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集合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9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舌尖上的年味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集合15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也稱農曆新年,節日歡慶時間最長,禮俗最為隆重繁瑣,也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節日,這一天終於在萬眾矚目下到來了。

在鄉下,過年時有一種特殊的美食,那就是糖餃子。過年時吃糖餃子就寓意新的一年裏招財進寶。財源滾滾。聽婆婆説,以前辦酒宴才用這種餃子,很多人帶回家給小孩吃。

這次到鄉下恰逢爺爺婆婆在包糖餃子,我趕緊湊過去看,只見爺爺拿來一塊和好的麪粉,切出一小塊來,用手均勻地搓,拉扯成一個條形,再切成一小塊小塊的,好像一個個鼓鼓的方枕頭,然後拿出一個空瓶子,把小枕頭擀成一個個的小圓餅,爺爺拿起一塊小心翼翼的放在手中,用勺子舀一勺特製的糖放中間,對摺合上,用手捏合,最後別上一個個精美的花邊,就大功告成了。媽媽試着做了一個,那餃子真是別具一格呀,前面開始很好,漸漸的越來越小,媽媽看了,笑着對我説;‘來,你也來做一個。’我因為·笨手笨腳,所以婆婆遞給我一個只剩最後一步的,我手有點發抖,照着樣子做,結果成了一朵花,全屋的'人哈哈大笑。

動物有‘四不像’,可我們做的餃子有‘七不像’。‘八不像’,因而引得我們捧腹大笑,爺爺笑紅了臉,婆婆笑彎了腰,一屋的喜氣洋洋!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2

每逢過年,家家都會做上幾道本地的年俗小吃來解饞,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送灶粑粑”。

“送灶粑粑”原是祭祀灶神的,為保佑新的一年糧食豐收,一家平安。隨着人們精神文明的進步,大家已不再相信有神的存,“送灶粑粑”也就變成了一道特色年俗小吃,不再作為祭祀的供品。

我奶奶做的“送灶粑粑”猶為講究,先是將事先洗淨的黃芯菜和豆乾切成碎末,與肉泥和各種調味料一起蒸熟後拿出,晾涼做成餡,放一旁備用;然後把燦米與糯米按7:3的比例混合,洗淨後晾乾,磨成米粉;再把米粉加熱水和製成麪糰,分劑後,把麪糰攤開,將準備好的.餡放入中間包起來,一個“送灶粑粑”就做成了。將“送灶粑粑”放入鍋內小火煎熟,貼鍋的一面色澤金黃,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貼鍋的一面光滑油潤,軟而不黏。

我奶奶做的“送灶粑粑”的味道獨具一格,黃芯菜、豆乾與肉的搭配使其沒有了肉的油膩,而肉中又包含了豆乾的豆香和黃芯菜的清爽,輕輕咬一口,脣齒留香,回味無窮。

“送灶粑粑”是我奶奶拿手的年俗小吃,也是我的最愛。我每年回老家不僅是為了見奶奶一面,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舌尖上的年味——“送灶粑粑”。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3

有人説:“年的味道就是美食的味道。”這話一直被我奉為真理。孩子們過年期待的莫過於三件事:假期、壓歲錢和美食。對於我這個吃貨來説,年的味道永遠是在舌尖綻放。

每當開始倒計時大年七年級時,老一輩們親手製作的湯圓就已經甜在我的心裏。看到包着烏黑髮亮的芝麻餡的生湯圓丟進冒着裊裊白煙的'鍋裏時,一股暢快之意湧上心頭。撈上來時,襯着水澤的湯圓猶如白玉般晶瑩剔透。舀起一粒湯圓,輕輕一咬,餡就流了出來。它在我的嘴裏流淌,瞬間感到滿嘴的香甜。

大年七年級的主餐,登場的“主角”一定是海鮮。為了能讓我們大快朵頤,外婆燒的一般都是新鮮的大魚大蝦。因此,每當看到灶爐上跳動的火苗,心就不由得激動起來。家裏做的海鮮大多都會放些辣椒,上菜時我總會埋頭“苦”吃,雖然辣得滿頭冒汗,滿嘴冒煙,但還不捨得停下來,吃得褲子鬆了又緊,緊了又鬆,直到吃到扶牆為止,才開始狂喝開水,來澆滅嘴裏的“火焰”。這“一戰”讓我味蕾爽到極致,猶如在火焰上跳了一支優美的華爾滋。

七年級的美食不光“主角”驚豔出色,“配角”也毫不示弱。外婆燒製的蜜棗湯,總能讓我從嘴甜到腳跟。除棗肉外,它的湯汁在冰藏過後也可以當餐桌的飲料來享用,甜而爽口。因為這蜜棗湯都是一大鍋一大鍋煮的,所以它自然成為過年最貨源充足的飲料。

要説過年主食,少不了的就是我最愛的炒年糕。因為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所以它也是來年美好的代名詞。那糯糯的年糕,再加上一些筍絲、肉絲、小青菜等配料,味道簡直令人無法抗拒。當我把年糕放在桌前,一股香氣撲鼻而來,讓我本已興奮的味蕾又更加騷動不安,不得不嚥下好幾口口水。放一片在口中,外焦內嫩,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可以説炒年糕喚醒了新一年的胃。

也許是美食的影響,我彷彿忘記了耳邊從未間斷過的新年鞭炮、門口新貼的對聯、身上穿着的新大衣、枕底排不過的壓歲錢,還有一個又長大一歲的自己。

的確,在我們這些孩子的心中,年味就是美味,它是那樣令人嚮往、垂涎和久久回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4

小時候,外婆總是在過年前説一句話:小孩子望過年,大人們望種田。對於我來説,兒時的春節都是一些縈繞在舌尖的記憶。年,對孩子來説,無疑是美味的。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我們的小嘴就不曾閒過。“二十三,祭灶官”。這天,用米粉做的送灶粑粑,香氣會驅走整個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漿,母親還會抽空在煮豆漿時撈幾張豆腐皮出來,晚飯時和小葱芝麻一拌,最下飯不過。

再後來的這兩天,好吃的會更多。首先,外公會去殺年豬的人家割肉,遇到親戚家殺豬,我還可以跟着蹭頓“殺豬飯”吃,這樣的宴席,主人家是不會吝惜豬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盤大碗,極其解饞。如果沒有吃過癮也沒關係,母親正在家裏殺雞呢!每當此時,母親會將雞雜用大醬炒再和泡好的黃豆一起煨制,雞雜黃豆甭提有多香!

臘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會飄出炸圓子的香味。往日到處玩鬧的.孩子,這天都一下不見蹤影,他們都在自家的鍋台旁圍着呢,第一鍋圓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鍋台旁的小饞貓都等着吃呢!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東西吃多傷脾胃,會在鍋塘裏事先放兩個紅薯,就着柴火烤熟,這樣的烤紅薯最解油膩。

炸圓子的香味還在嘴角邊縈繞時,轉眼就到年三十。除夕夜的年飯,吃的那就更多。當然,這桌年夜飯,也有不給動筷子的,那時的條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過年時才會準備,像“年魚”和“鴨胗”。這些菜燒好後,平時是不端出來的。即使年夜飯時,它們的出場也只是為做做樣子。外婆説,這樣的菜是拿來招呼客人的。記得那年,母親帶我和弟弟去親戚家拜年,吃飯時,六歲的弟弟看着眼前的鹹鴨胗口水直流,最後實在忍不住,伸筷子夾幾次,在回家的路上,母親狠狠的批評弟弟。後來,長大才知道其中緣由。

大年七年級,孩子們都有一個固定的節目——拜年。我們會早早起牀,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户的拜年。拜年會得到一些好吃的,幾顆糖、一把瓜子都會讓我們心滿意足。一上午跑下來,我們總是會嫌衣服口袋小。於是正月裏,我們會有吃不完的零食,那些好看的糖紙都會被夾在書本里珍藏着。

元宵節那香糯的湯圓下肚後,年味就慢慢淡起來。外婆會笑着對我們説:“小舌頭也要休息咯!”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會經常咂摸着小嘴,回味那舌尖上縈繞的濃濃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舊。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5

掛上紅燈籠,貼上新對聯,一盤盤美味的佳餚,一張張熟悉的笑臉,用幸福與團圓佐味,喚醒了記憶深處最熟悉的味道。窗外耀眼的禮花在空中閃爍,鞭炮聲聲震耳欲聾,家家户户燈火通明,各色菜餚酒水端上桌,怎一個“香”字了得。而我,獨鍾情於外婆家的年味火鍋。

當熱氣騰騰的火鍋端上來,那一股一股的香氣一股腦地往鼻子裏鑽,火鍋的湯底汁是用牛骨高湯熬製的,鮮紅的羊肉在其間若隱若現,當顏色漸漸變為深色時,就可立即夾出,蘸上調好的醬汁,美味就這樣在你的舌尖綻開。鮮嫩的蝦滑、金針菇在湯裏“遊蕩”起來,待蝦滑凝成一個個小球,變成可愛的粉色,我就立刻快、狠、準地飛快夾起,拌上海鮮醬一同送入嘴裏,娃娃菜、凍豆腐、蓮藕,似乎不管什麼食材放入這火鍋內都能變得美味無比,最後把外公做的麪條和香腸放入鍋內,麪條的勁道配上香氣四溢的.香腸,這種美食的誘惑,真的是誰也不能抵擋。

大家圍在一起,邊吃火鍋,邊聊着天,品嚐、享受這一家人團圓的美好時光,滿屋子的歡聲笑語飄散着濃濃的年味和親情。年就是這樣暖暖的,春節的美食,凝成了舌尖上的年味,伴隨着我一年年長大,這幸福的味道,讓人久久温暖。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6

新的一年又如約而至。那古樸的村莊比起城鎮更添了些許年味兒,村口掛滿了紅紅的燈籠,院子外傳來陣陣鞭炮聲,家門口的春聯也已更新……但在我們小孩子眼裏,年味其實是凝結在舌尖上的。

雖説今年的春節有些特殊,但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過年是必定得吃上一頓餃子的。今天我們家包餃子,我自告奮勇要求參加,媽媽負責調餃子餡,奶奶負責和麪,我在邊上幫忙。奶奶先是將一些麪粉倒入盆中,又端來半盆水,就準備開始和麪。奶奶一邊將水一點一點的倒進麪粉中,一邊用手不斷的擠壓、揉捏、捶打、翻轉,沒過多久,只見奶奶的手中出現了一個胖胖的麪糰。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和麪,幾分鐘後我的手已經微微發紅,忙活了好半天才將麪糰揉成形,此時我的手也早已痠痛。為什麼要自己和麪做餃子皮呢?不直接買餃子皮呢?我將心中的這個疑問對奶奶説了,奶奶應聲道:“年味、年味,不是自己做的怎麼能稱作年味呢?”

和好面以後,奶奶又把它分成一個個的小麪糰,再用擀麪杖將這些小麪糰擀成一個個圓圓的餃子皮。此時媽媽的餃子餡也已經調好了,開始包餃子啦!我自告奮勇地説:“我也要包餃子!”“好,好,好!”奶奶樂着點點頭,又手把手地教我:“首先拿好餃子皮,然後舀一勺餡放在皮子中間,注意,不能放太少,太少不好吃。也不要放太多,太多包不住,搞不好餃子皮還會破掉……”奶奶一步一步耐心地教我。

得到奶奶的真傳後,我就迫不及待的準備一顯身手了。一個、兩個、三個……我發現我做出來的餃子不是餡太少,像個乾癟的瘦子,就是餡兒太多包不住,好似一個吃撐了的胖子,又或者是口捏不緊。哎,那一個個奇形怪狀的'餃子排着歪歪扭扭的長隊,惹得大家哭笑不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沒過多久,熱騰騰的餃子就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咬破餃子皮,那濃濃的肉香和純美的湯汁就源源不斷地湧了出來,在我的舌尖上打轉,跳起了“華爾茲”。讓我的味蕾與餃子相撞,來了個親密接觸,不禁讓我胃口大開,吃了一碗還想再來一碗。

那熱氣騰騰的餃子,那廚房裏傳出的陣陣笑聲,那全家圍坐在一起的幸福,伴着我進入今夜的夢鄉……

那濃濃的年味兒,以其特殊的方式,伴着我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漸漸長大……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7

每逢過年,家家都會做上幾道本地的年俗小吃來解饞,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送灶粑粑”。

“送灶粑粑”原是祭祀灶神的,為保佑新的一年糧食豐收,一家平安。隨着人們精神文明的進步,大家已不再相信有神的存在,“送灶粑粑”也就變成了一道特色年俗小吃,不再作為祭祀的供品。

我奶奶做的“送灶粑粑”猶為講究,先是將事先洗淨的黃芯菜和豆乾切成碎末,與肉泥和各種調味料一起蒸熟後拿出,晾涼做成餡,放在一旁備用;然後把燦米與糯米按7:3的比例混合,洗淨後晾乾,磨成米粉;再把米粉加熱水和製成麪糰,分劑後,把麪糰攤開,將準備好的餡放入中間包起來,一個“送灶粑粑”就做成了。將“送灶粑粑”放入鍋內小火煎熟,貼鍋的'一面色澤金黃,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貼鍋的一面光滑油潤,軟而不黏。

我奶奶做的“送灶粑粑”的味道獨具一格,黃芯菜、豆乾與肉的搭配使其沒有了肉的油膩,而肉中又包含了豆乾的豆香和黃芯菜的清爽,輕輕咬一口,脣齒留香,回味無窮。

“送灶粑粑”是我奶奶拿手的年俗小吃,也是我的最愛。我每年回老家不僅是為了見奶奶一面,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舌尖上的年味——“送灶粑粑”。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8

我們肯定都過了一個開開心心的年吧。今年春節,我吃了很多好吃的食物,比如説:糖醋鯉魚,魚餅,燻雞,醬油肉,臘肉……但是,我喜歡的還是那色澤紅潤,鮮美的鴨舌!

我相信很多人都吃過鴨舌,也認識它吧,吃年夜飯的時候,我也吃了很多鴨舌,這些鴨舌一條就等於一隻鴨子的命,聽起來雖然感覺有點殘忍,但是它至少也為我們做出了一些貢獻,所以它也不算白死。看見眼前這盤擺放整整齊齊的.鴨舌,我忍不住流出一滴滴口水,緊接着我就夾了一條放在自己的碗裏,然後把它蘸了蘸醬油醋,隨後,我就張大嘴巴,慢慢地吃,鴨舌的肉有一點點油,非常潤滑,鮮美多汁,使人吃的如痴如醉,就好像是在做夢一樣。我吃好了,開始吃飯後水果,而我吃的水果是,果脯。

果脯可以説是水果乾,它是由桃子、紅棗,或其他水果做出來的零食,做果脯的方法是這樣子,把水果去核,把水果的皮削掉,然後把它切成一塊一塊,和蜂蜜等調味料浸泡,攪拌均勻後就可以了,之後再把它曬乾,果脯就製作完成了。吃上一口又酸又甜的果脯,含在嘴裏就像是在吃糖,讓我難以忘記,飯後吃上果脯,就可以用“完美”這兩個在來形容,真是太開心了!

春節裏,不管到哪裏都是離不開吃的。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9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也稱農曆新年,節日歡慶時間最長,禮俗最為隆重繁瑣,也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節日,這一天終於在萬眾矚目下到來。

在鄉下,過年時有一種特殊的美食,那就是糖餃子。過年時吃糖餃子就寓意新的一年裏招財進寶。財源滾滾。聽奶奶説,以前辦酒宴才用這種餃子,很多人帶回家給小孩吃。

這次到鄉下恰逢爺爺奶奶在包糖餃子,我趕緊湊過去看,只見爺爺拿來一塊和好的麪粉,切出一小塊來,用手均勻地搓,拉扯成一個條形,再切成一小塊小塊的,好像一個個鼓鼓的方枕頭,然後拿出一個空瓶子,把小枕頭擀成一個個的小圓餅,爺爺拿起一塊小心翼翼的放在手中,用勺子舀一勺特製的糖放中間,對摺合上,用手捏合,最後別上一個個精美的花邊,就大功告成。媽媽試着做一個,那餃子真是別具一格呀,前面開始很好,漸漸的越來越小,媽媽看,笑着對我説;‘來,你也來做一個。’我因為·笨手笨腳,所以奶奶遞給我一個只剩最後一步的,我手有點發抖,照着樣子做,結果成一朵花,全屋的`人哈哈大笑。

動物有‘四不像’,可我們做的餃子有‘七不像’。‘八不像’,因而引得我們捧腹大笑,爺爺笑紅臉,奶奶笑彎腰,一屋的喜氣洋洋!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0

有人説,年味是天空中五彩繽紛的煙花,是守歲時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也有人説年味是車站碼頭擁擠的嘈雜聲,是遊子匆匆趕路的腳步聲?,而在我看來,年味就是凝結在人們舌尖上過年時的美味佳餚。

每年臘月一到,在我母親的老家諸暨挨家挨户就開始上演打年糕的戲碼了。

自家嬸嬸們將早早泡好的糯米洗乾淨,放入鍋灶中蒸煮。家裏的叔叔伯伯們則排着隊開始打年糕。只聽一聲叫喚“出鍋了!”嬸嬸們將煮熟的糯米放入石臼。只見叔叔立馬掄起木槌,捶向石臼中的糯米,旁邊的伯伯需要配合着翻動糯米糰。你一錘,我一翻,如此默契,如此和諧。

我看得入神,不知過了多久,一顆顆粗糙的糯米在木槌的造化下,變成了一個個俊俏的白面書生。光滑的糯米糰從石臼中被請到了案板上,下面的活兒就要交給有着二十年經驗的老師傅了,只見他雙手不停地搓,揉,按,麪糰好像和他很投緣,乖乖地隨他折騰。等到圓鼓鼓的麪糰化身成長長的條子,只見他拿着一根細細的白線,用力拉緊後,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塊糯米糰拉成了幾塊大小、長度、寬度一模一樣的年糕。

流水線似的工序還沒有完結,最後的畫龍點睛之筆就要交給我了。我拿起刻有福字的印章,沾上紅水輕輕地印在年糕上。陽光下,潔白的年糕鑲着鮮豔的福字,寓意來年日日高。

大人們憧憬着來年美好的願望,而饞嘴的我卻抓起一塊沒有成形的熱氣騰騰的年糕,往芝麻糖碗裏重重地沾了一下,急切切地放入口中。小嘴巴包着年糕,用力地咀嚼着。年糕的韌勁有道,芝麻的脣齒留香,好吃得讓我無法忘懷,希望來年甜甜蜜蜜。

而在我父親的老家安徽,又有着不同的年味。臘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會飄出炸糯米圓子的香味,寓意團團圓圓的'圓子可是過年時舉足輕重的一道美食。往日到處玩鬧的孩子們,這天可一下子不見了蹤影,他們都在自家的鍋台旁圍着呢!第一鍋圓子要炸得透透的,鍋台旁的小饞貓們都等着吃呢!我也被這美味深深地吸引了,流着口水伸長了脖子,盼着圓子早點出鍋。炸好的圓子黃亮亮、圓滾滾、香噴噴的,咬在嘴裏,美在心間,這就是年的味道。

舌尖上的年味凝聚着家的味道,無論走到哪裏都無法忘記。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慢慢地長大了。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1

每逢過年,家家都會做上幾道本地的年俗小吃來解饞,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送灶粑粑”。

“送灶粑粑”原是祭祀灶神的,為保佑新的一年糧食豐收,一家平安。隨着人們精神文明的進步,大家已不再相信有神的存在,“送灶粑粑”也就變成一道特色年俗小吃,不再作為祭祀的供品。

我奶奶做的“送灶粑粑”猶為講究,先是將事先洗淨的黃芯菜和豆乾切成碎末,與肉泥和各種調味料一起蒸熟後拿出,晾涼做成餡,放在一旁備用;然後把燦米與糯米按7:3的比例混合,洗淨後晾乾,磨成米粉;再把米粉加熱水和製成麪糰,分劑後,把麪糰攤開,將準備好的餡放入中間包起來,一個“送灶粑粑”就做成。將“送灶粑粑”放入鍋內小火煎熟,貼鍋的'一面色澤金黃,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貼鍋的一面光滑油潤,軟而不黏。

我奶奶做的“送灶粑粑”的味道獨具一格,黃芯菜、豆乾與肉的搭配使其沒有肉的油膩,而肉中又包含豆乾的豆香和黃芯菜的清爽,輕輕咬一口,脣齒留香,回味無窮。

“送灶粑粑”是我奶奶拿手的年俗小吃,也是我的最愛。我每年回老家不僅是為見奶奶一面,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舌尖上的年味——“送灶粑粑”。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2

小時候,外婆總是過年前説一句話:小孩子望過年,大人們望種田。對於我來説,兒時的春節都是一些縈繞舌尖的記憶。年,對孩子來説,無疑是美味的。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我們的小嘴就不曾閒過。“二十三,祭灶官”。這天,用米粉做的送灶粑粑,香氣會驅走整個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漿,母親還會抽空煮豆漿時撈幾張豆腐皮出來,晚飯時和小葱芝麻一拌,最下飯不過了。

再後來的這兩天,好吃的會更多。首先,外公會去殺年豬的人家割肉,遇到親戚家殺豬,我還可以跟着蹭頓“殺豬飯”吃,這樣的宴席,主人家是不會吝惜豬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盤大碗,極其解饞。如果沒有吃過癮也沒關係,母親正家裏殺雞呢!每當此時,母親會將雞雜用大醬炒了再和泡好的黃豆一起煨制,雞雜黃豆甭提有多香!

臘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會飄出炸圓子的香味。往日到處玩鬧的孩子,這天都一下不見了蹤影,他們都自家的鍋台旁圍着呢,第一鍋圓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鍋台旁的小饞貓都等着吃呢!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東西吃多了傷了脾胃,會鍋塘裏事先放兩個紅薯,就着柴火烤熟,這樣的烤紅薯最解油膩。

炸圓子的香味還嘴角邊縈繞時,轉眼就到了年三十。除夕夜的.年飯,吃的那就更多了。當然,這桌年夜飯,也有不給動筷子的,那時的條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過年時才會準備,似“年魚”和“鴨胗”。這些菜燒好後,平時是不端出來的。即使年夜飯時,它們的出場也只是為了做做樣子。外婆説,這樣的菜是拿來招呼客人的。記得那年,母親帶我和弟弟去親戚家拜年,吃飯時,六歲的弟弟看着眼前的鹹鴨胗口水直流,最後實忍不住了,伸筷子夾了幾次,回家的路上,母親狠狠的批評了弟弟。後來,長大了才知道其中緣由。

大年七年級,孩子們都有一個固定的節目——拜年。我們會早早起牀,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户的拜年。拜年會得到一些好吃的,幾顆糖、一把瓜子都會讓我們心滿意足。一上午跑下來,我們總是會嫌衣服口袋小。於是正月裏,我們會有吃不完的零食,那些好看的糖紙都會被夾書本里珍藏着。

元宵節那香糯的湯圓下了肚後,年味就慢慢淡了起來。外婆會笑着對我們説:“小舌頭也要休息咯!”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會經常咂摸着小嘴,回味那舌尖上縈繞的濃濃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舊。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3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今年外公外婆在這邊過年,所以我們大家一起包餃子。

首先,外公把麪粉和好後搓成麪粉條,再用刀把麪粉條切成小麪糰。我們在桌子上先灑了點乾麪粉,再把小麪糰放在上面用擀麪杖擀成一個圓圓的、薄薄的麪皮。然後把麪皮放在手掌的四個手指上托起,接着把之前準備好的餡放在麪皮的`中間,再把麪皮的前後兩個對邊對摺捏緊,然後把左右兩個邊往裏壓,又把左右兩邊後面的角捏緊,最後再把兩邊前面的角往裏壓緊,就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不一會兒我們就包了幾十個。

接着就是煮餃子了,先把水燒開,再輕輕的把餃子一個一個的放進鍋裏。在煮的過程中先後加了三次冷水,每次都要等水燒開幾分鐘,直到把餃子煮熟,再撈上來就可以吃了。

我咬了一口自己做的餃子十分美味,因為是自己動手做的,所以還多吃了幾個呢!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4

在我的各種愛好中,“吃”是一大愛好,喜歡蒐羅各種美食,即使搜到一幅“美食圖”也是樂的。對於“吃”的記憶也是敏鋭的。放假了,有時間會回到以前常去的“美食店”或國小門口去找尋記憶裏的味道。嘗的是味道,品的是時光。

小的時候還是更喜歡鹹的味道。讓我垂涎的是國小門口一位大叔賣的雞蛋卷餅。那餅煎得焦黃焦黃,裏面裹點蔬菜加點火腿,再一卷起,撒上葱花,滴上香油。不管怎麼看,都令人口水直流。再配上下午放學的悠閒時光,絕對的幸福。揹着書包,手拿金黃可物。一邊吃一邊悠回家。煩惱、憂愁就這樣一跳一跳的撒在路上。還有,賣臭豆腐的,雖然家長一再告誡不衞生,但一看見它們,那些叮囑就化成了耳邊的風。賣臭豆腐的是個老奶奶,真是十分慈祥。對小孩子很和氣,賣的臭豆腐也質量上乘,炸得外焦裏嫩,五毛錢三片。買一碗五毛的足夠了,拌上辣椒。這一碗快樂就是我的了。譁……這樣想還有好多,賣炒粉的、賣豆皮飯的、拌菜……全部一下子在頭腦中復活起來了。真想一一找他們來敍敍舊,可它們太調皮了,誰也不肯出來見我一面。一定是它們以為我忘了,所以他們不肯來見我了。

記憶裏“甜的味道”也不少。

一到夏天,門口就有一個蹬着三輪車賣冰淇淋的小夥子。價格也是極為便宜的,五毛一杯。他有一個白色大箱子,一打開蓋子裏面有許多不同顏色的冰淇淋,不同的顏色是不同的味道。小孩子喜歡什麼色,他就用圓勺子在那一塊刮幾下,一個好看的大圓球就出來了。在炎炎夏日下,端着一杯小圓球躲着太陽,是別有一種樂趣的。秋天與冬天,門口會有賣烤煎餅與小蛋糕,這個看上去高級一些,所以是一塊錢一袋。小蛋糕小小的,胖胖的,裝在袋子裏鼓鼓的一滿袋,滿足感迅速將心充滿,一口一個,十分爽呀。偶爾也會買一兩支棉花糖,白白的圍滿竹籤一羣,像精靈飛速旋轉留下的軌跡。只是吃的時候有點麻煩,總是一臉的'糖,黏黏的回家。快樂被我黏在臉上,招搖過市,妖魔鬼怪絕不敢靠近的。有這些吃的,當然也少不了各色糖,圓球大粒泡泡糖,狗骨頭糖,石頭糖,大支黑色的糖……全圍着我手拉手的轉呀轉。

慢慢地,我長大了,而這些賣各類小吃的大部分也消失了。有的被城管隊的大叔嚇走了;有的嫌小本經營,沒什麼賺頭吧;還有幾家殘存的也多偷工減料,失去了昔日的美味。我只能在記憶中來回味這甜美的味道了,也追憶着那快樂的時光。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5

過年啦,滿城皆掛紅燈籠,洋洋的喜氣瀰漫開來,其中總是浸滿各種菜的香味,這便是年味。民以食為天,為使這個新年年味更足些,我做了一道“宮保雞丁”的名菜,讓我們全家人的舌尖上也充滿濃濃的年味。

“宮保雞丁”這道菜的發明者是丁寶楨,他在光緒年間曾任四川總督,烹飪很有研究,受醬爆雞丁還有一些川菜的吸引,他發明了一道新菜——將雞丁、紅辣椒和花生米下鍋爆炒的菜餚,沒錯,就是宮保雞丁。

這回,我便要做一道宮保雞丁。

首先,讓我們清點所需配料:一份醬好的雞丁,一根新鮮的黃瓜,一根鮮嫩的'胡蘿蔔。清點完畢後,開始備菜,一根綠色的黃瓜,如何將它變成人見人愛的配菜呢?很簡單,跟着我做,打開水,放上去,搓一搓,切掉頭,切掉尾,切成絲,好了。

別覺得簡單,我在切時便是提心吊膽,一方面怕切壞,因為那黃瓜很脆,還有一方面是源於對21世紀由合金與鋼融合成的德國產的冷兵器——菜刀的恐懼,這種心理上的恐懼很難克服,只能用動作彌補。切好後,這黃瓜絲便如小草一般養眼讓人內心一下子便充滿生機,令人欣喜。切胡蘿蔔也是相同的,只不過切好的胡蘿蔔相比黃瓜更加熱情,將兩者放在一個碗裏,再將切好的葱,蒜放在另一個碗裏,備菜就完成了。

隨着藍色火焰緩緩燃燒,真正的烹飪便開始了,一盤有彈性的雞丁跳入鍋中,在油中緩緩凝實,鏟子左右撥動,上下挑動,雞丁的顏色漸漸泛黃,體態漸漸嬌小,透明度漸漸降低,終於散發出香味。我倒了些辣椒進鍋中,為了追求鮮味,我倒的是家裏磨的辣椒。待味道散發開來,我便將雞丁盛入碗中。

鍋中的油不用倒出,繼續炒配菜,葱薑蒜爆一爆,配菜倒入,上下左右翻炒,鍋中黃色、綠色、白色構成一幅美麗的畫,等到熟後,倒入已炒熟的雞丁,繼續翻炒,然後倒入醋,料酒,醬油,糖入味,啦啦啦終於盛盤啦。

拿起筷子嚐了下,因為醋放多了,不免有些酸,我便倒了水又回鍋炒了下,總算好了,媽媽嘗後説很好吃,但我知道,就算再難吃,媽媽也會説好吃,因為我知道母愛便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