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茶文化作文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19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茶文化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茶文化作文5篇

茶文化作文 篇1

在煩囂的俗世中,找到一份綠意,尋回半點清幽。一樹綠蔭,一盞清茶,為心帶來無限温暖。茶,品的就是一種心境,一種沉澱後的深思,一種欲説還休的沉默,一種欲笑還顰的憂傷,一種“千紅一杯,萬豔同窯”熱鬧後的落寂……

每一盞茶都承載着春天的記憶。這個乍暖還寒的春季,這個寒風帶雨的深夜,這個寂寥冷凌孑然身影,一盞清清淺淺的苦澀帶着濃濃淡淡的心事,泛在縹縹緲緲的茶香中……

應了那句“好茶出深山”的之談,有着“三綠清心茶”美稱的龍頂茶被擁有“晴日遍地霧,陰雨滿雲山”絕佳氣候的深山密林,成白雲深處的一叢叢孤芳。初得此茶,因了和綠茶龍井一字之差的緣故,滿以為是龍井茶中的一種。信手捏了一撮放在玻璃杯中沖泡,或許是對此茶瞭解不深、用情不夠、水温未把握好,故泡出的茶淡而又淡。因了茶湯的.無味,這客絕佳香茗被密封在冰箱的某個角落中。

清冷的深夜,坐在一個人的房間,聽風吹窗櫺,此時此景想起了那客被冷落的龍頂茶。翻箱倒櫃的找到躲在角落的它,用温潤的手扶去冷凍的冰冷,驟然發現龍頂被非龍井。

龍頂茶產於有中國“亞馬遜雨林”和“浙江林海”之稱的錢江源頭開化縣,此茶的中少不了神仙高僧的點化和皇親國戚的稱讚,此茶名字的由來還是那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未登基的時候賜予的。源於這些神話傳説和由來,也源於認清了此茶非龍井系列的茶後,自然多了對此茶的期待。

放下所有的憂愁哀怨,用冰冷的水衝去臉上最後一絲的想念,忙忙碌碌地找出久然蒙塵的茶具,今夜就把那一季的風華,落入杯中。爐香煙裊,引人深思欲遠,趣從靜領,自異粗浮,細酌慢品,澤恩遐想,飄逸雅緻的韻味以一種澄淨平淡的心情融化了心中的憂愁。

水雖非上水,茶具也非上品,可這些依然無法掩蓋龍頂茶那透徹心脾的幽蘭茶香;那緊直挺秀、銀綠披毫的幹茶泛在水中,浮浮沉沉、聚聚散散。山因雲而秀、江因帆而麗、心因茶而靜;淡淡的,幽幽的,香遠溢清,低首斂眉,讓心呈一回,做一場無聲的彌撒。那上下紛飛的茶葉飄搖出“海底森林、金槍挺立”的風姿。

將眼前的茶細飲,一陣暖香中微微帶着清苦,宛如生命的味道,苦而不澀,苦中回甘;茶水已開,沸沸歡飲,滄桑的心需要一盞清茶的滋潤,淡泊寧靜無須高昂,茶香散淡的是中温情,平實才容易尋找生命的真諦。

過濾了初品的清苦,舒展在第二道水中的茶湯多了純正和諧的清醇;茶水已温,纏纏綿綿,歲月被一盞清湯折射出了恬靜,裊裊茶煙婀娜了往事背影,靈魂温潤的自然而清澈。第三道的茶湯多了清淡少了濃郁,淡淡的卻不淺薄;茶水漸涼,清清淡淡,日子在穿梭中雲淡風輕。

心,如帆,嘎然而落,停泊於清冥;夢,如蝶,栩翅翩遷,翻飛於煙茶中。

推開茶扉,茶事如煙。日子過久了,經歷了種種的人情冷暖,宛如三滾後的茶葉,慢慢地沉入杯子,用沉默來作為唯一微笑的表情,而那温潤的茶水如同我們的內心,足已接納那友善或者不友善的表情。

滄海桑田,漫長的人生之旅中,給自己一點閒暇,給心一點空間,品一盞香茗,看浮雲人生,思炎涼世態,三餐的穀物,人生的五味,都在茶中化作濃淡。濃有濃香,淡有淡香。

時光流逝,茶香依然。紅塵喧囂,人也需要一份如茶般的安閒。看身邊的茶香繚繞,聽窗外的風聲嗚咽,人生的從容舒怡就如這閒適的熱茶,滿足才是幸福。濃茶淡水,細斟慢酌,品的是茶,品的是生活,品的也是人生。濃澀人生、清淡日子、流年歲月中,一份寧靜、一份悠然、一份感悟盡在一盞清茶中。

夜,茶香滿室。

茶文化作文 篇2

天賜香葉,帶着熱之熱烈、月之温潤、風之靈動、雨之香醇,是以為茶。人間有神農氏,採其飲之,於是人間便多了一種沁人心脾的仙露。

——題記

爸爸是一名好茶者,雖不能像那些文人雅士賦詩,但對茶的瞭解卻是數不勝數。週末,家裏總飄着一縷一縷的茶香,香遠益清。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我激起我對茶的喜愛。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和利用茶的國家,茶葉伴隨着古老的中華民族走過了漫長的歲月。打開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發展史,幾乎從每一頁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晉常璩著的《華陽國志》中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武王伐紂的時間約在公元前1066年前後,由此可見,中國有明確記錄的茶事活動距今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了。早在北宋時期,茶就被人們當成是常用飲料了,頗得達官貴人和老百姓的喜愛。

茶,是中國南方的一種優良樹木,高約30~70釐米,有的甚至高達數十米。茶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千姿百態的。茶的品種,除了我們平常知道的鐵觀音、紅茶、綠茶、烏龍茶等,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種類。飲茶的茶具都是不一樣的',飲這種茶就用這種茶具。正因為這樣,才能讓茶的清香更容易的散發出來,也讓人們更容易的品出茶中的韻味。

中國茶隨着自古以來的文化交流,已經發展到世界各地,對很多地方都有影響。在唐朝時期,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佛學,文化時,歸國時攜茶籽回國種植。16世紀末,日本茶道的集成者千利休汲取並繼承了歷代茶道精神,正式創立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內容精煉而豐富,而且注重禮儀。朝鮮茶禮講究清、寂、和、樂四字真諦,希望所有喝過精心泡過的茶後能忘掉所有的煩惱與不愉快。韓國的茶禮則是五行茶禮,是為了紀念神農氏而舉行的功德祭祀禮儀。這都是仿照中國茶道而創立的。

中國茶,不僅傳至日本、韓國,甚至遠渡重洋,漂到了英國。在英國,享用中國茶曾經是身份的象徵。

中國茶葉第一次進入大不列顛人的世界是在17世紀。由於當時科技的制約,航海技術落後,中國茶葉在英國的價格有時候甚至超過了黃金。在當時的英國,只有上層貴族才能享用到中國來的茶葉,所以中國茶成了一種身份與地位的象徵。英國人的生活是離不開茶的,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一天從“早餐茶”開始到晚飯喝最後一次“晚茶”,一天一共至少要喝4次茶。中國人一天都不喝這麼多次茶,看來中國茶給英國人民帶來的影響可真大啊!

古代的文人,無一不是好就好茶的。一些文人,則用自己的筆和智慧寫下了一首首關於茶的詩。茶聖陸羽寫下了《六羨歌》以表達自己對茶的感情。

淺斟慢飲,與神相會。在深宮中,統治者衝騰着清香的茶,茶香似一縷縷青煙,讓人心曠神怡;香爐裏點着香料,與茶的清香一致,在聽着古琴彈奏出低沉的音樂,在不這不覺中營造出了一種靜謐。這不是許多隱居山林的文人所想的嗎?

表面上只是提神的清醒,其實早已沉醉,身邊一切俱以空靈。這就是茶,一種能品出人生道理的仙露。

茶文化作文 篇3

悠悠千載,茶從濃淡稀疏的歷史雲煙中走來,從江南煙雨中走來,從小橋流水中走來……帶着一抹神祕的面紗,姿態搖曳地來了。

詩經》曾雲:“誰謂茶苦,其甘如薺。”這是人們對茶最初的體味。中國是茶的故鄉,從神農嘗百草發現茶,並傳播到現在已經有四千年的歷史了。茶發源於神農而聞於魯周公,興盛於唐朝及兩宋時期,普及全球在明清之時。在這條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茶與人的生活不斷交織碰撞,從中得到昇華。

茶文化是茶的一種昇華。所謂茶文化是融合了佛、儒、道諸派的思想,獨成一體,是飲茶時的一種文化特徵。茶文化源於我國古時,包含了茶道、茶具、茶藝、茶學等,其中代表是功夫茶文化。蘇轍曾雲:“閩中茶品天下高”,便是形容功夫茶。

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茶來傳播各種藝術。而古今中外,人們對茶文化都侃侃而談,尤其是對“茶品”的議論。

古代,人們對茶不僅看重其炮製成果,對泡茶人的品格也頗為看重,故有了“茶人”説。“茶人”不等同於喝茶人,喝茶同樣不等同於茶道。因此,茶人擁有獨特的茶人精神。

古人對於茶品的追求從未停止,而我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因此,古人也根據不同的茶文化而形成各種禮儀方式,但都是以“茶品”為中心的以茶會友、以茶代禮等禮儀方式。故古人飲茶貴在“茶品”,他們認為茶品高尚代表品德高尚、志同道合,也就是茶人須是“佳客”。

茶品在文人之間流行時,也開始潛移默化到朝廷之中。北宋、南宋時期,官員特別看中茶品,若茶品好,且茶也泡得好的便可以直接升官。因此,當時的士族更加重視茶品的培養,因此文化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也形成了一種特殊產物——貢茶。對於貢茶,蘇軾在《荔枝歎》中説:“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這凸顯出貢茶的特殊地位,也使茶品變得更加高雅。

隨着時間的流逝,茶已在歷史中演變的上千年。現在的人們,對於茶的追求同樣與古人相同。人們對茶有一種精神的寄託,把泡茶的技藝作為空閒時的精神追求。當初茶聖陸羽在《茶經》內所闡述的“精行儉徳”這一茶品在現代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

現在的人們對茶有了更深層的見解,他們在品茶時,不僅陶冶了情操,更是將它視為自己精神與品格進一步的提升。以茶會友,會的也不再僅是手藝,而更多的是茶品;以茶代客,待的也不再僅是客,更是與自己的志同道合的茶友;以茶代禮,代的不僅是自己的習慣,更是自己情操的昇華。故茶品在發展中,不停地深入人心,感染的不再僅是上層人物,也有下層的人民。他們的改變不僅使茶進一步昇華,茶人也擁有了更為獨特的茶人精神。

故我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是通過茶與文化的有機結合而成的,茶品則是茶文化在擁有不同文人蔘與而形成的品格,茶文化與茶也在一定精神程度上反應人民不同時期的文化追求。

茶,我國古代文化的歷史結晶。它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凝聚了時代性、民族性、統一性。茶在結合世界文化的同時,走向了世界,我國的茶文化與茶品開始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輝!

茶文化作文 篇4

正是在4月3號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我們採荷二小的五年級全體師生踏上了尋訪“茶文化”之旅。

不一會兒,前進的客車車窗上出現了一大片的綠,遠處幾座蒼翠欲滴的小丘與白牆青瓦的小屋相得益彰,更顯得這裏的古樸、清靜,彷彿是一處世外桃源。“看啊,要到了!”同學的一句提醒把沉浸在想象我帶回了現實中,承載着滿車歡聲笑語的客車就到達了目的地。

我們像出籠的小鳥一般,歡快的衝出客車,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這美麗的大自然中。沁人心脾的空氣撲面而來,使人精神氣爽。我們的“軍團”一路向下,踏着整齊的步伐,向茶葉博物館行進。大樹張開它的雙臂為我們遮陽,小溪帶着歡快的歌兒從山上流下。路的兩旁是鬱鬱葱葱的茶田,茶田中,還穿梭着幾個忙碌的茶農,一股綠茶的清雅淡香悠悠飄來。

不遠處,我看到了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中國茶葉博物館”。茶葉博物館倚山而築,頗具田園氣息。粉牆、黛瓦、綠樹與逶迤連綿、碧綠青翠的茶園相映成趣。走進博物館,頓時被淙淙水聲吸引,只見一面水幕從高處徐徐而下,水幕中間一個綠色的“茶”字,顯得格外清亮醒目,真是“精茗藴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這個看似簡單都設計,卻突出了展覽的主題。博物館設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五個展廳。茶史廳介紹我國茶葉生產、茶文化的發展史。茶萃廳展出我國名茶和國外茶葉的`樣品,茶具廳展示我國各歷史時期茶具的演變和發展。茶事廳介紹種、制、品茶的科學知識,茶俗廳介紹雲南、四川、西藏、福建、廣東以及明清時期的飲茶方法和禮儀,反映我國豐富多彩的茶文化。細緻形象地反映了我國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和中國幾千年茶葉文明的歷史軌跡。

慢慢的,我們的“茶文化”之旅就要結束了,在這次春遊活動中,我不僅遇與大自然來了個親密接觸,還獲取許多有關茶的知識,我一定要努力,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

我想,在中國較為著名的文化裏,茶文化必有一席之地。茶,這個對普通人而言是個陌生又貼切的名詞。在中國,它家喻户曉,在世界,它的知名度也曾不低於電視上的任何一個大明星。最重要的,只要是真正喜歡茶的人,就決不會抱有三分鐘熱度的心態,茶,究竟魅力何在?

大多數人對茶的值觀是:苦,澀,沒白開水好喝,而少部分人喝茶的理由讓人碲笑皆飛:減肥,解油膩,最近還冒出了個消食的説法。只有真正愛茶的人才會懂得:真正具有價值的不是飲茶的本身,而是飲茶的過程。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一般對茶藝造詣頗深的大師平常都不會説“飲茶”,而是説“品茶”。兩者有何區別?一句點明:飲茶,只是品茶的一個小階段。

看病有望、聞、問、切,品茶則有先聞後飲。吸一口茶香,心平氣和;歎一口濁氣,心身舒暢;再小抿一口茶,整個人也就身心俱靜,飄飄欲仙了。

茶不僅在中國受到歡迎,在外界也是被受矚目。早在唐朝時期,中國的飲茶習慣就已經傳到了日本,漸漸地在日本發展成茶道。雖説不喜歡日本,但對於茶道本人還是挺嚮往的。只可惜,如今中國真正懂茶的人很少了,反倒是紅酒這等國外之物俞受追捧,可歎中國人拋着自身的文化寶物不説,竟自以為是的追求所謂的高檔,新潮,不品茶反倒品酒去了。並非説洋酒跟茶不能相提並論,只是鄙視那些從眾之人,將國寶置之度外。

但願終有一天中國人會醒悟,茶文化,才是他們應珍惜的。

茶文化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美麗富饒的潮汕地區。潮汕地區南面瀕臨海洋,其餘三面環山,形成—個封閉而開放的獨立體系。潮汕文化既保存了中原古文化的精粹,又吸納了海外文化的菁華,歷經了數千年的融匯昇華,形成了中國典型的海洋文化,成為與齊魯文化、蜀漢文化相媲美的中華文化的—支。

潮汕地區最早的居民是越族。傳説,越族人的腳小趾是“重甲”的(即有兩片相疊的趾甲)。到了秦朝以後,來自河南、山西—帶的中原人民陸續南遷。他們大多先遷往江浙地區,後經福建輾轉遷入潮汕地區。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與越族人交流、融合、繁衍生息,使越族人逐漸漢化,形成了潮汕先民。現在,要找到腳小趾“重甲”的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的大姑兩隻腳小趾都“重甲”,我爸爸則是右腳的腳小趾“重甲”。

潮汕方言屬於閩南方言,是—種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體系。據專家研究,潮汕方言起源於古老的閩越土語。中原人民入潮後,他們帶來的中原方言與古閩越土語逐漸融合,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潮汕方言逐漸形成,成為獨立的次方言。

潮汕方言是潮汕族羣的紐帶,具有巨大的凝聚力。無論走到哪裏,聽到潮汕話,都會感到無比親切。潮汕方言古樸典雅,它保留了許多中國古語。郭沫若説:“潮州話是中國古語保留得最多的—種方言,和現行的標準語似乎也是距離得最遠的—種。”比如,古字中有許多在“不”字下面加個字,用來表示相反的意思。現代漢字裏只剩下“歪”“甭”“孬”三個字;而潮汕就有“不會”,“不是”,“不怕”等字。這些字寫出來,觀其形,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了。潮汕話也保留了—些古詞。如:把炒菜的鍋叫“鼎”,把粥叫“糜”,這正是兩千年前的用法。潮汕人稱廁所為“東司”,它的來源是因為唐代廁所大多建在東側。如此説來,這個潮汕人認為很“土”的詞,倒有些古雅了。

潮汕方言也引進了—些外來詞彙。比如,有些人稱“卡車”為“羅離”(“rolly”),稱“小麪包”為“羅的”(“roti”),稱“枴杖”為“動角”(馬來語)等。這些外來語的應用,與潮汕地區靠近東南亞,較早開埠等因素是有很大關係的。

潮汕話中也有—些避諱。在我爸爸的出生地——東墩,聚居着“張”“黃”兩個姓氏的人。那裏張姓的人説紙的時候不説“—張紙”,他們説“—合紙”。

潮汕工夫茶名揚海內外。工夫茶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愛、精、潔、思。這五個字的深刻涵養,正體現了潮汕文化儒雅的“和”的思想。喝茶早已成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飯後喝茶,閒聊喝茶,茶几乎陪伴着潮汕人的每時每刻。就連學校的辦公室裏,老師們在課間也會抽空喝上—杯茶。潮汕的美食是最負盛名的。潮汕地區有“美食之鄉”的美稱。

潮汕地區瀕臨海洋,海鮮自是必不可少的美味。血蚌就是—種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每逢過年,家家户户都會買—些血蚌。家裏人煮—鍋開水,把血蚌放進去悶—會兒,大約—分鐘後就可以取出來吃了。掰開蚌殼,會看到帶着血的蚌肉,吃起來鮮美卻不帶腥味。

潮汕小吃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出名的小吃有炒糕粿、蠔烙、鱟粿等,還有—些專門做供品的粿品,如紅桃粿、鼠粬粿等。潮汕小吃注重色香味形名俱美,做工精細,讓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