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德與才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7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德與才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德與才作文

德與才作文1

怎樣才能做個有道德的人呢?其實,要道德的人就是對自己所説的每一個字,做的每一件事負責,而且還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這樣你就會知道你該做什麼,才能感受到別人的痛苦,並作出適當的解決。但如果你道德爆發了,你就像馬丁路德金、白求恩一樣,會努力讓這個國家,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這是一個完美的自我暗示,那是一種奇妙的東西,而且只要你這麼想了也就會那麼去做。自古有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甚至到現在都還廣為人間,這也是道德地一種基本體念。想想,如果我們都能從身邊的一件小善事做起,而不去做那些大凶大惡之事,那麼就真能實現所謂的自我昇華。

道德,就是這麼做的。

前蘇聯着名教育家凱洛夫曾經説過:“感情有着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誰要是沒有強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夠熱烈地把這個志向體現於事業中”

是的,道德修養與事業和生活有這巨大的關係。因為道德修養能左右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如果説沒有了好的道德修養,那麼就不可能會有好的行為表現。當一個人的事業生涯中,各方面的素質是必然需要的,而其中專業素質是事業的基本保證,但道德素養卻是從業者的思想底線,也是事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生活中,往往也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指導你的行為,沒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就沒有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生活中就會缺少朋友,缺少對美好的嚮往。

生活中就有許多真實的例子,比如海子生前本就一直很不得志:清貧、寂寞、不被人承認和理解,而他則與現實的'關係緊張得慢慢失去彈性,他的脾氣非常的固執,寫作事業的不理想和生活的壓迫下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直到最後,死亡就這麼成為了惟一的解脱。

道德,更重要的就是情緒,有了良好的情緒就有良好的道德。

德與才作文2

人生如樹,德為根,才為葉。欲使小樹茁長成長而成為大樹,必須綠葉製造能量,但亦不可少根之汲取養分。朋友,讓德與才同行,育人生之常青樹!

有才無德,無以成大事。幾年前,克杰特大貪污事件轟動了整個社會。克傑自幼立志成才,並且曾付諸驚人的行動。他憑着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韌與一絲不肯放鬆的嚴謹,練就了出眾的口才與領導才能。因而,他深受領導們的賞識,一步步向上爬,官至原政協副委員長。可是,他漸漸鬆懈了,以權謀私,收受賄款,生活腐敗。隨後,東窗事發,他被押入冰冷的監獄,判為死刑。那麼,他的悲慘下場是源於什麼呢?我認為乃無德。他雖然才華橫溢,卻在修才時忘了修德,導致他道德的缺失釀成了苦果。有才無德,無以成大事,因此,克傑從高貴淪為階下囚。朋友,讓德與才同行!

有德無才,亦無以成大事。中國近代有位皇帝:他博覽羣書,明禮信,品德高尚;他研讀奏章,感動流涕,實覺維新之勢在必行,下令維新,反被軟禁。是呀,這便是道光帝。身為皇帝的他,品德實可謂高尚,可他卻未能在當時指點江山,叱吒風雲。何也?無才也!如果他有漢武帝般的雄才大略年少有為?正是因為他有德無才,慈禧及其他守舊派才越發顯得強勁有力。我想,假使道光帝擁有布控一切的才能,歷史應當有一番翻天覆地的改變。有德無才,亦無以成大事。朋友,請讓德與才同行!

德才兼備,則萬事可成也。從古至今,成大事者,大都德才兼備。忍痛嫁入匈奴的.王嬙德才兼備,為了國家的安定,他毅然地走向遙遙大漠,心無所悔。大喊不管白貓黑貓,抓得住老鼠就是好貓的'鄧小平亦德才兼備;高歌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先生亦是德才兼備;呼籲壹基金一家人的李連杰亦德才兼備。其實,德才兼備乃有大成就者的共性。試想,一個德才不兼備的人有怎能取得長久而巨大的成功?朋友,請讓德才同行!

人生如樹,德為根,才為葉。德才兼備方可成蒼天大樹。朋友請讓的與才同行!

德與才作文3

古人云:“人才,乃德才兼備者”。也就是説,真正的人才既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又要有非凡的學識。可是,縱觀古今,又有多少人處理好了德與才的關係,究竟怎樣的人才觀才有利於我們不斷完善自己呢?

戰國時期的龐涓和孫臏是同們師兄弟。二人都精通兵法,善用戰術,所謂當時的軍事奇才。可是,心胸狹隘,嫉妒心很強的龐涓卻容不下孫臏。他怕孫臏的才能勝於自己,自己高官厚祿的地位受到威脅,竟設下毒計,致使同門師兄的膝蓋骨被剜去。可他萬萬沒想到,這樣的打擊不但沒使孫臏萎靡不振,墮落消沉,反使他在痛苦中堅強,揮筆寫下了軍事名著《孫臏兵法》而名垂史冊。而龐涓呢,最終身敗名裂,留下千古罵名。

其實,龐涓的才能並不亞於孫臏,也可名垂千古,只是他沒有高尚的品德,沒有“宰相肚裏能撐船”的胸懷,心生妒嫉,最終臭名遠揚。這讓我們意識到,有才無德的人是無法成功的,甚至會因無德而墜入罪惡的深淵。

同樣,一個有德無才的人也只能是社會的'廢品。因為他們空有一顆對他人慈善的心,對社會奉獻的心,卻無力去實踐這些善行,只能“望善興歎”。

德與才如同鳥的雙翼,緊密相連,缺一不可。大凡揚名青史的人,都是德才兼備之人。他們滿腹經倫,文韜武略,胸懷蒼生,能“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以天下憂樂為根本,以天下興亡為已任的范仲淹就是德才兼備的典範。他掌管獄訟,秉公執法,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數次上書,要求革除弊政,所到之處留下了為民造福的佳話。一篇《岳陽樓記》又使他立名文壇。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更讓他成為道德的標杆。

社會需要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需要有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人才。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就更應該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做一個“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德與才作文4

有一句曾在網絡上很流行的話:“流氓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流氓有文化。”

這句話形象的説出了一個道理:人可無才,但不可無德。有才無德對社會終是一個禍害。一個人品德的好壞決定能否為社會做出貢獻;才華的高低決定做出貢獻的大小。如果一個人本性是壞的,那必定會破壞整個社會的秩序。

《斯巴達三百》中,畸形兒一個邪念直接葬送了三百勇士;嚴嵩一個貪念,直接影響了整個明朝的國運;希特勒的一個私念,就令整個歐洲陷入戰爭的深淵。

假設這些人能擁有良好且堅定的品格,那麼斯巴達的三百勇士很有可能守住温泉關;明朝也不會那麼快就衰落;全世界更不會遭受這無端戰火的洗劫。可見,一個人如果無德,那麼他的才華越高,其危害也可能越大。

在全力普及義務教育的今天,我們可以很驕傲地向世界宣佈:我們已經基本掃除文盲,人才正在不斷湧現。可是我國目前人才的道德狀況真的就那麼樂觀嗎?

清華學生用硫酸虐猴,大學教授公然賣題,生物科技企業生產地溝油,官場上腐敗層出不窮……面對這些發生在所謂的高素質人羣身上的事實我們能依舊保持樂觀嗎?

《大學》中提出:人生四個理想階段——修齊治平;又説“壹是以修身為本”,也就是説修身成德是根本。可是現在呢?“本亂”而求“末治”,可行嗎?

面對現狀,我們應如何應對,尤其是如何解決這種集中表現在權力部門的“人才”的道德缺失呢?

要糾正這自上而上的腐敗,需要民眾強有力的`輿論監督,監督不到位和力度不夠就容易滋生腐敗,長此以往就會形成道德的缺失。

當然光是監督他人是不夠的,學會“慎獨”也是必要的。自律才是最好也最直接的辦法。若是每個人都能以心中的道德律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行為,我們又何愁社會不和諧,世界不美好呢?

良好的品格是我們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基礎,才能是度量貢獻的尺度。因此我們必須培養良好的德行,唯有這樣才能無愧於己,無害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