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讀水滸傳心得(通用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07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心得呢?到底應如何寫讀書心得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滸傳讀書心得(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水滸傳心得(通用5篇)

讀水滸傳心得1

《水滸傳》塑造了許多成功的人物,讀水滸傳人物,我們總是會感染上不同的情緒。讀林沖時,會感到一味委曲求全的沉悶壓抑;讀宋江時,能體會到仗義疏財的慷慨和愚忠的悲哀;但是你讀到“他”時,你的心中會充滿豪情,感到十分痛快!明朝大思想家李贄在點評“他”時激動地在書上眉批道:仁人、聖人、勇人、神人、羅漢、菩薩、佛。這位好漢,就是魯智深。

魯智深原是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的提轄,又稱魯提轄,人人都很尊敬他,本可以過着舒適、快活的日子,只因在酒樓聽聞鄭屠欺壓金翠蓮父女,一怒之下,三拳打死了鄭屠,而後走投無路,出家做了和尚。魯智深的嫉惡如仇,在他的一生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等種種行為使他成為人們心中一個不折不扣的好漢。

魯智深對應“天孤星”,總是獨來獨往,在梁山裏,朋友也不多。但是他一旦把你當做兄弟,那就是絕對的兩肋插刀。魯智深千里護林沖,令許多讀者感動萬分,他的出現讓林沖擺脱兩個公人折磨,他讓我們感到放心。當他最好的兄弟史進因打抱不平身陷大牢時,魯智深二話不説隻身去救史進,這種勇氣讓我們深感敬佩。

魯智深雖然外表粗獷,但是卻粗中有細。他打死鄭屠後感到不妙,便説鄭屠詐死,為自己爭取逃跑時間;到大相國寺後,菜園子裏的潑皮想推他進糞池裏,但他一眼就察覺到,輕鬆躲過了一劫;他護送林沖去滄州時,把所有情況瞭解得透透徹徹,把所有危險考慮得週週全全,一路上沒有出過一點閃失。這樣的好漢,你能説他只是一個魯莽的武夫嗎?

魯智深是作者施耐庵偏愛的一個人物,他筆下的武松充滿傳奇,但虎頭狗尾;他筆下的林沖委曲求全,最後病死在回京途中;他筆下的宋江,受盡拷打,最後被奸臣害死。通讀全書,唯獨魯智深基本上沒有受過什麼苦,征討方臘中,是他一禪杖打翻、活捉了方臘。最後,在錢塘江的潮信聲中,魯智深結束了他圓滿的一生。在《水滸》的開頭和結尾都可以看到魯智深的身影,可以説,是魯智深三拳打開了水滸傳,又是他一禪杖合上了水滸傳。

我眼中的魯智深,就是這樣一個嫉惡如仇,為兄弟兩肋插刀,粗中有細、勇而有謀,一生圓滿的神奇人物。

讀水滸傳心得2

《水滸傳》時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説之一,成書於元末明初,是一部描述和歌頌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它以發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為題材,生動地敍述了起義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塑造了一系列農民起義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會人民大眾對統治者階級的反抗鬥爭。它運用純粹的白話,到達了繪聲繪色、惟妙惟肖的藝術效果,確立了白話文體在小説創作方面的優勢,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崇高地位,對後代文學具有深遠影響。

《水滸傳》真實反映了農民起義的全過程,它由相對獨立、完整的各個故事聯結成一個整體。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是由層次分明而又統一連貫的前、中、後三大段落組成。作者首先寫了林沖、晁蓋、武松、魯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種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各路英雄逐漸聚集,梁山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

《水滸傳》充滿了“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義”的悲歌。小説透過對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的全過程的描述,展現了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的社會面貌,在封建專制社會具有普遍好處。作為對社會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層,有高俅、蔡京、童貫、楊等一羣禍國殃民的高官;在政權的中層,有受前者保護的樑士傑、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等一大批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鄭屠、西門慶、蔣門神、毛太公一類胡作非為、欺壓良善的地方惡霸。如此廣泛的對於社會反面的揭露,是隨着長篇小説的誕生而第一次出現。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寫成的長篇小説,它標誌着古代通俗小説語言藝術的成熟。《水滸傳》的語言生動、活潑,極富表現力,充滿生活氣息。無論寫人敍事,還是描景狀物,其語言或細膩,或簡潔,或誇張,或明快,都顯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國古代長篇小説中,《水滸傳》是運用日常口語到達爐火純青藝術境界的典範。

《水滸傳》不僅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範。它以輝煌的藝術成就彪炳文學史冊。

讀水滸傳心得3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如果把《水滸傳》看作一台大戲,宋江等一百零八將就是戲中的大人物;唐牛兒、何九叔等就是小人物。在這部大戲中,有主角,有配角,又有像唐牛兒這等串戲的小角兒。他們相互關聯,演繹出一段段膾炙人口的經典。他們當中無論缺了誰,無疑都會使這部大戲少了味道。柴進在這部大戲中,但是個具有必須線索好處的大角,他的出現對梁山好漢龐大規模的構成具有必須促進作用。但他為什麼要接濟過往犯人,結識江湖朋友呢。

看戲看門道,讀書讀人生。這《水滸傳》裏有答案。柴進人稱柴大官人,在梁山一百零八將中最有身份。原先,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周世宗皇帝柴榮眾叛親離,主動提出讓位,趙匡胤由此簡單得天下,柴家讓位“有德”,趙匡胤很激動,賜予柴家“丹書鐵券”,憑此券柴家子孫可永久免死。而柴進為柴榮的'嫡派子孫,身份更是“顯赫”。

與皇家有如此“交情”,柴進該消停了吧但柴進的做派卻是另一番模樣。

那林沖被髮配,由兩個公人押往滄州,三人行到晌午,早望見官道上有個酒店。林沖三人進店坐下,等了半個時辰,酒保並不來問。林沖等得不耐煩,把個桌子敲着道:“你這店主人好欺客,見我是個犯人,便不來睬我。我又不白吃你的。是甚道理”店主説道:“你這人,原先不知我的好意。俺這村中有個大財主,姓柴名進,專一招接天下往來的好漢,常常囑咐我們,酒店裏如有流配來的犯人,可叫他投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後林沖與柴進相遇時,柴進滾鞍下馬,就草地上便拜,還攜住林沖的手,同行到莊上。莊上殺羊抬酒,柴進每日好酒好食款待十多日。公人一再催促要行,柴進又是修書牢城管營、差撥,又是送錢與林沖。臨別時還吩咐道:過幾日使人送冬衣來與教頭。柴進這樣殷勤地結交過王倫、林沖、宋江、武松、杜遷等。

大官人賣力地取悦於江湖,必是有求於江湖,否則難道僅是因為仰慕天下英豪嗎?

各位看官往下看就明白了。柴進叔父柴皇城的宅子被知府的小舅子看中,柴皇城拿出“丹書鐵券”與之理論,竟被毆打。柴進前去與之論理,反被鎖進死牢,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柴皇城被抄家,那宅子被高官搶佔。

“丹書鐵券”在權力面前最後無效。柴進結交江湖,是對體制的不信任,他想取暖於江湖,借力於江湖,即所謂的“信仰缺失”。一個不被人民信任的國家又怎樣會得到人民的忠心愛戴呢這種封建社會的體制終會被人民摒棄,而這或許就是一個國家最大的悲哀。

但那是九百多年前的事了,如今時代變了,江湖也變了。如果柴進穿越時空隧道來到我們的當今世界,他必須會被我們所實行的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制度感到震撼。因為這天的中國,不再處於過去那個百姓為人魚肉的封建王朝,而是進入了人民翻身做主人的社會主義新時代。當然,這與官員為民服務、政策保障民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在享受社會良好體制帶來的便捷與安定的同時,我們依然要攜手共進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奉獻力量。我們期盼更完美的明天。

讀水滸傳心得4

當我看完《水滸傳》時,我長長的舒了口氣,我被書中的一個個英雄豪傑震撼到了。作者施耐庵將書中的每一個角色刻畫的個性鮮明。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之後接受招安,各處征戰的故事。《水滸傳》也是中國文學中較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説之一,它是一部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説,它形象地描寫了農民起義發展的全過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根源,也歌頌了起義英雄反抗的精神。

但是書中卻有些情節讓我深感痛心,那些人雖個個為好漢,但他們也殺了許多無辜的人。即使是我最敬佩的武松也殺了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在他們打進城或莊寨時,都要將那裏的首領及家人殺盡;在救宋江時,好漢們英勇劫法場,但此時無論是軍官或百姓都難逃一死,只見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像這樣的場面還有好多,例如:魯智深放火燒瓦官寺,武松燒了墳庵……許多英雄最終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被逼上梁山的。

當然《水滸傳》裏也有許多令人敬佩的行為,如:宋江不在乎名利,在種種誘惑下仍然對自己的國家忠心耿耿。那些英雄好漢們捨生取義,他們不是不怕死,而是他們為了正義可以奮不顧身,他們擁有強烈的正義感,讓自己的靈魂不會被社會中的一些醜惡的動向玷污到,而保持着正義。

《水滸傳》講述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黑暗,奸臣的貪贓枉法,有志向的人卻報國卻無門,令人心寒惋惜,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哀,那一個個英雄好漢行動表現出對世間弱小事物的同情憐憫,講述了一個真善美,假惡醜的傳奇故事。108位英雄好漢用他們的生命告訴我們何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讀過《水滸傳》後,我彷彿被注入了正義的能量,它為我展示了北宋末年的國家社會和風俗民情,為我講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傳奇,讓我感受了他們身上的忠和義。《水滸傳》這部經典名著,教會了我在人生的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放棄。它將影響我的一生,我會永遠將它銘記於心,珍藏着。

讀水滸傳心得5

呼保義宋江、豹子頭林沖、行者武松、花和尚魯智深……這些響噹噹的名字後面都由後人冠以“忠義”二字,其原因不外乎他們聚焦了一百零八名好漢,聚義梁山泊,劫富濟貧、替天行道。在他們身上,我們讀到了英雄們的豪放豁達,慷慨重義,敢作敢為,快意恩仇。

林沖,原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因奸臣高俅父子兩人的步步緊逼,趕盡殺絕的迫害下,他終走投無路,復仇山神廟,雪夜上梁山。粗豪憨直、重情重義的黑旋風李逵江州劫法場,白龍廟小聚義,破大遼、徵田虎、討方臘,一顆忠心只為報答大哥宋公明。花和尚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大鬧野豬林,坐化靈隱寺,不圖名、不圖利,渾身是膽伸正義。將門之後小李廣花榮被清風寨正知寨誣告謀反,陷入絕境後幸得梁山好漢救助,終與朝廷軍官秦明、黃信等同上梁山,替天行道……

人們常對宋江渴望朝廷招安的做法萬分疑惑,甚至有人説宋江不配與梁山一百零七位好漢為伍。但,我認為宋江是明智的。當年,梁山好漢雖在民間享有盛名。但當時的局面註定他們不能完全與朝廷為敵,那時,遼國對大宋虎視眈眈。梁山好漢一旦與宋軍交鋒,遼國定會乘虛而入,漁翁得利,而梁山好漢也定不願引狼入室,所以我認為宋江的想法是對的,是出於為國為民的大局觀念。《水滸傳》中的事蹟並非都是真事,梁山好漢亦是後人所編造的人物,而我也只不過是就事論事,談談我的感受罷了。套用一下宋代文人周敦頤的話,試問各位看官“同予者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