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語文

六一居士傳課文教案及閲讀練習答案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59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一居士傳課文教案及閲讀練習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六一居士傳課文教案及閲讀練習答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作者歐陽修,識記文言知識點,瞭解賦的文體特點和情感表達的方式。

過程與方法

理清文章的結構和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託,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識記文言知識點,瞭解賦的文體特點和情感表達的方式。

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的結構和內容。

教學方法:

誦讀法、引導法、講析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常規教具。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自號為醉翁,是因為滁州琅琊山山僧智仙在釀泉上修建了一所亭子,歐陽修和客人經常來亭子裏喝酒遊玩,歐陽修酒量不好,喝一點點就醉了,同時年紀又最大,因此自號為醉翁,並把亭子取名為“醉翁亭”,認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是歐陽修自號為醉翁的原因。後來,他又自號為六一居士。那麼,他為什麼要改名號為六一居士呢?六一居士是怎樣得來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歐陽修取號為六一居士的.原因。

寫作背景】

歐陽修寫這篇《六一居士傳》時,已經六十四歲。自二十四歲應試及第,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畢生精力獻給了趙宋五朝,現在,既老且病,春蠶絲盡,蠟淚將幹,應該得到休息的機會了。更何況,四十年中,官場煎熬,以至三度貶官,歷盡宦海風濤。此時求去,完全是出於至性真情。寫這篇文章後一年,他才獲准致仕;又過了一年,病逝潁州。他僅得一年的琴棋書酒之樂便溘然長逝。

【文言知識點】

1、通假字:

是為五一爾,聊以志吾之樂爾:“爾”通“耳”,罷了。太山在前而不見:“太”通“泰”。

累於此者既佚矣:“佚”通“逸”,安逸。而訖無稱焉:“訖”通“迄”,到。

乃以難彊之筋骸貪過分之榮祿:“彊”通“強”,強壯、支撐。

2、古今異義詞:

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此吾之所以志也:所以,古義,……的原因。今義,表因果關係的連詞。

乃以難彊之筋骸貪過分之榮祿:過分,古義,過多的。今義,説話做事超過一定的限度。

3、詞類活用:

世事為吾累者眾也,累於彼者已勞矣:累,形容詞作動詞,拖累。

軒裳珪組勞吾形於外:勞:形容詞作使動,使……勞累。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詞作動詞,生病。

4、特殊句式:

六一,何謂也:賓語前置,應為“六一,謂何也”。

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表判斷。

方其得意於五物也:狀語後置,“於五物”應在“得意”前。

雖響九奏於洞庭之野:狀語後置,“於洞庭之野”應在“響九奏”之前。

此吾之所以志也:……也,表判斷。

【整體感知】

文章分為三段,每段各寫了什麼內容?

答:第一段,簡要交代自己更號的情況。第二段,通過主客對話,表明更號“六一”的原因。第三段,總結了自己想退隱的三條理由(“三宜”)。

【內容分析】

1、誰為歐陽修命名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別的名號嗎?

答:其本人。初謫滁山時,自號為“醉翁”,後退休於穎水之上時,又自更號為六一居士。

2、歐陽修為何自命為六一居士?

答:因為有六個“一”: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常置酒一壺、一老翁。(教師介紹:這讓我們想起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不管是愛琴、棋、書、酒、金石,還是愛柳樹,都是從正面反映了這些文人雅士高雅的藝術情趣,也從側面反映出他們對功名利祿的淡薄)。

3、定名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麼?

答:主要目的為“聊以志吾之樂爾”——姑且用來標誌我的樂趣罷了。

4、“樂”之如何?

答:(1)太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專心至極,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擾)。

(2)雖響九奏於洞庭之野,閲大戰於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其樂無窮)。

總之,“吾之樂可勝道哉”。(教師承接語:歐陽修想在這五種物品中得到快樂,那麼,他得到了嗎?沒有。為什麼沒有得到呢?因為“世事之累”,受到世事的牽累)。

5、“世事之累”體現為什麼呢?

答:“軒裳珪組勞吾形於外,憂患思慮勞吾心於內,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於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煩憂,希脱身於世俗雜務,迴歸自然,寄情五物。

6、沉醉於五物的好處是什麼?

答:“累於彼者已勞矣,又多憂;累於此者既佚矣,幸無患。”——説明官場事物不僅勞形,還常有不測之禍,令人十分擔心。至於悠遊陶醉於五物,不僅安逸舒適,還有安全感,不會帶來任何禍患。

7、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幾條隱退的理由?文中哪一句話表達了作者歸隱的決心?結合第二段,説説作者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答:(1)老而休,是必然規律。

(2)訖無稱,表面上謙虛,骨子裏是牢騷,是對“受侮於羣小”的不滿。

(3)“貪過分之榮祿,是將違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樂思想的必然結果。

“雖無五物,其去宜矣”,表達了作者歸隱的決心。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是:軒裳珪組勞吾形於外,憂患思慮勞吾心於內,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於五物哉?雖然,吾自乞其身於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惻然哀之,賜其骸骨,使得與此五物皆返于田廬,庶幾償其夙願焉。

8、從歐陽修的兩個號中,你能否從中概括出作者一生思想發展的脈絡?

青年中年晚年

初貶夷陵又貶滁州再貶蔡州

無饒河,益慎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六一居士

充滿朝氣、奮力拼搏安於職守、與民同樂急流勇退、修身養性

作者從初貶夷陵時自戒“無饒河,益慎職”,到謫滁時號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再到知蔡州時更號六一居士,陶醉於五物之中,這反映了他的官場經歷和心路歷程。由早年在政治舞台上的充滿朝氣、奮力拼搏到中年被貶後安於職守、與民同樂,再到晚年時的急流勇退、修身養性。這種歷程在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小結】

這篇文章借用了漢賦常用的主客問答形式,直抒胸臆般講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價值取向和情感的變化。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來説到樂趣,説到渴望退休,反映了他晚年厭倦官場生活,想歸隱的思想,有其豁達開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遠身以避禍的一面,明顯的表現出了孟子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觀點。

作業佈置:

預習《陸文學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