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人生閲讀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9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閲讀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閲讀心得

人生閲讀心得1

《人生》以它所描繪出的濃厚的鄉土氣息、逼真的生活畫面、活生生的人情世態以及主人公對理想、愛情的追求,贏得了眾多讀者的喜愛,尤其是男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令人回味不已。

故事中的高加林,他有自己的理想、感情和人生觀,他不願像他的父輩們那樣,為了温飽一輩子廝守匍匐在黃土地上,他有知識、有文化,他要發揮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渴求一種新的人生。就這點來説,高加林具有新一代青年的思想和氣質——創造、開拓、不滿足於現狀。然而,高加林的種種努力並沒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反倒被現實給“嘲弄”了:在那個偏遠的小山村裏,他的民辦教師地位被無端擠掉,唯一能夠顯山露水的機會被剝奪了,他痛苦、傷心、憤懣。新一代農村青年形象的高加林,與高家莊這個落後、愚昧、閉塞的小山村是格格不入的。因此,高加林進城的心理成為必然。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終於踏進了城裏,來到了一個嶄新的天地,一個能讓他施展才幹,盡情揮灑才華的天地;生活的召喚,理想的憧憬,使他幹勁十足。深夜搶險救災,不顧疲勞連夜改寫報道,他切實為自己的人生奮鬥着,拼搏着。

高加林那蔑視世俗、自強不息的闖勁和幹勁讓人感動。然而他也有自身的弱點,當他看到家鄉貧窮、愚昧、落後的一面時,不但沒有想方設法去改變家鄉的現實,反而選擇了逃避現實。他認為,擺脱了家鄉小山村的羈絆,到外面的世界就可以一顯身手了,可正是由於他的這種軟弱自私,才致使他走過了一段遺憾的人生。

故事中的另一個容易爭論的問題,就是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糾葛。有人認為高加林是現代生活中的“陳世美”,而我卻不這樣看,我認為他們的分手是現實的必然。現代青年對愛情的追求,大多是以志同道合、有共同語言為基礎。劉巧珍雖然有中國農村婦女的傳統美德,温柔善良、勤勞賢惠、通情達理,而且長得俏麗,然而她缺乏知識、沒有文化,與高加林少有共同言語,更談不上志同道合,他們的愛情沒有堅實的基礎,是不牢固的,所以在愛情和事業的選擇上,高加林選擇了後者,這是必然的;而後來高加林和黃亞萍分手後,家鄉那個曾為他愛至痴狂卻又被他拋棄的姑娘巧珍也另嫁了——在這雙重打擊下,高加林幾乎崩潰了,他揹着鋪蓋卷,灰心喪氣、滿腹辛酸地回到家鄉。

山依舊,水依舊,橋還是那座橋,一樣的景,兩樣的情,一曲《叫聲哥哥,你快回來》蕩氣迴腸,令人肝腸寸斷,得到的失去了,失去的卻永遠不能再得到,那悲痛的哭聲,傾訴了高加林多少的委屈,懊悔和辛酸啊!此時,一條彎曲的路在他腳下延伸,這是一條漫漫的人生路啊!他該怎樣去走呢?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我們該怎樣留下自己的腳印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深思,都要嚴肅對待的問題。

人生閲讀心得2

也許是因自己生活的經歷還少,大二的時候,第一次讀路遙的書《平凡的世界》,只是感到他寫的是那樣的樸實,一幅幅鄉野山村的場面如同身臨其境,跟隨人物的悲歡離合感慨世事無常,卻不曾如此感同身受。《人生》讓我百感交集,不只是同情各個人物的崎嶇的經歷和結局,也提醒了我不要遠離了自己的根!有人説人生如戲,而我卻覺得人生如夢。

因為樸實,所以熟悉。《人生》讓我感到的分明是自己生活中的事。對於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的我來説有着更加深切的感受,小説里人物命運和我們這些農村孩子何其相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的兒子高加林,生活似乎跟他開了個玩笑,由於社會的不公,為了生活,昔日為人師的他要提上籃子到集市上叫賣。然而“一切毫無辦法,嚴峻的生活把他趕上了這條塵土飛揚的路。”當他狠狠嚥了口唾沫,閉上眼怪叫一聲:“白蒸饃哎——”時,我感到自己清清楚楚的聽到了在耳邊不斷迴響,那一刻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他的難看、悲哀。我想起我的爸媽,在集市上為了一毛兩毛錢而和攤主討價還價,為的就是多省下些錢不讓我們姊妹在外受委屈。“生活的變化真如同春夏秋冬;一寒一暑,差別甚遠!三年前這樣的夜晚,他或者在明亮温馨的教室裏讀書;或者在電影院散場的人羣裏,和同學們説説笑笑走向學校。現在,他卻拉着茅糞桶,東避西躲,鬼鬼祟祟,像一個夜遊鬼一樣。”

人生,常常都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他比別人付出更多,

釀下的苦果。不論何時,人都不能丟掉了自己的根本:“是的,現實是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一時的絢麗或許激動人心,卻比不上一生平平淡淡的幸福。“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柳青

希望這段話能啟發我們的人生,在未來的生活裏,我們也會遇到許多的岔道口。我們在保持生活熱情的時候,真的要增加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高加林的人生像一場夢,夢裏詮釋了人生。人生就是一個未知數,不要計較得失,所謂捨得:有舍才有得,舍即是得。努力過奮鬥過,結果還是那麼重要,不懈追求的過程就不精彩嗎?讓一切隨性吧,保留朝氣蓬勃的激情,保持理智清晰地頭腦,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自己源自內心最真誠的印記,或許遺憾,卻不懊悔;即使曲折,也要不懈的堅持,走出自己別樣的幸福:堅強、豁達。

人生閲讀心得3

是我從舊書店買回來後看完的第一本小説,買回的時間經歷了幾個月,由於自己的懶惰,拖沓到現在才看完。

本人看書有一個習慣,在小説看到一兩章後就會先去看看結局怎樣。名著類的書籍從開始就已帶上了悲劇色彩,現實主義的文學沒有那麼多歡樂。我不得不承認,這類小説並不是自己的閲讀偏好,這些也都是逼迫自己看下去,淺淺帶過,囫圇吞棗般。閒暇之餘更願意看些沒有營養的快閲讀文章和狗血小説。

聽到路遙這個名字,首先想到的是《平凡的世界》,之前在學校圖書館看到過這部小説,無論精裝、平裝還是怎麼樣的印刷,都是三冊,怎樣都改變不了的厚度。對於強迫自己閲讀的人來説,這並不是一個理想的閲讀長度,之後畢業了在舊書店再看見路遙,便是這本《人生》。

從市面上的通俗小説的角度來看,這並不是一個好結局。巧珍應該會等着高加林,在高加林再次被下放到農村時,重新與他複合。或者高加林從此走出縣城,與黃亞萍就此落地大城市,巧珍成為他過去的一筆。小説從高加林的角度出發,那麼理應考慮高加林作為“主角”的下場,可這畢竟不是市面上的通俗小説。

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高加林為了前途與巧珍分手,和黃亞萍在一起並沒有什麼錯。從他讀書認字的那一刻起,他與巧珍的精神世界就已經不在同一個階層,他對文學侃侃而談,但巧珍只知家長裏短,在高加林進入縣城當上記者的那一刻起,與巧珍之間的距離便已加寬。即使他內心對巧珍還依然存在着豐沛的情感,但這些情感反而更讓他煎熬。如果他是一個足夠自私的人,那在黃亞萍提出邀請讓他去南京時就不會如此備受良心上的折磨,跑到橋洞下痛哭。橋洞下的痛哭,與黃亞萍相處時內心不時出現的停頓,更加體現了他是一個矛盾的人,但前途與情感的選擇,他最終還是牽起了黃亞萍的手。

被下放到農村後,巧珍這時已經成為別人的妻子,但巧珍還是去請求高明樓讓給高加林繼續擔任教學老師。這更體現了巧珍的善良與真誠,與高加林形成明顯對比,就像順德老漢説的那樣:“你丟失了一個金子”。

印象最深刻的話是:“不要抱怨生活,生活是公平的,你應該抱怨自己”是啊,每個人都處在相似的環境裏,有些人成為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樣子,而有些人一直這般碌碌無為。抱怨環境嗎?那為何同樣的環境,人卻百態?終究生活着的是自己。

我們都不是什麼高尚的人,很難在前途與愛情裏做出最好的選擇,如果是身邊的人,在面臨選擇時,我們也很難勸解他,不要放棄那個赤忱的心,對你赤城的人。

人生往往有許多選擇路口,並不能保證每一次選擇都是正確的,錯過的、未踏出那一步的、漸行漸遠的,最終是否會後悔?停留在原地也是一種選擇。在沒有做出那一步之前,一切都是空白。伸手觸碰得到的只管向前走就是了,而碰不到的,那是虛妄。

小説最終章上寫着並非結局,那最終的結局該是怎樣,想要繼續看下去。

人生閲讀心得4

這本書的封面上寫着,“馬雲説: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就篇幅來説來説這本書比《平凡的世界》薄很多,《人生》講述了高加林離職教師崗位當了農民,又離開農村當了記者,因為某些原因被開除又回了農村當了農民,高加林分別跟劉巧珍以及黃亞萍的愛情故事是一個亮點,儘管故事很坎坷,但不足以改變一個人,命運落在誰身上誰都一樣承受,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的給自己增添傷痕,當記者的時候發揮自己的才能認真去幹,當農民也一樣賣力氣拉鋤頭,只要活着一切都挺很美好,有些打擊不必放在眼裏,失去的再也回不來,只要活着就可以創造更美的明天。另外不得不説的是劉巧珍,高加林對她的背叛是個致命的打擊,讓人欣慰的是巧珍並沒有尋短見也沒有發瘋,而是更加堅強的活着,一場打擊沒有把人擊垮,就一定能把人變得更加強大,這個姑娘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熱愛世界的一切,面對高加林無情的背叛她強忍住眼淚頭也不回的踏車而去,對高加林來説失去的再也回不來,他和黃亞萍憧憬的生活像是那美麗的彩虹,他卻偏偏看成是橋,那麼好看卻又靠不住,命運就是這麼無常,仔細想想現實生活何嘗不是這樣?這就是我讀《人生》的感悟,是一個很普通的故事,很多人可能都會有類似。我記住了幾句不錯的話,1我要把所有最苦的都嚐個遍,以後遇到苦就不怕了。2金花配銀花,西葫蘆配南瓜,我是個農民你也是農民那不正合適嗎,雖然我沒什麼文化,但我心眼也不傻,我們結了婚一起下地幹活,日子肯定能過好。3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

“爺爺,我心裏難過。你先別説這了。我現在也知道,我本來已經得到了金子,但像土圪塔一樣扔了。我現在覺得活着實在沒意思,真想死。”

“胡説!”德順爺爺一下子站起來,“你才二十四歲,怎麼能有這些混賬想法?如果按你這麼説,我早該死了!我,快七十歲的孤老頭子,無兒無女,一輩子光棍一條。但我還天天心裏熱騰騰的,想多活它幾年!別説你還是個嫩娃娃哩!我雖然沒有妻室兒女,但覺得活着總還是有意思的。我愛過,也痛苦過,我用這兩隻手勞動過,種過五穀,栽過樹,修過路,,,這些難道也不是活得有意思嗎?拿你們年輕人的詞説叫幸福。幸福!你小子不知道,我把我樹上的果子摘下來分給村裏的娃娃們,我心裏可有多幸福,不是麼,你小時候也吃過我的多少果子啊!你小子還不知道,我栽下一棵樹,心裏就想,我死了,後世人在那樹上摘着吃果子,他們就會説,這是以前村裏光棍老漢德順爺爺種下的.”

人生閲讀心得5

讀了路遙的《人生》,主題思想與《平凡的世界》相似,是一部描述農村生活的和人物的小説。講了主人公高加林,戲劇性的起起落落,大學聯考落榜到當民辦教師,後被村幹部兒子頂下來,又做了農民,在他感覺最苦悶痛苦的時候,善良、美麗的姑娘巧珍來到他身邊,用她熱烈、細膩、純真的愛情,給高加林了一段美好的日子。那段農村愛情情節的描寫。在我的腦海中也形成一個美好的田園風景畫,一幅是他們一起從城鎮沿着鄉村的小路,推着自行車回家。一幅是巧珍站在樹下,遙相看着田坎下的高加林,還有最美的,竟然是,老叔、高加林和巧珍趁着月色拉着兩個糞車進城去掏糞的場景。那個時候,兩個熱戀的青年和一個心中藏着一段愛情故事的老人。在田野的月色下,構成美好的畫面。

我的童年是在農村生活,所以。對於路遙描述的這些人物和場景,除了故事的情節,更有一種童年場景的回憶。在我的記憶中是一種美好的回憶。常讓我感到,幸福,不僅僅是在你得到了什麼,擁有了什麼,而是你用心的愛,並感受着別人對你的愛。

之後命運的轉折,高加林從有了機會到縣城工作。立刻他的才華得到完美的展示。做記者、寫報道、攝像、很快他成了縣城的受人關注的名人,加上他的英俊和心存的遠大志向。他高中的曾經喜歡他的在播音台工作的同學亞萍,離開了老實本分的亞男,追求了高加林,用來追求的砝碼是:一她的博學能夠和加林討論一些有關科技和政治的大問題,二是她優越的家庭背景,可以講加林從小縣城帶到大城市,南京。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説。大城市,是極具吸引力的。

讀這裏的時候,第一次感覺到,人的志向如果控制的不得到,就會變成野心。不是人走向成功的動力,而成為走向歧途的誘因。凡是通過正當的努力,正當的途徑實現的目標,叫志向,而把實現的過程寄託於其他的方式,哪怕是婚姻,都會埋下悲劇的種子和不幸的禍根。

加林選擇離開的善良、美好的巧珍。和亞萍走在了一起。這樣的決定,給巧珍帶來的打擊是巨大的,因為她是那麼的愛她的加林哥,但,她卻很理解的離開了她。痛苦過一段之後,她又重新回到她的土地,她是個非常堅強的女孩子。並且她勞動,熱愛她生活的土地,熱愛田野的鮮花和藍藍的天空。為這些,她覺得自己應該繼續的活下去。幾天後。她接受了一直追求他的老實的一個加林的學生,同樣的一個不識字的莊稼人。

而縣城的加林和亞萍也陷入了新一番的戀愛中,這裏,沒有給我留下什麼更深的美好的圖畫,小資的愛情是路老先生不太擅長的,或者就根本不欣賞的。所以,沒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短暫的相處,也存在着一些衝突,還沒有完全的展開,他們的感情就又經歷的考驗,加林被人告之後,又要回到農村當農民。

這個時候,亞萍需要選擇是愛情還是當農民。她有選擇愛情的勇氣卻沒有選擇當農民的決心。加林也終於明白,他和亞萍並不能真正的生活,他理智的主動與亞萍分手,再次回到農村。這時他才發現,他心裏更喜歡巧珍,可惜,他已經錯過和失去了這最寶貴的感情。

是啊,真正讓生活感覺幸福的,還是愛。沒有欣賞和愛作為基礎的婚姻是枯燥兒無味的,經不了太多事,新鮮感一過去,或者目的一達到,就會感到無聊或者失望。

每個人的人生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做人的道理。人活着,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得意失意都不要丟掉自己做人的根本。這樣才能讓自己在命運的變化中,變得從容。保留中珍貴的東西。沒有得意時的猖狂,也沒有失意後的落寞。

人生閲讀心得6

人生,好像一片海,時而波濤洶湧,叫囂着彷彿要吞噬整個世界;時而又平靜死板,似乎星球毀滅也打不過它的寧靜。也許有時,平靜的海面下卻暗暗藴藏了兇猛的海嘯;也許有時,狂暴的風雨卻預示着和平的訊息……

先談談《人生》的情節吧。小説背景取材於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陝北農村地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位農村青年,他高中畢業當上了民辦教師,就在他以為自己的才能和抱負難以實現的時候,命運第一次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有權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用關係讓自己兒子頂替了他的教師位置,而他也由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變成了一名普通的農民。在這次人生的低谷中,他收穫了一份美好的愛情,開始與農村姑娘劉巧珍談起了戀愛,這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慰藉,本來照着發展下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命運又垂青了他。沒過多久,應轉業回鄉的叔父的關係,高加林很快回到了城市,並且成了一名通訊幹事。此時,加林重新遇到了他高中同學黃亞萍。在黃亞萍猛烈的愛情攻勢下,並且有機會到大城市發展,他艱難地捨棄了農村姑娘巧珍,開始了與黃亞萍“羅曼蒂克”般的熱戀。然而,好夢難圓,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高加林通過關係在縣城工作被檢舉揭發,他因此又一次回到了農村。而此時,已是物是人非,巧珍嫁人了。聽完德順爺爺的一席話後,高加林也開始了真實而深刻的思考“人生”這一命題。

高加林身上既體現了時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強不息的品格,又同時具有辛勤、樸質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有着遠大的抱負和理想,關心國家問題,愛好籃球,並融入了時代潮流。然而,現實與理想之間產生強烈的反差,形成了他矛盾複雜的性格特徵。縱觀他的人生總是充滿跌宕起伏,不斷在得到中失去,又在失去中得到,繼而又失去。正如路遙在小説中所説:“生活啊,生活,有時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又讓現實變為夢想”。而高加林也在其中品嚐着人生中的酸甜苦辣。

從高加林身上我們能看到他缺乏一種堅定的信念,對生活搖晃不定,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生致命的缺點。所以,不管我們如何選擇,就一定要堅定信念,就算錯了,也不必垂頭喪氣,過錯也是鍊金石,大不了重新來過。

而人生的另一特點就是無法預知,在這一秒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正如高加林在當教師時不知道社會的殘酷,會讓他再次淪為農民,在他當農民的時候也不知道他能重新回到他夢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準備好好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時,更不知道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農村。也許我們在抱怨社會的種種不公,世界上只有兩種事是公平的:一是時間,二是死亡。所以,我們唯有在有限的時間裏做出更多的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怨天尤人。無法預知又怎樣,人生本就如此,也不必糾結於此,做好當下,足矣!

作家柳青曾經説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能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能影響一生”。而我們也即將踏入社會,也將面臨諸多誘惑與考驗,如何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人生的選擇,選擇的人生,或對或錯,一切未知!但我想説,不要因為烏雲遮住了藍天而阻止我們放飛的翅膀,也不要因為洶湧的波濤而打破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我們所要做的是慎重選擇,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人生閲讀心得7

初次邂逅《人生》是在一個寧靜的午後,寬敞的書店裏偶爾傳來幾句細碎的交談,我的視線在書架間掠過,《人生》就這樣毫無戒備地闖入了我的眼睛。

人生?如此大的課題讓懵懂的我有點摸不着頭腦,細細想來,每個人都對人生充滿着幻想,金錢、美食、名譽都是人生的彩頭,人們窮其一生不停地追逐着。但是讀了路遙的《人生》,我才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人生”。

主人公高加林在短短的幾年裏,就經歷了一番曲折,他回鄉,進城,又回到農村。他擁有過人的才華,有着有朝一日出人頭地的夢想,他勤奮努力,眼看就要得到想要的結果了,但命運終要懲罰他的貪心、驕傲、虛榮,於是轉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人生的起起浮浮,讓他嚐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其實,誰的人生會一帆風順,坦途萬里呢?有人大聲地嘲笑他“活該!”,但這期間的掙扎與煎熬,又有誰能體會?他努力改變命運有什麼錯?又是誰操縱着那根叫做“命運”的線?任憑他努力掙脱也無濟於事?

高加林的民辦教師被村霸高明樓的兒子頂替,命運要他從此回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他憤慨、掙扎,衝動地想着報復,然而最終他還是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人生本該如此,少不了磕磕絆絆。面對人生的溝壑,高玉德老漢的坦然與寧靜像一張堅實的盾,穩住了一顆慌亂的心。

在他最為失意落魄的時候,巧珍的出現撫慰了他受傷的心。按書中的話説:“她是個斗大字不識一升的俊女子”雖然沒念過書,但她温柔善良、勇敢無私、純潔美麗,用她金子般的心來守護着她心底的愛人——高加林。為了加林哥,她毫無畏懼地刷牙,不顧眾人的嘲笑;與加林哥大方地相伴騎車,不顧父親的毆打;在加林哥賣不出饅頭時豪爽地幫助他,不顧等待的艱辛,路途的遙遠;在高加林被遣送回村後,不計前嫌地為高加林求情。她為加林做的每一件事都那麼地心甘情願、不求回報,唯一的願望就是加林同樣愛她。在她偉大的愛面前,一切都顯得那麼渺小

命運給高加林開了個玩笑,叔父的到來讓他走後門當上了縣上的記者。雖有馬屁精馬佔勝的幫助,但他對馬佔勝、高明樓這樣的領導是鄙視的,在高加林的內心深處,一股正義之火熊熊燃燒。高加林辭別了巧珍,來到了縣城!他年輕氣盛,才華橫溢,吹拉彈唱,能文能武,很快就成了縣城引人注意的角色,縣城的生活讓他傲氣凌人,平凡而又自負,這也增加了人物的複雜性。

“生活啊,生活!有時候它把現實變成了夢想,有時候它把夢想變成了現實。”也許他始終盼望着黃亞萍的愛慕,黃亞萍的愛慕也確實攪亂了他悸動的心,他的人生面臨着一次重要的抉擇,黃亞萍的愛情來的如此突然,讓他痛苦萬分。高加林是矛盾的,愛上黃亞萍就意味着和她去南方,走入更廣闊的天地,而巧珍只會牢牢地把他拴在這黃土地上。他再次面臨選擇。

高加林選擇了與巧珍絕交,大馬河靜靜流淌的河水見證着這一切,可憐的姑娘啊,遭到愛人的背叛,她的內心該是多麼痛苦啊!高加林是無情的,在人生的轉折點選擇了比感情更為重要的冷冰冰的前程,高加林是可憐的,他在恍惚之間丟掉了懷中的一塊金子——巧珍,他傷害了自己患難與共的親人!人生啊!人生!這次你帶給高加林的應是一輩子的遺憾!

因為走後門被舉報,人生果真又把高加林送上了他想擺脱的黃土地,巧珍與馬栓結婚,黃亞萍也離他而去。在大馬河畔,那第一次與巧珍牽手,又殘忍把她拋棄的地方,經歷過的一切似乎就在昨天,這個曾經躊躇滿志的帥小夥,似乎老了許多。

人生對高加林來説是深刻的,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説更是如此,人生中的每一步棋看似遙遠迷離,但其實就掌握在我們的手中。當高加林再一次踏上生養他的黃土地,再一次凝視木然卻善良的鄉親們時,相信他不再有厭惡與憎恨,更多的是對黃土地抹不去的深情。在經過這番考驗後,相信高加林一定會更踏實堅定地走過漫漫人生路。

路遙的“並非結局”帶給我們的憬悟應是如此吧!

人生閲讀心得8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僅有幾步,異常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

這是路遙所寫的人生這本書的開篇,在楓哥的提議下我靜下心來細讀這本書,對於閲歷尚淺的我也許看不穿書裏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可是也漸漸領略了社會的真實與殘忍,而這些都和自我所作出的選擇有着密切的關係。高加林,在3次作出自我人生的重大選擇時都為自我的選擇埋單了。第一次他選擇和秀珍在一齊的時候忍受了村裏人的冷嘲熱諷,第二次他選擇和秀珍分手和亞萍在一齊的時候,他徹底失去了自我一生中最應當珍惜的人,他親愛的秀珍選擇了嫁給那個自我並不喜歡的馬栓,第三次他選擇和亞萍分手踏踏實實的回到自我所在的生產隊的時候,此時他已經是一無所有的人。

一個人的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選擇,這些選擇鑄就了你的一生,你的未來也在這些選擇裏埋下了種子,你不明白這個種子會結出什麼果子,你也不明白這個選擇給你帶來的是幸運還是禍害。對於高加林所作出的選擇,以一個旁觀人的角度來看,一個人若是被太多的誘惑牽絆住,研究太多的名利,權衡太多什麼才是最適宜的,最終卻把真正的自我最應當珍惜的璞玉給丟掉了,並且再也找不回來了。我不明白一個人要怎樣樣才能看清楚自我真正想要的,而不是適合自我的。現實中有太多的利益糾葛,太多的紛爭,太多的忽略,所以我們一錯再錯,我們一心以為能在我們做出最適合自我的選擇時會遇見我們期待的幸福,卻不知我們已經去了自我不明白的深淵,是不是僅有掉入深淵後我們才明白我們錯了,大錯特錯了呢

當結局漸漸清晰,我們沒大哭或者大笑,沒有絕望,沒有放棄對生活的期望,也許這就是我們在經歷一切之後的笑看風淡雲輕吧,我們明白我們真正長大了,成熟了,能夠去踏實本分的去做自我應當去做的事了,能夠坦然理解自我的命運了,也許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人生閲讀心得9

閲讀的生活與人生,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不閲讀的生活與人生,則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涼和寂寥。

我一直堅信,閲讀不僅僅是一種行為,還是一種人生方式。

閲讀是對一種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認同。閲讀與不閲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這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則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涼和寂寥。

一種人認為:人既然作為人,存在着就必須閲讀。人並不只是一個酒囊飯袋——肉體的滋長、強壯與滿足,只需五穀與酒肉,但五穀與酒肉所飼養的只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這種可以行走、可以叫囂、可以鬥毆與行兇的軀體,即使勉強算作人,也只是原初意義上的人。關於人的意義,早已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生物學意義上的人便是:兩腿直立行走的動物。現代,人的定義應該是:一種追求精神並從精神上獲得愉悦的動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種動物,叫人。這種動物是需要修煉的,而修煉的重要方式——或者説是重要渠道,便是對圖書的閲讀。

另一種人認為——其實,他們並沒有所謂的“認為”,他們不閲讀,甚至並不是因為他們對閲讀持有否定的態度,他們不閲讀,只是因為他們渾渾噩噩,連天下有無閲讀這一行為都未放在心上思索。即使書籍堆成山聳立在他們面前,他們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們是什麼?它們與我們的人生與生活有何關係?吸引這些人的只是物質與金錢,再有便是各種各樣的娛樂,比如麻將,比如卡拉OK。至於那些明明知道閲讀的意義卻又禁不住被此類享樂誘惑而不去親近圖書的人,則更是可憐。因為這是一種主動放棄的墮落,甚至可以説:這是一種明知故犯的犯罪。

古人對讀書很在意,儘管讀書人在社會上位置不高,但讀書與讀書人是兩回事。看不起讀書人,但卻看得起讀書。於是留下了許多發憤讀書的故事。如“螢入疏囊”,如“雪映窗紗”,如“鑿壁偷光”,還有“頭懸樑,錐刺骨”之類,等等。但是古人對讀書的益處,認識似乎並不很深刻。在某些高雅之士那裏,也有“讀書可以修身養性”的認識,但在一般人眼裏,讀書的目的也就只剩下一個功利: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因此,過去一般讀書人,總不在一個較高的境界。雖也孜孜不倦,但讀來讀去,還是脱不去俗氣。很少有閲讀的快意,更少有抵達人生審美境界的陶醉。他們沒有看見一個精神的殿堂,沒有看出那書原是一級一級的台階,讀書則是拾級而上,往那上方的殿堂裏去的。

讀書人與不讀書人就是不一樣,這從氣質上便可看出。讀書人的氣質是讀書人的氣質,這氣質是由連綿不斷的閲讀潛移默化養成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創造了他們這些毛坯而言,是毫無魅力的,甚至可以説很不完美的。然而,讀書生涯居然使他們由內到外獲得了新生。依然還是從前的身材與面孔,卻有了一種比身材、面孔貴重得多的叫“氣質”的東西。我認識的一些先生,當他們安坐在藤椅裏向你平易近人地敍事或論理,當他們站在講台上不卑不亢不驕不躁地講述他們的發現,當他們在餐桌上很隨意地詼諧了一下,你就會覺得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對眼前的這些形象過目不忘,永記心中。有時我會想:如果這些先生不是讀書人又將如何?我且不説他們的內心因精神缺失會陷入平庸與俗氣,就説其表,大概也是很難讓人恭維的。此時,我就會驚歎讀書的後天大力,它居然能將一個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變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覺得他們的奕奕神采,好不讓人仰慕。此時,你就會真正領略“書卷氣”的迷人之處。

閲讀,是一種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

人生閲讀心得10

上週日,我參加了新橋鎮中心校“閲讀人生與專業成長”專題報告會。聽了兩位特級教師精彩的講座,讓我感受到作為教師的幸福。

幸福就像空氣一樣,時刻圍繞在每個人的身邊。作為一名教師,我感覺很幸福,因為可以教會學生懂得生活,擁有健康的心理和體魄,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擁有生活和求知的能力。當學生快樂時,我幸福着;當學生髮展時,我幸福着;當學生成才時,我更加幸福。還記得剛畢業的時候,我在新橋鎮光芒國小支教,那時的我是,同時也是語文老師和英語老師,作為一名新手,面對這麼多事情,開始真有些不知所措,看到一羣羣天真、可愛、淳樸的孩子,我下定決心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教學上,讓農村孩子也能擁有精彩的課堂。在學校我拜師取經,經常與前輩交流教學經驗,認真讀教材……功夫不負有心人,學期末,我執教的語文和英語在鎮統考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看着家長和學生信任的眼神,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實和幸福。

王留根老師在講座中提到“教師做到‘熱愛、淡泊、堅守’,能感受到幸福”。身為教師,熱愛學生才是幸福的源泉。生活是一杯水,如果我們慢慢去品味,用心去欣賞,就會發現,原來,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在如水的平淡中活出精彩。不要把工作當成生活之外的煩人事,要把工作融入我們的生活,融入我們的心中,堅守教育這一塊得天獨厚的土地。

以上是我此次培訓的一些心得體會,最後我願每一位老師,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人生閲讀心得11

讀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從人物形象的表層系統上探討才子高加林的悲劇性,也無意對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樣的深刻剖析。不要説當時社會因素的紛雜,使他失去本我,沒了自我。失去本心,縱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機遇,也無法實現超我的境界。自始至終,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因此錯過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終。由此,他的人生得以與茶具為伴,不乏“悲劇”。

“現實不是伊甸樂園,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現實條件的殘酷,左右了他的本心。在他的人生中,不論是事業還是愛情有充滿着悲劇。現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可以有幻想,但是卻不能拋開現實,以求得到現實條件下還不能得到的東西。我們需要擺好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對於一個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説。一個人來自本我的慾望適度,會給我們以激勵。而過分氾濫,則會吞噬我們的內心,失去本心,我們則是最大的輸家。

貫穿《人生》,我們可以看到高加林無論是事業上還是感情上都伴隨着悲劇,伴隨最終撕心裂肺的失去。我自身感觸頗多,跟隨本心,我最大的感觸則為他愛情道路的不堅守。

高加林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的感情糾葛是這部書的主線之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才子,有才有貌,才貌雙全,且文武兼備。他有理想有追求,他辛勤樸實、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注重實幹。對於高加林的才能我是欣賞的,對於他事業上的變遷我是同情的,對於他的理想和追求我是支持且有共通的。而對於他的愛情道路的選擇,我卻是太多話要説,但又彷彿説不出什麼。

初戀是美好美麗的,巧珍美麗善良,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姑娘,沒有文化,卻真真切切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以她充滿激情且實際的方式愛着高加林,純真無暇。被大馬河川最美的姑娘深愛着,高加林感覺到了這份幸福。伴隨事業上的“騰達”,他離開那片黃土地,來到城市,重逢了黃亞萍。與巧珍相比,她作為現代女性,熱情開放,開朗活潑與高加林有着共同的知識背景,共同的交談話題。

高加林婉言拒絕舊愛巧珍,接受黃亞萍的感情。巧珍含淚答應,堅強着,豁達着,繼續着對高加林不變的關心關懷。我不去想高加林於兩人間面臨怎樣的艱難抉擇,怎樣的內心掙扎,我只想説他的這次抉擇預示着上帝絕不會再繼續偏愛他,最後愛情道路的一無所有就已經盡不在意料之外。他拋棄了曾經的誓言、約定,曾經的純真,曾經一切的美好,丟了責任,丟了彼時的本心。

起初,我與同上帝一般、眾多讀者一樣偏愛着高加林,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卻在讀完此書之後要説,才子固然討人喜歡,討我喜歡,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為重要,更為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權利金錢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愛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這些問題顯得又格外重要。

請守護我們的內心,守護本真,做真自我,才不會懼怕“步步驚心”,不懼怕做出過的選擇、在做的選擇、將做的選擇。

人生閲讀心得12

半年來第一次拖更如此長的時間,很慚愧,接下來會盡快補足。此次想要分享的書目是《人生》,這是作家路遙的成名作。除《平凡的世界》、《小王子》外,《人生》也是筆者送出去最多的書,綜合來講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在本書的開篇有這樣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然而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對此深有感觸,畢竟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

關於《人生》這本書其實是重讀,閲讀時,心境不同,關注的重點就會不同,綜合來講,好書重讀都會有不一樣的體會。隨便説一句,閲讀治百病,親測有效,這是真的。

迴歸主題,《人生》裏的主人翁叫高加林,寫作背景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剛恢復大學聯考那幾年,才真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個班參加大學聯考全軍覆沒是常有的事,儘管我們的主人翁成績名列前茅,最終還是與大學失之交臂。

作為一個高中生,在那個年代還是少有的,上不了大學,有關係的同學都在找關係,但對農村出身的高加林來説,回農村似乎是他的唯一選擇,爭取到一個民辦教師的名額是不幸中的萬幸。

儘管三年的國小教師生涯給高加林帶去了無限的慰藉,但第一次意外還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其民辦教師的名額被其他關係户頂替了。不得已,高加林只有作為農民,面朝黃土,開始自己的新生活,每一個優秀的莊稼人都應該有的品質——吃苦精神,這點高加林身上從來不缺乏。

繁重的體力勞動會讓人暫時忘記精神的思考與自由的追求,然而,讀書越多思想就越不安分。同時,讀書人大多好面子,始終拉不下臉面,就拿去城裏吆喝賣饅頭這件事來説,我們的主人翁就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邁出那一步。

就在其最為絕望之時,村上最美的女孩巧珍幫他“賣掉了”所有饅頭,並對他袒露了心意,原來巧珍多年來一直鍾情於他,默默的關注着他。愛情拯救了迷茫的他,又讓他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憧憬。

於是發生了接下來這一幕,故事的背景還沒有包產到户,依然採用工分制,高同學被安排去城裏拉糞水回村裏施肥。為了爭糞水甚至與鄰村青年大打出手。

人的格局與眼界都會受制於所處的環境,就像李斯所説廁所裏的老鼠與糧倉裏的老鼠之間的區別一樣,這是真的。看到這段,真的是很心酸。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經歷過一系列的苦難之後,高加林終於迎來了人生的春天,二伯高玉智從部隊轉業成縣上勞動局局長,自然的,高同學被安排到縣上當宣傳幹事。由於文章寫的好,工作肯拼命,高同學一路平步青雲。

就在這個時候,他曾經的高中同學亞萍找到了他,亞萍目前在縣廣播站做播音員,儘管這兩個人志同道合,對文學有着共同的愛好。但此時的亞萍已有男友周克男,而高加林也有巧珍了。愛情始終是盲目的,此時的亞萍已然覺得跟周克男在一起索然無味,不符合自己的精神追求。或許是利令智暈,在亞萍對其表現了明顯的好感之後,高加林帶着對自己的憎惡與巧珍分了手。巧珍至始至終不哭不鬧,依然深愛着她的加林哥,甚至最後還在為他的前程着想。

書中有這樣一個角色設定,一個叫德順老漢的人,一個為了守護自己的愛情終生未娶的人,一個寧可自己不吃,也要把好吃的分享給村裏所有小孩的人。同村的諸多小孩中,尤其照顧高加林,就是這樣一個善良的老人,在知道高加林的所作所為之後,語重心長的對高加林説:“浮得高,跌得重”。

或許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定數,第二次意外突然到訪,一封檢舉信,徹底毀了高加林,本來才去省城學習準備回來就提幹的高加林被周克男媽媽實名舉報靠走關係上位。結局是,取消城市户籍,再回農村。

總體來講,《人生》是一個悲劇,但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也大抵如此。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鴆魯説,快樂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如果你感到做一件事是快樂的,能夠取悦自己,那就去做吧。但你要儘量做到問心無愧,否則良心的不安會遲早會扼殺你的靈魂。

人生閲讀心得13

人生的道路沒有一帆風順的,它岔道橫生,充斥着許多的困難和挫折。

人生猶如寬闊的海面,它時而平靜,時而波濤洶湧,正如高加林的人生一樣,有平靜也有曲折,艱難困苦與歡聲笑語並存着。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説,它以高加林的經歷為故事線索,展現了一幕幕畫面,體現了艱難選擇的悲劇。高加林是農民的兒子,但他有理想,也有抱負,大學聯考的落榜使他受到了一次打擊,他內心是多麼的苦悶啊!而他教師的職業被明樓的兒子三星給無理的頂替了之後,這個賦有才華的年輕人又一次遭到了打擊,我能體會到他那時的痛苦與心碎,他是那麼的熱愛這個職業,而如今卻被他人所取代。無可奈何,他回到了村裏,開始了地道的農民生活。在他人生的低潮期,一個可愛、活潑而且善良的女孩巧珍走入了他的內心世界。他們兩人開始相愛,初戀是美麗的,也是激情澎湃的,但是好景不長,他們之間面臨着父母的責難和鄉親的議論,可慰的是,他們堅持了下來,這樣一段糾結的時光飛快逝去,高加林在他人的幫助下當上了縣裏的通訊幹事,一個有頭有臉的,風風光光的“記者”,成為城裏引人矚目的人。

事實上,他的確很出色,他辛勤、樸實,他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憑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裏大顯身手。同時他也遇到了昔日的好友——黃亞萍。黃亞萍在認清自己的內心之後,開始狂熱的追求高加林。高加林在一番思索中,傾斜了天平。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一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但她與高加林有很多相似之處,他最終接受了黃亞萍的愛,拒絕了巧珍。令人傷感的是,在巧珍被拒絕了之後,她並沒有任何怨言,只是擔心高加林,但淚水卻一刻不停的湧出眼眶。這種無私的愛感動了我,也僅僅是感動,我無話可説。退一步來説,就算高加林拒絕的是黃亞萍,可他的心也不會就此甘於平靜,不會去想更廣闊的天空。我不懂他為何放棄了那個那麼愛他的女子,或許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前途才是最重要的吧。

人生亦是這樣,變幻莫測,將人玩弄於股掌之中,高加林與黃亞萍的幸福沒有維持多久,高加林進城背後的事被人告發,他們的愛情也像空中的蒲公英,隨風飄散,各自東西。而在這時高加林才發現自己深愛的人是巧珍,他也為此悔不當初。悲劇便是如此,你未曾珍惜的到最後卻是深愛的,烙印在心中一輩子的。他要面對的是再一次回到生他養他的那一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減少了曾經的狂熱,冷靜的反省自己,接受了村中順德老人的一席話語,而後一下子撲到在黃土地上。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會面對許多個岔路口,或悲或喜,或酸或甜。在這樣的旅途中,我們經歷了許多許多,同樣也失去了很多,人生就是這樣一場玩笑。但是有時我又會去想,人活着是為了什麼,沒有人想象笑話一樣度過一生,然而人生永遠不會是一帆風順,它充滿了挑戰,充滿了困難。沒有筆直的人生,更沒有缺少岔道的人生,而關鍵就在於我們自己如何去選擇,去面對。

人生閲讀心得14

《哲學與人生》探討的,正是哲學與人生的關係。那麼,什麼是哲學?什麼是人生?人為什麼要學習哲學?

談及哲學,首先應該明瞭的,不是為什麼要學哲學,而是什麼是哲學。只有清楚哲學的含義,才能進一步去學習它,去理解它,去運用它,從而讓它與人生達到融合。

什麼是哲學呢?

傅佩榮在《哲學與人生》中所解釋道,哲學的含義,是“愛智”,即愛好智慧。需要強調的是,這裏的愛,是指温和而理性愛。也就是説,我們需要以温和且理性的態度去思考哲學,這樣才能更清晰地明白和體會到哲學的含義。

與此同時,愛好智慧的含義,也應當重視。愛好智慧強調的是追求智慧的過程,而並非擁有智慧。希臘社會有一句話,“哲學起源於驚訝。”哲學所重視的,是不斷思考,不斷追求的過程,“愛智”,要求我們不停地質疑餘詢問,永遠等待着接受驚訝。追求智慧是個提升自我而使人滿足的過程,那麼,本身是否是一個智者,也沒那麼重要了。

進一步思考,如何去追求智慧呢?《哲學與人生》告訴我們,研究哲學的基本習慣是保持好奇。人從出生開始就處於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難免受到周圍文化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被灌輸各種意識,因此,我們對美醜的評價,對事物的認知,思維方式基本是一樣的。當所有都一樣的時候,如何創新?社會如何發展?這個時候,哲學的作用便能顯現出來了。哲學讓人保持好奇,去思考,那些我們所習以為常的事物,是否真的就應該如此?是否還可以改變?是否還可以更好?

追求智慧的思維方式應當是理性的反省。周圍環境和過去的歲月所帶給我們的經驗,是豐富的,同時也是泥沙俱下的。我們不能對外界所有的一切信以為真,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質疑自己的一些不知何時就已經被固化的觀念。理性反省最好的方式,是要有整體觀點。在日常交談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觀點相同交談甚歡,觀點相悖終止話題,或者背地裏相互使絆。

奇葩説是近年來很火的辯論類的綜藝節目。辯題是抽籤決定的,很多時候辯手需要捍衞的,是自己原本並不認可的觀點。陳銘説:“辯論最有意思的,是需要不斷地切換,不斷地放下過去,把那個最認真堅定的東西換到一個新的領域中,然後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天空打開了。”精神世界,價值世界的追求,永遠是百花齊放的。改變固化的思維,用理性的反省去追求智慧,這就是哲學。

哲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它不同於一般的學科有明確的知識點和運用方法,但它以具體學科為基礎,是具體學科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推動哲學發展,反過來,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

由此,哲學的含義和重要性便清晰起來。由此,人為什麼要學習哲學,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