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推薦】生命的作文3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4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命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生命的作文3篇

生命的作文 篇1

喬布斯説:“不要為別人而活。”而愛因斯坦説:“只有為別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看似充滿對立的兩句話,其實並不完全對立。從中,我看到了對生命的詮釋:“為自己而活,並以造福世界為己任!”

上帝賦予我們生命,我們應珍惜並努力創造出自我生命的價值,而實現生命的價值即是努力為世界帶來福祉,而非災難。

著名思想家茨巴爾曾説過:“讓別人的世界因為有你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這和愛因斯坦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為他人帶來幸福,為他人而活,為他人的生命帶來快樂,而使自我的生命變得可貴與值得。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説,這不就是為自己而活麼?

這不得不讓我想起了河南的本煥大師。他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先後捐助了二十多所希望國小,為兒童福利事業共捐款八百多萬,圓寂前,他説:“人要永遠做人的僕人,但更要做自己的主人。”本煥大師本着佛心,始終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並讓這個世界因他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他做了人的僕人,更做了自己的主人!

德國人盧安克,在中國西北從小夥子變成老大哥,沒有房子,沒有家,有時就在山頭睡下。他堅守着的是山裏眾多的留守孩童,他就像一位天使,對孩子們不離不棄!政府給他發工資,他不要,柴靜問他:“你不喜歡物質嗎?”他説:“我不是不喜歡物質,我更喜歡自由。”説他為別人活着,為西北留守孩童們而活,更不如説他為自己而活,他遵循自己的心,按照心的意願去創造屬於他自己的生命價值。他做到了,因為他,西北留守兒童的世界多了一份愛和温暖!

為自己而活,尋求並實現自我生命的價值,而這需要我們以造福世界為己任。為自己而活,給他人的世界帶來美好!這便是生命的意義。

作者構思有新意,在恰到好處地分析了本煥大師、盧安克在“為他人而活”的過程中,也成功地做到了“為自己而活”,這樣,文章就從“生命的意義”這一角度,巧妙地把喬布斯、愛因斯坦的名言有機地結合起來。

生命的作文 篇2

從沒有站在一個理性的高度去思考過一個問題:生命的真諦到底是什麼,也沒有帶着一顆好奇的心去探尋。只有偶爾在不經意間發現自己忽略了什麼,忽然間發現自己生命中遺漏了些東西。

常常感喟巖縫中掙扎搏出的小草,也曾刻意去欣賞那風雨中綻放的梅花。我總認為這些細小的生物身上隱藏着一種博大的精神,一種我追尋而又缺少的品質。我並不是一個喜歡孤芳自賞的人,因此,常將自己和這些幼小的精靈比較。猛然發現:它們總是那樣義無反顧的為它們的理想而奮鬥,為了它們的輝煌生命而努力拼搏。終於,我知道我要找的答案了。

王國權曾經説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認為他這句話並不完整,既然要求它是合理的,就必須要看它是因為什麼而存在,而並不是所有存在便是合理的。就拿生命來説,在我看來,生命因為奮鬥而存在,它便是合理的。但是,假如生命只因為享樂而存在,那麼它便毫無意義,這個人便只是一具空殼,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

每每回溯歷史的腳印,總會被先哲的“生無所息”的境界所折服。司馬遷飽受極刑之苦而埋頭於《史記》的創作,歷史回贈他“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鴻篇鉅著。李時珍幾十年如一日,投身於對醫藥的研究,歷史饋贈他名揚於世的《本草綱目》。曹雪芹始終堅定不移地沉迷於對《紅樓夢》的寫作,“披閲十載,增刪五次”,終於給中華的豐富文化歷史留下了一塊瑰寶。如此地奮鬥不已,堅持不懈怎不令人欽佩?他們那種忘我的拼搏精神早已註定未來的成功。

歷史如滾滾江河般向前流動,先人的步伐也離我們越來越遠,然而他們奮鬥的聲響卻在我眼前久久迴盪。都説能到達金字塔的動物只有兩種——鷹和蝸牛。我自視並無雄鷹般展翅便可高飛的灑脱,於是我便選擇做一隻蝸牛,一步一步朝着理想奮鬥。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不懈地奮鬥,只要我把握好生命的真諦,我一定會很快到達理想的金字塔!オ

生命的作文 篇3

學了“熱愛生命”這個單元后,我想:生命是什麼?是短暫的,還是永恆的?是渺小的,還是偉大的?是脆弱的,還是堅強的?這三個問題在我腦中徘徊。

我家花盆裏的鳳仙花,在水的澆灌和陽光的照射下,已從一顆顆小種子裏破殼而出,長得葱葱蘢蘢,儼然一片“小森林”。可在它們美麗的外表下,隱藏着殘酷的自然競爭:它們都想盡快長大,“剷除”別的'鳳仙花,“佔領”整個花盆,沐浴着陽光,享受着水分。它們鉚足了勁向上長,不斷擴大自己的地盤,一株小花苗被其它花苗奪走了大部分養分,耷拉着頭,沒過幾天,它竟然又頑強地抬起了頭,追趕上了其它花苗的高度!這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堅強和不屈不撓。

有一次,我看到一隻螞蟻,在一小塊麪包旁轉來轉去,搖動着兩隻觸角,並爬了上去。過了一會,它知道了這是食物,便嘗試把它抬起來,可這一小塊麪包對它來説巨大無比。於是它快速地爬走了,約莫五六分鐘後,十幾只螞蟻過來了,它們分散在麪包四周,艱難地把那一小塊麪包抬了起來,搖搖晃晃地把麪包抬進了螞蟻窩。螞蟻雖然身體是渺小的,但是它們的生命是偉大的。因為它們竟然能把一塊重量是它們的重量之和十多倍的麪包從遠處搬回洞中。

張海迪於1955年出生,五歲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癱瘓,無法上學,於是她發奮學習,自學完國小、中學的全部課程,還有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歷了嚴峻的考驗。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她的這種對生命發出的挑戰毫不畏懼的精神是永恆的。

我懂得了:生命是堅強的,我們應該尊敬每一個生命,因為它們有永恆的精神、偉大的力量和頑強的品質。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讓生命偉大、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