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通用22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7.76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知足未必常樂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通用22篇)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1

俗話説:“知足常樂”,而我卻不這麼認為。知足,意為滿足於已經得到的,也就是安於現狀,這樣的生活真的好嗎?

首先我們來説説人是否該知足。美國有位偉大的女作家名為海倫凱勒,她在兩歲時因突發猩紅熱喪失了視覺和聽覺。但她不甘於此,她在六歲時向安妮莎莉文學習美式手語。在她的拼命努力下,她於1900年成為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的新生。是她的不知足,是她的不安於現狀,讓她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

孔子説:“學而不厭”。如果一個人對現在的知識感到知足,那他將永不會進步;相反,如果一個人如霍金一樣不斷追求、不斷突破自我,那他所得到的就是前者永遠觸碰不到的.。由此可見,人不該知足,也不能知足,社會亦是如此。如果古人滿足於當時,那便不會有現在發達的科技、便利的生活,人類的文明將停留在鑽木取火、捕獵為食的原始文明,這是一件多麼可怕且可悲的事情啊!

那一個國家呢?一個國家知足會怎樣?

那就會像我們的清朝一樣,成為一隻任人宰割的小綿羊。“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這是乾隆帝回覆英國國王的話。也正是如此知足的心態,使他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雖對西方侵略者的入侵起到了一點防衞作用,但它導致中國失去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機會,逐漸落於世界。並從而導致了近代中國無數次的被動挨打。以至於時至今日,中國都沒有完全超越西方國家,這一切的一切都因為乾隆帝的知足!

但現在的我們不一樣了,我們不安於現狀,我們追求上進,我們實行改革開放,我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我們就這樣,一點點的進步,一點點的超越!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知足只會使你停滯不前,並不能帶給你長久的快樂。只有不知足,才會使你不斷進步,才能帶給你真正的快樂。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2

凡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認為做人應該要有“企圖心”才對,因為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才能始終保持前進的動力。今天我要在這裏推翻“知足常樂”這句俗語,我認為知足未必常樂。下面請聽我細細道來……

就拿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來説吧,雖然她已經是俄國女皇了,但她擁有一顆永不滿足的心,她説過:“如果我能活到兩百歲,我將要讓整個歐洲匍匐在我的腳下。”正因為她有這種雄心壯志,這種永不滿足的.慾望,才能成就俄羅斯帝國的輝煌。如果你覺得這並不能推翻“知足常樂”,那就請接着看下面的事例。

戰國時期七雄混戰,正因為當時的秦王有着“併吞八荒之心”“席捲天下之意”的凌雲之志和不足之心,才能成就統一六國的豐功偉績。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他是一位不願屈服於命運,也不願意滿足於現狀的人。癱瘓的身體並沒有使他安於殘喘,他仍用敏捷的大腦探索着整個宇宙,用跳躍的思維在思索着整個世界。他永遠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正因為這樣,他才能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為當今的科學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以前我聽別人説過一個故事,a國與b國同時參加了一個項目,並且正在競爭這個項目。a國的經理想出來一個非常好的方案,董事長覺得可以,就沒有再改善。b國就不這樣,他們想出來比a國更好的方案,可是他們的董事長並不安於目前的方案,一直在不斷地改善,直到公開方案的那天,最後b國以優勝取得了成功。

人人都説要知足常樂,而我並不這樣認為。我認為人就應該要有上進心,不能因為一點小小的成績就滿足,而要不斷地追求完美。

座右銘:有志者事竟成!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3

陶淵明作詩中寫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只是他被貶之後隱居山林寫的。人閒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詩人擺脱世俗束縛,在那恬美安閒的田園生活中與山峯奏響輕盈的樂章,他沉醉於其中,知足於這山水之中。

但知足真的就會常樂嗎?

倘若只安於現狀,一個勁兒在安慰自己道“沒事,今天先放鬆吧,明天再開始努力還來得及的。”明天也這麼想,後天也那麼想,就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只知道知足於現狀,不知積累至廣袤,需如何積攢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雲霓?

在惡劣環境下,巢氏“構木為巢以避羣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民“鑽燧取火化腥臊”,在石頭的重壓下,青苗不甘在土壤中腐爛,死亡,衝破其障礙,茁壯成長。

貝殼在大海的衝擊下四處遊走,只因它不知足於一處,想成為一個遊走四方的旅客;孩子不知足於課內知識,只因他想沉浸在淵博的書海,貪婪的吸吮着知識的'香氣;樹木不甘於疏枝殘葉,吸收着陽光的温暖與土壤的滋潤,追求於枝繁葉茂的偉大理念。

只有不知足於現狀,才會去發展與創造!

羅蘭·布歇內爾,明明可以安於那新時期的社會,但他善於發現與思索,在觀看電視時對其仔細觀察,並提出問題“如果把電視接收器作為實驗對象,它會產生什麼反應?”通過實驗,他發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電子遊戲,從此開始遊戲機革命。

愛迪生也不曾侷限於其中,他衝破科學的重重封印,玄奘西天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遇到那麼多危險與阻礙,他沒有退縮與放棄,不知足於取經路上,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終取得真經。

不知足於現狀,努力拼搏奮鬥,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收穫。若知足於那時,可能會收穫滿滿的失望與愁苦。

要以不知足的態度去實踐事情,去做事情收穫到更多東西,而知足於現狀,並非是件好事情,畢竟一味的安於現狀,會使人的上進心越來越小,直到消失,從而在不經意間,就會失去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4

父母常説:人這一輩子,不可時時滿足,披荊斬棘,總有不盡意之處,於是我們便要學會“知足”,因為“知足”才能“常樂”。其實不盡然。

“知足”即是對自己的現狀感到滿足,對自己所擁有的感到滿足,對一切不足感到滿足……某一方面來説,“知足”就是安於天命,安於現狀,但如此人生,真的快樂嗎?電視劇《花千骨》裏,小骨歷盡一切磨難得已進入“長留”,後來被“長留”掌門白子畫收為弟子,得起傳教。對小骨來説,每日與師傅朝夕相處,親手為師父十束髮做羹,便是多麼難得而又幸福的事。

於我們來説,小骨應該“知足”了。確實,花千骨也確實知足,只是她真的快樂嗎?師傅身中劇毒,自己體藏洪荒之力,又意外得知自己竟是的師傅的生死劫……長留棄她於不顧,天下是她為妖魔,被設計潑絕情池水毀容,被貶蠻荒……這一樁樁一件件,她又做錯了什麼?她從未想過傷害任何人,她也很“知足”,可是快樂在哪呢?我只看到了眼淚,只看到心傷,只看到了那堅強笑容下的一片瘡痍……遊記結尾時花千骨一句話,至今讓我震撼驀然,她無限悲愴的聲音,至今響徹在我的耳畔:“愛我的,為我而死,我愛的,想要我死!”這是何等的`悲愴與淒涼!如此,你還敢説“知足常樂”嗎?竹子因為不足於一寸之地,不安於和其他野草比肩的現狀,所以不斷向上,不斷拔高,最終,得以成為歲寒三友之一。

若它“知足”是否如今它也只是萬千普遍野草中的一顆呢?屈原不足於楚國外憂內患的格局,勇於進諫,雖死猶榮。

幾千年的歷史的薰陶和洗滌,他卻依然未被後人忘卻,難道他不欣慰嗎?舊中國舊社會因不足於科技落後,生產文化薄弱的現象,不斷改革,不斷髮展,不斷創新,終於建立了偉大文明的新中國,若它知足,面對敵強我弱的局面,舊中國真能“快樂”嗎?如此可見,“知足”未必“常樂”,而“不知足”,方能開拓,方能永恆,方能新生,方能笑傲歷史舞台!“知足”是一種態度,而“不知足”才是“常樂”的笑料。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5

俗話説“知足常樂”,這個成語想必是人人皆知,它更是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體現。但在現在,我卻認為只有不知足常樂,才會成功。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的這句名言就體現出了這一點。蜀漢懷帝劉禪正是在安逸中走向了死亡,雖有諸葛亮大力輔佐,但此時奸臣當道,又沒有其他國家前來侵犯。導致他在酒色中沉迷,樂不思蜀,連國家都不聞不問,因此只有不滿足於現狀,才能在你的人生中踏下一個個堅實的腳印。

歷史又將我從三國時期帶到了清朝。在這裏,我看到了外國公使正在向皇帝行跪拜禮並向皇帝進貢一箱箱外國的先進火器,然而皇帝卻從未發覺西方工業文明的浪潮,依然得意洋洋地宣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只是看了一眼外國的火器就將其放入了倉庫,在哪兒受潮生鏽。如果中國能鋭悉進取,就不會成為弱國,如果中國能早點醒悟,就不會使英法聯軍的槍管中,裝的是中國的火藥,打的是我們中國四萬萬之人民!此刻,剩下的只是無盡的歎息了。

在時間的漫漫長河中,總有一些人會在此樹立了一個又一個里程碑,將不知足才會常樂的至道一代又一代的傳播着。

俄國科學家巴浦洛夫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年紀輕輕就獲得了生理學學士學位還得到了學校的金質獎章,但他並不因此而滿足,而是繼續去德國留學並對胃液的分泌做了深刻的研究,1904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獎,但他又沒有躺在榮譽上停滯不前,而是繼續轉向對大腦的研究。他的一生,便是在不知足中度過,也是因為不知足,讓他被世界所銘記。

因此,當我們取得榮譽時,我們不應該停滯不前。

讓我們甩掉榮譽給我們背上的包袱,堅定的前進吧!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6

按照常人説:“知足常樂”,那我覺得一點都不好,那是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思進取,則會被別人奮力趕上,所以,人應該有一些進取心。

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女皇曾説:如果讓她活200年,她會將整個歐洲踩在腳下,她努力的讓自己國家領土面積,是世界上最大的,這難道不是靠不斷進取的精神嗎?

西漢的.經學家——匡衡。家裏世代貧窮,他努力讀書,最終靠自己學識淵博,考取了進士,當上了丞相,本來家裏沒背景,可匡衡靠自己努力讀書,讓自己富了,如果他知足常樂,會成丞相嗎?

國學家——霍金,肌肉萎縮,只能坐在輪椅上,全身只有手才能動,可他成了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如果他不這樣努力,會成功嗎?如果他安於現狀知足常樂,會有今天的成功嗎?

華為——5G人人知道,4G是美國技術領先,當時美國人沉浸在歡樂中,華為卻在美國……國家的打壓,下發明瞭5G。當時人人説美國科技頂尖,華為沒氣餒,結果率先研發5G,華為在多國打壓下成就了5G,如果華為沒有長遠的眼光,自己安於現狀,知足常樂他們會成功嗎?

張怡寧成功後,她還謙虛努力,如果張怡寧成功後知足常樂,那她遲早會被對手打敗,但她不知足常樂,積極向上,人們稱她為“大魔王”,讓她找不到對手才退役了。

以上的都説明,人們都不能按於現狀,都積極向上、勇敢探索才能成功。如果人們安於現狀,則會被淘汰,所以人要知道,知足並非常樂。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7

“知足常樂”好像是一個人人都應該明白的道理。但我認為,在現代社會,“知足常樂”這一觀念與時代不太相適應,我們要對知足説“不”。

“知足”也許有時能給我們帶來短暫的快樂,但是如果盲目地“知足”,卻常常會給自己,甚至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帶來致命的災難。明清時期我們的統治者是非常知足的,他們滿足於自己的茶葉、綢緞;滿足於前人的四大發明;滿足於各國派使者前來朝貢;滿足於天朝大國的地大物博……

但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是到了近代,知足讓晚清王朝固步自封,讓原本強盛的東方文明古國沒落於世界民族之林,讓祖宗之地日削月割,連皇家園林圓明園都付之於八國聯軍的一把大火。面對此情此景,面對如此屈辱的歷史,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對“知足”説不?

今天已經日新月異的二十一世紀,若我們還把知足當成準繩,屈辱的'歷史還會重演。説過:“落後就要捱打。”為了自身的成功,為了社會的進步,為了國家的強盛,為了民族的復興,為了十三億人民的中國富強夢,我們更要對“知足”説“不”。

還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再也沒有接受過這個烙上歷史恥辱的名詞,並且堅決地對知足説不。因為對“知足”説不,我們從建國初時吃不飽的狀況,發展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温飽問題,吹響了向小康社會全面邁進的號角;因為對“知足”説不,我們經濟從GDP世界排名160多位,到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奏起了又好又快發展的樂章;因為對“知足”説不,我們從航天飛行器的缺乏,到實現天宮一號飛天的夢想,給宇宙帶去了中國人的身影;因為對“知足”説不,我們從小米加步槍的窘迫,到導彈五代機航母等現代尖端武器的全面開花,發出東方雄獅覺醒的怒吼……

這所有的所有,無一不顯示出我們對“知足”的不接受,畢竟,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沒有建設成全面的小康社會,今天菲律賓、越南、日本等國覬覦我們的領土。所以,中國不能,也不會對現狀感到知足。在時代的召喚下,在千萬中國人的夢中,在中華民族的靈魂深處,都在湧動着,中國必定要崛起的熱潮,都希望用發展來一洗歷史的恥辱,用實力捍衞祖國領土的完整。為此,讓我們全體中華兒女一起對“知足”説不吧!

魯迅曾説過: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同樣的,作為生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要想讓載着夢想的車走得更遠,那就必須對知足説不,從而實現我們心中的夢想!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8

古人云:“知足者常樂。”可在我看來,知足未必常樂。

我曾聽説過一個故事:有一家新創立的公司,在取得了一些成就後,有些員工就向經理提議説:“我們已經有這樣大的規模,您不必再如此辛苦了。”經理聽信了這些員工的話,從此便不再積極進取。然後,公司每況愈下,沒過多久就倒閉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知足者未必常樂,只有不斷進取,我們才能登山更高的台階。

我還看過一個故事:一羣大學生畢業了,出來找工作。一些大學生回家鄉做起了小本生意,一些大學生則在本地的公司裏做起了白領,還有一些大學生便收拾東西,準備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一番。幾年後的同學聚會上,做小本生意的紛紛訴苦説生意之路的艱難,做白領的大學生則抱怨生活的一成不變,只有去外面闖蕩了一番的大學生們,面帶微笑地傾訴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和美味佳餚。這不禁讓做小本生意和做白領的臉紅了,因為他們的生活總是規規矩矩的,沒有高低起伏。

所以,知足者未必常樂。沒有起伏的生活就宛如一瓶水,剛開始是新鮮的,但後來就會變成一潭死水,最後慢慢發臭。人生要有一個目標,要為目標而奮鬥着,不然,就太平淡無味了。

我堅信,知足者未必常樂,我們要有目標,要去為目標付出努力,這樣,你才能收穫快樂!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9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題記

人們都説:“知足者常樂。”可知足者真的可以常樂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知足者未必常樂。

知足,就代表着碌碌無為,身處在這個快時代裏,尤如在逆水中行舟,如果不拼命地滑動船槳,最終只會被時代的潮水沖走。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裏,需要更多新鮮的血液去建設,需要更多出類拔萃的努力者去改革。

有這麼一羣人,在大學畢業後舉行了一次同學聚會。曾經想要白手起家的人都已經成了老闆,曾經想要周遊世界的'人已經去了數個不同的國家;曾經要為夢想而奮鬥的人已經成為自己行業中的佼佼者。雖然他們一路上充滿了困難,雖然他們現在仍很忙碌,但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反觀那些大學畢業前所謂的“知足者”,他們日復一日過着兩點一線的生活,雖然沒有經歷什麼大風大浪,但當同學們問他們大學畢業後都幹了什麼時,他們一句話也説不出來。

再把目光投向歷史的長河,提起唐玄宗李隆基還可能會有人沒聽過,但若是提到那唐朝的開元盛世,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唐玄宗初期,一心只為朝政,一手締造了唐朝最繁華的時期開元盛世。但好景不長,唐玄宗開始自滿自足了,漸漸地,他不理朝政,聽信奸臣的讒言,以為天下仍然國泰民安,最後,這個在當時被稱為東方最強的國家,因一場安史之亂,走向衰亡

生活在當下,就要不斷地推陳出新,而不是以“知足常樂”的心態平平淡淡地過完一生。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10

有一座山,山上有兩塊石頭。有一天,來了一位高明的工匠想找一塊石頭做雕塑。這兩塊石頭一個説:“我不去,我待在這裏青山綠水環繞,挺好的。”另一塊石頭思考了一會兒説:“我跟你去。”工匠帶走了第二塊石頭,並把它製成了一座精美的雕塑,被人們收藏、觀賞,流傳了下來。另一塊石頭在山裏經過幾年的風吹日曬雨淋,被風化成了沙塵,灰飛煙滅。

同樣的兩塊石頭,為什麼差別如此之大?原因是顯而易見的。有人説:“知足常樂。”可我想説:“知足未必常樂。”就像剛才的兩塊石頭,第一塊石頭不思進取,滿足於現狀;第二塊石頭想去探索更多未知,結果截然不同。

先來談談知足吧。有人是精神上的知足,表面上看起來他與世無爭,過得逍遙快活。其實這只是“短樂”,不能達到“長樂”甚至“常樂”。因為這種精神上的知足實際是一種思想上的懶惰與不思進取。比如汽車、飛機等的發明,這正是發明家們因為不滿足於慢吞吞的自行車、不滿足於只在地面上活動而發明出來的;袁隆平正是因為不滿足於低產的普通水稻才發明研製出高產的雜交水稻,解決了人類的吃飯問題;西漢時的項羽正是因為不滿足於眼前的發展而不斷地征戰,最終有了“西楚霸王”的稱號流芳百世。這些不都是因為精神上的不知足而取得的`成就嗎?但如果在物質上不知足,就會變得貪婪無度,瘋狂地追求物質上的富有會使自己疲憊不堪。所以,我們在物質上要知足常樂,在精神上則應不滿足現狀,積極進取。

再來説説樂。樂分兩種,一種是因舒適閒居,整日遊蕩而樂,這樂是空虛的、短暫的;一種是因整日忙碌卻體現了自身價值而樂,這樂是充實的、持久的。比如退休的登山隊員七旬老人夏伯渝。退休後他原本可以閒居在家安度晚年,卻執意要彌補年輕時沒登上珠峯的缺憾。最後他戴着假肢,含着歡喜的眼淚成功登上了珠峯頂。我想,這種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生出的樂不比空虛度日整日遊蕩得到的樂更持久嗎?所以,我們在精神上不滿足的同時,更要把這種不知足化為動力,付諸在實踐中,只有這樣,才不會“短樂”,而是會“長樂”甚至“常樂”。

作為中學生,我們更應該有一顆不知足的心,積極進取,不滿足於現狀才能攀上更高的山峯!知足未必常樂,但有不知足的心再加上實踐與努力,才會得到更持久的快樂。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11

人們常常説;知足常樂,因此,很多人滿足於現狀,不求進取。知足真能長樂嗎?我認為,非業。在今天的社會裏,不知足才能長樂。

一天,一位青年在蘋果樹下看書,突然一個蘋果落下來正好砸在他頭上。常人會想:哦蘋果熟拉。而他卻不。他認真分析了原因。結果,萬有定律問世了,這個年輕人就是牛頓。一次,一位物理學家在澡堂裏洗澡,當他剛一踏進澡盆,水舊溢了出來。常識告訴我們:水太多了。他卻不以為然,於是,他仔細研究,最終阿基米德原理誕生了,他就是阿基米德。假想如果他們就僅僅滿足於常識,那麼,我想這些原理一定會推遲很多年問世。

這些科學家正是因為對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不滿足於現狀,因而為科學作了很多貢獻。如果科學家滿足於現狀,那麼他們一定會遺憾終生。維勒就是一個例子。有一次,他在實驗時發現了一塊金屬,他查閲了很多資料,覺得和鏍很象,便認定它是鏍。正當他欣欣自喜的時候,瑞典物理化學家肖夫斯特姆卻發現不是,而是一種新物質。因此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由於滿足,維勒失去了得獎的機會。可見,知足並不能常樂。

在學習上也是一樣。很多名人已經為我們立了榜樣。

孔子説:學而不厭。荀子説:學不可以已。齊白石90歲時,已經是一個有名的畫家,但他“不叫一日閒國”,明朝着名學者古稀68歲拜53歲的王陽明為師,李魚不滿足老師的'答案,親自去實地考察,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沒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因此,他們在名人的頭頂上又加了一道光環。古今名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呢?而且21世紀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如果很容易滿足,那麼就無法面向新世紀。

所以,知足常樂,非也。不知足才能常樂。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12

小草生長在牆角一隅,它不滿足於牆根的庇護,而想一個勁地向上長汲取更多的陽光;花朵競相開放在花壇裏,它不滿足於人們千篇一律的讚美,而想讓芬香流傳千古;博士生譚超白天送快遞,晚上扎堆文獻,也是想在不斷探索與奮鬥中,實現自身價值。

所以我認為不知足常樂能讓人們不斷髮現自己的不足,盡力在不斷探索與彌補中實現自我價值。

不知足,才知不足。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的佳作流傳至今,他們的作品之所以成為佳作,大多都是建立在對自己作品一種“不知足”上的,不斷地細細雕琢、推敲、改進最終成為了人們口中稱讚的佳作。書法家顏復卿,寫得一手好字,但他不知足於自己的水平,於是拜師求學找到自己不足,刻苦練習,成為了一代大書法家。韓愈的“推敲”,王安石的《泊船瓜舟》中反覆推敲而來的“綠”字,都是因為詩人的不滿足而更好的知道了“不足”。

不知足,才愈上進。

回看今朝,有的人一生為了金錢而奮鬥,有的人一生為了功名奮鬥,但還有一些人是為了自己理想而奮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説明了容易知足的'人,只安於現狀;不易知足的人反而擁有向上的動力。董卿是活躍在公眾前家喻户曉的主持人,在《朗讀者》與《中國詩詞大會》中人們還發現了一個腹有詩書氣質才華,知性的董卿。正是因為她的不滿足,她不斷地學習積累沉澱,愈發上進,才成就了她自己的知性美現。是呀,有多少人像他們這樣為了自己理想不知足地努力再努力呢?正因那永不知足,他們才得到源源不斷地向上的動力。

不知足,才會‘長’樂。

有人説:“知足常樂”,但我更認為不知足會“長樂”。在學習生活中,我常常抱着不知足的心態面對自己的每一次成績,因此一直以來我都會在成績發下來時找出不足,及時糾正然後給自己定下下次考試成績的目標,即使在下一次考試中我取得了進步,我也一直會告訴自己:“還不夠,要繼續努力!”因此我一直保持着永遠向上的心態去迎接每一次成功。在學習上我正因有了這個不知足的衝勁,成績一直在不斷進步。不知足使我精益求精,讓我可以一直笑着迎接屬於我的成功!

在這優勝劣汰的社會中,何不與我一起“不知足常樂”呢?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13

“知足者常樂”是人們千百年用來安慰自己和朋友的一句俗話。可是我要説的是:“不知足者,常樂。”在當今社會上,一個人在物質生活上固然應該學會知足,但是如果在學習上或工作上知足,那你就錯了。

請想一想當今社會上的一些事情。如果人們只滿足於用畜力來充當交通工具,比如:馬車,那麼他們又怎麼會設計出小轎車、火車、飛機等這種高速交通工具呢?如果人們只滿足於用昏暗的煤油燈來充當照明工具,那麼他們又怎麼會發明出明亮的日光燈、節能燈來照明?“ipad”被用於各個領域和各種工作人羣,“iphone”也走進了千家萬户······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只有那些不知足的人才不會安於現狀,才會大膽地去探討和創新。

也許有人會問:“不知足的人會有什麼樣的快樂呢?”我們應該知道,他們的快樂是來自多方面的。他們會為在艱辛的探索中克服一個個困難而高興;會為在奮鬥中的點點成績而歡樂;也會為使廣大人民得到幸福而欣慰······這是一種不知足的快樂。擁有這種快樂的人才能繼續奮鬥,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50年代初,在時裝界已經聲名顯赫、大紅大紫的皮爾·卡丹,面對巴黎高級時裝業專門為貴族和富豪服務的現狀,毅然提出“成衣大眾化”的口號,把服裝設計製作的重點放在一般消費者身上,推出了一系列風格高雅、質價適度的時裝成衣。他的這種打破服裝界森嚴壁壘和社會等級的革命舉動,遭到巴黎上流社會和時裝界的羣起攻之,説他離經叛道,有傷風化。然而,皮爾·卡丹不為所動,勇往直前,在反世俗的的'搏擊中,他的服裝事業興旺發達,如日中天。當女裝成衣大眾化轟然而起的時候,皮爾·卡丹又將視野轉入男性時裝領域,創造了新的佳績。正是因為皮爾·卡丹那種不滿巴黎高級時裝業的現狀,才使他毅然提出“成衣大眾化”;正是因為這種不知足,才使他更有勇往直前的動力。

當我們在做作業時,回答要力求完整。如果你太容易滿足,那麼你就會因為回答的不夠完整而失掉你本應該得到的分數。

在中國女排健兒取得世界冠軍之後,一個外國記者採訪郎平,問道:“你認為你們打的哪一場球最漂亮?”郎平笑着説:“下一場。”

是啊!只有不知足的人,才會奮力拼搏,不斷開拓進取,再創輝煌。

“知足者”意味着保守和停滯不前,這是跟不上當前社會的步伐的,唯有“不知足者”才能常樂,才是值得被欣賞的。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14

在我們民族的詞彙中,有“知足常樂”這樣一句古老的俗語。該怎樣理解它呢?知足,是小農經濟下舊式農民的生活態度。貧窮把他們的願望壓制到最低的生理限度,愚昧使他們無所求,專制更使他們不敢有所求。他們無力向自己的命運抗爭,一小塊土地便是永恆的樂園。如果風調雨順,那是上天的恩賜。一旦搖輕賦薄,更是皇家的仁慈,這已不僅使他們知足,而且是深似海,重如山的浩蕩恩德了。知足之外,他們更懂了感恩,真的,他們太容易滿足了。

知足,又是舊時代所要求的道德規範。凡事知足,與世無爭,隨遇而安以至逆來順受,都被當作美德,而一切與之相反的思想、行為,都是十足的罪惡。你覺得政治要來點革新嗎?這叫“大逆不道”;你想對古聖賢之言提點不同看法嗎?這叫“異端邪説”;或者你琢磨出了某種新技術、新工具,那必定被斥為“淫技奇巧”。

落後的社會,昏昧的時代,造就了知足的性格。它意味着停滯、守舊和無所作為;它只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活着的動機,沒有生活的激情;它是希望的泯滅,思想的.乾涸與社會活力的衰竭。

知足常樂嗎?不!它只是在命運重壓下無可奈何的—種自我慰藉,無異於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樂得無理,樂得可憐。

歷史,終於送走了那迷夢般的歲月,知足的時代過去了。今天的中國,正在改革中煥發着活力。新的時代,新的經濟條件,正迅速地改變着人們的精神狀態,改變着那些陳舊的觀念。昔日最容易知足的農民轉瞬間令人刮目相看。中國人不那麼容易滿足了。我們也要嶄新的現代化生活方式,要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要向着二十一世紀騰飛。

知足的反面是不知足。不知足正是現代人尤其是現代青年的特徵。當今的世界,技術革命,知識更新,舊傳統的破裂,新文明的興起,正浪潮般地衝擊着人們的生活。這是全面創新,奮力進取的時代。這裏,前進一旦中斷,已獲得的就是已失去的。青年朋友,你既有幸生活在這個時代,你的使命就是創新。

曾經有記者問球王貝利,你認為在你射進的球中,哪一個是踢得最好的?貝利回答:“下一個。”這種滿懷信心,永不知足的精神令人欽佩。我們的生活和事業還剛剛開始,我們更沒有權利用知足常樂之談來麻醉我們的進取精神,熄滅我們的創造慾望。

提倡永不知足,絕非是肯定那種既不滿足於現狀,又不想有所作為,終日牢騷滿腹、怨天尤人的消極態度。這樣的“不知足”只是弱者的悲歎、庸人的不平,與時代精神相距甚遠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的不知足,是樂觀的、朝氣蓬勃的人生態度,它意味着積極進取,始終向上,它是個人、團體、社會的一切進步的驅動力。

永不知足的精神,來自跳出了個人狹隘眼界的遠大抱負和歷史的、社會的責任感,來自對自身力量的充分信心和敢於掌握自己命運的勇氣。青年朋友,我們每一個人都肩負着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我們每一個人又都是一座力量、激情和智慧的礦山。不論你現在顯得怎樣平凡,怎樣微不足道,你都可以是奇蹟的創造者。這裏的關鍵是你必須為着一個崇高的目標而永不停息地去開發你自己富饒的礦藏。有人只把希望寄託在外部條件上,有人只一味依仗父兄的庇廕,這都是沒有出息的。

現代青年是時代造就的不知足者。生活的辯證法表明:不知足者常樂!

誠然,永不知足的開拓和創造充滿了艱險,這裏有挫折和失敗,有痛苦與不幸。然而,承擔這一切正是強者的職責,英雄的氣概。海燕高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那是因為它具有在暴風雨中衝擊的勇敢,並能因此而享有勝利的歡樂。同樣,從一切失敗和痛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開拓者,會在永不知足的奮進中領略永恆的、激動人心的歡欣!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15

人們常説知足常樂,沒錯,知足固然能夠“樂”,但這“樂”就必須“常”嗎?恐怕不會吧,在我眼中,能“常樂”者非知足者,而為不知足者。

不知足者往往取得的更大的成就。印度著名的詩人泰戈爾,他的詩廣為流傳,然而,他留下的又何止是這些詩?長達近70年的創作活動中,泰戈爾共寫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説,100餘篇短篇小説,20多部劇本,很多關於文學、哲學、政治方面的論著,還創作了1500餘幅畫和2000餘首歌曲,其中1首為印度國歌。泰戈爾為人們留下了很多的精神財富。而我想,促使他涉足這麼多領域,取得這麼多成績,正是因為他的那顆永不滿足的心吧。不知足者常樂,泰戈爾的樂趣就在於不停地在不一樣領域中扮演不一樣的主角吧。

不知足者的人生往往無比充實,愛迪生是美國的發明大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從12歲當報童時,他就孜孜不倦地學習,思考,探索。從他16歲發明電話自動撥號機起,一生中有1000多項發明創造。他每一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8小時以上,即使到了80歲這個本該安享晚年的年齡,他也常工作一天一夜。他的工作時間若用普通人一生的工作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早已成倍增長了,所以79歲生日那天,他説:“我已經有135歲了。”沒錯,不滿足應當是愛迪生生命齒輪轉動的原動力,正如他所説:“停止就意味着生鏽。”有着這份不滿足走過一生,我們的人生會顯得和氣飽滿!不知足者常樂,樂在探索,孜孜不倦。

當知足者陶醉於那甜美的回憶時,不知足者卻在荊棘叢中勇敢地尋找那一朵最美麗的花;當知足者向別人炫耀着自我的功績時,不知足者卻低着頭,默默地走着自我的路;當彌留之際,知足者為自我的'虛度人生而懊悔不已時,不知足者在倒下的那一刻收穫了人間至上的歡樂。

不知足者總在前方為自我空出一片天地,無論走到哪兒,都有未知等待着他們,這是他們歡樂的源泉,當他們走得很遠很遠,驀然回首,他們會發現自我的人生因為這些以往的空白而顯得越發長久充實,它們不知不覺已經佔據了他們大部分的人生。而那些滿足者的人生確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看似飽滿卻短暫乏味,有何“樂”?有何“常樂”?

不要被一時的光環衝昏頭腦,一顆不滿足的心才能容納天地。銘記:常樂者不知足,不知足者常樂。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16

古人云:“知足者常樂。”而我卻不這麼認為,不知足的人卻常能獲得歡樂,取得成功的歡樂。

不知足的人常常擁有一顆上進的,有遠大抱負的心,而那些因獲得一點成功便知足的人往往上進心弱,也不會獲得更高的榮譽。當年劉翔在2004年奧運會上以驚人的成績奪得110米跨欄的冠軍後,他並沒有就這樣知足了,而是更努力地去練習,不出2年,他又再一次以12秒91打破奧運會紀錄,在世錦賽上奪得第一名並刷新了紀錄。正是劉翔這顆“不知足”的心促使他在接下來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中獲得佳績。不知足者是進取的歡樂。

如果大海知足了,不再去匯入百川,那麼總有一天它會乾涸。

如果運動員知足了,不再去努力訓練比賽,那麼他立刻會敗落。

如果人類知足了,不再去探索科學奧祕,生產力不會發展,太空不會開發,嫦娥工程從何談起,不知足者有探索無窮奧祕的歡樂。

古時,有一位才子,科舉考試後成了縣官,可是他有一身抱負,因為縣官的權力太小了,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又晉升了巡撫,可是他就這樣知足了嗎?沒有。他最終又在52歲之時榮升為丞相,完成了他一生的夢想。他就是著名的東漢丞相。為東漢作過不少貢獻。正因為這股不知足的性格,讓他從一個小小的縣令成為日後的巡撫以至丞相,如果他在成為縣令或巡撫後就知足了,東漢就沒有這位有成績的丞相。

當然,不是全部的不知足者都應讚美,為了財、權不滿足,變本加厲的去傷害他人,來滿足自我的“大胃口”,絕不能向這些人學習,要反以其為恥,因為這些不知足者是損人利己,讓人憎惡的人。或許,我常常是一位知足的人,常為在學習取得一些成績而沾沾自喜,之後的成績便會讓我失望,我以前也苦苦思索過,卻找不到原因,此刻我明白了,這都是過分“知足”惹的禍。

我們要擁有一顆追求上進,永不“知足”的心靈,這才能幫忙我們攀上成功的高峯,讓我們嚐到不知足者才能嚐到的那份樂趣。這也是一份動力,很大的動力。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17

“知足者常樂。”這是一句人們説了許多年的話。可是我要説的是:“不知足者,常樂。”固然,一個人在物質生活上應當知足,可是如果在學習上、工作上知足,那就錯了。

請想一想,如果人們只滿足於“小馬車”這樣的交通工具,那麼又怎樣會設計出大卡車、火車、飛機等高速交通工具呢?如果人們只滿足於昏暗的煤油燈,那麼又怎樣會用明亮的日光燈來照明?電子計算機被應用在各領域,“手機”走進了千家萬户……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僅有那些不知足的人才不安於現狀,大膽地去探討和創新。

也許有人會問:“不知足的`人會有什麼歡樂呢?”須知,他們的歡樂是多方面的他們會為在堅信的探索中克服一個個困難而高興;會為在奮鬥中的點點成績而歡樂;也會為使廣大人民幸福奮鬥,取得更輝煌的成就。中國女排健兒在取得:“世界冠軍”之後,一位外國記者問郎平:“你人民你們打的哪場球最漂亮?”郎平笑着説:“下一場。”是啊!僅有不止足的人,才奮力拼搏,開拓進取,再造輝煌。

“知足者”意味着保守和停滯不前,這與當前社會是不協調的,僅有“不知足者”才常樂。這才是值得欣賞的。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18

古人云:“知足者長樂。”想起李白的名詩《將進酒》,裏面就有這麼一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借酒澆愁,以醉求樂,把世事一古腦兒拋開,“真太舒服了!”也許這就是“知足長樂”的一例吧。其實,“知足者常樂”是一種消極迴避的人生觀。人生在世,對世上一切不聞不問,與死物何異?況且,知足了,就不思進取了。有句俗語説得好: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説:“知足常樂”雖是一句流傳已久的名言,但處於改革大潮的今日,這種觀點我們不能苟同。

“知足”的反面就是“不知足”,對今日的改革者來説,就是要鋭意進取,迎難而上,不斷奪取新勝利。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變化發展之中,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這是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所以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不知足”的心態,去探索新事物,支持新事物,永做新事物的促進派。

在“不知足”者面前有的是困難和挫折,改革是一項探索創新的活動,改革者會隨時遇到新問題新情景,分析失誤,付點學費總是難以避免的。再説,改革要打破舊觀念、舊體制,必定會遇到重重阻力,改革的道路真是既曲折又艱難。

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其實是塊試金石。在懦夫面前,它儼然是龐然大物,高不可攀,懦夫退卻了,絆腳石成了懦夫的墓碑;在勇士面前,它可是是塊小頑石,它成了勇士的墊腳石、磨刀石。今日的改革者們就應爭當勇士,不斷進取,不斷攀登。挫折只是前進中的變奏曲,因為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因而是無敵的、必勝的。

也許,“知足者”會感到困惑:改革者要成為“不知足”者,不是在受苦嗎?怎能是享樂呢?是的,“不知足”者必定會吃苦,然而,“不知足者”同困難作鬥爭,其中必然有“知足”者所無法體會到的樂趣。再者,事物發展的途徑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任何歡樂幸福都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都是由艱苦而來,苦是樂的根,樂是苦的果。我們只要邁出一串堅實的腳印,定能享受到勝利和成功的樂趣。

人生的旅途中,自然有順境、也有逆境,堅持歡樂平和的心境則是最重要的。可是知足者真能歡樂嗎?各有各的看法與説法,正所謂價值觀不一樣,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就不一樣。一代偉人毛澤東説過“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在此借用一下送給“不知足者”共勉,讓我們擔負起歷史的重任,勇往直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造福後代,何怕別人譏笑“不知足”?

新的世界是一片燦爛的陽光。把自我過去擁有的東西毅然拋棄,撲向未來,這是勇士的氣魄、膽略與作為。

人類僅有在永不知足的追求中,在永不滿足的創造中才能生存、發展、延續、提高。所以,我認定“不知足者常樂!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19

俗話説:“不知足者常樂”。的確,我們在對待知識方面更需要這種精神!

俗話説:“學無止境”。的確,知識是沒有窮盡的,而世間也無所謂天才,只可是是平時的仔細加勤奮罷了。所以,我們應永不知足於已學到的知識,而要不斷學習和開拓創新新的知識。

是誰説的“學海無涯苦作舟”?其中,“學海無涯”是正確的,而“苦作舟”就不對了,為什麼非得苦呢?學習知識怎樣會苦呢?不知足地學習知識反而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歡樂,何樂而不為呢?

我愛讀書,尤其是那優美如詩的文筆,那抒情而完美的散文,令我為之陶醉,為之着迷;那一字一句,一筆一畫,都滲透着發自內心的,深邃的感情,都流露着作者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讚美,令我為之感動,為之熱愛。

曾記得,多少次在文海里遨遊,多少次徜徉在文學的天空,當每一幅詩情畫意的風景圖展此刻我的眼前,我的內心都是如此得愉快、明淨,使我感到萬物都是如此得完美,世界是如此富有生機……

讀書使我心境舒暢,陶冶了我的情操,淨化了我的心靈,提高了我的審美本事,消除了我的煩惱,給我帶來了無限樂趣和生機,使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此外,我們還要不知足於眼前的事與物,不目光短淺,應有鵬程之志,不要做井底之蛙。不知足於知識水平中等,經過不斷的努力,使你提高顯著;不知足於已學的知識,積極進取,認真探索、閲覽以及學習,使你的知識面更加寬廣,開拓你的視野,增長你的見識和智慧:不知足於現狀,發奮努力,使你滿載而歸……

總之,“不知足者常樂”。讓我們不知足於此刻,勇於開拓完美明天!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20

“知足者常樂”源於老子《老子·儉第四十六》——“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説:罪惡沒有大於放縱慾望的,禍患沒有大於不滿足,過失沒有大於貪得無厭。所以明白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歡樂的。——可是這真的正確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二十一世紀高速發展的今日,“知足”對於我們來説是停滯不前的,是安於現狀,甘於平庸的,這只是懦弱的人把它當作一種藉口罷了。而“不知足”的精神卻在今日發揮着巨大作用。

高爾基以往説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越有益。”要想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必須不斷進取,在個人的工作和學習上做“永不知足”的人,推動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孟子曰:“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如果你滿足登上東山,看到的將是有限的地方,但如果你“不知足”現狀,奮發進取,看到的將是超然於景物的另一種美。“不知足”是不滿現狀的心態,是努力拼搏的動力,是一種一種永不磨滅的熱情。

無獨有偶。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種發明。其中電燈泡的發明更是讓世界為之驚歎。試驗期間,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克服重重阻礙,做很多實驗,工作到深夜。正是因為這種“不知足”的精神,給世界帶來了光明,讓世界為之震撼。

不知足是一種挑戰生活的執着,是人生堅定的信念。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帶着我們越過高山,跨過海洋,到達夢想的彼岸。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21

“知足者常樂。”這一句話人們説了許多年。可我要説的是“不知足者,常樂。”當然,一個人在物資上知足是對的,但是在學習上,工作上知足,那就大錯特錯。

假若人們只滿足於算盤,又怎能創造出計算器?假若人們只滿足於馬車,又怎能創造出飛機,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呢?電腦,手機,電視機被大眾應用在科技發展級快的現在,只有不知足的人才不會停留原定,努力創造,創造輝煌,創造美麗將來。

也許,你會問:“不知足者的歡樂在哪?”要知道,他們的.歡樂是多方面:他們會因為不知足而去創造更先進的科技,成功了,他們會因此而流下熱淚;他們會在奮鬥中的點點成績感到歡樂;他們會在使廣大羣眾得到幸福而感到欣慰。這都是不知足者的歡樂。

是的,只有不知足者才不斷拼搏,開拓進取,才能創造出美好的將來!

知足未必常樂作文 篇22

人們常説知足常樂,沒錯,知足固然可以"樂",但這"樂"就一定"常"嗎?恐怕不會吧,在我眼中,能"常樂"者非知足者,而為不知足者。

不知足者往往取得的更大的成就。印度著名的詩人泰戈爾,他的詩廣為流傳,然而,他留下的又何止是這些詩?長達近70年的創作活動中,泰戈爾共寫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説,100餘篇短篇小説,20多部劇本,大量關於文學、哲學、政治方面的論著,還創作了1500餘幅畫和2000餘首歌曲,其中1首為印度國歌。泰戈爾為人們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財富。而我想,促使他涉足這麼多領域,取得這麼多成績,正是因為他的那顆永不滿足的心吧。不知足者常樂,泰戈爾的樂趣就在於不停地在不同領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吧。

不知足者的人生往往無比充實,愛迪生是美國的發明大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從12歲當報童時,他就孜孜不倦地學習,思考,探索。從他16歲發明電話自動撥號機起,一生中有1000多項發明創造。他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8小時以上,即使到了80歲這個本該安享晚年的年齡,他也常工作一天一夜。他的工作時間若用普通人一生的工作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早已成倍增長了,所以79歲生日那天,他説:"我已經有135歲了。"沒錯,不滿足應該是愛迪生生命齒輪轉動的原動力,正如他所説:"停止就意味着生鏽。"有着這份不滿足走過一生,我們的人生會顯得和氣飽滿!不知足者常樂,樂在探索,孜孜不倦。

當知足者陶醉於那甜美的回憶時,不知足者卻在荊棘叢中勇敢地尋找那一朵最美麗的花;當知足者向別人炫耀着自己的'功績時,不知足者卻低着頭,默默地走着自己的路;當彌留之際,知足者為自己的虛度人生而懊悔不已時,不知足者在倒下的那一刻收穫了人間至上的快樂。

不知足者總在前方為自己空出一片天地,無論走到哪兒,都有未知等待着他們,這是他們快樂的源泉,當他們走得很遠很遠,驀然回首,他們會發現自己的人生因為這些曾經的空白而顯得越發長久充實,它們不知不覺已經佔據了他們大部分的人生。而那些滿足者的人生確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看似飽滿卻短暫乏味,有何"樂"?有何"常樂"?

不要被一時的光環衝昏頭腦,一顆不滿足的心才能容納天地。銘記:常樂者不知足,不知足者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