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合集13篇)

欄目: 歷史演義 / 發佈於: / 人氣:1.9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後感(合集13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三國演義》我讀過很多遍,但最讓我感歎不已的只有一個,它就是“曹丕廢帝篡炎劉,漢王正位續大統”。意思是:曹丕把漢獻帝廢了,自己當皇帝。劉備接續漢獻帝當漢帝。

為什麼它會令我感歎不已呢?因為劉備當了皇帝,文武百官都想讓他討伐罪惡滔天的北魏,可劉備卻想下江南,征伐殺了自己二弟關羽的東吳,但最後劉備全軍覆沒,自己也因此病死了。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劉備為私情而廢公,告訴我們不要像劉備那樣以私廢公,要以大局為重。

讀完這篇故事,我又想到了一個人——包公包拯。一次,包公的叔叔作文犯了法,別的官員遇到這種情況時,要麼偷偷放掉,要麼判的`很輕,徇私枉法,包庇親人,以私廢公。但是包公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馬上按照當時的刑律標準對他的叔叔進行了判罰,完全不講私情。正因為這樣,他才能高戴“明公清官”的帽子;正因為這樣,他才被老百姓愛戴擁護。據説,包公去世之後,老百姓們傷心欲絕,哭死了好幾個人。

包公為官,處處以大局為重;劉備當帝,卻因折了二弟就以私廢公征伐沒有罪過的東吳,最後兵敗病死。

我們要學習包公的顧全大局,不以私而廢公。但不要學習劉備以私廢公,不顧大局。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三國演義》這部小説以東漢末年為歷史,小説裏介紹了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 ,曹操等幾個人物。講述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至魏,蜀,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為終結。

這本小説裏的人物,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周瑜。他是一個才華出眾而又心胸狹窄的人。

周瑜在和曹操打仗之前,看到曹操的兵力比自己多那麼多,如果硬碰硬就不會取勝,只有智取。於是派鳳雛先生龐統假裝投靠曹操,並向曹操獻上一計:讓所有的船連在一起,這樣戰鬥力會更強。曹操接受了龐統的建議,周瑜看到用鐵環緊緊相連的船,知道自己的計策可以施行了。接着他又讓黃蓋假意投靠曹操,等颳起東風時,黃蓋的船駛向曹軍,等靠近時急忙把船上的草點着,火船藉着東風迅速衝進敵軍陣營,登曹軍發現洗時已經晚了,一瞬間,曹軍變成了一片火海,死傷慘重。周瑜看到這一幕,十分高興。這就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指揮這次戰爭的是周瑜。他不愧是一個有才能的人。

如果沒有東風這場戰爭周瑜不會勝利,而東風卻是諸葛亮施法借來的`。周瑜應該感謝諸葛亮,可是周瑜卻十分嫉妒諸葛的才能,諸葛亮借來東風之後,周瑜卻派人殺諸葛亮,可見他的心胸狹窄。後來諸葛亮三氣周瑜,讓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最後留下一句“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後離開人世。給後人留下許多笑話。

讀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心胸狹窄,幾時有很高的才能,也不會有很大的成就”。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魏、蜀、吳三國之間不斷髮生戰爭,最後,三國被晉朝所滅,天下歸於了晉朝的故事。書中有很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如:愛國憂民的劉備,重視友情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威武神勇的趙雲……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

書中許多故事體現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比如《草船借箭》、《空城計》等,今天我們一起通過《巧借東風》這個故事感受一下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周瑜叫黃蓋帶着二十隻堆滿了可燃物的大船去火燒曹營,這個計謀必須要藉助東風才能完成,無奈遲遲沒有東風,周瑜因此生了一場大病。諸葛亮去看望周瑜,説他能借來東風,周瑜大喜,病一下子就好了。到了約定的時間,果然颳起了東風,曹操的大小戰船都被燒壞了。

雖然書上寫的東風是諸葛亮借來的,實際上是諸葛亮根據地理知識和氣象知識推算出那個時候會刮東風。這説明諸葛亮足智多謀是源於他知識淵博。從中我明白了,學習能使人變得聰明,我們要廣泛地學習知識,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三國演義》可是一本好書,你也快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有許多精彩的章節,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章節是三顧茅廬,因為在這裏面我學到了很多。

劉備第三次又想去訪問諸葛亮,但關羽和張飛對諸葛亮帶有諷刺,劉備就把張飛訓斥了一頓,並且警告他不可失禮。三人離草廬半里之外時,劉備就下馬步行。到諸葛亮家中時,諸葛亮還在午睡。劉備便讓張飛、關羽在門口等候,自己卻久立在那裏。但張飛看見後,立刻大怒,還是讓劉備給勸説了回去。諸葛亮翻身就要起來,卻又朝另一邊睡覺。劉備又站了一個小時,諸葛亮才醒來,知道劉備來了,去穿戴衣冠,又是好一會,才出來歡迎劉備。

在三顧茅廬中,主要的兩個主人公是劉備和諸葛亮。劉備是一個虛心求賢、謙虛懂禮,有雄心壯志的人,而諸葛亮則是一個智謀廣遠、料事如神,又安邦定國的'賢才。

諸葛亮本是一個曠世奇才,本可以閒雲野鶴地度過自己的一生。可是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他不但出山了,而且追隨劉備幾十年出生入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忠心耿耿的頌歌。諸葛亮是幸運的,飽學知識後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給自己創造了充分的發揮機會。

劉備告訴我們,做好了一件事後不能驕傲,還要虛心請教,這樣才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完美。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我看得目不轉睛,有一句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想大家已經知道這是什麼書了,沒錯,它就是《三國演義》。

它的封面很漂亮,上面畫着空城計的故事,只見諸葛亮在城樓上彈着琴,另一面司馬懿和軍隊正在慢慢撤退。我知道,他們認為裏面肯定有重兵把守,只要進去就會中了他們的埋伏。封底是玄德劉備,燕人張飛,拿着大刀的'關羽正在張飛莊後的桃園中結拜。

裏面講的是三個大國蜀、吳、魏之間發生的戰爭故事,還有幾位大將的英勇戰績。

而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他足智多謀,料事如神,一切都在他的計算之中,他為了蜀國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幫助劉、關、張三人度過了重重難關。關於諸葛亮的故事,有:舌戰羣儒、草船借箭、空城計……他的足智多謀,我永遠也學不到。我最最喜歡的是關羽,他過五關斬六將,讓我實在佩服。他不戀女色和金銀財寶,只求有一匹好馬,而且重義,只認一個大哥,不像呂布那樣認賊作父,貪得無厭。

這本書是棒棒的,心動不如行動,快來閲讀一番,保證會看得廢寢忘食。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在這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很多的書。其中就有我最愛的《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裏,我看到了很多英雄俊傑,比方説:智勇雙全的趙雲、俠肝義膽的關羽、莽撞的'張飛、仁慈的劉備、冰雪聰明的諸葛亮等等。

在這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趙雲,由於他英勇善戰。沒有張飛的莽撞,沒有關羽的大意。在趙雲英勇救阿斗的場景中,更是觸目驚心。看着趙雲的貪生怕死,似乎就是現代的捨己為人。趙子龍就像一棵剛強、生命力旺盛的大白楊樹。

我最看不慣的就是劉備了。固然他是一國之君,可我還是不喜歡他。他為了本人所謂的仁慈,讓幾人喪失了性命。在荊州時,龐統勸他奪荊州,可他卻在乎他人的目光,以為這是名不正言不順的事。遲遲不肯下手。以為需求一個台階上。就這樣龐統給了他這個台階,用性命為他換來了這個台階。

諸葛亮真的是一個聰明機智的軍師,最讓我難忘的就是,他大擺空城陣,嚇跑了司馬懿近二十萬的大軍,真讓我敬仰。

各位同窗,有時機一定要看看《三國演義》,這真的是一本令人耐人尋味的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歎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三國演義》裏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當時魏國和吳國打仗,吳國缺少箭,於是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讓他三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還讓他立下了軍令狀,如若不能完成,就得以死謝罪。當天晚上,諸葛亮出來看天氣,算出了三天以後會有一場大霧,決定在起霧時去向曹操“騙箭”。

第三天晚上,諸葛亮向魯肅借了十幾艘船和許多的稻草人,把稻草人綁在船上,並蒙上布,讓敵方看不見相貌,緩緩地行駛到離曹操軍營二十米處的'地方。這時,他讓軍士們敲鼓吶喊,增強士氣,自己坐在船艙裏喝酒談天。曹操見此大霧,又以為諸葛亮帶來了許多兵來進攻,不敢靠近,便命令士兵們向船射箭,射出去的箭都牢牢的紮在了稻草人上,等到快要天亮時,諸葛亮讓士兵用鐵鎖將船都連在一起,以免有船落下,水流而下,往自家軍營駛去,又讓士兵們大喊:“曹操是笨蛋!”。此時曹操的船再追也追不上了。回到兵營後,周瑜看見諸葛亮帶回來了十幾萬只箭,也沒有辦法説什麼,只好稱讚諸葛亮厲害。

同學們,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三國演義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從中收穫到了很多關於創業和軍事方面的知識。

第一回桃園三結義

這個故事被人們民代傳頌,因為他們(劉備、關羽、張飛)之間互幫互助、精誠團結的深厚情誼,讓我懂得了朋友的珍貴和温馨。雪中送炭的朋友,逆境中為我們送來温暖和力量;有直言不諱的朋友,激勵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交朋友不是讓我們用眼光挑選完美的人,而是讓我們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人。

註解:1.常侍:中常侍或散騎常侍的簡稱。

2.皇甫嵩:字義真,東漢末期名將,官至太尉,封槐裏侯。

3.張角: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早期道教的一支太平道上的創始人。

第二回張飛盛怒打督郵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何進輕率地決定召董卓進京,不但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也使董卓這個野心家有機會獨攬大權,給老百姓帶來了更大的災難。而呂布看到眼前的利益,雖然一時得意,但最終只能走向失敗。只有把目光放遠,不因為一時的得失而悲喜,才能高瞻遠矚,享受成功的快樂。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書能讓我們學到知識,也能讓我們情緒舒暢。從小,媽媽就給我買各種各樣的課外書,直到現在,我讀了許多書,但《三國演義》始終擺在我的書桌上。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明代作家羅貫中寫的。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説,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吳、蜀、魏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在這本書中成功刻畫了一千多個人物形象,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關羽,他是勇武忠義的代名詞。倍受劉備信任,五虎大將之首,素關公,萬人之敵之美譽。好讀《左傳》,能誦讀如流。投降曹營裏,雖然盡禮遇,但仍心向劉備。更曾刮骨療骨毒,一次被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雨天,骨特別疼痛,一名醫師説要刮骨去毒才可病癒,關羽即伸臂給醫師,開始刮骨,血不止,但關羽卻一面食肉飲酒一副若無其事,神態自惹的樣子。

其他人物也都各有特點,如曹操多疑,司馬懿陰險,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用兵如神”,魯肅沉穩,周瑜妒才,這些大大小小各有特點的人物串聯起來,組成了精彩無比的三國時代,書中還描寫了多次戰爭,並根據每次戰爭的特點,運用了不同的描寫方式,各有側重地對其中進行描寫。如描寫在赤壁之戰前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茅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準備等,這使得場面引人入勝。

古人説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讓我們在書的海洋中盡遨遊,作為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三國演義》是我們必須要讀要看的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關羽是我最敬佩的人。他是驍勇善戰的武聖,他是的忠與義的化身。他的每一個故事,都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裏。

關羽武藝高強、驍勇善戰。汜水關大戰,他温酒斬華雄;官渡之戰,他斬顏良,誅文丑;他與劉備、張飛合力,“三英戰呂布”。

關羽不僅驍勇善戰,並且十分忠誠。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更加敬重關羽了。曹操也想方設法欲將關羽收至麾下。但關羽仍不為所動,內心惦念着當時實力遠不如曹操的大哥劉備以及三弟張飛。於是,他過五關,斬六將,終於找到了他的結義大哥和三弟。

關羽不僅忠誠,還很講信義。在火燒赤壁後,曹操往華容道方向逃跑。趙雲、張飛、關羽三人負責領軍埋伏於此。曹操被趙雲、張飛殺得大敗。但由於身邊有徐晃、許褚兩員大將保護,才能夠死裏逃生。曹操領着殘兵敗將逃跑途中,被埋伏在草叢中的關羽以及士兵們發現。曹操求關羽放他一馬。關羽念在當年曹操待自己不薄,便放走了曹操。關羽的'講信義,令我敬佩。

關羽是武聖,他的忠誠與講信義,即便過去了千年,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佳話。忠義精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的心目中,關羽是無人能及的。他的存在為中國文學史增添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關羽永遠值得後人景仰和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次一聽到這首歌曲,我腦海中彷彿就呈現出一幕士兵吶喊着、奔殺在大江南北的一幕獨特場面。這些,都來自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寫了劉備、孫權、曹操之間的三國戰爭,並塑造出了形象生動的人物,如:莽撞的張飛,智慧的諸葛亮,忠義化身的'關羽,胸懷大志的劉備……

在無數的英雄之間,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曹操。在小説中,曹操被塑造成了奸臣,似乎他就是反面人物,可以讓天下人恥笑的卑鄙小人。而我並不這麼認為,曹操應是一個真君子!

有一句話説得好: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把曹操比作治世之能臣。曹操確實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天才。他能領兵打仗,又能治國安民,不是真英雄還能是什麼?他的文學水平也達到了一個高度,他是一個著名的詩人,寫過《短歌行》、《龜雖壽》……其中,《短歌行》飽含着曹操對人民的憐惜,以及自己對一時無法收復祖國山河的焦慮。

曹操這個我眼中的英雄,被人們説成是奸臣,我覺得,看一個人,不能人云亦云,這樣,不僅不尊重客觀實際,也不公平公正。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我最近在與一位深謀遠慮的老師交流。你們知道是誰嗎?對了,這位老師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書中有三絕:奸絕—曹操、義絕——關羽、智絕——諸葛亮,通過這三絕,讓我們瞭解到各實力人物如何團結、籠絡和使用人才,以及戰場上的隨機應變、鬥智鬥勇。

曹操可真“奸”啊!奸詐詭祕、老謀深算,信奉“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由此可看出他有多麼奸詐、狡猾,在和陳宮逃亡途中,因多疑而殺了父親的結拜兄弟呂伯奢一家;

關羽又是何等有“義”啊!在徐州被攻破後,關羽被迫降曹操,而他一聽見劉備的消息,不管山高路遠地尋找劉備。在途中,他“過五關,斬六將”等英雄事蹟傳為美談,不僅如此,刮骨療毒也是令人讚歎不已;

諸葛亮真乃“智”的化身,火燒博望坡,大敗夏侯惇、欲擒故縱南蠻王孟獲、嚇跑司馬懿的'空城計、大霧中草船借箭、上方谷司馬懿被困,計計得勝,真乃智絕也!

三國演義是智慧的戰場,不論兵多兵少,只論將才和智慧,這是其中的精髓,也告誡我們:做事要有巧妙的方法。希望大家好好閲讀,學習其中的精髓!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以前電視上經常放《三國演義》,我心裏就有個想法,想看看原著是怎樣寫的。最終放假了,能夠有機會實現我的想法了。媽媽帶我去書店給我買了一套《三國演義》的書,回到家我就興致勃勃的看了起來。由於是半白話寫出來的文章,所以我的閲讀的時候有許多都不是太明白,還好有爸爸在一旁指導講解給我聽,花了好長時間我才看完一本,爸爸説以後有時間再仔細揣摩。

經過閲讀,這本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著作想我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本書描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應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於轉化。書中刻畫了進兩百多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劉備等人物。歷史跨度大,人物眾多,要把這些都寫得有聲有色,前後關聯,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由此可見作者的文學功底是相當深厚的。

儘管這只是一部小説,有許多的情節都是虛構的,但我對那個遙遠的時代也有了必須的認識和了解。書中很多人物的聰明智慧,他們的文學才識都讓我十分的佩服,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毫不氣餒,仍然努力奮鬥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另外書中描述了很多戰爭場景,也讓我感覺到了不管哪個朝代,老百姓都期望有個安定和平的壞境去生活。可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這種安定和平的生活卻成了一種奢望。這些都很值得我們去同情的,也提醒我們要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