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2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本培訓學習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15篇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1

參加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骨幹教師培訓,這一次培訓雖只是短短兩天半的時間,但我受益匪淺,現就這一次短暫的學習培訓談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吧!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説的就是教師教育學生的首要目的是傳授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知識技能。要把學生教育成為一個愛他人,愛社會的人,是不是讓學生背背日常行為規範?或者多上幾節思想品德課?孔子曾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教師的我們,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只有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做一個有愛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從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愛心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愛心的學生。

在學習完後。我深刻領會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德育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成人社會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體地位,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作為老師在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的同時,還要顧及少年兒童的真實想法,考慮他們的興趣、能力、個體差異,這樣才能使兒童避免成為被動的受教育者。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就要相信他們的接受能力,同時又要正視他們的.接受能力。有的父母總是認為孩子還小,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許做,在愛的名義下過度保護孩子。這樣做,一方面使孩子受到過分限制,使他們的能力得不到適當的發展。另一方面,孩子也會在過度的限制中,厭惡説教。另外,父母的過度限制或保護,還在悄悄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你不行,你不能。在這樣的心態支配下,孩子要培養良好習慣,形成高尚品格,難度就會更高一些。正視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就不要"拔苗助長",不要違背了未成年人的生長規律,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進行道德教育。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要深入瞭解未成年人,根據兒童的天性來進行教育。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如果不能對孩子有足夠的瞭解,品德培養很容易走彎路,走錯路。兒童的個性不同、年齡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智能組合等都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時,要採取易於未成年人接受的、喜聞樂見的方法。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還要讓他們多參與。道德教育不是你説我聽,而是要讓未成年人在參與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教育。所謂自我教育,就是孩子們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監督自己,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只有孩子們真正參與進去了,他們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昇華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認識。

與此同時作為教師要做到育人先育己。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兩句話是我對德育工作的概括。也就是説在我教育我的學生時,我必須先做到有德。德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國小時期是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關鍵時期,好多習慣在這期間養成,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好的品質會決定孩子的一生,。相反,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作為老師的我深知德育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也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積極探索,以良好的師德培育優秀的學生。通過這次學習,今後我將從以下幾點開展德育工作:

一、從點滴小事中培養學生的品德。從愛護公物,座椅做起,小中見大,不擺大道理,從學生的認識能力入手,讓他們處在優秀品德的良好氛圍中,自我感知德的重要。

二、遇到問題要讓學生主動,冷靜。積極與學校有關老師及家長溝通,從問題本質着手,努力化解問題,使孩子恢復正常學習生活。耐心講解,使之感化,自行解決問題。

三、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德育。從平日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遇到德育工作好的事例,積極結合自身教學。做到教學與德育相結合。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還讓他們懂得具有怎樣品格的人才能把所學知識用得恰到好處,才沒有辜負老師及父母的培養。

四、言傳身教。告訴孩子不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要求我平時的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謹慎。説到就要做到,使孩子有榜樣可學。而不是僅僅是空口號,要做到以德服人。

總之:今後學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這就關係到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堅持就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抓起,從點滴做起,同時,又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打得牢,他們就能夠成長得更快更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基礎性工作抓得緊抓得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就能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這樣,我們就一定能夠在造就一代新人的同時,還不斷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2

上午八點,青年路國小,6所學校共同學習。一個階梯教室,近三百人。今天的培訓老師是合肥學院的江芳,説的是教育機智。説道教育機智我一點也不陌生。一是因為編制考試的後遺症就是想要忘卻很難;二是因為看到這個詞彙我就會想起當年大四實習時認識的阜陽二中的一位語文老師。這位語文老師讓我見識到什麼叫教學高手。至今我也聽過不少人的課,無一人能超越他。有的過於煽情化得表演,有的擅長語言表達,但與教育機智想去甚遠。如有機會我很想回到阜陽,再聽聽那位老師的課,哪怕是一節。我就是發自心底地佩服,為什麼一個人可以把課堂上的教育機智運用的如此巧妙!

當然人家的到底是人家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羨慕之餘我還得慢慢學習,就教育機智,結合網路知識,歸納如下:

教育機智的涵義:

教育機智指那種能使教師在不斷變化的教育情境中隨機應變的細心技能。教育情境是不斷變化的,因為學生在變,教師在變,氣氛在變,時間在變。換言之,教師不斷面臨挑戰,這些挑戰可能來自外部也可能來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卻遠離目的的提問,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斷教育活動的紀律事件等。總之,這些挑戰造成的干擾往往會形成尷尬局面,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若能用一兩句話,一兩個動作或活動排解開,就會變不利為有利,取得更為理想的教育效果。正是這種在普通事件當中捕捉教育契機的能力和將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轉換成有教育意義的事情的能力,才能使教育機智得以實現。教育機智發自偶然,儲之久遠。它不僅表現了教師的教育態度和能力,更反映了教師的人格修養。良好的教育機智對學生的人品、思想方法都有較大影響,有的會留下終身印象。

教育機智基本原則:

教育機智應該把握二個基本原則:

第一,教師應遵循因勢利導,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為達到正確教育效果的指導原則.

第二,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有這樣或那樣的優點和長處,藴藏着等待誘發的積極因素.

教育機智的運用策略:

1.因勢利導

2.隨機應變

3.掌握分寸

4.對症下藥

教育機智的特徵:

1.偶發性

2.及時性

3.得當性

運用教育機智的思想前提:

1.教師應因勢利導、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為達到正確的教育效果的指導性原則

2.教師要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有這樣或那樣的長處,在他們身上藴含着待誘發的因素

教育機智的特點:

非計劃性

教育機智是不能事先計劃的,因為它總是在具體的、出人意料的、無法預見的情境中自然迸發出來的。而計劃往往是邏輯性強的.,在意料之中的、可預見的。教育教學情境由於受多種變量的影響,有時會出現不穩定性、不連續性和不確定性因素,這都是計劃不出來的情況。當出現一些意料不到的挑戰時,就需要付出卓越的智慧給予關注,此刻呼喚那種不能計劃的機智的行動。此所謂:隨機而動。教育情境是時時處處發生的。國外某教師在上詩歌課時,要求學生談談對詩人科恩的看法(這是按教學計劃來進行的),但卻碰到非常冷淡的反響。學生無精打采,非常不情願,看來備課不管用了。於是這時老師問他的學生科恩的詩否傷人,這一下學生嘰嘰喳喳地説開了。女生説,他的詩言辭不恭,不尊重女性,性描寫太多。男生也對他對生活的低調持否定態度,納悶為何不寫一寫藍天白雲等美好的事物。老師感到有必要將同學們從對科恩詩歌的誤解中解救出來。老師並未發表演講試圖説服大家而是放起了科恩的“悲憐的姐妹”和“安妮”兩首詩歌的音樂。老師講了對第一首歌的理解:那是在一個晚上,科恩當他的女朋友們都入睡後,將這首詩留下來送給了她們。學生們開始覺得該詩是表達對婦女的敬意了。從那開始,大家開始熱烈討論個人的存在、社會問題、性別問題,進而又討論起科恩詩歌中猶太人和宗教象徵意義等深層次問題,學生們表達了他們對科恩詩歌主題的見解。應該説這是一堂了不起的課!但是有諷刺意味的是從他最初的計劃觀點來看,這堂課完全是失敗的。

實踐指向性

針對性

教育機智總是針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隨機事件,針對活生生的教學實踐領域,針對緊密關聯的師生關係。它以教育實踐為出發點又以教育實踐為最終的歸宿,即“從實踐中來”,又“到實踐中去”。它因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而生,又指向於解決問題的具體教育過程,並以圓滿解決實踐中的教育問題為目的。華師大二附中嚴校長一次巡視學生自習情況,與一位女生攀談,談話中瞭解到該生想輕生的念頭不禁大吃一驚,經進一步瞭解才知道,課業負擔過重,嚴重擠佔了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時間,同學們不堪重負致使許多學生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題海之中,因而感到“活着沒意思”。嚴校長立即感到事態的嚴重性,於是及時進行了整改,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同學們的精神面貌也大大改觀。這種見微知著、防微杜漸的教育能力的形成離不開生動的教育現實,同時又是以解決現實中的教育問題為歸宿的。

情緒感染性

教育機智的發生是以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情感為前提的,不熱愛學生是出不來教育機智的。一個愛學生的班主任,在關鍵時刻不僅可以機智靈活地應對,而且應對的從容自然。一個在教育教學中靈活應用教育機智的班主任老師必定有新時代的先進的學生觀,有為祖國培養未來建設人才的思想境界和愛生就是關愛未來接班人的信念,人格高尚,心地善良,愛生如子,甚至勝過愛自己。沒有這種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和非常忠誠的教育態度就會敷衍塞責,得過且過,要麼對學生聽之任之,放任不管,要麼動輒體罰學生,態度粗暴,成為學生髮展道路上的阻礙者和破壞者。惟有境界高尚、熱愛學生,才能打動學生,用愛心撫慰孩子受傷的心靈。某位老師一次見一大男生用尺子打一位女孩的手臂,女孩只是站在那哭,老師見狀,急忙走過去抱着她,並輕輕地揉搓着她被打的地方,邊揉邊輕聲地安慰她,然後去教訓那男孩,女孩深切地感受到老師的愛。中午,女孩在老師桌子上放了一張紙條,紙條上寫到:“我喜歡我的老師。”並在放學後靦腆地問老師是否可以幫點什麼忙。可見,一個愛撫動作在孩子心靈中留下多麼巨大的動力,這種機智的行為如果沒有對學生的愛來調控是做不出來的。

情境適應性

教育情境出現時,班主任老師對微妙的情境十分敏感,直覺告訴他(她)必須迅速做出反應。所以教育機智有很強的現場適應性和快速反應性,需要時它能快速應對。機智在此時往往能扶大廈之將傾,力挽狂瀾於未倒,在關鍵時刻因“機”而發,隨“機”閃現。機智之所以具備情境適應性和快速反應性,是因為它能夠理解所看到的東西的意義,能感受到這情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能知道做什麼和如何做,而且能夠將某事做得很貼切到位。這種瞬間展現的機智是感知力和理解力,洞察力及直覺協同作用的結果。一位新任英文老師一走進教室就在黑板上寫英文,一不留神將“occurring”少寫了一個字母,某男生見狀説,“老師,occurring這個單詞是不是有兩個r?”老師沉吟一會説:“是的,你講的對!”接着,她狡黠地笑了笑説:“只是為了考察你們一下。”男生不依不饒地發問:“今年你準備教我們拼寫嗎?”幾個學生聽後開始竊笑了,然而老師卻反擊道“奧,我本想把這個祕密保守得稍微長點,但現在只好坦白了:我並不完美!但這肯定不能阻止我期望你們完美無缺。”機智雖閃光於一時,但它的產生卻是平時大量經驗積累的結果,可謂厚積薄發。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3

在8月29日和30日兩天,參加了學校的校本培訓,聆聽了優秀教師和專家的彙報,從中學到了很多。從於秀梅老師身上感受到做教師的辛勤付出和幸福收穫,從孫榮鑫老師的學生習慣養成感受到了“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從呂健主任的“四個穿越”感受到對教育的摯愛和執着,從解現任老師的介紹中看到了一位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指導的負責和對學生人生引領的長效。在這裏,我想重點談談對孫榮欣老師關於學生習慣培養方面的一些體會:

一、有明確的目標

孫老師在發現了學生的習慣問題之後,就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把學生的聽課習慣、寫字習慣等達到一個怎樣的要求,教師的目標是明確的理想目標,更是堅定的執行目標。

二、有可行的方法

孫老師在習慣培養方面是有方法的,尤其是對習慣的細節培養,非常科學,非常細緻,非常可行,寫字姿勢、坐的姿勢、聽課習慣,時時處處,點點滴滴,捨得花時間,捨得下功夫。

三、有激勵的措施

孫老師是一個有心人,她會在恰當的時候給學生以有效的評價,更會在學生不感興趣,不夠積極的時候,主動探索更簡單易行的更有實效的評價方式,評價語言客觀全面,是評價,更是指導。

四、有長久的堅持

有人説“人是習慣的奴隸。”因此,好習慣,益終生;壞習慣,害終生。從這個意義上説,形成一個好習慣很難,改變一個壞習慣也很難。作為教師,接觸學生時,學生已經有了各種各樣的習慣,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必然需要長久的堅持。這一點,孫老師心理上有準備,行動上有堅持,也正因為這種堅持,才養成了學生各方面良好的習慣。

其實,孫老師遇到的學生習慣問題,我也遇到過,也曾試着努力去解決它,但往往在開始的目標就不是很明確,或者説目標定的就不高,而在執行時很容易對困難妥協,不自覺地放鬆要求,降低標準。缺少了對教育方法的主動探究,缺少了對細節的用心關注,更缺少了了執行時的堅持不懈。聽了孫老師的講座,我發現了自身存在的問題,並努力在行動中改正,使學生受益。

好習慣,益終生,對學生如此,對教師也是。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4

通過學校組織的新課程培訓,讓我受宜非淺,感觸很深;其中在新課程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課後反思,二次備課。

現就課後反思,二次備課心得總結傳統的備課,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學的預設性,忽視教學的生成性;強調知識傳授,忽視激發情感;強調解題技巧,忽視生活運用;強調學科本位,忽視課程整合。許多教師只重視課前的備課,而不善於課後的反思,這已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教學問題。課前備課、書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後教學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眾所周知,每一次教學實踐中都會有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或突如其來的插曲,對原有的提出挑戰。

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有敏鋭的思維、豐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觀察力、思考力,他們正在不斷更新知識。而且,我們的教學對象、教學環境及教學體驗也總是在不斷地變化,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很難準確預料判斷的。雖然在課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的隨機應變卻留下了敗筆。

不論教師有無經驗,處理起這類問題都會很棘手,在上課時難免總會留下諸多遺憾。課後的教學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會保持可持續性教學效應,彌補這個遺憾。教學反思是教師總結經驗、積累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師在課後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讓教師及時回顧自己的教學是否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諸如教學內容的補充是否合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否突出,教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是否統一,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能力。

總之是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對學生的表現和困惑、對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就可以對本節課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找到反饋的信息,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5

一次又一次的校本培訓學習,對每一位參訓教師來説,無疑經歷了一次次心靈洗禮,從聽講座、説聽課體會、談困惑,這短暫而又充實的培訓學習,可謂是“異彩分呈”啊!為了更多更好地消化這些培訓內容,現將這些收穫做一整理。

點擊“班主任培訓”

本次校本培訓,李主任給我們做了《管理與思考同行》的精彩講座。聆聽講座,我受益匪淺,不禁掩面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在心裏悄悄試問自己想帶出一個什麼樣的班集體。我希望我的學生,懂禮貌、守紀律、有愛心、會學習、愛學習、樂學習。我也想讓自己的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可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學生的現狀離我們的要求還相差一段距離。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不夠強——有相當多的同學學習需要老師提醒,他們的紀律性不是很強——有些同學上學還會遲到,做個課間操嘻嘻哈哈;他們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有的學生上課了才想起又把書忘記在家裏......這麼多的問題經常讓我感到苦惱和困惑。在困惑中我嘗試着去解決這些問題,這才發現,如果班主任對待自己的工作,肯用心,肯動腦,是可以解決一些看似棘手的問題。就拿課間操來説吧,我們班的男孩子總是不能快速站好隊,在做操之前你推我一下,我拽你一下,要麼就是幾個人圍着轉圈圈。等我發現他們時,才會老老實實的站好。我發現這一情況後,總在心理思量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有一次,我站在隊伍的一邊,邊看學生做操,邊思考。我發現離我最近的孩子因為有了我的監視做得特別認真。我就想,如果指定這幾個人為“體操標兵”做操的積極性不就有了嗎?於是,做操一結束,我立即指定了這幾個男生並對其他同學説,只要你表現突出,隨時可以替換“標兵”裏不好的學生,孩子到底是孩子,他們的天真、可愛有時會讓你忍俊不禁。有時,我悄悄觀察孩子們的表現,發現“標兵隊”的孩子下課以後,顧不上追逐打鬧,趕緊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其他的孩子也在相互提醒着“站好,快站好!”教師要“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班主任的工作更要一路與愛同行,因為有愛便有一切!

點擊“課堂教學”

轉眼之間,我當語文教師已有十餘年了,其間上過無數節語文課,也聽過無數節語文課。每每徜徉在語文課堂裏,耕耘在這片充滿誘惑的土地上,心中總是充滿向——對理想語文課堂的嚮往。那是一座聖殿,既高遠,又非遙不可及。它存在於每一個語文教師的內心,而我知道,自己的每一分努力,每一點思考,每一步路,都在通往這座聖殿。

理想的語文課堂到底什麼樣?許多名師都形象地描述過它:教學“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口常開”,課堂“有生氣,有發展,有創新,不封閉,不留痕”……美好的願景猶如春花“樹樹枝枝儘可迷”。這正是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走進去,都會讓你展開無盡的想象,讓你施展無窮的創意,去描繪它,構建它,豐富它。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本次校本培訓,談談一己之見。

(一)理想的語文課堂體現語文學科的本質

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的地方就是“聽、説、讀、寫”,它以這種獨特的方式作為語文學科的學習方式。語文課上,我們要讓學生專心聽講,開口説話,動情朗讀,靜心默讀,要讓學生圈點批註,品味詞句,動筆書寫,積累感悟。

一年級有一篇閲讀課《柳樹醒了》,老師們喜歡在開課前和學生聊聊“春天裏的發現”,如:植物的變化、動物的變化、人們衣着的變化等等,以此引出課題。這種漫談式的“導入”往往用時多,而學生卻沒有實質性的收穫。

在一次教研活動中,我們嘗試這樣導入新課:

師: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

生:春季。

(師板書:春,隨後在“春”字後面畫橫線:春_____)

師:誰能在“春”字後面添上一個字或幾個字組成詞語?

生:春天、春節、春雨、春風、春暖花開、春風得意……

(教師擦去橫線,重新畫在”春”字的前面:_____春)

師:現在你還會組詞嗎?

生:立春、陽春、早春、初春……

(師再擦去橫線,重新加長畫在“春”字之後,並加標點:春__________)

師:以“春”字打頭,説一名話,你能行嗎?

生:春風吹綠了小草。

生:春天小燕子飛來了。

生:春天真美呀!

師:“春天真美呀!”是抒發感情的句子,表示感歎的語氣,應該用什麼標點符號?

生:感歎號。

師:這麼美好的春光,誰都不願錯過。它也一樣,(師出示柳樹圖)它是誰?

生:柳樹。

(師隨即板書課題)。

這樣的“導入”,融知識性、趣味性的語言積累、思維訓練為一體,是能夠讓學生在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等方面得到實惠的。這樣的設計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本質。

(二)理想的語文課堂應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

閲讀課上,一定要讓學生學有所獲,或獲得知識,或習得方法,或觸動情感,或提升人格。以學生為本,我們説得很多,但真正落實到具體的操作細節上,卻常常被忽略。

我們知道,閲讀最重要的就是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思維品質優秀的人總會有與眾不同的理解或想法,另外,邊閲讀邊在頭腦中產生問題更是良好的閲讀習慣,是思維品質優秀的表現。

在我的身邊許許多多的教育前輩,許許多多正在成長中的青年教師,他們的語文課,恬恬淡淡、簡簡單單,卻輕輕鬆鬆、紮紮實實,我無法將他樣的教學藝術歸於哪個流派,卻可從中管窺傳統教育的精化與現代教學理論的完美結合。他們都以自己活躍的教學思維和對語文教學的無限深情,實踐着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以自己的個性演繹着一個個美麗的課堂。

點擊“自我成長”

在這裏,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我真切感受到教師專業成長最重要的是個人觀念。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幹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並勇於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學習+實踐+反思=成長。一個人成長的首要的是不斷地學習,學習與自己專業相關或不相關的知識都非常重要,博覽羣書,深入研究。其次,是不斷地實踐,將自己的學習與感悟應用到實踐中去,這是獲得成長的保證;在實踐的基礎上,還要不斷反思、不斷寫作,反思實踐中的成功與失敗,這是專業成長的關鍵。人生是這樣,工作是這樣,教書育人亦如此啊!

學習是前進的車輪,而反思是我們教師成長的捷徑,就讓我們在學習中收穫,在反思中成長吧!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6

為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在暑假將要結束之時,我們在中心校領導的精心組織安排下,利用了不少的時間進行了校本培訓,以下是本次校本培訓的體會:

一、校本培訓是必需的。

在當前的教育形式下,社會、家長等對教師的期望越來越大,對教師自身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作為一線教師我深深地感覺到自身的壓力很大,需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來補充能量,以便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

二、校本培訓的內容很豐富。

有校長及名師的專題報告、課題研究、專題研討、示範課展示。其中以下兩項使我受益甚深:

1、校長報告。本學年中心校領導請了裴捧愛校長給我們進行了教育教學方面的講座,讓我深感作為一線老師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要富有童心、並要保持一顆樂觀向上心;在教育教學中要多留一顆心,用心思考反思教育教學的事例。

首先,“沒有理由要求每個學生喜歡我,但我必須喜歡每個學生”,即對學生胸懷要博大,情感的體驗要細微。師生關係和諧、融洽,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便會主動親近教師,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使師生心靈溝通,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春蠶到死絲方盡”,教師的工作的確需要奉獻。也許“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的説法已經有些過時,但若將自己擁有的那桶水變成不斷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時,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越來越廣泛,以學生為友,甚至以學生為師都是必然趨勢。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勤學善思。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和諧地與學生相處,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其次,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性的,影響不是一時的,而是長遠的,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這樣,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2、專題研討。本學年我鎮立足於以科研興校。課改依然是我們需要討論研究、摸索的話題,它任重而道遠。為了更好的讓老師們成為科研型的老師,中心校領導請來了走在課改之路前線,自己親自登台講課的郝校長以及赴山東杜郎口中學學習的趙雪連老師做專題報告,這大大的培養了我的科研意識。

首先,通過培訓,我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策略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許多現代教育思想和先進經驗已經轉變為我的教育教學實際行動,提高了我迎接課程改革的'自覺性與探討課題的積極性。

其次,通過培訓,我深感在研究中要堅持反思,才能有更大的進步。人對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都是多次反覆的實踐,探索出來的。因此,每一個環節都有和諧與不和諧的地方,這就必須通過反思去參與指導,才能避免下一次實踐重複這個錯誤。只有不斷地總結、反思,才能使課題的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把教研、師培有機地結合起來,首先教研活動必須有教師提高的目標追求和功能定位,其次教研內容要專題化、微格化,一次甚至幾次解決一個問題。以課堂教學研究為例:首先要運用系統的方法對課堂教學要素和環節進行系統分析,然後按照最優化教學原理,一次或幾次教研活動集中解決一個要素或環節的優化問題,最後將優化的各要素和環節整合在課堂教學中,以改進課堂教學,有利於中國小教育教學問題解決和中國小教師素質提高。

最後,我覺得當好老師需要具備三點:

一、技術———過硬的專業知識。教師具有良好的知識儲備,才會受到學生的欽佩,你在學生面前會更有説服力,更具威信。信息社會發展迅猛,學生接觸到的新鮮事物也是不斷增多,因此教師的知識要跟上時代步伐時時更新。

二、藝術———智慧的課堂技巧。教育要研究方法與技巧。教育真的有很多東西等着我們去探究,很多策略等着我們去挖掘。要讓學生愛上、上好你的課,有很多東西你要準備,有很多東西要提前學習。只有這樣,你的課堂才會是技術含量高,趣味性濃。

三、身教———良好的品質素養。教師要以身作則。身教才是上策,言教是基礎。教育學生,必須先做好自己。一位有着良好品質的教師,能夠給學生起好榜樣的老師,在師教方面就做得到位了。以為老師以他的言行,他的自身魅力來感染他身邊的學生,這樣的教育能達到事功倍的效果。我也會時刻提醒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做好言教,更做好身教。

關注學生個體,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是我在今後着重解決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獨特和創新之處,消除這種緊張、畏難的心理,用親切的語氣,和悦面容,鼓勵的話語,激勵性的評價。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體驗到多種學習方法,學到書本上沒有的東西,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是教師的終身必修課,在信息化時代,我只有堅持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不致於落伍。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7

通過五天緊張而充實的學習,聆聽了師訓中心四位老師的講座,使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特別是對校本研修、高效課堂的內涵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幾位老師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業務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可謂收益非淺,進一步增強了我戰勝困難,抓好教育教學和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信心和決心。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育觀念要更新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認識到,隨着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更高,這對於我們教師是一次新的'機遇和挑戰,也使我感到壓力更大,作為教師要如何適應新形勢變化的要求,這次培訓能從思想觀念上得到更新。

二、教育教學理論要加強

過去我對校本研修概念模糊,似是而非,不知校本研修究竟是什麼?這次培訓,聽了陳大勇老師《中國小教師校本研修的基本方法與策略》,我才恍然大悟。校本研修的目的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促進教師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育者;改善學校教育教學環境,解決在新課程改革,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建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交流、勇於探索的學習型校本研修機制。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實踐反思”,能促進教師自主成長、帶動學生全面發展。通過校本研修,能提高教研組活動的“含金量”;能以文化的力量推動老師專業成長。能讓磨課真正成為教師的“練功場。能使教學反思追求有效性

三、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我永遠的追求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其核心理念是“生本”。以前也讀到一些關於課堂的有效性的一些文章,但通過這次陳大勇老師《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教會學生學習》的講座,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課堂的有效性。進一步理解了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掌握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把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作為我永遠的追求。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做一名研究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

四、教學設計水平得到提高

過去我總認為教案和教學設計是一回事。後來弄明白了。但總認為教學設計難寫,比寫論文還難。這次培訓學習,聽了錢小軍老師《課堂教學設計》講座後,又通過自己動手進行教學設計。使我對教學設計有了新的認識。教學設計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是在教案的基礎之上,加了一些學情分析、教學環境分析、設計的教學思想理念、課後説課反思等欄目。通過進行教學設計,我真正領會了教學設計的方法。

五、教研活動能力得到提高。

作為教研組長,過去在開展教研活動時,總是犯難,不知搞些什麼活動比較好?甚至,很多時候開展的活動都是無效的。這次通過聽了史亦秋老師《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的講座後,使我大開眼界,讓我明確了教研組活動的含義和價值,掌握了教研組工作有效開展應具備的條件、有效教研活動開展需要的技能以及有效開展教研活動的方法;同時我發現了以前教研組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使我明確了今後教研組活動的目標和方向,極大地促進了我繼續搞好教研組工作的信心和決心。以前,我們在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時,沒有重點、沒有目標,隨心所欲,想到哪就説到哪,沒有起到通過活動,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這次培訓通過聽了陳自羣老師《聽課與評課技巧》的講座後,我才真正體會到,聽課、評課是一門藝術,開展好此項活動,既能提高講課老師的教學水平,又能促進評課老師改進自己教學工作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同時能提高整個教研組的教研水平。也極大地豐富了教研組活動的內容。

總之,此次校本研修骨幹教師培訓的學習,猶如為我打開了一扇窗,進行了一次充電,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使我不僅得到了不少教學上的啟迪,更為我今後開展教研活動指明瞭方向。今後我一定與教研組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新課改的研究和探索中,共同尋找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新路子,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為新時代培養更多富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合格人才作出貢獻!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8

20xx年4月27日和28日,我和學校的幾位教師有幸參加了雲南省科教院培訓中心組織的《校本教研策略培訓》的學習,不但使我加強了對校本教研的認識,而且讓我有機會學習校本教研的新理念和校本教研的具體實施。

在昆明理工大學新迎校區大禮堂兩天的學習中,我們分別聽了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教育中心王潔主任的《高效教研活動的策劃與實施》、《有效校本教研活動開展的問題與解決》兩個講座,雲南省教科院中學研究室方貴榮主任的講座《聚焦問題,提高質量》,江蘇省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袁玥副主任的《教師微型課題的生成和研究方案的制定》、《教師微型課題的研究方法》兩個講座,還聽了昆明市盤龍國小李紅校長作盤龍國小校本教研的實驗經驗交流。

聽了王潔主任《高效教研活動的策劃與實施》、《有效校本教研活動開展的問題與解決》兩個講座後,是我認識到:有意義的校本教研必須做到心中有規則,手上有技術,腦中有智慧。還讓我充分意識到校本教研的目的不僅僅是培養教師去傳遞課堂或者完成書本,而且確保為具有不同需要的學生而學習。

在方貴榮主任的講座《聚焦問題,提高質量》中,方主任冷靜分析了制約課堂教學改革的原因:學校沒有成為真正的學習型組織;教學研究的思路有問題;教學研究的方法不得其門而入。還了解了深化校本教研的基本路線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從中總結出:教學即教研,成長即成果。

聽了江蘇省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袁玥副主任的《教師微型課題的生成和研究方案的制定》、《教師微型課題的研究方法》兩個講座後,使我知道了什麼叫微型課題,微型課題是一種應用性研究,即運用教育理論解決實踐中具體問題的研究。俗話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成一項工作,科學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對於教育科研來説,針對研究課題的不同類型,採用恰當的方法,同樣顯得十分重要。它不僅有助於我們便捷、有效的完成科研課題,而且使我們的研究顯得更具有科學性和實效性。一般來説,中國小教育科研常採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等。當然,這並不是教育科研方法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分類,而是因為這些方法跟日常科研工作聯繫緊密而被經常採用。同一研究課題,往往會交叉採用幾種不同方法,這在研究過程中要是具體情況靈活處理。

聽了昆明市盤龍國小李紅校長作盤龍國小校本教研的實驗經驗交流後,是我深有感觸。聯繫我校校本教研的開展,發現我校校本教研的'開展存在諸多不足。李校長從四方面介紹了他們學校校本教研的開展情況:

首先,創建一個生機勃勃的校本教研保障體制,讓校本教研滋生活力。1、領導班子理念創新,步子堅實;2、校本教研網絡清晰,職責明確;3、活動經費捨得投入,合理使用。

第二,完善一套全面規範的校本教研管理體制,為校本教研注入活力。1、制定校本教研遠景規劃,明確學校實施校本教研的目的性;2、建立校本教研管理獎勵體制,激發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積極性。

第三,建立一個富有成效的校本教研工作模式,使校本教研富有活力。1、加強研究,不斷反思,促進教師不斷成長;2、利用優勢,積極承辦教研活動,成為校本教研的起點;3、全面參與,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成為校本教研的焦點。

第四,走出一條持續發展的校本教研特色之路,使校本教研充滿活力。1、在課堂教學上,堅持“一個理念,積極發展”的課堂態勢;2、在教學研究上,堅持“課題研究,全員參與”的教研機制;3、在師資培訓上,堅持“重點切入,全面提高”的培養方法。

從幾位專家、老師的彙報交流,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上。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即: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髮展,體現語言本質。

課堂教學要有梯度,照顧好各層次的學生,是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關鍵。從備課開始,就應該考慮到學生差異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施展身手,各顯神通,讓能力強的學生得到提高,基礎薄弱的學生增強自信。記得讀書時代的我,非常內向,害怕回答問題,因為我沒有自信啊。其實,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一般是能主動參與課堂的,但基礎薄弱的學生就不同,他覺得自己不會,怕錯,怕被笑話,等等。這些心理都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所以,我想,在課堂教學中,在不挫傷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要特別照顧基礎薄弱的同學,給他們參與的機會,鼓勵他們加入活動,增加他們的自信。

還要抓好課後作業、課外輔導,是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保證。基礎薄弱的學生課堂效率一般都不高,這會影響到他作業的完成率和準確率。因此,需要老師關注課後的他們,對這部分學生進行課後作業跟蹤和課外的輔導。這些工作可以是老師親自去做,但是基礎薄弱的學生較多的話,不妨調動學生力量。讓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與基礎差的學生一起完成課後作業,有問題可以互相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基礎好的學生鞏固的知識,基礎薄弱的學生解決了問題,對課堂知識可以基本掌握,一舉兩得,共同進步。我曾經在班級開展過一幫一活動,但由於自己跟蹤不足,致使效果不夠明顯。僅僅做好課後作業跟蹤是不夠的,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還應該做好糾錯講解、定期單獨複習的工作。

面向全體學生中的培優工作這一步不可丟。在科組討論過程中,有老師就反映了,培優補差工作中,大部

分老師都慢慢將重點放在補差這方面,而忽略培優工作的開展。我自己在這方面也是做的嚴重不夠,課堂上給基礎好的學生準備的挑戰問題不夠新穎、不夠尖端,有時只是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已。課外呢,只是給基礎好的學生推薦了一些資料,在他們買回資料後沒有做跟蹤和具體的輔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高分不高,高分不多”的情況。

總之,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這是一件長期的細緻的工作,只有抓早、抓細加堅持,才能真正將這項工作抓好。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認識到自己做得不足,我會爭取在以後的工作中認真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用自己的“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使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都有所收穫。我相信,付出過,努力過,一定會有收穫。抓好校本教研工作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相互促進的,所以,搞好校本教研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9

實施課程改革,對教師來説是一個新的挑戰。課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師是具體的實施者,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觀念和方法。個人體會到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關注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為其終身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首先要求我們轉變教育觀念,不在單純做知識方面的權威,將書本上的知識原原本本教給學生,而應當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只要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才能擺脱舊的束縛,走上創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師的觀念沒發生轉變,即使面對新課程、新教材,仍舊會"穿新鞋走老路"。作為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將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貫穿與課程教學之中。

首先,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之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及建立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讓學生自由的想、大膽的想、給予他們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新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的藍天;徹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活"起來,把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變為學生積極參與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點。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進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內容,通過教師的."引"和"導"使學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好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係:課程標準是一個要求貫穿於教學中的"綱";而教材是教學的具體內容,是課堂教學的具體依據。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重建師生課堂生活是本次課程改革重要標誌之一,而幫助學生確立科學、正確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那麼,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呢?我認為應當做以下幾點:

正確認識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已成為我們的共識。關鍵是課堂教學能像過去那樣,不顧兒童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採用以灌輸為基本特徵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而應帶之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

正確認識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並不是有了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課程改革就能到位了。關鍵的環節還在於教師如何運用教材。

改變教師的角色意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常常以知識傳授者的面目出現,以管理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不容絲毫的冒犯和懷疑。就有這種意識,教師就不可能公正的對待學生、真心傾聽學生的看法和見解、尊重學生的質疑和創新。在教師這樣的角色意識下,學生只能被動的做知識的接受者、儲存者和知識的反覆訓練者。

而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活動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師將有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與師生互教互學,彼此間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不只是一個忠實的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實施將變成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課堂開放以後,教師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教師的目標意識要加強,要從整體考慮課堂教學的育人目標;創新意識要加強,一切從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出發;合作意識要加強,教師應該走下"講壇",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與交流;調控能力要加強,再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情況是無法預料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研究課堂調控藝術。由於我對新課程改革學習還很不夠,只能談點粗淺的看法,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努力學習,才能不斷提高。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10

通過一學期的校本培訓,和其他的培訓方式、繼續教育方式,本人談一下在校本培訓中的三個問題。

一、校本培訓的意義

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校本培訓在適應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是深化我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一)校本培訓有利於提高教師實際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觀定》明確提出了我國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

性質與目標:“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指對取得教師資格的中國小在職教師為提高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而開展的培訓。”

“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要以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為重點。”

教師參與繼續教育“其學習的目的不只是提高自已的學術水平,更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並直接為教學服務。”

“中國小教師在職培訓的價值最終是通過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來體現的。”

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要為實施素質教育服務、直接為教學服務、要體現在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上,決定了繼續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靈活性,必須有助於中國小當前的問題解決。

(二)校本培訓有利於提高中國小教師參與積極性

成人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很強,當他沒有意識到參加培訓是一種需要時,效果不會很好。也就是説,缺乏主體的活動,就沒有主體的發展。

由於教師身心發展已經成熟,認知結構達到一定水平,在教師身上顯現出來的學習者應是自我發現問題、自我探究、自我解決、不斷進取的個體,在一定意義上説是具備較強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自我教育者。利用教師主體經驗、發揮主體作用是參學者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前提。事實上,教師在培訓機構和培訓中心參與繼續教育,參學者往往抱着“我是來接受教育的”的被動心理,信息流向主要是“培訓者→參學者”,基本沒有“參學者→培訓者”、“參學者→參學者”的信息溝通與信息交流,這種信息流向一方面是培訓者信息的陳舊和日漸枯竭,另一方面中國小教師自身經驗不被重視、教師缺乏主體“外化”實證主體的機會,他們中藴藏的寶貴的信息資源得不到重視和利用,很容易失去參與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校本培訓的環境有利於形成教師主體意識:培訓過程中,第個教研組一個下午不排課,分教研組培訓人數少一些,活動效果可能要好一些,這樣做不僅有利於明確教師參與的義務和責任,而且增加了教師的參與機會;同時,校本培訓培訓主題集中在所在學校的問題中,和當前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教師的經驗和問題更容易受到重視和關注,教師參與積極性更強;更為重要的是,校本培訓有利於滿足不同層次教師學習需求,培訓成果可以直接內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轉化為實際教育教學效益,有利於形成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在動機。所以,校本培訓有利於提高中國小教師參與繼續教育的積極性,提高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質量。

(三)校本培訓有利於彌補繼續教育資源不足

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廣大教師不可到高校去參加繼續教育、去參加社會機構的培訓,所以校本培訓以學校為陣地,因校制宜、內向挖潛,學校、老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用適當的方式,選取適合需要的內容,有的放矢地完成培訓任務,是一種機動靈活的培訓方式

(四)校本培訓有利於學校學習型組織建設

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適應21世紀的社會需要,必須開展終身學習。在諸多社會職業中,教師是最先感受到終身學習必要性的社會工作者之一,學校必須以學習型組織的建設理念順應形勢變化。在學習型組織中,“學習不再是孤立的活動,人們不必撇開工作專門抽出時間來學習。相反,學習就是工作的核心,學校就是教師學習的場所。因此,要改變過去脱產才能學習的陳舊觀念,在教學和工作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提高和充實自己。”“只有組織捅有眾多會學習的團體,才可能發展成為善於學習的組織。”校本培訓最大的特點是學習與工作有機統一,以工作中的問題解決激發學習動機,通過工作能力的變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體現學習的價值;同時,通過校本培訓的組織和管理,加強教師間的協作與交流,增進團結與友誼,互幫互學,互教互學,互相激勵,比學趕幫,建設會學習的教師羣體,促進學校由教師忙於授課、輔導、出題、判卷的事務性組織向學習型組織發展。

二、校本培訓的組織

(一)校本培訓的制度化建設

1、教師發展不僅是學校和學生髮展的條件,也應該是學校管理的目標。學校要對學校教師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實現途徑進行認真規劃,這種規劃不能僅僅停留在學校領導層的頭腦中,而是應該經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覆,成為明確而具體的規劃方案,使每一個教師都能從中找到位置和方向,使之成為全體幹部、教師的共識,激勵學校成員為此目標奮鬥和努力。

2、學校領導要注意挖掘和協調繼續教育資源,實施校本培訓。

3、教師參與業務培訓提高,不僅是中國小教師的義務,也是中國小教師的權利。學校要把保障教師參與培訓提高作為以法治教的重要內容,依據《教育法》、《教師法》、《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規定》等政策法規,創造條件,為教師繼續教育提供條件保障。

4、校本培訓的制度化:(1)校本培訓的工作制度,即把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內容、什麼人實施、什麼人蔘訓、什麼要求等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來,成為教師羣體和個體必須遵守的規範;(2)檢查考評制度,每學年(或學期)對教師繼續教育檢查考評些什麼、由誰實施、怎樣實施、對檢查考評結果怎樣處理進行明確要求,使之成為制度。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11

本年度,我校校本培訓以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解決我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學習研究新課程為重點,以提高教師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主線;以教師參與研究培訓為主要形式,着眼於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現將培訓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師德培訓一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師德建設這一核心,始終貫穿了“以人為本,敬業奉獻”這樣一個核心內容。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斷強化了這樣一種認識,即在承認“知識就是力量”的同時,也認識到道德也是力量,人格、理想、情感都可以產生力量,因此,學校有計劃地組織教師觀看師德教育錄像,讀《夏令營的較量》等文章,並且要求每位教師撰寫一篇學習心得,青年教師進行了一次師德演講。通過學習、交流,對照、糾正不良教育行為,樹立愛崗、敬業、愛生的職業精神,重塑二十一世紀教師的新形象,加強了師德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新課程培訓基礎刻育課程改革是整個基礎刻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教師是課程實驗和推廣工作的重要實施者和參與者,因此,師資培訓工作是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關鍵環節。本年度,為確保課改實驗的有效開展,落實好課改的精神,我校以校本培訓為重點,以提高培訓質量為目標,開展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一系列新課程培訓工作,使培訓工作切實為教學教育提供理論支持,具體做法是:

1、理論學習,夯實基礎。

“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精彩;只有學習成功,事業才成功。”課題組倡導老師們從讀書開始做起,做好自修反思工作;校長要多讀書,做好自我成長規劃設計——爭做合肥市十佳校長,當專家型學者型校長等。為了幫助老師做好材料的蒐集和整理工作,課題組特別設計印刷了《自修反思記錄本》,老師們將每週的閲讀心得以及對教育教學案例的反思等一一記錄在冊,在常讀常思常用中力求切實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我們又為老師們一人購買了一本教育專著,供老師們閲讀,其中包括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李鎮西《愛心與教育手記》《于丹《論語》心得》等,用以拓寬教師視野,在學校中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舉辦教育、教研理論專題講座。為促使教師教育理論水平的提高,在校本培訓中,我校除對自學進行督促、檢查外,還積極舉辦各類專題教育理論講座和組織教師參加市、縣組織的專題講座,省刻壇新星袁乃玉老師進行《敞開心扉,吐露心的真言》講座、全國知名國小語文教學專家薛瑞萍老師談《手不釋卷日有所誦》的講座贏得了老師的高度讚揚,學校還多次分學科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與教學改革”等有關專著,觀看新課程課堂教學錄象,如李鎮西的教學實錄《致女兒的信》等。我們通過一系列的理論培訓,使我校教師對一些前沿教育理論知識及時進行了吸取和消化,不僅更新了教育觀念,形成了新的人才觀、質量觀、教師觀、學生觀、課程觀等,同時促進了教育理論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為改變教育教學行為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研訓結合,促進發展為充分調動教師學習、實踐課程的積極性,提高培訓效率,使教師真正把學得的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教育行動。

我校採取了“以教研驅動自訓”的策略來營造農厚的學習氛圍。具體做法是:一年來,我們認真落實聽、評課制度,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上1節公開課,課前集體備課,課後集中評議研討。教師們能根據各教研組的安排,遵循新課標新的教學理念,認真地上好每一節教學實踐課。在反思課堂教學中,教師們能夠本着互相學習、互相進步的`指導思想,比較恰當地評好每一節課。通過活動,開展反思性學習,對教學的實際情境做多角度、多層面、多方向的理性反思,在反思教學中學會教學。積極參加校內外舉行的各項競賽活動,努力促使骨幹教師脱穎而出。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區、市組織的課堂教學競賽,其中朱軍老師獲得市級教壇新星比賽二等獎,程棠棠、湯雪晴等老師分別在區小組賽中獲得好成績。

在特色化教學研究上做了一點有益的嘗試:先後邀請英語教學專家和外籍教師來我校講學,激發了學生學習、應用英語的興趣;語文組則結合教學進行古詩文誦讀活動,作到日有所誦並將黑板的一角專門開闢為誦讀詩作園地;書法教育則面向全體師生,為提高新城人的藝術修養創造契機,更順應了時代要求對教師進行基本功培訓,又能在規範寫字的基礎上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成績。

3、教育沙龍。

深入人心為進一步強化課堂應用,體現培訓活動的效果,搶佔培訓的制高點,基於這種理性的思考,我們明確提出了交流就是學習的理念,組織了幾次有效的教育沙龍活動,張曉斌校長的《走進新加坡,打造精品校》講座引起老師們對學校未來發展的美好構想;藉助社區的良好環境,舉行專家講座交流沙龍……品味詩意的教學生活。

三、培訓到位,成效顯著通過狠抓新課程培訓,我校教師改革意識不斷增強,實現了教學觀念能轉變、教學模式善提煉、教學結構會構建,取得一系列的成績。本年度在各級各類觀摩課、研討課中,上課老師都精心設計教案,獲得聽課教師的好評。學校教研風氣好,很多青年教師改革力度大,改革精神強,教學能力進步較大。如夏海燕老師在引導自學型實驗中獲得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展評省徑二等獎的好成績。

四、存在的問題

1、培訓過程原始資料的收集、整理有待加強。我們還缺乏收集過程原始資料的意識,資料還不夠齊全,資料的整理、歸類還不規範,還不善於對資料進行分析,並從中總結工作中的經驗、發現存在的問題。

2、校本培訓的項目意識不強。我們還不能根據本校發展的實際需要、教師發展的需要制定較為切實的校本培訓項目,使整個培訓工作顯得較為盲目,缺乏針對性,對提高教師的實際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還沒有發揮出校本培訓應有的作用。

3、校本培訓的方式還比較單一。目前,開展校本培訓的方式仍然是單一的講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今後我們將採取積極有力的措施,與時俱進,探索校本培訓的新思路、新形式、新內容,為建設一支合格穩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與不懈努力。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12

通過一段時間的校本培訓,感觸頗多。培訓內容中,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這部分內容我的感受最深。

到底什麼是師德師風?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師風,是教師的行為規範。師德師風對一個教師特別重要。因為,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隨令不行。”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這些都是師德師風的體現。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了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通過培訓,我認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

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責任心,有道德心,有事業心,有耐心,有嚴父慈母心,才會敬崗愛業,樂於奉獻,竭盡全力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教師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產品,而是一個個有着鮮活生命的,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如果説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那麼愛心要靠愛心來成就。

在我的`身邊,許多老師敬崗愛業的事蹟常常感動着我。尤其是很多班主任,他們是真正將自己的心掏出來給學生,這樣的老師非常值得我學習。相比之下,自己有時覺得付出的還不夠。 總之經過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學習,我更堅定了自己“教書育人”的思想,要逐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做,完善自己。要堅定不移地熱愛自己的教學事業。

“做一天蠟燭,就要發一天光;做一隻春蠶,就要吐一寸絲。”是我的教育觀和思想觀。我不會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逍遙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種教師的使命感。因為我深深地懂得: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 ,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地使命感為基礎的,是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做代價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於辛勞,甘於付出,甘於無怨,這是師德的首要條件。

1、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必須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這種熱愛,首先應該是温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作為教師,應該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他們給予各方面的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助,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係,變成“我們”的關係。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擔挫折的煩惱。

通過培訓,我懂得了怎樣去愛學生。“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今後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

“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面向所有學生。

2、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儲

我要在新學年裏,不斷學習他人的新經驗,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如果不強化“自育”意識,力學苦練,做到“問道在先”“業有專攻”恐非易事。只有這樣才會受到學生的欽佩,你在學生面前會更有説服力,更具威信。信息社會發展迅猛,學生接觸到的新鮮事物也是不斷增多,因此教師的知識要跟上時代步伐時時更新。

以上是我培訓所感。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時時處處以師德規範自己,將愛心灑向學生,把知識傳授給他們,讓學生真正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13

10月11日,李主任給我們全體教師做了關於“管理與思考的形式”講座。聽後備受啟發。回想這麼多年的班級管理,帶給我的是無盡的思考和無止境的學習再學習。這十幾年的班級管理,讓我漸漸總結出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捷徑,那也就是管理的藝術。“小事情”更能映射出班級管理的境界,我們要學會從一件件小事當中來辨析班級的管理。

小事情一:班級衞生

班級衞生管理,是一件小事,但也是一件大事。説它小,是因為它永遠也成不了中心工作,永遠也成不了重點工作。説它大,是因為它能“以小見大”,是因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從地面的潔淨度看,多數班級是很潔淨的,有幾個班級甚至淨到能照出人影,但,也有班級地面散落着很多沙子、紙屑,有幾個班級的衞生角堆放着些許雜物。從整齊度看,多數班級能將拖把、掃帚、畚箕擺放整齊,也有班級未將衞生工具擺放當成一件需要考慮的事項,衞生工具擺放東倒西歪。

其實,衞生到哪裏都是一個臉面的問題,這不僅能折射出整個班級的'素養,同時能反映出這個班的班主任管理的偏面性。讓我們想得再深一些,就會發現一些規律的東西。如果一個教室的衞生環境很差,紙屑成堆,桌椅亂歪,那麼即使這位老師經常能在學生面前主動撿紙,也依然養成不好學生愛整潔的素養。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一個人人把天天參與打掃、整理當作習慣的集體,更容易養成學生良好的衞生素養和習慣。我便是朝着這樣的境界而努力!

小事情二:晨讀紀律

晨讀一直是個令人關注的事情,新學期一個月了,仍有的班級晨讀紀律“亂”,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早晨到校的人陸陸續續,到了教室有找作業的、有交作業的,有收作業的,有朗讀的各種行為和聲音摻在一起甚是“壯觀”,怎能不一個“亂”字了得。而我所帶的班級這一點幾乎不用擔心,就連本級部的老師們也誇我們班級學生真是懂事,老師不在教室也能安靜地坐在位上參與晨讀,即便交作業也是靜悄悄的。(嘿嘿,但是班級的聲音不夠乾脆和響亮,這點還需強化訓練)我的祕訣就是,告訴他們:早晨來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各種作業一次性拿出來交齊,為了節省找作業的時間,建議頭天晚上就把要交的作業放在包裏最上面,這樣便極大地消除了“亂”“雜”的局面。

小事情三:午間教室

午間休息這個時間段最是讓班主任操心的時候,一部分要在教室改作業,另一部分作業改完了則沒事的到處溜達,時不時和這個同學聊幾句,又和那個同學推推搡搡,導致教室更是吵雜一片。面對此情此景,我想出一個好的舉措,學期初,就規定學生要管住自己,午間教室是改作業和讀書的場所,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在教室隨意走動,或者大聲説話,如果作業改完不想看書的可以到樓下和好朋友聊天談心,儘量保持教室安靜、有秩序。一個月下來,午間教室有秩有序,這也能讓我安心在辦公室做好自己的事情了。

班級衞生管理確實是一件小事,甚至小到無足掛齒的地步。但,如果我們絲毫不予以重視,不發揮其小的教育作用,任其發展到那時,就不是“掛齒”能解決問題的,即使你“頭焦額爛”也未必於事有補。早間的晨讀,若沒有合理的規章制度,久之便影響到整個班集體的聲譽,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會下降。午間休息,這個時空段,讓學生養成自覺、自控、自律的習慣定會受益終生。

古語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而如今的師者,承載着更多的責任與義務!其實,我們的班級管理,真的全是這些小事情。只有小事情管好了,才能保證不出現大的紕漏。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14

校本培訓的主要內容有:

1、課題研究式培訓。結合學校“適應教育”總課題、“發展與創新”課題、“新課標在重慶地區的適應性研究”課題(蘇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的適用性研究”(人教版)課題,深入進行教改科研,結合教改科研開發校本課程,力求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實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使教師儘快適應新課程中的角色地位,積極調動教師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達到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診斷反省式培訓。通過觀看《稱讚》、《揠苗助長》、《生活中的數》等課例或教學錄象,就教學中的問題進行診斷、反思,促進發展。這種診斷可以是自我診斷分析,也可以是集體診斷尋找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同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與先進的教學歷年的相悖之處,最後寫出診斷反思論文。同時,教師可以邀請自己的合作者、同行走進自己的課堂,與自己一同針對研究的內容、解決的問題進行診斷分析。

3、骨幹式培訓。這種培訓意在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在培訓中,邀請各學科骨幹教師與培訓者展開對話,大家圍繞培訓主題,談教學中的思考與實踐。讓骨幹教師擔當培訓着,一是肯定骨幹教師的作用,充分發揮教育資源的功能;二是通過培訓促進骨幹教師的繼續學習,使他在對他人進行培訓的同時自身也得到提高與發展。

4、問題式培訓。這種培訓是根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即使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培訓前,培訓者把培訓的內容告知教師,讓教師去收集相關資料,然後可以採取“辯論式”或“研討式”培訓方式,給予教師充分的“自主權”,力求教師間不同觀點、不同思想產生交鋒與碰撞,教育的理念在思維的火花中得到提升。

5、案例式培訓。這是引導受訓這對一個具體的教學情景進行討論的一種培訓方法。運用這種培訓方式時,培訓者在培訓前一定要精選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後組織教師進行深入討論。

6、研讀一體化式培訓。即教師每學期研讀一本教育名著,研讀的'過程包括讀、議、思、寫、用。

7、信息技術培訓。培訓教師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達到能自行製作課件、製作個人網頁、合作製作學科網頁,教研組內能把教師的課件、教案、反思隨筆等整理、歸類上網,供全校教師借鑑與參考。

在培訓中培訓者的職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使培訓活動規範化。本期結合教科室工作計劃制定的學習、獎勵、例會、考核等制度,緊扣新課標的精神、課程改革的新思想,教師個人的思考和體驗得到加強,形成了民主、開放、科學的教研氛圍。在參與培訓之中,教師的素質在教改教研培訓中得到提升,在各類教學活動與競賽中,鑽研能力得以提升,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發展。利用進修校“實驗基地”這塊牌,堅持“拜師”制,並完善各項工作,持續做好各項工作,為教師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加速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校本培訓學習心得15

校本課程是以鮮明的辦學理念、辦學個性和學生個性發展為基點,在課程專家的指導下,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有三方面: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的成長,學校特色的形成。而對教師專業的成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通過洪上學校近年來關於《白桑擷萃》這一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我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是教師素質提高的極好途徑,我感覺到自己和校本課程一起在不斷成長。

剛接觸到校本課程開發這一全新概念的時候,我感到茫然,神祕。通過學校組織的相關理論學習,我僅僅是知道了校本課程開發主要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研究,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協調、組織、促進學生學習。課程的相關活動該如何有效展開,我心裏沒底。

當把《白桑擷萃》拿到手中時,我認為自己是白桑洪上人,是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對白桑的文化,白桑的習俗有一定的瞭解,教學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但經過幾個星期的實踐,我發覺我錯了。校本課程開發的確是一種新的學習和研究活動,它沒有傳統教學活動的沉悶和束縛,取而代之的是帶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我和學生的興趣很濃,積極性很高,有一種久違的新鮮感和親切感。但興奮之餘,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壓力。以前走上講台,教師就是權威,充滿自信,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可以説是遊刃有餘。但是隨着學生積極參與到校本課程開發中來,學生對家鄉白桑的瞭解越來越多,問題也就越來越多。而很多問題我卻知之甚少,甚至有些從來未曾注意過。我急了,我可不能在學生面前“丟臉”。我抓緊每一秒鐘去充電。不是埋頭查閲資料,就是有意和村中的老年人聊天,以期獲得更多的關於白桑的信息。我還利用雙休日和寒暑假,讓丈夫或女兒陪着我在白桑的`各個大小村落走一走,看一看,訪一訪……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很短的時間裏,我獲取了關於白桑的大量的知識和典型的實例,我的教學指導水平提高了,我的知識結構也在這不斷的積累中得到豐富和優化。

校本課程是開放、多元、整合的課程。在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學會了欣賞每一個學生,我學會了對學生的多種角度的評價。我掌握了科研的一般方法,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享受着自己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