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徐康簡介

欄目: 中國文學名人 / 發佈於: / 人氣:4.54K

“幸福”的寵物狗

徐康簡介

作者:徐康

在現今的城市尤其是大都市裏,飼養寵物似已成為時尚。而寵物中,狗的數量又位居第一。雖然因家庭經濟狀況等的差異,從價值昂貴的稀有名犬到價格低廉的普通小狗,林林總總千差萬別,然而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人們對這些犬類寵愛有加,呵護備至,有的甚至將它視為自己家庭中的一員———小狗成了真正的“犬子”———於生活的諸方面,對其無一不周到安排、悉心照顧:衣,有棉袍短衫披肩肚兜;食,有美味可口營養佳餚;住,有冬暖夏涼宜居軟牀;行,有左擁右抱前牽後喚;醫,有專門診所高明大夫;玩,有自娛自樂遛達嬉戲。還有“寵物保護組織”保障其正當權益,“名犬協會”彰顯其不菲身價,“犬類賽事”滿足其競爭慾望,“名犬秀”提供其表演舞台……由是觀之,其“幸福”應是無疑。

再説,所謂“幸福”,總是與“不幸”相比較而存在,相對照而確認的。前面提到的巴金老人養過的那隻名叫包弟的小狗,因“文革”風暴中紅衞兵要抄家殺狗,而不得不送去醫院實驗室讓它死於解剖刀下。另據報載,“1966年,紅衞兵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貼滿‘告示’,要消滅民間飼養的所有貓狗,因為養貓狗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後將抄家收繳的貓狗集中於東大橋河中淹死,紅衞兵們用棍棒狠打,用石塊猛砸,河裏數百隻慘死的貓狗一片嚎叫,一片血腥。”恐怖乎?殘忍乎?將時光往前推移,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城鄉缺糧,人尚且不能自保,餓死的狗不計其數,活着的狗則被斬盡殺絕,供人充飢保命。將時光再前溯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戰爭時期,國難當頭,兵荒馬亂,許多城鎮、村莊變為焦土,許多家庭舉家逃難,人的生存尚存問題,狗們凍餓而死和被炮彈炸死者更是比比皆是。與那些曾經生活在戰亂年代、飢餓年代、“文革”年代的同類“前輩”相比,當今之犬類尤其是寵物犬,是何等的幸運,何等的幸福!

然而仔細想想,卻發現:犬類的幸與不幸,與人類的幸與不幸,甚至與國家的幸與不幸,竟然一脈相系,不可分割!而當今的寵物犬之所以活得幸福,則與當代中國人一樣,是因為“生逢其時”也,碰上了沒有戰亂、沒有饑荒、沒有“文革”浩劫的改革開放好時代!

離開了民主、開明的政治環境和寬鬆、和諧的人文環境,離開了國家的昌盛與經濟的發展,連人的生存都成問題,還遑論什麼狗的幸福!反過來説,從那些日漸進入“尋常百姓”家而又活得舒適滋潤的寵物狗身上,卻又能折射出人們賴以生存的相對寬鬆的政治環境與相對富足的物質生活,折射出尊重動物、保護動物、與動物共享一個地球的文明觀念,折射出社會的安定與和諧,折射出人們生活的富裕與雅興,心境的閒適與自由。不過,我們還不能就此而陶醉於歌舞昇平。貧富差距、城鄉差別仍像陰影一般跟隨着我們。在城市的貧困家庭,在廣袤的農村、山區,我們極難見到一隻寵物犬,而比比皆是的,則是那些吃着殘羹剩飯、睡在簡陋草窠裏的守門防盜的看家犬。“犬運”所折射的人的生活狀況,應是不言而喻的。

今載的狗年,正值“十一五”計劃開局的頭年。十二年後的下一個狗年(2018年),已是“十三五”的第三個年頭。“汪汪吠財,狗叫福來”。小康在即,發展路遙。可以預料,與國運相系的“人運”和與“人運”相系的“犬運”,到那時必將有更好的變化和更大的飛躍。

狗年説狗———既為當今的盛世叫好,也為未來的中國祝福。(北京晚報2006.3.28)

Tags: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