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放開孩子的手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6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放開孩子的手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放開孩子的手作文

“中國式家庭教育”,簡單的一個名詞,卻包含了從古至今由傳統文化和人類智慧高度凝練而成的教育理念。不禁想問,其核心是什麼呢?大概是孔子所倡導的“儒家之道”。一代代人的言傳身教,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文明禮讓,懂得含蓄謙虛,知道艱苦樸素,明白先苦後甜。這種“家庭教育”,培養出了許多優秀傑出的人才,但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弊病。因為隨着經濟的發達、教育的發展,它有些“變味”了。

“媽媽,我學習忙,您幫我打掃一下房間。”

“好,你快寫作業去吧,我來掃。”

這樣的對話在平時生活中並不少見,甚至可以説是“中國式家庭教育”下的通病。莘莘學子埋頭桌前苦幹,充耳不聞身邊事,看似勤奮好學,卻連自己的房間都要家長來收拾。人們會調侃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即使你有再大的野心抱負,完成不好小事,你終將一事無成。所以,父母,請把他要擔的責任還給他,不要讓孩子做“温室裏的花朵”。也許你無意或有心的幫助,就會導致孩子產生安逸享樂的念頭,然後漸漸變得懶散,缺乏責任心。而責任心對一個人來説極其重要,它關係到能否在壓力之下堅守自我,做事有始有終,才能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是“山雨欲來”被颳倒。可笑的是,“中國式家庭教育”擺脱不了對孩子的過度寬容,但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溺愛”。父母主動擔起孩子該承受的責任,讓孩子無“責任”可擔,間接地將孩子變成了“廢物”。所以,為了跳出這個“怪圈”,家長必須牢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幫持,而是要教會孩子如何負起責任,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孩子,不要碰熱水,會燙到你的。”

“媽媽,你光説‘不要碰’,但為什麼呢?”

要大談“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寬容與“溺愛”,又是不全面的、不科學的。在這種“禁止”、“不要”、“你不該”的問題上,反而又跳入了新的“怪圈”。父母對孩子的過度約束,在一些禁止的事情上異常嚴苛,總是板起臉,以一種“經驗主義者”的態度面對孩子:“我是有經驗的,這種事你不能做。”但孩子就是記不住。為什麼?因為他沒有親身經歷過。所以,父母,請讓孩子大膽地嘗試。就像教育孩子不要碰開水,父母嘮叨一千遍也不管用,那麼就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去觸碰、去感知。你會聽到他的尖叫:“太燙了,我下次再也不摸了!”一次小小的嘗試,就能達到教育的.目的,何樂而不為呢?春天裏,讓他在百花盛開之處感受大自然;在平時,讓他主動去與與小朋友多交流;學騎車時,讓他自己邁出第一步;探究真理時,讓他自己去嘗試。可笑的是,“中國式家庭教育”在這時凸顯出它的缺陷,它抑制住了孩子的求知慾,一味地向孩子灌輸道理。所以,為了跳出這個怪圈,家長在告知孩子“小心謹慎”的同時,要放手去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畢竟“實踐出真知”。

“孩子,我又給你買了些輔導資料;還有,記得週末去補課。”

“好的,謝謝媽媽。不過有時候,我真的挺累的。”

嘿!親愛的父母,請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父母不是僅僅送上輔導資料的“監管者”,也不是催促孩子去補課的“督促人”。“中國式家庭教育”讓孩子們瞭解到在“學中知”,卻沒有讓他們意識到在“思中知”、“樂中知”……有時,孩子學習一天很疲乏了,回到家中,很想和父母談談心,交流交流見聞,絕對比“步步緊逼”去學習要好得多。可笑的是,“中國式家庭教育”弱化了這一點。培養孩子其實就像放風箏一樣,要有張有弛,才能教育得當。所以,父母應該更注重“育人”,而不是“教人”,要時刻牢記:家是孩子温馨的港灣,而不是培養“學習機器”的場所。

俗話説,孩子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看你往這張紙上塗什麼色彩。一個人的成就多半源於家庭教育。我們應該發揚“中國式家庭教育”好的一面,摒棄其弊端,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在這張“白紙”上,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