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週記

【精選】反思週記六篇

欄目: 週記 / 發佈於: / 人氣:2.24W

工作在不經意間已經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寫一篇週記,將自己的經歷記錄在裏面吧。快來參考週記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反思週記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反思週記六篇

反思週記 篇1

這學期,我任教八年級(八年級)1和4班的英語。英語是中學生的一門主課,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學生都很重視它,但是不少學生覺得這門功課單調枯燥,學起來吃力,甚至有不少學生放棄了它。究其原因,是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接觸面小,説練機會少,以及他與中文的部分反差的諸多因素,使得學生對英語學習常常存在 “厭、怕、棄”的不健康的心理。這使我不得不改進教學方法。這學期我做的成功之處是:

第一,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觀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不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老師只能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於是我改變“一言堂”,把課堂還給學生,形成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過程。

第二,使學生明白學習目的。

要學好英語,首先要使學生認識到學這一語言的目的和意義。眾所周知,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21世紀,新的世界將是個充滿競爭和多變的世紀,中國要在跨世紀的競爭中取得主動,中華民族要騰飛,要最終取決於優秀科技人才的湧現。如果我們不懂英語,怎麼去了解世界?只有學生自覺地把自己的理想與祖國的前途和命運聯繫起來,才會對英語學習真正感興趣,這種興趣也有可能轉為學習英語的動力。因此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讀和節選教材,圍繞着最簡單、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語詞彙、句型、交際會話等進行教學,使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形成學習動機。

第三, 改革課堂教學,積極運用學校推廣的講學稿。

積極響應和落實學校的改革實驗課題,在每一節英語課堂教學中都認真使用講學稿,並認真出好每一份講學稿,督促檢查好每一位學生做好講學稿並實行週週清每週小測試,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熟悉程度,以查漏補缺,紮實打好學生的英語基礎,儘快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

第四,努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相對來説,國中生比國小生獨立性強,自尊心也逐漸增強,渴望得到尊重。師生之間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建立起友好關係,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

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正確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我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尊重學生,耐心細緻地指導學生,溝通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為學生歡迎和愛戴的人。上課時我是學生的老師,循循善誘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膽求異創新;課後我卻成為他們的好朋友,無話不談,亮起心靈之光;生活上,我是他們的父母,關懷備至。這樣經過我一學期的精心教育和培養,我所教班級學生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特別是二(4)班整個班級的學生無論從班級紀律.行業習慣.學習能力及英語成績各方面都有顯著進步.

不足之處:目前的講學稿教學改革還在試行當中,在課堂上我總怕學生吃不飽,不知不覺地講多了,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還不足,知識傳授比重大,語言實踐不足等等。今後我將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將講學稿教學改革做到更上一層樓。

反思週記 篇2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從事教學實踐後回過頭來思索過去自己做過或者經歷過的教學活動,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指導今後的工作。明確教學反思能力的意義、反思的內容對於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有重要意義。

一、 教學反思的意義

1. 教學反思以打破傳統教學重建新的教學觀為目的

傳統教學往往只是關注教育的結果,忽視了學生的經驗和經歷,教師應從啟發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成為真正意義的發現者、探究者、創造者的角度,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超越權威,促使學生得以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發展。

2. 教學反思以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為目的

改變原有的單純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是勢在必行的教學方式。

3. 教學反思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為目的

以往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教師“滿堂灌”根本不可

能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無法實現。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反思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持之以恆的審視教學的過程,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二、 教學反思的方法

1. 在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成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認真進行反思記載,主要記錄:

(1)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因為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 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適用性更廣,持久性更長。許多知識都隨着時間的推移容易遺忘,更何況當今知識更新的速度極快,只要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所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的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2)教學活動是否有“溝通”和“合作”

教學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溝通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

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中,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

(3)是否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

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他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開發者。因為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而是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因此,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是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4)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內傷”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準:教學環節中的“龍頭”、“鳳尾”、“銅腰”各個精雕細琢,教學手段中的“電媒”、“聲媒”、“光媒”一個不能少。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滿堂電”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學生的創造性何在?對於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並對症下藥,才能找出改進策略。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

疏漏失誤之處,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進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今後在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5)教學過程中是否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景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髮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的信息加以重組整合,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教學的寶貴資料,以資研究和共享。

(6)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稟賦優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鬥妍,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換言之,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跑得快”,中等學生“吃得好”、“跑得動”,讓學困生“吃得了”、“不掉隊”。因此,無論是情景的創設還是內容的呈現,無論是問題的設置,還是釋疑解惑均應“為了一切學生”,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地開展教育活動。因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儘可能的創設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7)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偽探究”

有的探究性學習只表現在問題的探究上,只要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幾個學生立刻圍成一團分組討論,也不管小組的成員的組合是否合理,問題的價值中是否有討論的必要。待幾分鐘後,教師一擊掌,學生的討論嘎然而止。再由學生中的“老面孔”優等生髮言。至於其他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學會了應該學會的方法、技能、知識就不得而知。這種“神散形未散”的“偽探究”掩蓋了個性之間的差異,甚至會剝奪部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發言的權利。

2. 在理論學習中自我反思

教師要如飢似渴地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並自覺地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認真消化、並付諸於實踐。先進的理論往往能讓我們感受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們的教學進入新的境界。 沒有深厚的理論素養和豐厚的知識儲存是不能登堂入室、達到高屋建瓴的教學境界的。

反思週記 篇3

七年級正是打基礎的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説、讀、寫的潛力對以後國中英語學習很重要。因此,我覺得自我肩上的任務重大,教學上不敢有一絲的懈怠,認真學習,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我,用心向老教師請教,使教學計劃及實施有條理,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

為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七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實際狀況,我在教學中的主要環節體此刻以下幾方面:

英文書寫的端正與規範,是開學階段務必要抓好的。從新生入學第一次在英語四線格上落筆寫英文字母,就要向學生們提出要求:任何一位學生都務必書寫端正,否則將會受到懲罰。嚇唬之餘,在最初階段還不妨特意抓幾位敢“頂風作案”的學生,以懲一儆百;同時對書寫端正的任何一個學生都給予鼓勵。之後我驚奇的發現,那些中文漢字寫的歪歪扭扭的學生,英文卻完全能夠寫的十分端正,儼然一個優秀生的卷面一般,感覺很有成就感。

在後期進行英文寫作評分時,依然貫徹字跡端正者得高分,否則從重扣分的原則。經過一段時光的狠抓整治,同學們構成一個端正書寫的良好氛圍。本文由一齊去留學修改整理。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讓學生在基礎學習階段養成大聲朗讀,敢於開口是十分必要的。在日常教學中,我最害怕不開口的學生。我認為只要他們開口讀、説英語了,那麼他們這一生學習英語都將不會存在任何的障礙了。所以在開學最初的幾個星期階段,我個性提醒我的學生們,必須要開口出聲且大聲的朗讀英語。針對個別性格內向、羞於開口的`學生,則要將其列為重點關注對象,致力於先張口,再出聲,最後大聲朗讀。

一天之計在於晨,這句名言對於英語學習來説,更是如此。早自習上,我想盡辦法讓學生們去讀,以不一樣的形式,朗讀不一樣的資料,充分挖掘學生們讀的潛能,讓學生們都能開口説英語。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是和學生的單詞量完全成正比的。新目標英語這套教材的單詞量大是眾所周知的。為了讓學生從識記單詞拼寫這個繁重的負擔中解脱出來,我想我們就應在第一時光向全班學生講述正確的識記單詞拼寫的方法,同時幫忙其摒棄他們在國小階段可能業已構成的死記硬背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決要求學生依據單詞發音來識記單詞的拼寫。所以在單詞教學方面,我一般遵循三步走的順序。1。跟讀。讓學生先學會讀單詞,做到看到單詞,讀音能夠脱口而出。2。記住漢語意思。能夠由老師報中文解釋,學生讀出英文單詞;在課堂句型操練中,進一步鞏固單詞的讀音和中文意思的聯合掌握和運用。3。最後才要求學生開始識記單詞的拼寫。事實上,此時由於學生對很多單詞的過目率十分的高,他們可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本單元裏為數不少的新單詞的拼寫了。

此外,在新目標英語教材的starters和前幾個單元部分,我想最好能堅持每一天滲透“直拼法”拼寫規則,逐步引導學生養成利用單詞讀音來識記單詞拼寫的習慣。

在開學階段,對單詞識記的聽寫檢查方面,我們最好是能因生而異,區別對待。我們既要讓所有學生認識到單詞拼寫識記的重要性以及單詞拼寫但是關的嚴重後果,同時我們也要避免一小部分學生可能因為單詞聽寫但是關,而產生對英語的畏學、厭學心理。

不一樣的英語老師對音標的出現時機看法不一樣。我想只要適合班級學生特點和自我教學風格的,都是可行的。儘管如此,我個人認為在七年級下學期或八年級上學期再逐步滲透音標教學,可能更為合理。因為經過七年級上學期的英語學習之後,每個學生各自都會自覺不自覺的構成一套適合自我的英語學習方法與方式,隨後我們增加音標的教學,以促進他們進一步自學英語的效果,能夠説是水到渠成,一氣呵成了。

並且一個班級中,肯定有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他們對字母掌握都是似懂非懂,如果我們在七年級開學階段立刻引入音標,我想無疑大大的加重了這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負擔,這同樣可能導致他們產生畏難心理,甚至放下英語學習。

此外,音標教學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利用音標自學單詞,所以我比較同意利用滲透教學,在一段時期內逐漸地讓學生認識大部分的音標,逐步的掌握利用音標拼讀大部分單詞;而不要急着在兩、三節課裏專門進行音標教學。相信學生在之後的英語學習中,會越來越熟練的運用音標自學單詞的。

課堂活動模式

英語課堂上的同桌對話模式,我想就應一向被提倡。因此,在七在教學過程編排上,也儘量多的編排對話操練,以爭取讓學生有儘量多的機會展示,尤其是每個單元的sectiona(包括sectionb的前半部分)句型,更是有必要以兩人或四人一組等模式充分操練。而此時,教材後面的聽力材料則完全能夠作為早自修朗讀資料,其中個別超綱單詞,不妨也加以解釋,以作為擴展學生單詞量的一個輔助手段。

如今利用網絡資源共享,我們能夠獲得豐富的教案設計、課件素材、課本錄音、教材圖片甚至完整的flash或video等教學資料。即使如此,我認為依然不就應全部照搬挪用,而就應利用所獲得的教學資源進行二次整理與加工,使之更適合自我的教學風格與班級學生學習特點。

同時,針對自我的課堂模式及教學程序,我們還能夠專門為自我製作一個課件模板,這將為我們日常煩瑣的課件製作帶來很大的便利。

後進生控制與轉化

眾所周知,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是令我們英語老師最頭痛的。我們甚至能夠發現,即使在國小畢業生中,就已經存在必須程度上的兩極分化了。為此,在七年級開學階段,根據初步的觀察、調查與測試,儘快掌握班級中英語學習後進生的狀況,並且在教學過程中給予更多的關注與關心,持續地給予他們精神上的鼓勵,用心幫忙他們重樹學好英語的信心,在課堂設計上更多的向後進生傾斜,並努力取得學生家長的配合。總之,採取一切措施控制並縮小班級內英語學習後進生的數量,並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綜上所述,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學成績有所提高,在本學期期會考試中我所任教兩個班級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七年級開學階段只要我們英語老師用心去教,只要我們學生用心去學,相信我們就能圓滿的完成英語教學工作,為學生之後的更高層次的英語學習奠定紮實的基礎。

反思週記 篇4

前幾天晚上,我正在寫功課,上高一的姐姐因為無聊,所以跑到房間找我玩,因為當時的我太認真了,沒注意姐姐已經走進我房間,我被姐姐嚇了一大跳,差點尿褲子。我很兇的罵姐姐:“你想嚇死我嗎?”沒想到姐姐也生氣的回罵我,接着竟然就把喝剩下的水倒在我身上,我更生氣了,便拿出我的'玩具彈弓,把桌上的橡皮擦當子彈,瞄準姐姐準備發射,“咻!”的一聲沒打中姐姐,反而射到我自己。

經過這次教訓,我知道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的情形,我不會再隨便拿彈弓射人,我會請媽媽直接處理。媽媽也告訴我們:“姐弟之間要相親相愛,不要為了小事而吵架。”或許以後我和姐姐仍會有爭吵,我也可能因此被她捉弄的尖聲大叫,但我知道處理事情的方法不只這一種,我會好好反省的。

反思週記 篇5

在這10多天的日子裏,我收貨了很多,有很多感悟,進一步熟悉幼兒園的全面工作,加深對幼兒園教育任務的理解。在學校上學的我們早已習慣學校的作

息與被別人教育的角色,到幼兒園後,每天的`流程還是要經過一段時間適應,才能很流暢的進行下去,而且,當我站在教育者、老師這一崗位上時,我知道我的責任

更重大了,快樂、威嚴和責任心,這些是幼兒教師必需的職業素養,對孩子負責,對工作認真,在實習中努力實踐,讓我們真正能夠經驗知識相結合,我今後一定要

好好努力,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更好為幼兒服務。 在這兩週與幼兒熟悉的過程中,我發現叫幼兒的暱稱(小名)可幫助幼兒減少分離焦慮。幼兒是工作的本質。因此,我做的第一件事是瞭解幼兒。乘着早晨自主

活動的時間,我逐一問了他們的名字和暱稱,也就是小名,我發現其實在幼兒園裏叫他們的小名比叫名字更好,因為這樣會讓幼兒感覺很親切,尤其是對這些小班的

幼兒。小班的幼兒容易有分離焦慮,若在園中叫他們的小名,會讓他們有一種在家裏的感覺,增加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親密度,同時有利於減少分離焦慮。

反思週記 篇6

一、問題:

就國中生青少年時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於幻想。但他們這種學習積極性往往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鈎,遇到較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便很快地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積極性,最後導致國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此啟發並穩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是每一個國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二、思考: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能使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三、實踐:

1、滲透STS教育,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物理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與物理學的進步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着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技術意識、社會意識。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第一、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如納米技術、超導體、激光、現代航天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等。第二、重視學習內容與家庭、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的聯繫,如將電的知識與安全用電、安裝照明電路、修理各種家用電器相聯繫;將能源的利用與生活中如何節能相聯繫;將物態變化與電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聯繫,將浮力與潛水艇的浮沉相聯繫;將電磁波與現代通信相聯繫等。第三、關注一些重大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能源危機、噪聲污染等。

此外,教師在設計習題時,應多考慮一些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規律的題目,如學習慣性後,解釋剎車時人體上半身為什麼向前傾的現象。學習槓桿後,解釋騎自行車上坡走“S”形路線省力的道理;學習了長度的測量後,會從地圖上測出長春到北京鐵路線的長度;學習了光的反射,解釋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汽車頭燈裏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學習了光的折射,能解釋海市蜃樓,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學習了熱學,能回答為什麼海邊及大森林裏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為什麼當今國家推行退耕還林的政策;學習壓強後,解釋刀磨得越鋒利切東西越快等等。通過多方面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形成將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識,激起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養成對大自然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增強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慾。

四、反思:

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總之,體驗式學習無論是作為一種學習方法,還是一種教學形態,都給每一位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的創造空間。它的成效不在於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使人類羣體的智力資源有效轉化為個體智力資源,而在於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因此,作為教師應有創造力,以不斷優化課程結構,創造充滿活力與和諧氣氛的教學環境,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人格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