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年味的作文【熱】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7.15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年味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年味的作文【熱】

年味的作文1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任然保留着春節這一傳統節日,可是它那火箭高速般的發展卻讓這中間的有些東西變了味道。

紅包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這應該是每個中國人都熟知並常用於過年的一句話。紅包起源於明清時候,是傳統意義上的壓歲錢,也是農曆春節時長輩給小孩兒用紅紙包裹的錢。起初,包的只是100塊(約現在的1分,只能買顆糖果之類的)五六十年代,包的是幾分、幾毛;後來,包的錢財越來越多,用處也開始不單純只是送一份祝福。

一位在香港讀大學的朋友説道:香港的'紅包包的大多數是10元、20元的港幣,有的甚至是一條紙上祝福。

一位在內地讀國小的孩子説道:我這些年收的紅包儲起來多達20萬元人民幣。

甚至,一些下層官員遞給上司的紅包,大吉大利、紅包薄厚,詭異的笑臉相逢卻笑裏藏刀,互相一個握手點頭,你我心照不宣!

年貨

趁着特殊節假,商場抓緊時機、提早預備。一堆堆貨品前後擺放的價格牌令多數人不禁讚歎:現在的一百塊能買到些什麼呢?物漲、貨漲,唯獨工資不漲!可是,這真的是物超所值嗎?不!這都是人心惹的禍——大多數人選年貨的標準是:拿出手的時候要顯得闊氣。各商家看準了這一商業契機紛紛給自己的物品包上一件件誘人的包裝。由此,價格就仗着突飛猛升,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那些所謂耀眼霸氣的包裝只能換來一句左耳進右耳出、從不進腦、從不深刻的“呀!這包裝真漂亮”,過後還不是當成廢物賣掉,有誰會留着呢?那您又多浪費了多少錢呢?

過年時節,走親探訪肯定少不了滿手年貨。有些人過年一家團聚普普通通便是福,從來不奢求;有些人一袋年貨過百千,從來不吝嗇。親眼可見,要麼是推推讓讓好不容易收下了,要麼就是拿一袋去、提一袋回,反正結果都是多得吃不完,擺着堆灰塵——你若喜歡、你拿去,你若不喜歡就垃圾桶拿去。

年飯

自從東方的中國巨龍騰飛之後,經濟迅速發展,一年辛勤勞動下來大家都掙得盆滿捧滿。

年飯大家各有各的選

擇、各有各的特色,而早已提早預訂完畢的馳名酒樓敞開大門等待貴客某天大駕光臨。要是遲了一步,就只能收到千篇一律的回覆,通俗來講就是:現在想訂?對不起,明年請早!

但在中國這地大人多的陸地上,並非所有人都如此。

一些人,以幸福為名,一家只能吃條魚、配些飯、帶些談笑,於是嚐了富人們一頓中的小東西。

一些人,以“辛勤”為名,一心只想訂間房、配上奢侈、帶上銀行卡、留下名貴剩菜,於是吃了窮人們一年裏的所有飯菜。

誰還記得?那些年,錢財不多、單純祝福的紅包;

誰還記得?那些年,普普通通、互相交換的年貨;

誰還記得?那些年,一家團聚、幸福滿滿的年飯;

今時今日,誰還會因為長輩給的一毛幾分的紅包連夜晚作夢都還滿臉笑容?

今時今日,誰還會肆意地滿街大跑只為在這新春佳節圖個開心,玩個夠本?

今時今日,誰還會大過年的在門口坐着,一邊看着小孩子們玩耍一邊跟左右鄰居毫不吝嗇地談笑?

那時那日的過年味道真的尋不回了嗎?

年味的作文2

除夕夜,煙花綻放。年味,溢滿了我們家……

“今天晚上我們一起準備年夜飯吧!”媽媽笑着走進廚房,“都説‘年年有餘’,我準備一道蒸鱸魚,你們呢?”“佛跳牆!”爸爸眉開眼笑,“這是幾天前快遞剛寄來的呢。”姐姐也想好了:“我要做蛋包飯!”我有點兒猶豫,因為我是個新手,剛入門:“我炒青菜和花菜兩道吧!”這兩道菜可是我的入門菜哦!

安排好流程後,我們便準備起了年夜飯。樓下,鞭炮聲也響起了。

每個人都忙碌起來了。媽媽打開冰箱,取出了兩條新鮮的鱸魚,爸爸取出了一包佛跳牆,姐姐取出了胡蘿蔔和香腸,我呢,當然是青菜和花菜了!我將平時洗菜的盆盛滿了水,從袋中取出適量的花菜放進盆中,將大花菜掰成了小花菜。

姐姐正在淘米,她要先煮足夠的米飯;媽媽正為魚撒上食鹽、胡椒粉和一些料酒;爸爸準備讓佛跳牆入鍋,還當了媽媽的得力小助手。

因為我的炒菜工序比較簡單,且菜比較容易涼,因此我的菜留到最後炒,所以我可以儘量洗得更細緻一些。掰好花菜並洗完第一遍後,我就換水了。這時,姐姐已將米飯下鍋煮了,她取下砧板和菜刀,小心地切起胡蘿蔔和香腸。“姐姐,要小心哦!”姐姐笑着答應。此時,洗菜的水是涼的,而我的心是温暖的。

洗了三遍花菜後,爸爸的佛跳牆已在鍋裏燉着,媽媽細心打點的蒸魚也被送進了微波爐。於是,他們在照看自己菜餚的同時,也“爭”着來幫助我們姐妹倆,為我們加油打氣。

“要幫忙洗青菜嗎?”“不用,我可以的。”説完後,我加快了洗菜的速度,一口氣洗完了青菜。“叮——”,姐姐的米飯熟了,我正想跑過去,不料爸爸比我先行一步,將盛着米飯的鍋遞給了姐姐。我可不輕易認輸:“要炒飯了嗎,姐姐?”“嗯,剛剛好。”“太好了!”我幫着姐姐,小心地將米飯倒進了鍋中,這時我的成就感加分了。

姐姐將剛剛提前炒好的胡蘿蔔和香腸加入鍋中飯上,再次翻炒,過一會兒再將炒飯倒入盤子中;接着在鍋中加入四顆雞蛋做成大蛋餅,然後就關上電磁爐了。姐姐小心地用鏟子將炒飯放到蛋餅的其中一半上,再用另一半蓋上,分成四份,乘着香氣,端到餐桌上。

騰出鍋位後,是時候炒最容易涼的菜了。我在姐姐的幫助下炒菜,先炒了青菜——加入油和切好的`蒜頭,儘量使蒜頭靠近油,然後加入青菜翻炒。菜熱騰騰的,讓我激情飛揚,裝盤後就是下一道菜。花菜和青菜的炒法一樣,只是要炒更長一段時間,因為花菜柄比較硬。總之,我成功地炒好了兩道菜,目測加“鼻測”,準美味!

我喜滋滋地將兩道菜十分寶貝地端到飯桌上,因為這是我送給全家的年味兒。而我的快樂不僅是因為炒出了自己滿意的佳餚,更是因為能夠分享,與家人共同享受美妙的時光。

姐姐幫我們四人分別舀了一碗佛跳牆,媽媽嚐了一口我炒的青菜,直誇好吃。爸爸為我們每個人夾了一塊魚肉,我連吃了好幾口姐姐做的蛋包飯……突然,樓下又響起了一陣鞭炮聲,似乎是在為我們喝彩,光與聲讓我們更加温暖。此刻,伴着天空中燦爛的煙花,我們歡樂地談起話兒,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為在我們看來——年味不僅是桌上這一道道溢出陣陣香味的美食,更是一家人的團結互助和互相給予的陪伴與歡樂。

濃濃的年味,溢滿了我們的家,甜甜地温暖着我們每個人的心……

年味的作文3

今天小年,路上的行人明顯多了起來,雖然很多出門在外的人都趕着回家過年了,可是年的味道似乎一年比一年淡了;當然最主要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過年不過年沒有多大的差別 ;其次就是現在的人都趕時間,趕着時間回家 ,趕着時間過年,趕着時間拜年,再趕着時間外出;過年過的已經不是''味道''而是''形式''了。

記得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因為過年了首先有好吃的不説,最主要是有新衣服穿了 。那個時候最喜歡和小夥伴們一邊踢毽子,一邊唱兒歌;''新年到,好熱鬧,閨女要花,小夥子要炮,走一走,跳一跳,新年真熱鬧''.過年了在外地工作的叔叔姑姑也回來了,一大家人也不像現在一樣一見面就玩牌,而是圍着火爐團聚在一起,特別三十的晚上火更是燒得旺旺的,一夜不歇,堪稱;''守歲''。長輩們也會給我們紅包枕在枕頭下,這就是壓歲錢!新年父母也沒有了平常的忙碌,他們不忙,我們也要少幹了很多家務活;而且還可以跟着他們走西家串東家,吃盡了好吃的;在我們老家一直流傳着;''七年級崽,八年級郎。''的説法。也就是説,新年七年級的這一天,我們一家是不出遠門的,父母在家陪爺爺奶奶,我們小孩就看一整天的電視,那個時候的電視連續劇一播就是一整天,看得好不過癮!第二天就跟着父母走外婆家,接着就是走三姑六婆家,這樣的日子最少要持續到初七,八天才漸漸冷清下來,可不像現在一兩天就能把所有的親戚家都走完!記得很小的時候去外婆家總是父親揹着弟弟,母親牽着我,母親的手裏還提着兩包紙包的禮品,上面還放了一塊紅紙,無非就是白糖,橘餅之類的東西,這是送給外公外婆的;稍大一些去外婆家就是騎自行車了,我一個人騎一輛,父親前面載着弟弟,後面託着母親,紙包的`白糖也換上了塑料袋的,當然還有一些簡易的包裝的比往年的漂亮了很多。

拜年是熱鬧的,年前也是熱鬧的;那個時候的農村家家都餵了大肥豬,殺豬的師傅就挨家一户一户來,豬殺完了,他自己家裏的過年肉也就有了;殺了豬,就是撒網捕魚了,幾户人家一個水塘,網一下,水塘邊早就站滿了人,這個牽,那個扯;魚兒一上網,這個抓,那個搶,大人們的叫喊聲,小孩子的歡笑聲,傳遍了整個村莊,好不熱鬧!還有就是寫對聯,貼對聯,貼年畫。那個時候村裏有為老先生,毛筆字寫得極好,村子裏幾乎每家每户的對聯都是出自老先生之手,對聯基本上就是辭舊迎新之意,可惜年頭已久我已經不記得了,不過對老先生的崇拜之情還深刻於心裏!

小時候的年離現在真的是越來越遙遠了,也許長大了 ,肩負着生活的重擔,對年的盼望也淡了。黃昏準備做飯,星哥發來短信説,今晚會回得晚些,高速上都是回家過年的車輛塞車了。高速塞車這才是唯一保留下來的年味吧!

年味的作文4

大包、中包、小包、水果、飲品、零食;超市、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回家、過年、探親。

過年了!我的大伯家、二伯家、叔叔嬸嬸和弟弟……,都陸續來到爺爺奶奶家過年了。噢,還有剛剛學會説話的小弟弟。爺爺奶奶因此高興地合不攏嘴。

小弟弟最喜歡吃水果了,一到爺爺奶奶家,不是説拜年,而帶着好逗的聲音説:“我要吃草莓!”所以,二伯準備帶着他去買草莓。可小弟弟還不滿足,還非要美女我陪同前往。真是個“小皇帝”!

本來小弟弟和我關係就很好,他最聽我話。爺爺奶奶要抱一下他,他卻不樂意,而我叫他讓爺爺奶奶抱一下,竟然成功了。趕緊拍了不少照片。老難得了。全家哈哈大笑,其樂融融。

第二天,千里迢迢從英國特意趕回來過年的大姐姐,給大家分發新年禮物。送給我的是一幅旺財的圖畫,已經備好多種顏料,我十分喜歡,愛不釋手,恨不得馬上上色,呈現給大家,作為我的新年禮物。二姐、三姐、哥哥、爺爺奶奶都有禮物,給小弟弟的是一輛水藍色的遙控跑車,全身發亮,還嗖嗖的反光呢!小弟弟一拿到禮物就;“跑車,跑。跑車,跑!”“不知道怎麼的,他天生就對跑車很感興趣。”叔叔笑着説。

除夕夜,最熱鬧。“發紅包了”突然聽姐姐説。我拿媽媽的手機點開微信,打開紅包,哇,今天手氣真好!29元,我搶到最多!接着,陸續的.,你發了,我發,我發了,他發。全家喜笑顏開,好不熱鬧。最開心的是接下來的“節目”:大伯給了我500元壓歲錢,奶奶給了我300元壓歲錢。我心裏美滋滋的,是不是純小財迷?

大年七年級,我們李家有一個傳統:就是得起早過年,而且早餐得吃青菜燒豆腐和大蒜燒豆腐兩種菜,叫什麼吃齋飯,搞不懂!奶奶三點半就起牀做好了飯,等着我們起牀。好幸福。看着桌上美味的菜餚,我們都吃得特別香。奶奶看着大家吃得津津有味,開心的笑了。真是累並快樂着。

吃完飯,二姐問正在玩遙控車的小弟弟:“我是誰?”小弟弟卻回答:“跑—車—。”大家鬨堂大笑。下午,二姐要帶我去南昌市吃香脆的肯德基,還説要讓請我喝冰涼的橙汁。我們坐在公交車,搖晃着去萬達,車窗外:行人、店鋪、小販、大紅燈籠、汽車、街道、高樓……張燈結綵,奇裝異彩,濃濃的年味。大約一個小時過後,姐姐帶着我乘地鐵去萬達的另一個地方。市場裏,小吃、零食、飲料、化粧品、日用品、衣物、玩具等,琳琅滿目,樣樣俱全。玩到了天上的太陽只露出一點紅色。好晚了。我們就坐着公交車開開心心的回家了。這時,天已經變得黑漆漆的了。我第一次跟着爸爸媽媽以外的人出去玩耍,真難忘啊。

時間過得真快,有相聚就有分手。初四,大家就戀戀不捨地各奔東西了。行李箱、跑車、開心的笑聲突然沒有了,過年的氣氛好像被突然沒收了,我的開心好像也被沒收了。爺爺奶奶呢?

爺爺奶奶,年頭忙到年尾,就盼着過年、過節,全家其樂融融地相聚,一直為過年準備着雞鴨魚肉。大姐,特意請假從英國飛回來和爺爺奶奶團聚。哥哥也是,為了過年,遠從新疆回來過年。大伯、叔叔,要開車大約10個小時,回家過年,為得是讓爺爺奶奶開心。是不是這就是年的味道?這是不是年味的親情?

年味的作文5

年,究竟是什麼味?

當準備貼春聯的時候,我有了答案,年味是股燒焦的味兒。

村子裏貼春聯,通常不是用雙面膠、透明膠什麼的,而是用地瓜粉摻水煮出來的漿糊粘的。往年,煮漿糊這件事都是媽媽做的,一般不會出現什麼差池,畢竟做了好多次了,熟能生巧嘛。今年呢,爸爸決定擔起這項事務。

當我拆開春聯的包裝,正琢磨着哪聯是上聯、哪聯是下聯時,廚房裏飄出一陣焦味。看來,爸爸這份煮漿糊的工作能力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呀!

漿糊雖説是燒焦了,但粘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爸爸搬來木梯子,憑藉他的身高優勢,沒爬幾個台階就能夠到貼春聯的最佳位置。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弟弟可是打起了古代御前帶刀侍衞的精神來,在木梯下扶着梯子,為梯上的爸爸保駕護航。我呢,可以説是一位指揮官吧,遠遠的指揮着:“左挪一點,右挪一點,上移一點。”我不停的唸叨着。爸爸沉浸在貼春聯中不覺得煩,照着我的指揮執行。

幾年的經驗,我深知貼春聯的時間沒有特定的習俗,但每個衚衕裏的人家總是不約而同,一起貼春聯。這時你要是從一條衚衕走過去,定能看到極好看的一片紅。難怪傳説中叫“年”的怪獸不來了,大概是剛進衚衕就被這番景象怔住了,也打算回家貼春聯,誤了做怪獸的任務。

春聯貼完了,接下來便該收拾了,刷着那漿糊盆,還是有着陣陣燒焦味。隨着鐵刷子一來一去,一會兒淡,一會兒濃,我家的年味是股燒焦味。

當參加村裏頭屆拔河比賽時,我又有了答案,年味是汗水的味道。

一些平日裏難得一聚的同村人,都相聚在村子裏的國小,隊員們十二個成一羣,商討着作戰計劃。其餘的人有的'湊過來、湊過去地聽消息,告訴自己隊的。看不出來,原來那一本正經的大人們,還有這樣可愛的時候。還有的人拿着手機準備拍下某某帥男靚女的照片。

比賽的過程中,有些男人在一旁的榕樹下高喊:“平日裏在家坐也坐夠了,今兒個就別再是一副小姐的模樣!加油,拿個獎回家。”還別説,這鼓勵方式聽起來土味兒十足,倒還挺管用,真有幾隊女生被這樣喊贏了呢!

這大冷天的,一大堆人拔河拔得汗流浹背,汗水味的年味兒撲鼻而來,實在夠嗆。

年味啊,還是一股火藥味。

年夜飯是一頓不尋常的飯,因為,它似乎是吃得越久,效果越好的。一家子圍在火鍋前,説説笑笑,這時我們倒不在乎什麼唾沫星子,因為能坐在一桌子上的都是一家人。很快,煙花聲鞭炮聲越來越大,湮沒了我們的説笑聲。這時候,我們小孩子必然是打着看煙花的旗鼓,悄悄地去買幾盒火柴炮。觀賞完夜空中火藥味的“曇花”後,我們在火藥味中開始放炮。總之,火藥味吸得不亦樂乎。

炮鳴聲響了整個通宵,魚龍混雜的年味兒塞滿了我家的房子。余光中説:“家,是講情的地方。”有家,情就在。那些在外工作多年的遊子,是否也該趁着過年,回家聞聞自己家的年味了。

年味的作文6

任何人都趕不上時間的腳步,年末將至。城市裏,家家户户都貼上春聯,窗口都掛滿了臘味,店鋪門上掛滿了燈籠,顯得熱鬧而喜慶,今年我們決定回老家天台過年,倒不是要去那兒走親訪友,只是很懷念老家的味道。在除夕這一天,我們早早的給外公外婆拜了個早年,動身前往老家天台。

相比城裏,鄉下的年味自然要濃些。天台人過春節,一般是從臘月三十時到正月初八之間,實際上從上一年的二十五日開始,家家户户都在撣塵,打掃,準備年貨,喜氣洋洋為過年做準備了。農曆十二月二十四,俗稱“小年”,在那天裏家家户户購年貨,做饅頭、搗年糕、包食餅筒等。説到食餅筒,就如俗話説得“食餅筒筒像卷,豆芽小菜炒麩筋,店家借根天平秤,秤過今年重幾斤”,這是那兒最受歡迎的美食,用麪粉糊得薄如紙大如鍋蓋的圓形麪皮,包制多種餡料。台州人的食餅筒胖得像小孩子胳膊的'圓筒形,至於裏面的餡料則可以用包羅萬象來形容。再經過灑上色拉油的平底鍋的烤制,當其烤成色澤金黃的時候,就能出鍋上桌了,這時咬在嘴裏,外脆裏香,別提多美味了。

到了除夕這一天,年味越來越濃。先是全家團聚會餐,將剩餘的飯藏着,稱“隔年飯”以示“有吃有剩,連年有餘”。以前,年夜飯後都圍在家門口放鞭炮,稱“關門炮”,那可是孩子們最重要的娛樂節目,如今鞭炮已不能再放了,孩子們便少去了幾分樂趣。除夕夜照例是不睡覺的,大家圍坐一起或聊天、或打牌,叫做“守歲”,小輩們早早地圍在大人們的旁邊,等着長輩給小輩們分發壓歲錢。除夕夜,離家再遠的親人們都要回來吃飯,一家人和睦幸福。

新年七年級,春節的高潮到了,家中一片紅紅火火,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七年級早上,小輩們要向長輩們行禮祝賀,稱“拜歲”。這一天,商店不開市,人不遠行,遇人多説吉利話。新年第一頓早餐要喝五味粥,那是由紅棗、番薯、毛芋、赤豆、豆腐等煮在的米粥,寓意不忘節儉,新年五穀豐登。晚餐大多是要吃扁食、水晶蛋糕,水晶蛋糕可是天台姑娘們的最愛,輕啟朱脣,香軟甜便直達心田。

八年級,是走親訪友的日子,家長們會在有家裏待客,婦女孩子會去遊覽寺廟,祈福消災,祝願自家在新的一年裏能無病無災。初四到初八,人們都忙碌起來,要抓住春節的最後時光,走親訪友,尋到最後一份熱鬧。春節到此也大致結束了,又回到初始時的那份靜謐,人們也都散了,各做各的事去,新的一年剛起了個頭,需靠雙手去創造美好明天。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過年的形式沒有太多改變,人們還是能團聚在一起,只是年青人都個個拿着手機,對着看不見的人發着聊不完的信息,而面對面坐着的人的話語少了。是啊!現在的年味已經淡了,淡了,人與人之間的親情也被燈紅酒綠的虛擬世界給沖淡了,我站在窗口吸着空氣中漂着的年味,在心頭祝福:年味莫淡了。

年味的作文7

又到一年春節。

街頭巷尾,張燈結綵,陸續出現在大門上的“倒福”提醒着人們這個只屬於中國人的節日又將來臨。

年,對於每個人來説都不一樣。

對於無法歸家的遊子,年是苦的,混合着牽掛與思念,難以下嚥。

對於輾轉千里終於回家的行人,年,是甜的。混合着温暖與親切,令人迷醉。

對於歷盡坎坷的探索者,年,是鹹的。交雜着過去一年裏受過的委屈,忍受的痛苦和對未來的美好的憧憬與祝願,神祕,複雜,刺激着味蕾。

春節,新年,不能明白道來它在我心中的份量,但隱約感覺它所承載的情義與感情不可估量。

在我們家,一年到頭來,最忙的要數奶奶,炸藕夾,炸圓子,蒸豆腐圓子,曬臘肉,小小的空間裏堆滿奶奶為家人準備的年貨。奶奶已經接近80歲,爸爸勸奶奶休息,讓她不要再忙碌。奶奶有時也生氣地罵咧:“都要吃,又都不學着做,真是累死,明年再也不做。”可是每一個“明年”奶奶都拿着鍋鏟重操舊業,又罵咧下一個“明年”,不再做。我從來不勸奶奶休息,因為我知道一個就這麼忙碌大半輩子的人,只能以這種方式,在羊的`最末,表達對子女們的關心。不勸,因為勸不動。

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因為在外求學,所以每半年才能回一次我在“城中村”的家。我總是開玩笑説,人家都是省際大春運,我是城內小春運。放寒假,對很多人來説都沒什麼,但對我來説它意味着回家,意味着炸圓子,意味着“年”。圓子我只吃奶奶做的,一如今年從英國回來的哥哥,見到奶奶問的第一句話便是:“做粉蒸排骨嗎?”

於我而言,年,沒有久別重逢的熱淚盈眶,相聚有時又何必故作傷感?也不是爸爸一直教育我的“傳統”,“家庭”,那好像有點沉重。它很簡單,就是奶奶炸圓子的味道。重油,精廋,酥軟,咬下一口,那種嘴巴和心都被填滿的充實是獨屬於“年”的味道,也是這世間不可多得的美妙味道。

吃十多年的圓子,只好這一口,是真的好吃。

人的記憶很有意思,那些在腦海頑固盤踞的東西都連接着一段段不可替代的經歷或者事件。正如我,貪念圓子的味道,無非也是貪念那些過去的記憶。五歲,十歲,十五歲,吃着圓子,我數着年歲不斷成長。很多東西都在不斷剝落,外表漸漸模糊褪色,不再記憶。只有這玩意,與奶奶,與家人,與年,與希望融為一體,成為一年又一年裏,只屬於我的牽掛,只屬於我的年味。

去年年飯時,哥哥在英國,和我們人人都在電話裏拜年,可是人沒到,不能叫團圓。今年年飯,他回來,反而是我因為高三,最後回家。上桌時發現第一個菜就是他的粉蒸排骨,第二個就是我的炸圓子。

奶奶坐在一邊傻樂,她什麼都記得,一個不落。

酒過三巡,興致正高,大家紛紛站起舉杯。特別熱鬧。聲聲祝福裏,人人歡快的飲下各自杯中,那無法言説的,美妙的,年味。

年味的作文8

寒假已經過半了,一直宅在家裏——過年!可怎麼都覺得這“年”過的沒有了一點兒興致,除了赴宴、逛街,就是睡覺,真有點兒害怕過年了。我一直認為現在只是時間上的過年,真正的過年是在童年的時光裏。

在兒時的老家,一到臘月,對村裏人來説就是放了長假,地裏、湖裏(就是老家的莊稼地)都空了,只有小麥苗,其他的都歸倉了,偶爾有未成年的驢兒、牛兒、狗兒在湖裏和孩子們玩耍,大人們就開始打掃院子,碼好柴禾,窖好山芋,盤算着今年的年怎麼個過法。

那時,對我來説,等待過年的日子是難熬的。從天已變冷開始,就算着放寒假的日子,算着離過年的天數。那時,我最期盼的就是我小舅過年回老家,由於我和姥姥住在一起,他回去就是到我們家。他來了除了帶我玩之外,還會從他大大的皮包裏掏出一份城裏帶來的禮物,在那時,一份從城裏帶回的禮物會讓我的心裏漫溢着驚喜。只在過年,生活的日曆上才會出現這一抹亮色,只在過年,我的童年才能開啟這份驚喜。

終於到了期盼的過年,在兒時老家的過年是從臘月底開始的。

年前的幾天,是家裏比較忙的。父親是名教師,天一冷,學校就給孩子們放假了,父親安排好學校的事情,就會順便帶些年貨回家,父親購置的多是豬肉和家裏沒有的.蔬菜,豬肉帶回家後,父親會用繩子掛在屋裏的樑上,主要是防止老鼠和貓給先吃了,由於這塊肉要用來過年招待客人,但是有時也防不勝防。一回到家,父親就會張羅給村裏的人寫春聯,老家叫寫對了,由於父親是村裏的文化人,寫得一手好字。父親在案上寫,我也在旁邊幫忙裁紙、牽紙,到了上三、四年級了,一些門邊、門楣上字我也給寫幾個呢。這一寫就是三五天,全免費的,父親到去世前幾十年一直堅持這件事,而且樂此不彼。

母親和姥姥在年前工作,我的記憶中就是熬糖、蒸饃,油炸一些麪食等。印象比較深的是農村過年蒸饃,每家都會蒸好幾籠屜,先放在外面晾,然後放在缸裏儲藏,一直能吃到出了正月。那時經濟條件差,家裏都會蒸兩樣饃,一種是純山芋面的,有時也有玉米麪的,一種是山芋或玉米麪外面包裹着一層小麥面的,後來條件好了,也會蒸一些純小麥面的,主要用於家裏招待客人的。前一種饃,剛蒸出來的

吃懶做,妻子為了教育丈夫改邪歸正,想一計策,假裝生病迫使其丈夫為她擀麪葉。從此以後兩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大路上來了我陳士鐸,一去趕會三天多”,這個出名的唱段村裏的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會。

年,就這樣年復一年地過着,我們在企盼中由小孩子長成了大人,年的味道也在年輪中,不知不覺地漸漸淡了。也許是人們現在的日子過好了的緣故吧,對年的那種祈盼、期待、欣喜都被眼下富足安康的生活情趣湮沒了。也正是由於如此,現在每每想起兒時在鄉下過年的生活就感到分外的甜蜜、親切和彌足珍貴。

年味的作文9

“若沒有體會出舌尖上的風情,年也就失去了靈魂。--題記”

年,可以沒有鞭炮,可以沒有串門,但絕對不能少了那一道菜。

煎餅果子熱乾麪,過橋米線蘿蔔乾,砂鍋魚頭臭豆腐。難以想象,年三十的飯桌倘若上沒有了這些,那年三十還有年味嗎?

我的老家是在安徽的,雖然户口已遷至杭州,但我總不能忘懷九華山的回香,天柱峯的餘韻。每逢春節,異地遊子都不免勾起一絲絲鄉愁,念起一段段年味。

因為種種原因,我們一家人已經有好幾年沒回老家過年了。上了餐桌,幹了幾杯橙汁,吃的差不多時,忽然聽見奶奶歎了口氣,抱怨道:“這麼多年了,也不知道再回安徽,還有沒有人認識。這地方,鄰里間不問冷暖,過年一點意思也沒有,反而不如大山裏頭。”全桌人愣了一下。爸爸笑着接口道:“現在農村發展也變快咯!姐姐説,現在鄉下也沒有多少人串門訪友,各人自掃門前雪,風俗年味也淡卻了……”爺爺“唔”了一聲,用嘴脣湊近玻璃盞,輕輕抿了口果汁。爺爺習慣了喝燒酒,自從醫生説他不能沾酒後,便不再釀品那玩意兒了,此刻在佳節飲果汁,實在是喝不慣。卻見爺爺放下盞子,眯起眼,喃喃道:“大家都不缺錢了,也不去拜訪朋友了,年味自然會淡了……”媽媽輕輕“哼”了一聲,道:“科技越來越先進,還談何人情味?”我皺皺眉,聽得周身有些彆扭,隨手從火鍋裏撈了一塊牛肉塞入嘴中咀嚼,也許是味蕾衝擊了腦神經,我猛地想起好像每年過年都會有火鍋,火鍋裏總會有牛肉啊,丸子啊,油豆腐啊,還有鵪鶉蛋,清張,大白菜……嗯,還有泥鰍湯,耗子餅。窩窩頭是有玉米味兒和高粱味兒的,可以隨便選擇菜餚夾在裏面。想着,我順手抓了一個窩窩頭,夾了一些清張,豆腐,滿滿地填在裏面。我張大了口,咬了口窩窩頭,感到舌尖多了一份充實,嚼着嚼着,不知不覺中,竟嚼出了年味。隨即,一種不知何名的幸福感湧至心頭,登時便解了鄉愁。

朦朦朧朧的,像一葉小帆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顛過大浪,穿透濃霧,撥開雲層,見到小島上挺立着小小的一個燈塔,星星點點的燈光喚起記憶深處波浪中的`那一幀幀畫面:記得小時候在老家過年有個好大的圓桌子,吃年夜飯時,還會有好多的菜,印象最深的是粉蒸肉和酸菜魚。粉蒸肉算得上是老家的特產吧!特製的蒸肉粉裹住了大塊小塊的瘦肉肥肉,然後好像還要裹醬油還是別的什麼,再放進鍋裏蒸,入口即化,噴香噴香的。酸菜魚是老爸的絕活,從奶奶那兒傳下來的,做出來的魚肉柔滑細膩,鮮美至極。八年級是爺爺的生日。大堂裏會來好多客人,擺好幾張桌子。印象裏,奶奶還會做一種麪食,捏的像小兔,小豬一樣,還有不同口味的餡哩!那自然是給我們小孩子吃的,也是我童年的最愛。

想到這些,我又夾了塊牛肉塞入口中。嗯,是正宗的年味了,很濃很濃呢。體會到了這舌尖上的風情,年,好像瞬間就有了靈魂。

現在的人們總抱怨過年沒有了年味。殊不知,那一道道懷滿愛的家鄉菜,不正是濃郁的年味嗎?

就像人們總抱怨失去了什麼,卻不知,我們想要的便在眼前,只不過要潛心去思索,追求罷了。

年味的作文10

鞭炮依舊是那麼的響亮,震耳欲聾;煙花依舊是那麼的絢爛,眼花繚亂。孩子還是那麼盼望着過年,大人們還是那麼忙碌,而我走在煙花燦爛的夜空下,卻感覺年味這東西一點點的隨年齡而去。

從前,我們都不富,但過年卻是那麼的有味。我們放了寒假就開始盼望着過年,每天都會翻着日曆,數着日子。似乎那是個神聖的日子,所有的孩子都可以開開心心的玩,都可以開開心心的拿紅包,雖然紅包裏的錢並不多,但那種感覺卻是無比的好。我時常在想是否越貧窮的地方的年味越濃,是否該逃往哪個小村落去感受那裏濃濃氣氛的春節。

從前,還沒有現在那麼琳琅滿目的糖果讓你選擇,也沒有那麼豐盛的飯菜讓你挑剔,但大家一起圍在一桌吃得總是那麼得有味,也許這飯菜,糖果的味道也會隨着年齡慢慢的消失。現在,生活好了,要吃什麼全年都有,也不用天天撥着手指數日子等待過年。少了一種期盼,人也會懶惰很多吧。

從前,孩子到了年關,都喜歡聚在一起玩鞭炮。五毛錢一包,大家玩得不亦樂乎。而現在,個個大年七年級都睡懶覺,還得用手機反覆的叫。吃飯的時候還拿着個手機玩qq,往嘴裏塞幾口飯就走人了,又不知躲在哪看起了手機小説。也不能説這是手機帶來的害處,但這畢竟影響了現在人們的生活,老人們還未好好和孩子們説會兒話,孩子的qq就滴滴滴的叫個不停,或是電話不斷。老人們總是唉的歎氣,也許這是時代的進步,必然吧。

從前,沒有電腦,沒有這個那個的網絡遊戲,孩子們沒處去,聚在一起下下象棋,大人們旁邊指導,一片歡聲笑語。而現在如何,整天泡在電腦前,各種遊戲圖標填充着桌面,隔着四五百度的鏡片,緊緊盯着屏幕,一刻不離。許多孩子的年大概就是這麼過的吧!

從前,大年三十,一家子聚在一起邊嗑着瓜子邊看着春晚,一大家子和睦融融。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多了許多的選擇,大家思想也開放了許多。三十晚有泡網吧的,有k歌的,有街上閒逛的。也許是過去的技術過於落後,只能提供給大家那十幾寸的黑白春晚,但為什麼換了彩色的,換了更大的,卻少了那麼多的年味。

現在,新衣服還有,而且更新潮了;煙花還有,而且更加絢爛;飯菜還有,而且更加豐盛;年三十還有,為什麼年味就淡了這麼多。難道真的是自己的年齡緣故嗎,那我寧願不長大。我走在煙花燦爛下,想想過去,也許那是過去生活的標誌吧,生活水平的改善,也許是該少些東西吧,也許年味就是這其中的犧牲品吧,起碼在我眼中。

現在,越來越多的朋友聚在一起討論過年,都會不約而同的談到年味漸漸變淡了。我想這是的成長的標誌吧,這是我們思考身邊變化的開始吧,也許我們不該只是一味的議論年味如何如何的淡,我們應該找回童年的`純真的心,用孩子的眼光再次的去發現身邊的變化,去感受過年的氣氛。

現在,我們有更先進的通訊工具,我們可以有更強大的傳播媒體,讓年味在這裏傳播,漸漸撒進我們這些年輕的心靈,但該用我們理智的眼光去遴選那些年味十足的悠久傳統,讓它們在我們的手裏更好的傳承,這該是我們的職責吧。

天空煙花還在綻放,我撿起地上遺落的爆竹,用火點燃,想小時候一樣拋向空中,“蹦”,一陣響亮的爆炸聲散着濃濃的兒時年味。

年味的作文11

“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一曲童謠可能是孩童時期最具期望值最具誘惑力的話了,那時候哪一個孩子不期望過年?在那時候的我們的眼裏,過年就是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還有長大的代名詞呢!一切的期盼和歡樂都融入在了過年這個節日裏了。

那時候的寒假放的也沒有現在早,但總感覺從放假到過年那天總是有過不完的時間,盼啊盼啊盼啊。盼星星盼月亮,盼過年。其實要讓現在的我來説,還真的説不出到底在盼着什麼,但當時總是感覺那裏就是理想的願景。

從臘八之後,各家各户就開始忙碌過年的.事務了,殺豬殺雞宰羊,為的是慶祝一年的豐收和對自己這一年辛苦的犒勞。那時候,不管作業有多麼多,都得在剛放假的頭幾天廢寢忘食的把作業寫完,為的是在新年伊始的時候能夠痛痛快快的玩幾天。因為俺媽就教育我,學就學個紮實,玩就玩個痛快。這一點其實至今還讓我受用。其實父母作為我們的啟蒙老師,我從他們那學到的還真是獲益匪淺,尤其是作為學為人表的他們。

作業寫完了該乾點什麼呢?那自然是玩了,在我住的大院裏,有三個從小玩到大的發小,那時候啊,冬天還能下點雪,每到那幾天,雪就像和我們約好了似的如約而至,一晚上的撒鹽空中造就了

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那時候奶奶經常為我祈禱的就是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個好大學,那時候在我的心中,大學還是一個夢,一個充滿各種幻想的夢哩!

大年三十那天,早上五六點就要起來接灶,辭別了灶王爺,自然要把他接回來過年哪,接灶的儀式沒有那麼複雜,放一盤鞭就行,這個活動總是我爸爸起來做,聽到鞭聲我也就醒了,那時候五六點醒來自然是特別早,總感覺到無比的興奮,小心臟砰砰的跳。這天起來後程,現在只要貼一個福字就夠了。

那時候春晚的每一個節目都令人充滿期待和嚮往,現在演員卻在擔心被吐槽被謾罵;那時候一條祝福的短信要苦思冥想很久,現在僅僅是新年快樂;那時候拼命的趕作業為了好好玩,現在都找不到該幹什麼;那時候過年能聞到濃濃的火藥味,現在卻充斥着汽車的尾氣味;以前早上起牀是被公雞叫醒,現在是被響着公雞聲音的鬧鐘叫醒;以前的元宵節能看到漫天的煙火,現在連看到星星都難;以前還能在家過元宵節,現在想在家都難那時候的年味都不知道跑到哪去了,生活越來越好了,政策越來越到位了,年過的卻越來越沒味了,不知是長大了思想高端了還是經濟騰飛了生活習慣改變了。不知以後的孩子還能不能過上我當時過的那種年。

前幾天,有個阿姨問我他家小孩學英語買哪種學習機好?我説學英語還得用學習機嗎,有字典不就行了。修車老人都對我説現在某些學校學費越來越貴,放學卻越來越早,作業也越來越少。我們爺爺奶奶那一輩人文化水平雖然不高但卻很偉大,我們這一代人文化水平很高,卻能路不扶人,見人撞人。他們開坦克,我們開寶馬,他們軋鬼子,我們壓他們。看來是一代比一代強啊!

社會在進步,也要跟上時代潮流了!

年味的作文12

鞭炮依舊是那麼的響亮,震耳欲聾;煙花依舊是那麼的絢爛,眼花繚亂。孩子還是那麼盼望着過年,大人們還是那麼忙碌,而我走在煙花燦爛的夜空下,卻感覺年味這東西一點點的隨年齡而去。

從前,咱們都不富,但過年卻是那麼的有味。咱們放了寒假就開始盼望着過年,每一天都會翻着日曆,數着日子。似乎那是個神聖的日子,所有的孩子都能夠開開心心的玩,都能夠開開心心的拿紅包,雖然紅包裏的錢並不多,但那種感覺卻是無比的好。我時常在想是否越貧窮的地方的年味越濃,是否該逃往哪個小村落去感受那裏濃濃氣氛的春節。

從前,還沒有此刻那麼琳琅滿目的糖果讓你選取,也沒有那麼豐盛的飯菜讓你挑剔,但大家一齊圍在一桌吃得總是那麼得有味,也許這飯菜,糖果的味道也會隨着年齡慢慢的消失。此刻,生活好了,要吃什麼全年都有,也不用天天撥着手指數日子等待過年。少了一種期盼,人也會懶惰很多吧。

從前,孩子到了年關,都喜歡聚在一齊玩鞭炮。五毛錢一包,大家玩得不亦樂乎。而此刻,個個大年七年級都睡懶覺,還得用手機反覆的叫。吃飯的時候還拿着個手機玩qq,往嘴裏塞幾口飯就走人了,又不知躲在哪看起了手機小説。也不能説這是手機帶來的害處,但這畢竟影響了此刻人們的生活,老人們還未好好和孩子們説會兒話,孩子的qq就滴滴滴的叫個不停,或是電話不斷。老人們總是唉的歎氣,也許這是時代的進步,必然吧。

從前,沒有電腦,沒有這個那個的網絡遊戲,孩子們沒處去,聚在一齊下下象棋,大人們旁邊指導,一片歡聲笑語。而此刻如何,整天泡在電腦前,各種遊戲圖標填充着桌面,隔着四五百度的鏡片,緊緊盯着屏幕,一刻不離。許多孩子的年大概就是這麼過的吧!

從前,大年三十,一家子聚在一齊邊嗑着瓜子邊看着春晚,一大家子和睦融融。此刻,咱們的生活中多了許多的選取,大家思想也開放了許多。三十晚有泡網吧的,有k歌的,有街上閒逛的。也許是過去的技術過於落後,只能帶給給大家那十幾寸的黑白春晚,但為什麼換了彩色的`,換了更大的,卻少了那麼多的年味。

此刻,新衣服還有,而且更新潮了;煙花還有,而且更加絢爛;飯菜還有,而且更加豐盛;年三十還有,為什麼年味就淡了這麼多。難道真的是自己的年齡緣故嗎,那我寧願不長大。我走在煙花燦爛下,想想過去,也許那是過去生活的標誌吧,生活水平的改善,也許是該少些東西吧,也許年味就是這其中的犧牲品吧,起碼在我眼中。

此刻,越來越多的朋友聚在一齊討論過年,都會不約而同的談到年味漸漸變淡了。我想這是的成長的標誌吧,這是咱們思考身邊變化的開始吧,也許咱們不該只是一味的議論年味如何如何的淡,咱們就應找回童年的純真的心,用孩子的眼光再次的去發現身邊的變化,去感受過年的氣氛。

此刻,咱們有更先進的通訊工具,咱們能夠有更強大的傳播媒體,讓年味在那裏傳播,漸漸撒進咱們這些年輕的心靈,但該用咱們理智的眼光去遴選那些年味十足的悠久傳統,讓它們在咱們的手裏更好的傳承,這該是咱們的職責吧。

天空煙花還在綻放,我撿起地上遺落的爆竹,用火點燃,想小時候一樣拋向空中,“蹦”,一陣響亮的爆炸聲散着濃濃的兒時年味。

年味的作文13

去年春節前十多天,爸爸説,我們還是回家鄉過年吧,深圳過年太沒有味道了,家鄉的年味要比深圳濃得多。我問爸爸,什麼是年味呀?爸爸説,年味啊,是過年的味道。你回去知道了。

我從小在深圳長大,對家鄉實在沒有什麼印象,過年呢,更不要提了,根本不知道家鄉的過年是什麼味道。於是,對於回家鄉過年滿是期待,恨不得一下飛回家鄉。但爸爸説,離過年還早呢,我們慢慢玩着回去。我們由長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陽,然後到了爺爺住的那個叫源頭的小山村。

沒有深圳的高樓大廈,沒有深圳的車水馬龍,沒有深圳的霓虹閃爍,故鄉有的是連綿的羣山,崎嶇的山路,稀稀落落的村莊。但是,在這裏,我確確實實體會到爸爸所説的濃濃的年味。

先説家鄉的'打餈粑吧。故鄉習俗,過年是要打餈粑的。打餈粑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後放在蒸籠裏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的糯米一杓杓倒在一個很大的石臼中,兩個身強力壯的男人用兩根比我小腿還粗的木杵往石臼裏使勁搗,大約幾分鐘後,糯米搗成了糊狀,把它用木杵挑出來,放在一個簸箕裏,女人們蘸一點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團一小團的,再把它壓扁,做成圓圓的餅狀,餈粑做成了。打餈粑時,灶裏的柴火是紅紅火火地燒着,蒸籠裏的熱氣是撲撲騰騰地升着,男人們把石臼搗得轟轟的響,女人們手忙腳亂地揉着餈粑,我們小孩子呢,在那裏亂竄着,笑着叫着添着亂,一派過年的熱鬧景象。

再説説殺過年豬吧。故鄉過年,不論家中富有或貧窮,都是要殺豬過年的。一大早,爺爺請了兩個殺豬的屠夫過來了。大家把豬從豬舍裏趕出來,那豬可真夠肥大的,爸爸説,起碼有300多斤。一個屠夫上前抓住豬的耳朵,另一個屠夫從後面抓住豬的尾巴,把豬按在一條凳子上。這時,爸爸走過來對我説,你到屋裏去,太血腥了,兒童不宜。我滿心的不情願,但又怕爸爸罵,只好走進屋子裏面,耳朵裏卻聽見豬淒厲的叫聲。過了一會,豬不叫了,我又偷偷地跑了出去,看到豬已經被宰掉了。屠夫們忙亂着,把肉切成一塊塊的,放在桶裏醃着,爸爸説,這是用來熏製臘肉的。連村裏的幾隻狗都趕來湊熱鬧,在那裏亂竄,一個屠夫飛起一腳,把一隻狗踢得汪汪叫。連空氣中都洋溢着過年的熱鬧氣氛。

當然,年味最濃的還是放鞭炮了。我們知道,在深圳過年是不允許放鞭炮的。但家鄉不同了,大家説,過年不放鞭炮,等於沒有過年。所以家家户户過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這可樂壞了我,從一回家,跑到村裏的小賣部買了很多的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放鞭炮——當然,我是經常有空的。我們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劃火柴一樣的擦炮,摔在地上爆炸的摔炮,還有點着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的沖天炮;晚上,我們放煙花,放禮花彈。那時,恰好是我爺爺的70大壽,煙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讓我放得不亦樂乎。但爸爸説要我注意安全,少放為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各個村莊的上空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煙花,耳朵裏傳來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那種熱鬧的情形,真是讓我興奮不已。

至於提着鞭炮去拜年,收到壓歲錢和無數的紅包,我不多説了,總之,去年過年我真正體會到了爸爸説的過年的年味。

年味的作文14

天還沒破曉,萬籟俱靜,周圍黑漆漆的,只有我的小窗是亮着的。我託着腮坐在桌前,琢磨着如何下筆。

“咕嚕”一聲,從肚子裏發出,打斷了我的思緒。我走出房間,四處尋找着可以吃的東西,終於覓到了一個家鄉的年餅。此時,口中那熟悉的味道,讓我腦海中浮現出每年廿八在老家時大家一起在做年餅其樂融融的情景。

每年臘月二十八,姑姑一家人一大早就來幫忙。我們先把大面團、內餡等做餅所需的材料以及工具都在大廳裏擺放好。媽媽們負責做餅,爸爸們負責帶小孩子。我和堂妹樂於參與,加入做餅的隊伍。做餅開工了,大娘負責把大面團做成一個個的小麪糰,奶奶、姑姑、媽媽負責包,我和堂妹用壓麪皮的板子把小球壓成一張張麪皮給姑姑她們“供貨”。爸爸、大伯和姑丈們負責帶着弟弟妹妹在院子裏玩,不讓他們來打攪我們。可是外面的嬉笑打鬧聲無時無刻不吸引着我和堂妹,我倆常被弄得“心猿意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動作,豎着耳朵關注外面的動靜,因此就會出現“供貨不足”的情況。這時姑姑會朝我們撅起嘴,揚揚眉,當我們察覺到時就怪難為情的。於是我和堂妹下定決心好好幹,不給大家拖後腿。可是我們還是經常“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後,媽媽不忍心,就喚我倆出去一起玩吧。

在院子裏,我似乎化身成為一位幼兒園園長,帶着弟弟妹妹們玩各種遊戲:一會兒是老鷹抓小雞,一會兒是捉迷藏,一會兒到屋後放鞭炮……玩累了大夥兒在我的帶領下到茶座裏喝茶“碰杯”,好不快活。

到了中午,奶奶準備了很多美味佳餚,有白切雞、皮皮蝦、生蠔、八爪魚……每道菜都讓我們口水直流三千尺。特別是奶奶做的煎魚,上餐桌還不到10分鐘就被我們小孩子一掃而空,大人們只能乾瞪眼。説起來表弟的吃法還絕了,只見他先去掉魚頭,然後把剩下的部分一股腦兒地塞進嘴裏,待他取出來時就只有一個基本的魚骨架子了,最後他還不忘津津有味地吮吮手指頭呢,把我們都樂壞了。

午飯之後,爺爺在院子裏架起了臨時灶台燒起來,把年餅放在蒸籠裏,一籠一籠往上摞,四籠一起蒸。爸爸趁機把幾個大番薯放進灶膛,用柴火灰埋上。過了一會兒,烤番薯特有的味道就飄出來了。面對熱乎乎、香噴噴的大番薯,我們根本就沒有抵抗力,你爭我搶地就把大番薯瓜分完畢。

吃完大番薯,我們兄弟姐妹又跑去玩了。我們一起到外面逗毛茸茸的小雞玩,跟田間上吃草的牛一起吽吽叫,摸摸長在田裏的玉米棒,還有追趕一下養在魚塘邊的那隻駱賓王寫過的`鵝……當我們心滿意足玩回來時,年餅已經蒸好,新鮮出爐了。我們賊兮兮地每人拿一個,又是一頓饕餮盛宴……

一串蟲吟打斷了我的思緒,我回過神來,發現臉頰上有淚痕。我輕撫臉頰,回味着昔才的餘味:嗯,縈繞在脣齒鼻間的不正是讓我時刻牽掛着的味道—家鄉的年味嗎?於是,我拿起筆,記錄下此番的美好。

年味的作文15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腳步近了,可爸爸媽媽每年總要為在哪過年的問題爭執。媽媽認為在岐山縣城過年方便,舒適,而爸爸總覺得老家範家營的年才接地氣,年味十足。我和媽媽是一個陣營,但最終還是拗不過固執的爸爸。因此,每年都回老家過年,似乎成了我們約定俗成的事情!

回到老家範家營,我們的心似乎到了另一個天地。屋舍儼然,視野開闊,土地平曠,我們絕不會像在縣城一樣窩在舒適的房間。老家的庭院很大,再加上許多在外的遊子也回家過年,少不了串串門,拉拉家常,暢談自己闊別回鄉的情感。許久不見的孩子們也會聚在一起玩耍,這就使得老家的年味多了一些熱鬧,親切和鄉親們的大團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詩中辭舊迎新的盛況在今天也是有增無減。除夕是春節的序幕,這一天,天剛剛亮,家家户户就開始忙碌起來,為過年做各種準備,我們全家各司其職,媽媽和奶奶在廚房忙活,我和爸爸、爺爺負責貼春聯。貼春聯是一個古老的習俗,紅色的春聯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春聯的內容都傳遞着一種美好的願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遐想都寄託在這鮮亮的文字之中!我已迫不及待地拿出對聯,急切地遞給爸爸。咦,先貼那個呢?兩張都一樣呀!突然想起媽媽説過,上下聯要看尾字的平仄,仄起平收也就是上仄下平,我鄭重地讀着對聯上金黃的'大字:春光明媚山河錦繡,繡為仄聲,這應該是上聯,快點呀!站在梯子上的爸爸催促着我。我自信滿滿地把上聯遞給爸爸,他滿臉疑惑:確定沒錯?貼反了會鬧笑話的。我得意地説:沒問題!一旁扶梯子的爺爺向我豎起了大拇指,我內心一陣竊喜。

前後幾道門的對聯貼好了,接下來要貼神。俗話説,心誠則靈。奶奶特別講究,因此,這個神聖的事情就由奶奶完成。我跟在奶奶後面,聽聽奶奶講貼神的事情。老家的神位很多,有門神爺,灶王爺,天王爺,土地爺,井王神,倉王神,還有保佑大家財源滾滾的財神爺。貼神時,奶奶小心翼翼,而且唸唸有詞,不斷叮囑我:嘟嘟,不要亂説話,小心觸怒了你神爺爺。看着奶奶嚴肅而虔誠的神情,我嚇得不敢吱聲。小時候,我只是覺得奶奶好笑,現在的我,竟也天真地相信,在這麼多神爺爺的護佑下,我們全家人一定會平安無事,幸福美滿的,我也理解了奶奶的良苦用心,這就是奶奶對家人的深愛。貼神,燒香,拜神,這一切在奶奶熟練而又習慣性的動作中完成了。忙完這一切,奶奶臉上露出了心滿意足的神情,就像實現了一個願望一樣安心。這時候,奶奶一聲令下:可以放鞭炮了!拿着鞭炮的爸爸早已蠢蠢欲動了,樂得像個孩子。噼裏啪啦,噼裏啪啦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濃濃的煙火味連同年味一起散開在鄉村微冷的空氣中!

忙完了,快來包餃子。廚房的媽媽忙得不可開交,她已經調好了餃子餡,等着全家一起包餃子。瞬時間,廚房又成了一家人的主陣地,我們説着笑着,醖釀着除夕之夜的歡快與喜慶,期待着除夕之夜的團圓與祥和

這就是老家的年味,這年味是爸爸念念不忘的童年回憶,是爺爺奶奶常年的期盼。如今,我和媽媽也認同了這份家鄉年味,因為它也是家鄉親人對我們滿滿的寵愛。

明年,不用問,我們還在老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