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推薦】融合的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82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融合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融合的作文

融合的作文1

魚對水説:“我在哭泣,可你,感覺得到嗎?”水對魚説:“我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活在我心裏。”

從魚和水的對話中,我們能體會到魚與水之間的和諧融合,只有兩者的彼此融合,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現實生活中,融合是家庭、社會、乃至國家等健康發展的基礎。

家庭內部的融合是健康成長的基礎。曾讀過一篇小故事,説的是古時一對父子在發配進疆穿過“果子溝”途中,大雪封擁道路,父子只有下車步行。兒子下了馬車即跪地向天禱告:“若父能平安得救,孩兒願赤足渡過此溝。”單是孩子的孝心就震撼了我們的心。生為晚輩的我們,應體諒父母的辛勞,在生活與感情上為家庭分擔。只有家合,才能萬事興。

説到社會,引發我想起最近屢屢曝光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如地溝油、染色饅頭等等,這些頻發的社會醜惡現象發人深省。食品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件,如果連食品安全都無法保證,人們的生活豈不充滿了風險與陷阱。因此,在諸如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主管者若能恪盡職守,防患未然,做到與老百姓利益融合以及,生產商能擁有高潔的道德,才能真正根治危害人類安全的社會毒瘤。在此,我聯想到周國平的《社會法治生活需要怎樣的人文精神》一文,如今需要的正是道德的素養與彼此的利益之融合。

融合的理念同樣也貫穿於教育。從《讀者》雜誌上了解到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人生路徑。他的學習成績並不是最拔尖的,但促使他成功的.祕訣又是什麼呢?就是有充沛的課餘時間與開放的設施供他科研。因此,我們的學習應脱離古板,融合高效的學習能力才是根本。從一份真實測驗中看到:中國學生在國小到中學的智力測驗中普遍比美國學生高,而到大學卻相反。所以,教育也應大力宣揚創新。在前不久,湖南張家界舉行的翼裝飛行就是融合創新與探索的很好體現。綜上,融合也應體現於素質教育與主觀學習上。

孟子在儒家學説中大力宣揚“仁政”思想,就是倡導國家與人民間的友好融合。目前的熱點新聞是非洲等地域,如利比亞仍在發生的戰亂,導致民不聊生,一片廢墟。又如柳宗元在《捕蛇者説》中所反映的人民遭受苛捐雜税的悲慘生活……以上例子充分説明國家應以人為本、用仁政治理社會,就像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所言。我們的社會應多出現譬如柳宗元這樣能深入市井、瞭解人民真實生活並向上層反映的社會賢人,做到國家與人民的和諧融合,為國家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融合的思想體現於家庭、社會、國家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雖大,但所融細節卻小。讓我們擁有一顆高尚的心靈,達成共識,做到如同魚水之間的默契融合!

融合的作文2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古人以睿智的目光看透了萬物互相包容的道理,更昭示了當今社會的特質——融合。隨着現代化的高歌猛進,融合已成為一個國家、一片區域、一個民族屹立於世界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融合能讓人取長不短。北魏時期,孝文帝決意通過改革來富國強兵,自上而下開始改姓氏、着漢服、習儒家文化,並頒佈了一系列政策要求民眾學習漢族文化。果然,民族融合給北魏帶來許多益處,而孝文帝的舉措歷來被推崇為明君的典範。每個民族都有其優劣性,中華民族的炎黃之孫勤勞踏實,德意志民族嚴謹慎思,法蘭西民族熱情奔放……這些無一不是良好的美德,我們在融合的過程中將其嫁接到自己的土壤中,必定會長出枝繁葉茂的大樹,在風雨中巋然不到。

融合能讓人內心豐富,從個人的角度而言,“交換一個蘋果,每個人手裏還是一個蘋果;交換一種思想,每個人就擁有兩種思想。”與人溝通,在盈盈燭火中傾心長談,不覺夜已深。因為思想的海洋如此深不可測,每個人拾取得貝殼也不盡相同,與其獨自欣賞,不如拿出來,與朋友的放在一起,看到的就會是更多更美的貝殼。不只思想可以融合,見聞、感悟、藝術都是能從外界信息中獲取的。一個人的心胸、氣度便是這樣培養出來的。馮友蘭先生回憶起初見蔡元培先生的情形,説從他身上感受到一種光風霽月的氣象,大抵就是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吧。

融合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違反趨勢必遭欺凌。清末朝廷的閉關鎖國便是最好的例子。當洋人的大炮、**以破竹之勢打開舊中國社會的大門時,有識之士終於奮起反抗,“師夷長技以制夷”,只有先學到敵人的技術,才有資本去剋制他們。融合的作用可見一斑。

當然,融合並不是指把白絹丟到染缸裏去浸染,而是在素色絹布上點綴幾筆以美化本身。一味地照搬他人,只會導致畫虎不成反類犬。《圍城》中寫裁縫仿製西服,“在長褂上釘一排無用的鈕釦”,可真是貽笑大方。上海的海派文化,以融合多國文化風俗見長,但又保持了一部分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使海派文化成為標新立異的代表。由此可見,我們追求的是你“西化”而非“同化”。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古人或許因為距離、交通的限制而無法靠近。但如今的我們已不會被這些客觀因素約束,所需要的,只是心靈的接納。敞開心扉,擁抱世界,終將發現這是一個多麼絢麗的萬花筒。

融合的作文3

當下的時代,融合成為世界發展的主題,我們見證着這種思潮改變着每日的生活。融合,代表了人類不斷向前探索的道路,也指明瞭世界發展的前進方向。

日新月異的世界,新奇的事物層出不窮,觀其根本,是融合使得它們獨立獨行,與眾不同。幾日前,喬布斯撒手人寰,但蘋果依然誘人。是喬布斯將科技與藝術融合的理念植入了蘋果的設計精髓。他所製造的產品不僅僅是數碼產品,而更像是精雕細琢的`藝術品與奢侈品。正是科技與藝術的融合讓蘋果成為市場的領先者,時代的開拓者。

再看看我們每日沉迷其中的微博,它短小精悍,內容言簡意賅,深受各個年齡段、各個階層的人們的喜愛。因為微博身上即保留了博客“記錄生活,珍藏心情”的功能,而且又融合了快捷性與時效性,成為人們展示自我、分享生活的窗口。這些來自生活中每時每刻的一點一滴,至真至情,讓我們駐足,流連忘返。此外,隨着科學發展的不斷推進,對於學科的分類與探索也是在不斷進行着。不同的兩門學科相互融合、推陳出新,出現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等新學科,成為一個個不同的研究方向,不斷深入的探索造福着人類,讓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提升。

融合使得事物與眾不同,然而融合同樣也是這個世界走向和諧統一的助推器。文明間的交流促使雙方共同繁榮,共同發展。這種交流自古有之,從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到唐王朝成為東亞文化的交匯點,不同地域文化的種子經過傳遞,在他鄉生根發芽,落英繽紛。從西域傳入我國的胡牀、胡椅、飲食文化如今都成了我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國的農耕技術、書法繪畫藝術,也在他國繁榮生長,遙相輝映。

可以説,人類社會是在不斷趨同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着的,而這種趨勢在17世紀新航道開闢,大航海時代來臨後更顯引人注目。隨着通信技術的不斷髮展,時間與空間的柵欄正在被拆除,文化交流與融合無處不在。文化上,美國的快餐文化與西方的節禮文化正在不斷影響着國人的生活;而同樣,中國的孔子書院遍佈全球,“漢語熱”成為世界的潮流,連耐克的球鞋也有了“青花瓷”版……現代與古代,東方與西方的文化正在不斷融合,走向和諧。經濟上的連鎖關係也許就更大了,全球經濟市場早已將每一個國度甚至每一個人納入其中,成為一個整體。美國的金融危機也讓世界各國“感冒發燒”,這一切都是融合使然。它讓這個世界走向統一,走向“微世界”。

我們走向融合,因為內在人性的光輝是相同的。融合的理念改變着當下的時代,也許我們人類今後會融合成為一個民族,説同一種語言?未來會告訴我們答案。

融合的作文4

還記得那些弄堂裏的故事嗎?上海的弄堂也是上海的一大特色,但隨着一座座高樓大廈的建立,真正能稱之為弄堂的事物也漸漸消失。只是曾經住在弄堂裏的人還在,那些人也搬進了高樓將那些文化融進了鋼筋水泥的世界。

我還記得住在桃源坊的那段時日。“桃源坊”是一條弄堂,也有好幾百年的歷史。那時間,整條弄堂里門對門,窗對窗哪家裏住着哪些人都清楚的很。晚上時,一棟樓裏,一家人起了油鍋,上下樓層的都能聞見。又是兩家人家在一個廚房裏燒飯,許多瓶瓶罐罐的.混淆着放在一起,不必區分這瓶醋是哪家的,那瓶油又是哪家的。或許因為一條弄堂的人都像一家人。沒有血緣的羈絆,也拉不開坦誠相見的鄰里情。

至今想起來,仍是對那種時光想念的很。它被我放在記憶中,然而卻彷彿不能再現了。後來我們搬離了那裏。在離開的那天,我看着來來往往的陌生面孔,看着慢慢關上的窗户,揮了揮手。我一位再也看不見它們了。

搬進了高樓間,心間那一塊空地似乎不能彌補。我曾認為或許永遠的。它將空在那兒。

直到那一天,我在家中練習着鋼琴,門卻忘了關,叮咚的聲音傳了開去,在風中輕輕的飄揚,着陸在鄰家一位小妹妹的耳朵裏。等我一曲奏罷,稀拉的掌聲引得我回過頭去看。那妹妹瞪着一雙善良的眼睛從門外望着我,一會兒眼骨碌一轉有看向鋼琴。那興趣盎然的樣子讓我毫不猶豫的打開了門請她進來。那一個下午。她和我玩了很長時間,離開時,似乎是下定了決心要學琴,也是那一天我的心被填滿了。隔了兩日,她帶着她爸爸來到我家,和我媽媽聊了許多關於鋼琴的事兒。再後來?在又來我和她們家便熟絡了起來。

原來要讓曾經美好的鄰里情回來是如此的容易,只要打開了那扇門,就有的時光就會融入新的時光,人在心在,文化間就會滲透打破那層冰冷的玻璃。

因為這件事,我開始放眼觀察那曾經一位再也不會有的細節。每次看見那對父女,我都要揮一揮手,笑一笑,彷彿是在慶祝與它的重逢。那一扇們便再也斬不斷那些鄰里情。

其實融合已然成為一種驅使,但它仍是離不開人,脱離了人又談何融合,沒有了記憶,沒有生機的文化永遠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只要人在,即使時過境遷,那些舊文化,包括弄堂文化,亦或是那種鄰里情就會改變它的模樣,融入新的文化, 然後在跟隨着人類的步伐進前,等待下一次的改變。

融合的作文5

溪融合了每一滴水滴才得以經久不息;音樂融入了每一個音符才得以美妙絕倫;成功融合了失敗的洗禮才顯得彌足珍貴。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融合,因為融合,生活才不會是單調乏味。.事實上,每一個領域都需要融合.在建築領域,每一樣設計都將設計師的理念與設計的本身融合得天衣無縫,讓人們欣賞設計本身的同時又驚於設計背後的深層含義.就像中國館"東方之冠"的設計,在無形中已經向世人展示了"鼎盛中國"的氣魄.在寫作領域,作者通常都會或多或少地把內心的那個"自己"和筆下的人物緊緊融合,讓人會無意中被文字的真誠所打動.在音樂領域,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會演譯出不同的感覺,那是因為每一個音符都融入了演奏者的靈魂而變得有生命.生活是在不斷地融合中完善的,融合,讓生活變得多彩.

人與人之間同樣也需要融合.包容別人的缺點,才會在荏苒的時光裏漸漸融合成一個集體.而在當下,社會不斷髮展的時候,更需要我們不斷地與他人融合,不斷地融入社會,因為融合,才會有合作.人與人的相處也需要融合,人,本是一個個平凡的個體,因為融合,我們的力量變得不可小覷.集體是在不斷地融合中變得更團結、更有默契的,融合,讓平凡的生命變得不平凡.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自我融合也是很重要的.海倫﹒凱勒自幼失明聾啞,但她有足夠的毅力和決心,通過不斷地融合,最終還是收穫了成功;霍金通過高科技將腦電波傳到電腦上,高科技和自身的融合讓癱瘓的他為人類的'科學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喬布斯敢於質疑,將自己的設想與實際融合得天衣無縫,喬布斯時代的到來為人類創造了無限的財富,也讓人們永遠記得和勉懷;劉偉失去雙臂卻心存夢想,將腳趾的演奏融入鋼琴,那恍若琉璃般純淨清澈的音符感染了所有人.在他們身上,我真正的體會到了融合的含義,曾經的他們和我們一樣的平凡,但是他們願意揮灑汗水,他們不惜一切努力地實現自我融合,最終讓平凡的他們變得不平凡.生命也是在不斷地融合中得到完善的,發展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敢於嘗試,不吝惜汗水,這或許就是生命的真諦.

生命本該融合。漢字、讀音都是融合中流傳下來的,從我們一出生起就融入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需要融合,是融合,讓生命變得美麗.

融合的作文6

你無法阻擋他,哪怕一絲一釐,他是一場風暴席捲了每一個角落,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力量,正在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他,是融合。

“老早的時候啊,喏,我和你爺爺結婚,送喜帖都要提前大半年類!喏,要人家慢慢送過去,然後還要風塵僕僕趕過來,要不怎麼來得及啊,我們那個時候啊,上海到甘肅到四川,那真是遠得很啊,想什麼國外咯,根本是想也不敢想的。”奶奶一邊泡着茶,一邊淡淡的笑,“不像你們喲,趕上好時候啦,坐飛機嗖的一下就到了,哈哈”

喝茶的時候和奶奶聊起,想象着賓客為了一場婚禮,提前大半月就上了旅途,那樣的祝福想必是非常虔誠的,見到來人的驚喜也必然不可用普通的欣喜來描述,越是遙遠的朋友越是欣喜,這樣想來在互相等待的過程中壘下的感動遠比現在方便快捷的一通電話來的濃厚得多。人來了皆大歡喜,也許不急着馬上回去,與老友呆上一陣,互訴衷腸將沒有見面的日子補全,又與當七年級般相互瞭解這才戀戀不捨的歸去又長久的期待下一次見面;若是沒有來,也必是一封厚厚的信,交待自己的近況,失約的原因,真心的祝福以及自身的抱歉,新人看來也是極為感動的,然而天南地北這樣的情感也要沉澱許久才能傳達。

這東西方融合帶來了汽車火車飛機自行車,帶來了電腦手機播放器遊戲機。看似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排遣了許多閒暇,實則無形之中也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全世界最遠的地方十幾個小時也就輕易的抵達了少了那份惴惴不安的期待和忐忑;用電話方便快捷的聯絡,削弱了和他人溝通千言萬語都想説完的熱絡;網絡能給人巨大的.滿足感然而我們似乎缺乏了一個正式接觸相識的途徑;有了電視,遊戲機,我們也不會對酒當歌,吟誦詩句,去郊外踏青和鄰里相熟都變得很少了。

融合是一個過程,物質上的融合的確給生存帶來質的飛躍,幾乎所有的事都能快捷的搞定;可是就是去了沒有如此快捷時候對一切的珍惜。當每件事都變得不那麼困難的時候,我們反而失去了興趣。

如果是這樣,我寧願不要這樣粗暴地融合,我小時候還有過和同齡人打鬧的時候,而如果人們即使每天玩的都是ipad macbook,失去現實中交往的能力後,會不會變得一樣冰冷。

我希望的融合不是以淡泊人情為代價的物質融合,看奶奶的表情,也知,她到底是懷念過去的,如果有位老友猝不及防的突然出現,她定是會感動得一塌糊塗。

在世界如此之小的今天,人情味就變得異常珍貴,其實融合,某一程度上也將現實的感動擴大的無數倍。

如果我們利用物質的融合在現實中表達感動,傳遞感受,這才是生活上的質變,人情味厚重,才是是世界真正的不斷變小。我愛的是這樣的融合。

融合的作文7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當融合漸漸成為世界發展的一大趨勢,上海這個包羅萬象的城市在中國的覺醒下屹立在其東方。它的成功,它的輝煌來源於兩個字——融合。再者,縱觀整個中國歷史,融合乃是所有成功的前提之一,而上海是由中國帶領着前行的。

當太白帶着西域的豪情壯志闖入中原朝廷時,那種氣囂勢高的態度讓久坐高堂的皇帝、讓美豔驚人的貴妃、讓朝野百官在驚歎中折服欽佩。不得不説的不是他那天賦異稟的文采,是那細雨中子代的狂野與豪邁沸騰了他的血液他的心,是那塊富饒而神祕的土地賦予了他的霸氣,是他那一顆與土地一樣不甘被束縛的膽識,在屬於他的世界馳騁。

這正是一種地域的差異而產生的融合,若沒有那塊西域土地的.滋潤,李太白怎會穩坐詩仙的高位,帶着他飄渺浪漫的詩讓我們欣賞到他那時的情、那時的月?而這種融合也促成了當今世界的一種風貌,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絕不僅僅靠了那一棟棟建築,而是人們可以在上海這一塊土地中見證到世界各國的融合,見識到地球村的和諧,這種融合就如那交錯的赤道,緯度,經度一般交錯而無法分割。

孔子帶領他所教的弟子周遊四國,以德為師,以智為師,以仁為師讓他的言行舉止被弟子記錄成《論語》,而這部儒學經典成為後事推崇的原因不單單是它的深刻性和理論性,更是因為孔子集百家之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集合。當他遊歷諸國,或許是融合了西邊的事理、東邊的言論,在深入淺出的話語中他教會了為人、處事的道理。這是融合了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各個方面的集合。這種教育,就如他在杏樹下淺淺教導着孩子一樣、温和。而上海的教育體制也在這種方向的驅動下,重視客觀人才培養,吸收各地高校畢業生與特長生,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才,從科技到服務,一步一步地為上海的高速發展鋪下基礎。同時,也不忘這座國際大都市的任務,學習他國的管理經驗和科學技術,大力推進中外合資的經濟體制,集外國的長處,在發展中改變自己。這是一種人才、地方、科技的融合,是一種集百家之長的融合。

上海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歷史的精華。

我堅信這座融合了玩家的城市會在世界永遠散發光芒,我也深信當地域風情、人文事理融合在一起時,它的胸懷會更大,不愧於“東方之明珠”。

融合的作文8

在這個科技突飛猛進的國度裏,隨着時代的變遷與推進;文化的發展,全球經濟化狂潮的席捲而來,“融合”這詞已不在是説説而已,它早已進入了人們的心尖。”深入到了人們的骨髓。

彼時千年,在《鑑真東渡》裏,回到盛唐時期。鑑真六次東渡,他帶去佛教經典以及建築.雕刻和醫學等知識,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佛教與醫經也有着緊密的關係。佛教以慈悲為懷,不僅要治世人的“心病”,還要治世人的“身病”,所以佛陀被稱為“大醫王”。《法華經》上説“多聞有智慧”,懂得醫方明等,是智慧的表現。特別是大乘佛教修菩薩行的出家人,為了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要把“於諸病苦,為作良醫”作為一種自覺的行動。由此可見,他是一個深入到名族靈魂的.“融合。”這種歷史輪迴的是一種成功的現象。

融合,他就像一隻無形的手,在無形之中,早已與這個時代融為一體。

在《德國式閲讀的力量》裏,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閲讀的人,車站、咖啡館和草坪,這不僅侷限於校園,而是任何場所,似乎每個人的揹包裏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如果你在德國生活,你一定知道這裏的圖書是多麼昂貴。

説到他們對閲讀的需求知識的融合,不得不談及到我們中國了,在這個充滿科技創新的國家裏,手機成為了我們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每天有多少青少年對着手機“埋頭苦幹”,看小説,也不願意多看一兩眼對自身有用的書。説到閲讀量,更是令人咋舌!中國人每年每個人平均的閲讀量是一本書,甚至是零。若説想要像德國人那般與書本精髓的融合;答案不言而喻,那簡直是天方夜譚!魯迅的《拿來主義》裏有説過:“取其精華,去其槽帕。所以,我們應該向德國人學習,閲讀永恆的書,吸取書裏的精華,來對自身文化不足的填補!去掉看小説的不良習慣。也相當於是去其槽帕。因為融合是人與人之間的靈魂,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交流。

融合,無關時間,無關事情。他只是願與不願,想與不想。我深喜北島先生那首叫《生活》的詩,只有一個簡潔得不能再簡潔的字:“網。”可他卻勝過了千千萬萬句話!我認為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裏,我們不應該把忘了最終目的的“融合”稱之為融合;不該為自己找了那麼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矇蔽自己。我們該是要理解融合的真正涵義。

我們不該被這個時代給網住,我們要像蜘蛛那樣,與網融合的同時也要掌控那張網,而不是,蝴蝶,飛蛾,蚊子……諸多此類被網住的昆蟲。因為這個世界的進步創新需要我們,而我們需要知識文化的融入來補足世界的需要。

融合的作文9

無數個春秋分崩離析,捲起遮天塵埃,我們的生命軌跡就在其中飄散,落下,或是相遇,或是交叉而過,或是融為一體… ——題記

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繁雜的調色盤,不同的顏色,不同的色調,在時之洪流中互相調和,侵蝕或沖淡。是繁與簡的融合;是陳舊古風與新興風潮的融合;是繁花濃色與歲寒清韻的融合…在經歷五千年風雨的神州大地,各種事物的更替,交融隨處可見。

(一)文化的傳遞歷數古今,實屬聞名的當是絲綢之路。作為一條聯繫中西方文化的紐帶,它曾經承載了許許多多中華兒女的夢想—是對廣闊天地的嚮往,是對別國文化的憧憬,是對文化復興的期盼。文化經濟的交融給予了中國文化新的生機,新的前景。讓還沉浸在四書五經六藝中的拳拳學子體會西方的人文氣息,讓還只懂得之乎者也的古板文人感受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為今後的中國走向國際,走向世界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中西文化的結合,讓身處各地的人們在學習本國文化的同時,擁有了一個走向世界,感受萬物的機會,並享有了一個比現在所擁有的更加深厚,更加精彩的精神領域。

(二)人與自然的交流面對萬物生靈,人們總以“我與天公試比高”的姿態,以靈長類動物自居。認為我們自己無時無刻不在征服自然。殊不知萬物皆是相對的,你在試圖改變對方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被對方所改變。正視自然,會發現,自然和人類在數萬年的生存與共的變化中,互相融合。就像我們離不開自然,自然也需要人類的維護。我們若以大肆揮霍資源,不遺餘力的為自身謀取利益,那自然也會以同樣的方式,毫不費力的將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積澱毀於一旦。我們若是以適於自然生長延續的行動去適應自然,那自然也會以適於人類生活的形態與現代化生活融合。這便是自然與人類的融合,一朝一夕間,一分一秒內,無處不在。

(三)夢想與現實的結合命運本多舛,時運常不濟。生活有太多不如意。夢想與現實終究有着距離。如何背對那些漸多漸旺的塵氣俗氣,默默祈願,曾經的那些夢想會在時光的`某個停歇處,或是多年之後,心靈的某個褶皺裏,隨着緬懷的浪潮,噴湧而出,不會在現實的壓力,禁錮之下失去年少時洶湧的夢想與激情。把握現實與夢想,正視現實的不易,也不拋棄手中緊握的夢想,讓兩者互相融合,夢想總有一天會成為現實。所以,不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空徘徊,也不要屈於現世的種種,無論命運多麼晦暗,無論人生有多少次顛躓,記得那個掌握現實和夢想的機遇就握在自己手裏。

動則有致風生雲起,靜則堅如山石。讓本該融合的融合,讓本該堅守的堅守,命運就會是一幅長卷,雖不是文人的酬醡,卻也是一卷珍貴的人間情誼,惘然情味,縈繞心間。

融合的作文10

人類的每一個領域中的每一項活動,幾乎都包含着“融合”。當一種化學藥劑與另一種化學藥劑相遇、相互反應並生成另一種全新的物質時,這就是物與物之間的融合;當兩個互相深愛着的人步入婚姻殿堂,許下諾言,開始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

這應該是人與人,或者説是心與心之間的融合。當“地球村”這個概念逐漸被人們接受並深入人心,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到不同人種之間、不同國家之間,甚至是不同社會形態之間的融合了。人類活動中有太多事例證明,創新、愛、和平這三大要素,無一不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融合後而得到的結果。化學實驗告訴我們,兩種物質從相遇到合二為一,不過就幾秒或幾分鐘的'時間;然而,兩個人從陌生到相知並相愛直至死亡來説,至多也不過幾十年時間,而這短短的幾十年的融合與整個人類歷史相比較又是何等的短暫啊!縱觀歷史,真可謂是“融合”無處不在、從不間斷。由五帝時期的無數個部落融合到周武王時期的“天子統天下”,再到晉魏時期的三國爭霸,直到經過幾千年分分合合朝代更替而形成這樣一個民族大融合的新中國。

雖然世界上其他國家基本上都是經歷了一個個分合融合的過程才建立起各自的國家,但諷刺的是,這種創造了“和平”的融合,絕大多數都是借用“戰爭”這一手段達成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話固然不能説完全正確,但人類現在還是無法完全避免戰爭的陰影。這就説明了一點:和平往往是戰爭的產物。人們通過戰爭爭取和平、爭取融合。可以這麼認為,除了一些小規模戰爭之外,整個人類依賴於二戰後形成的和平環境延續至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融合態勢。比如德國,戰後反省了德意志民族並不是可以凌駕於一切其他民族之上的!還比如我們中國,也是通過長期的戰爭,包括抗戰和內戰,找到了一個融合全國50多個民族大融合的方式,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世界上其他國家之間的交往與合作,也是通過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相互瞭解,互相包容,才能融合在一起,才能達成一些重要共識。如今,放眼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相互包容及友誼融合也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只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才會深切感受武力融合的殘酷恐怖,只有生活在安全繁榮社會環境裏的人才會感受到相互融合的温馨美妙。

作為人類的一員,衷心地希望這個世界上有更多的包容,更多的愛,更多的融合。

融合的作文11

融合,似乎是這個世界發展的潮流與大趨勢。其實,融合並非我們所想象的那麼遙遠與龐大,每一天,當我們與不同的人交流,溝通時,實際上,已是最簡單的、最直接的一次融合。所謂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我們每人依然只有一個蘋果;而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一下,我們就都有了兩種思想。思想的碰撞,即是一次融合。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王室衰徽,列國紛爭,諸侯混戰,然而,請允許我借用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所説的這句話來描述一段複雜的歲月: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個大動盪的時代,更是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正是在這個不安定的環境中,中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文化奇觀。儒、法、墨、道……哪一個不想用自己的理論來扛杆天下?然而正是這種思想上的矛盾與碰撞,才有了其後的融合與統一。無論是後來西漢時黃老之術的盛行,還是更其後儒家思想的一統天下,隨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勢,思想的融合與統一必然是來自先前的矛盾與碰撞。有“不和”,才會有“融合”。

然而,融合必是趨勢,必是潮流,我想,這更體現在人們“天下大同”思想觀念上。從新航路開闢開始,分散的古代世界就漸漸演變為融合、整體的現代世界。在菲律賓,至今仍可看到一面雙面碑,記載着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碑的`一面,清楚地記載着,島上的人民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如何經歷了侵略與屠殺;然後,碑的另一面,卻是這樣的文字:偉大的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來到此島,不幸遇害身亡,其船員繼承着他的精神,繼續完成了環球航行的壯舉。這一塊雙面碑,無疑是站在世界平等、融合的角度上,記錄了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如若這個民族沒有足夠的包容心,與世界一體的融合心,又怎能兼顧到民族與世界,立下如此震撼人心的一塊碑?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在一首小詩中寫過這樣一段:失去了一個島嶼,歐洲就失去了它的一角;不論誰離開了,都是我們的一部分失去了;我從不問喪鐘為誰而鳴,它為我,也為你。這是何等的一種大包容、大融合的心態?人類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敗俱敗,只有擁有了這樣大悲憫的融合心態,我們,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沒有民族與宗教的任何束縛,世界、人類就是一個大融合的存在。

先有“不和”,才會有和;融合,必是大潮流,大趨勢。正如魯迅先生所言,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人類、世界、自然永是一個融合的集體。和,而不同;天下,大同。

融合的作文12

融合是各類事物兼容,集並的過程,亦有程度加深的效果。企業間的融合叫合資,共同處事的融合叫合作,有甚於歌曲裏的融合是合唱……融合已在各個領域之中發揮着微妙、獨一無二的能效。融合創造出了這個世界的美。自古至今,對自然讚歎敬仰的哲人、文學家不在少數,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李白之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無不是感受品悟了自然之奇,而這些難道不都是人的才思與大自然融合創造出來的美嗎?

萬物由元素組成,縱是無形的空氣,風,光那也微觀粒子所成,在元素經歷時間的流轉,就變成了由碳、磷、氧、氮等元素所融合而形成的蛋白質,脂質,這些都是生命的必需的物質,由此鋪寫了這個世界的傳奇。融合成為這個時代的科學核心。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諾貝爾獲獎得主在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紛紛出現了合作完成科學探索的`現象。無可厚菲,他們思想的融合確實加快了這一前進的步伐,許多獲獎者也指出沒有夥伴在工作上的融合,他們也許研究兩倍的時間也未必成果。

連這個時代的精英,專心潛習的人都以融合為重,更何況我們呢?回眸現今,電視里耳熟能詳的便總有那些中西合璧的醫藥廣告,在中國的現代醫學中,中西之間的相融也已成為主流意識,集中醫藥之功效於西方之科學之中。更有在中國的另一邊,橫渡太平洋的美國硅谷,在這方科技發展的熱土,中、印、美三國的人才,智者彙集於此,在演算實驗與創新思維裏,各自分工又相併學習從而造就了微軟,甲骨文等許多世界知名軟件公司的輝煌。歷史上的各民族大融合,在許多人眼裏,融合成為了發展前進的助推劑,然而這助推劑又是否給予我們難以預料的後果呢?

融合違背前進路途的根本目的。融合往往是不同層次,和而不同的交匯,它往往成就一方,敗壞一方有甚多方。前期發生的高鐵事件與上海地鐵相撞事故,一部份原因還是中國鐵路技術與德國發達成熟的科技融合,但卻產生了這樣多起事故。中國企業的不斷合資,甚至收購,這樣的融合只能讓本有的燦爛化作一種空虛。同樣的,還有惡與惡的融合,官與匪的融合,奴與隸的融合卻阻礙了中國曾經走出封建主義社會的腳步,這樣的融合又予我們帶來了什麼?融合也有善惡,不論集並之中的“同而不和”或是“和而不同”,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利弊。在現今社會發展的路途上,讓融合真正成為造福與美好的理念乘載,才能讓世界自然彰顯它的氣魄、它的皓美!

融合的作文13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濃烈,因為交融使其更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為合作使其更悦耳;生活如畫,或明麗,或素雅,因為融合,更增添了它的韻味。

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因為融合,而愈發精彩。

放眼於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企業因為彼此交融合作而在他們的領域日趨走向巔峯......

曾記否,在今年的世錦賽上,游泳名將何衝、秦凱在雙人跳板賽上彼此融合,不僅為前來觀賽的遊客、打分的評委表演了一場絕妙的比賽,更在兩人的運動歷史上譜寫了又一曲壯麗、堪稱完美的賽歌。

融合是一種信任,因為彼此的信賴,才能使二者合二為一的表演發揮到極致:中國達人秀上的兩名殘疾舞者,雖説肢體殘疾,但他們的心緊緊依偎着,他們因為彼此信任,才在融合中盡情享受這份跳舞的愉悦,也才能被嚴苛的評委所欣賞......

融合是一曲旋律悠長的舞曲,因為人曲合一,才能讓聽眾身臨其所藴涵的意境。

曾記否,五代十國的花蕊夫人,不僅生有一副俊美的面容,詩詞歌賦更是樣樣精通,正因為融合了美貌與才識,花蕊夫人才能被帝王所愛,正因為融合了知識與美貌,花蕊夫人也才能將李清照、謝道韞等富有文學才華,卻只生得一張平凡的臉的女詞人們比下去,在古代為數不多的女詞人中出類拔萃。

融合是一杯牛奶咖啡,因為彼此的'相溶,才能在苦澀的背後品味出甘甜。

行文至此,融合的作用不言而喻。

它不僅能夠使世界緊緊相連,更為人類歷史的進步提供了先要條件。

日前,Google收購摩托羅拉的新聞轟動一時,人們議論紛紛,但觀點明確,這兩大企業的合併,必將會為以後的科技事業帶來進步。

融合為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無論在哪個領域:體育、娛樂、文學,或是社會,它都起着一定的積極作用。融合,使人類的生活趨於完美。

融合是一盞明燈,引領人們乃至世界走向更先進的大門;融合是一扇小窗,透過窗户,一縷陽光射入,為世界的發展帶來種種希望;融合宛若消毒水,為這個世界洗淨鉛華,使其有更好的未來......

身為莘莘學子的我們,其實也在融合中不斷進步:校園裏,同學間的互幫互助,師生間的諄諄教誨。我們無疑不是在一個融合的大環境下共同進步。

融合是酒和水的互溶,因為一定的比例,才使其味甘醇香......融合是森林與野獸的共存,因為彼此的適應,才使生態得到平衡......融合是穿插着小草的花束,因為有小草的陪襯、融合,才使花束不那麼單一......融合,更是世界的交流、我們的進步......

融合的作文14

當我們呼吸的空氣愈加沉重,當我們生活的土地愈加荒涼,當我們飲用的淡水愈加稀缺時,倍感無力的我們到底該怎麼辦?怎麼辦!或許此刻的我們該聆聽來自自然、來自內心的聲音。

春日的某天,我第一次這麼親近大自然。

踱步於樹木花草之間,彷彿什麼都是無關緊要的,就這麼靜靜地走着,淡淡地笑着。

清風拂過,身後傳來一陣樹葉的聲響。我回過頭。這是一副何其美的景緻呀!伴隨着風的吹拂而灑下一地花瓣的那棵不知名的小樹,如同一個驕傲的舞蹈家,站在偌大的舞台上翩翩起舞,一支舞罷,昂起頭接受着所有人的掌聲。莫因那滿地的花瓣而惋惜,孰不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亦是另一番超然之美。這風與樹如同琴與琴手,唯有互相配合融為一體才能彈奏出華美的樂章。多麼浪漫的大自然呀!竟鬼斧神工地在不經意間創造出這般浪漫的景緻。

再往前走些,便聽到孩子們細細的笑聲。路旁的古稀老人正用毛筆在地上的小方格中寫字。這毛筆生的不同,筆頭是用一般毛筆的頭所制,只是稍大幾周,筆身則是一隻礦泉水瓶,裏面盛滿了水。老人彎腰順着地面上的.格子流暢地揮動着手中的“毛筆”,不經意間,一列漂亮的行數躍然地上。老人寫了幾列,太陽便不解風情地蒸發了之前的勞動。幾個圍觀的孩子又“咯咯”地笑了起來。老人像是沒有聽見,淡然地不倦繼續着。或許老人已化為一個得道高僧,看着萬物內心紋絲不動,這是份灑脱,彷彿外界的一切都無法改變其內心的目標。孩子們有些無知,老人卻“我笑他人看不穿”。那地面與老者如同棋局與棋手,唯有置身其間,才可決勝於彈指之間。多麼聰明的人類呀!不經意間的這般灑脱如同一首歌曲那麼動人。

站在頗有些高度的小丘上,俯視着大地、小樹、小河還有人。我突感世界的渺小。彷彿我便是當初的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猛然間深吸一口氣,連空氣裏都瀰漫了青草的清新。彷彿我是一棵樹,峭壁之上依然挺立;彷彿我是株小草,野火不止卻生生不息,我感到無窮的力量湧入了我的內心。我想至少在那刻,大自然與我已融為一體。多麼迷人的畫卷!

我們是一體。大自然這麼告訴我。我這麼告訴我自己。

這是來自大自然的呼喚。這是來自我們內心的呼喚。當大自然與內心律動起同樣動人的節奏而相融合時,便會勃發出響徹天際的力量!這副迷人的畫卷需要我們共同完成。

融合的作文15

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距離已經不再成為溝通的問題,越來越豐富的物質,越來越發達的科技,越來越小的地球村。通訊與科技將距離瓦解,將文化融合,將人心相連。

當年那個閉關鎖國的舊中國已不復存在,當八國聯軍進攻的號角吹響,當無情的大炮落在我們的城牆上之時,我們就意識到,中國要崛起,中國需要開放。而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當初,門户開放,中西融合;如今的中國又儼然回到了那個如唐清般令人想往讚歎的神奇國度。

在如今多極化的世界進程中,“融合”已不可避免的'變成了熱門的關注焦點。古有絲綢之路,今有上海世博,人們已然意識到,融合帶來發展,學習帶來進步。

上海世博會是當代中外融合一個很好的例子,世博會就像一個迷你地球村,裏面裝載着不同國家不同人種和各異的文化,書寫着歷史又一嶄新的篇章,在中華多名族的基礎上,求新,求變,將其他不同的文化融合吸收,從而實現民族融合,文化統一。

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不是中西融合的產物,電子,書籍,服裝,日用品……融合儼然已悄無聲息的潛進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與我們緊密相連。

中西方的結合固然是好,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不勝枚舉,然而萬事有利必有弊。

當下中國思想有個共同性,就是容易走極端,當中西融合之後,很大一部分人就全盤否定中華文化,認為西方就是好,西學就是對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如今的出國熱,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或者自身根本沒有承擔的能力,卻還是要把孩子送到國外。可想一想,這種盲目的跟風就一定對嗎?國外的教育就一定適合孩子嗎?畢竟我們可是一個個受儒家文化的華夏兒女啊!事實上,很大一部分的小留學生在國外選擇的是逃避,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離開了父母的保護,他們顯得格外無助,彷徨,蒼白又不知所措。他們只能把自己放進自己的小世界中,沉迷於網絡,遊戲,不敢直視和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這樣的留學是去深造自己還是自我放逐!其次就是如麥當勞,肯德基一類的快餐食品,在美國等一些國家早已將它視為垃圾食品之時,中國卻還在風靡盛行。為什麼現在孩子第一個會説的英語的單詞是髒話,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排斥國語和本土文化,為什麼有人甘願將錢自願送給外商也不願相信中國產品……這一個個問題每個都直擊問題本質,每一個都發人深省。

當我們門户開放,融合愈演愈烈之時,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全盤接受,中外融合的本質前提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才是融合之大境界,也是對融合最好最有力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