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端午的作文彙總9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8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的作文彙總9篇

端午的作文 篇1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亙古不變的詩句流傳了下來,屈原他投了江,但是他在人們心中是亙古不變的!農曆五月五成了紀念他的節日——端午。

亙古不變的是那經典的故事!

每到端午,一家老小都聚在一塊,除了在飯桌上吃飯外,老人們還要慈祥的對孩子們講端午的來歷。相傳,春秋時期,屈原在楚國擔當三閭大夫。但是他遭到奸人陷害,又不被楚王相信,被迫流放。果不然楚王失去了他又聽信奸人詭計,不久便山河破碎國不在了。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後,懷着憤然和悲憤的心,永遠的沉入了汨羅江。村民們划着船,去找屈原的屍體,怕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於是便用紅線捆紮起粽子,嚇唬蛟龍,餵飽魚蝦。從此划船和吃粽子的習慣就流傳了下來,成了今天的“賽龍舟”和“吃粽子”。孩子們沉浸在那回味無窮的經典故事中……

亙古不變的是那飛行在水面上的龍舟!

到了端午節,江邊江灘彷彿是被灑滿了麪包屑的麪包,人山人海,他們在幹什麼呢?呵呵,當然是在觀看一年一度的龍舟賽啊!

驚天的鼓聲傳來,“咚、咚……”這聲音宣佈了比賽的開始,龍舟隊員們用最大的力氣划向終點,肩膀上隆起的肌肉彷彿在告訴對手“我們比你們先到!”

龍舟的外形從表面上來看,像一個腫頭火柴一樣,火柴的頭仔細一看,原來是龍頭,龍頭一般來説不是很大,因為如果太大了後就會影響速度。龍頭的顏色大多數是以豔色為主,這樣是為了表示這歡樂日子裏的歡樂氣氛!人們陶醉在催人奮進的鑼鼓聲中……

亙古不變的是那冒着香氣的粽子!

提起端午人們就不自覺的想到了粽子這一民族美食。但你在品嚐它的時候,你知道它的製作嗎?

在我的.家鄉,粽子是用粽葉包的,三角形是傳統的形狀,它裏面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用糯米包成的粽子,上面點綴上幾個葡萄乾或紅棗,會不會更有情趣一些呢?

用粽葉包成的粽子,外面要用紅線捆紮。吃粽子的時候,用手一扯,白白的粽便到了嘴裏,那種心情和氣氛包容在你渾身上下,使你不忍嚼這芳香的粽肉。在吃之前先蘸一點白糖,涼涼的,濕濕的,在悶熱的五月天裏,吃上幾個粽子,好不愜意啊。幸福飄散在沁人心脾的粽香中……

鄉情是亙古不變的,家鄉的端午是亙古不變的!

端午的作文 篇2

端午節,本是個驅災避邪的日子。古人認為五月為毒月,初五日即惡日,這一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不吉利;甚至有生孩子不利父母,男害父、女害母之説。宋徽宗趙佶即是五月初五日生,因此從小即被寄養在宮外。所以人們插菖蒲、艾草以為驅鬼,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用以避疫。吃粽子、賽龍舟卻是後來的事,是為紀念五月五日投江而殞的愛國詩人屈原;也有地方亦為紀念因吳王夫差賜死並於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忠良伍子胥。可見五月初五的確不是個吉利的日子。

小時候在東北,每逢端午,也都有吃粽子、煮雞蛋、插艾草的習俗,那時候只知是紀念屈原,因此最早知道有一個汨羅江。還有一個習俗或許只是山裏人才有,日出前採回晨露,為孩子們洗眼睛,説是如此眼睛就會更明亮。我家都是哥用一搪瓷缸,村外不遠到處都是蒿草樹木,露水向來都是很凝重的,搪瓷缸接在下面抖落露珠即成。每一次都是哥採回半缸晨露,並一大捆艾草,我們小的幾個還在睡夢中。這時候母親已將雞蛋鴨蛋煮好,把我們幾個貪睡的叫醒。洗過臉,再用露水塗眼睛,然後分配雞蛋鴨蛋,家裏養了鵝的還有鵝蛋,每個人份都是一樣的。粽子一般都是商店裏買來,那個時候自家沒有糯米,後來經濟稍緩有了糯米和粽葉,才有人家自己包。條件好一點的,粽子裏面多包幾粒大棗,兩三粒的比較多,粽子又香又甜。大人們之後將艾草編成辮子,夏季裏的傍晚坐在庭院裏閒聊,點燃一端用以薰蚊,效果還算不錯。然則就是沒有張嘴即“端午快樂”的,那個時候的人們大多都沒什麼文化,都不這般“客套”。

現今的人或許是更明達了,過節日不再只拘於舊有的形式,粽子有了更多花樣的搭配,艾草也不必都採自端午的日出前。幾天前就見很多兜售艾草的,而且夾着桃枝或是麥穗。桃枝上結有乒乓球大小的桃子,麥穗已經泛黃,不需幾日就該收割的。我想,其中含義無非一個是“逃”字,一個是麥穗上的“芒”,不知這個“講究”起自何時源於何地。正如一朋友説的,粽子還是隻加蜜棗的最好。現代人願意出新出花樣,卻總是難有真正意義的突破。想也不怪,傳統的東西總歸是經歷了千錘百煉,只有最好的才能得到大眾的認可和傳承。但是當下人的花樣卻就是不服輸,而且樂此不疲,倒也着實豐富;儘管算不上好吃,卻迎合了不同人不同的一時性起。

然而這一切與我卻不甚相干,我心裏掛念的是好久沒有去探望的姨母。姨父在時曾説,“媽沒了,姨也就是媽了。”姨母待我如己出,説老了老了竟又多了個兒子!老人家的慈愛是不容含糊的。況且,放了假,妻子女兒不在身邊,一個人也不想在家裏呆着。

一早買了兩個包了蜜棗的粽子,自己煮了雞蛋,再簡單不過,至於艾草之類就大不必了。幾天前小妹夫立輝送的西瓜,一個人不方便吃,索性送去給大表姐,順便也告訴她我的安排,照例節日必有的晚宴就不必叫我了。

一個人騎單車,自濱海路與海邊之間的公園中穿行,一則怡養心情,二則大熱的天,間或有些樹蔭。

或許因為是端午節,閒遊的人不多,顯得很幽靜。偶見幾位上了年紀的人,採了不少的艾草,有的還將艾葉摘下,在理石路面上曬着,説是用它泡腳。也有三三兩兩的年輕人,或是一個人獨行的,樹蔭裏也有獨自靜坐或靜默地佇立在那兒的。這個時節如此這般,靜靜地。我卻想,八成該是心中都有一份情懷吧,唯獨不念其孤獨。如同歲月的蒼茫,即便是疾風苦雨,枯榮交替,也終歸是悠悠淡淡,誰還見那三國的塵煙和烈馬的嘶鳴?只這份情懷卻是沉甸甸真真的。

此間心跡,平和卻也並不寧靜,與這裏錯落的花樹與綠茵正相吻合,少了一份致命的“生氣”,太過空廖了。儘管馬路上疾馳的.車輪聲以及車子引發的風聲、喇叭聲、並直接引帶的市井的喧囂不絕於耳,卻像是兩個世界,並不搭調。這樣的環境裏悠閒地行走,又恰合這端午的情境,也契合我多日來不能舒展的心。這時節顯然不該是寧靜的,靜默之中,伴着雲捲雲舒,究竟哪一般空靈的境界,卻着實難有個清晰的映像。

兩撥友人分住幾日,一個依然在徘徊,於虛幻與躁動的鬧市之中,居無定所,遊移不定,卻偏偏舍不下習慣已久忽忽悠悠而輕飄的藤蔓,空虛的軀殼甚至都是透了明的。另一個則是天南地北,古山古水之間悠閒地徜徉着,然則有伴侶相攜卻無心心相映,飽了眼福而無心靈共濟,兩個形影相弔着,卻終歸是野馬孤煙,心靈深處依然是孤苦的。更多的,泥淖中淚眼迷離,無奈於日日塵昏中的浸淫,因此也有了無羈絆卻也難抑寂寥的,倒是不如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園香徑,不思不想,只看花開與花落活得自在。老婆孩子熱炕頭,一碟小菜,兩杯糖化酶的小燒酒,卻是真的其樂融融。

或許,這也便是一種空靈,一個“空”字的境界。畢竟,當今人絕少不是“以心為形役”的。

這一路只與兩人説過兩句話,一是與曬艾葉的一位老嫗,二是問一位站在橋上撒網捕魚看樣子六十多歲的男子,“老哥,這是什麼魚呀?”我問。也奇怪,幾次遇見捕魚的人,話語都不友好。幾位捕魚人互相之間有説有笑,就是不喜歡我這等外人。恰巧海面剛剛漲潮,海水倒流入河,一羣羣小魚悠閒地遊動。游到張網可以捕到的位置,捕魚人的網便撒下去。小魚也能夠觀察到撒下的網,驚慌而四散,但是總有幾尾就像是非洲草原上被獵豹或獅子追趕的斑馬或牛崽,成為捕魚人的獵獲。魚不大,基本在二十公分左右,估計是生下來還沒有多少時日。捕魚人回答我:“梭魚。”但是語氣顯然是在告訴我,不要多問,離遠點。

既然這樣,我也只有悻悻的份,不看便罷。好在我的心是系在花草與樹木的,此般境地自不去想它。只有自然的境界,如老子的“水”,居善地,心善淵,不與人生厭。

此時石榴花初開,十分鮮豔。可見世間情就是這樣,不同季候就會有不同的物象。冬季裏冷峭卻有暗香臘梅,春季裏萬物復甦所以百花爭妍,夏季的石榴花兒正紅恰與烈日相曒,及入深秋又有傲霜之菊,雖是品性情境不一卻都是各司其命。人世間縱有萬般無奈,也是各有專屬,不可不奮力拼爭,但也終將是隨遇而安才好。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動善時……可不無尤乎?

一路閒遊,一路閒想,談不上興致好壞卻是安逸的。到了姨母家正是午飯時間。姨的身體和精神都好,據説腿病也照以前好多了,走路去市場已經不再是問題。弟、妹們都説,活到外祖父九十七歲的年紀沒有問題。

每次探望姨母,自然都要住一晚,聽老人嘮叨是件幸福的事兒,也是責任的事兒。

端午的作文 篇3

端午又到了,家裏再次飄起了茶和酒的香氣。

端午節自然是離不開粽子。清晨薄霧還未消散,奶奶就早早起來泡粽葉。將昨日在田中剛採的粽葉泡入山泉水中,奶奶曾説這樣:粽葉的香味和泉水甜味會交融在一起,粽子會更好吃。”當粽葉經受泉水的滋潤時,奶奶開始準備餡料了。將五花肉切片,加入醬油、五香粉、八角等調味料醃製一會,再把昨夜泡下的糯米洗淨,拌入花生,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

旭日東昇,奶奶的粽子包好了,爺爺也從田間回來了。

可是,爺爺終究老了,還是和病魔撞上了。爺爺走前,端着一杯茶,説到:“老伴,這是第一次陪你喝茶,也可能是最後一次了。”就這樣,奶奶的心願——讓爺爺陪她喝一盞茶,在這種時候,最終完成了。

奶奶酷愛茶,爺爺卻喜歡酒,二老愛好不同,卻能相處自然。每當端午佳節時,院子裏的小桌上,會擺着兩個小杯,兩個小壺。

打小我就愛看奶奶做粽子。薄霧消散,各家的炊煙裊裊升起時,奶奶把所有的東西搬到庭院的樹下,搬了把椅子準備開始。我也拿了把小板凳,坐在奶奶身旁,手執一把蒲扇,一下快一下慢地,給奶奶扇風,一陣一陣微風從扇中跑出,跑向遠方,留下的是燻人的清涼。奶奶拿起兩片粽葉,合在一起凹處一個窩,之後尖端分叉,先舀起一勺糯米,放入一片肥瘦適中的五花肉,再加入一點家鄉的特產——菜脯,之後又把窩裏鋪滿糯米,將粽葉包裹好。在奶奶靈巧的`手下,一個個小巧可人的粽子就包好了,接着,奶奶要包大個棕了。以往奶奶只喜歡包小個的粽子,她説比較容易吃完,但這時候爺爺就要跳出來嚷嚷:“太小了太小了!一個吃得不盡興啊,還得去開第二個,太麻煩啦!包大個點,大個點!“自從爺爺這麼説過後,奶奶每年包粽子都會包幾個大的給爺爺。在一眾餡料旁,會有一杯飄着熱氣的清茶,味道有些苦澀,卻是奶奶的最愛。老人家包好幾個粽子,都要小酌一口,眼睛微閉,露出滿意的笑。

爺爺回到家,放好農具,拿出他的收音機和酒壺,就躺在樹下的藤椅上,一搖一搖地休息。老藤椅吱吱地叫,和着收音機裏咿咿呀呀的戲曲聲,卻沒有半分不和諧。“粽子來啦!”奶奶的聲音從廚房裏傳出。我連忙跑進廚房,幫奶奶把粽子端到院子裏。奶奶出來,看到爺爺在喝酒,擰起眉毛,斥道:“你個老頭子又喝酒,都説了酒不好,別喝了,喝茶喝茶!”説罷,便快步走向樹下,想要將爺爺手中的酒壺搶過來。“欸欸欸,等下——”老頑童跳起來,一把護住手中的酒壺“喝茶多沒味啊,酒伴粽子才好吃嘛,過個節,別拘着我。”奶奶聽了,便也作罷,轉身對我説:“姐兒啊,以後找夫家可不能找像你爺爺這麼愛喝酒的呀,記住啦!”我懵懵懂懂點了個頭,“喝酒怎麼啦,你看村裏哪個男的不喝酒,不就是一杯酒嗎……”爺爺的話還未説完,便被奶奶欲搶酒壺的姿勢嚇住,馬上閉嘴。我笑了笑,拿起一個粽子給奶奶,奶奶臉上頓時露出笑意。剝開粽子,香氣馬上溢滿了空氣,其中還夾雜着清茶和酒的味道,甜蜜蜜的,一如爺爺奶奶一般。

又是一年端午佳節,奶奶還一如既往包起了粽子,香噴噴的粽子出鍋後,奶奶拿出一壺茶,一壺酒,兩個小杯,坐在樹底下,將酒倒滿,低聲呢喃道:“老頭子,喝酒吧……”

端午的作文 篇4

每當我想起“端午”這個詞,陣陣清甜的粽香便會在我的周圍縈繞,那縷絲絲不絕的清香,就像一雙細嫩温柔的手,輕輕浮動我心底深處的某根弦,彈奏出一首首童真的曲子。又是一年的端午時節,我的心又再一次隨之牽動。

飄渺的粽葉香氣伴着初夏微微的悶熱靜靜彌散開來。令人期待的端午節終於來到了。往常愛睡懶覺的我起了一個大早,準備要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昨天夜裏,媽媽已經將材料都放在水裏泡好了。我看着水中潔白如雪的糯米與翡翠般的粽葉,還有紅寶石似得大棗,就已經是垂涎欲滴了,我迫不及待地幫着媽媽將他們拿出來,開始包起了粽子。

看着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從媽媽手中誕生,做第一個還沒有成型的我不禁焦急起來。每當我將糯米放到濕滑的粽葉上時,一顆顆圓滑的米粒就像是一個個淘氣的小精靈,成羣結隊的跑出我的.手心,掉落到地上。屢屢失敗的我有一些惱羞成怒。媽媽見到我這副滑稽的樣子,禁不住“撲哧”一下笑出聲來,“幹什麼都不要心急,一步一步慢慢來。”説罷,媽媽便又拿起一片粽葉,示意我仔細看。只見媽媽先將粽葉捲成一個圓錐形小筒,再將糯米倒入裏面,這時,那一個個頑皮的小精靈似乎都突然文靜起來,一動也不動地躺在葉筒裏。我恍然大悟,急忙抄起一片大粽葉,也有模有樣的學着包起來,果然,在我巧妙的手法之下,第一個略顯臃腫的小粽子橫空出世。我將一顆晶瑩的紅棗藏在糯米里,拿出一根小細繩在粽子的綠色外衣上裹上幾圈,又繫了一個結,確保嚴實之後,就匆匆忙忙地下鍋了。

在一番煎熬的等待過後,小粽子們終於出鍋了。我興奮地拿起我的粽子,捧在手心裏,一遍遍嗅着令人神清氣爽的芳香,彷彿是捧着一個無價的寶貝,香甜的糯米在嘴中緩緩地融化,好像化作一股股清泉,潺潺的流入我的心扉,滋潤着我的心田。這就是我最愛的端午,這就是我的端午情。

放學回家,發現賣粽葉的商販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多了起來。細細嗅着,頓時覺得空氣中瀰漫着淡淡的粽葉香。

端午節終於又要到了。

從兒時起,端午節在我的記憶裏,往往都跟“吃”這個字緊緊纏繞在一起。對於孩子來説,那與眾不同的粽香,就是端午節的特有味道。

天剛矇矇亮,就被大人們早早的叫了起來,一同到郊外,在還帶着露水的草地上採回好多還帶着清香的艾蒿葉子。一部分被高高懸掛在正門的大梁上,辟邪祈福。另一部分則被外婆用來煮雞蛋了,説吃了用它泡過的水煮過的雞蛋,可以一年不被蟲子咬。那時是天真的,明明是不喜歡吃煮雞蛋的,但聽了外婆説過它那神奇的作用後。還是會同弟弟,妹妹們像小狼一樣把外婆分配的雞蛋任務,一掃而光。

那時的小孩每人還會得到一條五彩繩做的手鍊,在端午過後的第一場雨裏將它順水飄走,據説可以帶走疾病。拴在手腕上的那小小的五彩絲線似乎就定格在了記憶中,成為了兒時的記憶。

幹完這些,端午的重頭戲——包粽子就來到了。

記得母親總是在前一天把糯米浸泡,稍稍漏幹,再把粽葉浸水、清洗,旁邊放好了不同顏色的細線,便開始裹粽子了。那時,母親嫻熟地把粽葉折成漏斗容器狀,用潔白的湯匙舀進幾勺糯米,又往糯米里放上幾顆紅棗,或者放上少許碎肉,然後把粽葉折幾下,一點點地捏着粽角,包裹得嚴嚴實實後再用細線紮緊。那時,母親總是很專心很仔細,彷彿包進去的不只是幾勺糯米,更有普通生活中最簡單的心願和希望。

灶台早已生着火了,粽子下鍋後,不大工夫,新粽葉的香氣和着糯米的甜香便隨着升騰的蒸汽溢出鍋外。過了時許,母親便開始招呼我們,“吃粽子啦!”我便圍了上去,一臉很貪吃的樣子。那時,我總喜歡用筷子插着粽子舉在手裏,一邊嬉戲,一邊吃粽子。不知不覺中幾個粽子便下肚了。母親總是在一旁笑咪咪的看着我説:“不要再吃了,少吃點,吃多了消化不良……”

在奶奶家的鄉下,保存粽子的方法是把粽子完完全全地泡水在裏邊,定期換一下水,就能存放好長一段時間。想吃的時候,就從水裏撈出幾個,在熱鍋裏蒸一下,味道依舊美美的。

我們現在早已別離了當時的童真美好,但縱使時間老去,年代老去,我們老去,有一樣東西卻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國傳統的節日。先人的願望,我們的和諧,將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遠都不會改變。

端午的作文 篇5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內蒙古高原。出羊。包頭的羊更是有名。羊多,個也大。包頭人也善於做羊肉。包頭的羊肉於是出了名。雖然我不在包頭生活,但小時候曾在那裏住過一個多月,對包頭的羊肉比較瞭解。包頭的羊肉佳餚很多。稍美,羊雜碎,莜麪,我偏偏對烤羊腿情有獨鍾。我也不喜歡把包頭烤羊腿掛在嘴邊,讓人覺得好像人家那地方就出烤羊腿似的!不過,所食羊腿多矣,但和包頭的完全不能相比!別的地方的羊腿,我實在瞧不上!烤羊腿也曾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菜,我知道後便覺尤為親切。

包頭烤羊腿的特點是肉鮮而入味。羊腿肉細嫩,不似別處的發乾,入口如嚼乾柴。入味之深尤為別處所不及。烤羊腿的吃法,就是用刀切下一小塊,不用蘸料,直接送入嘴中。烤羊腿發出滋滋的響聲,一滴熱油順着飽滿的'肉的紋路慢慢往下流。刀尖剛碰到外皮,嗞——便被燙得產生一股白汽。包頭的烤羊腿外焦裏嫩的,光是聞聞都讓人心醉。外皮的焦香直入鼻腔,內層的鮮香滲入味蕾。我在鄭州吃的烤羊腿,裏外都是一個味兒,這叫什麼烤羊腿呢!

夏夜,我們興致勃勃地去吃烤羊腿。那裏的羊腿都是現殺現烤的。羊腿有什麼可挑的呢?有!一要切面有光澤的,肉色紅而均勻。這是新鮮的。二要挑肉質緊緻的,指壓後的凹陷立即就能復原的。別説羊腿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健壯,有的樣子瘦小。挑好了,叉在烤杆上,架在燒烤架上便開始烤了。先吃着別的,烤羊腿烤半天,什麼時候饞的不行了,就拿刀割熟的一小塊兒下來,吃了。邊烤邊加着佐料,慢慢入味,不加孜然粉也可以。

大人們吃羊肉是很細緻的。小心翼翼割下方方正正的一塊兒,蘸着椒鹽辣醬,變得更加入味,嫩滑,焦酥,鮮鹹。再細細品嚐,慢慢回味。我們小孩子就不一樣了,性急,急了巴慌地隨意切一塊烤羊腿,顧不得燙就往嘴裏塞。羊肉的鮮美一瞬間都在嘴裏翻滾起來舞蹈起來,美味的口感直達舌苔尖端,滿嘴的肉香!一嚼忘了所有不快,二嚼彷彿在天上飄,三嚼如同羽化飛昇!還有什麼重要的事呢?沒有什麼能比在這裏大快朵頤包頭烤羊腿快樂了!

端午的作文 篇6

今天下午,我參加了小義工組織的做香包活動。

端午節就快到了,我們小義工又聚在一起做節日香包。我們自備了香煙外殼,有一個小朋友爸爸給我帶來了現成的硬紙條,我們就不用裁紙殼了。我開開心心地開始聽老師教我們怎麼做?原來香包可以用紙做出來的.。要先把紙條折三角形,大概折九下再打開紙條,我們把香料包塞進紙條疊成菱形的粽子。然後,把卷好綵線用雙面膠粘住,把綵線的頭固定了再繞着圈把三角菱形的紙粽子纏繞上漂亮的綵線,每一個角都纏上,卷着卷着,最後剩下的線頭用勾針勾進去,再勾針穿上珠子和流蘇固定好就完工了,一個七彩香包就做好啦!

媽媽今天要教小朋友做香包,我自己一個人來不及做,只做兩個香包,一個上交一個帶回家,掛在牀頭聞了聞,哇,好香啊!

端午的作文 篇7

端午佳節,中國一大傳統節日,自然也少不了傳統的美食。但一千雙手,便有一千種味道,傳統美食的傳承,少不了口耳相傳、心領神會的傳統方式。祖先的智慧,今人的領悟,只有用心去接受、創造,才能讓舌尖感受到純正的端午味道。

竹葉的靈感

竹葉,我們身邊再平常不過的事物。但我們的先祖卻能運用偉大的創造力,將其與平常的食材搭配,形成一種新的融合的和諧,竹葉便在這種奇妙的傳承中昇華,成為餐桌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其中最樸素的,當數包裹。

端午的粽子便是其中很好的代表。傳承的粽葉選用竹筍外衣,它便發揮它“花中四君子”的'氣度,成為糯米的絕佳搭檔,它心甘情願地做配角,無私地奉獻出身體與香氣。裹好的粽子放入蒸鍋中,隨火候的成熟,竹葉默默忍受着滾燙的蒸氣的薰陶,慢慢完成葉與米的完美結合,於是擁有了新的名字——“粽葉”。一上桌,糯米特有的醇香與粽葉植物的清香,形成味蕾上獨特感覺,妙不可言。

還記得曾經的端午節爺爺手把手教我包粽子,指尖一開一合,細線一伸一縮,來來回回沒一會兒,便是一件翠綠的藝術品,而我這笨手包出來的,與“粽子”的標準還是望塵莫及。我也曾好奇:現在城裏哪裏買不到粽子,為什麼老一輩卻執着地教我們自己包呢?想想也是,我在買來的包裝粽子中,確實品不出長輩們一脈相承的手藝味與“靈感”。

醃製的祕密 鹽,最淳樸的調味料,卻以其特殊博大的胸懷,接受着日新月異的餐飲文化的洗禮,經久不衰。絕大多數食材,製作中少了鹽,便如魚兒失去了水,馬上沒有了活力與靈性。東方飲食中,鹽更以其無可替代的位置,佔據了無數人的舌尖。其中最神祕的,當數醃製。

鹹鴨蛋,端午的又一種傳承食物,它與這種特許的方法可謂有着不懈之緣。農村中平常的鴨蛋,普通的食鹽,冬天的雪水,卻在老輩們手中迸出別樣的火花。鹽水浸泡鴨蛋時,鹽與水的比例,水的深度,無不決定着鹹鴨蛋的成敗。其中兩大主角之一,便是食鹽,鹽多蛋鹹難入口,鹽少蛋易壞,味道平淡。這種古老的醃製技藝,其鹽水比例的分寸與祕密,全憑老輩人的手感和經驗精準控制。醃得好的鹹鴨蛋,蛋白細而嫩,入口微鹹而略帶清爽,蛋黃金黃而油多,入口細膩而潤滑。

記憶中,只有奶奶親手醃製的鹹鴨蛋,才能滿足一大家子挑剔的舌尖,其它的什麼買的鹹鴨蛋,就算形再似,色再像,仍是少了那種親切的味道。當中醃製的祕密,只可惜奶奶未能教會爸爸他們兄弟幾人,我便更無從知曉了。

油炸的熱情

油,以其熱情的個性,滋潤着食材。中式烹飪,油是鍋具和食物之間的媒介。熱力作用,產生出奇妙而豐富的烹飪方式,進而出現了烤、炒、煎、炸,無形中改變了食材的面貌與本質。其中最熱烈的,當數油炸。

我的家鄉,端午還習慣吃“炸圓子”,它要用本地的菜籽油炸味道才純正。五月,徽州的油菜籽成熟,即為這種美食的伴侶——菜籽油的原料。植物油脂比動物油脂更易獲得,而且健康,這個發現,使人類烹飪史前進了一大步。炸圓子,只有用家鄉的菜籽油,才能盡顯其美味,脱粒的菜籽經過一段奇幻的旅行,成為家家廚房中的香油,因其色澤鮮明、香味撲鼻而得名。油炸,油温是關鍵,待這半鍋油温度適當,興奮地跳躍升騰之時,放入預先做好的糯米粉芝麻心圓子,在滾油的熱情擁抱下,圓子脱去白色外衣,變得焦黃動人,身體吸收着熱量在膨脹,這時温度過高圓子會炸開,濺起的熱油會傷人,所以要及時控制火的大小。炸好的圓子外酥裏嫩,筷子一紮,“吱”——便溢出黑亮的芝麻糖心,令人饞涎欲滴。趁熱吃,脆度口感最佳。

圓子,每年端午,爸爸都會炸給我吃,耳濡目染,我也學會了其中一些門道。這,才是我在端午中最親切的味道。

又是一年端午,一家人團聚的桌上,少不了飄香的粽子,誘人的鹹鴨蛋,金黃的炸圓子。從手到口,從口道心,美味的延續,少不了香火的傳承。美食是文化的傳承者,也是文明的偉大書寫者,它們是先祖的智慧。要使端午節味道不斷、中華血脈不斷,就要讓我們行動起來,積極傳承先輩的手藝,讓博大的中華文化,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讓這悠久的大國飲食文明,參與創造世界舌尖上的非凡史詩!

端午的作文 篇8

又是一年端午時,我想,隨着端午假期的到來,全國人民都在同一天慶賀同一個節日—端午節,可是,不同地區的端午習俗又有一些差異。我的家鄉在揚州,揚州人的端午是怎麼過的呢?下面我就告訴你們一些有關揚州的端午習俗。

端午節到來時,人們往往會忘記一些不開心的事,高高興興地迎接節日的到來。這天,家家户户的門上,窗户上會掛上前一天晚上就準備好的艾草。聽奶奶説:這是用來辟邪的,尤其是家有小寶寶的人家就更不能忘記了,爺爺説奶奶迷信,他説:那是用來防止毒蟲子爬進家裏用的,因為艾草散發出的香味毒蟲子害怕。

清早,大人們會拿出前一天在野外摘回來的粽葉,找出家裏吃剩的年貨,比如:蜜棗、花生、紅豆、鹹肉、香腸等等,和糯米和在一起包粽子。老家的粽子在形狀上和南京的有些差異,要我説,老家的粽子更精緻,小小、碧綠的粽子一般會有四隻小小的、尖尖的角,非常可愛,每次我都不忍心把它們吃掉。等待粽子煮熟的過程最痛苦了,因為不時從冒着熱氣的鍋裏飄來粽子特有的香味,等你想去吃時,大人們卻説還沒煮熟呢!隨着粽子出來的往往還有大人們特意放在鍋裏隨着粽子一起煮熟的雞蛋、鴨蛋,這些蛋的蛋殼已經染上了粽葉的顏色,顯得黑黑的,很不起眼,和碧綠的粽子比起來,她更像一個飽受太陽照射的`村姑,可是,你可別小瞧了它們,它們吃起來味道真的是好極了,有一股淡淡的粽葉的清香味,和茶葉蛋厚重的味道迥然不同。

大人們往往會幫家裏的孩子戴上用五彩絲線拼起來的綵線,一般會戴在孩子的脖子,或者手腕、腳腕上,據説也是用來辟邪的,多出來的綵線用來編出五彩繽紛的蛋兜,裏面放上一個煮熟的雞蛋或者鴨蛋,那兜裏的雞蛋或者鴨蛋常隨着孩子活潑的身影歡快地蹦跳着,好像也感染了這快樂的節日氣氛。

當然,端午這天賽龍舟是免不了的,其實,老家的河真的不大,河水也不很清,龍舟也絕不像城裏的龍舟那麼大,那麼有氣勢,可是,農村的孩子啊,看賽龍舟時那歡呼雀躍的身影一點也不比城裏的孩子少,他們不在乎誰贏了比賽,他們比的是誰的爸爸、誰的媽媽從打工的地方趕回來了,和孩子一起參加了這場比賽,他們比的也許是和父母在一起過節的心情吧。

今年的端午我是在南京過的,留在我記憶最深處的卻還是在家鄉過端午的情景。

端午的作文 篇9

看着指導員行雲流水般的操作,我以為包粽子是件很容易的事,可我自己動手時卻是一波三折。我先是捲不起來,要麼漏米,要麼散架。經過指導,我終於開竅了,當我就要包好一個時,心中得意不已!可就在這時,我的手一抖,粽子重重地掉在桌子上,悲劇發生——粽子又散架了!嗚嗚嗚,前功盡棄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熱粽子”啊!經過細心和認真地奮鬥後,一個粽子終於從我的手中誕生了。

回到座位上,我把粽子放到鼻前,箬葉的清香,糯米的醇香,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葉,咬一口,哇!這味道!初戀般的感覺!我三下五除二地把它吃個精光,細細品味,似乎感到哪裏不對勁,原來是我“中獎”了!吃了個沒有餡的粽子,看着其他人粽子裏的'肉,那色澤,那味道,都能讓我的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看着他們臉上的滿足感,心中充滿了羨慕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