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精選】風流人物作文三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風流人物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風流人物作文三篇

風流人物作文 篇1

大家都聽説過朱元璋吧!!!他的大兒子的兒子,也就是他的皇太孫——朱允炆。這也是個風流人物呢!

明惠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孫,明朝的第二個皇帝。

朱允炆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呂妃,父親懿文太子朱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因削藩,導致叔父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結束,國破人不知所向。清乾隆皇帝追諡恭閔惠皇帝。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為嗣天章道誠懿淵恭覲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廟號惠宗。

明太祖朱元璋是歷史上了不起的皇帝,他由一個放牛娃、寺廟裏的小沙彌,經過十幾年的戎馬生涯,一舉掃蕩羣雄、推翻元朝,開創了大明基業。他深知,創業難,守業亦難,因此十分重視對接班人的培養。他登上皇位的同時,就冊立了長子朱標為皇太子,並延請名儒宋濂等人為太子之師,希望能將朱標培養成為一代明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洪武25年(1392年)四月,年僅38歲的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史稱“懿文太子”,這令朱元璋異常傷心。朱元璋制定的嫡長子繼承製受到了考驗,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選擇他的繼承人。而若根據嫡長繼承製度,應該將皇位傳給太子的長子,也就是虞懷王朱雄英,但是雄英於洪武15年(1382年)5月薨,這樣朱標次子朱允炆就成為首選。

然而朱元璋擔心朱允炆儒雅仁柔,難以擔負起治理國家的重任。此外,朱元璋也曾考慮過從幾個兒子中選擇。二子秦王朱樉此時最長,但他實在玉不琢不成器,荒唐成性。四子燕王朱棣文韜武略,有許多地方都與自己非常相似,是個不錯的人選。一次,朱元璋對幾個心腹大臣流露出立燕王的可能性時,翰林學士劉三吾認為不可,“立燕王,置秦、晉王於何地?且皇長孫四海歸心,皇上無憂矣。”當時朱元璋已經分封了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別被封為了秦、晉、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邊境重鎮,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於爭儲而出現內訌,後果將非常嚴重。朱元璋於是下定決心,9月,立朱允炆為皇太孫。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遺詔命皇太孫朱允炆繼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朱允炆即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從年號來看,一個建文,一個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願立皇太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親一樣,過於柔弱,過於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太嚴重,恐怕日後會吃大虧。

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炆,22歲的時候被推上了權力的巔峯,承繼了朱元璋開創的一統天下,改年號為建文。然而,細心的大臣會發現,新君的臉上並沒有君臨天下的驚喜,更多的則是愁容。是啊,年輕的皇帝面前有兩道難解的題目:一是如何改變太祖建國以來形成的動輒殺戮的嚴峻政治氛圍;二是如何解決太祖分封宗藩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局面。也許太祖朱元璋生前並沒有想到,外表仁弱的皇太孫登基伊始就開始着手變革他所開創的大明王朝。

建文帝即位之後,一改洪武時期的緊張氣氛,使中國大地吹過了一陣清風,他重用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文人,對先朝的政治實行改革,為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吏都創造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建文帝實行惠民政策,減免租賦,賑濟災民,老弱病殘者由國家扶養;重視農業生產,興辦學校,考察官吏,任用賢能,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24人充任採訪史,分巡天下,以體察情。

洪武年間,經過太祖朱元璋的整治,當時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吏治較以前大為清明。然而他生性“雄猜好殺”,屢次興起大獄,動輒殺戮,政治氣氛非常凝重,文武大臣人人自危。建文帝對局勢有着深刻的認識,因此繼位伊始,就着手改革,改變了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稱“建文新政”。

太祖朱元璋用武力奪得天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右武的局面。洪武時,軍事衙門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也是從一品,而六部尚書卻只有正二品。《大明律》中明文規定文官不許封公侯,因此朱元璋的主要謀士劉基僅僅得封“誠意伯”,而武將得封公侯者多,稱王者也不少。這種局面下,文官在議論朝政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建文帝有意結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風,大力加強文官在國家政事中的作用。初登大寶之時,他自己確定新年號為“建文”,與乃祖父“洪武”剛好形成鮮明的對照,從中可見建文帝治國方略的改變。他還立即將六部尚書升為正一品,大開科舉考試,並下詔要求薦舉優通文學之士,授之官職。

風流人物作文 篇2

“長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歷史的長卷正慢慢展開。三國,這段神奇的歷史正在浮現;三國,這個風流人物的舞台,正在搭起。

我喜歡關羽,這位武者,這位“義絕”。較之馬超,他有“千里走單騎”的忠義;較之徐晃,他有“温酒斬華雄”的豪爽;較之張飛,他有“水淹七軍”的智謀。他粗中有細,細中有義,有勇有謀。“上馬獻金,下馬獻銀”擋不住他掛印封金,尋找大哥的步伐;呂布連斬數將,擋不住他前去助戰的勇氣。他驕傲,我喜歡他的驕傲,荊州百姓喜歡他的.驕傲。“赤面秉赤心,騎追風赤兔,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我喜歡關羽,乃三國真武者。

我喜歡諸葛亮,這位智者,這位“智絕”。躬耕隴畝,也與管仲、樂毅比肩,輔佐君王,能與伊尹、孫叔敖齊高。他有超越所有謀臣的智謀,他有超越賈詡的勇氣,他有超越荀彧的帥才。不光是士,不光是將,還是帥,佐王之帥。即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也不忘託付姜維;即使身居相位,也不忘賦詩作文,風流宰相,風流百年,羽扇綸巾,蒲扇輕搖。然而歷史是遺憾的,“長星半夜落山塢”的遺憾使蜀國再無回天之力,但我喜歡這份遺憾,破碎折射出的是不一樣的美麗。我喜歡諸葛亮,乃三國真智者。

我喜歡曹操,即使他位列“奸絕”。但沒有這份機敏,如何在亂世圖霸業?反而,較之袁紹,他有“戰後焚書”的大氣;較之劉備,他有“星漢燦爛,若出其裏”的豪爽;較之馬騰,他有“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細膩。他的“惟才是舉”成就了多少文人?他的屯田計劃,拯救了多少蒼生?他有刺殺張讓之勇,他有大敗袁紹之謀,他又有統率三軍的帥才。我喜歡曹操,乃三國真君王。

三國風流人物匆匆走過,歷史的長卷慢慢閉合,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有喜,有悲,歷史是殘酷的,沒有大團圓。但我喜歡它,喜歡三國。喜歡它的多彩,喜歡它的遺憾,喜歡它匆匆走過的風流人物。

老師點評:

這篇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開頭總領全文,結尾呼應開頭,總結全文。主體 部分採用排比段的形式對三位歷史人物進行客觀的評述,足見作者對桑理解之多;結構整齊,條理清晰。

風流人物作文 篇3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孔明雲遮暗月,星星依舊,仰望夜空,穿越千年的歷史蒼桑,遂想起那一段馳騁在人間大地的凜然正氣,看到先生那手持羽毛扇時的焦思憂慮……而立未至才鋒露,撫琴弄瑟閒唱吟東漢末年,軍閥爭鋒,實力消退,唯剩曹操與孫策之兩大勢力。後曹操攻打劉備,劉備因徐庶相助才得以取勝,但徐庶終被曹操誘騙。

臨走前曾推舉先生:“諸葛先生,乃潛於地下之卧龍,如能請到,就可平定天下!”彼時,先生雖隱於山林,然其心中已有恢復漢室之志。其後劉備三顧茅廬,終感動先生,使之放棄了“儉以養德,靜以修身”的寧靜生活,提三分天下之計,侃鼎立天下之勢,手握羽扇,高談闊論:“人和者,得天下也。”三顧茅廬的佳話造就了蜀國日後的輝煌。赤壁決策震孫曹,華容道上放曹操話説曹操率兵百餘萬,蜀吳兩國僅萬餘人,孔明火燒曹營,向天借東風,終有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此外,先生調兵遣將,知人善用。此戰役中,亦派關羽扼守其道,可關羽念舊恩,放行曹操。想必這也是預料之中,若曹亡,孫權勢必崛起,此之勁敵,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蜀必難與之抗衡。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勢,蜀可趁此機會在夾縫中求生存,固糧倉,保留實力,方可破敵。而云長經此一戰,必更忠心效蜀,實屬一舉兩得!由此可見,放走曹操並非偶然,實是情勢所迫。世事洞明,先生令後生感歎不已!

鞠躬盡瘁傳千古,功績顯赫鑄汗青杜甫有詩:“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先生之忠貞感天動地。劉備為報弟之冤仇,斷然出兵,先生雖一再跪求,請其以國家為重,也於事無補。劉備戰敗,退至白帝城,臨終時,曾謂先生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看當時,蜀之威望唯先生一人,完全可以遵照先帝遺詔取而代之,但為報先帝知遇之恩,完先帝之遺願,以自己的殘生出師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留兩篇悽悽出師表,字如血淚,頂天立地。

試問,如此赤誠之士有幾人?先生“山河分劃布八陣,羽扇搖曳點萬兵”的神機妙算;“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頭空”的大義正氣;“白髮漁樵江諸上,一壺濁酒談笑中”的悠閒自在;“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淡泊之志;“鞠躬盡瘁雕枯朽,志決身殲軍務勞”的忠貞之誓都吹散在歷史的神話之中,幻化、定格,感染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中華兒女!我低下頭望水中暗月,寂靜的月色下卻只剩我一人,我不禁發笑。

論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