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薦】弟子規讀書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5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心得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心得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薦】弟子規讀書心得

弟子規讀書心得1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一聲聲稚嫩的童聲為我拉開了桌上那已被陽光照耀得暖融融的書本。是古代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孔子教誨的精華,流傳千年而不變,孔子信仰着“百善孝為先”的説法,他的弟子們用短短的三言韻語簡潔明瞭地指示出學生該走的正確的道路,我也受益匪淺。

孝是一個人應盡的職責,讓每一個老人都能享到天倫之樂是我們這些做兒女的責任,可又有多多少人為了一張張花花綠綠的鈔票喪盡了天良,幹出瞭如同禽獸一般的事。《弟子規》中有一句話:“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意思是:冬天要讓父母温暖,夏天要讓父母涼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孝者就是如此,黃香可謂是古代難得的孝子,他的母親在他9歲那年因病去世,父親的身子也很虛弱,他從小就很懂事,家裏的苦活累活都是他承擔起來的。夏天的傍晚,太陽雖然已經躲到了山後可牀上的.枕蓆還是如火中燒般的滾燙他就搖着蒲扇把枕蓆扇涼,讓父親舒舒服服的入睡;冬天,他更是用自己的體温來温熱父親的被窩。

再想想我呢?父母對我儘可能地滿足我的慾望,希望我過一個快樂開心的童年,而我有時卻對他們有種種的不滿,我現在很後悔,後悔我以前的歇斯底里,後悔對他們發過脾氣……

總之,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讓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這世上,孝可以讓人更加美麗。

弟子規讀書心得2

學校近日舉行了“國學經典朗誦活動”,我有幸閲讀了中國遠祖着作——《弟子規》。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順父母和誠實守信這兩個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掀開《弟子規》的扉頁,這短短的二十四個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時,人們已經懂了“百德孝為先”的道理。可如今,我們卻對父母橫蠻無理,應對父母的熱切呼喚,我們卻不理不睬;應對父母的再三交代,我們只是口頭答應,卻遲遲不肯動身;應對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並非虛心理解,反而強詞奪理……為此,我們應在“孝”上下苦功,儘量做到“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做人不僅僅要孝順父母,還要誠實守信。這在《弟子規》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其意思是:開口説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必須要遵守承諾,沒有本事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的確,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十分講究誠信,所以,我們要時刻牢記着“輕諾必寡信”的忠告;堅持着“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念;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經過這次活動,我不僅僅對《弟子規》有了認識,還樹立了新的人生觀。在以後的歲月裏,我應當嚴以律己,做一個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和知書達禮的人。

弟子規讀書心得3

想必大家都讀過《弟子規》吧,《弟子規》裏的資料藴藏着許多道理,只要我們反覆回味,就會有許多體會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好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讀到那裏,我覺得自己沒有做到……

有一次,媽媽一個人在家裏大掃除,而我在做媽媽佈置的“海量”作業。經過兩個小時的'“拼搏”,我最後把“海量”作業給消滅了。沒想到,我剛剛寫完作業,媽媽就叫道:“阿怡,幫媽媽洗洗拖把吧!”我聽了,説:“媽媽,我剛剛才把作業給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媽媽説:“我幹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給累壞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聽了,又説:”下次大掃除我就和你一齊幹活,這總行了吧!”媽媽聽了,説:“唉!算了,你還是好好學習吧!”

此刻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媽媽。媽媽期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就什麼家務活都不讓我幹,全部家務一向都是她做的。此刻,媽媽很累很累,叫我幫她洗個拖把,我都不肯。唉,媽媽上班回來已經很累了,回到家她還要忙個不停,我又何曾幫過她幹過一點活呢?平時,我在看電視的時候,她叫我回去複習,不好再看電視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時甚至不聽呢,淨和她“唱反調”。媽媽處處都為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沒當一回事呢!但是,我此刻決定改變自己,要做一個好孩子!

今後,我必須會做個懂事、聽話、勤勞的好孩子,學會幫媽媽分擔辛苦,讓媽媽不再為我的學習操心。

弟子規讀書心得4

這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學習《弟子規》的誦讀活動,從中我不光學會了一些待人接物的禮儀,還懂得了要孝敬父母,關心家人的良好品德,同時自己的言行舉止也得到了很好的規範。

“出必告,返必面”,原來只要有同學找我玩,我就一溜煙的從家裏跑出去,連句話都不給爸爸媽媽説,可是自從學習這句話,我懂得了,出門的時候要主動給家人打招呼,免得他們為找不到自己而擔心,回來的時候也要告訴父母一聲,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回來了。“父母呼,應勿緩”,以前在家媽媽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幫忙時就會叫我,媽媽叫上個兩三遍我都會裝着沒聽見,喊個四五聲我才很不情願的答應一聲,現在不一樣了,每次媽媽有事叫我時,我總是用響亮的聲音迴應她,媽媽笑咪咪對我説:“學了弟子規我家兒子都變機靈了”。我特喜歡各種各樣的牙膏了,每次爸爸從超市買來牙膏,我總是用命令的口氣對爸爸媽媽説:“這是我的牙膏,你們誰都不能用”。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中的`“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讓我明白了,好東西要和父母一起來分享,不能佔為己有,不然父母會為孩子有這種不好的行為感到難過的。

《弟子規》的誦讀活動我們學校還在熱火朝天的進行中,每次讀弟子規我總會從中悟出一些道理來,對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有很大的幫助,弟子規是先輩留給我們的經典之作,我們會接過接力棒,讓炎黃子孫代代相傳,讓“禮儀之邦”這個稱號永遠輝煌!

弟子規讀書心得5

最近(昨日)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先做人也有許多規則,所以,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那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我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弟〉,它是教我們怎樣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所以更歡樂的。

再次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貼合自我的身份;説話做事要尊重別人,尤其是不應當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歡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此刻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説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我應做的,至於別人怎樣説,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明白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樣才能做呢?學知識。怎樣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必須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忙,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我的。

弟子規讀書心得6

時代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社會正在經歷着月新日異的變化,科學技術的變革與創新已然成為了新常態,這一切的變化歸根到底緣於人自身的變化。人可以改變自己,也可以為環境等客觀事物所改變。人的力量不言而喻是偉大的,但這偉大之中往往會少了一些純粹的東西,那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些最初始的東西,這恰恰是我們不能丟掉的東西。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聖賢的教育。“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總敍,大意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關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這本書講授了做人及學習方面所應該恪守的規範,尤其是為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讀了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為人是否做到“凡是人,皆須愛”;處事是否做到“己所能,勿自私”;學習是否做到“心眼口,皆新要。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可是為什麼我做不到呢?

我曾在網上看過一段視頻,內容是關於《弟子規》改變了一個22歲的男孩一生的故事。他被十三所學校開除過,打架鬥毆、貪圖享樂、揮霍無度、沉迷網絡遊戲,可以説是惡貫滿盈。在外浪蕩的六年間未曾給父母打過電話,也從沒關心過家裏的.一切,如今22歲的年齡卻有着猶如60歲的老態龍鍾的身體。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弟子規》,這成為了他一生的轉折點。他開始遠離過去的浪蕩生活,決定洗心革面重新開始。特別是當他得知母親一直都沒有放棄他,堅信他一定能變好之後,他百感交集。母親的默默付出沒有白費,她終於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了兒子的轉變。他曾問過母親:“事以至此,像我這樣爛人一個,命運早已有定數,為什麼還那麼在意我呢?”母親當時只説了一句話:“不管你怎麼變,都是我的孩子,而且事在人為,不要相信什麼命,如果真的有命運,那也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於是他耐着性子看完了母親為他準備的一套著名企業家胡曉林講授的關於學習《弟子規》後對身心和企業的影響與轉變的光盤。至此他才知道人要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是孝道,他終於理解父母的辛苦和內心所遭受煎熬,於是他遵照母親的建議,在養老院做了四個月的義工,一邊學習《弟子規》,一邊做着最髒最累的活,並且沒有任何報酬,但正是這短短的四個月讓他收穫了從未有過的快樂。他感慨地説:“是《弟子規》讓他重新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家,讓他找尋到了人生的方向,懂得了人生的價值在於在有限的時光裏為別人、為社會乃至國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就此生無憾了。”

我被他的經歷所感動,不僅是我,還有千千萬萬個聽過他演講的人都被感動了。這就是《弟子規》的力量,足以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也可以説,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文化傳統的文明之邦,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她薰陶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我也正需要這樣的改變啊!我最對不起的人是父母,最應感謝的人也是父母。是他們起早摸黑地掙錢供我上學,是他們孜孜不倦地教我做人的道理,然而我只是理所當然地向他們索取,卻不曾做到過“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虧欠了父母十四年!他們那曾經年輕俊麗的面容早在這十四年間換了一副模樣,記憶中的笑容也越來越多地為憔悴所替代。時光如箭一去不復返,我要從現在開始改變,雖然我買不了什麼貴重的禮物,但是心意比禮物更重要。我平時很少給在外工作的父親打電話,一是因為父親工作太忙了,二是因為我忽略了。這次,我一定要打一個電話給父親,因為這天是父親的生日。電話接通了,我聽到父親那勞累的聲音,內心禁不住抽搐了一下:“爸,生日快樂!您辛苦了。”父親聽到之後愣了一下,過了幾秒鐘後才樂呵呵地答應着,我聽得出來,父親的話語裏隱藏着幾分激動,幾分驚喜,我想那一刻他一定很開心吧!而我也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意。

人不能忘本!這“本”既是指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所保留下來的燦爛文化,也是我們祖先世代相傳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荒廢掉,而是要讓她發揚光大,世代相傳!

弟子規讀書心得7

開學初,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一本經典書籍——《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此書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説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以往對電腦遊戲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標,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遊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媽約定的結束遊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為此,媽媽大發雷霆,我才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為,我感到十分的汗顏,做人是應當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樣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所作所為的不足,我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我,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着自我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讓自我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經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讀書心得8

假期裏我讀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規》的書,熟讀的過程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

原來自己覺得只要聽父母老師的話就行,但讀完這本書後才發現做人要有這麼多的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如何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育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天下沒有不愛兒女的父母!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悌〉,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而信〉,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學生身份;無論是説話做事都要適可而止,否則容易被別人“説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議論其他人的長短,這樣是不道德的。 人要寬容大方,誠實可信,遠離私心雜念,力求心胸寬廣,這樣才會健康快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説的好,人無完人嗎!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並把握好分寸,至於別人怎麼説怎麼做,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弟子規》又一次讓我更深的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把他們當成自己的一面鏡子,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成長很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書心得9

今天暑假,我讀了一本國學經典——《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朗朗上口,易讀易誦,像唱歌一樣,非常有趣。他的意思是《弟子規》是聖人對後生的訓導:首先要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做人要謹慎,講信用。

兩千年前的古聖人告訴我們“孝悌”和“謹信”是做人的根本,我們是 21 世紀的現代人更應該時刻謹記聖人訓,並履行到實際行動中去。

我們的.生命源於父母,是父母哺育了我們,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長大,供我們學習,給我們温暖。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

當父母忙碌了一天,疲憊地回到家裏,我們為他們送去一句甜甜的問候: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快坐下歇歇吧!當父母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主動伸出我們的小手,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父母生日的時候,及時為他們送上一份美好的禮物,送上一句誠摯的祝福。我們更應該虛心好學、勤奮上進,用優秀的成績讓父母歡心。

“人無信則不立”書後的小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宋濂是古代的大學問家。幼年的他家境十分貧寒,只能向別人借書抄書。一次,宋濂借到了一本他非常喜歡的書,可説好明天一早得還給人家,於是宋濂忍受着嚴寒,抄了整整一夜,將書抄完。第二天早上按時把書還給別人。宋濂用自己的誠信贏得了別人的信任,也贏得了自己輝煌的人生。

誠信是每天按時地交給老師那工整的作業本;誠信是讓家長簽名的考試卷;誠信是答應別人的事能做到。

誠實守信、孝順父母,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弟子規讀書心得10

《弟子規》的學習對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在班級管理方面有很強的指導作用。首先,《弟子規》是依據聖人孔子的教誨編成的,每一段語句都是三個字,既押韻、好背、琅琅上口,又不乏童趣。讓嚴肅可敬的規矩變成一種意識,讓更多的學生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直擊心靈的是兩個字“孝”和“教”.”“孝”是我的立身之根,“教”是我的立業之本,理解這個根本,就向“做一名優秀而幸福的教師”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學生也不例外,只有學生學會了感恩父母,樹立正確的思想觀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通過解讀本節內容,讓學生學會恭敬順從父母,體諒父母的艱辛,化孝為其動力,提高學習成績。

《弟子規》中的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的歡欣快樂,可不是有性的東西可以媲美的。現在我們在家庭就能培養出這麼好的言行舉止,將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現在的國小生,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現在,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説,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閲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讀書心得11

記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規》,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幅古樸而精緻的封面,給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規》是一本兒童讀本,我漫不經心的翻開書,當我翻開書本看到《弟子規》總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讓我讀起來感到非常親切,好像聽到古聖先師諄諄的教誨,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當我從頭到尾讀完《弟子規》,我感到心頭一亮。原來小小一本《弟子規》是指導我們如何正確的做人、待人、處事、待物,是教導我們生活、學習應有的禮儀與道德規範。

《弟子規》篇幅不長,分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要親近有仁德的人,並向他學習,這些都是我們必做的事,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不要浪費光陰,要抓緊時間精力去學習技藝等其他有益的知識學問。

《弟子規》的每一句,就是我們的一言一行,“置冠服,有定位,”衣帽應放置在該放的地方,要放整齊:“兄道友,弟道恭,”哥哥要友愛弟弟,弟弟對哥哥要恭敬:“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在生活中教導我們尊敬老人:“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我們每個人與朋友相處,如果聽到講自己的過失或缺點就生氣不高興,聽到人家讚譽你、誇獎你,你就很歡喜、很高興,如果是這樣,時間一長,真正的好友會遠離你,不好的'朋友,損友就是不好的朋友,他會漸漸地接近你。為什麼呢?因為人不會輕易宣揚別人的過失,如果朋友間的交往達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會指出你的過失,而人往往很難發現自己的過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對,看到你很生氣,下一次,他肯定不會再講,為什麼?他怕跟你結怨,所以如果沒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規勸,你的好朋友當然會漸漸離你而去,不好的朋友會漸漸接近你:“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學習要有恆心有毅力,理論和實踐必須相結合,否則學到的只是膚淺、表面的東西,不會有成就。

讀《弟子規》要用我們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規》的每一句都是我們每個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應勿緩”雖然只是對父母一個恭敬的行為,但是心中要時時刻刻對父母保持孝敬!

我認為《弟子規》確實是指導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一本好書,時常能把自己的言行舉止用《弟子規》進行約束,反省自己的過失並能改正,假以時日,相信自己會有很大的進步。

弟子規讀書心得12

按公司要求,我背完弟子規;接着,按公司要求,寫心得體會。

相同的是:公司要求。

兩者的不同之處,是:按公司要求背弟子規時,我感到迷茫無奈;但在按公司要求寫時,我覺得確實有一些有意義的話要記下來,以留後用。

第一感:弟子規只是一個基礎,但它將帶給我們一個真正的人生。

從很早時聽説弟子規開始,我就是一個不喜歡弟子規的人。因為我最不喜歡拘束自己,尤其不喜歡拘束自己的思維。我認為社會的創造性來自對格局、對細節、對具體、對方法的放任思考,並最後對所有的思考信息形成融會貫通。這才是做事之道。

正是這個思維導致了今天的我──集大失敗與小成功於一身的綜合體。xx年的生活和工作生涯裏,我以上述思想為指導原則,做了很多值得記憶的事情,但也經歷了太多的人生波折。

在背弟子規的過程,我突然發現,其實在我不拘一格做事的思維裏,缺乏一個基礎的生活工作準則。這是影響現在的深層次原因。因為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工作的目的決不是工作。否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家庭問題,以至延伸至工作問題。

弟子規只是一個做人的基礎,並不是很高的要求。但有了這個基礎的生活原則,我們將走進一個真正的人生。看看我們的許多誤區吧

“有餘力,則學文”,而我們呢,可能更多的是“有餘力,則孝悌”。工作忙成為不回家的'極為正當的理由。總敍説得好,首孝弟,次謹信。也就是説,“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是排在餘力學文前的;對父母的“冬則温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也是排在餘力學文之前的;“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牀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也是排在餘力學文之前的;“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也是排在餘力學文之前的;“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也是排在餘力學文之前的。而我們,可能都在或多或少地違反着這一大的原則。

弟子規不是信仰,是一種做人的準則。換句話説,不做好它,不能説沒信仰,可能會沒了做人的底線,或説可能會缺德。

第二感:弟子規十分細緻。看短實長,看粗實細。

1080字看似短,其實它包含了長達一生的生活智慧。孝悌謹信,愛人親仁,餘力學文──可以作為我們幾十年生活的基礎準則。

1080字看似粗,但它告訴了我們生活的每一細節。它告訴我們“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它告訴了我們“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它告訴了我們要“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稜”。它告訴了我們“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你難道沒有一種細緻入微的感受嗎?

第三感:背,這才是真正的理解!!!

不要説:“我理解了,就可以背不過。”其實錯了。背過了,理解一定不同。相信這句話──先接受才有理解。你都沒完全接受,何談理解?當你背過,當你能合上書,依然説出來原話時,你會感到這是一個十分奇妙的過程。你就好像突然理解了一樣。其實,我們很多人,同丟失了很長時間的弟子規一樣,也把“背誦”丟失了正是對背誦的丟失,造就了我們現在的浮躁。似乎什麼都知道,但什麼都説不上來。

第四感:綜合感覺。

禮節是多麼的重要。

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

對好壞善惡的態度。等等。

其實,有了這個做人的基礎,成功將會水到渠成。也許,成功僅此而已。而已!而已……

感觸發完了。再背一遍吧。背過了,那就力行下去吧。

弟子規讀書心得13

我在暑假裏讀了一本《弟子規》,裏面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其中有個故事叫《原物奉還的張元》。故事講的是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小孩叫張元,他從小就聰明懂禮,從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有一天,張元和幾個小夥伴在自家的後院裏玩,鄰居家有幾棵上面結滿了杏子的杏子樹,小夥伴們看見有杏子吃,都歡快地跑過去拾,張元也跑過去把地上的杏子撿起來兜在衣服裏。當小夥伴們高興地吃着杏子時,張元卻跑到鄰居家,把撿到的杏子還給鄰居。鄰居笑着説:“這又大又肥的杏子你就自己留着吃吧!”張元認真地説:“爸爸説過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的,尤其是別人不知道的時候,就更不能這樣做了。”説完就把手中的杏子放在鄰居家的餐桌上,跑開了。後來,小夥伴們知道了這件事,都覺得很慚愧。村子裏的人們誇張元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記得我以前在我的`好朋友悦悦家玩的時候,看見悦悦的娃娃上有一個很漂亮的髮夾,髮夾是粉紅色的,上面還有彩色的鑽石,樣子可愛極了!我心裏想:“如果我把那個髮夾拿回家,夾在我的娃娃上應該會很漂亮吧!”於是我趁悦悦不注意,偷偷地把髮夾放進我的口袋裏。這時我突然想起媽媽以前給我講的弟子規裏面的一句話“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我就從口袋裏把髮夾拿出來,一邊遞給悦悦,一邊對她説“對不起,我拿了你的髮夾,我不應該拿你的東西。”悦悦對我説:“沒關係,我們還是好朋友!”於是我們倆都笑了。

通過這段故事我明白了,做人要誠實,別人的東西是不能要的,父母知道了一定會很傷心。

弟子規讀書心得14

“德行是不可分割的:是則是,非則非,一點都不能含糊。”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如何做人。而做人要從孝悌來入門——古人深知這樣的道理,於是他們傳承給我們一些最寶貴的做人經驗,而這些都記錄在《弟子規》裏。《弟子規》這本書出自於孔子的筆下。這本書主要是圍繞着“孝心,孝言,孝行”而創作的一本古詩詞。讀了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讓我先來説説“孝心”吧!孝就是孝敬的意思,心就是我們的愛心,而孝心的意思就是説我們要有一顆孝敬尊重長輩的'心。我們時時刻刻要考慮到父母和長輩地感受,想着要為他們做些什麼。愉快而迅速地完成我們需要做得事。

“孝言”是説:我們在對長輩、父母、同學、朋友説話時一定要文明用語,這樣的話別人就會認為你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我認為每天對爸爸媽媽説的四句話是每位同學必須具備的:

1、早上起來對爸爸媽媽説聲:“早上好”。

2、到了學校對爸爸媽媽説聲:“再見”。

3、回到了家對爸爸媽媽説聲:“我回來了”。

4、睡覺前對爸爸媽媽説聲:“晚安”。如果你做到了並且對爸爸媽媽説了,這樣的話爸爸媽媽就會認為你已經長大了,而且會很開心。希望大家可以説好這四句話,讓文明語言在我們的生活中開始傳播吧!除了“孝心,孝言”還有“孝行”;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孝敬老人,愛護比我們年齡小的弟弟妹妹們。

在長輩們累的時候,我們可以為他們捶捶背,或是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弟弟妹妹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幫助他們。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對“孝心,孝言”“孝行”地理解。孝是無所不適的,社會不能沒有孝,生活中更不能沒有孝。凡事孝為先,沒有孝就什麼都做不好。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分一秒做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弟子規讀書心得15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時山西絳州人李毓秀所作。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教人應當怎樣待人處世。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應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説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教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我。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我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我,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