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峻青簡介

欄目: 中國文學名人 / 發佈於: / 人氣:1.98W

巧用背景 激發情感——特級教師馬曉玲《第一場雪》課堂教學欣賞

峻青簡介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 都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都寄託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學習一篇課文,如果學生沒有理解、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沒有與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鳴”,那就沒有達到教學目的。

文章的思想感情,有的需要通過對內容的分析,對重點詞句的推敲來理解;有的則需要通過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寫作意圖來理解。例如對《第一場雪》這篇課文的理解,如果只是停留在看到雪大、雪景後產生的喜悦心情上,停留在對自然環境的喜愛上,停留在賞雪、贊雪這種層次,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那麼,怎樣深入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呢?全國特級教師馬曉玲巧用背景、激發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師:課文學習完了,你們知道作者是誰嗎?

生:作者是峻青。

師:誰能介紹一下峻青的情況。

生:(沉默)

師:峻青是現代作家,山東海陽縣人。本文寫於1962年。1960- 1962年正是我國遭受自然災害時期,三年間,糧棉欠收,人們多麼盼望能有一個好收成啊!

1962年冬天,作者在膠東半島看到了這第一場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心裏無比喜悦,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悦,觸景生情,寫下了這篇散文《第一場雪》。

同學們齊讀課題,想一想:一場雪和第一場雪有什麼不同?

生:一場雪指的是任何一次,第一場雪指的是第一次下雪。

師:是的。第一場雪強調了“第一”,就本課來説,這的的確確是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但在作者的內心深處,這是國家戰勝三年自然災害,走出困境的第一個信號。作者見到了這第一場大雪,想到了光明前景,充滿了戰勝自然災害的信心和希望,所以也就倍加喜愛這第一場雪,文章的字裏行間才洋溢着這種喜悦感情。這就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

同學們喜歡這篇課文嗎?

生:喜歡。

[評析]通過前面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對“瑞雪”有了形象的認識,也受到了作者喜悦心情的感染,喜歡上了這場大雪。但對作者產生這種喜悦心情的深層原因,學生還不理解。馬老師巧用寫作背景,通過滿懷激情的介紹,盡力縮短學生與作者的時空距離,啟發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引起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師:讀一讀課文,想一想,你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為什麼?

生:我喜歡課文的第三段,雪景描寫得很美。有動態描寫,有靜態描寫。“萬里江山變成了粉粧玉砌的世界”“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兒”等是靜態描寫,“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雪末兒隨風飄揚”是動態描寫。

師:很好。作者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靜態描寫給人以幽靜秀雅之感,動態描寫給人明快熱烈之感。這一動一靜使景物特徵更加鮮明,使畫面更加迷人。

生:我喜歡雪後這一段。作者在寫景寫人時結合寫情。例如:“嗬!好大的雪啊!”“那快樂的叫喊聲把樹枝上的積雪都震落下來”等句子中透露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師:説得好。這一段字裏行間流露了作者關心農業生產、與農民心心相連的思想感情。

生:我喜歡聯想部分。它使我懂得了“瑞雪兆豐年”的道理。我原以為不就是下雪嗎,有什麼可高興的。讀了聯想部分,聽了老師的介紹,我也不由自主地喜歡這場雪了。

師:明通過學習課文,你的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你能聯繫實際,談得很好。作者不僅寫了事物:第一場雪,還寫了聯想:瑞雪兆豐年,進一步表達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點明瞭喜悦的原因,使文章的內容更加充實,也深化了課文的主題。

同學們都很喜歡這篇課文,請把你最喜歡的部分,反覆朗讀,直到背誦。

[評析]在學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的基礎上,馬老師讓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自己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為什麼喜歡?使學生通過再讀課文,不僅受到了語言文字的薰陶,而且更進一步提高了思想認識,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看似隨意揮灑,實乃點睛妙筆。

Tags: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