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通用39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99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從《烏塔》想到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通用39篇)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1

今天,我學了一篇課文《烏塔》。其中講述了一個十四歲的德國金髮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 烏塔的獨立性很強,能在歐洲旅遊一天還那麼愜意,説明她安排的十分周到。烏塔説她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在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有這裏可以看出,烏塔的獨立性很強,那麼有防備。而且,烏塔花了三年時間來準備這次旅行,還閲讀了與歐洲有關的大量書籍;為了掙旅費,她每個週末都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説明烏塔對這次旅行是十分渴望,才去辛苦地掙旅費。 烏塔的個性也很堅強,不然怎麼能獨自一人到歐洲去呢?我頂多獨自一人從家坐車到塔山下,和她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啊! 讀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在温室裏生長的禾苗在風雨中是撐不了多久的'。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從小就被大人嬌生慣養多了,不像課文中的烏塔一樣堅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這裏,我要勸你們一句:雄鷹翱翔天空,是因為它練就了一副狂風也吹不着的翅膀;千里馬縱橫馳騁,是因為它練久了一副鐵打的筋骨。只有我們親身去體驗,去面對,才能明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鹹。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2

今天,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烏塔14歲就能獨自一人遊歷歐洲,我被她那善良、膽大、心細的品質所折服了。

烏塔,是一個堅強的小女孩,她為了這次旅行整整準備了三年的時間,閲讀了很多國家的書籍和資料。為了掙取旅遊的費用,她每個週末去餐館和市場分發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耍掙錢,這些旅費都是你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呀!

學習了這篇文章後,我的心裏掀起了一陣巨浪,同時我也產生了疑問:“為什麼同是年齡相仿的我們,生活的差別就如此大?在家裏,我的爸爸媽媽總是不準這個,不準那個,從小把我嚴嚴實實的包起來,沒有我希望得到的空間。我就像温室裏的一棵小草,不經歷過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真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啊!就算作業寫完了,我想幫媽媽做點事,結果都被媽媽好言了。在家裏我簡直就是小,捧在手中怕掉,含在嘴裏怕化。甚至生活中我自己的一切事情都由爸爸媽媽來,間由媽媽來,書包媽媽來整理,穿什麼衣服都由媽媽來定……

與烏塔相比我真是一隻井底之蛙,所以我決定在今後的日子裏,我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媽媽操心,做一個的好孩子。早早放開了爸爸媽媽的手,了屬於我的世界。放飛我的翅膀吧!

同齡的朋友們,讓我們走出父母的溺愛,自己自主生活的意志!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3

烏塔,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竟能獨自一個人遊遍全歐洲,而且烏塔很精明能幹,自己掙旅費,旅遊時知道哪裏能夠買到便宜的東西,之後還記得給家人買禮物。

可是我今年12歲,與烏塔不過相差1 2歲,為什麼她獨自出遠門,我不能呢、説來説去還是父母不放心,害怕子女走丟罷了。

説實話,我爸媽很疼我,疼我疼到除了上學,其它我所有的外出他們都陪着,若是有哪一天我能夠偷偷地騎着自行車在街上溜上一圈就心花怒放了。

有一次,我和司媛芳一塊步行到五里口去,剛到那裏,就被我姨媽訓了一頓,晚上不許出去,就住在姨媽家裏。結果,正睡得迷迷糊糊地,卻聽到了爸媽的聲音,原來爸媽又特地從鄭州趕回五里口。逃不掉的,我又被從牀上挖起來,接受了一頓“思想教育”,説什麼不許我以後獨自外出,並且陳述了一個人獨自外出的'種種危險……結論只有一個,就是:不能獨自外出,若想出門,就必須有大人陪着!睡意朦朧的我諾諾連聲的答應了。

也因為每次出門都有人陪同,所以我的方向感非常差。無論是哪個方向,在我看來一律是朝北,因此,獨自出門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可是我還是決定,以後要多多加強這一方面的鍛鍊,並且從現在開始攢錢,當然是偷偷地,為將來能有一天到廣州去看望舅而努力。

現在,為了我的計劃,我正在努力奮鬥。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4

今天上語文課,老師叫我們先預習課文,於是我很認真的讀了課文。

我看到題目《烏塔》以為是什麼塔,後來才知道是一個德國姑娘的名字。我被她的膽量嚇住了,沒想到一個14歲的小姑娘單獨出來旅行。而且是自己的打工錢。我太佩服她了,

我9歲了,雖然比她小,但我連這樣的想法都沒有,我姐姐和烏塔一樣大,可她什麼事情都是爸爸媽媽給安排。

烏塔真是膽大心細,在旅行之前,便在家裏做好準備工作,還有就是她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先查當地警察局的電話,以便遇上事情就打電話給警察。然後給家裏打一個電話報平安,讓家裏人放心。

她出來的旅行費用也是自己攢了三年的錢,她利用假期時間到餐館打工。記者説我們中國孩子的'生活方式,她不相信!覺得不可以理解。我是中國的孩子,記者説的一點也沒錯!

我們中國孩子自己沒這膽量,就算有,家裏人也不會同意的,就拿我來説吧!記得有一次,爸爸在外地叫我去玩,還有一個熟人帶我,媽媽給我準備好了一切,我還很怕,我怕媽媽沒在身邊,遇上事情沒人管我,最後還是放棄了,我看來這文章後,很慚愧,自己簡直沒法和烏塔比!

看來烏塔的事情後,我以後一定克服,不會像以前那麼膽小了,我會學烏塔,像他一樣膽大心細!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5

讀了《烏塔》這一課,我感觸頗深,烏塔年僅14歲,卻獨自一人遊離歐洲,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作為再有5年就是同齡人的我,與烏塔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現在的中國孩子,在家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小皇帝”,什麼事都不敢讓孩子做,怕出危險,家人百般呵護。可烏塔不一樣,她是一個獨立的、有思想的、有膽識的小女孩。

烏塔為了設計這次旅遊,整整耗費了三年時間來準備,每到一個地方或一個國家,提前先打電話或寄明信片。從這點我們可以體會到烏塔自強自立的精神,可我平時連遠門都不敢出,甚至上下學都不願意自己走,更別説去歐洲遊玩了。烏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強,是因為她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我現在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比如,週末是否制定學習計劃,是否按計劃進行了?一定要從小事做起,逐漸養成了自立的精神。

烏塔還説過:“光從電視上認識的`世界總不完美。”我們寫完作業,看會兒電視,讀會兒課外書就不錯了,從來曾親身體驗世界的美好。

從《烏塔》一課,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將來有機會也要去遊歷世界!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6

今天,我們學了《烏塔》這一課。

烏塔14歲便獨自遊歷歐洲,她是一個熱情開朗、有責任感、細心周到、自立自強有獨立生活能力、熱愛生活的人。我很佩服也很羨慕烏塔,佩服她的獨立,羨慕她的勇敢。

想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只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我,是家裏的寶貝,烏塔也是家裏的`寶貝,但與烏塔相比,簡直有着天朗之別,烏塔能獨立旅遊,是多麼勇敢啊!可我呢?就連一個人在家也覺得害怕。烏塔有着獨立生活的能力,而我和烏塔不一樣,什麼也要依靠大人,這樣做不但對自己的成長不利,而且讓我們越來越膽小。

烏塔的獨立、自主和勇敢,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孩子卻要依賴在父母身邊,凡事都由父母來做主,為什麼外國的父母就那麼放心自己的孩子?而中國的父母卻那麼擔心自己的孩子呢?也許是中國的父母太溺愛自己的孩子,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使孩子養成了依賴性,缺少獨立生活。

今後,我一定向烏塔學習,努力改變缺點,培養自己獨立生活能力,像烏塔一樣做個獨立、自主、勇敢的人。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7

最近,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感觸很深,受益匪淺。

14歲的烏塔,利用假期為別人做事,攢取旅費。同時,用三年時間做準備,設計好旅行路線和日程,獨自一人遊歷歐洲。這讓我從心裏佩服她,再想想自己,真是無地自容。

每到假期,爸爸媽媽也帶我出去旅遊,欣賞祖國的錦繡河山。可是每一次我都只顧開心地遊玩,品嚐各地的美味佳餚,從沒有去想設計旅行路線,預訂餐館和車票,更不用説這些事由我獨立去完成。我自然地認為爸爸媽媽應理所當然地做好這一切,而不是我的事情。

看到烏塔輕車熟路地完成這一切,我突然意識到,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從小培養自己的獨立性,磨練自己做事的能力,而不是永遠在大人的庇護下,做着幸福的“公主”和“皇帝”。因為只有從小經歷風吹雨打,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我們和烏塔不是一個國家,但都是少年,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為什麼她能敢作敢為,自信,獨立。而我們只能做温室裏的花朵呢?是因為我們的.爸爸媽媽對我們保護太多了,我們的依賴性太強了。從小就失去了鍛鍊的機會,缺少了主見,缺少了獨立性。離開了大人,寸步難行。

所以,我們的父母要充分相信,我們也一定能行。要放開手腳,讓我們大膽地面對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們就能像雄鷹一樣,在廣闊的天空自由地飛翔。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8

課文讀完,我讓學生説説對烏塔獨自遊歷歐洲的看法。王前同學很急切地説:“我覺得烏塔這樣做很危險。一個14歲的女孩子獨自出門,還去那麼多國家,很容易被騙走的。”女孩子朱歲婕立刻回答:“書上不是説了‘烏塔早就設計好了旅行的'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一個小小的聲音從角落傳來,那是可愛的小女生許淑欣在説:“知道警察局的電話就安全了嗎?為什麼我表姐被人騙到廣西做傳銷到現在也找不回來啊?”這個問題太尖鋭也太複雜,我只好裝作沒聽見。

精明的彭劍鋒同學立刻指出:“烏塔根本不可能去旅遊,她是小孩,哪來的錢去旅遊?”我説:“你讀讀第五自然段。”第五自然段説的是:烏塔為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彭劍鋒家是開餐館的,彭劍鋒看了這一段話立刻舉手:“老師,我家飯店工人的工資很少的,他們只有幾百塊,烏塔在餐館打工怎麼能賺到遊歷歐洲各國的錢呢?”我只好説:“歐洲的工資很高。”彭劍鋒釋然:“我也想去旅遊,可是掙不到錢。”是啊,在中國成年人找工作養自己都困難,出門旅遊更是件奢侈的事情,更別提孩子了。況且,中國是反對用童工的。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9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感觸很多,想到烏塔,我思緒萬千。

烏塔,一個年僅14歲的孩子,不怕困難,自強自立,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之前他花了整整3年時間準備這次旅遊,閲讀了許多關於這些國家的書籍。而且不是向父母索取金錢,而是自己週末幫助餐館或超級市場發放廣告單、假期到別人家陪小孩來掙錢的。堅持了三年時間,終於好不容易掙到了旅遊所需的.費用。他利用暑假的時間遊玩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威尼斯、米蘭等國家或城市。一個年僅14歲的孩子,做到這些,可真是不容易啊!

唉!烏塔自強自立,可我們呢?每天都需要父母或老師幫助,每當我們遇到一些困難,就向爸爸媽媽求助。有時摔跤了,擦破了一點皮,也會嚎啕大哭,或者喊爸爸叫媽媽,難道就不能自己想想辦法?擦一點藥水不就好了嗎?找不到玩具了,就認為是丟失了,有的甚至要求爸爸媽媽再去買,難道就不能在玩具箱裏仔細再找一找嗎?耐心一點,就會找到的,難道玩具還自己長翅膀飛走了不成?

其實,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自己解決,我們也要學着獨自一人處理事情,要不然,和烏塔相比,我們不覺得慚愧嗎?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10

最近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烏塔只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卻能自己一個人遊歷歐洲,所以我被烏塔那熱情、大膽、細心的精神品質所折服。

學完這篇課文,我的心裏很不平靜。難道大人所説的愛,就是給我們孩子無窮的寵愛和保障嗎?我看未必,我們就像被關在籠子裏的小鳥。可相反的是我們渴望自由,想像烏塔那樣自己獨立,並且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事情。

每次我想幫媽媽乾點什麼,可是總被媽媽婉言拒絕,在媽媽看來我是金子,我是玉,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我只需要負責學習,真是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啊!

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暑假時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一個夏令營,因為這夏令營的五天全靠自己,連洗衣服也是如此,我就因為找不到襪子,腳直接穿在鞋裏難受了一天。

是啊,我們中國的`孩子,大多沒有自己獨立的能力,別説出國,就連天津市自己都出不了!所以我希望,與我同齡的孩子主動從父母的溺愛中走出來。同事也希望中國的父母,給孩子一片獨立的藍天,讓愛更完美,讓愛更充實!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11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14歲的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歷了歐洲的事情。讀了這篇課文,我十分羨慕烏塔,她的爸爸媽媽能讓他自己一個人出去遊歷世界。可我的爸爸媽媽卻連我一個人去斗門也不放心。上次,我想去斗門阿姨家,媽媽雖然答應了,但還是不放心,千叮嚀萬囑咐:“乘車時要當心,錢要藏好,下車時眼睛要看牢……”還有一次,放學後我想一個人回家,但是爸爸媽媽就是不同意。不是怕我路上貪玩,就是怕碰上車子。

我想:要注意的事我全知道,真的'不用爸爸媽媽操心,可是,爸爸媽媽為什麼總是不肯放手呢?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想對爸爸媽媽説:“爸爸媽媽,你們能不能換一種方式來愛我。我已經長大了,不再是讓你們操心的孩子了。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很愛我,但放手也是一種愛。你們放手了,不但使我們感到快樂,而且還讓我們學會了自強、自理、自立。你們過分的溺愛,讓我們變得嬌生慣養,卻得不到快樂……爸爸媽媽,我們真希望能像雛鷹那樣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12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是寫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個遊歷歐州,她才十四歲,竟然敢一人去陌生的八個國家遊玩。文中的烏塔力氣堅定地説:“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為什麼?這句話讓我沉思,是因為父母怕我們迷路嗎?是因為父母擔心我們受苦嗎?是因為……

我掩卷沉思:我們不能依賴父母和他人,如果人人把自已的命運之線系在別人手中,那等於被繩牽綁着的小狗。只有那些努力和生活抗爭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自立是生活的第一步!

記得有一次,媽媽把我送到十字路口,説:“自己回家吧!”其實我本想答應,卻不知為什麼,懇求媽媽帶我回家。就那樣,一次鍛鍊獨立的機會這樣錯過了……今天,我讀了《烏塔》,她的'自力更生,讓我不得不佩服——自已就是自已的救世主!

抬起頭,挺起胸,對自己説一聲:“別人能行,我也行!沒有風雨,不見彩虹;沒有黑夜,不見白天。”如果人人獨自出去闖一闖,體會經驗是多麼寶貴啊!儘管現在不能,以後一定能。我只想大聲叫一聲:“我不做雲雀,我要做博擊長空的雄鷹!”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13

今天,我們學了《烏塔》。我覺得烏塔很勇敢。

《烏塔》這篇課文,寫了一個14歲的金髮小女孩——烏塔。烏塔遊歷了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她最後還得去希臘。

我想對中國父母説:“中國父母們,你們不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了,你們這樣嚴格地管着孩子們,孩子們不會養成自主能力的,讓孩子們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可不好,小鳥要離開父母,雛鷹要離開父母,我們孩子更要離開父母。中國父母們,鬆開你們的.雙手,讓孩子們像雛鷹一樣飛翔在空中,同樣是孩子,為什麼中國孩子和德國孩子差別這麼大?那是因為中國父母管得太嚴了!

我要向德國女孩烏塔學習,做飯自己做,炒菜自己炒,衣服自己穿、自己洗,洗澡自己洗......除了這些外,還要幫父母、長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哦!

同學們,走出父母親的懷抱,做一隻會飛翔的雛鷹,一隻離開父母的蠶,學會自主和自理,做一隻有理想的雄鷹。

我們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遊歷世界的人。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14

最近,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課文講了一位14歲外國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我非常羨慕烏塔,同時又很慚愧,自歎不如。

我把課文讀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把自已和進行比較;我有這個能力嗎?沒有!我有這個勇氣嗎?也沒有!我們中國孩子為什麼不能獨自出門旅遊?我們為什麼不能發廣告單掙錢呢?我們怎樣才能掙到出門旅遊的費用呢?

在家裏,我極少做家務,每當我想幫媽媽做點什麼,可媽媽總説我太小,等長大再幹;我要是不小心摔了一跤,媽媽總會不停地問我:“摔傷了沒有?”晚上睡覺還不讓我一個人睡,説我怕黑;過馬路一定要拉着我的手,從不讓我一個人過馬路;每天上學,放學甚至連背書包的'事也被他們代勞了……不知不覺中,我們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遇到困難,我們不是逃避就是把問題扔給父母。變得懶惰、膽小、不自信,就像温室裏的花,不能見風雨。

在中國,有些考上大學的學生,因為不會洗衣服,整理衣服,不會又疊被子而被輟學或自殺;有些大學生把髒衣服郵寄回家讓媽媽洗;有的人以為人父母,嫌工作累,工資低,在家裏當“啃老族”。

教育家陶行知説過一句話:“滴自已的汗,吃自已的飯,自已的事情自已幹。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來充實和磨鍊自已,讓自已變得自力自強主見,變得勇敢、自信。爸爸媽媽,請給我們機會吧!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15

今天我學習了《烏塔》這篇文章。課文主要講述的是“我”在羅馬結識了一位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在和烏塔的交談中“我”瞭解到她環遊歐洲,用了三年的時間做準備。讀完這篇文章,我對烏塔非常敬佩,感觸也很深刻。

我今年已經10歲了,烏塔只不過比我大幾歲而已。然而,中國的孩子如果説:“我要自己走遍中國!”我們會懷疑他是不是瘋了;在外國,小烏塔獨身遊歷歐洲卻是事實。我在家裏是全家人的`寶貝,爸爸媽媽慣着、寵着,什麼事都由着我的性子來,稍不合我意就要耍性子發脾氣。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不當回事。而在國外,兩三歲的孩子剛學會走路,就要自己獨立,父母不再管他們。如果摔傷了,我們一定會大哭大鬧。外國的孩子卻不管有多大,都會自己爬起,不掉一滴眼淚。

我是這樣被溺愛,許多同齡人也是這樣,可謂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現在可以依賴父母,但以後我們長大了,父母不在身邊了,我們怎麼辦呢?所以我們應該不再依賴父母,應該脱離父母。如果以後我們連自身的自理能力都沒有。我們還怎樣在社會上立足?還怎樣為祖國、為社會作貢獻呢?我想對家長説:“我們已經長大了,自己應該管好自己,請放開你們溺愛的雙手吧,這樣你們的孩子才能展翅飛翔!”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16

學過課文《烏塔》,我深有感觸。烏塔是一個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女孩,可是她卻能一個人遊玩歐洲的許多國家。

從烏塔身上,我看到了外國孩子的獨立能力特別強。由此,我想到了我們中國孩子,從小一直依靠爸爸媽媽,做一些稍微危險的事,父母就不放心了,他們總是把我們保護的很好。正因為這樣,我們就養成一種依賴父母的心理,碰到一些不會做的事,會讓父母來做,這樣就少了我們親身體會的.機會。而外國父母對孩子卻十分放心,從小讓他們自己出去玩,遇到困難讓他們自己解決,還很放心讓孩子獨自去外國旅遊。外國父母對孩子會有一定的要求,讓孩子自己去爭取勝利,而中國的父母總是把我們安排得十分細緻。

同樣是父母,同樣是愛我們的人,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結果呢?我想:我們中國的教育方法是應該改一改了。我們雖然不能很自由的成長,但可以學習烏塔的獨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17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一課,我收穫了很多知識,比如:作者是用人物的方法來命題,作者重點描寫了烏塔的獨立性以及很熱愛生活等內容。不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烏塔的獨立性這部分,烏塔的生活和我們形成對比。

比如我想參加夏令營,獨自去森林時,我媽就會用無數個理由來反駁我。例如説:“森林裏有什麼好玩的`,要是走丟了或被蛇咬着該怎麼辦呢?”或者給我看一些被猛獸咬到的圖片和視頻,弄得我瑟瑟發抖。

而就在今年9月,學校組織了一個自願去新西蘭交流的活動。我剛回到家,還沒來得及説這件事,老媽已經開始如同連環炮似的説起話來:“童童,你是不是想去新西蘭?咱不能去,咱還得打比賽呢。而且太貴了,以後靠自己的本事去。再説了,你要是崴了腳,怎麼打比賽呢?”

是的,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不能讓他們受傷。可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虐殺了兒童的獨立性和對生活的熱愛的積極性。所以,如果孩子想獨自去某一個地方,家長們可以設計一條安全又方便的旅遊路線。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18

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她讓我震驚,一個14歲的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這是讓我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烏塔竟然花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她在家裏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有日程,她還讀了要去國家的有關書籍,更讓我想不到的是,烏塔旅行的費用,全是自己掙來的!

要是我的話,我根本不會花三年時間準備一次旅行,也不會設計旅行路線和日程,更不會自己掙旅行費用,在爸媽地催促下,我也能看看相關的書籍。

我也喜歡旅行,但是每一次都是跟、去的.,一個人去旅行,是根本不可能的。為什麼烏塔能做到而我卻做不到呢?因為她從小就學會了獨立。烏塔説得好: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所以我要向烏塔學習,學會獨立,希望以後我也能一個人旅行。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19

今天,徐老師帶領我們一起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烏塔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讓我深受感動。

在我們中國,像烏塔這樣大的孩子,都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

在家裏,家長們要幹一些家務活,如:做飯,洗衣服,曬衣服,掃地,拖地家長們常常幹得手忙腳亂,而自己卻在書房裏舒舒服服地看書。

每天早上,我們還在香甜的美夢中,家長們早已經起了牀,悄悄地走到我們的房間,給我們把今天要穿的衣服準備好,再去廚房做香味撲鼻的早餐,等我們吃完早餐,家長們又顧不上洗碗,先送我們去上學,回家後還得再洗碗打掃衞生等。

放學時,同學們一起走出校門,就把沉重的書包交給家長,自己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家長們像一隻只年老的龍蝦,彎着腰在後面緊緊地跟着。

我們應該幫家長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家長們不要再這麼辛苦,我們也應該像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理能力強,懂事的好孩子。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20

我讀完了《烏塔》這篇文章,深有感觸。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叫烏塔的14歲德國小女孩,獨自一人環遊歐洲,她花了三年時間準備這一次旅行,實在讓人敬佩。

再想想我們,我覺得,造成這種狀況的`責任有一部分在父母:我們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含在嘴裏怕化了,什麼事情都要盲目代辦,我們想出遠門,父母擔心我們遭遇不測要陪同,有時還要暗地尾隨。正是大人什麼事都要代辦,使我們變得膽小而任性,見了小鳥就怕,和同學鬧彆扭了,不肯吃一點點虧。

一部分責任也在我們:我們利用父母的溺愛,常將本該自己做的事情推給父母,平時不僅不像烏塔那樣自己賺錢,還大手大腳地亂花錢;也不像烏塔那樣有計劃,常常顧此失彼、手忙腳亂。平時不自立,即使有一天父母真的放手了讓我們獨立做事,也做得一塌糊塗。

大人們,花盆裏長不出蒼松,鳥籠裏飛不出雄鷹。你們應該給我們點信任,讓我們遇到困難自己克服,遇到煩惱自己化解,我們一定會像烏塔那樣獨立勇敢。當然當你們讓我們自己做事時,我們也一定不負厚望,盡心盡力把事情做好。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21

烏塔是個德國小姑娘,14歲,趁暑假獨自一人遊歷歐洲。她和中國姑娘鄧小潔偶遇於羅馬時,烏塔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弗洛倫薩,準備前往希臘。關於烏塔的故事收錄在在國小四年級的'語文課本里。那是一篇略讀課文。

班上的學生讀完課文哇哇叫個不停。我問他們不住地哇哇什麼。異口同聲:“我們也想旅遊啊。好羨慕烏塔啊。”我説:“前兩天學校不是組織你們去歡樂谷了嗎?”急性子何卓毓説:“那是老師帶着去的,一點都不自由,不算。”

我們的孩子出門旅遊是件大事,要麼父母帶着,要麼老師看着,旅遊團給每班配了2名帶班老師,學校還會要求班主任跟隊。一句話:不放心。記得兩年前教2年級,學校組織學生去本街道的一個景點玩。半天時間,5位家長打電話來問:“孩子怎樣啊?麻煩老師叫他多喝點水,叫他不要亂跑,不要摔到了……”我們的孩子在父母、老師、社會圈定的安全地帶里長大。但是很諷刺的是,中國兒童意外傷害率在世界上卻遙遙領先。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22

朋友們,我相信,你們在讀完《烏塔》一課後一定會很驚訝: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孩子,竟獨自一人遊歷歐洲。這令人難以置信。

如果中國的孩子説:“我要自己走遍中國!”我們會認為這是異想天開的事;如果中國的孩子説:“我要獨自遊亞洲!”那麼,我們可能懷疑他是不是瘋了。然而,在外國,這卻是事實。

外國孩子能自己旅遊,而中國孩子卻不能,這是由於外國和中國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

在外國,一兩歲大的孩子剛剛學會走路,父母就不再管他。孩子不慎跌倒,即使父母就在身邊,孩子得到的也只是一兩句鼓勵的話,最終還是要自己勇敢地站起來。

但是,如果在中國發生類似的事,父母不管有多忙,也會跑到孩子身邊,抱起孩子,至少會對孩子説幾句安慰的話。

外國的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而中國的父母只讓孩子把學習搞好,其餘的什麼也不讓幹。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表面上是為孩子好,實際上恰號相反。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23

我從《烏塔》這篇文章中我知道了要學烏塔那樣獨立,我要向她學習,獨立完成自己的心願。

可是天底下的母親太愛自己的孩子了,那裏都不讓去,要到哪裏去家長們都會把你跟着一步都不會離開,就連上學爺爺或奶奶都會把你送到校門口。甚至放學都要到學校門口等候你,還幫你把書包揹回家。

我們中國的母親和爺爺或奶奶都非常的愛我們,就連去朋友家都不讓去,給朋友或同學過生日都不行,家長們是怕我們被壞人騙走。所以我想對家長們説:“你們應該讓我們有一個自己獨立的`一個膽兒,不然成天呆在家裏,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讓做。在家裏要是有一天大人們出去了,要好幾天才回來而我又啥都做不來,誰來照顧我啊?不可能不吃飯啊,還有等到了中學或大學的話,什麼都做不來,那人生下來有什麼用嗎?”

因此,我想家長們應該瞭解我們的心情,能讓我們有個獨立的膽兒。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24

烏塔是四年級上學期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

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獨立自主、膽大心細,名叫烏塔的女孩和作者發生在羅馬的一件事。

這一篇課文我讀了好幾遍了,每當我讀到第四自然段時,我不禁讚歎起來,烏塔獨自一個人遊歐洲,而且已經去了那麼多地方,如果是我我一定做不到,因為我平時週六週日爸爸媽媽叫我去小賣部買一包鹽,我都走一會兒就擔心有人把我拐跑,更別説讓我一個人遊歷歐洲了。

每當我讀到第七自然段時,我很自然的`就覺得烏塔是一個有準備,有條理,有計劃,心細的女孩。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烏塔的計劃非常細心,第二句讓人覺得烏塔準備得非常充分,第三句烏塔讓人覺得她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女孩,因為如果是我,那我就會向爸媽要錢,然而她不是,烏塔自己去賺錢,不伸手向爸媽要錢,我覺得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我也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獨立自主,膽大心細的女孩。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25

這個星期我們學習了《烏塔》這課。品味着烏塔的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

我從文中得知烏塔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她這次趁暑假遊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她可真了不起。

想起我,從來都是家裏嬌生慣養的“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已和烏塔對比一下,就像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娃娃。

我們中國的家長都不會讓自已的孩子出遠門,走遠路。而且幾乎每天上學都要送我們。放學還要來接我們。想到這兒,我想對家長説一句: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呢?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多給我們一些鍛鍊的機會吧。同時我們也要增強自己的.獨立性,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樣:“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26

《烏塔》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德國小姑娘才14歲就獨自遊歷歐洲的'故事,我讀了之後,我非常敬佩她。我還有許多的感想。

我想到了我們國家的孩子,有的在假期裏看電視玩電腦寫作業。他們都是家裏的寶貝。父母一般不讓他們一個人外出,更不要談一個人出去旅遊了。我又想到了自己,我雖然不能去遊歷歐洲,但我可以一個人出去玩,在我上一年級時我就可以自己一人出去玩了。第二,我沒有時間在雙休日內玩耍,因為我在雙休日有兩個興趣班,我還要拿出半天時間寫作業(多時寫一天)。我根本沒有時間去玩。

我希望父母們不要管的太嚴了,讓我們出去玩玩,放鬆一下,不是説玩電腦,是一個人出去玩,鍛鍊一下。如果時間夠多,還可以去各地旅遊,去一些風景優美的地方讓孩子開拓視野。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27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心裏有好多的話想要説,我想對媽媽説,我想對爸爸説,我想對爺爺奶奶説,我長大了,請給我點獨立成長的空間。你們看烏塔,10多歲的德國小女孩,卻能勇敢地獨自一人遊歷歐洲。她做得這麼好,我從心裏羨慕她。她的自強自立,讓我很慚愧。我們同樣是孩子,卻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我已上四年級了,日常生活還需要爸爸媽媽操心,而烏塔,卻獨自一人遊歷各國;我,總是跟爸爸媽媽要零花錢吃吃喝喝,而烏塔卻自己打工掙錢周遊歐洲;我,自己一人走在馬路上都驚慌失措,而烏塔一人闖蕩世界卻鎮定自若。爸爸媽媽,你們愛我疼我,我都知道,可是我也要長大,如果我一味地躲在你們的翅膀下生活,不經歷生活的磨難和鍛鍊,我永遠也不可能長大。

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説:“請放開你們的'雙手,讓我像烏塔一樣自由飛翔。我要學習她那種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以她為榜樣,做一個陽光好少年!”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28

今天,我讀了《烏塔》的這篇課文,我從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自己一人遊歷歐洲的事。她總是先在家裏就把行程安排好,每到一個地方,她就會先查這裏警局的號碼。她很自立、不怕苦,也不怕自己的力量單薄。

在中國,爸爸媽媽都把自己的孩子當小皇帝小公主一樣,決不同意讓孩子們一個人出去。而烏塔的爸爸媽媽就是這樣讓烏塔自己去受苦,去磨練自己。

有時候,我自己一個人去補課都膽戰心驚的,更別説讓我去旅遊了。但烏塔自己跨國旅行都不怕,而且還自己打工賺錢,真是讓人佩服。

每次我都找爸爸媽媽要零花錢吃吃喝喝的。而烏塔卻自己賺錢把生活安排得很有條理。

烏塔的爸爸媽媽認為愛孩子就要讓孩子吃點苦頭,受點折磨,這是人生必須要經歷的。

讀了這篇文章,我也要向烏塔學習,遇到困難也不退縮,要自立、勇敢、堅強。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29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叫《烏塔》。我的感觸頗深。我從烏塔的身上收穫了不少有益的知識。

烏塔是一個聰明、勇敢、機靈的小女孩。烏塔僅僅14歲,她就能環遊歐洲,而且是單獨一人!當她11歲時,她就開始為這次旅行做準備。

而且,烏塔的旅費,不是向爸媽要、朋友借的。她是自己掙錢的。每個假期,她就去幫大超市發廣告單,到別人家裏帶孩子,掙旅費。

再看看我們,都10歲了,在家中還不會洗衣、做飯,還有的不會梳頭、糸鞋帶,更有的同學不能獨自上學,每天要家長送。有的同學還不會獨自過馬路……

在中國,學習好但不會做家務的多的是!中國的孩子,一隻只像沉溺在父母的懷抱中的.小鳥,整天壓在書裏讀書、讀書、再讀書!我們都有三個朋友:書、書桌、椅子。我們像温室裏的花朵,天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囗的日子。

我們就像一隻小鳥,只有展翅高飛,才能成為一隻雄鷹,有一片屬於自已的自由天地!

各位家長,請打開自己對孩子的“溺愛之鎖"吧!讓我們這些小“籠中小鳥”變成“偉大的雄鷹”吧!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30

最近看了一篇叫Uta的文章,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Uta獨自在歐洲旅行的故事。看完這篇文章,我被Uta的獨立人格深深打動。

文末,我和Uta的對話讓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孩子不能獨立?其次,我們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但是父母的`溺愛把我們緊緊捆綁在一起,他們的過度呵護讓我們感到窒息。以我為例。在家裏,我不用做任何家務,無論是整理房間還是洗漱刷牙,都是我媽負責。我只需要努力學習。可以説窗外什麼都聽不到,只能讀聖賢。每當我想在業餘時間為媽媽做點什麼的時候,總是被媽媽委婉的拒絕。結果,我變成了一個徹底的書蟲。

我一直想對所有的父母説:要愛孩子,就要讓孩子獨立,不要什麼都寵着做,那樣只會害了我們。我們都被父母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沒有藍天,我們只能通過電視和書籍來感知世界。在我們眼裏,世界上沒有強盜,但是父母眼裏壞人太多了。他們覺得所有的壞人都在盯着自己的孩子。父母為了孩子的安全,強迫孩子生活在自己畫的保護圈裏。作為孩子,我們要被動接受。

Uta是幸運的,因為她有豐富的經驗和廣博的知識,她可以親身經歷、體驗和感受。我們一直受到保護,就像關在鳥籠裏的鳥一樣。應該説我們是幸福的,但那是令人遺憾的幸福。在這裏,我想對父母説:請給我們一片獨立翱翔的藍天。只有讓我們去體驗,面對生活的起起落落,才能健康蓬勃的成長。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31

在我的語文書上,有一篇課文叫《烏塔》,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自己賺錢獨自一人遊覽了歐洲的故事,烏塔的故事讓我這個11歲的中國小男孩想到了很多……

首先,我想到了父母對待孩子愛好態度的不同。烏塔的父母,尊重孩子的樂趣,尊重孩子的喜歡,敢於放手讓孩子獨自去闖蕩“江湖”,去經歷磨難;而我們的'父母,雖然也很愛孩子,但是卻像老母雞呵護雞孩子一樣,永遠讓它們生活在自己的翅膀底下,不讓他們經歷風雨、經歷危險。

另外,我想到了我和烏塔對待做事情態度的不同。烏塔,在旅遊之前就設計好了旅遊路線和日程,而且做好了尋求幫助的各種準備,以便遇到困難時應付自如;而我在做事情的時候,經常不做準備就行動,往往中途卡殼、不知所措。記得那次在北京逛商場,我和爸爸媽媽走散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我像烏塔一樣,提前做好準備,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我還想到了我們對待金錢的不同。為了掙旅費,烏塔每個週末就去分發廣告,去陪伴別的小朋友玩。而我呢,只要想花錢便伸手向父母要,從來沒有體驗到自己掙錢的困難和其中的樂趣。所以,我花錢像流水,不知道節儉。

因為這些不同,烏塔變得越來越有主見、越來越獨立、越來越積極樂觀,而我卻表現得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依賴。所以我要學習烏塔,努力做一個獨立自信、積極樂觀的孩子,等到我14歲的時候,也能夠獨自一人去旅遊。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32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就被這篇課文深深地感動了!從那時開始,我就決定要向文中的烏塔學習,自己疊被子,自己梳頭,自己整理房間,自己洗碗,另外還要幫助家人做事,比如説擦窗户、掃地、拖地。因為一個剛滿14歲的女孩竟然可以一個人遊歷幾個國家,還靠自己賺錢。我想:要是我和烏塔生活在一起,我會以她做我的榜樣,學習她那種獨自生活的能力,克服自己的依賴的思想。

如果拿中國現代的小孩子和烏塔相比,中國孩子的自主能力遠遠比不上烏塔。中國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封閉式的,只讓孩子讀課本上的知識,很少參加社會實踐。除學習外,其他事情都不用管,要吃的有吃的,要用的有用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漸漸失去了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小由父母“牽着走”,遇到一點點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問父母,找大人。而國外的教育是開放式的.,讓孩子既學習課本知識,又參加社會實踐,從小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動手能力。烏塔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成長的。當她夢想遊歷歐洲時,不等不靠,完全靠自己動手賺金錢,做準備,享受着生活的快樂,也展示着人生的意義。烏塔的故事象一面鏡子,啟發了我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要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小培養自己動腦動手能力,做一個自強不息的棟樑之才!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33

最近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烏塔14歲就一個人獨自遊歷歐洲,我深深地被烏塔那善良、大膽、細心的品質所折服。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的心裏掀起了巨浪,同時也產生了疑問:為什麼我們中國有很多的孩子不能獨立自主呢?難道所謂的“安全”就是對孩子全部的愛嗎?其實,我們是一羣渴望去窗外自由飛翔的小小鳥,家長們對我們的溺愛簡直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掉了。父母親對我們的過分關愛讓我們喘不過起氣來!

我曾經聽説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考上了名牌大學的學生,就是因為自己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甚至連自己的書包都整理不了而被迫輟學!由此可見,有很多中國家庭的孩子多麼缺少自主意識啊!這才導致了現在有很多孩子在單元作文生活上對父母的依賴,思想上有太多的束縛,所以使得孩子們在行動上有太多的無奈!我呼籲:請那些用“溺愛之鎖”把孩子們鎖得很緊的家長打開你們的“溺愛之鎖”吧!讓孩子們擁有一片獨立自主的.美好天空!

烏塔是幸運的,她有豐富的閲歷,有着廣博的學識,她有親自實踐、親自品嚐生活裏苦、辣、酸、甜的神奇經歷,而我們呢?雖然是幸福的,但卻是有缺憾的幸福!

在這裏,我要對同齡的小朋友們説:“請主動從父母溺愛的懷抱中走出來,錘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我還要對中國的父母説:“請給孩子們撐起一片獨立自主的藍天,讓愛更充實,讓愛更完美!”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34

從《烏塔》想到的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烏塔》。講述的是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讀完後,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文中烏塔既心細又勇敢,他敢獨自一人出國旅行,在家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旅費不花家人一分錢,都是她自己打工辛苦掙來的;烏塔還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或危險時請求幫助;再給家人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生活,同在一個地球上居住,卻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我已經9歲了,可日常生活還需要爸爸媽媽打理,做什麼事都不讓家人放心,連過馬路都讓父母操心,每個週末都讓爸爸媽媽給零花錢買吃的玩的;而烏塔卻是一個自強自立的孩子,能夠獨自一人靠打工掙錢遊歷各國,並且還鎮定自若。

比起她,我覺得自己差得很遠很遠……烏塔是那樣的獨立自主,個性也很強。不象我們中國孩子,都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做什麼事都依賴父母,沒有主見,被捧在手心裏,生怕受了半點委屈。烏塔的父母覺得,愛孩子,就必須讓他們經受挫折和磨鍊。烏塔就像一棵小草,為了爭取更多的陽光雨露,奮力生長,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挫折她都坦然面對,讓自己在磨鍊中成長。讀完這篇文章,我作為一名四年級學生感到慚愧,慚愧我的依賴,慚愧自己不能像烏塔一樣有主見。我一定要學習烏塔那種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個合格的好少年。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35

《烏塔》是我們學到的一篇課文。文中的女孩叫烏塔,他是一個勇敢、令人佩服的德國女孩。

烏塔讓人佩服的是,她獨自一人旅行的費用都是自己業餘的時間打工賺的錢!而且她還花了三年的時間設計旅行的路線,閲讀有關這些國家的資料。烏塔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查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經常給家人撥個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説明她是個細心的女孩。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能獨自去旅行,這樣的事放在我們中國父母的眼裏是難以置信的事。如果説你想一個人出去玩,你的父母會擔心你的安全;如果説你想一個人出國旅行,那簡直是白日做夢。

這就是東西方父母教育孩子方法的.區別。西方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只要父母認為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就會鼓勵他們大膽的去實踐。西方父母給予孩子的是信任、關懷,孩子從小就要學會自立、自強。而中國的孩子呢?別説一個人旅行,有些孩子上學都要父母去接送。是中國的孩子太弱了嗎?不是,而是中國父母過於溺愛,不放心讓孩子自己去做事。他們把孩子呵護成温室裏的花朵一樣,被風一吹就會凋落。

烏塔有一句話説得好:“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我們單獨出門?”我認為我們應該像烏塔那樣,從小鍛鍊自己的獨立能力,才能更好更安全的認識世界,茁壯成長。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36

學習了烏塔這篇文章,我很驚訝,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應該還在上國中二年級,卻獨自一個人環遊歐洲。而我們,哪怕就是去公園玩,也需要家長的陪伴。烏塔竟然用三年的時間來準備一次旅行,我們的家長最多也只用三四天的時間準備旅行。她還閲讀了許多關於歐洲國家的書籍,瞭解了許多關於歐洲國家的習慣、風俗及故事,以便旅途中的需要,中國家庭旅行也只是走馬觀花般的看。烏塔的.獨立性非常強,她不依賴父母,她只靠自己,而中國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家裏的公主、家裏的王子、家裏的小祖宗,離開了父母,都是活不下去的。

這一系列的不同,表示了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歷史文化不同,對孩子的觀念不同所造成的,西方國家認為孩子的獨立性需要從小培養,而且在西方國家裏,孩子滿了十八歲就與親生父母沒有關係了,而且要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在中國,父母們都認為孩子從小就要好好疼愛,不能讓他們吃一點兒苦,而且中國還有許多啃老族族民,他們都已經二十七八歲了,卻還要靠父母生活。這都能顯示中國人比西方國家的人更加缺少獨立性。

中國的父母們,現在就要抓緊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否則,中國孩子會因為缺少獨立性,而永遠離不開你們,也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點。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37

在這個單元裏我們學到了一篇名叫《烏塔》的課文,一位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在假期遊歷歐洲的故事,她獨立自主的勇氣讓我好不敬佩。我讀了以後有些感受,想説給您聽聽。

當我讀到: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用來準備這次旅行,閲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相關的書籍…我真是驚訝不已。由此我想到了我們中國的孩子,每年假期裏,我們都會跟隨爸爸媽媽一起外出旅遊,我們既沒想到自己整理旅行用品,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行李自己背,更不會自己設計旅行路線,也不會查看旅遊指南。外國的孩子從小就這麼獨立,我們真該向他們學習學習。

文中的烏塔為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廳或超市分發廣告單,她是那麼獨立自主。而我們中國的孩子呢,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每次放學的時候,我總能看見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們,背上揹着同學們剛交給他們的書包,好像上學的是爺爺奶奶們,他們左手拉着同學的手,右手還拿着點心、水果跟在後面,這些同學一邊大口大口地嚼着,一邊往前走,看上去就像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

陶行知爺爺説得沒錯: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沒錯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像文中的小烏塔一樣,做一個會安排時間,熱愛生活,自食其力的孩子。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38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烏塔》,讓我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出去旅遊,在青年旅館碰到了一位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名叫烏塔,她獨自一人出來遊毆洲,使我很驚訝。文章中有一段作者和烏塔的對話,烏塔問中國的孩子是不是也像她這樣,自己出門旅遊。作者回答中國孩子是家裏的寶貝,父母不讓獨自出遠門,而烏塔不同意,説她也是家裏的寶貝,但父母也讓自己出去玩,遊歐洲。

這段讓我深思,為什麼中國和外國的教育差異那麼大?中國的父母特別溺愛孩子,孩子也特別有依賴性,而外國的父母會放手,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獨立。

還有一段引我深思,在烏塔的自我介紹中,她説她已經去過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西臘。為了掙路費,周未去發廣告單,去幫別人看孩子。烏塔居然能自己掙錢,自己做自己的事,而我們呢出去玩,買東西,學費之類哪樣不是用父母的錢,我們什麼時候也像烏塔一樣,自力更生。

烏塔還很會做事,想的'也很全面。旅遊之前她準備了三年,她會把每個地方各種東西瞭解的清清楚楚。我覺得我們也應當像烏塔一樣,做什麼事之前提前做好準備。

最後,我想説:爸爸媽媽,放手吧!讓我們有自己的空間,讓我們學會獨立,讓我們生活在自由的世界裏好嗎?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 39

今天學了課文《烏塔》。本文講述了一個名叫烏塔的14歲德國女孩獨自在歐洲旅行的故事。學習這篇課文後,我受益匪淺。

Uta,一個普通的14歲女孩,為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她在家裏設計了旅行路線和行程表,看了很多與這些要去的國家有關的書;為了賺路費,她每個週末都會給餐館或者超市發廣告,假期還會去別人家陪孩子玩五塔。所有的旅行費用都是用她勤勞的雙手掙來的',但是我們呢?每當你有困難時,就向爸爸媽媽求助。週末找父母要零花錢買東西吃。Uta很自立。14歲時,他獨自去過法國、瑞士、奧地利等國家。他父母認為每天鍛鍊孩子就是愛孩子,就像烏塔説的:愛孩子,為什麼不自己出去玩?看看我在,更別説出國了。在國內不敢一個人出去玩。週六週日只能和朋友去公園,還得讓爸媽陪着!

Uta在家做什麼?她做自己的事,整理自己的衣服,打掃自己的房間。至於我,就像家裏的小公主一樣,舒舒服服的住在諾大的皇宮裏。有時我的作業只有在父母的催促下才能完成。我媽媽總是忘記帶我的紅領巾,沒有提醒我。生活中沒有父母,我幾乎無法獨立生活。

學完這篇課文,我也想向烏塔學習,成為一個堅強、自立、賢惠的少年。我想成為藍天下飛翔的雄鷹,而不是父母手中的風箏。不要做我爸媽天天捧在手裏的寵物。我想成為一個在草坪上快樂玩耍的頑強女孩。爸爸媽媽,請放下你們温暖而慈愛的手,讓我們頑強地努力活下去,讓我們這一代迅速成長,成為明天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