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論讀書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26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讀書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論讀書作文

論讀書作文1

如今現在的中國大多數孩子從小都是以讀書為主。然而,這也表現了中國人對文化的重視,在全世界中能有百分之二十孩子是喜歡真正是不被家長強迫而讀書的,那已經是很不錯了。甚至一些人們所稱學霸的孩子們,他們都不是想要讀書的,大多數都是父母的強求。

如果我問眾多家長你們為什麼讓孩子讀書?“為了讓他們長大以後有更好的事業;長大以後有出息;能過上好日子。”我想這應該就是眾多家長讓孩子讀書的原因所在吧!但是各位家長你們認真想過嗎?只要好好讀書讀書就能過上好日子嗎,這也是未必的。不會讀書他們可以憑藉至極的能力去生活。活得一樣好好的,甚至比那些讀了書的學霸還要有出息。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他們有在社會生存的本事。所以不要把讀書和社會放在一起,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完全不是一碼事。

我來舉一個列子:“在一家餐館裏面,有兩位打工者,一個是大學生,一個是中學都沒讀完的打工仔,那個大學生沒有自理能力,而打工仔卻十分的勤勞。”如果你是這家餐廳的老闆你會選擇哪一個人呢?我相信眾多家長會選擇哪個打工仔。在這個列子中那個有大學生和打工仔的學籍的相差簡直就是天壤之別,那這個大學生再怎麼怎麼讀書在這家餐廳的老闆眼裏有用嗎?難道老闆他會選擇大學生嗎?然而這是不可能的,老闆他留一個不會做事的書生,留在他的餐廳裏做什麼?白吃白喝的養着他嗎?

那我們把眼光放遠一些:那個大學生他可以繼續考級頂多成為一個碩士,當一個人大學教授【這是有這種條件的才可以】,那如果説這位大學生家裏沒錢,那這位大學生活得會怎樣?只能説是“不可想象”他的生活慘不能睹;再説説那位打工仔,他可以憑自己的雙手,先從小餐館坐起,然後再攢錢開飯店,在日積月累就可以開公司了。然而這位打工仔變成了一個公司的總理,想想這位打工仔的命運會更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

如果一個書呆子,他沒有一定的家庭條件,不勤勞。他會活的怎樣?

不是我反對讀書,讀書應該是有天賦,適合讀書的人才是為讀書而生的。如果把不適合讀書一位將來有大成就的人在家長的強行逼迫下讀書,應該是不回取得多大的成就的。然而這位家長也就毀了這個孩子的未來,讀書是好事,但是並不能強迫。

誰説不讀書就沒有好日子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並非讀書一條路不可。

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論讀書作文2

談到讀書,我們首先應該建立一種正確的讀書觀。

為什麼要讀書?一切書籍都不外乎是人類對於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説明,都不外乎是人類進行生產鬥爭和階級鬥爭的總結或工具;同時我又才知道我們讀書不應該是為了旁的,而應該主要地是為了用前人的經驗和知識來提高自己,武裝自己,以便去繼續征服自然與改造社會。

讀書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

孤獨寂寞時,閲讀可以消遣。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處世行事時,知識意味着才幹。懂得事務因果的人是幸運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處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學識方能辦到。

讀書太慢的人馳惰,為裝潢而讀書是欺人,完全按照書本做事就是呆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性,而經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學問雖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於淺泛,必須依靠經驗才能紮下根基。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聰明者則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智慧在於書本之外。這是技藝,不體驗就學不到。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事物原理。為挑剔辯駁去讀書是無聊的。但也不可過於迷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嚥,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梗概,而對於少數好書,則應當通讀,細讀,反覆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後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隻應限於不太重要的議論和質量粗劣的書。否則一本書將像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敏,寫作則能使人精確。

因此,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須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個懶於動筆,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要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鋭利。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學使人精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能通過適當的運動來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於腰背,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於消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同樣道理,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為數學稍不仔細就會出錯。缺乏分析判斷的人,他可以研習而上學,因為這門學問最講究細瑣的辯證。不善於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案例。如此等等。這種心靈上的缺陷,都可以通過學習而得到改善。

論讀書作文3

書籍不但是一個寶庫,更是一把打開自我思想寶庫的鑰匙——題記

赫爾曼·黑塞認為獲取教養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是“研討世界文學”,他在具體解説的時候,認為是“逐漸地熟悉掌握各國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們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經驗、象徵、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財富”,這裏特別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

人的求學之路無止境,集中心智,研讀偉大人物的思想經驗和理想,才能獲得成功。從矇昧而走向智慧,從自然的人成為社會的人,成為有教養的人,讀書是最佳的途徑。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識積累,加入自己的感悟。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應當具有終身學習的追求。

讀書,最好的地方就在於,好的書籍能夠讓人產生共鳴,催人思考,然後進步。有時候嫩橫跨很遠的空間,或是很久的年月。一本好的書能夠讓人受益匪淺,能夠讓你和幾千年的作者產生極大的共鳴。一本書尤其是一本經典就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經典作品會對讀過並喜愛它們的人們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來臨時才閲讀它們的人,它們也仍然是一種豐富的經驗。讀書可以獲取書裏書外心境的交融與契合,能培養一種雅緻淡泊的人生格調。比如你如果想淨化性靈,就讀點儒道釋的書,如果你想獲得至理,就讀點哲史類的書,想美麗心靈,就讀點時尚美文……

如此,當我們從書中發現一段精彩情節,感悟一條人生哲理,或獲得一次智慧啟迪時……誰都會從內心深處發出感歎——讀書真好,那麼又有誰不是即使孤獨也美麗、即使受挫也堅強、即使貧窮也骨氣呢?讀書還能使人穿越時空,返回遠古,與李白蘇軾舉杯宏飲,看屈原傲骨清風,和禹錫陋室雅談,與孔明縱談天下;亦可讓思緒超越時間的步履,飛翔到未來時空,讓思想在未來的天空下馳騁,飄蕩!這些,都會在消融了喧囂的疲勞之後,為我們呈獻一份平和空靈的喜悦,留下一段深入冷靜的思索,讓我們在人生旅途中平添幾分深刻。讀書更能把我們帶回現實感受自然,無論是早春的迎風踏青、尋溪覓綠,還是夏日的臨江逗水、逐波戲浪:無論是秋時的靜坐垂釣、登高遠眺,還是冬夜的伴雪尋梅、評白論香;也無論你是單身隻影潑灑惆悵,還是呼朋喚友釋放快樂……

讀書能令人快樂,讀書也能讓人學習,學無止境,那麼讀書亦無止境,讀書有趣,卻也苦樂摻半,然而不管是晨曦初露的清晨,還是風清月白的夜晚,只要有書,便有我的忘情的遨遊,有我幽靜的享受然而讀書不能只會照搬他人的思想,我們在讀書時跟要學會自我思考,書籍是人寫的,總會有一些思想是錯誤的,我滿要學會辯證的看問題。總而言之,讀書不僅是讀,還要'想'書。

論讀書作文4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話説得一點也不假。書是知識的載體“不學禮,無以立”,人若不讀書,何有文明可言?但讀書若沒有好的方法,還不如不讀。因此,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認為如何讀書的愚見。

我認為,讀書最重要的是興趣。如果你把一本世界名著放在一個對此根本沒有興趣的人面前,強迫他去讀,結果恐怕令你大失所望。即使他能讀完,他也不可能理解其中含義,因為他對它們根本沒有興趣。因此,讀書不要強迫自己長時間去讀討厭的書,這根本是徒勞的。先讀自己感興趣的書,同時也看看較乏味的書,兩種書互相穿插來讀,既能愉悦身心,又能增長知識,何樂而不為?《竊讀記》的作者林海音,之所以能廢寢忘食的讀書,是因為她對書熱戀,對書依戀,對書有無比的感情與興趣。不要忘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把讀書當成是一種快樂,一種享受,才能學有所成。

讀書更要去思考,只讀書不思考,只學習不創新,人就會停歇不前,學會的永遠是已發現的東西。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如果讀書僅僅是為了增長知識,那麼你就算終身讀書,其知識儲量,也不一定比得上電腦中的一塊硅片。更糟的是,你的心靈將會被別人的思想所填滿,讀書是花朵,思考是過時,唯有讀書時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質疑,不斷思索,才能真正將讀書的作用全部發揮出來,社會才能進步,人類才能走得更遠。列津斯韋説過:讀書有四類:第一,像漏斗一般,注入多少,流出多少;第二,像海綿一般,任憑注入多少,全部吸收;第三,像漏網一般,溜走豆漿,只留豆渣,第四,像礦工一般,捨去礦渣,只練寶石。我認為,我如同第二類讀者,什麼書都愛看,作文書,百科書,名著,雜誌……統統囊括。這樣看書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可以吸收很多知識,擴大知識面;壞處是不能特別仔細的品讀書本,獲得所謂的“精華”。其實,我們不必盲目追求,去做第四類讀者,在讀書的時候,總想着要找絕妙之處,找精華,腦子裏時時刻刻想,快找好詞好句啊!如果用這種方法來讀書,非但學不到什麼東西,還會削減自己的讀書興趣,到最後對讀書深痛惡絕,那就得不償失了。曾有一位日本神童,四五歲是便能出口成章,但極其喜愛蘇軾的文章,一有空便閲讀,模仿,不顧一切學習其中的優點。結果,到後來他的文風因此收到影響,從此文章不再受人讚譽,成為一個失敗者。總之,我們不必用“讀好書,找好書”的思想來禁錮自己的讀書思想。有時,讀一些令人感興趣的書籍來提高自己的興趣,未嘗不是好事。

最後,加上我原創的讀書座右銘:以書為樂,樂意無窮;思書得悟,悟傳有世。以讀書為樂,以思考為前進的動力,何憂無法進步?無法成功?

願天下人都能樂於讀書,在已知的未知的世界中勇於探索。

論讀書作文5

心境不同,體會也就不同。這就好比一杯咖啡,不愛喝咖啡的人,説咖啡苦澀;而愛喝咖啡的人,卻説咖啡香濃。

讀書亦是如此。不愛讀書的人正如同不會品咖啡的人一樣,只知其苦,不知其樂。愛讀書的人則如同會品咖啡的人一樣,能品出其韻味,進入樂之境。那麼,如何才能達到讀書樂之境呢?

首先,要忘掉苦境。假如忘不了苦,那麼就無法在體會到真正意義上的樂。當今的學生,大多説讀書苦。誠然,考試與升學的壓力,扼殺了學生讀書的興趣;但學生不會從讀書中找到樂趣,也是不爭的事實。古人讀書,大多搖頭擺腦,樂此不倦;今人讀書,大多愁容滿面,見書生厭。古今讀書之心境為什麼有如此之差異?不能否認的原因之一,就是當今的快節拍生活無法讓人靜下心來好好唸書。長此以往,看到書就心煩氣躁,但我認為,這絕對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我們這批新新人類的“心境”出了問題。

其次,心不淨,則難成事。不是讀書苦,而是我們無法扼制那顆動盪不定的心。當今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早已俘虜了我們的心。與娛樂相比,讀書當然是苦的。另外,讀書之悲苦,是因為我們的心太嚮往俗世的功利。林語堂先生曾在《論讀書》一文中説:“讀書本旨湮沒於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讀書本是無功利的。帶着功利之心讀書,讀書還會有樂趣嗎?還是林老説得好“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因此,快樂讀書的前提就是要安頓好那顆動盪不定的心。

第三,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閲讀。唯其如此,讀書之樂境才會如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樣,豁然明朗。我以為,讀書應當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自己的眼睛來讀書,這是低級的閲讀。另一種就是用生命來讀書,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也只有用生命來讀書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會讀書的人,此刻,讀書不是負擔,而是享受生活了。

其實,暢遊書海,我們的生命才會視通萬里,思緒千載,心遊萬仞,精騖八極。在書中,我們可以與自然對話,與社會對話,與大師對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外古今,我們無所不去。在書中,我們可以瞭解荷馬與巴爾扎克,瞭解雨果與華茲華斯,瞭解了盧梭與康德。在書中,我們會認識孔子和莊子,認識屈原和文天祥。最重要的是,通過讀書,我們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昇華,乃至可以成為大師——沒有一個大師不是書滋潤出來的。

當然,讀書也不會是一路順風的,“半空墜”是常有的事情。如今的我們太怕考試分數低,太怕輸,太怕老師和父母失望的眼神,太怕孤單。我認為,分數大多與讀書無關,分數低絕不是因為書讀得太多,而是讀得太少。

假如,書是帆,良好的心境是風,那麼,讀書之樂便是那探險的遠航之船了……

論讀書作文6

“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虎帳不聞施號令,麟台惟顯著勛名。空餘門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好看綠陰清晝裏,於今無復雅歌聲!”杜工部的一首七言,感慨了《三國演義》中,最被神化的諸葛亮之死,的確,千古來,多少人為孔明的英年早逝扼腕歎息,為他的功敗垂成仰天長歎。可是,又有多少人想過,這位三國最傑出智者,蜀國的成功在於他,蜀國失敗也在於他。

劉備在“危難之間,敗軍之際”,在徐庶的推薦下,三顧諸葛亮的茅廬,隆中一對,未出茅廬而已知天下三分的諸葛亮被劉備驚為天人,拜為軍師。

諸葛亮的確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排兵佈陣,從心戰到兵戰,為劉備贏得一場場戰役的勝利,兢兢業業替劉備打下蜀漢基礎,直接推動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從舌戰羣儒到錦囊妙計,從赤壁之戰到六出祁山,從七擒孟獲到逝於五丈原時的託付,甚至差點真的一統中原。就可以毫不誇張的説,沒有他,也就沒有蜀國,甚至沒有轟轟烈烈的三國時代。

然而,作為蜀國的丞相,實際權力的一把手,在這一段時期,諸葛亮卻一直沒有培養新的人才,以致吳魏二國謀士無數,而蜀國卻只有諸葛亮一人獨立支撐。這種情形下,他還一點也不着急,他太過自信了,認定單憑自己一人就一定能助劉備父子奪得天下。即使劉備逝於白帝城,懦弱無能的後主登基,他也不慌不忙,除了馬謖這樣徒有其表的謀士,仍未挖掘、吸收、培養新的人才,而是手攬大權,事必躬親,導致人才青黃不接,他死了之後,導致“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多麼可悲的局面阿!

同時諸葛亮為人過於謹慎,這是他最優秀的品質,也是他最致命的缺點。他的謹慎,在守空城時,騙過了多疑的司馬懿。可也因謹慎,六出祁山,寸土未得。特別是首出祁山時,魏延大膽提出了帶精兵取道子午谷直插長安的妙計,可惜,這位謹慎的丞相只是笑了笑:“此非萬全之計也。”就拒絕了魏延,哪怕此時鎮守長安的是笨蛋夏侯懋,而不是帶兵之術過人的曹真,可孔明還是笑着拒絕了這個最好的時機,不能説是膽怯,但也絕對是謹慎過頭了,沒有抓住最好的時機,以致機會稍縱即逝,缺少了果決的魄力,“改出手時,未出手”。

合上厚厚的《三國演義》,只能長歎一聲:“紛紛三國多少事,論蜀漢氣運,成也孔明,敗也孔明!”只願當今時代的人們能吸收歷史的經驗與教訓,多一分開拓者的勇敢與信心,少一分寸步不前的謹小與慎微!

論讀書作文7

攜一卷詩書,撐一把小傘,於陽光和煦,天朗氣清之時,行走於西湖河畔,清風徐來,絲絲清涼中總是夾雜着縷縷芬芳。抬頭細看,那一枝枝含苞待放,嬌羞欲滴哦不正是綠梅花嗎,可惜花苞未密,花瓣尚稀。然而綠梅卻正是如此,花色素雅勝過紅梅如火熱情,花束稀微賽過牡丹。以是,人多愛綠梅,卻歎其少。

世間萬物,皆是如此,越是稀奇特美麗之物,越是吸引世人,越是氾濫之物,往往粗製濫造,因此,我們怎能以數量來論成敗?

也許你一目十行,博覽羣書,閲讀速度之快,範圍之廣,無人企及,可是,看了這麼多,你學到的終究有多少,理解領悟的又能有多少?正如朱熹所言“書貴於精不在多。”“一書讀之,思之者再三。”只有仔細領悟,細細研究,方能知其真諦。

古往今來,各行各業,無不如是——數量無以論成敗。

唐代是詩歌繁榮鼎盛之期,“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以豪放浪漫著稱的李白,實乃文學史上一顆耀眼的巨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聖杜甫的愛國情懷讓我們為之動容。李賀、楊炯、白居易等一系列詩人均以詩才著稱,然而至於宋朝,文化便倡導通才,以是,整個宋代再也難有某一領域卓越的人。

專注鑽研才是通往成功的真正途徑,自諾貝爾獎成立以來,中國的得主可謂少之又少。於是,國人心中便有了“諾貝爾獎情節”。然而,學術科研領域終究有幾人能夠“板凳一坐十年冷”呢?反觀外國研究者,往往研究一門專業課題,便是數十年。諾貝爾醫學獎屠呦呦也是傾其一生,才有了青蒿素的問世。

清代雕刻家高應美,一生只雕刻了三件作品,他每下一刀,都是數夜的思索,每一片木屑,都是冥思苦想而來,雖然僅留下了屈指可數的作品,但他的名字卻穿越時空,流傳至今,這表示專注帶與他的榮耀。

好萊塢巨星娜塔莎曾在日本一家壽司店用餐,她稱那裏的壽司是她吃過最好吃的壽司,可是,卻有一件事她很奇怪——這家店只有六個座位。確實,日本的每一家頂級餐廳規模都非常小,他們認為每一件東西都應發揮他們極致之美,而若做不到則寧肯不做。正是這樣一種專注於幾件事的精神,讓日本飛速崛起,諾貝爾獎頻頻花落日本便是最好的證明。

綠梅俏麗枝頭,吸引眾人,是因為它花開茂盛,簇擁枝頭嗎?屠呦呦俘獲諾貝爾獎,名傳海外,是因為她發明眾多,創造眾多嗎?高應美千古留名,世人敬仰,是他作品無數,通及萬家嗎?壽司店吸引一眾食客,名聲大作,是因為菜品豐富,菜色多樣嗎?不是!都不是!數量從不是他們成功的砝碼,而是他們鮮明的特徵。

由此觀之,數量無以論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