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語文

文言文閲讀答案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92W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而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説法。廣為流傳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閲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文言文閲讀答案

文言文閲讀答案1

閲讀甲、乙兩則古文,回答後面問題(共11分)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小題1】解釋加點的字詞。(4分)

①念無與為樂者 ②不蔓不枝

③亭亭淨植 ④相與步於中庭

【小題2】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小題3】語段【乙】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體會它的妙處。(3分)

【小題4】請比較以上兩篇選文。甲文運用了 的表現手法,寄寓了周敦頤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乙文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現了蘇軾被貶謫後的態度。(2分)

答案

【小題1】考慮;長枝節;立;一起(各1分)

【小題2】我唯獨喜愛蓮,它從淤積的污泥裏生長出來,卻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水裏洗滌後卻不顯得妖豔。(2分)

【小題3】作者把月光比作清水,生動地表現了月光澄淨、空明的特點(1分),以竹柏之影與月光相互映襯,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肅穆,營造出一個月光澄碧、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夜景(1分),寫出了蘇軾被貶官後達觀的心境(1分)。

【小題4】託物言志(1分);曠達樂觀(1分)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文言實詞的考查,最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個詞讓學生作解釋。要求解釋的詞,一般為常見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往往是命題的重點,當然也應該成為同學們備考的重點。如:“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翻譯文句是會考文言文閲讀必考題型之一。翻譯文句,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文句時要做到字字落實,要特別注意對關鍵詞語的把握,着眼於表達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對譯法、替換法、調整法、保留法、增補法、刪削法等辦法進行翻譯。這裏注意關鍵詞“濯”“妖”的理解。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這裏是從修辭角度來對語言進行賞析,學生應瞭解常用修辭的特點及作用如: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學生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此處月光比作清水,生動地表現了月光澄淨、空明的特點。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小題4】

試題分析:瞭解常用的託物言志等寫作手法,明確每一種寫法的表達效果。學生作答時能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一般用這裏運用了……寫作手法,藉助鮮明具體的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藝術性。

考點:分析作品抒情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文言文閲讀答案2

中國竹,意無窮

①青青翠竹,挺拔勁秀。竹,無華麗之姿,卻有丹、青之貌;無脂粉之態,卻有凌雲之志。自古以來,竹在我國人民心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我國竹類資源豐富,素有 竹子王國 之稱。據《中國植物誌》記載,我國竹現有37屬約500種,屬數和種數約佔世界的二分之一。雲南是世界竹類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類植物最豐富的地區,現有28屬220種,被譽為 世界竹類的故鄉 。

③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聯繫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筍、竹米;住有竹樓、竹屋;行有竹車、竹筏;用有竹籃、竹筷。隨着時代的發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創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纖維製成衣物,用竹炭製作空氣清新劑和除濕劑等。

⑤從生活環境看,竹也發揮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決定了它具有廣泛的生態效益: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淨化空氣、減少噪音和為其它生物資源提供生存環境等,從古至今人們都利用它保護和美化生活環境,人們漫步於幽靜的 竹海 之中,心曠神怡,難怪我國自古即有 無園不竹 之説。

⑥竹在人們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質貢獻舉不勝舉,在文化上所賦予我們的精神財富更是無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時期,我國就有了對竹利用的確切記載。竹自竹簡、珠筆到竹紙,在保存和傳播我們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馬功勞。以竹為題材的詩詞歌賦,用竹編織和雕刻的藝術品,竹製的笙管笛簫奏出的音樂,無不給人類美的享受。

⑧在我國文化史上,竹藴含着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價值。人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和文化活動中,把竹的生物特徵逐漸升華為一種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鬆、梅並譽為 歲寒三友 ;竹中空外直,虛懷若谷,和梅、蘭、菊並稱為 四君子 。

⑨無論是魏晉嵇康、向秀等 竹林七賢 ,還是唐朝李白、韓準等 竹溪六逸 ,莫不對竹有一份執着和憧憬,清代鄭板橋,與竹為鄰,以竹為友,愛竹、寫竹、畫竹、贊竹。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正是他堅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寫照。

15.閲讀全文,説説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寫中國竹的。(3分)

16.閲讀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3分)

雲南是世界竹類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類植物最豐富的地區,現有28屬220種,被譽為 世界竹類的故鄉

17.從説明方法的角度,簡要分析第④段畫線句的表達作用。(3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筍、竹米;住有竹樓、竹屋;行有竹車、竹筏;用有竹籃、竹筷

18.文章第⑥段在結構上有什麼左右能夠?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3分)

答案僅供參考:閲讀材料網整理

15.答案:示例:①我國竹類資源豐富:②竹與生活息息相關; ③竹在文化上賦予我們精神財富。(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能力。做此類題目要仔細閲讀,然後對每個自然段的説明內容進行歸納概括,注意文中一些概括性的語句,它往往是説明的一方面內容。

16.答案: 之一 ,是 其中一個 的意思,準確地説明我國雲南省只是世界竹類植物起源地中的一個地區,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地區,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解釋詞語佔1分,結合內容分析表達作用佔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説明文語言準確性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説明文一些限制性詞語的表達作用,首先要解釋詞的含義,並指明其作用(表限定、強調、程度、否定、推測等);其次説明有這個詞説明了什麼,如果沒有這個詞説明內容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太絕對化、與事實不符等);最後加上 體現了説明文語言準確性、嚴密性的特點。

17.答案:運用了舉例子的説明方法,列舉了日常生活中竹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主要用途的實例,具體真實地説明了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增強了文章的説服力。(説明方法佔1分,結合內容分析表達作用佔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説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常見的説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列圖表、摹狀貌、分類別、做詮釋、下定義、引用説明等。分析文段的説明方法一定要全面,有幾個就寫幾個。本句列舉了竹在衣食住行用中的主要用途實例,運用的是舉例子的説明方法,列舉了 的實例,具體真實地説明了 增強了文章的説服力。

18.答案:文章第⑥段在結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緊承了上文對竹用途的介紹,又引出下文對竹所賦予的精神財富的説明,使文章語意連貫、銜接自然。(承上啟下佔1分,結合內容分析佔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文段結構作用的能力。説明文中間段落在結構上能起到的作用有:承上啟下,引出下文對説明對象特點的介紹,與首尾有呼應關係,運用某種説明方法介紹説明對象特點等,具體的作用要看文段的具體內容具體分析。本題 竹在人們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質貢獻舉不勝舉 承接上文, 在文化上所賦予 開啟下文,與文章首尾都有呼應。回答承上啟下段落的作用類題目,最後最好加上一句 使文章語意連貫、銜接自然。

文言文閲讀答案3

閲讀課外文言文,完成小題。(6分)

義田記

錢公輔

範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鹹施之。方顯貴時,置負郭①常稔②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羣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於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③,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高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④,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也。

註釋:①負郭:距城很近。②稔:莊稼成熟。③歿:去世。④斂:收斂屍體。

小題1:下列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鹹(全、都)施之B.置(放棄)負郭常稔之田千畝

C.嘗(曾經)有志於是矣D.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留給)其子也

小題2:下面句中加點的“而”字與“公雖位高祿厚,而貧終其身”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記》)

C.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十則》)

D.環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參考答案:

小題1:B

小題2:試題分析:“公雖位高祿厚,而貧終其身”中“而”字表轉接,A表順接;B表順接;C表順接;D錶轉接。

文言文閲讀答案4

《琴諭》閲讀材料

客有為予言,楚越之交恆多山。山民齊氏者,不識琴。問人曰:“何謂琴?”或答之曰:“琴之為制,廣前狹後,圓上方下,嶽首而越底①,被之以絲,則鏗鏗然泠泠然可聽也。”齊氏悦曰:“是知琴也。”

一日,至通都大邑,見負築來者,亟趨視之,驚曰:“是不類廣前狹後、圓上方下者耶?”反側視之,良久又曰:“是不類嶽首而越底者耶?”以指橫度之,則亦有聲出絲間,復曰:“是又不類鏗鏗泠泠之可聽耶?”遂力致其人而歸,師之三年,早晚不輟,自以為盡其技也。

向之告者偶過焉。聞其聲輒瞿然曰:“子習者築也,非琴也。不然,何若是嘈雜淫哇也?”

因出琴而鼓。齊氏聞之,蹙額曰:“子紿②我矣!子紿我矣!淡乎如大羹③玄酒④,樸乎若蕢桴⑤土鼓,不足樂也。予所嗜者異乎是,若鸞鳳之鳴,若笙簫之間作,若燕趙美人之善謳。吾不知子琴之為築,吾築之為琴也。請終樂之。”

嗟夫!琴之為器,人所易識。山民乃築當之。則夫強指鄉愿⑥為君子,日愛之而不知厭者,尚何怪乎?感斯言,作琴諭。

[注]①嶽首而越底:琴頭象山,琴底有小孔。 ②紿:欺騙。 ③大羹:未放調味料的肉湯。 ④玄酒:兑水的酒。 ⑤蕢桴:用土塊做成的鼓槌。 ⑥鄉愿:外貌忠厚老實,討人喜歡,實際上卻不能明辨是非的老好人。

《琴諭》閲讀題題目

35、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亟趨視之 (2)若笙簫之間作

(3)請終樂之 (4)山民乃築當之

36、下面句子中“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和( )。(2分)

A、楚越之交恆多山 B、師之三年,早晚不輟

C、若燕趙美人之善謳 D、吾不知子琴之為築

E、山民乃築當之

37、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5分)

(1)齊氏悦曰:“是知琴也。”

(2)向之告者偶過焉。

38、聽了齊氏的一番話,“向之告者”會作何感想?請展開想象,擬寫一小段他的心理活動。

39、從文中可見,作者之所以作此文的目的是 。(3分)

《琴諭》閲讀題答案

35、(1)趕緊,趕快 (2)交替,錯雜 (3)終止,停止 (4)卻 (4分)

36、C D(2分)

37、(1)姓齊的高興地説:“這(我)就知道什麼是琴了。” (悦,是 2分)

(2)先前告訴他(什麼是琴)的人偶爾路過那個地方。 (向,焉,省略句 3分)

38、可圍繞齊氏的短識、囿於表象、固執己見等方面展開思考、想象,合理即可。(3分)

39、諷喻那些在人際交往中也“以築為琴”,常常把表裏不一、偽善的老好人錯當成品德高尚、操行美好的君子,而且天天愛惜擁戴卻不知厭倦的人。他們不會“識人”,比“不辨琴築”更可悲,更危險。

《琴諭》參考譯文

有客人跟我説,楚國和越國交界的地方全都是山。有個姓齊的山民,不認識琴。問別人:“什麼是琴啊?”有人回答他説:“琴的形狀是前面寬後面窄,上面圓下面方,琴頭象山琴底有小孔,裝上絲絃,就能發出鏗鏗泠泠好聽的聲音。”姓齊的高興地説:“這(我)就知道什麼是琴了。”

一天,(他)來到四通八達的大城市,看見一個揹着築的人,趕緊走上前去看,驚異地説:“這不像是前面寬後面窄,上面圓下面方的樣子嗎?”顛來倒去地看那築,很長時間又説:“這不像是琴頭象山琴底有小孔的樣子嗎?”用手指橫着撥弄它,也會有聲音從絲絃之間發出,又説:“這不像鏗鏗泠泠好聽的聲音嗎?”(他)就竭力讓那人和他一起回家,向他學了三年,從早到晚不停頓,自認為把他的技藝都學到了。

先前告訴他(什麼是琴)的人偶爾路過那個地方,聽到他演奏的築聲就驚訝地説:“您學的是築,不是琴啊。要不然,怎麼會是這麼嘈雜難聽啊?”

那人於是拿出琴來演奏。姓齊的聽了,皺着眉頭説:“您騙我啊!您騙我啊!(這音樂)淡得如同沒放調料的肉湯和兑了水的酒,簡單得就象土鼓草棒,不能算是音樂。我所喜好的和這完全不同,那就像鸞鳳的鳴叫,就像笙簫交響,又彷彿是燕趙的善於歌唱的美女歌聲。我不知道您的琴是築呢,還是我的築是琴。請你停止您的音樂吧。”

唉!琴作為一種樂器,人很容易識別的。山民卻把築當做它。就如同硬要説偽善的老好人是君子,天天愛戴着他們而不知厭倦的人,還有什麼好奇怪的呢?有感於此,便作了這篇琴諭。

文言文閲讀答案5

王羲之性愛鵝.會稽(地名)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等之,羲之歎惜彌日。

又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雲:“為寫《道德經》當舉羣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其任率如此。

閲讀題:

1請用“|”線標出下列句子朗讀停頓處.(標兩處)(1分)

遂 攜 親 友 命 駕 就 觀

2.解釋加點的詞語.(2分)

①求市未得( ) ②遂攜親友( )

③固求市之( ) ④籠鵝而歸( )

3.本文着重寫了王羲之_______的.故事,具體表現這一性情的語句有:(3分)

語句⑴_____.

語句⑵_____.

4.翻譯句子.(2分)

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5.對王羲之的行為有何評價?簡要談談理由(3分)

參考答案:

1.遂ㄏ攜親友ㄏ命駕就觀

2.①買②就③堅決④用籠子裝

3.愛鵝 語句⑴求市未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 語句⑵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4.王羲之高高興興揮筆寫完後,用籠子裝着鵝回家,心中十分自在快樂.

5.表現了他率真,執着和堅毅的性格。理由:因為作為一個成年人,對鵝情有獨鍾,兩次到人家裏去看鵝買鵝,第一次還帶着親戚朋友去,發現鵝被殺了歎息惋惜多日;第二次願意替人家寫書來換鵝,得鵝後頗為高興,足見他的率真,執着和堅毅。

文言文閲讀答案6

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人也。輕舉止,醜形貌,外若不足,而聰睿內明。滑稽好語笑,不食五穀,不衣美麗,清虛服氣,不與世人交遊。隱於東陽谷,鑿崖穴居,弟子受業者數百人,亦皆穴處。

石季龍之末,棄其徒眾,至長安,潛隱於終南山,結菴廬而止。門人聞而復隨之,乃遷於倒獸山。苻堅累徵不起,公侯已下鹹躬往參詣,好尚之士無不師宗之。問其當世事者,皆隨問而對。好為譬喻,狀如戲調;言未然之事,辭如讖記,當時鮮能曉之,事過皆驗。

堅將南征,遣使者問之。嘉曰:“金剛火強。”乃乘使者馬正衣冠徐徐東行數百步而策馬馳反脱衣服棄冠履而歸下馬踞牀一無所言。使者還告,堅不悟,復遣問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鹹以為吉。明年癸未,敗於淮南,所謂未年而有殃也。人侯之者,至心則見之,不至心則隱形不見。衣服在架,履杖猶存,或欲取其衣者,終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覆杖諸物亦如之。

姚萇之入長安,禮嘉如苻堅故事,逼以自隨,每事諮之。萇既與苻登相持,問嘉曰:“吾得殺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萇怒曰:“得當雲得,何略之有!”遂斬之。先此,釋道安謂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嘉答曰“卿其先行,吾負債未果去。”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謂“負債”者也。苻登聞嘉死,設壇哭之,贈太師,諡曰文。及萇死,萇子興字子略方殺登,“略得”之謂也。嘉之死日,人有隴上見之。其所造《牽三歌讖》,事過皆驗,累世猶傳之。又著《拾遺錄》十卷,其記事多詭怪,今行於世。

(選自《晉書》,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輕舉止,醜形貌,外若不足輕:輕視

B.好為譬喻,狀如戲調好:喜歡

C.卿其先行,吾負債未果去果:實現,完成

D.當時鮮能曉之鮮:少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乃遷於倒獸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問其當世事者而莫得其涯

C.門人聞而復隨之項王按劍而跽

D.嘉之死日鄰之厚,君之薄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嘉這個人,其貌不揚而幽默內秀,孤立於世而精通事世,料事如神而又不明説事情結局,是一個創作了志怪小説的隱士。

B.苻堅南征之前,兩次派使者向王嘉詢問吉凶,王嘉用語言和行動向使者表達自己的預言,可是使者和苻堅都沒能明白他的真意。

C.姚萇進入長安以後不久便開始與苻堅爭權,遇到事情就要向王嘉徵詢意見,但因王嘉説的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心生惱怒殺了王嘉。

D.王嘉先隱居東陽谷,後至長安,隱居終南山,最後遷於倒獸山。或鑿崖穴居,或結菴廬而止,都有弟子門人隨之穴處,受業學習。

4.用“/”給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乃乘使者馬正衣冠徐徐東行數百步而策馬馳反脱衣服棄冠履而歸下馬踞牀一無所言。

5.把文中畫線的文字譯成現代漢語。(7分)

(1)苻堅累徵不起,公侯已下鹹躬往參詣,好尚之士無不師宗之。(4分)

(2)其所造《牽三歌讖》,事過皆驗,累世猶傳之。(3分)

1.A(3分)

【解析】:輕,輕佻,輕浮。

2.D(3分)

【解析】:A副詞,表示時間的緊相銜接,可譯為“就”;表示兩事情相悖或事出意外,可譯為“卻,竟”。B代詞,他;代詞它的。C連詞,表順承;連詞,表修飾。D結構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D(3分)

【解析】:文中並未交代王嘉“遷於倒獸山”時有沒有弟子門人追隨。

4.

答案:乃乘使者馬/正衣冠/徐徐東行數百步/而策馬馳反/脱衣服/棄冠履而歸/下馬踞牀/一無所言。(3分)

【解析】:解答文言斷句題,要依據對文意的理解明確句意;同時還要藉助文言虛詞,特別是句首語氣詞.句末語氣詞等來判斷;還可以參照文言句式的特點來判斷。本句説的是王嘉的一系列動作,比較緊湊,可根據“正”.“脱”“棄”“下”等動詞加以判斷。

5.(1)苻堅多次徵召,他總不應徵,公侯以下的朝官全都去親自拜會,好學之士無不推崇他為宗師。(“起”“躬”“參詣”各1分,句子順暢.大意正確1分)

(2)他所寫的《牽三歌讖》一書中的事情過後都能夠應驗,歷時幾代還在流傳。(“驗”“累世”各1分,句子順暢.大意正確1分)

譯文:

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人。他舉止輕浮,形貌醜陋,外表像是無用之輩,而內心聰敏明慧,喜好滑稽談笑,不吃五穀,不穿豔麗的衣服,置身清虛之中服氣養性,不與世人交遊。隱居在東陽谷,鑿崖為洞穴居住。數百名受業學習的弟子,也全部進入洞穴居住。

石季龍末年,王嘉丟開他的眾弟子,隻身來到長安,在終南山潛隱,居住在自己蓋的草菴之中。他

的門人聽説了,又隨之前來,他又遷入倒獸山中。苻堅多次徵召,他總不應徵,公侯以下的朝官全都去親自拜會,好學之士無不推崇他為宗師。人們向他詢問當今之事,都隨口而答。很喜歡運用比喻,其情其狀如同在調戲人們一般;預言未來要發生的事,辭意隱晦,當時很難知道究竟,但事後都一一應驗如神。

苻堅準備南征,派使者向他詢問吉凶。王嘉説:“金剛火強。”説完便跨上使者的馬,端正衣帽,慢慢向東走出數百步,然後策馬返回,脱掉衣帽,丟掉鞋帽而歸。下馬之後盤坐在牀上,一言不發。使者回來後據實相告,苻堅不能悟解,又派人前來問他,説:“我們的國運如何?”王嘉説:“未央。”大家都以為是吉利。第二年是癸未年,苻堅在淮南被打得大敗,這就是王嘉所説的未年有災殃的印證。拜候他的人如果心誠,他就出見,心不誠就隱形不見,只見他的衣帽掛在衣架上,手杖仍在原處。如果有人想取他的衣服,始終夠不着,伸長手臂去取,衣架會變得更高,鞋杖各物也是如此。

姚萇進入長安以後,禮遇王嘉像從前苻堅一樣,並逼着王嘉跟隨他,每件事情都要向他徵詢。姚萇不久便開始與苻登爭權,問王嘉説:“我能殺掉苻登平定天下嗎?”王嘉説:“略得之。”姚萇惱怒了,説:“得就説得,哪裏有什麼略呢?”於是就殺了王嘉。這以前,釋道安對王嘉説:“世事正沸騰暄擾,可以走了。”王嘉回答説:“你先走吧,我欠的債還未還清,還不便離去。”不久,釋道安就死了,到這時王嘉被殺,就是前面所説的“欠債”。苻登聽説王嘉的死訊後,設壇哭祭,贈號太師,諡號“文”。姚萇死後,他的兒子姚興字子略殺了苻登,這便是王嘉所説的“略得”的意思。王嘉死的那一天,有人在隴上看見過他。他所寫的《牽三歌讖》一書,事情過後都能夠應驗,歷時幾代還在流傳。又著有《拾遺錄》十卷,所記載的事蹟大多荒誕詭怪,直到如今,仍舊風行於世。

文言文閲讀答案7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②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而身為宋國笑。

註釋:①株:樹墩子。②耒:古代耕田用的傢俱。

1、解釋劃線的詞語。

兔走觸株( ) 因釋其耒而守株( ) 冀復得兔( )

2、用現代話翻譯下面的句子。

兔不可得,而身為宋國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閲讀這則寓言故事,你獲得怎樣的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跑; 放下; 希望

2、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

3、如: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註定要失敗。或者不能懷有僥倖心理,妄想不勞而獲等。

(意對即可)

閲讀理解文言文虛詞推斷方法

1、對照比較法

就是熟記一些文言虛詞的典型例子,將句子、意義和用法一同記住,在做題過程中,將給定的句子與典型例句進行比較,推出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虛詞判斷方法。

例如:“之”的用法,我們可以熟記“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子孫視之不甚惜”等三個句子,我們可以分清它們的用法分別是定語後置的標誌、賓語前置的標誌、代詞。

瞭解了這些用法,下面的三個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①蚓無爪牙之利。

②夫晉,何厭之有。

③侵之愈急。

2、語境推斷法

就是聯繫語境作具體分析,判定虛詞的具體意義和用法的方法。

①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蒲松齡《促織》)

語境是一隻“青麻頭”(蟋蟀)藏匿在“針針叢棘”之中。由此可推斷“焉”是兼詞“於此”。“伏焉”即“伏在那裏”。

3、“刪”“換”“代”法

有些文章虛詞的用法,可以通過刪除或替換的方法來推斷。刪除或替換虛詞後句意表達不受影響的一般是連詞。

4、語法分析法

根據語法知識判別虛詞意義,首先將句子主幹抽出,劃分句子成分,而後看虛詞的功能。一般來説,代詞充當句子的主語、賓語和定浯;副詞充當句子的狀語;介詞往往與名詞、代詞組合構成介賓短語充當句子的狀語、補語;連詞在句子中只起連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動態或語氣。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吾妻”是主語:“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作謂語:“我”是賓語;由此可確定“之”介於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②卑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鄙賤之人”中,“人”是中心詞,“鄙賤”是定語,所以“之”應是助詞,相當於“的”。

5、句式分析法

①多於南畝之農夫(杜牧《阿房宮賦》)

是介賓短語後置句,“於南畝之農夫”介賓短語,“於”是介詞“比”的意思。

②石之鏗然有聲者(蘇軾《石鐘山記》)

是定語後置句,“石”是中心語,“鏗然有聲者”是定語,“之”是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

6、對句互推法

語言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成的對文,其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

①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陶潛《歸去來兮辭》)

“以”和“而”處於對應位置,“而”是表修飾的連詞。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賈誼《過秦論》)

“因”和“乘”處於對應位置,“乘”是介詞“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斷“因”也是乘着的意思。

説明文閲讀答題技巧詳解

把握説明文中心思想

首先我們在做説明文類閲讀的時候,要找到文章的説明點,一般説明文的標題都表達了文章的中心。其次,我們可以根據文章的結構來歸納説明點,一般的説明文都會圍繞着一個主要的問題來進行説明,而有些説明文則需要我們自己去歸納,只有弄清楚文章的順序,才能弄清説明文的中心是什麼。

把握説明對象

説明文的對象和特徵一般在兩方面可以看出來,一是看題目,很多説明文的題目都都會表達出説明的對象,二是抓住手擴句和中心句,一篇好的説明文很多都需要用這種句子來突出説明文的失望和特徵。

把握説明文的結構

一種方法是從全文上找出各部分的説明方法,另一種方法是抓住重點的段落,進行具體的分析,找出説明點。

理清説明順序

我們在做説明文閲讀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抓住邏輯順序、空間順序。根據文章的內容來分辨順序,或者是找到重點詞句來分辨順序。

文言文閲讀答案8

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

(選自《後漢書·楊震列傳》)

【小題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舉茂才( )

(2)道經昌邑( )

(3)故人知君( )

(4)後轉涿郡太守( )

【小題2】下列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

B.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之

C.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之

D.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之

【小題3】根據內容填空。(2分)

(1)“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之”中的“其”是指

(2)“以此遺之”中的“此”是指

【小題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白話文。(2分)

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

答:

【小題5】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敍述的兩個故事。(4分)

答:

【小題6】縱觀全文,我們可以看出楊震是個怎樣的人?(2分)

答:

答案

【小題1】(1)推舉,選拔(2)取道(3)瞭解(4)調動

【小題2】C

【小題3】(1)楊震(2)“清白吏子孫”(“清白吏子孫”的美名)

【小題4】他(楊震)過去在荊州曾舉薦的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他,到了夜裏,(王密)懷裏揣着十斤金子來送給楊震。

【小題5】(1)楊震拒金(賄)。 (2)楊震拒絕“為開產業”。

【小題6】賢明,剛直,清廉。

文言文閲讀答案9

曾叔卿,建昌①南豐人,鞏②族兄也。家苦貧,即心存不欺。嘗買西江陶器,欲貿易於北方,既而不果行③。有從之轉售者,與之。既受直矣,問將何之,其人曰:“欲效君前策耳。”叔卿曰:“不可。吾聞北方新有災饉,此物必不時泄④,故不以行。餘豈宜不告以誤子。”其人即取錢去。居鄉介潔⑤,非所宜受,一介⑥不取。妻子困於飢寒,而拊庇孤煢⑦,唯恐失其意。起家進士,至著作佐郎。熙寧⑧中,卒。 (節選自《宋史》)

【註釋】①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帶。②鞏: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③不果行:沒有成行。④泄:暢銷。⑤介潔:耿介高潔。⑥介:小草,喻輕微纖細的事物。 ⑦拊庇孤煢:安撫孤獨者。拊,fǔ,同“撫”,安撫。煢,qióng,孤獨,無依靠。⑧熙寧:北宋時宋神宗趙頊的年號。

【小題1】用“/”給文中畫橫線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只劃一處)(1分)

吾聞北方新有災饉

【小題2】解釋句中劃線詞語。(3分)

(1)既受直矣 ( )

(2)熙寧中,卒。( )

(3)餘豈宜不告以誤子( )

【小題3】用自己的話説説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意思。(2分)

【小題4】曾叔卿為什麼要告訴對方“北方新有災饉”呢?(2分)

【小題5】文段是寫曾叔卿的,為什麼還要寫妻子“拊庇孤煢”?(2分)

答案

【小題1】吾聞/北方新有災饉

【小題2】(1)通“值”,價錢 (2)去世(3)你

【小題3】有人從他那裏轉賣,便(將陶器)給了那人。

【小題4】因北方剛剛發生災荒,那些瓷器在北方不好賣,曾叔卿不想讓對方虧本。

【小題5】作者從側面襯托曾叔卿品德高尚、樂於助人的君子風範。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古文句子的朗讀節奏可粗劃可細劃,粗劃就把主謂部分劃開即可,細劃可各成分中幾層意思劃開,所謂大停頓小停頓之分。

考點:古文句子朗讀節奏劃分

點評:本題不難,句意易懂。古文句子朗讀節奏的劃分,是根據句意來判斷的,理解句意,就瞭解可子的結構關係,劃分節奏就是難事了,方法在分析中已經説明。

【小題2】

試題分析:這三個字詞在古文中都是多義的,比如,“卒”有“士兵”“死”“最終”多個意思。具體在句中是什麼意思,要根據語境判斷。

考點:文言字詞解釋

點評:本題不難,這幾個句子句意比較淺顯,字詞義容易判斷。解釋文言字詞義,要有一點古文閲讀方面的積累大有好處,看到一個字詞,便要想到大概有哪些含義,有一個知識的基礎,這需要在平時多積累,注意記憶所學文言字詞。

【小題3】

試題分析:即指翻譯句子。“之”,代詞,他;“售”,賣;“與”,給。“與”之前省略了“把陶器”,翻譯要補充。

考點:文言句子翻譯

點評:本題不難,句子短小,易於翻譯。古文語言以精練為特點,很多的意思在文字之多,所以在翻譯時,如果影響了句子的表達,文字之外即省略的內容要適當地補充出來,但不可超越句子本身的意思隨意擴充內容。

【小題4】

試題分析:抓住後面的“餘豈宜不告以誤子”這句話來理解,為了“不誤”對方,即不讓對方矇在鼓裏不知情況而受損失。

考點:句子含義理解

點評:本題有難度,文言對於學生來有文字障礙,理解問題更有難度。要找到與問題相關的句子,先弄懂文字,翻譯一下,再結合前後句子分析。

【小題5】

試題分析:“妻子”的生活與其“主人”有關,寫此顯彼,襯托的作用很明顯。

考點:寫作手法理解

點評:本題不難,人物之間的襯托作用易於理解,題幹本身也已經暗示。襯托,是描寫人物常用的方法,此方法在寫法上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

文言文閲讀答案10

文言文閲讀

①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③子曰:“默而識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於我哉?”

1、簡介孔子(不超過3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文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下面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釋下列句子中字的含義。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

哉: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第一則語句給你什麼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論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2、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3、先生迷惑不解 危險 “呢”表反問

4、(1)孔文先生憑什麼被稱作“文”呢?

(2)聰明而且愛好學習,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看作恥辱的事。(意對即可)

5、“略”。

文言文閲讀答案11

①對“霸”字從來沒有過好印象。在我的記憶裏,“霸”字的字義僅限於指那些蠻橫無理、依仗權勢壓迫人民的人或階層,諸如霸權、霸道、霸佔、霸持、惡霸等等。除此之外,記憶最深的就是那個剛愎自用、有勇無謀、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因他太愛面子,打了敗仗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別姬自刎了。儘管事蹟很悲壯,但也沒能改變我對“霸”字的看法。

②近年來,“霸”字似乎得以平反昭雪,一些人對“霸”字開始情有獨鍾。“霸”字不但運用頻繁,而且與“霸”字組合的新詞常常令人耳目一新,“霸”字幾乎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商品交易中,有商家制定不容更改的霸王條款;在生活用品中,有用“霸”字冠名的快餐食品,如麪霸、味霸、巨無霸等;在體育娛樂上,超霸、爭霸、霸王等各種盃賽此起彼伏,帶“霸”字品牌的運動服裝也爭相上市;在科技領域。以“霸”字命名的電器、遊戲機如雨後為筍,聲霸、圖霸、解霸、毒霸等軟件磁盤各領風騷。因筆者對市場一無所知,這些打“霸”字品牌的商家是否因霸得福、因霸得利,但據我所知,全球資產排名第一、真正成就了霸業的,卻是一個用“微軟”這兩個瘦弱的字眼冠名的企業。

③最近,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生產的一款叫“霸道”的新車。惹了麻煩。在該車的廣告宣傳畫面上,“霸道”越野車飛速行駛在公路上,蹲在路旁的兩隻石獅子,一隻伸出右手向“霸,道”車敬禮,另一隻則低頭作揖。配圖的廣告語寫道:“霸道,你不得不尊敬。”許多網友認為,石獅子在我國代表着權力和尊嚴,這則廣告嚴重傷害了國人感情。我贊成這種看法。一個橫行霸道、傷害國人感情的品牌,難免讓人反感。

④當然,沾染上霸氣的不僅僅是商界,個別從政者也不甘示弱。有的霸權獨裁,凌駕於組織之上,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喜歡自己説了算。有的霸財獨享,中飽私囊,動輒百萬、千萬。有的飛揚跋扈、欺男霸女,不知廉恥。以“不吹牛不是好乾部”為用人標準的原湖北省天門市的“五毒書記”張二江就是個典型。

⑤西方有句諺語:“上帝欲讓誰滅亡,必先使其病狂。”這話很有些道理。現實生活中,因霸氣太足而撐破皮囊泄了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看來,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應孩多一些和氣,少一些霸氣!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4’)

2.第②段中列舉了若干反面的事例和一個正面的例子,説明了什麼道理?”(3’)

3.第④段中的畫線句能去掉嗎?為什麼?(4’)

4.第⑤段中説“現實生活中。因霸氣太足而撐破皮囊泄了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請你用簡潔的語言再舉兩個這樣的例子。(4’)

5、“‘霸’字幾乎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的“幾乎”能否去掉?為什麼?(4’)

6.從文中找出兩個不含“霸”字但具有霸字意味的四字詞語:(4’)

《説“霸”》答案

1.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多一些熱氣.少一些霸氣、

2.成就霸業與“霸”字無關。

3.不能去掉;因為該句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4.略。

5.不能去掉;因為去掉之後“霸”字就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對面面中去了,這與實際情況不符。

6.剛愎自用、飛揚跋扈

文言文閲讀答案12

記母教銓①時,組繡紡績之具,畢陳左右;膝置書,令銓坐膝下讀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讀,咿唔之聲,與軋軋相間。兒怠,則少加夏楚②,旋復持兒而泣曰:“兒及此不學,我何以見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於牀,擁被覆雙足,解衣以胸温兒背,共銓朗誦之;讀倦,睡母懷,俄而母搖銓曰:“可以醒矣!”銓張目視母面,淚方縱橫落,銓亦泣。少間,復令讀;雞鳴,卧焉。諸姨嘗謂母曰:“妹一兒也,何苦乃爾?”對曰:“子眾,可矣;兒一,不肖,妹何託焉!”(選自《鳴機夜課圖記》)

【註釋】①銓:蔣士銓,清代詩人。②夏楚:這裏是責打的意思。

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句子標出朗讀停頓(每句標一處)。

(1)擁被覆雙足_______________

(2)妹何託焉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思。

(1)畢陳左右( )

(2)兒怠,則少加夏楚( )

(3)至夜分( )

(4)諸姨嘗謂母曰( )

3.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

(1)令銓坐膝下讀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銓張目視母面。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簡要闡述文中母親兩次流淚的不同原因。

第一次流淚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流淚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母親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認同?談談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擁被/覆雙足②緲何託焉

2.①放,擺放,陳列;②懈怠,鬆懈;③到;④曾經。

3.①(母親)讓我坐在她的膝下讀書。②我睜開眼睛看着母親的臉。

4.第一次流淚是因為兒子學習不認真,母親覺得無法向孩子的父親交代,心裏焦急。第二次流淚是因為兒子學習辛苦,母親感到心疼。

5.示例:

①認同。文中母親不辭辛苦,陪着自己的兒子讀書,充分體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深的愛和殷切的期待。

②認同。文中母親雖然對兒子要求嚴格,但她的出發點是好的,用心是良苦的,對兒子的愛也是深沉的。

③不認同。母親對兒子的要求過於嚴格,兒子稍有鬆懈就責打他,夜深了,還把兒子搖醒了學習,這對兒子的身心是一種摧殘。

④不認同。母親對兒子的學習管得太死。不利於兒子的學習,也不利於兒子身心的自由成長。⑤母親對兒子的教育,其良苦用心令人感動,足見其對兒子成才的渴求心理,但是在教育中的方法近於殘酷,有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解析:此題是開放性試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語文閲讀答題模板——小説標題的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

2、概括小説主要事件。

3、貫穿全文,起線索作用。

4、具有象徵意義,一語雙關,揭示小説主題,畫龍點睛。

5、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環境。

6、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興趣,引發閲讀的衝動的作用。

7、推動情節發展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轉折。

“環境描寫”常見題型

(1)在文中準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説出其作用。

(3)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象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對這種題型,我們首先分清環境描寫的類型。自然環境描寫,一般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社會環境描寫,一般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社會關係特徵、人物活動的背景等。然後結合上下文弄清楚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位置,結合人物、寫作手法等分析。

文言文閲讀答案13

文言文,完成4~7題。

婁機,字彥發,嘉興人。乾道二年進士,授鹽官尉。丁母憂,服除,調含山主簿。郡委治銅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設廬以處之,器用材植,一出於官,民樂勸趨,兩旬告畢。改知西安縣,巨室買地為塋域,發地遇石,復索元價。機曰:“設得金,將誰歸?”遷宗正寺主簿,請寬恤淮、浙被旱州縣。時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選學官,以機兼資善堂國小教授。機日陳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親、修身、治國、愛民四事,手書以獻,太子置之坐右,朝夕觀省。隨事開明,多所裨益。都城大火,機應詔上封事,力言朝臣務為奉承,不能出己見以裨國論;外臣不稱職,至苛刻以困民財;將帥偏裨務為交結,而不知訓閲以強軍律。時年七十,丐閒,不許。遷右正言兼侍講,首論廣蓄人才,乞詔侍從、台諫、學士、待制、三牙管軍各舉將帥邊郡一二人,召問甄拔,優養以備緩急。召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言:“至公可以服天下,權臣以私意橫生,敗國殄民,今當行以至公。”又言:“兩淮招集敢勇,不難於招而難於處。若非繩以紀律,課其 勤惰,必為後害。”仍請檢校權臣、內侍等沒入家貲,專為養兵之助。遷禮部尚書兼給事中,進參知政事。當干戈甫定,信使往來之始,瘡痍方深,敝蠹紛然,機彌縫裨贊甚多。嘉定二年八月,行皇太子冊命,機攝中書令讀冊。數上章告老,帝不許,皇太子遣官屬勉留之。卒,贈金紫光祿大夫,加贈特進。機初登第其父壽戒之曰得官誠可喜然為官正自未易爾機撫其弟棟卒為善士。居鄉以誠接物,是非枉直判於語下,不為後言,人憚而服之。稱獎人才,不遺寸長,訪問賢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實,以備採取,其所薦進,亦不欲人之知也。機深於書學,尺牘人多藏雲。

(選自《宋史·婁機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 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機初登第/其父壽戒之曰/得官誠可喜/然為官正自未易爾/機撫其弟棟卒/為善士

B.機初登第/其父壽戒之曰/得官誠可喜然/為官正自未易爾/機撫其弟/棟卒為善士

C.機初登第/其父壽戒之曰/得官誠可喜/然為官正自未易爾/機撫其弟棟/卒為善士

D.機初 登/第其父壽戒之曰得官/誠可喜然/為官正自未易爾/機撫其弟棟/卒為善士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乾道”為年號,漢代武帝繼位後始有年號,始創年號為元狩,追稱“元狩”以前年號為“建元”“元光”“元朔”,此後形成制度。

B.“進士”,通過殿試者稱為進士,進士一甲稱“進士及第”,二甲稱“進士出身”,三甲稱“同進士出身”。

C.“教授”是我國古代的學官名稱,宋代除宗學、醫學、武學等置教授傳授學業外,各路的州、縣均置教授。

D.“丐閒”文中是指請求辭官歸家,類似的提法還有“乞休”“乞骸骨”等,而“致仕”是指出來做官。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 的一項是( )(3分)

A.婁機為政有方,體恤民情。他治理銅城堤岸時,為民工置建房屋,提供工具,升為宗正寺主簿,還請求朝廷恤淮、浙兩路遭旱災的州縣。

B.婁機為人正直,關心國事。做皇太子老師時,向皇太子陳説正直道理,並上密奏章陳述將帥專權,對軍紀的管理鬆懈,不訓練檢閲軍隊。

C.婁機重視人才,富有遠見。他提出廣泛儲備人才,請求下詔從侍從、台諫、學士等分別選拔可擔任邊州將帥的一二人,以行危急之事。

D.婁機為人誠懇,做事嚴謹。對是非曲直,他當面判斷,事後從不再説;贊人全面,不遺漏特長;造訪賢能者,列出其可任用的事實,以供選拔之用。

7.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①改知西安縣,巨室買地為塋域,發地遇石,復索元價。(5分)

②若非繩以紀律,課其勤惰,必為後害。( 5分)

參考答案:

4.【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前,先要通讀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關係。也可藉助文段的一些特徵巧妙斷句,比如藉助虛詞(發語詞、句末語氣詞、時間詞等),藉助句式,藉助修辭(對偶、排比、頂針、反覆等),藉助對話詞“曰”、“雲”等,根據句子的結構成分等。該句可以從“主語”入手——“其父”。從語法、虛詞、句式、文言知識等判斷。

【考點定位】要求對一段課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斷句,能力層級為B

【技巧點撥】本題考查對淺易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標點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讀多背,形成語感。有了一定的語感,讀到該停頓之處,就會自然而然地停頓,不必苦思。斷句、標點也講求一定的技巧,做題時應把握準語意,根據語法結構、邏輯規律作出判斷。解答本題應首先明白語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對語句進行斷句。

5.【答案】D

【考點定位】要求對一段課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斷句,能力層級為B

【技巧點撥】本題考查對淺易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標點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讀多背,形成語感。有了一定的語感,讀到該停頓之處,就會自然而然地停頓,不必苦思。斷句、標點也講求一定的技巧,做題時應把握準語意,根據語法結構、邏輯規律作出判斷。解答本題應首先明白語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對語句進行斷句。

6.【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解答此類題時,閲讀一定要細緻,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閲讀一定要沉得住氣。依據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特別要注意其中的細微末節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後倒置,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等。B“將帥專權”有誤,應是“將帥和手下的偏將副將結黨,不知訓練檢閲軍隊加強軍紀”。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比如本題的B項,考生就應到文中找到相關內容,然後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即可發現,説法錯誤。

7.【答案】①改任西安縣知縣,有大户人家買地作墳場,掘開地碰到石頭,又要索回原價。( “巨室”、“發”、“元”各1分;句意“知西安縣”“買地為塋域”各1分)

②如果不用紀律來約束,並考核他們的勤勉懶惰,他們一定會成為後患。(“繩”、“課”、介詞結構後置,各1分;句意“其勤惰”“必為後害”各1分)

文言文閲讀答案14

夜雪大作,時欲登舟至沙市,竟為雨雪阻。然萬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錚錚有聲。暗窗紅火,任意看數卷書,亦復有少趣。自歎每有欲往,輒復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魯直所謂無處不可寄一夢也。

【注】①雪子:霰,一種不透明的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現,狀如鹽粒。②敲戛:敲打。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①自歎每有欲往( )

②輒復不遂( )

③任之而已( )

④魯直所謂( )

2.“亦復有少趣”,“趣”在何處?聯繫上文用自己的話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去,前往;②就;③罷了;④説,認為

2.趣在雪夜聆聽竹林裏傳來的清脆的敲擊聲;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爐火的温暖;趣在悠閒自得地讀書。

(意思對即可)

據魔方格專家權威分析,試題“閲讀理解。夜雪大作,時欲登舟至沙市,竟為雨雪阻。然萬竹中雪子..”主要考查你對文言文閲讀,文言實詞等考點的理解。關於這些考點的“檔案”如下: 現在沒空?點擊收藏,以後再看。 因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點,詳細請訪問。

文言文閲讀答案15

(一)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②,呼老兵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諮其風土,考其區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鞍默誦諸經註疏。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

(二)

劉羽衝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③,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里成壤。經圖列説幹④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試於一村。溝洫甫成⑤,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由是抑鬱不自得,恆獨步庭聽,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

[注]①亭林:即顧炎武。 ②亭障:邊塞崗亭、堡壘。 ③經年:一年左右。

④幹:求見。 ⑤甫:剛。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 )

A.手不釋書(放下)

B.或顛墜崖谷(有時)

C.會有土寇(恰好)

D.如是日千百遍(日子)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4分) ( )( )

A.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

B.必無所疑乃已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C.自練鄉兵與之角孔子曰:何陋之有

D.幾為所擒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小題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

②溝洫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

【小題4】.顧炎武和劉羽衝都是好讀書之人,但他們學成的結果截然相反。請結合文意,作簡要評析。(4分)

答案

【小題1】D (3分)

【小題2】AD (4分,各2分)

【小題3】①如果發現與自己以往瞭解的情況不相符合,他就翻書詳細地訂正,一定要毫無疑問才停止。

②溝渠剛挖成,大水衝過來,順着渠道灌進村子裏,村裏的人差點兒成了魚(淹沒了)。(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題4】顧炎武:每到一個地方就要走訪當地人,考察當地風土區域,以修正書本上的錯誤,可見其書讀得活,並不盲目迷信。劉羽衝:缺乏實際經驗,只知道照搬書本去做事,結果自然是失敗,可見其死讀書,不懂得靈活運用。(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