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語文

活着的祖先閲讀答案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72W

在各領域中,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閲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閲讀答案了,閲讀答案有助於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答題技巧。你所瞭解的閲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着的祖先閲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着的祖先閲讀答案

活着的祖先閲讀答案1

活着的祖先

馬國福

①祖先的墳靜靜地卧在山坡上、河灘旁。白雲從頭頂掠過,向大地微笑致意,他們看不見;飛鳥從旁邊飛過,翅膀劃過氣流的聲音,他們聽不見;風在草尖上奔跑,腳步輕柔,儀態萬方,他們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叢間悄悄私語,釋放出一縷淡淡的芬芳,他們聞不見。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們活着的時候,彼此牽連在血緣的紐帶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陽光,也承擔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來的風風雨雨。他們曾經榮耀,也曾經坎坷,曾經爭鬥,也曾經和睦。他們老了,累了,病了,一個個最後或安順或無奈地辭別人世,誰也沒能走出生命無常、枯榮自守、順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們走了,從此,家族的家譜上多了一個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莊裏的功過口碑;從此,家族的飯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斷斷續續的咳嗽;從此,村莊的'土地上,少了一個俯向大地勞作的身影。他們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風光榮辱全部帶到了土裏,帶進時間深處,最終成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種種如意、不是、鬥爭和計較,統統化為塵埃,化為子孫後代奠念他們時的一把把香火、一場場祭祀。

④在傳統的節日裏,尤其是家族裏舉辦紅白喜事的時候,當後代們把一炷炷香裱在墳前點燃,當一縷縷青煙從墳塋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間滲入泥土,一張張燃盡的紙灰隨風飄遠,當感恩的叩拜、祈求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的禱詞自心間湧起,祖先們復活了。祖先們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儀式結束後,子孫們從墳頭經過田頭,最後回到自家的檐頭。或許,祖先們思謀着,以何種方式沿着子孫白天留下的腳印回家。白天,祖先們幻化為一隻鳥,回到曾經的家門前,站在高高的大樹上,俯視曾經居住了一輩子的房子,哪裏少了一片瓦,哪裏多了一塊磚;晚上,祖先們幻化成一陣風,乘着夜色,潛入依舊留有自己氣息的院落裏,撫摸曾經烙有自己掌紋的農具,哪裏多了一片鏽,哪裏多了一個豁口,心微微作痛。乘着後代們熟睡的時候,祖先們悄悄從窗縫裏潛入糧倉,巡視糧倉是否盈實。清晨,當晨曦穿過林梢,撒在庭院裏,他們已經把每個角角落落看了個遍。當看到一處處變化以實物的形式呈現生活逐漸美好的樣子,他們方才安心離去。

⑥這些年來,每逢重大傳統節目的夜晚,我常常獨坐一隅,反思我們的祖先。儘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風撫摸後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鳥飛到陽台看我們的糧倉,但我一直覺得祖先並沒有遠離我們。他們如同腳下一粒粒泥沙,翻滾着,流淌着,翻滾到他們曾經走過的田間小路,流淌進他們曾經含辛茹苦勞動過的麥田。以他們靈魂的磷、腐朽肉體的肥,滋養生於斯安於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孫。

⑦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墳上燒紙。簡短的儀式結束後,我坐在墳前的一道田埂上,靜靜地看着香火繚繞四散。墳頭上一棵棵枸杞樹蓬勃如華蓋,掛滿了紅紅的果實。這串串枸杞像一盞盞小小的紅燈籠。莫不是它們在每個夜晚悄然亮起,給潛入村莊的祖先們照明?架在枸杞樹上的鳥巢偶有鳥雀飛來飛去,是不是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這遠山遠野間,還有家的氣息?那葉齒鋒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長得茂盛無比,像是守護要地的衞士,個個英姿颯爽,士氣十足。難道它們也在冥冥之中聽從祖先的召喚,護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園?我們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種方式存活着,成為大地的一部分。

⑧小小的墳頭是一個個路標,祖先在那頭,我們在這頭。祖先是我們生命的源頭,我們是一條條遊走遠方的支流。祖先已經不在世了,但那一坯坯黃土壘就的墳頭,如同靜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遠發黃的教科書,指引着我們生命的走向。

1.文章開頭説祖先是寂寞的,第④段又説祖先們不再寂寞,應如何理解?(4分)

2.結合文意,簡要分析兩處畫線句子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4分)

3.文章第⑦段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4分)

4.請結合文章探究活着的祖先這一標題的意藴。(6分)

答案:

1.祖先無法感知世間的一切美好,因此説是寂寞的;祖先能夠享受到後輩們的祭奠、叩拜,因此不再寂寞。(4分。每個要點2分,意思對即可)

2.(1)運用排比手法,強烈地表達出對祖先去世的傷感和懷念之情; (2)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祖先們對家園的眷戀,對子孫後代的關心。(4分。每個句子2分,手法1分,分析1分,意思對即可)

3.蓬勃茂盛、富有生機的景物為墳地增添了生氣和温情 (2分)表達對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種方式存活着護佑後代家園和子孫的感念之情,深化主題(2分)。 (4分。意思對即可)

4.(1)祖先雖已逝去,子孫們仍一直覺得他們並沒有遠離,他們仍然如活着一樣關注、呵護、滋養着後代。(2)祖先雖已逝去,但他們永遠是後輩們的精神支撐,為後代指引人生的方向。(6分。每個要點3分,意思對即可)

活着的祖先閲讀答案2

①祖先的墳靜靜地卧在山坡上、河灘旁。白雲從頭頂掠過,向大地微笑致意,他們看不見;飛鳥從旁邊飛過,翅膀劃過氣流的聲音,他們聽不見;風在草尖上奔跑,腳步輕柔,儀態萬方,他們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叢間悄悄私語,釋放出一縷淡淡的芬芳,他們聞不見。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們活着的時候,彼此牽連在血緣的紐帶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陽光,也承擔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來的風風雨雨。他們曾經榮耀,也曾經坎坷,曾經爭鬥,也曾經和睦。他們老了,累了,病了,一個個最後或安順或無奈地辭別人世,誰也沒能走出生命無常、枯榮自守、順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們走了,(1)從此,家族的家譜上多了一個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莊裏的功過口碑;從此,家族的飯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斷斷續續的咳嗽;從此,村莊的土地上,少了一個俯向大地勞作的身影。他們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風光榮辱全部帶到了土裏,帶進時間深處,最終成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種種如意、不是、鬥爭和計較,統統化為塵埃,化為子孫後代奠念他們時的一把把香火、一場場祭祀。

④在傳統的節日裏,尤其是家族裏舉辦紅白喜事的時候,當後代們把一炷炷香裱在墳前點燃,當一縷縷青煙從墳塋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間滲入泥土,一張張燃盡的紙灰隨風飄遠,當感恩的叩拜、祈求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的禱詞自心間湧起,祖先們復活了。祖先們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儀式結束後,子孫們從墳頭經過田頭,最後回到自家的檐頭。或許,祖先們思謀着,以何種方式沿着子孫白天留下的腳印回家。白天,祖先們幻化為一隻鳥,回到曾經的家門前,站在高高的大樹上,俯視曾經居住了一輩子的房子,哪裏少了一片瓦,哪裏多了一塊磚;晚上,祖先們幻化成一陣風,乘着夜色,潛入依舊留有自己氣息的院落裏,撫摸曾經烙有自己掌紋的農具,哪裏多了一片鏽,哪裏多了一個豁口,心微微作痛。乘着後代們熟睡的時候,祖先們悄悄從窗縫裏潛入糧倉,巡視糧倉是否盈實。清晨,當晨曦穿過林梢,撒在庭院裏,他們已經把每個角角落落看了個遍。當看到一處處變化以實物的形式呈現生活逐漸美好的樣子,他們方才安心離去。

⑥這些來,每逢重大傳統節日的夜晚,我常常獨坐一隅,反思我們的祖先。儘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風撫摸後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鳥飛到陽台看我們的糧倉,但我一直覺得祖先並沒有遠離我們。他們如同腳下一粒粒泥沙,翻滾着,流淌着,翻滾到他們曾經走過的田間小路,流淌進他們曾經含辛茹苦勞動過的麥田。以他們靈魂的磷、腐朽肉體的肥,滋養生於斯安於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孫。

⑦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墳上燒紙。簡短的儀式結束後,我坐在墳前的一道田埂上,靜靜地看着香火繚繞四散。墳頭上一棵棵枸杞樹蓬勃如華蓋,掛滿了紅紅的果實。這串串枸杞像一盞盞小小的紅燈籠。莫不是它們在每個夜晚悄然亮起,給潛入村莊的祖先們照明?架在枸杞樹上的鳥巢偶有鳥雀飛來飛去,是不是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這遠山遠野間,還有家的氣息?那葉齒鋒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長得茂盛無比,像是守護要地的衞士,個個英姿颯爽,士氣十足。(2)難道它們也在冥冥之中聽從祖先的召喚,護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園?我們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種方式存活着,成為大地的一部分。

⑧小小的墳頭是一個個路標,祖先在那頭,我們在這頭。祖先是我們生命的源頭,我們是一條條遊走遠方的支流。祖先已經不在世了,但那一??黃土壘就的墳頭,如同靜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遠發黃的教科書,支撐着我們生命的走向。

(選自《沙地》 20xx第1期,有刪改)

11.開頭一節,對文章內容的表達有什麼作用?(6分)

12.文中畫線的兩處,分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5分)答:

(1)(3分)

(2)(2分)

13.文章第⑤段運用了哪些方法來寫“活着的祖先”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6分)

14.文題是“活着的祖先”,請聯繫全文探究作者認為祖先還“活着”的含意。(6分)

參考答案:

11.(4分)

內容上:寫出舊書店的偏僻和留在作者記憶中的模樣,寫出舊書店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深刻;表現作者對那家舊書店的懷念。(2分)

結構上:①寫它的位置偏僻與上文作者的`擔心相呼應;②引出下文對另一家舊書店的敍述並和它的短壽作對比。③為下文寫舊書作鋪墊。(2分)

12.(6分)

①舊書能夠使人得以窺看另一個讀書者的心靈。

②舊書常常記錄着一些令人無法釋讀的往事。

③舊書的“老”(歲月)能餵養人靈魂,賜予人温情。

④舊書把很多人連在一起。(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

13.(4分)

①生活在不同歷史節點的生命,在同一本舊書上留下了各自的生命印痕;(2分)

②這生命的印痕連同書中的智慧共成為舊書的營養,被不同的生命吸收。(2分)

14.(6分)

①對舊書的喜愛與珍惜;

②對曾經與舊書相伴的歲月的懷念;

③對曾經擁有舊書的讀書人的親近。

④對舊書價值的肯定;

⑤對舊書前景的擔憂與無奈;

⑥呼籲人們對以舊書為代表的積澱歷史的事物的關注。(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

活着的祖先閲讀答案3

①祖先的墳靜靜地卧在山坡上、河灘旁。白雲從頭頂掠過,向大地微笑致意,他們看不見;飛鳥從旁邊飛過,翅膀劃過氣流的聲音,他們聽不見;風在草尖上奔跑,腳步輕柔,儀態萬方,他們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叢間悄悄私語,釋放出一縷淡淡的芬芳,他們聞不見。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們活着的睜候,彼此牽連在血緣的紐帶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陽光,也承擔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來的風風雨雨。他們曾經榮耀,也曾經坎坷,曾經爭鬥,也曾經和睦。他們老了,累了,病了,一個個最後或安順或無奈地辭別人世,誰也沒能走出生命無常、枯榮自守、順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們走了,從此,家族的家譜上多了一個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莊裏的功過口碑;從此,家族的飯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斷斷續續的咳嗽;從此,村莊的土地上,少了一個俯向大地勞作的身影。他們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風光榮辱全部帶到了土裏,帶進時間深處,最終成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種種如意、不是、鬥爭和計較,統統化為塵埃,化為子孫後代奠念他們時的一把把香火、一場場祭祀。

④在傳統的節霹裏,尤其是家族裏舉辦紅白喜事的時候,當後代們把一炷炷香裱在墳前點燃,當一縷縷青煙從墳塋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間滲入泥土,一張張燃盡的紙灰隨風飄遠,當感恩的叩拜、祈求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的禱詞自心間湧起,祖先們復活了。祖先們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儀式結束後,子孫們從墳頭經過田頭,最後回到自家的檐頭。或許,祖先們思謀着,以何種方式沿着子孫白天留下的腳印回家。白天,祖先們幻化為一隻鳥,回到曾經的家門前,站在高高的大樹上,俯視曾經居住了一輩子的房子,哪裏少了一片瓦,哪裏多了一磚;晚上,祖先們幻化成一陣風,乘着夜色,潛入依舊留有自己氣息的院落裏,撫摸曾經烙有自己掌紋的`農具,哪裏多了一片鏽,哪裏多了一個豁口,心微微作痛。乘着後代們熟睡的時候,祖先們悄悄從窗縫裏潛入糧倉,巡視糧倉是否盈實。清晨,當晨曦穿過林梢,撒在庭院裏,他們已經把每個角角落落看了個遍。當看到一處處變化以實物的形式呈現逐漸美好的樣子,他們才會安心離去。活着的祖先閲讀答案

⑥這些年來,每逢重大傳統節目的夜晚,我常常獨坐一隅,反思我們的祖先。儘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風撫摸後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鳥飛到陽台看我們的糧倉,但我一直覺得祖先並沒有遠離我們。他們如同腳下一粒粒泥沙,翻滾着,流淌着,翻滾到他們曾經走過的田間小路,流淌進他們曾經含辛茹苦勞動過的麥田。以他們靈魂的磷、腐朽肉體的肥,滋養生於斯安於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孫。

⑦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墳上燒紙。簡短的儀式結束後,我坐在墳前的一道田埂上,靜靜地看着香火繚繞四散。墳頭上一棵棵枸杞樹蓬勃如華蓋,掛滿了紅紅的果實。這串串枸杞像一盞盞小小的紅燈籠。莫不是它們在每個夜晚悄然亮起,給潛入村莊的祖先們照明?架在枸杞樹上的鳥巢偶有鳥雀飛來飛去,是不是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這遠山遠野間,還有家的氣息?那葉齒鋒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長得茂盛無比,像是守護要地的衞士,個個英姿颯爽,士氣十足。難道它們也在冥冥之中聽從祖先的召喚,護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園?我們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種方式存活着,成為大地的一部分。

⑧小小的墳頭是一個個路標,祖先在那頭,我們在這頭。祖先是我們生命的源頭,我們是一條條遊走遠方的支流。祖先已經不在世了,但那一坯坯黃土壘就的墳頭,如同靜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遠發黃的教科書,支撐着我們生命的走向。

19.文章開頭説“祖先是寂寞的”,第④段又説“祖先們不再寂寞”,應如何理解?(4分)

20.文章第⑦段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4分)

21.請結合文章探究“活着的祖先”這一標題的意藴。(6分)

參考答案:

19.祖先無法感知世間的一切美好,因此説是寂寞的;祖先能夠享受到後輩們的祭奠、叩拜,因此不再寂寞。(4分。每個要點2分,意思對即可)

20.本段描寫出了景物蓬勃茂盛、富有生機的特點, (2分)表達對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種方式存活着”護佑後代家園和子孫的感念之情,深化主題(2分)。 (4分。意思對即可)

21.(1)祖先雖已逝去,子孫們仍一直覺得他們並沒有遠離,他們仍然如活着一樣關注、呵護、滋養着後代。(2)祖先雖已逝去,但他們永遠是後輩們的精神支撐,為後代指引的方向。(6分。每個要點3分,意思對即可)

活着的祖先閲讀答案4

①祖先的墳靜靜地卧在山坡上、河灘旁。白雲從頭頂掠過,向大地微笑致意,他們看不見;飛鳥從旁邊飛過,翅膀劃過氣流的聲音,他們聽不見;風在草尖上奔跑,腳步輕柔,儀態萬方,他們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叢間悄悄私語,釋放出一縷淡淡的芬芳,他們聞不見。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們活着的時候,彼此牽連在血緣的紐帶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陽光,也承擔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來的風風雨雨。他們曾經榮耀,也曾經坎坷,曾經爭鬥,也曾經和睦。他們老了,累了,病了,一個個最後或安順或無奈地辭別人世,誰也沒能走出生命無常、枯榮自守、順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們走了,(1)從此,家族的家譜上多了一個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莊裏的功過口碑;從此,家族的飯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斷斷續續的咳嗽;從此,村莊的土地上,少了一個俯向大地勞作的身影。他們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風光榮辱全部帶到了土裏,帶進時間深處,最終成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種種如意、不是、鬥爭和計較,統統化為塵埃,化為子孫後代奠念他們時的一把把香火、一場場祭祀。

④在傳統的節日裏,尤其是家族裏舉辦紅白喜事的時候,當後代們把一炷炷香裱在墳前點燃,當一縷縷青煙從墳塋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間滲入泥土,一張張燃盡的紙灰隨風飄遠,當感恩的叩拜、祈求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的禱詞自心間湧起,祖先們復活了。祖先們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儀式結束後,子孫們從墳頭經過田頭,最後回到自家的檐頭。或許,祖先們思謀着,以何種方式沿着子孫白天留下的腳印回家。白天,祖先們幻化為一隻鳥,回到曾經的家門前,站在高高的大樹上,俯視曾經居住了一輩子的房子,哪裏少了一片瓦,哪裏多了一塊磚;晚上,祖先們幻化成一陣風,乘着夜色,潛入依舊留有自己氣息的院落裏,撫摸曾經烙有自己掌紋的農具,哪裏多了一片鏽,哪裏多了一個豁口,心微微作痛。乘着後代們熟睡的時候,祖先們悄悄從窗縫裏潛入糧倉,巡視糧倉是否盈實。清晨,當晨曦穿過林梢,撒在庭院裏,他們已經把每個角角落落看了個遍。當看到一處處變化以實物的形式呈現生活逐漸美好的樣子,他們方才安心離去。

⑥這些年來,每逢重大傳統節日的夜晚,我常常獨坐一隅,反思我們的祖先。儘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風撫摸後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鳥飛到陽台看我們的糧倉,但我一直覺得祖先並沒有遠離我們。他們如同腳下一粒粒泥沙,翻滾着,流淌着,翻滾到他們曾經走過的田間小路,流淌進他們曾經含辛茹苦勞動過的麥田。以他們靈魂的磷、腐朽肉體的肥,滋養生於斯安於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孫。

⑦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墳上燒紙。簡短的儀式結束後,我坐在墳前的一道田埂上,靜靜地看着香火繚繞四散。墳頭上一棵棵枸杞樹蓬勃如華蓋,掛滿了紅紅的果實。這串串枸杞像一盞盞小小的紅燈籠。莫不是它們在每個夜晚悄然亮起,給潛入村莊的祖先們照明?架在枸杞樹上的鳥巢偶有鳥雀飛來飛去,是不是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這遠山遠野間,還有家的氣息?那葉齒鋒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長得茂盛無比,像是守護要地的衞士,個個英姿颯爽,士氣十足。(2)難道它們也在冥冥之中聽從祖先的召喚,護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園?我們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種方式存活着,成為大地的一部分。

⑧小小的墳頭是一個個路標,祖先在那頭,我們在這頭。祖先是我們生命的源頭,我們是一條條遊走遠方的支流。祖先已經不在世了,但那一抔抔黃土壘就的墳頭,如同靜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遠發黃的教科書,支撐着我們生命的走向。

(選自《沙地》 20xx年第1期,有刪改)

1.開頭一節,對文章內容的表達有什麼作用?(4分)

2.文中畫線的兩處,分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4分)

3.文章第⑤段運用了哪些方法來寫“活着的祖先”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4分)

4.文題是“活着的祖先”,請聯繫全文探究作者認為祖先還“活着”的含意。(6分)

參考答案:

1.精選墳地典型景物細加描繪,以歡樂之景襯托傷惋之情,烘托祖先們的寂寞(2分),為下文寫祖先們的`復活、不再寂寞埋下伏筆(2分)。(意思對即可)

2.① 對祖先去世的傷感之情;對平凡而辛勞祖先的懷念、讚美之情。(2分)②對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種方式存活着”護佑後代家園和子孫的感念之情。(2分)

3.第一問:作者運用了想象(以虛寫實或擬物)和細節描寫的方法來寫“活着的祖先”的。(1分)第二問:通過想象祖先們幻化為鳥和風,回到曾經的家園的細節和場景,(1分)生動形象而又具體地表現了祖先們對家園一草一木及勞動成果的珍視、對子孫後代的期望和關心,(1分)表達了作者對祖先們的感激和懷念之情(1分)。

4.(1)祖先雖已逝去,但他們的精氣神仍激勵着後代,為後代指引人生的方向;(2分)(2)祖先雖已逝去,子孫們仍一直覺得他們並沒有遠離,他們仍然如活着一樣關注、呵護、滋養着後代。(2分)(3)祖先雖已逝去,但祖先是子孫生命的源頭,子孫是祖先生命的延續(承續),祖先以另一種方式活在子孫中。(2分)(意思對即可) 答案解析: 1.試題分析:文章開頭寫了一系列的樂景:微笑的白雲,歡快的飛鳥,奔跑的風,這些都是在祖先墳頭上的景物,是以樂景襯哀情。在結構上,本節位於文章開頭,應該是為下文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