民,但由於外界對他的嘲笑與輕視,使他不得不以另一種面貌生存。於是,為了使他微弱的自尊心得到保護,他便有了那病態的精神勝利法。那恐怕是一個弱者在那樣的社會上唯一保持尊嚴、努力苟活的一種最低級的生存方式。這或許怪不得阿Q,要怪只能怪他那微薄的的自尊這麼不合時宜的跑出來和他的生存底線爭地盤。可自尊有錯嗎?分明沒有。那怎麼辦?那就怪他所接觸的吳媽、趙太爺、錢太爺、舉人老爺,要麼就小D,可這又怎麼能怪呢?倘若這樣,不就把整個世界都怪了個遍嗎?所以最終或許只能怪當時的社會了,當時的統治者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對喪權辱國的形式,仍然自稱“天朝”,沉醉在“東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國文明“為全球所仰望”,這不也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出一轍嗎?在這樣的社會中,有阿Q這樣的人恐怕就不足為奇了,也沒準當時社會裏的每一個人都像阿Q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活在自己微薄的自尊中。沒錯,一定是這樣,怪不得他們會那麼熱衷於諷刺侮辱身邊的人,那麼喜歡看迫害革命黨人的殺頭,那麼小人得志的`去當看客。

在那樣一種社會裏,這一切便都可以解釋清了:有錢就是硬道理,有錢人就是可以不把別人當人看,就是可以隨意侮辱別人,甚至就連他們的同族、僕人都可以仗勢欺人。在那樣一種社會裏,有錢便是有了一切,連管土穀祠的老頭子都笑眯眯的,連酒館掌櫃都“疑而且敬”了,原來見面就躲的深閨裏的女人們都來央求他賣她們東西了。

在那樣一種社會裏,阿Q這樣的人物是可悲的,在偌大的社會中,他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地。然而阿Q這個形象,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説,《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

在那暗無天日的年代,不知何時興起了革命。而且這股革命的風暴竟然也刮到了未莊,刮到了阿Q的耳朵裏。阿Q對革命的實質內容一無所知,卻嚷嚷着要革命。但是,革命這杆大旗早已被一些頭上“帶尖角”的人給霸佔了。阿Q被所謂的自稱革命黨的人給拒之門外了。從未見過革命黨的阿Q既神往革命,時刻盼望着能參加革命,又害怕被當官的殺頭。

阿Q正傳閲讀心得2

上回説了阿Q既可氣還可恨又可笑,今天我讀了《阿Q正傳》的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

這章講了:阿Q剛從城裏回到未莊,卻一言不發。天快黑了。他穿着新棉襖,走進櫃枱,從腰間抓了一大把銅的和銀的,説,打酒來!阿Q給掌櫃説,他去城裏了。然後,全村人都知道了。他給白老爺幫忙。他似乎對城裏人不太滿意。阿Q開始表演殺革命黨,嚇得王胡和別人好幾天都不敢走近他身邊。阿Q從城裏帶回許多舊東西,鄒七嫂、趙太爺都想要,阿Q卻説“沒有、沒有,只剩門幕了”,他只好把門幕賣給了有權有勢的趙太爺。阿Q的態度讓秀才、鄒七嫂非常氣憤,然而,鄒七嫂將阿Q的可疑之點傳了出去,從此,村人對他的敬畏忽而變相了。

我最喜歡文中描寫阿Q吹噓、炫耀,不知羞恥地表演殺革命黨那一段了:“‘你們可看見過殺頭麼?’阿Q説‘咳,好看。殺革命黨。唉,好看,好看......’他搖了搖頭,將唾沫飛在正對面的趙司晨臉上。這一節,聽的人都凜然了。但阿Q又四面一看,忽然揚起右手,照着伸長脖子聽的出神的王胡的.後項窩上直劈下去道:‘嚓!’王胡嚇了一跳,同時電光石火似地趕快縮回了頭,而聽的人悚然而且欣然了。從此,王胡和其他的人再也不敢走近阿Q身邊了。”因為作者用不同的手法把這一段寫的淋漓精緻,讓人讀了還想再讀一遍,還把阿Q的炫耀、自作聰明寫了出來,所以我喜歡這一段。我想:阿Q不知道革命黨是幫窮人解除困難,是讓受壓迫的農民能夠解放出來,能有更好的生存環境而慘遭殺害的吧!我真為阿Q的無知而感到氣憤、也深深為當時民眾的愚昧而感到難過!這一段也充分説明了當時的革命者脱離了人民羣眾,革命思想不能為民眾真正所理解,生活在最低層的、受

壓迫的、沒有進過城的農民以能看到殺害革命黨為榮,並深深理解了魯迅先生當時的哀痛與喚醒民眾的強烈心聲!

阿Q正傳閲讀心得3

《阿Q正傳》是著名作家魯迅先生寫的,其中插圖更是好玩,插圖由豐子愷繪,《阿Q正傳》的主人公是阿Q,他的原名阿Quei。

阿Q及可悲、可憐、看不起人等特點融於他一身。他好玩:當別人打他時,別人捏着他的.黃辮子往牆上撞,雖然在形式上輸了,但他心裏想的卻是“兒子打老子,現在的世界真不象樣”,於是就得意地走了,第二天打他的人知道了他説兒子打老子,又去找他算帳説:“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家禽”,又打了一陣子,阿Q又説:“我是豸蟲,別打了,我是豸蟲!”“是豸蟲也不行!”他可憐:他被誤認為是盜賊被殺了時我覺得他很可憐。他看不起王胡,但他找出來的蝨子沒有王胡多,咬起來沒有王胡的響,就不服氣,要跟他打架,打又打不過他。

這篇小説反應當時社會的人太愚昧無知,沒有覺醒,不能起來革命。

阿Q正傳閲讀心得4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記述了流浪僱農阿Q的故事。

小説重點描寫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遇到家鄉有錢有勢的趙太爺,他認為“我的兒子將來比較闊的多”;被人打了,他便想象是被自己“兒子”打了,覺得世界沒了倫理;進城回來後,他一面譏笑鄉下人見識短,一面又鄙薄城裏人的習慣“可笑”……他以上的`種種做法,僅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作者通過“精神勝利法”揭示了當時中國國民的普遍特徵,批判了這種自我麻醉、逃避現實的病態心理。

阿Q嚮往革命卻不明不白地被槍斃的結局,表達了作者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總結:不徹底,即只推翻了封建王朝而並未引發底層人民思想上的覺悟。

《阿Q正傳》用誇張、怪誕的手法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現象,並通過阿Q這個典型形象進行了強烈的批判,意在“喚醒舊中國的無數麻木的中國人的靈魂”。

阿Q正傳閲讀心得5

初讀《阿Q正傳》,只是覺着阿Q的無知、猥瑣、麻木、欺小凌弱的小人嘴臉令人可憎;再讀《阿Q正傳》時,卻覺得在阿Q身上很能發現一些國人縮影;深讀《阿Q正傳》以後,越發覺得阿Q簡直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中國人的精神面貌的寫照。仔細的觀察國人在現實生活中對待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的表現和思維方式,我有了一個令人驚訝發現:一個阿Q倒下了,數億個阿Q站起來了……

小説中對阿Q的藝術表現,成了現在國人的對待社會現象、迴避現實的立場和態度。時局對阿Q們的影響頗大,時局如發生了變化,他們的思想也會發生劇烈的變化。起初他們認為改革便是造反,造反便是與自己為難,影響自己目前能維持的生活現狀,所以一向是“深惡而痛絕之”的。當改革取得一定的成就,他又盲目地相信改革會改變自己的命運的,繼而堅決地擁護改革的主張,並誓做改革潮流的先鋒官,繼而產生了要在政治、經濟以及女人問題上獲得翻身的一系列“改革思想”。

當改革形勢遇到阻礙和挫折的時候,權利仍然被“原官”把持,阿Q們就變得“很容易鬧脾氣”,“總覺得自己太失意”,特別是當阿Q到靜修庵去革命碰了釘子,去“結識”假洋鬼子遭到了挫折以後,其情緒更是一落千丈,覺得“他所有的抱負、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筆勾銷了”。甚至由憂愁轉為惱怒,產生了一種強烈而奇特的`報復心理。生動而形象地刻畫了阿Q迫切的想利用“革命”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狀況而又始終不覺悟這一投機趨利的基本性格特點。

現實生活中的另一羣阿Q式人物,也同樣因時局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心態。在改革形勢高漲時,他們一方面感到惶恐不安,一方面機關算盡,施展陰謀,或討好自認為是改革派的阿Q,或相互勾結投機改革。

阿Q正傳閲讀心得6

在魯迅先生的所有著作中,《阿Q正傳》可堪稱他的代表作,它因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依靠精神勝利法而賴以謀生的悲劇性小人物阿Q的典型而受到國內外的廣泛讚譽。《阿Q正傳》之所以使人印象深刻,主要是因為魯迅通過對阿Q形象的塑造概括了“精神勝利法”這一腐蝕整個中華民族的嚴重痼疾,魯迅曾多次講到他創作《阿Q正傳》是為了通過對阿Q藝術形象的塑造,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的國人的魂靈來,要畫出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暴露國民的弱點,從而引起療救的注意來改造國民性。《阿Q正傳》在表述的層面上看是在為一個地位卑微的小人物立傳,其實是想通過塑造這一人物形象,把他的影響和悲劇折射到每一箇中國人的.身上,暴露當時國民的弱點。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的時期,從鄉土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化,阿Q作為鄉土人物的一個代表,這樣一箇舊人物的命運註定是悲劇的。

阿Q自認為是個有過進城經歷的人,但他仍“很鄙薄城裏人,譬如用三尺三寸寬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莊人叫‘長凳’,他也叫‘長凳’,城裏人卻叫‘條凳’”、“油煎大頭魚,未莊都加上半寸長的葱葉,城裏卻加上切細的葱絲”,在阿Q看來,這些都是錯的、可笑的。顯然,在阿Q的對城裏人的態度和看法中也顯現了當時封閉保守的鄉下人對熱情奔放的城市人的感覺,他代表了鄉土人物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對城市生活的一種批判、否定和拒斥,也表現了城鄉之間對立、隔膜的社會病態。像這樣的阿Q,我想就算是在現代社會裏,甚至在以後的社會裏,都一直存在着。封建思想影響着我們兩千多年,早已根深蒂固,哪裏是現代這麼短的一朝一夕能徹底消除的呢?現代的城鄉經濟差距、思想隔閡仍廣泛存在不説;就如今科技發展如此迅猛,城鄉差距不斷拉大的趨勢下,未來的城鄉隔閡就算不會隨之越拉越大,也不會徹底破除。在鄉下人看來,越來越開放的城市人是阿Q;在城市人看來,依然那麼保守的鄉下人,更是阿Q。

更甚,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阿Q要心安理得地活着,精神勝利法便成了他唯一能自我保護的武器,同時也是很多人的自欺欺人的武器。精神勝利法使阿Q能夠遊刃有餘地應付一切現實中的侮辱和悲哀,是他能夠安心逃避現實的橋樑,魯迅先生就是通過對阿Q行狀的具體描繪來表達他對這種國民劣根性的諷刺。阿Q的自尊到了自負自傲的地步,所有未莊人都不在他的眼裏,總是那一句“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當別人拿他頭上的癩瘡奚落他時,他便報復以“你還不配”,彷彿在頭上的是一種高尚的光榮的癩頭瘡,並非平常的癩頭瘡;這樣的行為,在現代也並不少見,人們總是喜歡以這樣一種自我安慰式來説服和掩飾自己。當有人揪住他的黃辮子要他自己説是人打時,他就承認是“打蟲”。

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並由“第一個”聯想到“狀元不也是‘第一個’麼?”,把自己與狀元等同起來,從而蔑視對方;當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他就想着“告一狀”,使他被“抓進縣裏去殺頭”,從而在精神上獲勝,永遠都能在遭受屈辱之後,千方百計把他認為最光榮或最權威的事物與自己掛上鈎,從而在精神上戰勝對方,獲得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虛榮到只能在自我吹噓中企圖獲得自尊心的滿足,在幻想的王國中企圖忘卻現實的屈辱。

把別人的打當成是兒子的打,在自輕自賤中,來化解現實的侮辱和痛苦。以至於當阿Q死到臨頭時,竟還在為畫不好一個圓圈而苦惱,然後再尋求在精神勝利法中釋然,仍在飄飄然地做着精神勝利的妄想,仍然執迷不悟。作者就是這樣以一種諷刺和幽默的手法和悲喜交融的形式,刻畫出阿Q命運的悲劇,指出阿Q精神勝利法的愚昧和荒唐,批判阿Q的精神弱點,尖鋭地諷刺精神勝利法對人民的毒害,對國民麻木的精神狀態的悲憤痛切,向黑暗的社會提出嚴正的抗議,從而引起人們療救這一精神弱點的注意。

阿Q正傳閲讀心得7

在暑假中,我閲讀了魯迅先生的唯一一篇中篇小説《阿Q正傳》,讀完後我對中國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阿Q正傳》講述了阿Q在舊中國的社會背景下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蝕,在生活中採用“精神勝利法”自欺欺人,最終由中興走向末路的過程。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魯迅先生這篇小説重點描述的內容,所謂“精神勝利法”,就是像阿Q這樣不願承認自己落後與被奴隸的事實而深醉於自己虛偽的自尊中,或是向更弱者宣泄自己失敗的憤怒,以此來尋求那精神世界裏的安慰。這樣的“精神勝利法”,只會讓阿Q甘於被奴隸,最後自己害了自己,在幻想中走向了末路。

阿Q的“精神勝利法”魯迅先生把它具體的表現在了《優勝記略》和《續優勝記略》中。比如阿Q被別人打了,他卻説是“兒子打老子”;他自己並不是趙家的人,卻在趙太爺的兒子進秀才時對別人説自己與趙太爺是本家;他打不過比他強壯的人,就去欺負比他弱小的小尼姑。諸如這些事後,就再也沒有人願找阿Q去做工,阿Q的生活也就越過越糟,接着因為趙家搶劫事件被審,後就被軍隊拉到街上游行,最後在一聲槍響中全身迸散了。

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實代表了在舊中國的背景下那些和阿Q一樣被奴隸、被壓迫的人民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蝕而自暴自棄、自欺欺人的社會風氣。他們並不真正的為改變自己沒落的生活狀態而付出努力,只是在虛擬的精神世界裏尋求滿足,魯迅先生也借這篇小説希望喚醒沉睡的民眾拯救這個畸形的社會,同時指出了辛亥革命沒有真正改變人民的思想的缺陷。在我看來,那時的中國無疑是落後而屈辱的,無數像阿Q這樣被壓迫的人民只能在虛擬的精神世界中尋找滿足,但也有許多像魯迅先生這樣的英雄們未曾放棄,一直在努力,努力尋找可以改變中國沒落景象的方法,併為此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也正是因為有他們,今天的中國才能更自信地屹立於世界之林。那時的中國魂,我認為就是像魯迅先生這樣擁有“政治遠見”“鬥爭精神”“犧牲精神”的民族英雄們永不放棄、敢於犧牲的品質。

看完《阿Q正傳》,我想起了近來一部讓我感受到了今天的中國強大的中國魂的電影《戰狼2》,在這部電影中出現的一些情節無不讓我感受到了日益強大的.中國力量。比如那些叛軍肆意屠殺非洲民眾,卻不敢殺中國人,就是因為中國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他們奪取政權要取得中國的允許;在中國同胞捲入到非洲國家的內戰中時,總有一羣袖章上繡着五星紅旗的維和官兵保護着中國羣眾的安全,中國也第一時間派出了軍艦接中國公民回國;當中國人的車經過交戰區時,看到了中國國旗立即停止交戰,護送中國車隊離開交戰區。這部電影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生於一個強大而和平的國家是一個多麼幸運的事,也讓我理解了今天的中國的中國魂就是熱愛和平、團結統一。

中國魂是一個國家的最本質的特徵,它在不同的時期有着不同的表現形式,作為一箇中國人,我為我的國家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阿Q正傳閲讀心得8

阿Q雖説很自尊,但他也像其他農民一樣,不能脱俗,喜歡欺侮婦女,認為“女人是禍水”,儘管四處流浪,沒有固定的住所,可也想傳宗接代。因為調戲趙家的吳媽而找不到工作,餓得他除了褲子都賣了,被迫去了城裏。

阿Q經常被人欺負。有一回,他被別人欺負了,看見一個小尼姑,就拿她來出氣,説了一些很粗魯的話,別人都鼓掌。他以為是別人為他喝彩,實際上是別人在譏笑他的'無知與愚昧,更反映了他不敢面對現實的性格特點。

魯迅先生是借阿Q這個人物的性格,反映了舊中國病態社會人們的病苦,和對舊社會的批判。像阿Q這樣的人物現在還有,也許你就是。20__年奧運會馬上開幕了,我們應該三省吾身,杜絕阿Q現象,為奧運,為中國樹立新風!

阿Q正傳閲讀心得9

寒假裏,為了豐富我的知識,我到書店借了一本《阿Q正傳》來讀,裏面生動有趣的情節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

《阿Q正傳》是20____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説。它以辛亥革命前後的農村小鎮未莊為背景,塑造了一個以“精神勝利法”為主要特徵的流浪漢阿Q,描畫出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嚴重戕害的國人的魂靈。

讀完這篇小説,我深受感動。我認為阿Q是個可憐的人,因為,他總是受盡欺凌。例如,有一次他喝了兩碗黃酒,便説自己是姓趙的,和趙太爺原來是本家,結果第二天就被趙太爺罵了一頓,還被打了。看到這裏,我想起了魯迅先生説的.一句話,“他未必姓趙,即使真姓趙,有趙太爺在這裏,也不該如此胡説”。我在想,如果阿Q真的是姓趙的呢?為什麼趙太爺可以姓趙,而阿Q卻不能姓趙呢?只不過是個姓氏而已。這或許是與貧富有關吧,趙太爺是有錢人家,而阿Q只是個給人打散工的農民,是個下等人。別人根本不尊重他,在這種生活中,他只能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己騙自己,例如,有一次,他被別人打,他就自我安慰説:“是兒子打老子。”還有勝利感呢!

《阿Q正傳》這部小説十分的短,但卻表現出當時舊社會的弊處和人性的善良與醜惡,是當時民眾痛苦生活的縮影,我喜歡這部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