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介紹長城的作文8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21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介紹長城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介紹長城的作文8篇

介紹長城的作文1

中國有許多長城,比如,八達嶺長城、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古北口長城。而我最喜歡的還是八達嶺長城,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蹟之一,全長約有6700公里。它的修建一直持續了兩千多年,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修建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的長度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建一個1米厚、5米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週。

暑假裏,媽媽就帶我去了一趟八達嶺長城。一到了長城下,我就拉着媽媽往城樓上跑,從城樓上往遠處看,長城蜿蜒在山脊之上,像是一條巨龍。它就像有生命一樣,正在奔騰着,雄偉而又瀟灑,莊嚴而又矯健。遠望長城內外,林木聳翠、紫煙籠罩。

媽媽見我看得那麼入迷,就告訴我説:“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建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或敵軍,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家也因為相同的目的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國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稱為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看到的主要是明朝建造的長城。”

“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長城的修建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建造起了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古代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這條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有間斷過長城的修建,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東到遼東,全長6350公里的圍牆。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長城。”

不知不覺地,天色已晚。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建築物,要想修成有多難啊!況且還是在古代,能建成,是一個奇蹟,但這也表示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使外國人不敢小看中國。

介紹長城的作文2

長城,你是我國建築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不論什麼時候看,你都是那樣的美。

日出東方,這個時候,你像一條漸漸甦醒的大龍。碉台四周的燈還亮着,你腳下的古鎮,也緩緩步入黎明。許多人還在夢鄉中,一些早起的人,已摸着黑,開始新的一天了。過了一會兒,隱隱傳來公雞的叫聲,太陽出來了,但並未照亮大地,而是慢慢地升起,像極了一輪紅色的大圈。紅日初升,你也在朦朧中“出生”了,雖然不能看清你的全貌,但也足夠了。在大山的環繞中,你蜿蜒盤旋,爬呀爬,爬到了天邊。不知不覺,雞叫了,人醒了,大地從黑夜中甦醒,你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中午時分,人流多了起來,遊客們都來欣賞你的雄姿。此時此刻,你像一個慈祥的母親。為什麼呢?因為你不會讓一個遊客從你身上摔下去,即使摔下去了,也會投入你母親般的懷抱。山下的綠水,就是你温柔的大手,時刻保護着我們。你的腳下,碧綠的山環繞着碧綠的水,碧綠的水環繞着碧綠的村莊,這樣好的環境,自然能創造出這樣美的綠色生命,同時,也造就了山腳下迷人的古鎮風光,更養育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長城,原來你是中華民族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夜幕下,你又以另一種姿態呈現在我眼前。燈光閃爍,你像一條披着五彩衣裳的龍,在夜色中狂歡着,就連山上掛着彩燈的樹,也沒法跟你比。棧道上的燈,將你的台階、路面,甚至是每一塊磚頭,都照得異常明亮。你就是一條燈火通明的龍,在靜寂又黑暗的夜晚中,顯得格外明亮。

長城啊長城,你既像一條灰色的帶子,環繞在叢林綠樹之中;又像一條飛龍,奔騰在層巒疊嶂之上;更像一彎銀河,在紅雲彩霧裏若隱若現。你那望不到盡頭的雄姿,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

介紹長城的作文3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因長度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台,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長城東起遼寧丹東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8千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為6259.6千米,壕塹和天然形成長度為2592.2千米。

長城的地形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着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説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xx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介紹長城的作文4

居庸關是萬里長城的重要關口,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距北京約50公里,為保衞京師的屏障。與嘉峪關、山海關齊名,但因其地勢險要,位列三關之首,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居庸關以險著稱,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春秋戰國時代,燕國扼制此口,時稱“居庸塞”。漢朝時,居庸關城已初具規模。南北朝時,關城與長城相連,此後唐、遼、金、元數朝,居庸都有關城之設。現存的居庸關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朱元璋懼怕元順帝捲土重來,撥鉅款修築,增強軍事防禦功能,為居庸關建起水陸兩道關門,南北關門之處都有甕城。關城外南北山險要之處,還築有護城墩6座、烽燧18座等防禦體系。清末以後逐漸荒廢;1992年昌平縣對關城建築進行了全面修復,再現了昔日的雄姿。

居庸關還以景色秀麗著名,早在八百年前,“疊翠居庸抱雲台”就被金代皇帝欽定為“燕京八景”之一。始建於1342年的“雲台”,雕工藝術精湛流暢,造型別致,圖案精美,是元代石雕藝術的珍品,也是元代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如今,掩映在楊柳紅楓間的居庸新關,更有“花木長城”的美譽。

居庸關附近,還有“仙枕石”、“五郎廟”、“六郎寨”、“彈琴峽”、“望京石”、“天險”、“穆桂英點將台”、“詹天佑銅像”等景點,增添了這座雄關的風采。

四月去居庸關踏青,滿山山桃花盛開;夏季去居庸關長城,伏果、歪瓜裂棗生津解渴;秋季登居庸關,楓葉紅似焰火,柿子山杏滿筐裝。去居庸關不可不看雲台(建於元朝,全由白色大理石建成),是居庸關中最具價值的文物。居庸關長城形式多樣,堪稱一奇。其中以“人”字形長城為最,既有用碎石、山石搭建的,也有城磚結構的女兒牆和垛口。雲台券門和券洞裏有用6種古文字--梵文、藏文、八思巴蒙文、維吾爾文、漢文、西夏文刻在一處的浮雕,這在我國還是首次發現。

介紹長城的作文5

你去過長城嗎?你領略過長城的雄偉嗎?我有幸去過長城,因為它是令人驕傲的世界文化遺產,是凝結着我們,祖先的汗水和智慧的'建築。

長城,它像一條巨大的龍一樣盤踞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長城,它像一隻巨鷹一樣,展露着它雄偉的氣勢;長城,它像一頭雄獅一樣,屹立在中國幾千年內不倒。可見長城時,我心中油然而生了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像是在自豪的什麼。沒錯,肯定是自豪,自豪着我們的長城。

遠遠看去,長城盤踞在青山之上,早晨的白霧讓長城有了一絲神祕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想去揭開它神祕的面紗。我的步伐緩慢了下來,像是不忍心去打擾那安逸的場面。近了又近了,我們漸漸的靠近了長城的腳下,仰望長城,似乎離它的歷史又邁出了一大步。

我們行駛於長城之上,從瞭望口向烽火台望去。像是看見了白日裏居住在那個獨體建築的士兵正在警覺的巡邏;像是看見了夜晚中毒提建築不斷的漂浮着的烽煙;像是看見了士兵們堅定的臉和挺拔的身體……烽火台又稱狼煙台秉夜台,因為敵人多在夜晚攻打長城秉夜台這個名字早已被世人遺忘,可在長城外的孤墳,像是在訴説這個不為人知的祕密。因為長城外的孤墳民間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説:一位傾國傾城的女子,速來受當時男子的歡迎,她剛及笄上門者便可排成一條長龍,她眼光極高,從中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卻對一個普通人心中 暗許,幾個月後變成婚了,好景不長,戰國六年,她丈夫被強行帶走,孟姜女生怕丈夫吃不好,便日日去給丈夫送飯。今日後,她丈夫被崩塌的長牆壓死了,孟姜女日日來長城邊上哭泣,為丈夫守靈。

聽了這個故事,我內心感慨不斷,而此時陰雲密佈,不正像故事中孟姜女日日哭泣嗎?我一步步走下長城,眼睛卻從未離開那烽火台……

介紹長城的作文6

尊敬的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的導遊,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導。這次我們將要遊覽的是長城,它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我們現在即將前往的就是長城,利用這一段時間,我想大家簡短的介紹一下長城。長城是中華民族的根,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他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時期得以修繕,此後漢、北魏、北齊、北周、隨各代都曾修築過長城。明代修築長城18次,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裏。長城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連續不斷修築了20xx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地區,總計長達6700千米,被稱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現在,我們已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大夥兒往前看,長城每隔一處,有一個瞭望口,它是古代用來瞭望和觀看敵情的。

大家聽説過嗎?傳説中還有個美麗的故事《孟姜女哭倒長城》,就是講一個古代女子孟姜女的丈夫被官府抓去修萬里長城,最後累死在那裏。孟姜女經過風餐露宿、步履艱難,千難萬險地萬里跋涉,終於找到了修長城的地方,但是她沒有見到丈夫。據説,孟姜女淚如泉,聲如雷,哭的驚天動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長城一段段倒塌下來,她哭到哪裏長城就塌倒哪裏,足有八百多里長。後來這個美麗的故事一直傳到今天。

長城是一個奇蹟,一個由偉大的民族創造的偉大奇蹟。我的介紹到此結束,祝願各位遊客朋友們玩得開心、愉快。願我們把美好的祝願留給長城,讓我們把美好的回憶留到這裏。

指導老師:任雲霞

介紹長城的作文7

萬里長城是世界古代建築的奇蹟。早在春秋時期,楚國就修築了長數百千米的非封閉性城牆,叫作方城。戰國時,燕、趙、魏、韓、秦等都在邊界築起了長城。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把燕、趙、秦原有的北方長城連接起來,築成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長城,長萬餘里。今山西大同北部,甘肅岷縣城西等地均有秦長城遺址。

西漢沿河西走廊一帶向西增築朔方長城和河西長城,經玉門關延伸到今新疆境內,以保護河西走廊。北魏時西部柔然人滿為患,又興築長城以防柔然人南侵。北齊也多次修築長城。隋代為防禦突厥、吐谷渾,數度修築長城。明朝建立後,大將徐達曾18次在居庸關修築長城。明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這就是今天我們見到的萬里長城。

明長城主體是城牆。山西東面至山海關一段,斷面下寬上狹,平均底寬6米,高逾6.5米,外砌整齊條石和特大城磚,內部夯土。城牆頂部用三、四層磚鋪砌,最上一層是方磚,用石灰勾縫,十分平正堅實,連野草也難以生根,平均寬5米,可容5馬

並騎10人並進。牆頂兩側還砌有磚牆,內側砌成約高1.5米的矮牆,外側砌成約高1.5米的垛牆,每一垛牙上面有了望孔,下面有一射擊眼。城牆上有排水溝、吐水嘴等設施,在關口和險要的地方還設有凸出的羅城。

修築長城的工程浩大,築長城所用土方如所來築一道厚1米、高5米的牆,可繞地球一週有餘。築長城一般就地取材,大型城磚和石灰是就地燒製的。在高山峻嶺,則開採石料,用石砌築。在沙漠中,用紅柳枝條和蘆葦與砂石層層相間鋪砌,可砌到6.5米以上。在黃土地區,大都取土壘築,在重要地段的城牆一般用磚砌和條石鑲砌

介紹長城的作文8

當大地還沉浸在美夢之中,當山巒還籠罩着一片蒼茫,這時的天邊剛露出一點點的魚肚白,小半個太陽立在天邊,用它的光芒染紅了天際。隱約中,我看到一條銀灰色的巨龍卧在峯巒疊起的山頂,它雄偉壯闊,昂首東望,眼睛看着前方,像在等待自己的親人。

太陽慢慢升起,光線照得巨龍越來越清晰。“哇!長城——”隨着無人機的鏡頭,我俯瞰大地,陡峭的山峯上披着一件綠衣裳,顯得更加威風,遠遠望去,長城像一條銀色的絲帶,柔軟地飄浮在這綠色的海洋裏。

我向前走去,長城也向我走來,漸漸的,我們隔得越來越近,直到我的雙腳踏到它堅實的台階上。長城四周的牆上佈滿了青苔,有些青苔融合在一起,給長城披上了一件綠衣。

我繼續向前走去,前方不遠處有一大塊凹凸不平的土台,土台的四周是殘缺的城牆,看來這是一處倒下來的長城。我在想,它是怎麼倒的?難道是孟姜女哭倒的?

傳説很久以前,一個叫孟姜女的姑娘和一個叫範喜良的小夥子結婚了。有一天,孟姜女和範喜良吃飯的時候,從外面衝進來一隊官兵,領頭的説要帶範喜良去修築長城。孟姜女沒有辦法,只好同意。範喜良走後,孟姜女天天盼望着他回來,但等了三年,也沒等回範喜良。於是,她決定去尋找丈夫。

孟姜女來到修長城的地方,問了許多人,終於從一個人口中得知,自己的丈夫已經死了。她聽了,“嗚嗚”大哭起來,把八百里長城哭倒了,才發現範喜良的屍體,她抱着丈夫的屍體來到秦始皇面前,要求安葬。秦始皇見孟姜女很漂亮,便説:“可以呀,不過事成之後,你得留下。”

孟姜女假裝説:“好吧。”

埋葬完丈夫,孟姜女便奔向大海,跳了進去……

看着眼前的土台,摸着厚厚的青磚,我彷彿看見了孟姜女和範喜良的身影,他們的身影給長城塗上了一種不一樣的色彩,讓長城看起來像是一條雄偉的長龍,想起來是一首悽婉悲壯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