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有關國小隨筆作文錦集八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31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隨筆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國小隨筆作文錦集八篇

國小隨筆作文 篇1

有的人説,閨蜜是在關鍵時刻用來出賣的。我聽完之後,莞爾一笑。

閨蜜比朋友更親更好,這個體驗有閨蜜才能感受的到。

她是可可,我唯一的閨蜜。一個活潑暴力的女孩與安靜的我結為閨蜜。有一天他感冒了,我非常擔心她。可可就裝作什麼事也沒有的樣子,明明很難受,卻裝只為不讓我擔心,傻瓜。

那次20xx年4月3日7:30:01,我第一次與她吵架。那時候的.我們吵的好凶好凶,冷戰了好久好久。無意間翻開自己的日記。

這是我第一個閨蜜,開心。

我可真棒,又考了第一,我要努力啊!

我成功了,可以讓我開心,多虧了可可啊!

真想永遠和可可在一起。

可可,對不起,我錯了。

偷偷來到她的家門口,有好多紙飛機。打開一看。

吵架了,不高興。

傻瓜,你開心就好。

據説把不開心的事情寫在紙飛機上,扔出去更能心情好點。

137張,她寫了137張。都是為我寫的。我心裏一陣暖流。

於是我鼓起勇氣來到她的家門口。

夕陽下,兩個活力十足的小女孩手拉這手,彼此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臉。

國小隨筆作文 篇2

花落了,風涼了,秋姑娘踏着優美的舞姿緩緩向我們走來。

秋天,五彩繽紛的果園裏,柿子熟了,像一個個小燈籠掛滿枝頭,又甜又脆。蘋果穿上了紅襖,像害羞小姑娘的臉蛋;葡萄披上了紫袍,個個小巧玲瓏,晶瑩剔透,一看就讓人垂涎欲滴。水靈靈的水晶梨擠在一起,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十分可愛,並且還有化痰止咳的作用,用冰糖燉的話效果會更好。趕時髦的石榴籽兒把自己的厚外套脱掉,露出自己苗條的身體,真是美麗“凍”人啊!俗話説:只要風度,不要温度。我想可能説的就是它吧!

秋天不僅有琳琅滿目的水果,秋天的稻田也更令人喜悦。玉米為了迎接秋天的到來,燙了長長的`紅髮;高粱也漲紅了臉,它那沉甸甸的稻穗看起來非常飽滿,它不僅能做出甜滋滋的高粱飴,而且還能釀出香噴噴的高粱酒,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它也是農民伯伯的最愛噢!其實大豆也不錯,被太陽一曬,它們像頑皮的孩子蹦蹦跳跳,爭先恐後的從屋子裏往外跑。它還可以用來做豆漿,豆漿營養豐富。農民伯伯看到這些高興的眼睛都笑眯成了一條縫。

啊!秋天不僅是美的,而且還是甜的,我喜歡甜甜的秋天!

興安國小四年級:劉文惠

國小隨筆作文 篇3

一、搭建課堂直接生活材料庫,讓兒童現場實踐“開源引流”

兒童作文原來就有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只是學生不知道這就是作文的“溪水”,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去開源引流,做到常“引”常“新”,這才能讓學生對身邊的生活有一雙觀察的“火眼金睛”。觀察,教師一定要現場指導,先讓學生説觀察到的事物,糾正觀察的不足及語言組織的缺陷,使學生及時、準確、生動地把觀察到的事物“翻譯”成語言,培養他們養成仔細觀察、捕捉生活素材、及時認真思考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兒童積累素材的能力。

一次班隊課上進行快樂閲讀比賽,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到了展示成果的時候了,從“鼓勵獎”到“優秀獎”再到大家都期待的“智多星獎”。當我每一次報出獲獎名單時,都有孩子發出“哇、哇……”的叫聲,當報到“智多星獎”時,班級裏不約而同地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於是我當機立斷馬上進行作文訓練:“你們那麼喜歡智多星獎,現在我們在課堂上仔細地看看你的同學,你覺得平時同學的表現那些人才可以稱得上是‘智多星’呢?”教室裏一陣靜默,不一會兒,有孩子在下面竊竊私語了,我看許多孩子已經捕捉到了素材,就趁熱打鐵:“把你想到的都大膽告訴我們吧,但在你説的時候還要告訴我們在你心目中這個智多星的外貌特點,利用幾分鐘好好觀察,看誰稱得上是觀察的‘智多星’”?於是幾分鐘後——

生1:我們班的智多星可多了,諸迪洋、謝思怡、趙冰瑩、鍾敏宜……但是最聰明、最勤奮、助人為樂的就要數鍾敏宜了。

她長着一頭短髮,紅紅的小臉蛋可愛極了,還有那閃閃發光的眼睛,特別引人注目。

生2:在班裏我有一個好夥伴,她叫徐雨婷,是班裏出了名的智多星。

她胖嘟嘟的身子,黑黑的皮膚,經常梳着長辮子,一雙大眼睛好像兩顆黑黑的寶石。鼻樑挺挺的,她那愛説話的小小嘴巴里有兩顆可愛的大門牙,只要一笑起來就先露出兩個小酒窩,可惹人喜愛了!

生3:班裏的智多星我覺得就是許亦雯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叫她許許。

她是個既可愛又聰明,很惹人喜歡的女孩子,她長着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高高的鼻子,櫻桃般的小嘴,瘦瘦高高的身體,每天都梳着小辮子。她做起事來可認真啦——

……

看來,課堂的寫作生活非常重要,經過老師適時的引導,能讓學生在課堂上 “動”起來,不僅從生活的源頭引來了溪水,而且明白了怎麼去開源引流,敏捷地捕捉寫作素材。

二、開發課餘生活多彩材料庫,讓兒童拓展“開源引流”

除了在課堂中挖掘源頭外,還可以讓兒童在豐富的課餘生活中,擴大視野,開挖習作的源泉。

教師可以就平時課餘生活中孩子們最多接觸到、最容易引起感知的素材入手,多在日常教學中找機會讀話引導。

學期始,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句話日記”的作業,讓學生將每天的課餘生活用一句話的形式記錄下來,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寫下當時的心得體會。半個學期過去了,我讓孩子們以《課餘生活小故事》為題寫下自己記憶最深的一些課餘花絮。

如一位學生寫了《讓座》:

記得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媽媽乘5路公交車回家。我一上車就找到了一個位子坐了下來,沒多久看到一位阿姨抱個小寶寶也上車了,可是周圍已經沒位子了,我連忙説:“阿姨,您坐。”阿姨説:“謝謝。”我説:“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這時我發現好多目光投向我,人們説:“現在很少看到小孩子給大人讓座了,這真是個好孩子。”我聽了心裏樂滋滋的,可又挺不好意思,為什麼大人會説現在很少看到孩子讓座了呢?

有一個孩子寫的是《輪滑樂》:

我有很多課餘生活,有游泳、書法、輪滑……我最愛的是輪滑。

我是從今年過年的時候開始學的,剛開始的時候只會走路,就像老太太那樣,搖搖晃晃的,有時還會摔跤。我多麼希望自己也會像別的小朋友一樣滑得很快又不會摔跤。

有一次,我穿着輪滑鞋到了樓下,看到我的小夥伴們正在速滑,他們滑得真好,就像一羣小鳥,我羨慕極了,於是我也學了起來,滑到一半,我看見一塊小石頭,我來不及剎住,結果拌了個四腳朝天,引得他們哈哈大笑。我也笑了起來,可我沒有放棄,幾次下來,我忽然發現自己會滑了,真開心啊!自從學會了輪滑,一有空我就到樓下“飛”一會兒。現在的我還是姐姐的輪滑小老師,等她學會了,我倆可以進行比賽了。

三、季節轉變的大自然,讓兒童快樂感受“開源引流”

一年四季,自然循環,每個季節所帶來的豐富多彩,無疑是我啟發學生開源引流的好材料,所以,在不同的季節,我都會帶上學生去野外搞搞小隊活動,同時在現場指導,先讓學生説觀察到的事物後,再讓他們及時、準確、生動地把觀察到的事物“翻譯”成語言,使他們懂得怎樣仔細觀察、捕捉素材、認真思考、生動表達,從而提高兒童的習作能力。

如一位學生去農莊秋遊後寫下了《秋的聲音》:

聽聽,秋的聲音,一羣羣大雁飛上天空,“嘎、嘎”……,是告別秋天的話語。

聽聽,秋的聲音,小鳥扇扇翅膀,“嘰,嘰”地叫,是找到了食物,打算喂小鳥了。

聽聽,一陣陣香味飄過田野,果園裏的果子成熟了,歡聲笑語,是來農莊的遊客,忙着採摘。

聽聽,一隻只螞蟻在搬糧食,“嘿喲,嘿喲”,為積蓄冬天的食糧而辛苦。

聽聽,秋的'聲音,樹枝搖來晃去,“唰唰”,“唰唰”,這是落葉和樹枝的告別。

《過中秋節》是另一位學生寫的:

九月十四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今年中秋節跟往年不一樣,因為受颱風影響晚上都沒有見到月亮。可是每户人家還是都沒忘記請月亮婆婆。

吃過晚飯外婆開始請月亮婆婆了。她把準備好的四盤水果、一盒月餅拿到陽台上請月亮婆婆出來。可是我們等了好長時間月亮婆婆也沒來,我自言自語地説:“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月亮才出來呀?”話音剛落就下起雨來了,我們只有帶着一點點不開心進屋了。

四、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生活,讓兒童從小直面世界“開源引流”

“人是社會的動物”,兒童當然也一樣。我們能不能從小就引導孩子去面對現實的社會生活,從中獲得豐富的感悟和真切的體驗,這對他們如何去擁抱生活、積極地參與生活、學會做生活的主人,關係十分重大。所以,為學生習作的開源引流,不可忘記這是重要的一塊。

有現代媒體的傳播,兒童的社會生活是十分開闊的。為此,我總是努力地在啟發學生關注社會上發生的大事、小事。孩子們由於審視角度的不同,尋找的素材也會有不同的角度,常出新意——

這是一位學生20xx年寫的《國慶觀閲兵儀式真棒》:

光陰似箭,日曆也穿上了“國慶裝”。今天——10 月1 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盛大的節日,是我們偉大祖國母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年喜慶的好日子!

這時,天安門已是人山人海,樂聲陣陣!一萬多名學生持着紅色的、黃色的鮮花,組成四個大字“祖國萬歲”。但是最吸引我的是解放軍叔叔的閲兵儀式!

“咚——咚——咚”這是解放軍前進的腳步聲,他們正在踏着雄壯的步伐,沿着天安門廣場前進!“咚——咚——咚”多麼有勁,多麼鏘鏘有力的步伐聲啊!這不是普通的腳步聲,爸爸説:“這是我們國家邁向世界民族之林的聲音!”媽媽説:“這也是祖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成就的喜報聲,是中國人揚眉吐氣的腳步聲!

我説:“長大以後我要當女兵,一定也要參加閲兵式!”

有一個孩子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時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假如我有一枝神筆,我要給汶川的人們畫許多牢固的房子,讓他們住得安心。

假如我有一枝神筆,我要畫許多錢給那些受災的人們,讓他們能買東西。

假如我有一枝神筆,我要給汶川的孤兒畫許多爸爸媽媽,讓他們擁有爸爸媽媽的温暖。

……

國小隨筆作文 篇4

想念那一輪明月,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靜。

坐在那小窗子前,坐在不管它的哪一個角落,任何地方,喧囂都在遠處。近旁只有荒藤老樹,只有棲居了鳥兒的老屋禿檐、長滿了野草的殘樁瓦片、斷壁殘崖,夜貓子打架着歸來,麻雀恆久低吟,風過檐鈴,雨落空林,蜂飛碟舞草動蟲鳴、夜蟲啾啾……四季的歌詠此起彼伏從不間斷。此間種種,月亮的安靜並非無聲。

有一天大霧瀰漫,世界縮小到只剩小到了小窗子前的我,想念月亮。有一天昏黃盪漾,織上樹梢,織上屋瓦,染黃了歸巢暮鴉,黃昏美的驚心動魄,但我還是想念月亮。有一天漫天飛雪,月亮也沒出來,但窗外卻堆銀砌玉,如一座晶瑩的迷宮。有一天大雨滂沱,自然沒有月亮,忽而云開,太陽轟轟烈烈,滿天滿地都是它的威光,我黯然了,我不喜歡白晝。在數不清的那些日子裏,那些歲月,月亮應該記得,有一個人,坐着小板凳,一次次守在小窗子前,一次次走來,抬頭仰望,逃命似的投靠這一處靜地。

一看見月亮,心便安穩、寧靜。有一條界線似的,邁過它,只要一邁過它便有清純之氣撲上心頭,悠遠、柔和、渾厚,如一股綿綿真氣撲滅了一團紫黑焰,如進月宮般,心渡浮塵之上。於是時間也放慢了速度,就好比電影中的慢鏡頭,人也不那麼慌張了,可以放下心來把你的每一個動作都看的清清楚楚,每一絲風吹草動,每一縷憤懣和妄想,盼念與惶茫都安定下來,總之把你所有的心緒都看的明明白白。

因而月亮的安靜,也不是與世隔離。

那安靜,如今一直持續,是由於四周和心中的孤僻。一個無措的靈魂,不期而至竟彷彿走回到生命的起點。

雲淡淡,風細細,看這寥落的星辰,不知又有誰與我一同笑看這晚風月色。

靜寂中默默等待的不僅是詩人,也有千古美麗的嫦娥。明月多情,曾攜你曼舞;明月有知,肯與你異鄉同醉;明月依舊,這裏沒有華麗的二十四橋;晚簾秋風,這裏沒有玲瓏曼妙的珠簾。月亮在茫茫的夜空中輕輕地、靜靜地慢步,唯恐踩碎了月光的柔情、賞月這的温情、中秋夜中的詩情……

輕輕捧一縷月光入懷,我撫摸着沉澱在心底的月光,穿越千年的月光模糊了我的靈魂。一次英語考試考砸了以後,我的脾氣變得陰鬱無常。望着一羣羣的暮鴉馱着日色飛回來的時候,又彷彿有什麼東西壓在我的心頭。母親主動要我跟她出去買衣服,我無心回答,看着窗外一棵大樹的葉子唰唰啦啦地落到地上,又齊刷刷地被一陣風吹走了,心也隨着落葉歸根了。我也知道母親看到我這消沉的樣子,也很着急。我答應了。那天我和母親在大街上亂逛着,説是散散心,我的心裏雜亂極了。當走到一家服裝店時,母親調開話頭,説我這身材太胖怕買不到衣服。我嘟囔一句,買不到就好了。我卻不知道母親心中的氣,已經忍到了那步田地。後來,母親掉過頭來急走,説不買就不買了。我跟着她,一路行色匆匆,沒有多説話。回到家裏,更是靜得可怕,我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來,才知道闖了大禍。晚上,母親掉了魂的在客廳看電視,我則坐在書房裏心神不定,如約地看着月亮,好圓好圓,因為這一夜是中秋。我輕輕撥開這一圓月亮,一圓清涼,潑潑灑灑,灑在我心頭,承載了無盡的痛苦,禁錮了我的情感。我恨這個月夜,淒涼、隔世般的淒涼,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所有的燈都是亮着的,告訴我月是晴圓的`,人是歡合的,只有我,是悲離的。樓下的電視機聲特大,一個清脆的女主持人的聲音傳上來:“團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情節,祝願大家月圓、人圓、家團圓。我哭了,哭得是那樣毫無雜質。

秋陰襲我以寒冷,秋霜襲我以傷痛,秋雨襲我以寥落。那天晚上,我帶着不全的靈魂進入月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還好,還好,世界雖然拋棄了我,但還有那一輪明月可以接納我。只有她懂我,就如知己一般,君子之交,不尚虛華,高山流水,亦是如此。就像張曉風在他的一篇小説中説過: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讓他發現天下之小;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讓他在雲飛鳥盡之際有“相看兩不厭”的對象;辛稼軒需要一座嫵媚的青山,讓他感到自己跟山相像的“情與貌”。我不需要向上帝要一座山,我要的是每天晚上的那輪明月,就好像賈寶玉初見黛玉:這個妹妹,我是見過的。

餘秋雨曾經説過一句話,大意是,從嚴格意義上講,一個文人要想和某一片山水有靈魂上的接觸,一輩子可能就一次。自從有了這輪明月之後,我從心底裏認同這句話了。

我甚至堅定地認為,我對月亮的熱愛中有某種宿命的東西,它在我的骨子裏,不為人知,也很難被表達,那是一種前生今世的感覺。每當看到漆黑的天空中,還嵌這一圓清涼,我就突如其來有靈魂被一種温情的東西,一擊而出的感覺,沒有任何原因。

看着月亮。看着,看着,不禁要泫然淚下。

國小隨筆作文 篇5

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國小生閲讀能力非常重要,閲讀能力的培養對國小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國小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閲讀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閲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如:我們班的高傑同學,他是班裏語文成績最差的一名學生,但是自從開展“午讀”活動之後,他喜歡上了讀書,每天堅持閲讀,閲讀分析能力大大提高,在這次的期會考試中,他的閲讀題做的很好。同時,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着閲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國小生還處於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鋭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湧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湧動起來。另外,在語文閲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閲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閲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國小時期是培養閲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國小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閲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

國小隨筆作文 篇6

“作文難,難作文”這是國小生作文的通病,也是國小教師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經常看到很多老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愁眉苦臉、叫苦連天,因為學生所寫的作文常常令他們讀得無奈,聽得乏味。對於同一題目的作文,很少有學生寫得有條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究其現狀,主要有體現在五個方面:

1、筆下無物,無話可寫。

2、語言貧乏,難寫生動。

3、主次不分,詳略不當。

4、結構零亂,缺乏安排。

5、錯字、句多,不善修改。

針對這不容樂觀的現狀,作為語文教師就必須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帶領學生走出這種不良的困境。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知識如此,寫作文又何嘗不是這樣。關鍵在“好”和“樂”二字上下功夫。愛因斯坦也曾言之“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搞自然科學如此,寫作文亦然。關鍵在一個“趣”和“愛”花力氣!

“興趣是入門的嚮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能激發和培養起國小生作文的興趣,則作文教學就已成功了一半。要帶領國小生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培養國小生的作文興趣,下面談談鄙人的淺陋之見:

一、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素材

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一切外部信息要通過觀察才能進入大腦。只有熱愛生活並且善於觀察的人,才能從生活中發現許多可寫的素材,併產生強烈的寫作願望。

葉聖陶先生説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作文源於生活,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對於客觀事物,只有通過認真細緻的觀察,才會有深刻的理解,才會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觀察,引導學生樂於觀察,善於觀察。贊可夫説:“應該打開窗户,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藉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學生的感情。”社會生活、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美麗的大自然,構成了學生生活的廣闊空間。學生投身其間,其樂無窮,如果讓學生稍加留意,並隨時將自己耳聞目睹的、感到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東西用寫觀察日記的形式記下來,日子久了,學生就獲得了作文的很多材料。這就解決了學生作文時瞎編一氣,為躲過一次作文而撒謊,提綱式的幾句話就交差的毛病。

如一位教師利用一節語文課跟學生一起交談,問他們最近有什麼新發現,為了表現自己,學生們各抒己“見”,滔滔不絕,就在他們説得正帶勁時,教師忽然止住了他們的話題,用同情的口吻説:“真遺憾,許多想説的小朋友沒辦法在這裏説。可是老師還真想知道每位同學的見聞,怎麼辦呢?請大家幫一幫老師吧!”很多學生都想到了用寫的辦法把想説的記下來,讓老師再慢慢去看,於是,教師贊成了學生的想法。老師對學生提出了每天都寫寫當天看到的人和事的要求,並教給他們寫日記的格式,發給了每人一個本子,在本子封面上寫下“每天都有新發現”。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讓學生多讀書,培養寫作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魯迅先生也説:“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閲讀是一種資源,是吸收知識的過程,是作文的基礎。因此,必須要求學生廣泛地閲讀,首先要把課本閲讀好,理解透徹。現行的各種版本的教材上,所選的課文大都是些名家名篇,實際上都是一些很好的範文,是學生獲取寫作知識,借鑑學習寫作方法的好範例。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可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怎樣選材,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過渡照應的方法,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獲取多方面的語文知識,培養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

如李吉林老師在教學《桂林山水》寫灕江的水的特點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本文句式的整齊、排比的作用,組織安排了一系列訓練。

“灕江的水,靜、清、綠,”同學門想一想,在靜、清、綠之間用上什麼聯接的詞兒,就可組成句子?例句:

灕江的水既靜又清還很綠。

灕江的水不但靜而且清還很綠。

灕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指點:

其實這一句就是這一個小節的概括。這樣概括地寫一句,能使讀者感受到灕江的美嗎?如果把“靜、清、綠”這三個形容詞重疊一下,句子該怎麼説?

灕江的水靜靜的。

灕江的水清清的。

灕江的水綠綠的。

指點:

詞語一重疊,程度加深了一些,但還不具體。

我們看着灕江的水不禁讚歎起來,如果使它變成感歎句,句子該怎樣組織排列?

例句:

灕江的水真靜啊!

灕江的水真清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

書上就是感歎句。這樣寫,語氣是加強了一些,但是灕江的水靜得怎麼樣,清得怎麼樣,綠得怎麼樣,讀者能感受到嗎?課文是怎麼寫的呢?

通過這一系列語文訓練的`鋪墊,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語感,體會灕江之美。這樣的教學會讓學生細細地品味作者的遣詞造句的能力,對自己以後的寫作絕對是大有好處的。

另外,李老師還設計了一個語言訓練的題目,出示:“我愛長江、西湖和家鄉的小河。”誰能把這個句子改成排比句。

第一步(不加附加成分)如:

我愛長江,我愛西湖,我更愛家鄉的小河。

第二步(加修飾語)如:

我愛浩蕩的長江,我愛明鏡般的西湖,我更愛家鄉彎彎曲曲的小河。

我想,學生在這樣的長期訓練下,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讓學生學好教材上的範文以外,還要讓學生多讀課外書籍。《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國小生的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要讓學生廣泛涉獵,厚積薄發。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越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越是應當多讀課外書。每本書、每篇文章,都為讀者展現出一個嶄新的天地,使他們開眼界,長知識,受薰陶(其中自然包括語言)。智力越是低下的學生,越應當多為他們打開一些認識周圍世界的窗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窗口就是書。”讀書的時候,要求學生要真正讀懂其意,體會其情,並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有所感悟,寫出讀後感,要學會摘錄、仿寫、改寫、縮寫、擴寫、續寫等。這樣持之以恆,學生這方面的知識積累多了,寫起作文來也就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也就解決了學生作文時無從下筆的畏難情緒。

三、上好“口語交際”課

我常告訴學生,不應該把作文看得太神祕、太難,作文不過就是“我寫我心,我敍我事,我説我話,我抒我情”,消除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因此,只要做到作文前認真想好寫什麼,為什麼要寫,怎麼寫,然後先自言自語説通順,最後把怎麼説的就怎麼寫下來,這便是寫作文。我常常抓好語文課本中的“口語交際”,有時還自己隨機設計一些題目,如介紹我的家,介紹一種你熟悉的動物,講故事,説笑話,説説讀後感(觀後感),説每日新聞,演課本劇,學當主持人、導遊,小小討論,小小建議等等,學生説完演完後,就動手寫下來,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形式深受學生歡迎,學生習作起來很輕鬆,提高了他們的習作興趣。如有一年我班組織了春遊活動,活動後,我讓學生以《_______的春遊》為題寫一篇作文。有的學生説:“早知道要寫作文,我就不去春遊了。”面對此狀,我首先耐心引導學生進行全班口語交際,讓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議論出什麼時候,我們哪些人,到什麼地方幹什麼,一路上看到了什麼,活動中自己做了哪些事,耳聞目睹了些什麼,心情怎樣,感受如何。然後讓學生將這些內容有順序地整理通順,最後把自己所説的話寫下來,怎麼説的就怎麼寫。結果,學生普遍寫得有血有肉,效果很不錯。

四、多開展有趣的課外活動

學生的課餘生活豐富多彩,跳繩、踢毽、打乒乓球、拔河、跑步、滾鐵環、賽陀螺、老鷹捉小雞等活動都是學生愛玩的,玩時讓他們做生活的有心者,留心觀察其中的喜怒哀樂,不管是自己參與的,還是沒參與的都可以作為寫作的良好素材。如幾個同學玩賽陀螺之後,其中一個同學寫到:賽陀螺真有趣。中午,完成了作業後,我們幾個小夥伴拿出自己的陀螺比賽起來,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誰就贏。我們同時轉動陀螺,我的心隨着心愛的陀螺的轉動“咚咚”直跳,害怕它早“死”了。眼看我的陀螺要“死”了,我在心頭不住地給它打氣、加油,讓它再堅持一會兒,但後來還是輸了,我的心思白費了。再賽的時候,我認真總結了失敗的原因,最終我取得了勝利。看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多動腦,才會成功。

五、從“講故事、聽故事”中培養寫作興趣

聽故事是所有學生都喜歡的,“講故事、聽故事”,有利於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口頭作文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聽完故事,可以讓學生續編故事,再講給班上的同學聽,回家講給家長聽,學生從中就得到了鍛鍊,收穫多多。如聽了《龜兔賽跑》故事後,可以續編《龜兔第二次賽跑》的故事。續編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吸取教訓,學生的想象力和作文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這有利於寫作興趣的培養。

六、抓好作文後的講評和批改

講評是老師在作文課上要做好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教師講評有重點,學生印象就深刻,教師講評的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重視。在講評時,對寫得好的文章既要鼓勵,又要指出其不足之處;對作文水平較低的學生,只要看到點滴進步就要當眾表揚,以增強他們作文的自信心,使他們進一步努力。

教師批改作文的目的在於指出作文的不足之處,啟發學生動手、動腦,有事可做。在批改上,我認為關鍵在“批”而不在“改”,如果教師細緻改,改的地方多,費時也多,但學生不看或不認真去消化還是白費力氣。把重點放在“批”上,既不費時,又可以在批閲過程中隨手寫下,便於學生拿到作文本後有事可做。不過,要使“批”起作用,老師不但要做好發動工作,更要做好檢查督促工作,這項工作做得好,可以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要帶領學生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我認為必須藉助廣闊的生活天地,充分利用社會這個大舞台,從小處着眼,從內容入手,走寫作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讓學生樂於作文,把寫作文當成一件快樂的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高水平的作文。

國小隨筆作文 篇7

那一天,媽媽帶着我去公園散步,突然,我看到了一片美麗的景色——片片落葉交織在一起好像是一片金黃色的田野。

看,那邊的一片片葉子好像在空中跳舞。我跑過去伸出手接住一片。啊,好像一隻金黃色的小船,它也許是想投入小河的懷抱才落下來的吧?我輕輕的把它放進了小河。河水嘩啦啦地流着,像是在鼓掌歡迎。“小船”輕輕打了個璇,和我依依告別,便開始了它有趣的航行。

這時一片桃形的葉子落在了我的面前,我捧在手心裏想:它可能是孫悟空偷仙桃時,不小心碰掉的一顆小小仙桃吧?它一落到凡間,就變成一片小小的樹葉。我放在鼻子下面聞了聞,好像真的有桃子的.香氣呢!

我正在遐想,又一片樹葉落在我的腳面上,我撿起來一看,啊還帶着綠色呢。“它大概是看到姐妹們紛紛落下,也想到地面上玩玩,便忍不住往下跳的吧”?

我一邊想一邊小心地把它做成一隻小葉哨吹起來,聽,多像牧羊人悠揚的笛聲啊! 地上的落葉也越來越多,我都不知道該拾哪片好了。乾脆找一根細繩把葉子串起來,戴在頭上。哈哈,真有趣,我變成了一個頭戴金冠的“小黃人”了。

國小隨筆作文 篇8

國小作文教學面對的是零起點的孩子,所以,國小作文教學可以説是有法可依的同時又無章可循,説它無章可循因為在孩子來説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我們可以刻意的策劃教的過程,可以刻意的營造學的氛圍,但我們不能刻意的期許習作的到位,不能刻意的追求成文的效果,國小作文教學隨筆。正如太極的以柔克剛以無招勝有招。

好的教學方法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所謂有法可依就是激發興趣在先,練眼,練心,練腦同步。完成觀察積累,感悟,組織表達的整合。只有孩子願意寫了老師的教學才算成功了一半。

興趣是教學活動中永遠的主題。用孩子的視角看孩子的世界,欣賞孩子的作品肯定孩子的閃光點,激發孩子用文字表達感情的興趣。

真誠的和孩子交流,誠懇的指出文中的缺點。保護孩子寫作的熱情培養寫作的積極性是不滅的理念。在孩子習作過程中眼腦心的整合互動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具體豐富的生活中相互滲透慢慢融合的。

一,在生活中學習觀察和積累奠定文字金塔的根基——————打造孩子的慧眼。

孩子的心靈相對大人的要單純,單純到能用好與壞,對與錯來劃分。所以,孩子的作文需要孩子用孩子的視角去發現,用孩子的語言去描述。用孩子的心去感悟。所以,國小作文教學也不是把大人的發現大人的思想灌輸給孩子,而是引導孩,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去描述,在生活中留心身邊的事物:充實的生活,眾多的媒介,書籍,廣播,電視,網絡都是積累寫作素材的源泉。

我做過一個調查:隨機的向一至六年級的學生問同一個問題“今天你看到或做了什麼事?”

一年級:早晨爺爺送我來上學,上完課又接我回家,下午爺爺送我來上學,上完課又接我回家。————8歲孩子的世界就是上學和回家。多簡單!

二年級:今天風那麼大,早晨爺爺騎三輪帶我和姐姐來上學,都快蹬不動了,體育課也沒上好。————已能夠關注一件和自己有直接關係的事物

三年級:今天我語文考了第一,光顧着美了,平均數沒聽好。

四年級:今天哪兒都好,就是美術活動時忘毛筆了,也沒畫成,這個遺憾啊。——————已經能把自己的體會溶進事件中。

五年級:今天張華欺負四年級的學生,我説他,他還不識好歹的罵我,沒素質。——————能明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六年級:今天老師找我談話,還是老一套學習呀學習,其實我也知道我們這一代任重而道遠,可老是這麼絮叨,再堅的鋼鐵也會給弄得金屬疲勞了啊。———————社會,科學上的知識也能靈活運用在表達上了。

不難看出,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觀察越來越具體,並逐漸的匯入自己的看法。那麼我們何不給孩子一副有色的眼鏡,讓孩子帶着感情從學步的一年級開始去觀察和積累?我帶過兩界一年級,最初我就以談話的形式引導孩子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比如:今天誰給你做的飯?你想對她説些什麼?

早晨,是誰送你來上學?你想對他説什麼?你的衣服是誰給洗的?你想對他説些什麼?讓孩子回憶的同時感知親人的愛學會感恩。然後逐步的擴展記憶範圍:你來的路上看到了什麼?你想説什麼?你在學校裏看到了什麼?你想説什麼?讓孩子習慣走到哪兒看到哪兒想到哪兒。再把看到的説出來。養成用眼睛感知世界,簡單的表達自己的喜惡的習慣。接下來隨着字的認識,詞的增多我們就可以換一種形式表達了,把你看到的人或事用筆記下來,可以是簡單的兩個句子,也可以畫一幅畫,不必要求詞句的精準,不必要求畫的質量,只要能讓人看的明白就好,作文素材《國小作文教學隨筆》。詞彙再豐富一些時,可以適當的用一些修辭,畫劇情式的組畫。加一點自己的看法。

到三四年級,識字量閲讀量和理解能力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我們就可以適時的把表達形式放寬,讓孩子自由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或感受。世界這麼多彩涵蓋了無盡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學會感受生活,積極為孩子創造感受生活、豐富人生體驗的條件和機會。孩子觀察細了積累多了胸中自然就有成竹。

還能想起我剛畢業時的一次作文,當時我帶的是四年級,我佈置了一篇以麥收為主題的作文,閲稿時我沒有能從一篇文章裏找到火樣的熱情和豐收的喜悦。我問到孫釗,他的回答着實令我吃了一驚。他説他家沒場,也不種麥子。還有很多同學和他一樣根本就沒有收麥子的經歷。

反思之後,才覺出我也被生活隔離了:學校的四角天空下,我記憶裏收麥子的情節已經遠離我們十幾年了。今天,大型的聯合收割機代替了人力潑場,軋場,割麥,曝曬,打麥和起場一系列的工序。人們剩的就只是把麥粒擱到公路中間曬了。但於我,十幾年前的記憶就像是昨天,甚至是剛剛。所以説用心感受的生活即使經久也不會褪色。當處景時自然就會生情,就會迸發出不可遏止的急於表達的慾望。如果你曾在草地上打滾把心愛的白襯衣染綠;為爬樹摘槐花而遲到;在院子挖個洞穴數五步埋下自己的寶盒;得到一套《岳飛傳》興奮的不眠不休的連啃了兩天。用手和腳作鬼畫符似的畫;用粉筆在卧室牆壁上塗鴉;用沙子“埋人”弄得灰頭土臉;寶貝似的抱着自己創作的泥塑巡迴展覽;種下土豆到收穫時竟比種子還小;下雨後在和水塘相通的小渠上攔笊籬抓草魚;上學不走大路偏提着小裙趟水深沒膝的柳林;學少年閏土的樣捉麻雀;在水坑練狗刨喝好幾口水;劈竹竿糊報紙做風箏忽忽悠悠放上天。放羊忘了時間羊回家了人還在逮知了猴;和小伴跑到十幾裏外的方坑撿貝殼;體育課為了採一把極漂亮的點地梅給老師拎進辦公室狠訓。。。你還會愁無話可説,無事可寫嗎?那樣鮮明的記憶只會叫你愁怎麼鮮亮的詞句那麼不夠!

關於作文和生活的關係,《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地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對此,葉聖陶先生也説:“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着求實的路走去,便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一句話,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二,文章高於生活,在平凡中提煉和感悟生活的真善美——————打造孩子的慧心。

人有心所以有感情,文也需有心才能有感染力。所以文心是貫穿文章始終的靈魂所在。作文教學不是刻板的老和尚説教。不能依照大人的意志灌輸大人的思想或者看法。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不同的孩子對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所以我提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文心。我的一個學生胡奇,人挺漂亮,也聰明。可學習成績卻是倒數一二;打架,罵街,撒謊沒誰能比的過她。每天到校見我第一句話準是:“老師,我的作業寫完了,是我媽媽看我寫的。”當檢查到她的作業時,本上凌亂且不相干的幾個字跡總會戳穿她的謊言;再問:“是你媽媽看你寫的?”她眼裏含淚:“老師,真是我媽媽看我寫的。

真的,老師。”我試着瞭解她:她的父母做買賣,她和弟弟跟奶奶過。家訪時我見到了她奶奶,她奶奶説:“撒謊罵街都是和她媽媽學的。她爸媽不回家是不回家,回家就會給孩子帶衣裳再就看孩子成績罵街。”有媽媽看着寫作業對一個渴望母愛的孩子來説是多美的期待,或許她一切的表象就是對這份期待的最好詮釋。如此敏感的心該有多細膩,她該是渴望能得到其他孩子一樣的家的温暖與關愛。

也想像其他孩子似的有媽媽看着寫作業,給爸爸拉着小手逛超市,拿着老師貼笑臉的畫到爸爸媽媽面前換一堆的誇獎。

感情的表達是沒有一定之規的,就像胡奇,把所有的渴求編織成一張温馨的親情的網,套牢自己。文就如寫文章的人怎麼能用拘泥的形式定格?所以,不管是散文,詩歌,記敍,議論還是小品,或者就是一個雜感。甚至是不倫不類的説不上體裁來的文字的組合,只要文心是自始至終的,它就會感動看它的人,就不失為一篇好的作品。可能很多人學過課文《祭妹文》,文中的兄長只是絮絮叨叨生活的瑣事,可也就是這些看來那麼瑣碎的記憶,那麼生活的文筆,把那份思念與哀傷氣氛釀的那麼釅,釅的化都化不開。

要打造好的文心就必須具備一顆善感的慧心。但是,慧心不是與生就有的,它是在平時生活的薰陶中潛移默化的形成的。所以,孩子的心性在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影響之外,還需數任老師後天的引導。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思量:究竟是我變了還是現在的孩子變了。從教以來我總結借鑑整理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於我的教學過程中,我欣賞我的孩子們,在情與法中給孩子最多的自由。但一段時間以來它突然不適用了。我的欣賞在小強看來好像變成了放縱自己的資本。畢業以來不記得幾次是在講台上講課,我從來都是走到哪兒講到哪兒提到哪兒。和孩子交流也習慣了雙臂環着孩子的肩頸,唯恐有温情的陽光掃不到的角落。以致幾年後,我的孩子高強説:“老師要是還來教我們,我就帶着全班去接她”。是家的嬌寵慣壞了孩子?還是孩子就是冥頑不靈?不會呀。看他虛掩着門架上笤帚砸人——————他靈的很呀!看他見我生氣主動的拿問題來分散我的注意力——————他善解的很呀!看他發現我的手流血了趕緊掏出紙給我捂上——————他心細的很呀!這是一顆多細膩靈動的心呀!或許是母愛太少,或許是為了補償孩子太少的母愛而給了孩子太多的愛?想到五歲兒子在人前的聽話,在我面前的不馴,或許他是把我當母親?可以撒撒嬌?耍耍賴?這樣想了。Like my son like every son!孩子還會吝惜他的愛嗎?他也會如我愛他一般愛他周遭的人。如我看他一樣看他周遭的事。一個人的愛就會感染一羣人的愛,拿被愛充斥的靈透的心去感悟人生,領略世界,體會真善美。還用擔心抓不到文心嗎?

三,文章即生活,生活也文章。在有即是無,無也是有中完成辭藻與感情的整合—————打造孩子的慧腦。

行者無疆,勇者無懼,智者無私。這樣的境界是不容易達到。但這恰就是做人和作文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