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我家的中國味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8.95K

我家的中國味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家的中國味作文 ,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家的中國味作文

我家的中國味作文 1

泰戈爾有句話説得很好: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中國味被人們輕描淡寫地留在我們的生活中,缺少的只是將它們發現,

古代仕人官場不如意,很多隱居山林,在借酒邀月的同時,瀟灑地將筆一揮,這書法道出了對世道的不滿,卻也道出了文人智士不一般的中國味,如果將這書法的“眼淚”蒸發回高高的天空,倒要問問,這天空除了墨汁的問題,是不是還有了酸甜苦辣?

最近流行樂壇似乎來了一壺中國味的杜康,也許是從“菊花殘,滿地殤……”《菊花台》開始湧出許多關於中國風的歌曲,不再一味地學習外國歌曲風格,更多地把中國味融入音樂中,配樂也從吉他、爵士鼓,向琵琶與二胡演奏,且不看歌曲的歌詞,聽樂器的演奏,油然而生,更多的是從中品出了的中國獨特的風味。音樂影響着我們的生活,這中國味的音樂更為我們的生活刻下了一筆重重的痕跡。

現代的年輕人,暫且不説他們穿着中國版的褲子、韓版上衣、日版帽子、加美式板鞋,有一種玩世不恭的表象,也許在經過某一條小路,被柵欄內古舊的磚塊屋子吸引,突然而發地對傳統的讚歎,似乎憶起久違中國的味道,卻又覺得血液在快速流動,也許血液也有了天空草地的顏色,在中國的土地上。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無論古人或今者,花已向晚,飄落了燦爛,凋零的.世道上命運不堪,同是怎樣的悲愁!如香水一樣綿延向東流,卻帶不走我們沉澱的悲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古人或今者。我們的慾望,把彩虹的顏色,借給了不過是雲霧的人生,高興了,不免高聲歡呼,受傷了,也不免以淚洗面,要有如此高尚的情景,在中國味中品出一杯淡酒,我們在花草樹木的掩蓋下,細數着眼淚,在生活中漸漸淡忘,再憶起時,也就忘了是何等滋味!

心臟的表面,像地圖紋路一般縱橫開闔,中國味在上面來回穿梭。讀着同等感受有着中國味的古詩詞,聽着感同身受有着中國味的音樂,思想在放肆,我唱着祖國的歌,媽媽叫我下樓吃飯,我沿着樓梯下去,那是一際清香,帶着媽媽的味道,有中國的味道……

我家的中國味作文 2

那一年的夏天,父親在美國的老友在回國遊玩,帶回了他從未來過中國的混血小公主,小公主叫潔西,比我小了五歲,褐發碧眼,可愛極了。

潔西一直想回中國瞧瞧。可惜我這趟來還得見好多老朋友,不如你帶潔西出去轉轉吧!父親的老友託付給我一個當“中國導遊”的任務,我欣然答應了。我們先打算在鬧區商業街逛逛再到廈門的標誌——鼓浪嶼轉轉。可在公車上剛開了十來分鐘,小潔西便抱怨了起來。

“怎麼都都是高樓大夏呀!和我家那的'也差不多呀。姐姐,怎麼沒有衚衕呀四合院什麼的?”“那些是中國北方才有的呀!”“那廈門也總有些中國特色的建築吧!在哪呢?長什麼樣呀?”

“這……我竟一時語塞。長這麼大,我還真不知廈門的中國特色建築在哪。閩南特色古民居?好像也拆得差不多了吧……”到了中山路,面對“人頭攢動的豐貨商店,我以為愛熱鬧的小孩子潔西該開心了,怎知她卻一臉的沮喪。”

“肯德基麥當勞,又是一樣!姐姐,你們中國不都吃餃子啊麪條啊米飯的嗎?我也想嚐嚐特色菜!”

“好好好,我這就帶你去!”結果轉了一個小時,我們只經過了日本正宗拉麪店,“韓式”的欽板燒,“泰國風味”家常菜。原來那外“中華名小吃城”不知何時已掛上了鎖,蛛網都結滿了門檐。好不容易在一條隱蔽的小巷裏找到了家“中華的茶麪”。潔西盯着香噴噴的麪條,眼裏都射出了金光。

“這味道我沒嘗過,真好吃!”

我卻笑不出來。潔西想看的是賣旗袍的老店,擺滿青花瓷的古董行,編中國結的地攤……可這些都在哪能兒?那些所謂有“中國特色”的紀念品,似乎只有在外國遊客扎推的景點,才會貴得離譜的價錢出售……

回家時開色已晚,我們選擇打車。司機是位熱情的中年大伯。

“喲!好漂亮的小姑娘嗬!不是中國人吧?潔西一上車!他便招呼。

“嗯!我從美國來玩!我爸爸是中國人!”“我第一次來中國!”

“嗬!那好!今天去哪玩啦?……

哎,可惜今天晚了,不然我就給你倆當一天嚮導!廈門呀……”

我真沒想到,大叔居然跟潔西聊得不亦樂乎,甚至在下車時,大叔慷慨地擺擺手説:“算我給你們當回免費車伕!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嘛!”

潔西興奮極了:“中國的司機真有趣,美國的司機才不會和你多説一句話呢。這就叫‘人情味’吧?”

我愣住了,原來我們的中國味一直都在,在現代化的包裝下,其實它還深深在中國人心中流動着。

我家的中國味作文 3

在江南霪霪的細雨中,撐一把油紙傘,看柳下打馬徐行的過客。在長安精雕的窗櫺旁,引一壺杜康,賞一輪不及故鄉明的玉盤。在漠北僕僕的黃沙中,滿上一張彎弓,聽金戈鐵馬裏隱約的《梅花落》。 中國味總是這樣不經意地展示他傲人的風采,小至一方刻印,大至一方水土,“中國味”這三個字濃縮了從海島到平原,又從平原到高原的一切,濃郁得口齒留香,意猶未盡。但這美味正被全球化的浪潮一點點稀釋,變成紛繁雜燴裏的一道調味菜,中國味,你還嘗得出嗎?“良辰美景都付於,奈何天。”一曲《牡丹亭》唱絕了那個且聽且吟的腔調。《遊園驚夢》驚不醒紙醉金迷的人們。多美的中國藝術瑰寶,卻只能從視頻模糊的光影中尋找杜麗娘的倩影。于丹教授曾做過專題節目,一出出摺子戲被解讀被透析,但這些過眼雲煙的一幕幕在閃爍的熒光屏上一晃,留給我更多的卻是對文化的歎息。 你脱下鳳冠霞帔,將油彩擦去,大紅的帷幔結束了這齣戲。崑曲所處的`尷尬局面也是許多傳統藝術所正面臨的,希望這大紅的幔布在緩緩閉上之後還能再度拉開。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最具中國味的真情告白,比起直譯的“我愛你”更有中國人骨子裏的含蓄雋永。“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不着一字,盡得風流。這是一格格的方塊字才可能擁有的魅力。而今,充斥着現代味的詩歌,可以輕易地換上“字母裝”,流傳於世界每個角落,卻再也回不去盛唐時素胚韻腳的中國味了。那些絕版的李白、蘇軾、無名氏,在櫃子的頂格發出灰濛濛的光,照得人心寒。 中國味中又一道美味叫“劍”。那個血雨腥風的江湖,那個快意恩仇的江湖,那個俠骨柔情的江湖都離不開一把好劍。鑄一支名劍花費多少功夫還有多少人知道?只有深山裏的師徒二人還在緬懷那個熱血飛揚的年頭,而我們,全身的熱血已在逐代的平和中變得循規蹈矩,早忘了祖先們的激情。

中國味還有多少正在溶解,多少已被替代?我們還有多少尚來不及品味就已被一碗雜燴取代?請大聲呼喊:“給我來碗中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