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合集15篇)

欄目: 歷史演義 / 發佈於: / 人氣:2.13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合集15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當我讀完那厚厚的一本書後,我領悟到了一些人物的精神。

我就來説説關羽吧。關羽有四種精神忠、義、勇、氣。我要介紹的就是他的氣。有一次,關羽在戰鬥中左臂被敵人射中一箭。箭頭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腫,不能動彈。名醫華佗聽説關羽箭傷不愈,表示能為他割開皮肉,刮骨去毒。手術進行中,華佗刮骨的聲音悉悉刺耳,周圍的人心驚膽戰,掩面失色,而關羽卻依然飲酒弈棋,若無其事。

等到華佗刮盡骨上的毒,敷上藥,縫上線,手術告成,關羽便大笑而起,高興地説:先生真是神醫。看,我的'手臂已經屈伸自如,毫無痛楚了。華佗也説:我一生行醫,沒有見過象您那樣沉着堅強的人,真是大丈夫!可見關羽是一個有過人膽識及英雄氣度的人。

不只是關羽,《三國演義》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精神。這本書真的很值得看。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2

這個學期,我利用課餘時間讀完了《三國演義》這部中國古典名著。書中主要講述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爭鬥,最後三國歸魏,從此天下太平的故事。

書中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我還明白了“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含義。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

關羽真勇敢啊!攻打樊城時,關羽被毒箭射中右臂,毒已滲入骨頭。將士們找來名醫華佗給關羽治傷。關羽問華佗怎樣治法?華佗説:“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環,把你的胳膊套入環中,用繩子捆緊,再蓋住你的眼睛,給你開刀治療。”關羽笑着説:“不用捆。”華佗切開肉皮,用刀刮骨。在場的人嚇得用手捂着眼。再看關羽,一邊喝酒,一邊下棋。過了一會,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關羽笑着站起來對眾將説:“我的胳膊伸彎自如,好像從前一樣。

華佗先生,你真是呀!”用尖刀刮骨頭一定疼痛難忍,而且當時沒有麻醉的藥,可關羽居然還能一邊喝酒,一邊下棋,這是常人所做不到的,難怪連神醫華佗都讚歎道:“我行醫以來,從沒見像你這樣了不起的人,將軍乃也。”想想自己,平時碰到一點困難挫折就畏縮,甚至痛哭流淚。有一次,我不小心被一塊玻璃割破了手指,鮮血頓時流了出來。雖然血沒關羽流的多,但恐懼加上疼痛,我嘩嘩大哭,眼淚和鼻涕流了一臉,鄰居的小朋友們都笑我。現在回想起來,我只是傷了一點點皮肉就嚎啕大哭,以後怎麼面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與挫折呢?再説和關羽刮骨療毒相比,我這點皮肉之苦又算得了什麼?

讀完了《三國演義》,書中的精彩動人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蹟讓我大開眼界,我不僅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同時還學到了一些描寫人物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淺啊!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3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這 本書由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後漢書》及元代的《三國志》為依據,經過熔裁在元末明初創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治集團內部鈎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而又相互爭奪的關係,向讀者展現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着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等等

在《三國演義》裏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4

從國小三年級起,我特別喜歡看四大名著,尤其是《三國演義》。它講的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個英雄爭奪天下的故事。我看了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

我知道無論是什麼時候,智慧是最重要的。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劉備就不會有強大的勢力,曹操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就會殺掉劉備;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周瑜在赤壁之戰中也難以以少勝多;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諸葛亮也不能把他的`”剋星“給活活氣死。在現在,一個人如果沒有智慧,就會被社會所淘汰,他就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足。但是相反,一個人要是有智慧,就可以事半功倍,而且會有很多益處。同時,我也認識到嫉妒別人的危害。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華。他在世時,曾經説過:既生瑜,何生亮。”結果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了,使得一個有用之才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在這個方面,我也有一些親身體會,那是四年級時的一件事,在一次考試中一個同學的成績超過了我,我心中就有些嫉妒,和她的關係也漸漸疏遠了,結果我在班級上的朋友也漸漸少了,成績也在“原地踏步”。自從看了這本是後,我改掉了這個毛病。從此以後,我在班上的朋友又多了起來,成績好了許多。還有一點,我意識到沒有一真誠的心和坦率得人態度是難以交到很多朋友的。《三國演義》中,正是因為劉備的坦率,才收到了張飛和關羽這兩位大將。正是因為劉備的真誠,諸葛亮才會幫助劉備爭奪天下,要是沒有這三位難得的人才,劉備哪會有當時的強大?現在也是如此,一個人有真誠的心,坦率的態度,就會有很多的朋友,就會進步。

智慧是最重要的,嫉妒別人是不好的,要有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這就是我讀《三國演義》的感受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只要提起這首詞,我的腦海中就是三國演義的精彩故事。

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是英雄倍出的年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是發生了無數精彩故事的年代,這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不是仁義的劉備,而是梟雄曹操,雖然小説中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小人,但他的智謀卻不能被抹殺,看他煮酒論英雄時對天下英雄的`不以為然與對劉備的另眼相看,不會讓人覺得他自負,只叫人贊其看人眼光的毒辣。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曹操的豪邁。“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就是這句話讓別人看到曹操的自私,卻讓我看到曹操的敢愛敢恨。這句話無論放在何時何地,有幾人敢説出這樣的話,這就是作為一方霸主的豪邁。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6

書籍是智慧的翅膀,在書籍中一切事物都被美妙的文字賦予了活力。日月星辰、江河山川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盛放着芬芳的 夢。在我讀的所有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它令我受益匪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這正是書裏的句子。本書主要講:張角,張樑,張寶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三兄弟開始打天下,以及當中發生的事。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看!諸葛亮的出現使三國變得更有意義,真是進入白熱化階段。火燒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漢中,智取三城等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劉備的謙遜;關羽的豪爽;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諸葛亮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我總想着,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在三國時期,各地出現許多割據一方的軍閥,他們彼此長期混戰,生產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口集中的黃河中下游,有不少地方百里無人煙。

這不禁讓我想起戰爭年代,我國紅軍在長征的途中,那麼艱苦,走過了草地,爬過了雪山,渡過了大江大河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他們英勇善戰,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1949年,新中國終於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成立了。如今是我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日子,看到昔日與今日,真是一代勝一代,這也是我國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教育的進步,生活的改善,這正是國家逐步富強的體現。新中國成立70週年來,中國從貧窮落後到繁榮富強,遭人欺凌到受人尊重,從弱勢國家到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國家,完成了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蜕變!中國在騰飛,這條龍在飛向世界的頂端。我們是龍的傳人,要從小為祖國奮鬥,為祖國拼搏。我們只有現在開始認真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説,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國小六年級,再讀原着《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雖然一切都是過去,但是這本書的每個環節都清晰的存在於我的眼前,我的腦海裏。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7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亦是章回小説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羣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讚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亦是章回小説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愛好的有。

一、「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於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裏,他趕緊提刀跨馬護送着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後,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消息傳到洛陽,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裏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緊和大哥碰面,殺了這麼多人,也

二、「的蘆救主」:此時,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裏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着趙雲,跨着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雲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於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雲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後,伊藉執着酒杯,走近劉備席前,靜靜地向他説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緊從西門逃走吧!」於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裏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似乎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脱離了險境。

這二則故事使我受到了啟發,(一)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邊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二)是讓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了這本書,我最大的讀後感是,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着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於章回小説,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自從我對歷史有所瞭解後,我的朋友不知什麼時候就來到了我的身旁,你想知道嗎?它就是《三國演義》。

我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最喜歡趙雲的形象,一個智勇雙全,品格高尚的將領。

趙雲武功高強,可他並不是武夫,他還很聰明。趙雲在長板坡救阿斗中表現出了他有勇有智。曹軍追殺劉備的'妻兒至長板坡,圍住劉備的兒子阿斗和靡夫人,趙雲一個人去曹軍救阿斗,他直衝曹軍陣地,七進七出,順利救出阿斗。還有在劉備招親時,諸葛亮單派趙雲去護駕,最後在趙雲的保護下安全脱身。趙雲的智勇讓人佩服。

趙雲這個人忠直、深明大義,謙虛的品質值得人學習。在劉備要出兵伐吳,替關羽、張飛報仇,趙雲苦苦勸阻,讓劉備顧全大局,不要輕敵。

還有,趙雲勸阻劉備不應該將成都的田地分給諸將官員,而應分給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這樣可以得民心。俗話説:得民心者的天下。

趙雲是我心中的英雄。我從他身上看到了善,他的身上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三國演義》中還湧現出了許多非凡之人,如:關羽、張飛、曹衝我以後還要多讀幾遍《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有意思。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9

在這個寒假,我一口氣讀完了一本六十三餘萬字的文言文《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可謂是羅貫中寫得最好的一個人物了,而且他也是作者熱烈頌揚的一個英雄人物,魯迅先生説過:“以至劉備之寬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唯有關羽,義勇之概,時時可見矣。”在“温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中,可以看出關羽的英勇,在“刮骨療毒”中,可以看出他的“大丈夫”氣概,總之,羅貫中用各種誇張的手段,使關羽在他近六十年的征戰變成了一個英雄。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也是作者寫得較成功的人物之一,曹操被作為惡的象徵,那麼他無疑是“奸雄”的代名詞。如果説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孫權的江山是繼承來的,那麼曹操的江山就是自己奮鬥出來的。曹操不僅是“運籌帷幄”的指揮官,而且還是“歷經磨難”的鬥士》曹操在三十餘年的征戰中,常常親臨戰場,被馬超打得割須棄袍,華容道遇到關羽,在赤壁之戰,曹操幾乎全軍覆沒,但他沒有放棄,而是退回北方“收兵”、“養民” 、“屯田”,好來年再戰。

在三國演義中,我還學到了許多計謀,比如:荀彧的驅虎吞狼之計,郭嘉留下的遺計,劉琦的上屋抽梯之計,王允的美人計,龐統的連環計,司馬懿的五路夾擊之計,諸葛亮的空城計等等。我還認識到了許多歷史的.人物:善於“運籌帷幄”的周瑜,善使飛刀的祝融夫人,單騎救主的趙雲,驍勇善戰的呂布,力大無比的典韋,還有“虎痴”許褚,江東的四大精英“程普”、“黃蓋” 、“韓當” 、“祖茂”,曹魏的五子良將“張遼” 、

“徐晃” 、“樂進” 、“于禁” 、“張頜”。

這本《三國演義》是我學會了許多許多,真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啊!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0

《三國演義》讀後感我讀完一本叫《三國演義》的書的感想是:五虎大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和馬超都很英勇善戰。還有蜀漢的皇帝劉備不但很能打仗,而且有時還為五虎大將出謀劃策。謀士諸葛亮足智多謀,而且還發明瞭兵器連弩。因此,我要向他們學習。除了他們以外,我還要向姜維、鳳雛與徐庶學習。我有向他們學習的人,自然也有不向他們學習的人。

例如:曹操、董卓、司馬懿等奸臣。其中董卓經常胡作非為,有時還放士兵亂殺平民,最後被呂布殺死。而曹操、司馬懿則都多疑,有時本該打勝仗時,他們就因為多疑而打了敗仗。讓我説東吳的皇帝孫權是個怎樣的人,那我會説:孫權是個半忠半奸的人。半忠是曹操在攻打東吳時,孫權與劉備聯手,並將荊州借給了劉備。半奸是指孫權命令手下潘璋、馬忠殺了蜀漢大將關羽和黃忠。我還不喜歡蠻王孟獲,他在劉備死後一直侵略蜀漢,直到諸葛亮擒他七次後,才肯心服。還有魏延,他在諸葛亮死前立下了赫赫戰功,而在諸葛亮死後就造反,後來被馬岱殺死。

我最不喜歡的人是劉禪。因為在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他;諸葛亮死後,又讓姜維輔佐他。可劉禪不但不聽姜維的,反倒聽信奸臣的謠言。最後竟投降司馬昭,而且還在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時,還不想回蜀了。如果讓我當皇帝,那我不但要向謀士問計,還要自己想辦法。

《三國演義》通過描寫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爭霸之事,體現了天下大勢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

《三國演義》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得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可以説關羽是義的詮釋。

那麼,諸葛亮就是智的化身。雖然他沒有成功扭轉三國歸晉的結局,但他成功改變了三國。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着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

其實沒有最後的勝者,也沒有失敗者。司馬炎不是,曹操也不是,劉備孫權也不是失敗者。他們都在自己的舞台上,綻放出他們最絢麗的光彩。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耳邊彷彿又傳來了這句富有哲理的話,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讓我們用心去讀《三國》,品《三國》,道《三國》,用心去感受三國的史詩,感受它的悲壯之美!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1

卑鄙的聖人——曹操。巨長的一本書,讀了三個月。走過曹的一生,從阿瞞到孟德,從一軍之主到一國,越走越孤獨。

“竊漢”算得上曹最顯眼的'一個標籤了,但説到底曹與孫劉有何區別?三人都心懷家國天下,都有解民倒懸的善良初衷,只不過形勢所造罷了。曹很清楚,唯有實現統一才能結束亂世之苦。書中有一句話很在理——逆天而行才是反!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當曹選擇君臨天下的時候,也承擔了天下的怨恨與蓋世的孤獨。曹手裏的冤魂多的數不清,最憐惜的是荀令君,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完美至極,一生守護道義,用死亡做最後的抗爭,誰知他對漢得有多愧疚;最震撼的是禰衡,擊鼓罵曹,怕是他之後再無如此膽大之人了吧。

一直在想,死守道義是否值得,“為臣者蓄良志於胸,若不得君之信任,難登其位難謀其政,上不能安朝政,中不能遂志願,下不能貴己身。即便有經天緯地之才、治國安邦之策,不能與君和諧相處,罷官失位乃至禍福不測,又談何治天下?”。張居正的為官之道就甚是高級,為治天下而謀高位,為安邊疆而收受賄賂。相比之下,海瑞似乎沒那麼高明。直到禰衡之死、孔文舉之死、荀彧之死,震撼之餘,似乎感受到了點什麼,有人為建設而生,也有人願意為道義而忠,心懷道義,即使卑鄙也不會過於離經叛道。這些人以死警後世,所以我説,倒也不可惜。

千年已過,管中窺豹耳。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2

在歷史長河中,唯獨三國時是三個國家同時出現的,它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我讀起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述説了那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是明朝羅貫中著作,講述的是蜀(漢)、魏、吳三國的形成及因爭奪權力、土地而互相爭鬥,最後三國歸晉,天下統一精彩的歷史故事,給讀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關羽,關羽字雲長,他忠心耿耿,義薄雲天,儘管曹操用盡方法討好他,希望關羽能投靠他,幫助其完成霸業,可關羽置之不理,誓死跟從劉備,為他效力。有一次他的臂膀受傷了,毒已經滲入骨頭,必須要把肉切開颳去骨頭上的毒液才能完成治好,那時沒有麻醉的藥,必須要忍受非常巨大的疼痛。手術開始了,可是關羽不僅沒有露出痛苦的表情,還和馬良談笑風生,被後人傳為美談。關羽的這種堅韌的精神誰見了不欽佩呢?

最讓我驚訝的是赤壁之戰,這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以上勝多的.戰役,曹操有80萬大軍,而孫劉聯盟只不過十幾萬而已,雙方實力差距如此之大,怎麼可能戰勝曹操,但是經過龐統獻連環計,諸葛亮草船借箭,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計謀,最後連老天都幫助了他們,原本刮西風的天氣突然轉變為東風,使得諸葛亮和周瑜火攻的計謀成功,曹操80萬大軍傷的傷,亡的亡,最後曹操倉皇敗走華容道,元氣大傷。從此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演義)我看完了,那段歷史在我腦海中不斷重演。

起,高興地説:先生真是神醫。看,我的手臂已經屈伸自如,毫無痛楚了。華佗也説:我一生行醫,沒有見過象您那樣沉着堅強的人,真是大丈夫!可見關羽是一個有過人膽識及英雄氣度的人。

不只是關羽,《三國演義》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精神。這本書真的很值得看。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3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為什麼呢?因為它裏面人物眾多,故事泛多,場景也很多,還有許多我説也説不出的意思。

先講人物眾多吧!有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有文物雙全的常山趙子龍、有王平、馬良典韋、孫權、孫策等等英雄豪傑。

再來説説故事泛多吧!有桃園三結義、火燒赤壁、西征東吳、七擒孟獲、水淹下邳、馬良歸降、街亭失守等等。

我喜歡這本書中重情重義的劉備,只要有一技之長,劉備都對他們委以重任。還記得三顧茅廬嗎?去請諸葛亮時,諸葛亮兩次都不在家,可第三次去的時候諸葛亮卻在午睡,劉備卻並無憤怒,靜靜在門口等候,還勸關羽和張飛別大哄大叫,免得驚醒諸葛亮,打擾別人午睡,諸葛亮起來後,聽書童告訴諸葛亮這幾個人在門口等候了幾個時辰,而且前幾天也來過兩次,並説是要請諸葛亮出山跟他們一起打天下,諸葛亮聽後頓時被打動了,於是答應跟隨劉備去闖天下。

在這本書裏面,諸葛亮是最令我敬佩的.,雖説他沒關羽之猛,趙雲之勇,劉備之仁,可他的足智多謀就可以號令天下,我還記得諸葛亮智退司馬懿,諸葛亮在城樓上上演的一番空城計,真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這裏不但體現了諸葛孔明的智慧,更讓人知道“卧龍”不是浪得虛名的。

書中的周瑜雖然和諸葛亮一樣聰明過人,足智多謀,但是我並不喜歡他,因為他心胸狹窄,處處為難諸葛亮,想盡辦法加害於他。竟然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枝箭,還要他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就按軍法處置。而諸葛亮卻以國家大事為重,顧全大局,巧用天時——借東風,在三天內完成了這項任務,使周瑜始料不及。《三國演義》這本書刻畫人物各個富有特色,具有鮮明的人物個性,如果你也想了解其中的奧妙,就請你趕快拿起這本書好好地讀讀看吧!我相信肯定會讓你手不釋卷的!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4

這幾天我和父母一起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以前我也曾讀過這本書,可如今再拿起,我依然是看得津津有味,不時還隨着文中的人物一起悲歡!

這本書中的人物性格鮮明,劉備謙虛大度,諸葛亮足智多謀,關羽忠義,張飛正氣凜然。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因為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不論敵人出什麼招數,他總能想好對策,為主公出謀劃策。而且他能言善辯,文中就有例子,例如:第十一回“諸葛孔明舌戰羣儒”,他以一個人一張嘴,打敗了一羣人,讓其他人心服口服。第二十七回“七擒孟獲”,讓南王佩服得五體投地,從此再也不敢造反了。其中最有名的是“空城計”,堪稱諸葛亮在軍事行動中的一絕。文中還有很多人我也很喜歡,例如:趙雲、周瑜、姜維、呂布。

從文中人物的事蹟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在生活中做人要像劉備一樣寬宏大度,不要像周瑜小肚雞腸;做事情應像諸葛亮全面考慮,做到心中有數,不要像馬謖那樣不切實際,只會紙上談兵;在正義方面要向張飛那樣有膽量,不要像夏侯傑那樣肝膽俱碎。

感謝學校的親子共讀書這個活動,讓我和父母一起回顧了歷史,再次重現了那驚心動魄的場面!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5

讀完了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後,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我不禁感歎到歷史的那種“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的狀況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之道。

就説説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吧!曹操一生都屬於那種十分奸詐的人物。有一次,他誤殺了呂伯奢的一家人,最後明知道自己錯了,但還是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人無情無義到此地步。曹操後來説的那句話頗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一些人來追殺他的.話,那麼曹操就有可能面臨着死亡的危險。

後來又有人陸續來策劃謀殺曹操,但都因為事情敗露而導致失敗了,否則這位曹操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是:做人不能太狡詐。但是,曹操也有很多優點,比如:曹操打破了漢末以來依照門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能求訪人才;戰爭中能以人之長,補己之短,把被動變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以少勝多,以弱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