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3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1

竇老師不僅從事語文教學,她還對音樂、數學、美術、自然常識等學科有所涉獵,也曾經教過這些學科,這倒是和從事幼教工作的教師有相似之處,對於小年齡段的學生來説,教學應該是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整合。所以有了共同點,讀起竇老師的文字就更有共鳴之處,雖然《玫瑰與教育》是05年出版的書,但是書中的很多理念都與現在的教育觀不謀而合,我自己對竇老師的觀點也是有很多的想法,下面是我列的一些竇老師書中的標題,每個標題中的內容都很值得與我們幼教同行共同分享。

一、做一個有尊嚴的教師

教師的專業只有先擁有自己的專業尊嚴才能夠真正發展,而要擁有專業尊嚴首先就是要提高專業自信。這個講起來非常簡單,就是要提高自身,除了學習學科專業知識,還要掌握教育學,有寬泛的人文視野。

直到現在,幼教工作者還會被許多人評價為“只是帶帶小孩,不要讓他們出事”的人,有男老師從事這個工作,就會被社會解讀為“男保姆”競爭上崗。這些現狀,除了部分是源於社會對幼教工作的錯誤解讀,還有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就是幼教行業的專業化發展問題。

今年畢業的我,雖然經過了大學四年的理論學習,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並不是以理論為先行指導,相比之下,師傅的經驗傳授,觀摩活動中的觀察記錄反而能讓我更容易上手。當然,實踐出真知,在工作中積累經驗極其重要,特別是一些老教師管理班級的方法很即時見效,但是,真正瞭解幼兒還是在於要研究幼兒的身心發展,不是觀摩到的方法就適合自己的班級,每一個幼兒都是不一樣的,要因材施教,就要研究幼兒心理髮展學,有了理論的支撐才會在實踐的路上少走冤枉路。

我想,不僅是幼教工作者,許多在教育一線工作的教師們,許多因為家庭年紀的原因而放棄了學習或是減少學習的時間,單純憑藉着自己的老本想就一直這樣走到退休的年紀,幼教是一個很容易在青年的時候激情四射,中年的時候繁華褪去的職業。

學習真的是一項需要堅持的事情,現在,教育部對教師專業化的重視使得大部分教師都在不斷學習反思,希望我能夠和同行們一直堅持下去,使得學前教育的發展有新的突破。

二、順風逆風,我心飛翔

竇老師在書中引用過美國文學家蘇珊﹒桑塔格接受“耶路撒冷獎”時説的話:勉勵自己,一定要認識到,人的“未完成性”恰恰是自己或其他人的最重要的、最本質的特徵。對於這句話我也是深有感觸,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可改變的缺點,不過是教師的’缺點很容易被曝露在大家面前,個人缺點也是個人特點的一部分,能讓缺點成為特點,那也是一個有特色的教師。

我之前一直被帶教過的師傅説上課沒有激情,“你沒激情,小朋友怎麼被你帶動起來呀?”、“還是激情不夠,能要每一句話都有輕重,讓小朋友牢牢盯着你,那你就算成功了。”諸如此類的話語一直在困擾着我,怎麼改怎麼不對勁,偶爾有幾次情緒調得非常高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心理總是覺得這不是我理想的教學狀態,難道我要一直這樣嗎?直到一次在帶教活動後一位教師對我説:“你的語言平實,狀態很自然,讓人感覺很舒服,再注意教師語言的嚴謹和一些停頓的地方,這裏你還要下很大的功夫。”

那天我很受感動,第一次自己的`教態被教師認可,讓我有了繼續堅持我的教學特色的信心。語言組織上的缺陷真的很大,需要今後幾年認真地學習,能在師傅和其他教師的指導下逐漸將我的缺點變成我的特點。

三、養護學校

這個名詞是日本對於特殊兒童建立學校的名稱。日本對於特殊教育投入了比普通教育多了許多倍的資金,那裏的孩子通過養護學校的學習,學會了自理,有的甚至還掌握了專業技能,在社會上謀得了自力更生的職業。這點我國還是要向他們虛心學習的。

許多特殊孩子家長的觀念就是不論自己孩子的狀況怎麼樣,今後都要在這個社會上發展,和正常人一起生活學習,隨班就讀就是大部分這樣的家長採取的策略,希望他們能和正常孩子一樣學習。在我們幼兒園也有這樣的例子,但是,由於專業的不對口,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完全是兩碼子事,我們教師對這些孩子根本沒有完全適合的教育方式,加上特殊孩子是需要有教師能一對一的指導幫助的,這更使得我們這些幼兒教師無暇關注到這些孩子,孩子得不到專門的養護,就會越來越糟,對這些特殊孩子來説,怎麼算得上是公平的教育呢?

上海有這樣的特殊教育學校,但是真的很少,能接受自己孩子是問題兒童並能自願把自己的特殊孩子送到這樣專門學校的的家長更加稀少。這同樣需要教育部門的重視和社會的理解寬容,有時社會的輿論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樣壓着這些家長,使他們不敢直面自己的問題。我的一個大學好朋友就是學特殊教育的,原本想在上海工作的她,瞭解到上海對於特殊兒童的養護現狀並不樂觀,最終還是選擇了去相對來説條件更加好的珠海發展自己的事業。

上海特殊教育的專業只有華師大才有,而就我同屆的特教專業的人屈指可數,我們這些天堂的孩子不應該就這樣“拋棄”在一邊。對於學前教育的我來説,也應該多學習一些特教知識來應對班級中出現問題的兒童。能讓這些孩子有真正地發展。

説了這麼多,其實都是在圍繞今後要不斷學習的方向來講,我覺得對於一個新教師,還是要保持在學校的書卷氣,少一些世俗的誘惑,堅持我的座右銘:獨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2

每讀一本書,都讓我再次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教學,審視自己對教育的理解。閒暇之餘,翻閲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她對教育事業真摯的愛,積極的人生理念,把有所作為視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勤於學習、樂於學習、善於學習的學習精神,都讓我感動。如果這個時候再讓我談對教育的理解,我想就是“用心”二字,這也是整本書中給我最深切的感受。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是她的教育手筆摘錄,翻過目錄便是竇老師的自序——我在成長,我在寫。看了竇桂梅老師的書,我欽佩於竇老師對寫作的摯愛,傾羨於竇老師寫作的境界:“網上、網下練筆養成了習慣,像吃飯一樣每天必不可少。”想想自己,每次的寫作就像是任務一樣,在那裏一點一點地擠牙膏似的,無病呻吟地抱怨着。竇老師的文字如此親切、自然,莫非她是天才?不,她在自序中這樣解釋到:“當我開始真正寫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文字是那麼笨拙,有時心裏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又是很“蹩腳”;往往不自覺地把別人的一些話,當成自己文章中的內容。甚至也會有種羞恥感,產生永遠與筆告別的念頭。好在我這個人沒長記性,過不了多久,又在那兒將文字當成車馬炮,調兵遣將,操練起來。時間長了自己才會覺得練筆養成了習慣。”她的這種想法,我們大家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如此。但是她能做到堅持,而我呢?每次要寫點東西時,才深刻感受到“書到用時方恨少”。

《玫瑰與教育》的最後一輯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這一章節裏收錄的是竇桂梅的部分書評。讀着她的這些書評,我禁不住不斷地問自己:我為什麼寫不出這樣的書評?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我讀的書還太少是的,我讀的書真得還太少太少,如今更有入不敷出之感。看竇桂梅的`書評寫得理性、有深度廣度,我自歎不如。對照別人更容易看出自己的不足及與別人的差距,因此,這也更堅定了我要多讀、廣讀、深讀之決心。

在書中,她在每一個美好的思想面前停留,使這朵書香的玫瑰對教育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一個人,如果功利地去讀書的話,往往不會有收穫。你越是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不是為着某種目的刻意讀書,你越是會收穫很多。竇桂梅就是這樣的讀書人。許多有深度有思想的好書的閲讀,讓她懂得“與文學為敵的語文教育留下的將是缺乏想象力和沒有審美品位的一代。所以,語文教育必須讓學生的精神泡在文學的蜜罐子裏。教師呢,更是如此”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多讀,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閲讀,要把閲讀當成一種習慣。讀有字的書,也讀無字的書。我想即便是擠,是摳,是榨,筆耕不輟,寫自己平時教學的點點滴滴,寫自己的心得,哪怕一條,一句話,都是總結,都是突破,都是小小的成功。

竇桂梅老師曾經也與我們一樣,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女教師,但她不想平庸,想要閃光,所以她開始多次的嘗試,即使失敗也常常光顧她,但她仍然以高漲熱烈的輕快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因為她知道自己要得是什麼,成功會屬於她的,她充足的自信,她頑強的毅力使她終於成功了。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多寫,讓寫作來記錄教育生命的一次次花開的軌跡。,不想寫的時候硬寫,養成一種習慣。經常激勵自己,生命的能量釋放就好比開花,意志是根。當學習毅力足夠強的時候,寫作不僅是一枝先報春消息,還會創造出萬紫千紅次第開的欣欣向榮的景象。

玫瑰是美麗的,竇老師不僅有美麗的外表,更有美麗的內涵。竇老師“每晚坐擁書城,甚至將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用來讀書和記錄”。她説:“讀書,讓我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她把讀書比作光合作用,讀書猶如在進行化學反應,她的美容經驗就是讀書。因為讀書,竇老師每天精神抖擻,因為讀書,竇老師睿智、豁達、優雅而美麗。我欽佩於竇老師對讀書的摯愛,傾羨於竇老師讀書的境界:“每每讀書至深夜,甚至凌晨,彼時我總感覺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盡情地舒展綻放”。

個人能夠潛心讀書,的確是一件很幸福、很享受的事情,她可以讓你的精神飛翔起來,更可以使我們的靈魂得以在最富營養的樂土中綻放。教師讀書更是意義重大,因為我們的面前是學生。如今,我們學校的很多教師“立足當下,着眼一生,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閲讀”,校園書香隨處飄逸,讀書已成為我們的習慣。讓我們留一縷芬芳在教育的這片園地裏讓我們都來做一朵綻放在那校園裏的書香玫瑰吧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3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篇1 再次捧讀完玫瑰的《玫瑰與教育》後,我再一次掩卷沉思。在讀竇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時,我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玫瑰與教育》這本書真的讓我感觸頗深。在細細品味《玫瑰與教育》時,我總會在不經意間被玫瑰的文字所吸引,被玫瑰堅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為真,所以愛。當然,這本書不侷限於談教育,還談友情、談人生、談讀書,可謂一本雜書。書中對我最有益的莫過於她有關教學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

“無風格何以立身”一文中,玫瑰説到,“有特色的老師往往容易被學生記住。要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除了要排除外部環境的不良干擾,教師自身的素質更為重要,教師要能夠找到獨特的自己。教學有特色的教師不一定就能成為有風格的教師。一個有特點的教師,能賦課堂以智慧,融教學以自己的獨特思考,這樣才能擁有風格。”對於這點,我深有同感。我認為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有風格,最基本的是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內心湧動着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學風格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好好地讀書,結合實踐,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進教學中,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一個沒有風格的教師就像吳非老師所形容的那樣——如泥胎木偶。如果説自己以前還是一個“機器人”,現在,我在努力創造自己的風格。

玫瑰老師是一個愛心的老師,所以她深受學生的愛戴。我認為,玫瑰老師不僅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更重要地是她掌握愛的藝術。

“現在的學生不好教,好話聽不進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沒良心……”我們常常以“我是恨鐵不成鋼”來寬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甚至粗暴,認為只要出發點對,就是愛學生,是為學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計較。其實我們應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的話是否撥動了學生的心絃,我的“愛”是否能被學生欣然接受,自己對學生的愛是否缺乏了“愛”的藝術性。在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學生調皮、不聽話時,我會顯得有點急躁,開始對他嚴加管教,冷眼直對,指名批評,甚至實在忍不住就會大發雷霆。很快,學生確實“老實”了,剛開始我還會暗暗自喜,後來才知道那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學生只是迫於我的權威,嘴巴不敢説,內心卻不服氣。再從其他渠道獲知學生心裏的真實感覺後,我反思了很久。後來,通過實踐證明,我切身體會到,對學生的愛一定要掌握“藝術”才能達到好的成效。正如玫瑰老師所説,我們的教育必須從愛出發,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心底裏關心愛護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細心和同情心。對學生的愛也要順應童心,別具匠心,震撼人心,講求愛的藝術。這樣,許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讀罷《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玫瑰是一個熱愛閲讀的人。書中,玫瑰老師寫到,“寫作,記錄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當我讀到這樣的文字時,我也開始不斷地反思自己。雖然我平時有積極記錄和反思的意識,可能堅持不了記錄自己的教學點滴和反思。我是一名音樂老師,不屬於文科老師,如果平時多反思,多記錄,我想一定可以更好地提高我的文學素養和職業素養。我曾下定決心要堅持反思和記錄。“當我開始真正要寫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文字是那麼笨拙,有時心裏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去很“蹩腳”。”這是玫瑰老師寫的話,可是這句話怎麼和我心裏的感受這樣貼切呢?簡直是寫到我的心坎上去了在閲讀後全書後,我知道了寫作的功夫是需要積累的,就像玫瑰老師學習魯迅稱自己的.文字是“硬寫”出來的,寫作需要漫長的、艱苦的修煉。那麼我是不是也可以強迫自己“硬寫”啊我也可以從“硬寫”開始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今後,我要一路走來,一路書寫,一路成長。

《玫瑰與教育》,着實讓我浸潤在玫瑰的芬芳氣息中,沐浴在教育的陽光下,讓我看到了一朵真正的成熟魅力四射的玫瑰,她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她付出的太多太多。她的毅力,她的好學精神,她的孜孜以求,她的激情夢想,無不散發着玫瑰獨特的芳香。浸潤在玫瑰的芬芳中,我自知自己還不是玫瑰,只是一棵無名小草而已,但當小草有着玫瑰之夢時,草兒也會溢出一絲芬芳,也一定會綻放出屬於春天的花朵我在為我的春天而努力,我在為我的芬芳而奮鬥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4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是説“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喜愛,是説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困難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呀。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思考很好、自己去發現和表達自己個性特徵。這本書中我想説的那個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為一個讓人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為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的書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説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的。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為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着一顆感恩心為人處事的竇老師。這本書中,竇桂梅並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列出許多原則和規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律”。我們作為一名教師時時刻刻都要有讀書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