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7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15篇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1

終於放寒假了,很長的寒假,工作的時候沒有閒暇時間,去讀讀書,這回可以洗禮一下我的大腦,接受一下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思想,從那些成長的前輩或後來居上者的教學歷程中汲取經驗,督促自己不至於被他們甩的太遠。因為我已跨過了三十歲這道門檻,卻仍覺得自己碌碌無為。放假時校長介紹了一個令我很震撼的書,書名叫:《不跪着教書》,這讓我毫不遲疑的將書取下,迫不及待地翻開——因為一種直覺告訴我,可能這許多天一直籠罩在我心裏的許多困惑、無奈的情感,會因這本書而消除。

作者吳非老師是50年代生人,因此我覺得在書中他是一個以長輩的口吻,教給我許多道理,或者指出了許多我壓根就沒有考慮過的問題。

這本書讓我感覺到作為主科教師,身上的擔子陡然增加了千斤。書中説道:“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説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我不禁汗顏,對照自身,我是否能稱得上是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好像相差甚遠。我常常在教參與個人思想之間舉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認為的來教,萬一考試考到這個問題,而標準答案肯定是以教參為準,那豈不吃了虧鬥爭的結果,往往是違心地將教參上的答案傳授給學生,寧可躲過學生懷疑的目光。而今天我知道了,我只是“授業、解惑“,我更重要的還要“傳道”,我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而我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先進、厚重,不盲從、很自信的人,我的學生才能在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基礎上,

更懂得為人處世,更能成長為一個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因為“老師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這本書還教給我要追求自己的風格。如果説剛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還可以在模仿名師、教研室以及老教師的基礎上來求得進步,那麼隨着自己教學年限的加長,就不能滿足於在他人身後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否則一輩子都不會有進步和創新。

我想為什麼必須追求自己的風格,可以從很多方面來證明它的正確性,比如教師有了自己的風格,就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揚長避短,可以真正地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而不是隨意的機械的模仿。那麼怎麼樣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呢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長項和短處,要將自己最擅長的那一面展示出來。每一個人都不可能什麼都精通,什麼都做得相當的精彩(當然不排除有特例)。就拿英語教學來説,一個優秀的英語教師的要求有很多,要思路清晰,要有幽默感,要有播音員標準的普通話,如果再像演員一樣擅長表演就更好了。能全部做到這些的人肯定是人中龍鳳,可我們大部分只不過是普通的教師而已。即使我們發奮要朝着這個目標努力,但傾盡一生,也不一定能全部做得很優秀。那麼,我們就要合理地分析自己的特點,在不違背英語教學規律的前提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並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它發揮到極致。

也許你口才很好,你可以利用你的課堂,天南海北的給你的'學生講很多東西,講所有對學生有用,而且開闊他們眼界的東西,你的學生會聽的津津有味,可能很多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從此會迷戀於這門課程,只要你不要太喧賓奪主,要記得給學生留出很多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如果你性格內向,不善言談,那麼你的課堂可以變成睿智的、思辯的陣地,你開動腦筋、精心設計的問題可以在無聲之中取得繁華與喧鬧永遠也無法取得的效果你總有一技之長,所以你總能形成自己的風格。你不必抱怨自己不具備做一個優秀英語教師所必須具備的種種素質——因為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是做優秀英語教師的料,但既然我們已經幹了這一行,我們就要努力把它做得更好!

寫到這兒,我自己也有種豁然開朗之感,那種種壓在心頭的疑惑與無奈一掃而光。感謝這本書,感謝上天給我這一份富有創造力的工作,讓我可以邊做邊思考,做一個真正有思想的教師。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2

《不跪着教書》是一本不錯的而書籍。我有空時就翻翻,感覺不像一般的教育專著那麼枯燥乏味。作者吳非本身是江蘇省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這本書是他的教育隨筆的結集。作者在這本書裏的很多觀點,跟我們日常工作是比較接近也是我們所向往的。

如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愛,感恩、獨立等等的教育理想,無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質的教育,也就是作者對教育本質的闡釋。《在聽郭橐駝説種樹》一文中提到的“大量的個案表明,對子女學習過分關心,每週都跑到學校找老師通氣的家長,子女學習能力都不算高,處世能力也比較差。”在《在和孩子一同成長》一文中提到“一個合格的學生,他的成長不僅注入了老師的智慧,更傾注着父母的心血。

如果老師都能成為合格的教師,家長都能成為合格的父母,中國的教育還會有那麼多的困難嗎?”《誡徒》一文中提到“教師是人不是神。應當讓學生知道我們愛什麼,恨什麼。不要聽信“一碗水端得平”,學生的教養不一樣,品德不在一個層次上,怎麼可能“平”?還有很多很多的觀點是我們工作中比較熟識的或者説是我們正在實踐着的。

這本書裏還有很多故事是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比如遇到家長的無理要求、無理取鬧,遇到世故圓滑的學生,遇到上級領導的無理干涉,減負的問題……他從這些教育教學問題入手,分析現象,展現了他對中國小教育問題的真知灼見。書中説了很多我們想説又不敢説的話,教了我們許多遇到的一些教育問題的處理方法,有些問題也有作者的無奈。

在這本書的封面有兩行字:“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兩句話在這本書的序裏也提到,並且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出現。我想也許這就是作者所崇尚和實踐着的教育理想。可我們的日常工作經常會受到很我多因素的干擾,我們常常在做一些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我們的老師也常無耐地感歎:“什麼時候還學校一片淨土啊?”可是各級部門的領導下,有的工作我們不得不要做的',並且要努力去做的。

作者在書中談到:“現在教育界的一大苦處,就是該管的事無人問,不該管的事,被死纏不放。具體到教育學生,更是無事生非,我們中國,什麼人都認為自己有關心下一代的責任,但是沒有人考慮到自己是否具備關心下一代的資格和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中國的孩子是不幸的。”有的不幸不是我們老師造成的,我們的老師也是弱勢羣體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想想社會賦予我們老師多麼崇高的職責啊。可實際上誰都可以對我們的教育指手劃腳,唯獨我們一線的教師沒有説話的權利。當然,這是個別現象,可這個別現象卻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面對社會的功利和浮躁,面對這些壓力,我們教師更應該學會獨立思考,多做對學生有益的事情。那麼作為一個教師,怎樣才算沒有跪着教書。讀了這本書我有這樣的體會:首先,教師要學會讀書,在閲讀中學會獨立思考。作者在《做最出色的教師》一文中提到:“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多讀書,自覺地讀書(這一點,我也要努力加油)。作者提倡教師要多讀書,但不跪着讀書,也就是要在閲讀中學會獨立思考。特別是如今經濟澎湃,物慾橫流的時代,教育專家滿天飛,隨便哪個專家都著作一大堆,他們是否站在我們一線老師的角度來想問題,解決問題呢,那就難説了。所以説我們在讀書時要學會獨立思考,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不僅如此,作為一名教師還有責任和義務引導自己的'學生熱愛閲讀。

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着,像一個大寫的人一樣頂天立地地的站着……其次,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師的教學風格延續着一個老師的教學生命,它可能長久地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我們要接受專家的指導,但不迷信專家,有自己的思想。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面對家長的無理要求,我們更應該多想想我們的學生,如果我們所做的事情對學生髮展有利的,就應該堅持。第三,教師要捍衞自己的人格尊嚴。特別是在平常與學生家長接觸時,應該理智地保持適當的距離。對學生要有愛心、同情心,用正直善良、高度負責的精神,踏實的工作作風贏得同行、家長和學生的尊重。

我不得不承認,作者所追求和嚮往的“不跪着教書”是一種理想的教育,是一種高尚的教育。而現實卻往往令人失望。懸在每個教師頭頂那許多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指揮棒,豈能容你做得了半點主,你能不下跪嗎?反思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生涯,很慚愧,我不敢説我沒有過跪着教書的歷史。我也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誰能讀書,思考,實踐,再讀書,再思考,再實踐,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規律,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將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堅持遵循這一規律,一路前行。夠理直氣壯地説:“我從未有過跪着教書的歷史!”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3

迫不及待地拜讀完吳老師的《不跪着教書》,我的靈魂經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滌,我似乎聽到了一個對人生、對生命無比崇敬和熱愛的教育思想者來自心靈的強烈吶喊,充滿了坦誠,詩意,也充滿了慷慨亦或犀利。在我眼中的吳老是那樣的年輕美麗,雖然他已年過半百,或許是因為他的思想吧!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寥寥幾語發人深思:中國人曾經有着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我們的下一代人很可能還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這是個嚴肅的問題,我們知道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麼這個重擔勢必落在了教師身上,試想教師如果是跪着教書,那他的學生只能是趴在地上了。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吳非老師所説的,得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得要有鐵骨,站直了教書!

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從我們內心深處長出來,其長勢取決於土壤的肥沃程度:我們的文化底藴,我們的學識修養,心性修養,精神修養。”所以教師要有“心”:愛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純潔的心;要教會學生擁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愛一切生命,懂得寬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溝通情感,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觸摸心靈!在《永不凋謝的玫瑰》中蘇霍姆林斯基讓小女孩懂得了愛,懂得了感恩,她用手中的玫瑰花送給了奶奶和媽媽,教師就要有這樣的思想,讓學生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感悟,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

一位合格的教師,必定擁有獨立的思想,他就像是一盞燈,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夠長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我們得時刻想到,我們教師的工作是無可替代的,我們在追求一種幸福,不簡單地把工作理解為謀生的`手段。《不輕易地接受家長的饋贈》文中提到這樣一個難題:家長請你赴宴,並讓校長代邀,你不想去,可是看到校長很爽快地答應了,你不知如何是好,那個家長是市委書記,因為工作忙,顧不上孩子,想請老師關照孩子,於是宴請全體任課教師並送禮。這種事情很多老師都遇到過,大多數人雖心有不願但還是赴宴了,吳老在這裏的做法是乾脆地回絕。沒有這個習慣,不破例。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只要能在教學上、品格教育上與學生溝通就行了,除此之外,不宜與家長過多接觸。因為那樣對孩子不利,有可能會有優越感,同時教師的位置被動搖了,也喪失了他的職業自尊。我作為市區的年輕教師,看完後真是受益匪淺。當面對這種情況時,我不能貪圖眼前的小利,而應該從學生的發展和維護教師的神聖地位出發,委婉拒絕,在我的心目中不存在特殊學生,他們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我美麗,因為我有思想”,教師如果沒有思想,那麼,“學校便只能教出一羣精神侏儒”。一名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寫信向吳非表示敬意,他卻感到苦惱和遺憾,因為這是一名非常“聽話”的學生,老師教什麼就學什麼,高中三年,竟“從來沒有向老師提過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就好象是猶太民族説的“揹着很多書本的驢子!”吳非因沒有在有限的時日內引導他接受正確的學習理念而後悔,不得不佩服吳老的自我反省精神,而作為一名國小教師,孩子探索學習、勇於發現的精神應是從小培養的,那我們是不是更改反省呢?因此,我們及時啟發學生的發現和創造意識,讓他們真正地超越自我,關係到孩子的一生。

不僅如此,我清楚地聽到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從靈魂深處或者説從骨子裏流淌出來的椎心泣血的呼叫:“名校,你在追求什麼”?這是他對百年名校南師大附中,也就是他自己任教的學校發出的質問。因為,“我們不能不憂傷地看到,名校的實際價值,幾乎等同於‘大學聯考升學率’了”,教育是不能像工業生產的。此外,吳老的大學母校找了他好幾次,讓他填一張校友聯誼的表格,只因為他是“正教授”級,吳老斬釘截鐵地拒絕了。

“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真的佩服吳老的勇氣和魄力,一種世人皆惑我獨醒舉世逐利我獨清的傲骨,一串串錚錚然擲地有聲的思想,閃爍着真理光芒的思想。教師因思想而美麗!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4

初次發現這本書是在某個悠閒的下午,不經意間這個書名中那個大大的“跪”字刺入眼簾。中國人曾經有着千百年給封建權貴下跪的歷史,人們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來順受,我相信我們都不只一次的聽到奴性思想這個詞,可是,在教育的範疇裏也用這樣不和諧,甚至刻薄的字眼我還是第一次見。我很困惑,什麼是跪着教書?誰在跪着教書?當然我更擔心的是:我在跪着教書嗎?

書的作者是一位善於思考的長者,也是一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任教於南師大附中。他叫吳非,他把近幾年來寫的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彙集成這本書。雖是隨筆雜感,但也用其中幾篇雜文的題目將全書細分為: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閲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説、在歡樂中沉思六個板塊。雖是隨筆雜感,卻沒有散文雜文般零散朦朧,每個故事都讓人深思,每個問題都擲地有聲,讓我一邊讀,一邊問着自己:是這樣嗎?

作為教師,不同於其他職業特點,説起來特殊,又很單純;説是辛苦,又充滿幸福。這本書開篇就説到:一位合格的教師,就説一盞燈,也許燈光未必耀眼,但一定能長久的照耀人一生的道路。不要簡單的把你的工作理解為謀生的手段。的確,教師這個職業常常被縛之高台,説我們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給了我們很多溢美之詞,也給了我們諸多束縛和非議。例如上次國小生給老師打傘的事件觸動很多人的神經,一度成為熱議的話題。但我相信凡是登上過三尺講台的老師,都曾被孩子感動過,都因為孩子滿足過幸福過。老師最大的安慰就是我們培養出了人,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經常地發現這樣的孩子,我們就會覺得既幸福又平常。感恩教育時下成了一個流行的詞,其實我一直認為班上坐的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的人,我沒有想過要培養多少社會棟樑,沒有想過我的學生要多幾個高精尖人才,我只希望他們懂是非,辨黑白,希望他們能甘於平凡,熱愛生活,可以成為一個有温度的人。

吳非老師在書中的“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讀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身為師者,如果自身的學習能力都不是有效率的,那又怎麼去教那些孩子呢?如果自己都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又跟學生談什麼底藴積累呢?在書中《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一文中,作者還説道:終身學習的立學之本是什麼,是獨立思考精神。學生不敢説,不敢想,是因為開始老師不準説不能説。從指鹿為馬的時代,就有了能不能説真話的問題。語文教師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所以,不跪着教書,是一個教師最初的姿態,也應是一個終身的姿態。很難想象一名卑躬屈膝的教師能夠教導出光明磊落的學生。老師還是得有點思想,有點脊樑。

書中還提到,吳非老師認為評價一位老師的工作,簡單地説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讀到這三句話,我想大概是我只能算是入門級,我孩子為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而努力奮鬥着。書中也提到了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教師的.風格。作者用生動直接的話語進行了比喻,沒有風格的教師一如泥胎木偶,他的語文課如破廟庸僧在談禪。看來,教學風格延續着教師的教學生命。

用吳非老師的話説總得有點質疑的精神,於是在粗讀了這本書後看到作者對於很多老師犧牲自己陪伴家人時間説是一種極端的個人主義。對於這樣的説法,我個人是覺得有點偏激了,勞作是神聖的,休憩也是神聖的。但每個人對於兩者之間的權衡有着自己的考量。另外對於書中對於現存教育體制的一些質疑,作者也是抱有些消極情緒的。

不管怎麼説,不跪着教書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我們至少得有那麼點風骨,有那麼點風格。教師也不僅僅是園丁,他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就如最近微信朋友圈中瘋轉的那篇文章一樣,只有老師是優雅的,我們的孩子才有望優雅。只有老師是從容的,我們的孩子才有望大氣,只有老師是幸福的,我們的孩子才有望明亮。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5

暑假閒來無聊從網上瀏覽到一本書不跪着教書,我感到非常好奇,教書和跪着是什麼關係呢?帶着這份好奇我細心地閲讀了吳非先生寫的這本書。書中沒有什麼高深的觀點,也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而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或教學隨想,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那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使我看後久久不能平靜!

開篇第一則隨筆《永不凋謝的玫瑰》就深深地打動了我,這個故事長久地激勵着吳非老師,他説: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幻想着生活中有這樣的美好。這個故事也深深觸動了我,我們老師往往被傳統觀念束縛,忽略了學生的想法。我想如果是我,我肯定會去批評這個小女孩,然後耐心地教育她應該保護花草樹木。那麼這個孩子這麼善良的行為不是被我給扼殺了嗎?我被這麼美好的、有愛心的小女孩感動,更為蘇霍姆林斯基愛的教育感動。在感動的同時我也感到了沉重,教育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教師的責任不僅在傳授知識,更重要的還是育人,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看到這,我不禁問自己:面對孩子,我是怎麼做的?我做好了嗎?當我認為學生犯錯的時候,我總是會馬上告訴他這樣做不對,有時甚至發怒責備,以為嚴厲的批評可以給他深刻的教訓,下次他就不敢犯錯了。我想我的不夠耐心與不夠機智不僅讓我失去了許多教育的契機,説不定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傷害了一些孩子幼小的心靈,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呀,想到這,我不禁毛骨悚然。

書中多次強調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要堅持讀書,善於思考。只要讀書,什麼都好辦,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書中的這些話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的心為之一顫,作為一名老師,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讀的書還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淺。校長經常提醒我們應該博覽羣書,但是,自己卻常常以忙、累為藉口推脱。事後我反問自己:要給學生一杯水,你準備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斷的水源了嗎?尤其是書中講到現在的教師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頭苦幹,不知及時反思,對教學中和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往往視而不見,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樣,有時經常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但沒有及時去反思,時間過了也就忘了。現在我告訴自己思考也會成為一種習慣,長期的缺乏思考教師就會成為教書的機器,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必須激勵自己多思考。

讀了《不跪着教書》這本書後,我體會到:教師要挺直了身板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要經常彎下腰去俯視學生的優缺點,要不時蹲下身子與學生平等的心貼心的交流,偶爾還要跪下去仰視孩子們的天真和純潔還有我們時刻在説的閃光點。這樣我們教師才是該站的時候如青松,該跪的時候如階梯!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6

《不跪着教書》是吳非老師的一部教育隨筆。在輕鬆的文筆中,透着作者點點思想和智慧,給了我許多啟發。

打開書,看了作者的自序,覺得吳非老師是一個很有個性很有魅力的老師,序中有這樣一段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要讓學生成為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自序中總的闡述了他的一個思想:“教師應該是個有思想有理想的人”。裏面有個句子,我覺得説的很對,“如果一個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就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教師一旦沒有了獨立思考,就無從提個人智慧,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説“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正”,他會立刻匍匐在地。看到這兒,我似乎有些明白了為什麼作者説如果教師是跪着教書的`,那麼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我認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

假如,我們的教師都有一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假如,我們的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為豐富自己而不斷地讀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把讀書作為提高生命質量的途徑;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邊讀書,邊研究思考,那麼,我們的教師生活就充實了,精神就豐滿了,心靈就淨化了,生命就有價值了,人生就有意義了。

有讀者説,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對目前教育的現狀的警示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不過,作者僅僅是找出了中國教育的痼疾而已,卻沒有能開出拯救痼疾的良藥。而我的體會是,《不跪着教書》的可貴之處不僅僅是“找出了中國教育的痼疾”,而在於“開出拯救痼疾的良藥”。不是嗎?如果你能仔細地、從頭到尾地讀完全書,你就會發現,作者在書中談到的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或者説痼疾,比如不讓學生讀名著、不讓學生請假過生日、不讓學生遲到、不讓學生組織課外活動,教師搞有償家教、教師接受學生禮物、教師接受學生家長宴請、教師要學生家長辦事,以及怎樣做一個出色的教師、做一名優秀的校長、做一位合格的父親,等等,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還為所有的閲讀者開出了一副普遍適用的“良方”,那就是:讀書。

吳非老師説:“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吳非老師在書中講了這樣兩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幹教師培訓班上講課,看到坐在前排的兩位教師一直在説話,旁若無人,且時進時出,引得一些教師側目。教師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養,吳老師很費解,只好當場提請他們不要妨礙別人。還有一次,吳非老師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報告,千人會堂中手機聲此起彼伏,響成一片,前後左右,教師都全無顧忌地高聲通話,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樣。吳非老師説,凡此種種,讓人感慨不已。很多時候,他都不忍指責同行,知道每個人都有具體的難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名師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他説:“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説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説讀書也行”。

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7

“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

是啊?我們班有學生喜歡抄別人作業,我會這樣跟他説:“凡事要自己動腦筋,你這樣直接抄別人的作業,還會有進步嗎?不要一碰到難點的題目,想都不想就放棄了。多動動小腦袋,你就會越來越聰明。”苦口婆心地説了一大堆的話希望學生能夠改掉他的壞習慣。可是回過頭來想想自己平時的做法,想想臉紅,説説慚愧:很多節課,我總是懶於思考。拿來主義,現成的教案拿來就走進了課堂。這時的我沒有考慮這教案是不是適合我們班的孩子,沒有考慮這篇教案的設計是否合理?我自己都做不到獨立思考,怎樣能要求學生去做到呢?

面對教育少一點盲從,少一點盲目地模仿和照搬,還是像吳非説的,多一點自己的思考。名優教師的課很精彩,但是不經過消化就搬來放到自己的課堂上,結果也會是很尷尬的.。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那幾年,就是會把名師的課堂實照模照樣地拿到自己的課堂,可是卻茫然地發現怎麼學生沒有反應,怎麼學生回答的不是我想象中的?現在我明白了,那是因為缺少思考。不一樣的老師、不一樣的學生、不一樣的學習基礎怎能用一摸一樣的課來上?

“我認為,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而言之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真喜歡這樣的評價法!這才是好老師的標準啊!一個老師好不好是由學生説了算的。從這句話中我讀出教給學生的不要是死知識,而是一種對學生的愛好,一種對學習的興趣。對於我教的語文學科,我就要用巧妙的教學方法引導孩子們,讓他們知道語文的世界是多麼地美妙,要打開他們的視野,開啟他們的文學之窗,讓他們沉醉在語文的世界中。儘管有難度,但我找到了做好老師的努力方向。

“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

這句話似乎把讀書的作用給無限地擴大化了,不知道這樣的理解對不對?只要肯讀書,語文老師就能把課上精彩。只要肯讀書,就能教育好壞學生。只要肯讀書,就能成為名師。我的推論未免有點牽強,但是我知道,讀書對於我來説是不斷地學習,增加知識儲備,增教強學底氣。總怪這個世界太浮躁,總怪事情太多,沒有時間好好讀書,其實是自己的心浮躁,不能好好地靜下來。少一點遊戲時間,少看點電視,點亮一盞青燈,泡上一杯清茶,讓我拿起書來靜靜地讀吧!

“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

我覺得,在教師進修問題上,也得用這句話。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然而恰恰在這一問題上出現了令人尷尬的局面。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現在一些教師並沒有提高自己的意識,誘惑太多,在一些學校裏,一線教師幾乎成了“無能無用”的代名詞,一些教師到了教育崗位,很快就鑽營仕途,不願意鑽研教學,在他們看來,辛苦半生從事教學不如弄個小官做做。

這本書中像這樣的引人深思的好句子在書中太多太多了,幾乎每一篇短文都能讓人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教學。我想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吧。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8

最近讀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着教書》,篇篇觀點鮮明新穎,振聾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吳非老師在“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發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一個話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

人們把教師比着辛勤的園丁、無私的春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燃燒的蠟燭等等等等……

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説,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也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而書中提出的“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的質問振聾發聵!

《不跪着教書》有一個標題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吳非老師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着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説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事實上,我們身邊乃至我們自己都不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算不上是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我們常常在教參與個人思想之間舉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認為的來教,萬一考試考到這個問題,而標準答案肯定是以教參為準,那豈不吃了虧?鬥爭的結果,往往是違心地將教參上的觀點與標準答案傳授給學生,寧可躲過學生懷疑的`目光。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知道了,我們不只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我們還要“傳道”,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先進、厚重,不盲從、很自信的人,學生才能在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更懂得為人處世,更能成長為一個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説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羣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

怎麼叫有思想?想到了這麼個小故事《不要考100分》,這幾個字是已故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先生給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題詞。中國科技大學前任校長朱清時説:“為了多考一二十分,孩子們要多做練習,要多學幾個星期。等他們長大後,當初多得的這一二十分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壞的作用。”他説:“不要為了這一二十分,摧殘了孩子的創新能力,浪費聰明才智,讓人格、品德扭曲化,讓他們淪為考試的機器。”這麼看來,兩位大家對教育有着明確的理想,這種思想植根於對工作的信念,來源於對學生終生髮展負責,對民族未來負責的觀念;也因為他們有着更為廣闊的教育視野。

怎麼做個有思想的老師?我是個有思想的老師嗎?什麼叫不跪着教書,怎樣才能不跪着教書?吳非老師説:“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這是告訴我們要多讀書才能有思想,不跪着教書。“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説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説讀書也行”。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讀了《不跪着教書》這一本書,讓我明白了: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他本身應該站着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9

第一次閲讀時是被書名吸引着,那時候還不知道吳非是誰?因為是一篇篇隨筆,我也就隨意讀了一遍。感受是吳非老師性格率真,語言犀利。

十多年前的一次培訓會上有幸聆聽了王老師的講座(那會知道了吳非就是王棟生老師)。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屋外雷聲陣陣,暴雨如注,但是大家被王老師的講座吸引着:我清晰地記得王老師告訴我們他的一隻眼睛高度近視,幾乎失明,但是他的心是明亮的;他給我們展示希特勒那張傲慢的中學畢業照;給我們講述希特勒與維特根斯坦之間的矛盾而引發的屠殺猶太人的推斷;給我們講述他想寫一本《教育失誤一百例》……

再讀《不跪着讀書》,我的眼前就彷彿坐着王老師,低垂的眼袋頂着一雙迷茫的雙眼,講述着他的所見所思所感,他直言不諱,他坦誠正直。

王老師關愛每一個學生。他説課堂上“小睡有何不可”。現在的學生,特別是中學的學生,學業負擔並沒有因為“減負”的文件,口號而減下來,成堆的作業,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每天忙着應付着作業,沒有足夠的時間睡眠,更不用説留點時間給“思考”了。為什麼學習?為什麼寫作業?為什麼考試?為什麼這麼忙碌?當你不知道為什麼做這件事的時候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呢?每天市裏的“百校行”總會抓拍到“孩子在課堂上睡覺”的鏡頭。總會因此而曝光學校,曝光教師,曝光學生?你可知學生為什麼在課堂上睡覺?王老師看到孩子在課堂上睡覺時,“請同桌幫他蓋件衣服”,並對大家説,以後上課如果誰睡着了,就輕輕地替他蓋上一件衣服。讀到這的時候,我心裏非常感動,為學生能遇到這樣的老師而感到高興。

王老師鼓勵每一個老師。他説“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我們很平凡,但是我們的學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師,需要偉大的教師”。他鼓勵年輕教師要有精神追求,要有獨立的思考精神。如果教師都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如何能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我們看看現在學生的作文就知道了。還有幾個孩子能用自己手中的筆寫出自己心中的話?“假大空”沒有改變,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更嚴重的是“抄襲”“套文”層出不窮,學生的大腦成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學生的作文成了別人文章的“鏡像”。為什麼會這樣?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師也不會寫文章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抄來抄去,丟失的不是文章,而是獨立的思想與精神。要想有獨立的思想,“只要肯讀書”。可能有老師會説,現在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閲讀。真的沒有時間閲讀嗎?我們看到很多老師現在上課備課都不備了,拿着陳舊的教案,也能坦蕩蕩地走進教室,面對幾十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是如何能做到不汗涔涔的?我很想知道其中的“訣竅”。

王老師是一位理想主義者,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矛盾和對現實無奈。正如他在“序”中所寫:年輕時以為教育是詩,教師的一生也在為教育寫詩,沒想到後來總是要為教育寫申告狀,為學校的墮落而憤怒,為教師的尊嚴而呼喊。作為教師我認為自己應當是理想主義者,而現實卻總在種植悲觀,我以為自己的工作對青年成長有意義,沒想到青年常常會對一個教師的理想投來同情的目光……

雖然這些文章是十多年前寫的,我們從當下的教育場中仍然可以看見王老師所描述的故事。教育是緩慢的,教育的變革更是緩慢的,讓我們懷揣着夢想,在教育的“田字格”裏書寫一個個“人”。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10

我捧起了《不跪着教書》這本書。為什麼取名為“不跪着教書”呢?在我從教的這些日子裏,有沒有跪着呢?帶着期待、懷疑、審視,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便放不下了,胸中湧起無限的温暖……書中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

書中的篇篇隨筆如陣陣波濤,一次又一次地衝擊着我,讓我洞悉當今教育現狀,反省自身的教育行為。

吳非老師在書中的《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語文老師應當是思想者,語文課應當擔負起思想啟蒙的任務”“語文教師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學會思考是“師與匠之間的差別”我們要學會思考,思考如何培養出能思考,會創新的學生嗎?

在《教師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師》中,他也把我帶入思考的王國,思考的同時也讓意識到教師沒有信仰,沒有精神追求,他的學生很難成為站立起來的人。就如2011年汶川大地震中冒出來一個“範跑跑”,身為一名教師卻在緊急關頭丟開學生率先脱逃,儘管事後他如何為自己的行為做一個標榜,但是你覺得他值得原諒嗎?儘管他也有信仰與追求,可是他的出發點不是站在一個為人師的立場上,他的行為直接影響着他的學生。

如果每個學生都引以為鑑的話,不敢想像,我們這個文明古國會倫落成什麼樣。這也讓我想到了地震中的另外一個老師,當地震發生時,他弓着身子,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冰雹般的磚瓦,水泥板墜落在他的身上,熱血奔湧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撐住課桌,他的身下蜷伏着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那張開的雙臂成為了永恆。讓他做出這一舉動的是什麼樣的精神與情操呢?他的形象對多少人產生了極大的震憾呢?教師二字所包含的意義與追求,在他的身上閃閃發光!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講有個學生考進名校不久,非常高興地同父母和剛從海外回來的親友到學校參觀,豈知一進校門就遇見了班主任,父母出於禮貌問班主任:我們的女兒在校表現怎麼樣呢?班主任當着學生的面對家長説:你們的女兒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腦子笨了一點,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看到這,我也不禁憤怒起來,這是為人師該説的話嗎?該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轉學,父母也覺得失望,親友也很難堪。

這讓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師的批評只會使這些學生感到學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師害怕疏遠、對考試感到緊張。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一事實,“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們的每一個過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孩子們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悦的心情去讚許孩子們的每一點成功。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時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説的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記得我還在擔任班主任的時候,有一次在批改週記的時候,看到班上的“小調皮”在自己的週記裏寫:“儘管我讀書讀得很不好,字也寫得不好看,可是我一定會認真地學習,爭取考上好成績。”我感慨不已,其實在每個學生的心中,他們都渴望被別人認可,我表揚了他。以後的日子裏,我總是變着法子誇獎他,我發現他臉上的微笑越來越多,課堂上的發言也越來越積極。大家都説,他變了!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11

《不跪着教書》是王棟生老師的一部教育隨筆。在輕鬆的文筆中,透着作者點點思想和智慧,給了我許多啟發。

打開書,看了作者的自序,覺得王棟生老師是一個很有個性很有魅力的老師,序中有這樣一段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要讓學生成為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與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___給中國人帶來的巨大恥辱,想到下一代人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要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配有‘鑄造’這樣的詞條。”自序中總的闡述了他的一個思想:“教師應該是個有思想有理想的人”。裏面有個句子,我覺得説的很對,“如果一個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就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教師一旦沒有了獨立思考,就無從提個人智慧,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説“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正”,他會立刻匍匐在地。看到這兒,我似乎有些明白了為什麼作者説如果教師是跪着教書的,那麼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這本書一共分六輯,每一輯都有自己的主題,記錄的都是教育隨筆及教育問題的思考,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輯。他通過真實的案例和故事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及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老師,我的神),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面對挫折,學會感恩等等做人的道理。我覺得這些才是對學生這輩子有用的東西,對他一生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教師是什麼?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着祖國美麗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師比作無私的春蠶,為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後一口絲;還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美好的心靈;更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但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在生命的每一個季節,他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更不僅僅是工程師和蠟燭,人類的靈魂不可能通過一個固定的燃燒自己的流程去塑造。

那麼,教師究竟是什麼呢?前段時間王老師來到我們學校為我們講了一節課。那節課後,我明白了,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這兩個字背後是一個更真實的字:人!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着自己的油鹽醬醋,有着自己的喜怒哀樂,有着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

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在《做最出色的教師》一文中,吳老師説,“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被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我很平凡,但是我們的學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師,需要偉大的老師。”

我們要怎樣才能做到出色,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作者説的對,那就是要堅持讀書,多讀書,而且善於思考。“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讀書應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不讀書也就沒有了知識的營養,也就不會思考,自然也就沒有了獨立思想的精神。

合上書,有很多話憋在心裏,卻不知道以怎樣的語言、怎樣的形式表達出來。讀王老師的文章感覺很親切,好像是在聊天,既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讀公文般的刻板,説出來的道理卻很深刻。讀完“幸福的高三”,覺得自己感觸很多,特別想趕快進入高三的教學教育生活。高三,在好多人的眼裏是黑暗的、是沒有陽光歡笑的,作者卻告訴大家,高三是幸福的,因為沒有什麼能比在十八歲時奮鬥一場更幸福的了!同樣,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目標,並且一直在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奮鬥。

讀完整本書,腦海中有一句話蹦了出來:“我一直有這樣的觀點:語文教師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我不是個語文老師,但我覺得,這句話適用於所有的老師。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做到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要有批判的能力,要敢於説“不”,要敢大膽的表述自己想法和觀點。還有一句話就是:“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我覺得這句話對於我們老師來説,像燈塔一樣,在迷茫中指明瞭我們努力的方向。細想一下,這不就是終身學習的要求嗎?活到老,學到老,這不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嗎!但是,這個道理讓作者説出來,就好像跟你聊了會兒天,雖然平平和和,卻句句説到了我們的心坎兒上,讓我們自己發現我們就得去讀書。只要肯去讀書,什麼都好辦!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12

聽了劉良華教授的報告,感受頗深,尤其是吳非老師寫的《不跪着教書》一文,讓人精神振奮,不能自已!興之所至,馬上從網上買了一本,僅用了三天就拜讀完畢。讀了吳非老師撰寫的《不跪着教書》,篇篇觀點鮮明新穎,振聾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吳非老師在書的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身省,由此引出一個問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

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着祖國美麗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師比作無私的春蠶,為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後一口絲;還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美麗的心靈;更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

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説,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那麼,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我認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專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教師“必須讀一百本書”的目標、每年推薦的“教師必讀書目”,對教師的讀書是一種很具體、很有效的指導。假如,我們的教師都有一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為豐富自己而不斷地讀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把讀書作為提高生命質量的途徑;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邊讀書,邊研究思考,那麼,我們的教師生活就充實了,精神就豐滿了,心靈就淨化了,生命就有價值了,人生就有意義了。

有讀者説,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對目前中國教育的現狀的警示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不過,作者僅僅是找出了中國教育的痼疾而已,卻沒有能開出拯救痼疾的良方。而我的體會是,《不跪着教書的可貴之處不僅僅是“找出了中國教育的痼疾”,而在於“開出痼疾的良藥”。不是嗎?如果你能仔細地、從頭到尾地讀完全書,你就會發現,作者在書中談到的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或者説痼疾,比如不讓學生讀名著、不讓學生請假過生日、不讓學生遲到、不讓學生組織課外活動,教師搞有償家教、教師接受學生禮物、教師接受學生家長宴請、教師要學生家長辦事,以及怎樣做一個出色的教師、做一名優秀的校長、做一位合格的父親等等,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還為所有的閲讀者開出了一副普遍適用的“良方”,那就是:讀書。

吳非老師説:“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吳非老師在書中講了這樣兩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幹教師培訓班上講課,看到坐在前排的兩位教師一直在説話,旁若無人,且時進時出,引得一些教師側目。教師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養,吳老師很費解,只好當場提請他們不要妨礙別人。還有一次,吳非老師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報告,千人會堂中手機聲此起彼伏,響成一片,前後左右,教師都全無顧忌地高聲通話,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樣。吳非老師説,凡此種種,讓人感慨不已。很多時候,他都不忍指責同行,知道每個人都有具體的難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名師都是在一些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他説:“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説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説讀書也行。”

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13

這是吳非老師的一本著作,看到書名《不跪着教書》時,怦然而動,為什麼説不跪着教書?不跪着教書是什麼意思?這些疑惑堵在心頭,想要知道答案,讀下去吧!

這本書一共分為六輯: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閲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説和在歡樂中沉思。吳非老師在書的“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們不由得思索: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書中的教育隨筆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

教師究竟是什麼?從古至今,教師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着祖國美麗的花朵;有人把教師比作無私的春蠶,為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後一口絲;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美好的心靈;還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其實,我覺得,教師就是教師,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些,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不跪着教書》中有一個小標題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吳非老師説:“課堂應當擔負起思想啟蒙的任務。”這告訴我們不跪着教書,“老師應當是思想者”。吳非老師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着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説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在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還能靠他去立人嗎?”那我們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

首先,教師的情感要豐滿。教師應向學生廣施仁愛、感恩、善良的人性,使學生具備仁慈善良、互助友愛、節儉樸素、自尊自愛的心靈,只有給下一代留下真善美的種子,我們的學生將來不管身處何等惡劣的環境,都能在心中盛開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都能照亮他前行的人生。

其次,教師應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學風格。吳非老師認為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單地説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第三,教師要讀好書,也要教育學生讀好書,要通過文學閲讀淨化學生的心靈世界。作者在書中提到:“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成長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吳非教師談到“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讀書。”我們也要儘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要讓學生有精力去讀經典名著,從前人文化中吸取營養,要避免產生有文憑而沒文化的學生。

我們要做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深厚底藴,增長智慧。要時時瞭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做一個正直的、真誠的、寬容的、有愛心的、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人。這樣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成為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14

09年,我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時,感覺非常詫異,心裏不斷的想着:不跪着教書,不跪着教書!這書會寫些什麼帶着疑惑,我找到這本書,封面上的一段話讓我震撼不已:想要學生成為站立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與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巨大恥辱,想到下一代人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要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配有‘鑄造’這樣的詞條!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文字,總的闡述了他的一個思想:教師應該是個有思想有理想的人。

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也讓我不斷思考: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捫心自問自己在教學中站直了嗎

帶着心中疑慮,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這一篇篇教育隨筆。《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閲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説》、《在歡樂中沉思》六輯一百篇文章,每一輯都有自己的主題,記錄的都是教育隨筆及教育問題的思考,其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輯。他通過真實的案例和故事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及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面對挫折,學會感恩等等做人的道理。我覺得這些才是對學生這輩子有用的東西,對他一生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捧讀着吳老師的力作《不跪着教書》,我被他深邃的思想和精闢的言論所折服,整個身心被這本書套牢了。短短兩天時間我就把這本書認真地讀了一遍,不時為書中的精闢的言論而拍案叫絕。

今年寒假,我又一次捧讀,突然之間發現,原來它依舊令我心動不已……從書的題目我們就可以知道吳老師是主張做一個有着獨立人格和個性風格的教師,這是教師教育生命的靈魂!風格即人,沒有風格就沒有自我。所以教師要不跪着教書,像一個人一樣站立着。

然而,書中對當今教育的剖析,讓我頗感壓力。教育作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被融入了許多的社會因素,這一不斷演變,衍生了眾多的教育奇觀。我們常常聽到或看到,發生在孩子身上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件,要不,是傷害自己,再不然就是危及他人的生命,其中不乏有知識有文化的大學生,不禁反問自己,孩子怎麼了,我們的教育又在充當什麼角色。為何他們會如此漠視生命會變得如此冷酷無情作為國小教師的自己更是感觸頗深,現在的孩子在家受寵,真的就是驕縱任性、唯我獨尊,一些孩子沐浴了學校的集體生活後逐步學會了謙讓、奉獻,而有一些孩子卻格格不入,覺得所有人必須以我為中心,必須滿足我的所有要求,否則就大吵大鬧,發脾氣。看到種種,想想身邊,我不由得壓力倍增……

這種種現象,讓我不禁想起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在我的認知裏,老師教的不僅僅是知識,還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總的來説就是教育孩子成人。我一直認為人才,人在前,才在後,先成人,才能成才。所以除知識外,做人的基本道德,是首先應該教給學生的,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首先應該要讓如何做人深深紮根——為人處事懂得謙讓、待人接物要有禮貌,與人不和需要忍讓,遇事三思而後行。而正因為這種教育理念,讓家長一再的與我發生摩擦,家長認為,憑什麼讓我的孩子忍着、讓着,別人打我孩子一下,我就要變本加厲都打回來才可以。種種件件,讓我疑惑我們的教育最終目的是什麼學校與家庭的教育理念何時才會在同一個空間中共同努力呢

書中還有一句話,我記憶猶新:我希望自己擁有最出色的學生,所以我必須使自己成為最出色的教師。這是吳非轉述朱亦磊的一句話,打從我看到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刻在了腦子裏。是的,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關於讀書,作者提出應帶着愛與敬重來讀書,閲讀是一種心的教養。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他就可能始終站立着……

我一直以為自己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着,而吳非老師對教師工作的評價卻讓我認識到自己相去甚遠。吳非老師在書中這樣説道:評價教師的工作,簡而言之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看到這裏時,我汗顏不已,曾幾何時我因為學生的幾句話而激動萬分:記得那是一次市領導到學校檢查工作時,問我學生的一個問題,問他們喜歡哪門學科,四個人中有三個説喜歡語文,另一個學生説他喜歡數學,但愛上語文課。這樣的回答讓我開心了好久。可在今天看來,我只不過剛剛達到做一個合格老師的第一步,離合格還有着很大的距離。還需努力、努力、在努力!

……

讀完整本書,語文教師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這句話跳到我的腦海中,我是一位語文老師,但我覺得,這句話適用於所有的老師。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做到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要有批判的能力,要敢於説不,要敢大膽的表述自己想法和觀點。還有一句話就是: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我覺得這句話對於我們老師來説,像燈塔一樣,在迷茫中指明瞭我們努力的方向。細想一下,這不就是終身學習的要求嗎活到老,學到老,這不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嗎!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15

《不跪着教書》是吳非老師的一部教育隨筆。還沒打開書就被封面作者的自序所深深吸引,"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短短的一百多字,讀完後居然有些莫名的激動,這是怎樣的一本書?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帶着好奇與疑惑翻開了它。

這本書一共分為六輯,每一輯都有自己的思想與主題,記錄的都是作者見到或者聽到的教育現象及對教育問題的思考,作者針對這些現象與問題分析得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

教師是什麼?

從小時記事起,人們對教師的形容與比喻也都是高尚與無私的。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着祖國的未來;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美好的心靈;更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説,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那麼,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

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這份職業決定着我們必須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教師必須成為一個思想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努力保持自己的教學個性,有自己的教學見解和主張。要多動腦筋,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教師要堅持讀書,讓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吳老師在書中談到"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如若不讀書也就沒有了知識,聯想到自己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雖然課程本身的重要性比不上語文、數學這些主要科目,但教育的意義都是相同的,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現象也都是相通的,而且信息技術本身就是在不斷髮展,不斷更新,想到這些,更加覺得對自身的要求不能因此而降低,同樣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從書本中吸取新的知識,唯有這樣,自己才能站在信息教學的前沿,開拓自己的思維。

合上書,深深體會到基礎教育的重要,作為一名國小教師,不但要傳授孩子們書本上的知識,更要以身作則給他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教師自身的修養與魅力,教師的喜怒哀樂,處理問題的方式,甚至一舉手一投足都會給孩子們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都需要站着,站着教書。站直腰桿,不僅僅需要底氣,更需要的是信念!對學生熱愛、對教育事業熱愛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