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語文

文言文閲讀答案15篇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22W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裏,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閲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閲讀答案15篇

文言文閲讀答案1

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

(選自《後漢書·楊震列傳》)

【小題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舉茂才( )

(2)道經昌邑( )

(3)故人知君( )

(4)後轉涿郡太守( )

【小題2】下列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

B.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之

C.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之

D.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之

【小題3】根據內容填空。(2分)

(1)“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之”中的“其”是指

(2)“以此遺之”中的“此”是指

【小題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白話文。(2分)

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

答:

【小題5】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敍述的兩個故事。(4分)

答:

【小題6】縱觀全文,我們可以看出楊震是個怎樣的人?(2分)

答:

答案

【小題1】(1)推舉,選拔(2)取道(3)瞭解(4)調動

【小題2】C

【小題3】(1)楊震(2)“清白吏子孫”(“清白吏子孫”的美名)

【小題4】他(楊震)過去在荊州曾舉薦的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他,到了夜裏,(王密)懷裏揣着十斤金子來送給楊震。

【小題5】(1)楊震拒金(賄)。 (2)楊震拒絕“為開產業”。

【小題6】賢明,剛直,清廉。

文言文閲讀答案2

【原文】:蹇(jiǎn)材望,蜀人,為湖州倅。北兵之將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錫牌,鐫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銀二笏鑿竅,並書其上曰:“有人獲吾屍者,望為埋葬,仍見祀,題雲‘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銀所以為埋瘞之費也。”日系牌與銀於腰間,只伺北軍臨城,則自投水中,且遍祝鄉人及常所往來者。人皆憐之。

丙子正月旦日,北軍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謂之溺死。既而北裝乘騎而歸,則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鄉曲人皆能言之。

【譯文】:蹇材望,四川人,是湖州的副知州。元軍快要來了,蹇材望自己誓言必死。於是做了一塊大錫牌,上面刻着:“大宋的忠臣蹇材望。”而且用兩片銀片鑿出小孔,在上面寫到:“得到我屍體的人,希望為我埋葬,還希望為我祭祀,題目為‘大宋忠臣蹇材望’。這銀子是用來作為替我埋葬的費用的。”每天把錫牌和銀子系在腰間。只等待元軍到達湖州城,則自己跳入水中,而且通告每一個鄉鄰人以及平日往來的人,人人 都同情他。

丙子年正月七年級,元軍入城,蹇材望已經不知到哪兒去了。人們都説他被淹死了。不久他穿着元軍的服裝騎馬歸來,才知道(他)早一天出城迎拜(元軍)了,就做了本洲的知府。鄉里人都紛紛議論他。

【註釋】①湖州:地名,今浙江境內。②倅(cuì):副的,此處指副知州。③北兵:指元軍。④笏(hù):願意為板,這裏作“片”解。⑤仍:還希望。⑥題雲:墓碑上刻寫。⑦瘞(yì):埋葬。⑧祝:告。⑨旦日:七年級。⑩同知:職官名稱,知府。

【文言知識】

説“所以”。“所以”在古今漢語中均可表示原因。如“吾所以延醫者,欲救友人也”,意為我所以要請醫生的原因,是想救活朋友。但在古漢語中,“所以”又指“用來……”,上文“此銀所以為埋瘞之費也”,意為這銀子是用來作為替我埋葬的費用。又,“兵者,所以殺傷也”,意為兵器是用來殺人、傷人的。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鐫 ②竅 ③系 ④憐 ⑤既而

2、翻譯:①只伺北軍臨城

②蹇已莫知所之

3、解釋下列各句中的“見”:①仍見祀(上文) ;②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川》) ;③扁鵲見蔡桓公(《扁鵲見蔡桓公》) ④兒童相見不相識(《回鄉偶書》)

4、理解:蹇材望一再表示自己是“大宋忠臣”,這是真的`嗎?何以看出?

答案: 1.①鐫:刻②竅:孔,洞 ③系:掛 ④憐:同情 ⑤既而 :不久2.①只等候元軍到達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經不知到哪兒去了。3.①指代“我”②同“現”③拜見④看見。4.假的,偽態;先一日出城迎拜(北軍)矣。

翻譯 南宋末年,湖州有個副州官,名叫蹇材望。某年,元兵進犯,湖州危在旦夕。他面向臨安,慷慨發誓:“城在我在,城亡我亡。”並預先製作了一塊錫牌子,上刻“大宋忠臣蹇材望”七字。另在兩錠大銀上鐫上幾行小字:“仁人君子,如果得到我的屍首,望代為掩埋。”然後他就把錫牌和銀錠掛在胸前穿街走巷,痛哭流涕地遍告城中親友百姓,表明他誓死報國的決心,人們見此悲壯舉動,無不心酸。幾日後城陷。人們不見蹇材望,都以為已捐軀,只可憐一代忠臣死後連屍骨都找不到!可沒過兩日,見一位新州官身穿蒙古裝,騎在高頭大馬上,被隨從前呼後擁開進城來。眼尖人一見就辨出他來,原來早在城陷前,他就偷偷溜出城去投降了。

文言文閲讀答案3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②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而身為宋國笑。

註釋:①株:樹墩子。②耒:古代耕田用的傢俱。

1、解釋劃線的詞語。

兔走觸株( ) 因釋其耒而守株( ) 冀復得兔( )

2、用現代話翻譯下面的句子。

兔不可得,而身為宋國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閲讀這則寓言故事,你獲得怎樣的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跑; 放下; 希望

2、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

3、如: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註定要失敗。或者不能懷有僥倖心理,妄想不勞而獲等。

(意對即可)

閲讀理解文言文虛詞推斷方法

1、對照比較法

就是熟記一些文言虛詞的典型例子,將句子、意義和用法一同記住,在做題過程中,將給定的句子與典型例句進行比較,推出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虛詞判斷方法。

例如:“之”的用法,我們可以熟記“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子孫視之不甚惜”等三個句子,我們可以分清它們的用法分別是定語後置的標誌、賓語前置的標誌、代詞。

瞭解了這些用法,下面的三個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①蚓無爪牙之利。

②夫晉,何厭之有。

③侵之愈急。

2、語境推斷法

就是聯繫語境作具體分析,判定虛詞的.具體意義和用法的方法。

①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蒲松齡《促織》)

語境是一隻“青麻頭”(蟋蟀)藏匿在“針針叢棘”之中。由此可推斷“焉”是兼詞“於此”。“伏焉”即“伏在那裏”。

3、“刪”“換”“代”法

有些文章虛詞的用法,可以通過刪除或替換的方法來推斷。刪除或替換虛詞後句意表達不受影響的一般是連詞。

4、語法分析法

根據語法知識判別虛詞意義,首先將句子主幹抽出,劃分句子成分,而後看虛詞的功能。一般來説,代詞充當句子的主語、賓語和定浯;副詞充當句子的狀語;介詞往往與名詞、代詞組合構成介賓短語充當句子的狀語、補語;連詞在句子中只起連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動態或語氣。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吾妻”是主語:“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作謂語:“我”是賓語;由此可確定“之”介於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②卑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鄙賤之人”中,“人”是中心詞,“鄙賤”是定語,所以“之”應是助詞,相當於“的”。

5、句式分析法

①多於南畝之農夫(杜牧《阿房宮賦》)

是介賓短語後置句,“於南畝之農夫”介賓短語,“於”是介詞“比”的意思。

②石之鏗然有聲者(蘇軾《石鐘山記》)

是定語後置句,“石”是中心語,“鏗然有聲者”是定語,“之”是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

6、對句互推法

語言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成的對文,其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

①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陶潛《歸去來兮辭》)

“以”和“而”處於對應位置,“而”是表修飾的連詞。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賈誼《過秦論》)

“因”和“乘”處於對應位置,“乘”是介詞“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斷“因”也是乘着的意思。

説明文閲讀答題技巧詳解

把握説明文中心思想

首先我們在做説明文類閲讀的時候,要找到文章的説明點,一般説明文的標題都表達了文章的中心。其次,我們可以根據文章的結構來歸納説明點,一般的説明文都會圍繞着一個主要的問題來進行説明,而有些説明文則需要我們自己去歸納,只有弄清楚文章的順序,才能弄清説明文的中心是什麼。

把握説明對象

説明文的對象和特徵一般在兩方面可以看出來,一是看題目,很多説明文的題目都都會表達出説明的對象,二是抓住手擴句和中心句,一篇好的説明文很多都需要用這種句子來突出説明文的失望和特徵。

把握説明文的結構

一種方法是從全文上找出各部分的説明方法,另一種方法是抓住重點的段落,進行具體的分析,找出説明點。

理清説明順序

我們在做説明文閲讀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抓住邏輯順序、空間順序。根據文章的內容來分辨順序,或者是找到重點詞句來分辨順序。

文言文閲讀答案4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題。

論語》十則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二)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五)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

於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九)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十)

(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

(2)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圖:___________

(3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之:___________

(4)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而: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文中有很多語句都己成為成語,請你寫出其中的三個。(3分)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講的是做人的道理。請任選一則,次談對你的啟示

1、(2分)答案:()信:誠實。(2)圖:料想。(3)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4)而:然後,表順接。

2、(4分)()譯文:讀書人不可以沒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承擔的責任重大,艱險的道路還很長。

(2)譯文:看見德行優秀的人要向他看齊,看見不優秀的人也要(對照着)檢查自己。

3、(3分)見賢思齊,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任重道遠,成人之美

(答題要點:寫出一個給分,增字減字不得分)

4、(3分)

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答題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入”説的是自己不喜歡的言行,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告訴我們要學會寬容,不要強人所難。

文言文閲讀答案5

人虎説

莆田壺山下,有路通海,販鬻者由①之。至正②丁未春,民衣虎皮,煅利鐵為爪牙,習其奮躍之態,絕類。乃出伏灌莽中,使偵者緣木③而視,有負囊至者,則嘯以為信。虎躍出,扼其吭,殺之,或臠其肉為噬齧狀。裂其囊,撥④其物之尤者,餘封密如故,示人弗疑。人競傳壺山有虎,不食人,惟吮其血,且神之。

已而民偶出,其婦守巖穴。聞木上嘯聲急,意必有重貨,皮而搏之。婦質脆柔,販者得與抗。婦懼,逸去,微見其?⑤,人也。歸謀諸鄰,噪逐之。抵穴,獲金帛無算。民竟逃去。

嗚呼!世之人虎,豈獨民也哉?

【註釋】

①由:經過。

②至正:元惠宗年號。

③緣木:爬樹。

④撥:挑選。

⑤?(zhì):足跟,腳掌。

【翻譯】

莆田的壺山之下,有路通向大海,販賣(貨物的)商人(都必須)經過那。至正丁未年的春天,有一個村民,穿上老虎皮,鍛造出鋒利的鐵器作為爪牙,練習老虎跳躍的動作形態,特別像(了)。就出來躲在灌木草莽之中,派探察的人爬到樹上觀看,有揹着行囊的人,就(學動物)嘯叫作為信號。(便像)老虎一樣地跳出來,掐他(路人)的喉嚨,殺了他,有的就將其肌膚刺成被噬咬的.樣子。打開他的行囊,挑選那裏面最好的東西,剩下的密封如初,給人看了不起疑心。人們競相傳言壺山有老虎,不吃人,專門吮吸人血,並且傳得神乎其神。

後來(有一天)民偶爾出門,他的老婆守在巖洞裏。聽到樹上嘯叫的聲音甚急,心想必定是有貴重的貨物,穿上虎皮去搏殺路人。婦女的體質單薄而軟弱,商人得以有和她反抗之力。婦人害怕了,(就)逃跑,(商人)稍微看到(一點)腳掌,(原來)是人啊。回去和鄰居謀劃,(便來)呼喝着追逐她。來到巖洞,繳獲金銀錦帛無數。民終究還是逃跑了。

唉!世上的人偽裝成虎的,又豈止一個民嗎?

【練習】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畫線字

(1)絕類 ( )

(2)有負囊至者 ( )

2.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1)人競傳壺山有虎,不食人,惟吮其血,且神之

(2)聞木上嘯聲急,意必有重貨,皮而搏之

3.“民竟逃去”説明了什麼道理?

4.“世之人虎,豈獨民也哉”這句話能否刪掉?説説理由。

【答案】

1.(1)像 (2)背

2.(1)人們競相傳言壺山有老虎,不吃人,專門吮吸人血,並且傳得神乎其神

(2)聽到樹上嘯叫的聲音甚急,心想必定是有貴重的貨物,穿上虎皮去搏殺路人

3.用欺詐的手段迫害他人的人終究會被人識破,他們絕沒有好下場

4.作者矛頭直指那些當權者,説明那些統治者才是真正的“人虎”,使這篇文章具有了批判的力度

文言文閲讀答案6

閲讀文段,完成後面小題。(9分)

車伕

有車伕載重登坡,方極力時,一狼來齧其臀。欲釋手,則貨敝身壓,忍痛推之。既上,則狼已齕①片肉而去。乘其不能為力之際,竊嘗一臠②,亦黠而可笑也。

——選自蒲松齡《聊齋志異》

【註釋】①齕[hé]:咬;②臠[luán]:成塊的肉。

【小題1】解釋加點的詞 (2分)

①方極力時 ( ) ②亦黠而可笑也( )

【小題2】對文中畫線的句子,用現代漢語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車伕又擔心翻車毀了貨物,把自已也壓在下面,只好忍住疼繼續推車。. G8 i! U, f @9 P B.車伕又擔心狼毀了貨物,把自已也壓在下面,只好忍心把車推倒。7 H& T. i6 B: ^ @ c, X C.車伕又擔心翻車毀了貨物,狼也會被壓到,只好忍住疼繼續推車。0 Y3 _( T2 U$ j: H5 N D.車伕又擔心狼毀了貨物,狼也會被壓到,只好忍心把車推倒。' Z) c8 a' e& I 【小題3】文中狼“亦黠”體現在哪裏?作者為什麼認為其“可笑”?請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

答案

【小題1】①正 ②狡猾

【小題2】A

【小題3】(4分)狼的狡黠體現在它利用了車伕用力推車上坡而無能為力時偷吃了一塊肉(2分)。作者認為其可笑是因為狼“齧其臀”的舉動就是一種禽獸伎倆,沒有實際本領,只會趁人不備,攻其不意,實為小人之舉(2分)。

(譯文:有一個車伕,推着輛沉重的車子正在爬坡。當到最吃力的時候,一條狼竄來咬住了他的屁股。車伕想放下車子,又擔心翻車毀了貨物,把自己也壓在下面,只好忍住疼繼續推車。等上了坡,狼已經從車伕屁股上咬下片肉逃走了。趁車伕無能為力的時候,偷嘗他一片肉,這條狼也算是狡猾可笑了。)

(本文寓意為:諷喻那些趁人應接不暇之際,奪人之利的小人之舉。)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重點識記。還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注意“黠”狡猾之意。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出題思想:此題考查學生的閲讀理解和翻譯能力,要求學生多讀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點詞的翻譯。注意句中“則”的意思。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要求學生仔細閲讀課文,大致翻譯短文,然後針對狼“亦黠”的行為作評價。

考點:理解文言文內容要點。能力層級為理解B。

文言文閲讀答案7

蘇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書僕射威之曾孫。擢進士第,補恆州參軍。居母喪,哀毀加人,左庶子張大安表舉孝悌,擢豫王府錄事參軍,歷朗、歙二州刺史。時來俊臣貶同州參軍,人懼複用,多致書請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體,能過待小人乎?”遂不發書。俊臣未至追還,恨之。由是連外徙,不得入。久之,轉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州據都會,多名珍怪產,前長史張潛、於辯機貲取鉅萬,瑰單身薄被自將。武后鑄浮屠,立廟塔,役無虛歲。瑰諫曰:“縻損浩廣,雖不出國用,要自民產日殫。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天下僧尼濫偽相半,請並寺,着僧常員數,缺則補。”後善其言。 神龍初,入為尚書右丞,封懷縣男。瑰明曉法令,多識台省舊章,一朝格式,皆所刪正。中宗復政,鄭普思以妖幻位祕書員外監,支黨遍岐、隴間,相煽惑為亂。瑰捕系普思窮訊,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韋后,出入禁中。有詔勿治。瑰廷爭不可,帝猶依違。司直範獻忠,瑰使按普思者,進曰:“瑰為大臣,不能前誅逆豎而報天子,罪大矣,臣請先斬瑰。”於是,僕射魏元忠頓首曰:“瑰長者,用刑不枉,普思法當死。”帝不得已,流普思於儋州,餘黨論死。累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進封許國公。時大臣初拜官,獻食天子,名曰“燒尾”,瑰獨不進。及侍宴,宗晉卿嘲之,帝默然。瑰自解於帝曰:“宰相燮和1陰陽,代天治物。今粒食踴貴,百姓不足,衞兵至三日不食,臣誠不稱職,不敢燒尾。”帝崩,遺詔皇太后臨朝,相王以太尉輔政。韋后召宰相韋安石、宗楚客洎瑰議禁中。楚客猥曰:“太后臨朝,相王有不通問之嫌,不宜輔政。”瑰正色曰:“遺制乃先帝意,安得輒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輔政事,瑰稱疾不朝。景雲元年,卒,年七十二,諡曰文貞(博學堅貞)。

1燮和:調和

(選自《新唐書·蘇瑰傳》,有刪節)

9.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 遂不發書 發 發送

B.俊臣未至追還,恨之 恨 怨恨

B.瑰使按普思者 按 審問

D.流普思於儋州,餘黨論死 論 判處

10.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蘇瑰“文貞”(博學堅貞)的一組是( ) (3分)

①擢進士第,補恆州參軍

②明曉法令,多識台省舊章

③立廟塔,役無虛歲

④臣誠不稱職,不敢燒尾

⑤正色曰:“遺制乃先帝意,安得輒改?”

⑥卒削相王輔政事

A. ①③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②④⑤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蘇瑰躬行孝悌之道,他的母親去世,悲傷過度,感染到他人,因此左庶子張大安上表舉薦他。

B.蘇瑰嫉惡如仇,鄭普思的黨羽遍佈岐、隴,他們煽動誘騙百姓作亂。蘇瑰逮捕鄭普思,將其處以極刑。

C.蘇瑰為官清廉愛民,他嚴格要求自己,生活簡樸。他勸諫武后為民着想,希望她少建廟宇。

D.蘇瑰直言敢諫,他不按照當時的習慣給天子獻食,在宴會上自我辯解時還諷諫皇上要體恤民情。

12.將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 吾忝州牧,高下自有體,能過待小人乎? (2分)

(2)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韋后,出入禁中。有詔勿治。 (3分)

(3)僕射魏元忠頓首曰:“瑰長者,用刑不枉,普思法當死。 (4分)

答案:

9.A “發”,打開

10. D (1)講的是科試與任職,(3)講的是武后,(6)是韋后等人的行為

11. B“將其處以極刑”錯

12. ⑴不才我任職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規格,怎會錯待一個小人呢?(“體”1分,“過”1分)

(2)鄭普思的'妻子以鬼道為韋后所寵,能隨意出入宮中。因此中宗特下敕要蘇瑰不要再追究。(“得幸”被動1分,“有詔勿治”省略1分,句意1分)

(3)僕射魏元忠叩頭説“:蘇瑰是忠厚長者,用刑不會錯,鄭普思依法該當判處死罪。”(“頓首”1分,“瑰長者”句式1分,“當”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蘇瑰,字昌容,是雍州武功人,隋朝時尚書僕射蘇威的曾孫。科試得中進士,補為恆州參軍。母喪期間極度悲哀。左庶子張大安上表薦舉他孝悌,提拔為豫王府錄事參軍,歷任朗、歙二州刺史。那時,來俊臣因貪淫罪貶為同州參軍。人們擔心來俊臣會再被起用,很多人寫信給蘇瑰,蘇瑰將這些使者叱退説:“不才我任職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規格,怎會錯待一個小人呢?”最終沒有打開信。來俊臣還未到達所貶州就被召回,對蘇瑰心中懷恨。因此,蘇瑰連連外徙,不得入京。很久以後,轉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揚州地理位置很重要,且多產珠翠珍怪。前任長史張潛、於辯機都收取了好多萬,而蘇瑰只單身及簡單行裝,自我約束很嚴,武后建佛寺、立廟塔,沒一年不派勞役。蘇瑰認為:“浪費嚴重,雖然不要國庫拿錢出來,但重要的是百姓的生產日見困難。百姓不足,君王怎能富足?天下的僧人尼姑有一多半是假的。懇請合併寺廟,定出僧人尼姑的數目,缺了再補。”武后覺得他説得很好。神龍初年,入京任尚書右丞,封爵懷縣男。蘇瑰明曉法令,十分了解台省的舊章。當時的律、令、格、式均特命他刪正。中宗復位,鄭普思以妖幻之術任祕書員外監。他的黨羽分佈在岐州與隴州之間,到處煽動誘騙作亂。蘇瑰將鄭普思逮捕入獄,窮追到底。鄭普思的妻子以鬼道為韋后所寵,能隨意出入禁中。因此中宗特下敕要蘇瑰不要再追究。蘇瑰在朝廷力爭鄭普思不可赦,皇帝仍舊猶豫。司直範獻忠,蘇瑰讓他審訊鄭普思的人,進言:“蘇瑰身為大臣不能誅殺叛逆小人而報答天子,犯了大罪,請讓臣先誅殺蘇瑰。”那時,僕射魏元忠叩頭説:“蘇瑰是忠厚長者,用刑不會錯,鄭普思依法該當死罪。”皇帝不得已,將鄭普思流放到儋州,其餘黨徒都處死。蘇瑰後來升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晉封爵許國公。那時,公卿大臣初次為官者,照例要獻食天子,稱之為“燒尾”,蘇瑰初任僕射,獨不進獻。到侍宴時,宗晉卿嘲諷蘇瑰,皇帝聽了默不做聲,蘇瑰對皇帝解釋説:“宰相一職,主管調和陰陽,代天治理萬物。現在糧價暴漲,百姓窮困,宿衞兵中還有三天都沒吃飯的,臣實在愚蠢不能稱職,所以不敢燒尾。”皇帝駕崩,遺詔讓皇太后臨朝,相王以太尉的身份輔政。韋后召宰相韋安石、宗楚客、及蘇瑰等人在禁中議事。宗楚客討好説:“太后臨朝,皇太后與相王有叔嫂不通問之禮,應該停止相王輔政。。”蘇瑰嚴肅地説:“遺制,是先帝的意思,怎能更改?”宗楚客等人生氣了,終於削除相王輔政的事。蘇瑰稱病不入朝。景雲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大都督賜諡為“文貞”。

文言文閲讀答案8

王樑字君嚴,漁陽要陽人也。為郡吏,太守彭寵以樑守狐奴令,與蓋延、吳漢俱將兵南及世祖於廣阿,拜偏將軍。既拔邯鄲賜爵關內侯從平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內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不敢出兵世祖以為樑功及即位,議選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樑主衞作玄武”,帝以野王衞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於是擢拜樑為大司空,封武強侯。建武二年,與大司馬吳漢等俱擊檀鄉,有詔軍事一屬大司馬,而樑輒發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詔敕,令止在所縣,而樑復以便宜進軍。帝以樑前後違命,大怒,遣尚書宗廣持節軍中斬樑。廣不忍,乃檻車送京師。既至,赦之。月餘,以為中郎將,行執金吾事。北守箕關,擊赤眉別校,降之。三年春,轉擊五校,追至信都、趙國,破之,悉平諸屯聚。冬,遣使者持節拜樑前將軍。四年春,擊肥城、文陽,拔之。進與驃騎大將軍杜茂擊佼疆、蘇茂於楚、沛間,拔大梁、齧桑,而捕虜將軍馬武、偏將軍王霸亦分道並進,歲餘悉平之。五年,從救桃城,破龐萌等,樑戰尤力,拜山陽太守,鎮撫新附,將兵如故。數月徵入,代歐陽歙為河南尹。樑穿渠引穀水注洛陽城下,東寫鞏川,及渠成而水不流。七年,有司劾奏之,樑慚懼,上書乞骸骨。乃下詔曰:“樑前將兵征伐,眾人稱賢,故擢典京師。建議開渠,為人興利,旅力既愆,迄無成功,百姓怨,談者歡譁。雖蒙寬宥,猶執謙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樑為濟南太守。”十三年,增邑,定封阜成侯。十四年,卒官。

(節選自《後漢書王樑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既拔邯鄲∕賜爵關內侯∕從平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內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不敢出兵∕世祖以樑功∕

B.既拔邯鄲∕賜爵關內侯∕從平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內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不敢出兵∕世祖以為樑功∕

C.既拔邯鄲∕賜爵關內侯∕從平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內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不敢出兵∕世祖以為樑功∕

D.既拔邯鄲∕賜爵關內侯∕從平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內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不敢出兵∕世祖以為樑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司馬,漢武帝罷太尉置大司馬,東漢初大司馬為三公之首,掌管軍事。

B.節,旄節,也叫符節,以竹為竿,上綴犛牛尾,古代使者出使時用作憑證。

C.乞骸骨,官吏請求退職的説法,表示請求退職的還有“移病”“致仕”“下車”等。

D.邑,舊時縣的別稱,古代帝王賜給諸侯、有功之臣的領地或食邑。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樑戰功卓著,被人稱讚。他先後守箕關,擊赤眉別校,拔肥城、文陽、大梁、齧桑等,可謂戰無不勝,得到眾人稱讚。

B.王樑備受信賴,職位顯赫。他因戰功,先後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將、濟南太守等職務,被賜予關內侯、阜成侯等爵位。

C.王樑行事武斷,受到懲罰。他與大司馬吳漢共同進擊檀鄉時,不聽皇帝詔命,兩次私自用兵,惹怒皇帝,險被處死。

D.王樑為民興利,深受其累。他任河南尹時,想要開渠為百姓謀利,卻沒有成功,被有關官員彈劾,於是慚愧上書請求辭職。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廣不忍,乃檻車送京師。既至,赦之。月餘,以為中郎將,行執金吾事。

(2)樑穿渠引穀水注洛陽城下,東寫鞏川,及渠成而水不流。

【答案】

10.B

11.C

12.B

13.(1)宗廣不忍心,就用囚車將王樑送到京師。到京後,皇帝赦免了他。一個多月之後,又任命他為中郎將,兼攝執金吾的事務。

(2)王樑開挖水渠引穀水流到洛陽城下,向東流進鞏川,等到水渠挖好後但水沒有流通。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斷句時特別要注意:①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誌性的詞語。②句子結構的對稱性。③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敍事內容的變化等。

“野王令”是官職名,中間不應斷開,據此排除C、D兩項;“北守天井關”和“南拒洛陽”結構對稱,所以“北守天井關”中間不應斷開,據此排除A項。

故選B。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瞭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於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

C項,“下車”是官吏初到任,不是“請求退職”。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

B項,“他因戰功,先後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將、濟南太守等職務”錯誤,從原文看,王樑被授予中郎將的原因無從得知,而被授予“濟南太守”不是因為戰功,而是王樑因修水渠不成功一事辭職,皇帝將他調任濟南太守。

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語句翻譯能力。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做到字字落實的同時,要重點關注得分點:

(1)以為,任命;行,兼任、兼攝。(2)穿,開挖;東寫,向東流進。“寫”通“瀉”。

參考譯文:

王樑字君嚴,是漁陽要陽人。做郡吏,太守彭寵任用王樑暫時署理狐奴縣令,與蓋延、吳漢一起率兵南下在廣阿追上世祖,被任命為偏將軍。攻克邯鄲後,賜爵位關內侯。跟從(世祖)平定河北,被任命為野王縣令,和河內太守寇恂一齊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人不敢出兵,世祖把這看成王樑的功勞。等到世祖即位,商議選大司空,而《赤伏符》中説“王樑掌管衞地做玄武”,皇帝因為野王是衞國的遷徙地,玄武是水神的名字,司空是管水土的官,於是提拔授任王樑做大司空,封武強侯。建武二年,(王樑)和大司馬吳漢等一起攻打檀鄉,皇帝有詔令軍事一律歸屬大司馬,而王樑擅自發動野王的部隊,皇帝認為他不遵循詔令,命令他留在本縣,而王樑又因形勢有利而進軍。皇帝因為王樑前後兩次違抗命令,非常憤怒,派遣尚書宗廣拿符節到軍中斬殺王樑。宗廣不忍心,就用囚車將王樑送到京師。到京後,皇帝赦免了他。一個多月之後,又任命他為中郎將,兼攝執金吾的事務。在北面把守箕關,攻打赤眉別校,迫使他們投降。建武三年春,轉而攻擊五校,追到信都、趙國,打敗敵人,所有屯聚的軍隊都被平定。這年冬,皇帝派遣使者持符節任命王樑為前將軍。建武四年春,王樑攻打肥城、文陽,都攻下了。進兵與驃騎大將軍杜茂在楚、沛之間攻打佼疆、蘇茂,攻克大梁、齧桑,而捕虜將軍馬武、偏將軍王霸也分道並進,一年多全都平定了。建武五年,跟從皇帝援救桃城,打敗龐萌等,王樑戰鬥尤其有功勞,被任命為山陽太守,鎮守撫慰新歸附的人,率領軍隊一如過去。幾個月後徵召入京,代替歐陽歙為河南尹。王樑開挖水渠引穀水流到洛陽城下,向東流進鞏川,等到水渠挖好後但水沒有流通。建武七年,有關官員彈劾他,王樑慚愧恐懼,上書請求告老辭官。皇帝於是下詔書説:“王樑以前率兵征伐,眾人稱讚他很賢能,所以提拔他主管京城。建議開渠,為民興利,已經用盡力量,終沒有成功,百姓埋怨,談論者喧鬧。雖然受到寬恕,還是執意謙虛退讓,‘君子成人之美’,任命王樑為濟南太守。”建武十三年,增加封邑,定封為阜成侯。十四年,去世於官任上。

文言文閲讀答案9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公

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

公輸盤不説。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説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於王?”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有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裏,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鼈黿鼉為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鬆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

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小題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分)

①不可謂知類( ) ② 吾義固不殺人()

③ 請説之( ) ④ 子墨子九距之(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② 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

小題3:請用“/”標出下列語句中的語意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

①子 墨 子 聞 之 ②舍 其 粱 肉

小題4:用原文語句填空。(3分)

①墨子與公輸盤一見面,就向他提出了“ ________________”的請求。之後墨子又提出“________________”是想讓公輸盤答應他的請求。

②表明墨子與公輸盤假想的攻守戰結果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

小題5:墨子是用什麼辦法説服公輸盤的?請結合原文概述。(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①明白事理②善良堅持道義(答“堅守道義”、“講道義”也可)③解説,解釋,説明 ④通“拒”仁

小題2:①墨子説:“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不停止攻宋呢?” (2分,重點考查 “胡”“已”的理解,1分,語言表達1分)

②雖然這樣,(但是)公輸盤給我造好了雲梯,(我)一定要攻下宋國。”(2分,重點考查“雖然”“為”的`理解,1分,語言表達1分)

小題3: ①子 墨 子 /聞 之 ②舍 /其 粱 肉

小題4:(1)“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請獻十金.”(2)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圃有餘.

小題5:示例一:採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墨子用激將法誘使公輸盤説出“吾義

固不殺人”,與下文中公輸盤“義不殺少而殺眾”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從而使公輸盤陷入自相矛盾之

中,使公輸盤理屈詞窮.〔答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或“自相矛盾”給1分,答出“吾義固不殺人”

和“義不殺少而殺眾”各1分.)

示例二: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先誘使對方説出自己正確觀點,然後指出對方的行為

與觀點相悖,使他陷入自相矛盾無法爭辯。

示例三:墨子先設下圈套,誘使公輸盤説出“吾義固不殺人’’這句話,接着墨子抓住這句話做文章,

從各個角度批判了公輸盤的行為,讓公輸盤無法為自己的行為作任何辯解,斷了他的退路.

小題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重點識記。還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注意“知類”等字的釋義

小題2: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的閲讀理解和翻譯能力,要求學生多讀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點詞的翻譯。翻譯這一句時要注意第一句注意“然”。第二句注意“雖然”。

小題3: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句讀的掌握,要求學生熟讀該句,讀出含義,然後斷句。

小題4:

試題分析:注意橫線上有引號,要用原文回答。就是“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請獻十金.”; ②根據選文內容填寫,“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圃有餘.”。

小題5: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能力。注意要求,結合原文回答。

文言文閲讀答案10

王羲之性愛鵝.會稽(地名)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等之,羲之歎惜彌日。

又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雲:“為寫《道德經》當舉羣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其任率如此。

閲讀題:

1請用“|”線標出下列句子朗讀停頓處.(標兩處)(1分)

遂 攜 親 友 命 駕 就 觀

2.解釋加點的詞語.(2分)

①求市未得( ) ②遂攜親友( )

③固求市之( ) ④籠鵝而歸( )

3.本文着重寫了王羲之_______的故事,具體表現這一性情的語句有:(3分)

語句⑴_____.

語句⑵_____.

4.翻譯句子.(2分)

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5.對王羲之的行為有何評價?簡要談談理由(3分)

參考答案:

1.遂ㄏ攜親友ㄏ命駕就觀

2.①買②就③堅決④用籠子裝

3.愛鵝 語句⑴求市未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 語句⑵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4.王羲之高高興興揮筆寫完後,用籠子裝着鵝回家,心中十分自在快樂.

5.表現了他率真,執着和堅毅的`性格。理由:因為作為一個成年人,對鵝情有獨鍾,兩次到人家裏去看鵝買鵝,第一次還帶着親戚朋友去,發現鵝被殺了歎息惋惜多日;第二次願意替人家寫書來換鵝,得鵝後頗為高興,足見他的率真,執着和堅毅。

文言文閲讀答案11

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曰:“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戰國策·秦策》)

[注] 石:石針,古時治病用的工具。

1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

(1)武王示之病 ( )

(2)君與知之者謀之( )

1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將使耳不聰,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鵲”中,“告扁鵲”的具體內容是 。(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15.扁鵲的'話一是針對__________ 而言,一是針對________ 而言。(4分)

參考答案:

12.(4分)(1)疾病 (2)計議,商量,謀劃

13.(2分)將使您的耳朵(聽覺)不靈敏,眼睛不明亮。

14.(2分)“左右”認為“我”的病治了也難好,且會危及視聽(意思對即可)

15.(4分)治病 治國

文言文閲讀答案12

(一)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②,呼老兵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諮其風土,考其區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鞍默誦諸經註疏。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

(二)

劉羽衝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③,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里成壤。經圖列説幹④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試於一村。溝洫甫成⑤,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由是抑鬱不自得,恆獨步庭聽,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

[注]①亭林:即顧炎武。 ②亭障:邊塞崗亭、堡壘。 ③經年:一年左右。

④幹:求見。 ⑤甫:剛。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 )

A.手不釋書(放下)

B.或顛墜崖谷(有時)

C.會有土寇(恰好)

D.如是日千百遍(日子)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4分) ( )( )

A.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

B.必無所疑乃已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C.自練鄉兵與之角孔子曰:何陋之有

D.幾為所擒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小題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

②溝洫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

【小題4】.顧炎武和劉羽衝都是好讀書之人,但他們學成的結果截然相反。請結合文意,作簡要評析。(4分)

答案

【小題1】D (3分)

【小題2】AD (4分,各2分)

【小題3】①如果發現與自己以往瞭解的情況不相符合,他就翻書詳細地訂正,一定要毫無疑問才停止。

②溝渠剛挖成,大水衝過來,順着渠道灌進村子裏,村裏的'人差點兒成了魚(淹沒了)。(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題4】顧炎武:每到一個地方就要走訪當地人,考察當地風土區域,以修正書本上的錯誤,可見其書讀得活,並不盲目迷信。劉羽衝:缺乏實際經驗,只知道照搬書本去做事,結果自然是失敗,可見其死讀書,不懂得靈活運用。(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文言文閲讀答案13

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活面。往往餷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概然有志於天下。常自高能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將這則短文中的材料作為論據,可以證明一個什麼觀點?

3.本文記敍的`中心什麼?

【參考答案】

1.有時夜裏看書頭昏疲倦了,就用冷水澆面。

2.勤奮出成果。

3.范仲淹家庭條件雖然很差,但經過勤奮學習,最終成了胸懷天下的大學問家。

文言文閲讀答案14

一、閲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20分)

【甲】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正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晉平公與羣臣飲,飲酣,乃喟然歎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於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壞於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選自《韓非子·師曠撞晉平公》)

【註釋】①師曠:名曠,字子野,是春秋後期晉國宮廷中的盲樂師。②援:執持,拿。

③衽:衣襟。④啞:表示不以為然的驚歎聲。⑤除:除去。

參考譯文:晉平公與大臣們飲酒,喝得酣暢時,竟然歎息道:“沒有什麼事比做人君更快樂,因為他的話沒有誰敢違抗。”師曠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過去,晉平公收起衣襟避開了,琴在牆上撞壞了。晉平公問:“太師撞誰呢?”師曠答道:“剛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説話,所以撞他。”晉平公説:“是我説的。”師曠説:“啊!這不是統治者應説的話。”周圍的人請求殺了他,晉平公説:“放了他,把這件事作為我的警告。”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A.齊之習辭者:熟練 B.王曰,何坐:犯罪

C.晉平公與羣臣飲,飲酣:喝酒喝得痛快 D.是非君人者之言也:這

2.選出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C )(2分)

A.齊人固善盜乎 吾嘗疑乎是 B.吾欲辱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乃喟然歎曰 屠乃奔倚其下 D.故撞之 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3.用現代漢語解釋【甲】文中劃線的句子。(2分)

答: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4.請根據提示,將【甲】文的故事情節依次填寫出來。(4分)

楚王密謀策劃 ——楚王當堂羞辱—— 晏子巧妙回擊——楚王自取其辱

5.請你根據【乙】文內容展開想象,將晉平公躲避師曠“援琴撞之”的場面敍寫出來。(要求:續寫時要有晉平公的動作和神態描寫)(4分)

晉平公話音剛落,突然發現一張琴向自己飛來,他急忙站起來,衣襟散亂,驚慌失措地躲到一旁。琴撞到牆上,“當”的一聲摔成了幾片。他嚇出了一身冷汗,驚疑不定地望着師曠。

6.晏子和師曠都長於辭令,你更欣賞哪一個的説話藝術?為什麼?。(4分)

示例一:我欣賞晏子的説話藝術,他在無法澄清“齊人坐盜”這一事實的情況下,巧有類比進行反駁,片言隻語間化被動為主動,既捍衞了國家的尊嚴,又不失禮節。

示例二:我欣賞師曠的説話的藝術,他先直話曲説,巧妙地將晉平公説成是“小人”,引起晉平公的重視,再因勢利導,讓晉平公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達到勸諫的目的。

二、閲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19分)

【甲】……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③。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

君,飽而知人之飢,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節選自《晏子春秋》)

【註釋】 景公:齊國國君。霽:天放晴。陛:皇宮的台階。

參考譯文:

景公在位時,雪下了好幾天卻不轉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階上。晏子進宮謁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説:“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幾天,可天氣卻不寒冷。”晏子回答説:“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説:“我聽説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且知道百姓的飢餓,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勞苦。現在你不知道。”景公説:“説得好!我聽從您的'教誨了。”(他)於是發令拿出大衣和糧食給飢寒交加的人。(命令: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必記他們的姓名。已有職業的人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子聽到後説:“晏子能闡明他的理想,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7.用“/”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應有的兩處停頓。(3分)

其 / 實 味 / 不 同

8.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1)吏二縛一人詣王:捆綁 (2)晏子避席對曰:座位

(3)葉徒相似:僅僅,只 (4)公被狐白之裘:通“披”,穿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答:當他到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上一個人從你面前走過。

(2)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他)於是發令拿出大衣和糧食賜給飢寒交迫的人。

10.“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現象説明什麼?簡要回答。(4分)

答:説明環境會影響植物成長。人和植物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中品質、道德等都有可能發生轉變。

11.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請選一人,略作評析。(4分)

答:晏子機智善辯,具有民本思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着民本思想,從諫如流,且知錯即改。

三、閲讀【甲】【乙】文段,回答問題。(12分)

【甲】《晏子使楚》略

【乙】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選自《晏子春秋》)

參考譯文: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臣來到,(晏子)把食物分出來,給使臣吃,(結果)使臣沒吃飽,晏子也沒吃飽。使臣回去後,把(晏子貧困的情況)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驚歎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説的)這樣窮!我不瞭解,這是我的過錯。”(於是)派公差送去千金與税款,請他這些供養賓客。晏子沒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終晏子拜兩拜而推辭。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

(1)反取病焉:辱 (2)其實味不同:它的果實;

(3)生於淮北則為枳:在 (4)使者反:同“反”,返回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齊人固善盜乎?

答: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竊嗎?

(2)景公使使者至。

齊景公派使臣來到。

14.從甲乙兩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樣的人?(4分)

答:機智、善辯、清廉、簡樸。

文言文閲讀答案15

範子華有寵於晉君,不仕而居三卿之右,遊其庭者侔①於朝。禾生、子伯,範氏之上客。出行,宿于田叟商丘開之舍。中夜,禾生、子伯二人相與言子華之名勢,能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貧,貧者富。商丘開先窘於飢寒,潛於牖北聽之。因假糧荷畚之子華之門。子華之門徒見商丘開年老力弱,面目黎黑,衣冠不檢,莫不眲②之。既而狎侮欺詒。亡所不為,商丘開常無愠容。

遂與商丘開俱乘高台,於眾中漫言③曰:“有能自投下者賞百金。”眾皆競應。商丘開以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飛鳥,颺於地,肌骨無毀。範氏之黨以為偶然,未詎怪也。因復指河曲之淫隈④曰:“彼中有寶珠,泳可得也。”商丘開復從而泳之,既出,果得珠焉。眾方同疑。俄而範氏之藏大火。子華曰:“若能入火取錦者,從所得多少賞若。”商丘開往無難色,入火往還,埃不漫,身不焦。

範氏之黨以為有道,乃共謝之曰:“吾不知子之有道而誕子。子其愚我也,敢問其道。”商丘開曰:‘吾亡道。曩⑤子二客之宿吾舍也,聞譽範氏之勢。吾誠之無二心,故不遠而來。及來,以子黨之言皆實也,唯恐誠之不至,行之不及。物無迕者,心一而已。今方知子黨之誕我,我內藏猜慮,外矜觀聽,追幸昔日之不焦溺也。水火豈復可近哉?”自此之後,範氏門徒路遇乞兒馬醫,弗敢辱也,必下車而揖之。仲尼曰:“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商丘開信偽物猶不逆,況彼我皆誠哉?” (取材於《列子·黃帝》)

註釋:①侔:(móu)等列,相等。②眲:(nè)輕視。③漫言:隨口説。④淫隈:深水處。⑤曩:(nǎng)以往,從前,過去的。

1. 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因假糧荷畚之子華之門——之:往,去

B.遂與商丘開俱乘高台——乘:登上

C.乃共謝之曰——謝:感謝

D.今方知子黨之誕我——誕:欺詐,戲弄

2.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不仕而居三卿之右——必下車而揖之

B.範子華有寵於晉君——遊其庭者侔於朝

C.商丘開復從而泳之——從所得多少賞若

D.因假糧荷畚之子華之門——因復指河曲之淫隈

3. 下列語句的`括號中是補出詞語,補出後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客)宿于田叟商丘開之舍

B.(子華)能使存者亡,亡者存

C.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聞(二客)譽範氏之勢

D.水火豈復可近(我)哉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子華雖未做官,地位卻高過三卿,到他家就等同於到了朝廷。

B.商丘開被門客耍弄從高台跳下,去深水取珠,到大火中取錦。

C.商丘開歷險無恙,門客認為他是有道的神人,一起向他求教。

D.商丘開認為自己的表現是因為心誠所致,瞭解真相後很後怕。

答案

1.C

2.D

3.D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