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蘇軾的作文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5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軾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軾的作文15篇

蘇軾的作文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這是蘇軾的一句名詩。他的才華一直令我欽佩不已。他的詩詞、他的書法、他那豪放的文筆,都令我十分喜愛。

蘇軾是宋代的文學家、書畫家,眉州眉山人,出生於寒門地主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蘇洵的薰陶,母親程氏也曾“親授以書”,是一位豪放派的詩人。

還記得那一句:“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可謂膾炙人口哇!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將那威風凜凜的將軍英姿表現的淋漓盡致,那份颯爽英姿,似乎馬上就會浮現在眼前,真是栩栩如生!品味蘇軾,不由得湧出一股敬佩之情。

蘇軾不僅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文學家,書法家。他的性格幽默風趣,樂觀向上,不被逆境所困,與蘇小妹,佛印二人的事蹟更是廣為流傳,有一次,蘇軾閒來無事去金山寺拜訪佛印,但他不在,一個小和尚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的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這個故事令人捧腹大笑,更使人讚歎小和尚的'聰明機智。

蘇軾還是個書法家,他的書法結字扁平,橫輕豎重,筆畫舒展,輕重錯落,用筆有輕重,字體有大小,給人視覺上極其強大的衝擊力,實際上也表達了當時書寫過程中的一種強烈的情緒。令人感到蘇軾獨特的性格特點。

蘇軾還為後世留下了許許多多書法作品:《新歲展慶帖》《潁州西湖聽琴》《司馬光神道碑》等,更有文學作品:《水調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飲湖上初晴後雨》等,他的詩文令我們受益匪淺。

蘇軾的作文2

我從前向來愛找尋天才的半瘋癲式的耀眼人生,如同明黃色顏料下妖冶着失了耳的向陽花,還有那盛滿成百上千的奇思妙想卻從不付諸實踐的草稿。可能其中也有着人性中某些變態的一面吧,我們總是愛看超凡脱俗的東西被打碎的樣子。

但是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向來很“正點”,是滿滿的向上感,單看國民對蘇軾深深的喜愛就曉得。若要從他那些叫人敬佩的特點裏挑出一件講,最震撼我的,興許是即便深惡世俗且飽受世俗折磨,初心卻從未改變,脊樑骨不曾被壓彎,不厭世也不妥協,依舊心繫蒼生。

他從來都揹負着聖之時者的使命,像一根葦草——也曾在苦難的狂風暴雨裏陷入迷茫無法自拔,那堅韌的脊樑與身負的使命卻叫他最終與苦難和解。這種豁達,叫人心疼,但蘇軾從不覺得世界對他有所虧欠。廣為傳頌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他的灑脱,是“苦難既然把我推

到了懸崖的邊緣,那麼就讓我在這懸崖的邊緣坐下來,順便看看懸崖下的流嵐霧靄,唱支歌給你聽”。他揣着赤子之心,裏邊懷着芸芸眾生,由此燃着的聖火便永不熄滅,從此那些凝目就只是盞盞鬼火,只一笑了之。在自己的夜路上他奔向那光亮處,堅定不移、矢志不渝。

他選擇了遠方,從此風雨兼程。他並沒有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迷茫,從入仕就明白自己活着是為的什麼,併為之披星戴月,這是我最敬佩的。

反觀我先前找尋的那種人生,那種耀眼便剩得只有偏激,因為他們最終多選擇的是厭世,難聽點講是逃避。但興許是我不想否定過去的自己,他們與蘇軾或許本就不能用一個三觀體系去比較。但至少他們有一點是共通的——這些如雲漂泊的人啊,最終都還是,死後方生。

蘇軾的作文3

如果我問你“蘇和仲”是誰,有些人可能無法回答。但如果我問“蘇子瞻”或“蘇東坡”,那就很少有人不知了。其實無論是“子瞻”還是“和仲”,都是一個人——蘇軾。蘇軾的名聲實在太大了。其中的原因不僅他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詞人,還是一位優秀的散文家。他在散文上的成就使他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歌也很有影響,“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名句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蘇軾不僅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文學家,還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雖然一生道路坎坷不平,但他沒有灰心,被貶後,他可以借美景飲酒取樂;外調後,他反而做了更多利民的事。如果沒有他開闊的'胸襟,就很少有那些豪放剛健的詩詞,詞也不會真正突破了“花間”、“尊前”的藩籬。這時,我忽然想起了五年前的一天午餐,媽媽端來一盤熱氣騰騰的肉,我吃了一口,覺得很好吃,就問媽媽:“這是什麼呀?”媽媽告訴我:“這是東坡肉呀。”從此,我第一次認識了蘇軾,可見蘇軾對各方面的影響有多大呀!

1101年,蘇軾在北還的途中卒於常州,雖然從此以後人們再也看不到蘇軾了,但是一看到他的散文、詩詞,誰不想念他呢?即便在九百多年後的今天,只要一看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大江東去,浪淘盡……”等名句,人們也會如此。這就是我眼中的蘇軾。

蘇軾的作文4

陶淵明,號“五柳先生”。他的名字引起了我的興趣,便漸漸開始喜歡上他。

他為自己寫傳記,“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表達了他的性格與志趣。“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如此豪爽、灑脱又有和人學得來?但又有多少人明白“桃花源”一遊中的不滿和渴望?

我曾為他的辭官歸隱而感到惋惜,豐厚的利祿功名放之不取,我亦開始不解;但我也曾為他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感到興奮,官場上的狡詐、陰險又豈能與田園的樸素之風相提並論呢?在農家院裏,他願做那最休閒的人;在山水之間,他願做那自由的快活神仙;在繁華鬧市中,他願做那最平凡的、最普通的世人。

我曾為他的“環堵蕭然,不敝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而感到擔心,如此的貧窮潦倒又如何維持生計呢?我也曾為他的樂觀而感到欽佩,他只是在用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生活。“草盛豆苗稀”不要緊,“夕露沾我衣”也不要緊,荷鋤歸來帶回的不是疲憊二十樂趣。再來一壺酒,來個一醉方休!詩興又頓起,於是揮毫潑墨,膾炙人口的詩篇和着豪興躍然紙上。腦海中詩意的.空白驅走了所有雜念,物質與精神,他選擇了後者。專注而無慮,成了他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也許,歸隱才是他最好的歸宿。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當然不能同很久很久前那個社會相比較,現在處處需要競爭,而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在當今社會,不競爭是不行的,然而在競爭中卻要做到陶淵明一樣的不慕榮利,在競爭中,不僅要為自己想,也要為他人着想。做到共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

不過,每天生活在百花間,看百花齊放,聽百鳥共鳴,觀日出日落,又是何等的享受呢?只聽到耳邊那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如一股清風般掠過我的面頰。

蘇軾的作文5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與蘇洵、蘇轍合稱“三蘇”。他是誰?他就是著名的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

説起蘇軾,他的一生坎坷曲折。他的父親對他從小要求嚴格,以至於在他老年時期還夢到他兒童時期時父親監督他背書的場景。他的父親給他取名叫“軾”是有原因的。“軾”是古代馬車上的一個扶手,相當一個擺設,但在關鍵時能發揮重要用。他父親就是要他像軾一樣。

然而,蘇軾的性格卻恰恰相反。他為人坦蕩,豪放。受他父親的影響,他自幼博學多才。

在他17歲進京赴考時,他寫的一篇文章是分手主考官青睞,本來該得第一,但陰差陽錯的被判了個第二。而當歐陽修弄清真相後,十分後悔。便向皇上推薦了蘇軾,皇上十分愛惜人才,就讓他做了個三品大官,可見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

但是他在我眼中又是一位愛憎分明的人。

蘇軾因為一些原因被貶到了惠州做通判,但是他的頂頭上司陳希亮卻處處刁難他。其實,陳希亮並不是真正的想刁難他,他看蘇軾年少氣盛,便想磨磨他的鋭氣。陳大人在辦公府中見了一座涼亭,為了休閒所用,取名為“凌虛台”。他讓蘇軾為他的涼亭寫一篇文章。蘇軾就藉着這個機會在文章裏大肆訴説着他對陳大人的不滿。陳大人不為所動,讓人把這篇文章刻在碑上,立在涼亭邊。蘇軾在經歷了大起大落後,明白了陳大人的良苦用心。他十分懊悔,又專門為陳大人寫了一篇文章,專門讚揚陳大人的.功績,表達他對陳大人的尊敬。他的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蘇軾這位大文豪在64歲時永遠的睡去了,他的文采,他的詩,他的一切,留給我們這些後人。

他在我眼中是獨特的,他有着別人沒有的經歷,他不卑不亢,他愛憎分明,它一枝獨秀……

蘇軾的作文6

“竹仗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濕潤的天,淅淅瀝瀝的雨。同行的人,沒有雨具,匆匆忙忙地趕路,忙着躲雨。然而,唯有蘇軾,邁着沉實平穩的步伐,深邃的雙眸凝望着遠方,嘴角似起未起的有一抹淡淡的笑意,彷彿這雨不是意外的災禍,而是生活的點綴;彷彿這雨不是老天對人的戲謔,而是生命的詩意。果然,雨過天晴,山頭温暖的陽光迎向人們,同行的人該是一展愁眉的時候了,而蘇軾只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

遇雨而不驚,雨晴而不狂喜。面對打擊毫不失意,喜怒哀樂融為一體,這生命的從容令我難以忘卻。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月朗星疏,疏落的梧桐投下孤單的影。蘇軾在院中踱步,仰望蒼明的月,月圓之日,該是團圓之時啊!然而,朝廷如“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月亮總是“別時圓”。境遇的'慘淡,寂寞無依,化為蘇軾頭上的一根白髮,或是臉上的一道滄桑。蘇軾與常人一樣,有心結。(很好。)

可他參透人生,有結又有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人有悲歡離合,月由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抬眼望一眼明月,蘇軾淡淡地笑了,即使縱隔千里,依然可以共嬋娟。

豁達的心胸,平和的心態,於逆境中自我調整,不像趙師秀“閒敲棋子落燈花”的急躁,不像杜甫“忍能對面為盜賊”“歸來倚杖自歎息。”的愁苦。

蘇軾的筆下,是一種生命的從容。它源自磨難困苦挫折阻塞,源自不沉淪,不氣餒,源自博大的胸襟,豁達的心態,源自從走過的每一步中思考,感悟,讓自己的生命超於榮辱得失,真正解放、開闊、自由。

蘇軾讓我記住了生命的從容。這生命的從容,我會永久記下,也許我不會達到這完美的境界,然而我會一直走向它。

蘇軾的作文7

暗想,在疏星度河之夜,人未寢,水殿風來,暗香已滿,試問人,夜如何?目光穿透熒熒的窗紙,看檻外月波淡淡,玉繩低轉,屈指算西風,又歎流年偷換。

透過千年的紅塵,眺望蘇軾遠去的背影,尋找已經走遠的靈魂。

竹杖芒鞋於一身,吟笑徐行且一路,他渴望的是披一襲蓑衣,讓心靈沐浴着自由的春光,任憑那湖海煙雨、任憑那山高水闊都泰然度此平生,蘇軾的靈魂輪廓是瀟灑的,在瀟灑中卻絲毫不少俠氣如虹,在他看來,倒行歸隱山水中才是最為逍遙的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淘沒淘得千古的英雄人物,我無從得知,可我卻知道,這句詞過盡千古風流人物之口。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東坡的感歎是無盡的愁,()烏台詩案的痛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疤痕,彼時的他多麼希冀自己的人生只是南柯一夢,可過往的馬蹄聲告訴他,這是事實,悲痛之餘,把樽中的美酒灑向江中,祭拜那亙古長空的明月。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吟誦舌尖這句已嚼爛的詞,突然感到一種不可言表的情愁。對自由的思念跨越了時間空間的界限,化作優美的'文字,在高樓徘徊了千年不絕。

蘇軾的靈魂是無跡可尋的,因為他的靈魂是氣體。

只能在這裏祝願蘇軾有一個好的今生來世。

蘇軾的作文8

他的多情制就了他的豪邁;他的豪抬造就了他的豁達;他的開朗培養了他的出色;跌蕩放誕的畢生。他就是‘三蘇’中的蘇軾蘇東坡。

蘇軾一生風雨,崎嶇不平,然而曲折的人生途徑卻塑造了一個高貴的靈魂。他走到哪裏,他的名字就言吃這面的地空,響徹在人們的心田上。‘一衰煙雨任平生’路盡了千古真諦,讓人們懂得用感謝寬容,豁達的心裏去點對。去挑釁人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濤盡多多好漢英雄。蘇軾終生落拓不羈,乃是北宋‘豪置派’的開山祖師。他曾站在三邦己物勁風騷的赤壁之畔,把盞北看,大聲疾吸;‘大江東往浪濤絕,千古風淌我物,故壘東邊’‘驚濤拍岸,舒伏千堆雪’‘山河如繪一時多少豪傑’‘人生如夢,一樽還稃江月。’這是他閲歷分雨後的坦然,是他歷經滄桑的宣泄。謙腔愁甜的他老是借美酒去麻醉本人,孰不知借酒消愁憂更愁。但每每對酒該歌的他,卻又留下了很多不朽的傑息。

古人曾説;‘上有地獄,下有蘇杭。’漂亮的'西湖從古以來就承載了許多文人朱客的夢。蘇軾被貶於此,然而他不劉禹錫的‘巴山楚水悲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的哀愴,也沒有陶淵亮‘採菊東籬下,悠然睹南山。’的安適。由於他理解‘替官一免,造福一方’的情理。於是一講蘇堤即橫卧西湖,悄悄的守護着,猶如他自己,永遙鵠立在人們的心中,污染着他們的口靈,吞沒他們的懊惱。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是他被貶至天南地北的海南時心坎的宣泄。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民場的污垢,此時的他到盼望幹一個嶺南人,天天皆能品味到甜蜜的荔枝。這是何等寬闊的心懷。官場的風雨,人生的忐忑都不能妨礙他的足步,展示在咱們面前的仍是瀟灑不羈的蘇東坡。

蘇軾的作文9

茶香繚繞在鼻尖,夢迴千古,我好像看到了那消瘦但堅毅的身軀,我知道,他是蘇軾。

二十一歲的他進京應試即中榜眼,名震京師,眼前的平和世界讓他心頭大喜。但蘇母的逝世卻讓他倍受打擊,禍不單行,朝野舊雨凋零,蘇軾只好離京。

烏台詩案使蘇軾被貶黃州,卻留下了千古傳誦的《赤壁賦》,他的豪放,他的灑脱,不禁讓我熱淚盈眶。本該悲傷失意的他應被人安慰,反而去安慰有人,這是怎樣的胸懷?我看到了他與友人的背影,悲蕭,涼風,冷月。一聲狂笑卻讓一切悲傷退去,你説:”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事也。“這是怎樣的灑脱?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不覺間你已步入老年,但卻依舊豪放,拿得起,放得下。《江城子。密州出獵》你的愛國之心流傳千古,但那蠟黃燈光下數聲長長的歎息,你發出了“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痛心與落寞。

你的仕途並不順利,被你用文字刻了下來,你在黃州寫下了《赤壁賦》,也在這裏寫下來《記承天寺夜遊》。

在那個美好的月夜,你欣然起行,興奮的發現懷民亦未寢,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你説“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要知道,你當時可是因為烏台詩案被貶啊!

你的文采,你的'豁達,你的豪放,你的灑脱,這才留下了千古絕唱。不因為其他,只因你是蘇軾。我知道,你看見了我。但那時你已是老年,花白的頭髮讓人不敢相信你的豪放,佝僂的身軀讓人懷疑你的灑脱,我知道你不在乎,你的心早已超脱人之境界!

我看到,你渾濁的眼睛中又放射出光亮,我不敢望,你對我説,“不畏艱險,向前向前……”

我知道你已是彌留之際,淚水早已滿面,我必會帶着你的忠告,前進,前進!

蘇軾的作文10

我所瞭解的蘇軾:他,是一個大才子。享年六十四歲,生於北宋時期。

他為我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例如:他的字、詞、詩、畫為我國的文學做出了貢獻。不僅如此,他還在杭州西湖修築了“蘇堤”,為我國水利工程作出了貢獻。

宋神宗執政時,在蘇軾移任湖州的第三個月的一天,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以諷刺新法為名大做文章。蘇軾到任職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獲得“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台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案子轟動一時,除湖、杭州等地的百姓請和尚唸經為他祈福,許多賞識他的官員都捨身挽救,最後受皇帝恩賜,判他流放黃州,免於一死。

蘇軾的人生就像足球場上被人踢來踢去的足球。

為什麼蘇軾會修築了“蘇堤”呢?原因是蘇軾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到了杭州當太守。於是就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儘管蘇軾一直身處逆境,但卻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和樂觀向上的精神,讓蘇軾在最危險、最艱難、最應該悲觀的日子裏還能笑得出來,而且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笑。這是我最佩服他的一點。

這就是我所瞭解的蘇軾。

蘇軾的作文11

相信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蘇軾是豪放的,就如《江城子密州出獵》裏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擒蒼”一樣。他詩詞雖豪放,命運卻坎坷,但又是幸運的。

蘇軾,字子瞻,又名和仲,世稱蘇東坡。這個看似平淡的名字,卻在中國文化史上成為一座永恆的'豐碑。

蘇軾於嘉祐二年進士及第,曾在鳳翔、杭州、密州等地任職。相比於平民老百姓,他已是幸運。元豐三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晚年又因新黨執政被貶,大赦北還是病逝途中。

觀蘇軾大起大落的一生,年少時當官,後又連連被貶,為何因。在蘇軾的中年,他終於醒悟:他的坎坷,皆因他自己的嘴。俗話説:“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他即不得舊黨眷顧,又不得新黨接納,只因他的咄咄逼人,口無遮攔。

雖然蘇軾被貶,居住條件艱苦簡陋,但仍樂觀幽默,豪放曠達。根據曹臣所編《舌華錄》載,蘇軾一日飯後散步,拍着肚皮,問左右侍婢:“你們説説看,此中所裝何物。”婢女應聲道:“都是文章。”蘇軾不以為然。另一婢女答道:“滿腹智慧。”蘇軾也以為不夠恰當,蘇軾的愛妾朝雲答道:“學士一肚皮的不合時宜。”蘇軾即刻捧腹大笑。

蘇軾被貶,卻在這大仙大落中變得沉穩。在這坎坷的命運中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圓滑。這,便是我印象中的蘇東坡。

蘇軾的作文12

幼時的我,讀蘇軾的《題西林壁》,熟讀成誦,其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更是信手拈來,但對箇中精深的哲理卻並不深諳,只是讀出了廬山的奇異,廬山的多姿。

童年的我,讀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瞭解了原來詩竟可以神奇地將畫這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融合。“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不僅精要地再現了惠崇這位宋初著名僧人的畫作之形象,而且還不為原畫所囿,表現了畫筆難以表達的感覺和事物,使人感到一種撲面而來的温暖氣息和蓬勃生機,將畫意與詩情完美地結合起來。

少年的我,讀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讀明白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以絕色佳人喻絕佳勝景的絕妙之筆,反覆吟哦,暗自佩服叫好。後來的我,讀《江城子》,讀蘇軾與妻子伉儷情深;讀《水調歌頭》,讀蘇軾對弟弟深摯的同胞情誼,以及超然達觀的襟懷;讀《念奴嬌》,讀蘇軾豪放詞的氣勢磅礴,感情奔放,境界雄闊。

直到現在,我開始讀懂蘇軾了,讀懂了他與客泛舟於赤壁之下,“物與我皆無盡”的曠達的人生態度;讀懂了他戲謔自己的學生秦觀“小人繁須也”的`詼諧幽默……這就是蘇軾———北宋文壇上的領袖人物,一位才華橫溢、為世人所敬仰、為後人所欽佩的一代文豪。他的名、他的作品、他的精神境界一定會被人們所銘記,並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蘇軾的作文13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窗前,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蘇軾為悼念他死去的妻子而作的。蘇軾的妻子王弗死後十年,有一次他在夢中與亡妻相會,醒後寫下了這首詞。所以,詞一開始就點明十年來兩人生死阻隔。首先,詞人通過兩個假設的情景寫極度的思念。第一個設想是,想和千里之外的孤墳中的亡妻,共同訴説死別後的悲涼,這是不可能的願望,卻顯出了詞人的一片痴心;第二個是進一步的設想,縱然有一天與亡妻相見,也應該互不認識了吧?因為這些年來,自己奔波官場,歷經滄桑,以致灰塵滿面,頭髮斑白,已不是過去的我了!

緊接着上半闋表達的情感,在詞的下半闋中,詞人則緊扣題意,圍繞“夢”展開描寫。詞人終於在夢中回到了家鄉,並在夢中見到了十年來日夜思念的妻子。他看見妻子正坐在小窗前,梳理着滿頭秀髮。詞人只選取了妻子生前極平常的一個生活細節,而“梳粧”,正是他記憶深刻、永難忘懷的.情形,抒情十分真切動人。而此時夢中相逢了,卻又對面不能言,只有淚千行。虛實相生,情境真實,的確是千迴百轉,無聲勝有聲。

在詞的最後,寫夢後之情,幽冷的明月,照着埋葬亡妻的長滿短松樹的山岡,這正是令詞人最為悲痛的時候。全詞以寫景結束,既顯得情意悠長,又照應了前面的“孤墳”,造成迴環反覆的抒情結構。

這首詞典型地反映出在蘇軾曠達樂觀的大丈夫氣概的後面,也隱藏着兒女情長的温柔的另一面。真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蘇軾也是心情中人啊!

蘇軾的作文14

蘇軾,一個赫然屹立在中國文壇上的大家。他的詩詞風格豪邁,意境開闊,勢如雷霆。我曾每天中午坐在電視機前等待《百家講壇》講述他的故事。

崇拜蘇軾的同時,另一個人悄悄走進我的心裏,他的地位甚至超越了蘇軾。他在文學上沒有令人景仰的造詣,卻有着不一般的德行。他,就是放浪形骸、超然物外的佛印。

佛印和蘇軾是好朋友,他們經常一起出遊。彷彿是互相襯映:蘇軾有着無人可比的詩才,佛印有着超脱塵世的胸襟。這二人德才交相輝映,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擇錄一則:

一天,蘇軾和佛印來到一個飯館,店裏的夥計“看人下菜碟”,忙着對顯達人士獻殷勤,冷落了他們。離開時,佛印十分恭敬地付了錢。走出飯館後,蘇軾説: “這個夥計真讓人討厭。”佛印也説: “他是個勢利的小人。”蘇軾不解地問: “那你為什麼還要對他如此恭敬呢?”佛印回答: “為什麼要讓他的態度改變我的行為呢?”

佛印的風度,在此時顯露無遺。他從容淡定,沒有居高臨下的傲慢,沒有睚眥必報的小氣,沒有冷眼旁觀的鄙夷,依然故我,把人間百態看得雲淡風輕。一瞬間,彷彿世界上所有的戒備與積怨、憎惡與仇視、嫉妒與詆譭,都沒有理由再存在下去。博大而深遠的心靈包羅世間萬象,甚至包涵了塵世對自己最荒謬的誤讀、最惡俗的詆譭、最庸俗的嘲笑……這是何等的瀟灑與大氣!

塵世喧鬧中,我隱隱看見佛印誦經打坐的身影,他脣角微微上揚,風也輕,雲也淡,心也靜,於是一切都如一縷輕煙散去。

蘇軾和佛印不是互相映襯,而是互相補充:蘇軾給佛印文學的感染,提升佛印的詩文水平;佛印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蘇軾,提升蘇軾的人生境界。學文學,可以讀蘇軾;學哲學,更該去品讀佛印。

蘇軾的作文15

雨下的很大,有雨具的人已匆匆離去,留下同行的人被雨淋得滿身狼狽,只有他腳踏芒鞋,處變不驚,靜靜地站在那裏。

他,就是蘇軾。這個名字,我從國小聽到高中,他的事蹟也耳熟能詳,似乎在他身上有着某些特殊的地方,幾乎吸引了所有曾教授我的語文老師對他的偏愛,使得我懷着疑問之心也踏入了蘇軾這張迷魂網,成了他忠實粉絲。

眾所周知,蘇軾極富才華。自科考歐陽修文章認錯為曾鞏所做,換為第二後,開榜後歐陽修説:“今天大家都讀我的文章,十年後我的`文章就無人讀,都去讀蘇軾的了。”便可看出其才華之高。而此後蘇軾的人生也彷彿開了掛,仕途順利。

詩書畫琴棋無不精通,優秀的人總會招人嫉妒,很快一樁烏台詩案將他打入谷底,接着貶謫黃州,又是他詩作創作巔峯的開始,《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人生如夢,一生還酹江月。”徹底奠定蘇軾並立於唐宋八大家的地位。

都説蘇軾豁達,但他初到黃州時也有一段低迷期,比如《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低迷時的自我調節。

我最喜愛《定風波》,你看,大雨滂沱,同行人皆一身狼狽,怨聲載道,只有蘇軾,他徐徐而行,一蓑煙雨任平生。尤其喜愛老師對“順其自然”的解釋,那就是——竭盡全力後的不強求。他盡力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情,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