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任務驅動型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4K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任務驅動型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任務驅動型作文

任務驅動型作文1

碩士新生郝同學幾番年少輕狂之語,惹得導師怒極之下斷絕師生關係,在學術界引起的軒然大波實讓人唏噓不已。書生意氣,年少輕狂,出言不遜猶且可以原諒。本非無傷大雅之事,公開斷絕關係誠然合情不合理,令人深思引戒。

文人學者,尤以年輕人為最,大都帶着幾分輕狂。一代大家錢鍾書,在讀完本科後便沒有繼續研讀,清華大學挽留其時,錢鍾書只道:“縱觀清華大學,沒有一人可做錢某的導師。”時隔數年,彷彿錢老的傲氣油然面前,而今眾人也不過笑笑並加以貪腐。若錢鍾書昔時面對的是今日孫教授,不知是否會氣得孫教授將他私下之言公開在眾多學術名流前,指責其師長、輕狂恣意?師長尊嚴遭到挑戰尚可理解其憤怒之情,但公開斷絕的遠不止淺淺師生關係。

孫教授之行,無疑更是斷絕了郝同學的學術前程。誠如郝同學事後談及,老師將原來學生私下的狂傲公開在眾多名流前,遑説他仍要讀博的打算,碩士恐怕都難以讀完。為人師者,理應有寬容之度,若當日清華亦如今般在學術界指責錢鍾書,其學術前程無疑會難上幾分。可私下勸解,私下按照程序斷絕的師生關係,如此公開斷絕,僅為日前同僚相見時臉上二分薄面,而幾近毀了學生前程,實為不該。

然而,斷絕師生關係的影響遠不止斷絕郝同學的學術前程,更在於斷絕了自由平等的師生的關係。試想當老師手握學生艱難的學術前程時,又有哪個學生還敢於與老師爭辯,那種“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平等學術關係將日行漸遠。而固化的等級嚴明的師生關係則阻礙了真知的交流與思想的創新,那麼長此以往,是否更為可悲?

反觀當下之公開斷絕,實則更是斷絕了批評的自由。有學術人士稱,這次的斷絕是“批評的.末日”。誠然,誰知道在批評時是否會恰遇孫教授呢?孔子被尊為“至聖先師”,尚謙虛認可學生的批評,而今日之師者又是否過於較真?要知“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沒有批評的存在,要如何進步發展?我們一面指責社會缺乏批判的創新力,一面又擠壓自由的言論權,實為可悲。

公開斷絕的不只是師生關係,更是學生的學術前程、平等師生關係、自由的批評權力。此番斷絕合情難合理,與師者育人目標南轅北轍。倒不妨為年輕人的輕狂多幾分包容與理解。

任務驅動型作文2

一篇朋友圈,一封公開信,讓原本和睦的師生形同陌路,怎能不讓人扼腕歎息。學生的言論固然偏激,但作為傳道授業者的孫教授,若是能以包容的態度看待學生的偏激,師生間的紐帶也許就能維繫。

王爾德曾説:“如果一種思想不足以讓人感到危險,那它就不能稱之為思想。”郝同學對教授們出言不遜,甚至詆譭相向,足以讓人感到危險,甚至會發出“尊師之道不存矣”的感慨。但正如每一種思想都不是空穴來風一樣,他的朋友圈必定反映出學術界的某種現象。育人者只有對學生們偏激的思想包容看待,由包容產生正視,方能由正視找出問題所在,為學生作出垂範、表率。子曰:“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作為領導者的老師以身作則,學生才會對老師學識品行信服,從而杜絕類似的詆譭現象。可見,包容是讓思想回到平和、理性的關鍵。

如果説對學生的偏激言論包容是在包容一種思想,那麼將問題縮小化,在小範圍內解決則是在包容學生本身。學生髮表言論的平台是僅有好友可見的微信朋友圈,具有與生俱來的`隱密性,因而言論較在公共場合説的浮誇、過分也無可厚非;然而教授一封公開信將學生行為公諸於眾,這就把問題擴大化,並對學生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可以預見的是輿論對他的口誅筆伐,同學對他的不理解,其他老師對他的不信任。王爾德曾説:“每個聖人都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未來。”更何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眾口鑠金,三人成虎,無形中這位學生的未來就被活生生地剝奪,沒有改過重來的機會。而更嚴重的是,一旦個人行為上升至社會層面,它就演變成一種社會現象,久而久之,當人把批評、異議與此次事件相提並論時,便鮮有人敢於對不正之事提出質疑,而這當然是不利於思想的發揚、傳播的。

誠然,學生並非不曾有過機會,教授在斷絕師生關係時就曾對他作出提醒,未嘗不是一種包容。但所謂包容,當一以貫之,如春風化雨慢慢感化人心。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善舉,而是漫長的堅守,而這也是師道之所在。因此若要説教授的提醒就是包容,已極盡為師之責任,那未免有虛偽之虞。

包容給人以和諧,更給人以思想。讓人人皆秉包容之心,讓思想憑自由之精神,獨立之人格開花、結果。

任務驅動型作文3

(一)開頭部分(約佔25%):

1.用簡潔的語言轉述試題材料。

2.選好角度,對所引材料做簡單分析,或提出觀點,或提出下文要探討的問題(論題)。常見的寫法:

①選好角度,對所引材料做簡單分析,再提出自己的觀點。(類似新材料作文)

②選好角度,對試題材料做簡單分析,並對關鍵概念作必要闡釋後再提出觀點。(類似新材料作文)

③選好角度,對試題材料做簡單分析,並對關鍵概念作必要闡釋,但沒有馬上提出觀點,只是為下文的深入分析作了分析説理範圍上的界定,以便下文的分析説理更有針對性。

④選好角度,對試題材料做簡單分析,但沒有馬上提出觀點,只是為下文提出要探討的問題。

(二)主體部分(約佔65%):

緊扣上文所提出的觀點或問題進行多方位多層面的分析,就事論事,一以貫之,體現縱深思維,追求透徹説理。要求具有一到兩次拓展,兩到三個層次,層次之間的關係不限。

1.分析説理的目的:

①明析原因(根源、本質),

②辨是非,

③直指利害。

2.分析説理的方式:

①綜合運用因果分析、對比分析、假設分析、類比分析和辯證分析等分析方法對選定的'事件或人物的行為進行多方位多層面的分析。

②有時,為了使分析更深入透徹,或者為了使文章的內容更充實厚重,也可以適當聯繫現實或歷史,引述相關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經典論述)。

3.分析説理的原則:

注重文明交流,包容並尊重他人權利,反對打壓不同意見;要通過自己的自由思想和獨立判斷來支撐文章的看法和觀點,還要避免自説自話。

4.層次拓展的方法:

正反對比、橫向展開、逐層深入 結尾部分(約佔10%):

再次回到試題材料與自己的觀點,總結全文,昇華主旨;或尋找對策(措施、辦法)、

倡議勸勉、呼籲號召。

任務驅動型作文4

昏暗的枱燈下,我凝視着這一杯茶,沸水一次又一次的衝擊,讓我感到了茶的清香。那苦澀中略微含着的一點甘甜,也被我貪婪的嘴給霸佔了,眼的朦朧,勾勒出朦朧的記憶,可記憶卻已不再朦朧。

作業之多“難為”了嬉戲之少,老師之嚴肅“阻抑”了歡笑之渺,壓力之沉重,“造就”了在夢幻中的我們——成長的煩惱。打開厚重的回憶之書,那思緒點點,也許是不倦回眸的一些往事。

“初”來乍到,一個脆弱的我,被“敵人”瞄準了“弱點”猛開了一炮,那個不堪一擊的我,在“血”場上犧牲了,可一個“睡裏挑燈看卷,夢迴鈴響背詩”的我又一次站了起來。那段歲月,正在黑暗中迷茫的我,學習之餘,有時我也找一席尚未枯黃的草地,有時也會是書桌前、窗台邊,看佇立在遠處的一排排樹正在拼搏,為的只是能發出最後的一絲豔綠。那些是什麼樹?我無從得知,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它們是樹,就足夠了。當我看着它們發呆時,心裏就會思緒萬千,當我的眼睛重新回到樹的時候,心情豁然開朗,壓力蕩然無存,轉而投身於繁忙的學習之中。

似乎茶的'清香已瀰漫了“世界”,我的心情也隨之沸騰起來。

我的拼搏,戰勝了煩惱,戰勝了一切,讓那似乎是最後一絲豔綠,同樣放出等同於盛夏的光彩。“少年不知煩滋味”,可在這“山重水複”的轉彎處時,有誰要是放鬆下來,等待你的便是“沼澤千里,棘叢萬丈”。反之,若要是拼搏和毅力,等待你的便是“柳暗花明,青山綠水”了。莫非你還真要讓煩惱化作青煙一縷,纏繞你的靈魂,讓你煩悶,讓你苦惱嗎?

若成長是一篇着作,那麼煩惱便是藏在段落深處的錯字;如果成長是一張白紙,那麼煩惱便是附在背面的一個瑕疵。這些微小的東西似乎是似曾相識,似乎是一直打擾着我們,在成長的大自然中,過去那似微風撫面般的學習,現已被暴風雨般的學習和壓力的進攻吹散在記憶的深處了。

雙手已經感覺不到茶的温度了,瀰漫在屋子裏的清霧也悄然消失。更加用心地品味那“苦中有樂”的水,去品味成長的煩惱,“煩着煩着”,時光也“走着走着”,經歷也“多着多着”,再一次去品味那茶,那“苦澀”似乎已隨着温度、隨着用心靈丈量的時間而蕩然無存了……

任務驅動型作文5

成長的青春是一曲美妙動聽的樂章,成長的青春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成長的青春是一首激情四射的詩篇。而我,在成長中體味到更多的卻是那打翻的五味瓶,在享受快樂的同時,我更多的體會是成長的煩惱。

當我從一名天真無憂的國小生成為一名令人羨慕的“南外人”時,我就被鮮花和掌聲包圍着,準國中生的我走路都像在飛,夢裏常常笑出聲了。媽媽總會神情嚴肅地摸我的頭,再摸幾下自己的額頭,一臉的狐疑。哎,她那裏能理解我的心,那一次次“一等獎”榮譽帶來的喜悦怎麼能和“南外人”的刺激相提並論呢。

但是,成長的喜悦也不是總垂青我,這不,煩惱來了,這不速之客來勢兇猛,毫無防備的我一下就懵了——這裏高手雲集,我的成績排名一落千丈!

這次期會考試,英語考砸了!我的英語從國小的名列前茅到現在的名落孫山,令我大驚失色。説不清是委屈還是不平,我自認門門功課都已掌握,尤其是英語,那是我的強項。清晰地記得:課前不預習上課也可以應付,上課不用心也能答個差不多,課後的習題幾乎都會。但考試成績不理想,讓我徹底鬱悶了:國小就是這樣學的呀,不是很好嗎?

我的.心比被貓撓過的毛線球還亂;比落單的大雁還不知所措;比在毫無生機的冰天雪地中的鹿羣還憂心忡忡……現在,現在我該如何是好呢?説是説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就算有那如堅如磐石的決心與激情,但畢竟差距太大。我就像陷入了一片漫無邊際的無底沼澤,無可自拔。總是盼望着下次考試重振信心,但一想到74分,頓時喘不過氣來,背上好像揹負着一隻千斤重的鼎。唉,要怪還得怪成長,要是還在國小多好呀!

看着一籌莫展的我,媽媽語重心長地説:“你也得好好感謝成長,是它給予了你思考,挫折能鍛鍊你的意志。”此時此刻,我好似失明多年的人重見天日;籠中的鳥兒重回天空;在茫茫大海中漂流的人發現了新大陸。

成長的過程雖然為我帶來了煩惱和困擾,但同時也給予了我信心與勇氣。這突如其來的煩惱已讓手足無措的我漸漸適應,成長中的挫折會不斷地磨練我的意志、激發我的鬥志,我堅信只有經歷過風雨才能描繪出成長的青春中那道最絢麗的彩虹!

成長的煩惱,甜美的煩惱!

任務驅動型作文6

沒有狂風和暴雨的吹打,哪來果實的的成熟;沒有刺骨的寒風,哪來堅韌的松柏;沒有冰天雪地;哪來傲骨的梅花。彼得遜説過:“人生中,經常有無數來自外部的打擊,但這些打擊究竟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最終的決定權在你自己手中。”

“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的活着。”這是無臂鋼琴師劉偉的`勵志名言。劉偉十歲時因一場事故而被截去雙臂;但他卻用雙腳練出用手進行鋼琴演奏的七級水平,對他來説,當命運的繩索無情的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開始歎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二十三歲的他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舞台上,用那變換的旋律,向世人展示了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只有經得起逆境考驗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唉聲歎氣不是辦法,幻想憧憬也不是辦法,只有信心十足的去幹,才能走出困境。我們要正視逆境,一旦身處逆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恆心,有勇氣,有毅力,有實幹的精神。我們要相信,即使山窮水盡,也一定會柳暗花明。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八歲開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他一生坎坷,二十六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裏,他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了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被稱為“樂聖”。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向貝多芬學習,敢於面對逆境,在逆境中,汲取精華,不畏懼逆境,敢於與它鬥爭。

逆境可以磨練人的意志,因此。逆境是強者走向成功的基石,也是弱者走向毀滅的加速劑,我很欣賞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人的生命因為挫折而精彩,讓我們在逆境中成長吧!

任務驅動型作文7

材料中碩士生郝同學對國內知名史學教授出言不遜,其導師加以勸阻。不料不久之後郝同學再度發佈類似言論,令導師孫教授震怒,與之斷絕關係。

孫教授的做法頗有可取之處。我認為,上述郝同學的做法有辱學者的人格與學識,孫教授果斷而決絕地斬斷了這種不尊重學識風氣的紐帶。

學問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應該具有高雅與博大的追求。治學之人被要求應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就同樣不可污言穢語,用“垃圾”來形容他人的學識和人品,這是文學界學術界公認不諱的。中國著名戲劇學家黃佐臨曾遠赴歐洲師從蕭伯納,對於學問有着堅定不移的嚮往與熱情。即使在七七事變爆發回國後,學術遭受坎坷,他也依舊不忘初心,專心研究中國戲劇,使得中國戲劇發展到一定高峯。在此期間,他一直拒絕用言語攻擊他人,或吹捧政黨,保持着高雅的學術情操,致使無人支持他的工作,甚至極少有人知曉他的名字。

這是真正低調且高雅的.學問,它博大精深卻不張揚跋扈,與材料中的郝同學形成鮮明對比。孫教授與之斷絕關係,也正是為了維護學術公器,傳播與發揚高雅的學問傳統,這無疑是正確的。

學問作為求學之人應具的內涵與素養,應當得到他人乃至社會的尊重。材料中史學教授的學識與人品不容得新生郝同學來指指點點。這學識與人品是這些教授依靠個人勤奮努力以及日常點點滴滴的修養逐步積澱而成,擁有自身的價值,它們應該被尊重!不一定要求他人觀點與之相符合,卻一定要在尊重並承認其存在價值的前提下,運用事實證據才能進行評價。在臭名昭著的文革時期,文化學術被大肆貶低,許多學問家被毫無根據地冠以莫須有的罪名,成為“地富反右壞”分子,被打發到豬圈、幹校中做“大鍊鋼”等毫無意義違背科學根據的苦役,白白浪費了學術才情。就是這種普遍的對於文化的惡意攻擊與貶低,才導致了中國那十年的社會衰退和民生衰敗的跡象。

文中郝同學對於幾位史學名家無憑無據的辱罵,便頗有些文革時紅衞兵的做派,只不過披上了一層碩士新生的外衣,內在性質卻毫無二致,理所應當被摒棄!所以孫教授的做法不可置否,反倒維護了學術道統。

文化學術需要傳播,更需要呵護。文化應當被放在手上捧着,而非在腳下踐踏。如此,文化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巨大力量!

任務驅動型作文8

《西遊記》中,九九八十一難,唐僧唸了多少次緊箍咒來牽制孫悟空,卻鮮少拋出斷絕師徒關係這樣的狠話。我們説唐僧嘮叨,也必須承認他為人師的一片慈悲心。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何為惑?不僅是為學之惑,更是為人之惑。唐僧在取經之路上,從未放棄過孫猴子,教他為人之道,位列仙班之時才有孫猴子的一席之位。相較之下,近日發表公開信與郝同學斷絕師生關係的孫教授未免太過任性。郝同學的行為的確不對,但為人師的孫教授又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呢?

從學術上而言,孫教授是否令學生信服他的講解,瞭解當今史學界的泰斗人物?如果他做到了,郝同學不認可那幾位史學家就是他自己的事了。從育人上而言,身為導師,難道只有一次提醒,兩次斷絕關係的'責任嗎?這不啻於推卸責任:郝同學不是我的學生了,他説什麼都和我沒有關係。然而,必是想擇清關係的孫教授,此刻正在輿論的漩渦中苦苦掙扎。豈不是得不償失,事與願違!

也許反對者要辯駁了。民國時學術自由,文人矜持清高,清理門户不過文人意氣,何必上綱上線,今日的北京城,竟容不下一份文人的清高嗎?

可是,民國締造的是一場永不再來的風雲奇蹟,況且流傳下的名人軼事裏多得是師友徒恭的佳話,又何曾有斷絕師徒關係的美談?況且,天下之大,自容得下文人清高;庠序之間,卻容不下半分任性。你自清高,便脱下為師的高帽,去那天上人間,尋一縷民國的遺風。

追溯歷史,先師仲尼最是提倡有教無類,三千弟子,魯莽者有之,愛財者有之,孔子卻能因材施教,才有七十二賢人,桃李滿天下。為師者,就如面對一捧種子,有國色天香的牡丹,有花中君子蓮花,但也有不乏鄙陋的秕穀,卑微的野草。要讓每一顆種子都發芽,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挑挑揀揀,摒棄秕穀和野草,為那滿園的奼紫嫣紅沾沾自喜。

先師的遺風,有流傳下多少?光靠道德約束,將來還會有這樣的公開信。中國法制早日健全,才能讓師者盡其職,托起明天的太陽;才能讓郝同學在師者的慈悲心中學會為人;才能讓為人師者,不再任性。

任務驅動型作文9

成長就是一首歌,一首簡單而又曲折的歌,有動有靜,有樂有悲,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的雄壯,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愁思,也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豁達。

成長是一種歷程。當我們睜着眼睛,幸運地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便開始成長。從無知到有知,從天真到深沉,我們編導着講不完的故事。回憶起來或許不少故事我們覺得可笑,但是,正是這許多的可笑才充實了我們的知識倉庫,使我們懂得了“知識就是力量”,使我們認識到了無知的軟弱和無奈。這期間,我們可謂風雨兼程。“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逝去的時光只能留下美好的記憶,然而,成長的過程不也含有父母和老師辛勤的汗水嗎?長輩的期望豈不也寄託在我們成長的歷程中?所以説成長是一組鮮活的融合體,包容萬千,匯聚而成,然而,正是這繽紛的色彩凝聚了一個斑斕有價值的.生命。

成長是一種美麗,成長的美在於我們不斷地吐故納新,就在於它新陳代謝中孕育出豔麗的花蕊,燦爛的笑容和豐收的碩果。我們成長着,我們成長的歷史是以一種生活方式代替着另一種生活方式,立足於一種成熟走向另一種成熟。成長的歷程中有花也有果,更多的還是含苞未放的蕾。我們的父母,老師看到我們綻放時的美好,臉上無不露出欣慰的燦爛的笑容。“花有重開時,人無再少年”,是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只有奮發進取,我們才能夠“更上一層樓”,才能夠吸納天地間浩然正氣,創造明天的輝煌。

成長是一筆財富,“一匹馬如果沒有另一匹馬緊緊追趕並超過它,就永遠不會疾馳飛奔。”馬需要挑戰,人的成長更需要挑戰,只要勇敢的接受了生活的挑戰,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可不同的人對前進途中的困難有不同的理解。對於弱者來説,困難是天地之淵:對於強者來説它卻是無價之寶。成功很簡單,就是看你有沒有面對困難的自信與執着,我們可以把任何困難看成一次次鍛鍊提升的機遇,可以把它當作生活的每次挑戰,美好幸福的一切你將會完全擁有。

成長因奉獻而精彩,奉獻因堅強而美好。只要人人心中乘載着一雙飛翔的翅膀,就一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殿堂!

任務驅動型作文10

對於傳家寶的理解,每個人的看法各有不同。小張認為,有年頭有故事的青花罐是傳家寶;小杜説,爺爺留下的勛章是傳家寶;而小程家,將“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一祖訓奉為傳家寶。家族祖訓流傳千年,是一家精神、品格之體現,我更為贊同小程這一難能可貴的“傳家寶”。

祖訓,是一家所奉行的為人處世的道理,中華文明沿襲千年的過程中,這無疑是這條閃爍的長河裏最璀璨的星星之一。小程家的祖訓所體現的不僅有“忠厚”這一美好的品質,還注重於“詩書”教化的作用。不但要固守自身品行,還在於學習知識,向外界拓寬、充實自己的思想。其中所體現的有“仁義”的思想,並應了“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傳承的祖訓,影響每一代子弟的成長,培育他們成為一個“仁義與智慧”兼有的人才。相信小程在此薰陶之下,也能成為一個身具忠厚、腹有詩書的人。

小程家的祖訓是千年前先祖為後代子弟所定下的行為規範守則。不僅是一種規範,也飽含了先人的期望與寄託。一家有祖訓則滿家馨香,若家家有祖訓則足以構建一個“去澤流芳”“未污昭質”的和諧社會。

小張家的“寶”,不僅有年頭,更有故事,古董一般的存在,於常人而言,確實十分有價,但這價是物質的價,卻達不到小程家的祖訓這般無價,此時的無價更勝有價之寶。而小杜家中的傳家寶,是爺爺留下的勛章。勛章是小杜爺爺精神的象徵,讓人不禁為之肅然起敬,但這枚勛章是小杜爺爺所踐行得之的精神凝聚,有鼓勵,有致敬,卻達不到“祖訓”流傳千年,使每一位“程家”子弟踐行,獲取美好品質的效果。祖訓涵蓋的`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的是淵遠流長,是先祖們智慧的結晶,也是對後世子弟的號召。流傳時間之長,影響之廣,這種精神財富是前兩者所不能及的。

各家有各家的祖訓,你我皆不例外。若是人人能夠踐行自家的“祖訓”,則足以讓這個社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這種精神上的號召響應會由家這個最小的社會單位,傳遞至一國。這也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倡的。

物質上的財富並不能永存,唯有精神上的財富經歷千萬代的傳承得以留存。因此,祖訓傳家,難能可貴。

任務驅動型作文11

中國的各氏族,各分支都會有傳家之寶,為的是將家族的歷史與對後世的囑託一併傳承下去,這個習俗延續至今。

小張家的青花罐無與倫比,它既見證了家族榮辱,時代變遷,又有本身的歷史美感。小杜家的勛章則見證祖輩征戰沙場的豪情,貴在愛國情懷。小程家則世代流傳祖訓:“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警誡後人要忠厚為人,知書達禮,意味深長。這些傳家寶反映了中國人傳世的思想,都很有意義,但我認為,青花罐的流傳是美中至美。

無數傳世文物在歷史的無情淘洗下黯然失色,甚至支離破碎。正像無人住的老屋先倒,許多文物正是因為不見天日而變得脆弱異常。而作為家族的傳家寶的物品,則會被細細擦拭賞玩,既不會被歷史遺忘,也不會遭到人為損壞,比放在博物館裏任其風化的文物更有歷史姿韻。所以將這些有歷史故事的傳家寶好好保護起來,也從另一個角度上保護了中國文化遺產,令人欣慰。

雖然表面上看,青花罐無非俗物一件,但他也能承載祖先對後輩的勸誡和期望。在家庭傳承傳家寶之時,長輩會含淚背出祖訓,並追憶先人往事,將歷史與情感一併交諸晚輩。小小青花罐上映出無數先人往事,訴説無盡滄桑,其震撼之效果非他物能及。傳家之思想,也應有形象之容器,這樣的.容器會講故事,會激勵後輩,也有勛章和祖訓的功效。

青花罐之獨特美感,在於其本身的歷史之美。這種藝術之美是沒有時間與空間界限的。“目遇之而成色”,任何時代與民族的人見到這樣的文物都會為之吸引,讚歎不已。這樣的藝術美感結合在民族情感上,更加可貴,只叫人沉醉其中 。

小程家的祖訓被後人嚴守並代代相傳,並非不及青花罐等文物,同樣小杜家的勛章也展現了獨有的豪邁大氣,這些傳家寶,正如前文所述,都寄託了家國天下的民族情懷,是中國人傳世的美德。而這些寄託深厚情感的傳家寶中,青花罐又貴在神與形的結合,展現了無可取代的藝術美感,所以更勝一籌。

歷史的變遷永不停止,如蘇子所言:“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經歷歷史滄桑的不僅是人物和情感,更有天地間無盡之物。千百年後,當生命一一消逝,這些物卻充當着歷史容器,靜靜訴説着榮辱興衰,此乃無盡之處也。

形神兼備,乃青花罐獨有之美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